CN219987316U - 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87316U CN219987316U CN202320684997.1U CN202320684997U CN219987316U CN 219987316 U CN219987316 U CN 219987316U CN 202320684997 U CN202320684997 U CN 202320684997U CN 219987316 U CN219987316 U CN 2199873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piece
- bearing
- pushing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包括:基座;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分别与基座连接;承载组件,设于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并与基座滑动连接;抵推机构,包括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二抵推组件;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二抵推组件均包括:抵推件,与承载组件朝向基座的一侧连接;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连接部,驱动部与基座连接,连接部的一端与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且连接部的周侧设有凸起部;及弹性件,套设于连接部,且弹性件与抵推件之间具有活动间隙。上述定位装置通过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二抵推组件依次对承载组件进行抵推,以依次对两个第一边框进行定位,使得定位装置适用于存在公差的工件,提高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工件在进行加工处理时,例如:手机中框,需使用定位装置定位待加工的工件,以使加工设备稳定地加工工件的预设区域。
现有的定位装置一般通过固定设置在承载件上的内撑件抵接工件的内腔,以实现内撑定位承载件所承载的工件。然而,不同工件的内腔尺寸与标准工件的内腔尺寸之间存在公差,固定设置的内撑件在定位具有公差的工件时,工件和内撑件之间存在活动间隙,使得被定位的工件在承载件上发生晃动,进而降低了定位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定位装置,以提高定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用以定位工件,所述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包括:基座;定位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框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与所述基座连接;承载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并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用以承载所述工件;及抵推机构,包括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二抵推组件,所述第一抵推组件设置为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抵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抵推所述承载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定位件运动,以定位一所述第一边框至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抵推组件与所述第一抵推组件错位设置并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抵推所述承载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定位件运动,以定位另一所述第一边框至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抵推组件和所述第二抵推组件均包括:抵推件,与所述承载组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连接,用以抵推所述承载组件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运动;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连接部的周侧设有凸起部;及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抵推件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所述弹性件可在所述凸起部的抵推下压缩至所述抵推件,用以推动所述抵推件柔性抵推所述承载组件运动。
上述定位装置通过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二抵推组件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对承载组件进行抵推,以使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一定位件与第二抵推组件和第二定位件依次对两个第一边框进行定位,从而使加工设备依次对被定位的两个第一边框进行加工处理,使得定位装置适用于存在公差的工件,避免具有公差的工件在承载组件上发生晃动,进而提高定位精度。另外,当驱动部通过被压缩的弹性件驱动抵推件柔性抵推承载组件所承载的工件至对应的第一定位件或第二定位件,避免抵推件施加至工件的抵推力过大而使工件发生损坏,提高了定位稳定性,且由于弹性件与抵推件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活动间隙大于第一定位件或第二定位件与第一边框之间的间距,当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二抵推组件任意一组进行抵推作业时,另一组的弹性件未被压缩,避免另一组的驱动部受到抵压而损坏,以此进一步地提高定位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体,活动穿过所述抵推件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且所述连接体的周侧设有所述凸起部;限位体,与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抵推件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连接体远离驱动部的一端连接,用以限位所述连接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推件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部分所述弹性件,用以限位所述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并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用于承载所述工件;承载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并与所述承载件连接;及滑动件,与所述承载定位件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能够朝向所述承载定位件运动,以定位所述工件至所述承载定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包括:承载主体,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承载主体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承载定位件和滑动件连接;抵持部,凸设于所述承载主体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且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容所述滑动件,所述抵持部能够在所述承载主体的带动下抵持所述工件至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连接,用以定位所述工件的相对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且两个所述第二边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框相连接,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用以定位所述第二边框至所述第一定位部;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滑动连接,用以定位另一所述第二边框至所述第二定位部;及转动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并与所述承载件转动连接,用以抵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尺寸,所述转动体沿预设方向转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分别抵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运动;旋转把手,与所述转动体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转动体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滑动体,设置为与所述承载主体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体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件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连接,用以缓冲所述滑动体的抵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基座主体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基座主体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驱动部;导轨,沿所述第一定位件指向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方向设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并与所述承载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导轨用以导向所述承载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沿Ⅲ-Ⅲ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定位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定位装置 100
基座 10
基座主体 11
导轨 12
定位组件 20
第一定位件 21
第二定位件 22
承载组件 30
承载件 31
承载主体 311
抵持部 312
容纳槽 3121
固定部 313
承载定位件 32
第一定位部 321
第二定位部 322
滑动件 33
第一滑动部 331
滑动体 3311
限位槽 3311a
弹性体 3312
第二滑动部 332
转动部 333
转动体 3331
第一侧壁 3331a
第二侧壁 3331b
旋转把手 3332
抵推机构 40
第一抵推组件 41
抵推件 411
收容槽 4111
驱动件 412
驱动部 4121
连接部 4122
连接体 4122a
限位体 4122b
凸起部 4123
弹性件 413
活动间隙 4131
第二抵推组件 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案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定位装置100,定位装置100包括基座10、定位组件20、承载组件30和抵推机构40,用以定位工件。其中,工件为框体结构,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在本实施例中,工件为手机中框。
请参阅图2,定位组件20包括分别与两个第一边框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件21和第二定位件22,第一定位件21和第二定位件22分别与基座10连接。承载组件30设于第一定位件21和第二定位件22之间并与基座10滑动连接,用以承载工件。抵推机构40包括第一抵推组件41和第二抵推组件42,第一抵推组件41与第一定位件21相对应,第一抵推组件41被配置为用于抵推承载组件30朝向第一定位件21运动,以定位一第一边框至第一定位件21,第二抵推组件42与第一抵推组件41错位设置并与第二定位件22相对应,第二抵推组件42被配置为用于抵推承载组件30朝向第二定位件22运动,以定位另一第一边框至第二定位件22。第一抵推组件41和第二抵推组件42均包括抵推件411、驱动件412和弹性件413。抵推件411与承载组件30朝向基座10的一侧连接,用以抵推承载组件30朝向对应的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运动。请参阅图3,驱动件412包括驱动部4121和连接部4122,驱动部4121与基座10连接,连接部4122的一端与驱动部41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且连接部4122的周侧设有凸起部4123。弹性件413套设于连接部4122,且弹性件413与抵推件411之间具有活动间隙4131,弹性件413可在凸起部4123的抵推下压缩至抵推件411,用以推动抵推件411柔性抵推承载组件30运动。
可以理解地,第一定位件21和第二定位件22为能够定位工件的任何定位部、定位块或类似的定位体等。承载组件30为能够承载工件的任何承载部、承载块或类似的承载体等。抵推件411为能够抵推工件至对应的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的任何抵推部、抵推块或类似的抵推体等。驱动部4121可以为直线型电机或直线型气缸,连接部4122为能够与驱动部4121相配合以驱动抵推件411朝向对应的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运动的任何连接件、连接杆或类似的连接体等,凸起部4123可为能够压缩弹性件413至抵推件411的任何凸起件、凸起块或类似的凸起体等。弹性件413可以为能够被压缩至抵推件411和凸起部4123之间的任何弹性部、弹性块或类似的的弹性体等,弹性件413例如为弹簧。
上述定位装置100通过第一抵推组件41和第二抵推组件42按照先后顺序(这里的“先后顺序”指的是第一抵推组件41和第二抵推组件42中任意一组抵推组件先于另一组抵推组件抵推承载组件30,并非第一抵推组件41必须先于第二抵推组件42抵推承载组件30)依次对承载组件30进行抵推,以使第一抵推组件41和第一定位件21与第二抵推组件42和第二定位件22依次对两个第一边框进行定位,从而使加工设备依次对被定位的两个第一边框进行加工处理,使得定位装置100适用于存在公差的工件,避免具有公差的工件在承载组件30上发生晃动,进而提高对工件的定位精度。另外,当驱动部4121通过被压缩的弹性件413驱动抵推件411柔性抵推承载组件30所承载的工件至对应的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避免抵推件411施加至工件的抵推力过大而使工件发生损坏,提高了定位稳定性,且由于弹性件413与抵推件411之间具有活动间隙4131,活动间隙4131大于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与第一边框之间的间距,当第一抵推组件41和第二抵推组件42任意一组进行抵推作业时,另一组的弹性件413未被压缩,避免另一组的驱动部4121受到抵压而损坏,以此进一步地提高对工件的定位稳定性。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4122包括连接体4122a和限位体4122b。连接体4122a活动穿过抵推件411并与驱动部4121连接,且连接体4122a的周侧设有凸起部4123。限位体4122b与凸起部4123分别位于抵推件411的相对两侧并与连接体4122a远离驱动部4121的一端连接,用以限位连接体4122a。
如此,通过设置限位体4122b和凸起部4123分别位于抵推件411的相对两侧,能够使限位体4122b在连接体4122a复位时对连接体4122a限位,防止连接体4122a运动距离过大而与驱动部4121之间发生干涉,提高了定位稳定性。此外,限位体4122b还在连接体4122a复位时,抵持于抵推件411背离驱动部4121的一侧,使得限位体4122b在连接体4122a的驱动下带动抵推件411复位至初始位置,以便于抵推件411进行重复作业,提高了定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推件411朝向驱动部4121的一侧设有收容槽4111,收容槽4111用于收容部分弹性件413,用以限位弹性件413。
如此,通过设置收容槽4111收容部分弹性件413,能够使收容槽4111限位弹性件413,使得弹性件413沿收容槽4111的槽壁延伸方向被压缩或恢复至初始状态,以此提高弹性件413提供弹力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定位装置100的定位稳定性。此外,上述的活动间隙4131可以设置于该收容槽4111中,即收容槽4111中的一部分空间作为活动间隙4131。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30包括承载件31、承载定位件32和滑动件33。承载件31设于第一定位件21和第二定位件22之间并与基座10滑动连接,用于承载工件。承载定位件32设置于承载件31上并与承载件31连接。滑动件33与承载定位件32整体上相对设置并与承载件31滑动连接,滑动件33能够朝向承载定位件32运动,以定位工件至承载定位件32。
如此,通过设置承载定位件32和滑动件33,能够使滑动件33和承载定位件32相配合夹持于工件的相对两侧,以使滑动件33定位工件至承载定位件32上,避免承载件31带动工件朝向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运动时发生晃动,提高了定位稳定性。
请一并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件31包括承载主体311和抵持部312。承载主体311与基座10滑动连接,承载主体311背离基座10的一侧与承载定位件32和滑动件33连接。抵持部312凸设于承载主体311背离基座10的一侧且设有容纳槽3121,容纳槽3121用于收容滑动件33,抵持部312能够在承载主体311的带动下抵持工件至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
如此,通过将抵持部312凸设于承载主体311背离基座10的一侧,能够使抵持部312在承载主体311的带动下抵持工件至对应的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使得抵持部312和对应的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稳定地抵持于第一边框的相对两侧,以此提高定位稳定性。此外,抵持部312所开设的容纳槽3121,能够收容滑动件33,避免滑动件33与第一定位件21或第二定位件22之间发生干涉,进一步地提高了定位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定位件32包括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22,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22相对设置并与承载件31连接,用以定位工件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地,承载定位件32的数量也为两组并分别与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22一一对应。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22,能够使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22与滑动件33相配合,以定位工件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地提高了定位稳定性。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且两个第二边框分别与两个第一边框相连接,滑动件33包括第一滑动部331、第二滑动部332和转动部333。第一滑动部331与第一定位部321相对设置并与承载件31滑动连接,第一滑动部331用以定位第二边框至第一定位部321。第二滑动部332与第二定位部322相对设置并与承载件31滑动连接,用以定位另一第二边框至第二定位部322。转动部333设于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之间并与承载件31转动连接,用以抵推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运动。
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22相对应,能够使第一滑动部331和对应的第一定位部321定位第二边框的相对两侧,第二滑动部332和对应的第二定位部322定位另一第二边框的相对两侧,实现同时定位工件的两个第二边框,以将工件固定至承载件31上,进而提高定位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中,转动部333包括转动体3331和旋转把手3332。转动体333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3331a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3331b,第一侧壁3331a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侧壁3331b的长度尺寸,转动体3331沿预设方向转动,该预设方向例如为顺时针方向,以使两个第二侧壁3331b分别抵推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运动。旋转把手3332与转动体3331背离基座10的一侧连接,用以驱动转动体3331转动。
如此,通过旋转把手3332带动转动体3331转动,以使两个第一侧壁3331a或两个第二侧壁3331b抵推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由于第一侧壁3331a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侧壁3331b的长度尺寸,当两个第二侧壁3331b抵接于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时,使得转动体3331、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在第一定位部321指向第二定位部322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变大,可使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伸出容纳槽3121并抵推对应的第二边框,实现快速定位工件至承载件31上,提高了定位效率。这里,转动体3331例如为凸轮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331包括滑动体3311和弹性体3312。滑动体3311设置为与承载主体311滑动连接,且滑动体3311设有限位槽3311a,承载件31上设有固定部313,固定部313插设于限位槽3311a内。弹性体331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313和限位槽3311a的槽底连接,用以缓冲滑动体3311的抵推力。
如此,通过设置弹性体331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313和限位槽3311a的槽底连接,当滑动体3311抵推第二边框至对应的第一定位部321或第二定位部322时弹性体3312被压缩,使得被压缩的弹性体3312缓冲滑动体3311的抵推力,避免滑动体3311的抵推力过大而使第二边框发生损坏,实现柔性抵推定位第二边框,提高了定位稳定性。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包括基座主体11和导轨12。基座主体11的一侧与第一定位件21和第二定位件22连接,基座主体11的另一侧与驱动部4121连接,基座主体11用以支撑第一定位件21、第二定位件22和驱动部4121。导轨12沿第一定位件21指向第二定位件22的方向设于基座主体11上并与承载组件30滑动连接,导轨12用以导向承载组件30。
如此,通过设置基座主体11分别与第一定位件21、第二定位件22和驱动部4121连接,能够使基座主体11支撑第一定位件21、第二定位件22和驱动部4121,避免第一定位件21、第二定位件22和驱动部4121进行定位作业时发生晃动,提高了定位稳定性。另外,通过设置导轨12与承载组件30滑动连接,能够使导轨12导向承载组件30朝向第一定位件21或朝向第二定位件22运动,以此提高承载组件30的运动稳定性,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定位稳定性。
上述一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大致为:
首先,将工件放置于承载件31上,旋转把手3332带动转动体3331转动,两个第二侧壁3331b分别抵推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二滑动部332朝向第一定位部321和第二定位部322运动,以使第一滑动部331和第一定位部321定位第二边框,第二滑动部332和第二定位部322定位另一第二边框,避免承载件31带动工件滑动时工件发生晃动;
接着,第一抵推组件41的驱动部4121通过对应的凸起部4123压缩对应的弹性件413,使得弹性件413被压缩至凸起部4123和抵推件411之间,驱动部4121再通过弹性件413驱动抵推件411柔性抵推承载件31朝向第一定位件21运动,以使承载件31柔性定位第一边框至第一定位件21,避免工件所受到的抵推力过大而使工件发生损坏,与此同时第二抵推组件42在承载件31的带动下朝向第二定位件22运动,且第二抵推组件42的运动行程小于活动间隙4131,使得第二抵推组件42的弹性件413保持未压缩状态,避免第二抵推组件42的弹性件413通过对应的连接部4122抵推第二抵推组件42的驱动件412而使驱动件412损坏;
然后,第一抵推组件41的驱动部4121驱动对应的连接部4122背离第一定位件21运动,使得连接部4122通过对应的抵推件411带动承载件31复位至初始位置,第一抵推组件41的弹性件413恢复至未压缩状态并与对应的抵推件411之间形成活动间隙4131;
最后,第二抵推组件42的驱动部4121通过对应的凸起部4123压缩对应的弹性件413,使得弹性件413被压缩至凸起部4123和抵推件411之间,驱动部4121再通过弹性件413驱动抵推件411柔性抵推承载件31朝向第二定位件22运动,以使承载件31柔性定位另一第一边框至第二定位件22,实现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定位两个第一边框,以使定位装置100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与此同时第一抵推组件41在承载件31的带动下朝向第一定位件21运动,且第一抵推组件41的运动行程小于活动间隙4131,使得第一抵推组件41的弹性件413保持未压缩状态,避免第一抵推组件41的弹性件413通过对应的连接部4122抵推第一抵推组件41的驱动部4121而使驱动部4121损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定位装置,用以定位工件,所述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定位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框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分别与所述基座连接;
承载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并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用以承载所述工件;及
抵推机构,包括第一抵推组件和第二抵推组件,所述第一抵推组件设置为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抵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抵推所述承载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定位件运动,以定位一所述第一边框至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抵推组件与所述第一抵推组件错位设置并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抵推组件被配置为用于抵推所述承载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定位件运动,以定位另一所述第一边框至所述第二定位件;
所述第一抵推组件和所述第二抵推组件均包括:
抵推件,与所述承载组件朝向所述基座的一侧连接,用以抵推所述承载组件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运动;
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和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连接部的周侧设有凸起部;及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抵推件之间具有活动间隙,所述弹性件可在所述凸起部的抵推下压缩至所述抵推件,用以推动所述抵推件柔性抵推所述承载组件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连接体,活动穿过所述抵推件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且所述连接体的周侧设有所述凸起部;
限位体,与所述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抵推件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连接体远离驱动部的一端连接,用以限位所述连接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推件朝向所述驱动部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部分所述弹性件,用以限位所述弹性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
承载件,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之间并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承载定位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并与所述承载件连接;及
滑动件,与所述承载定位件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能够朝向所述承载定位件运动,以定位所述工件至所述承载定位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
承载主体,与所述基座滑动连接,所述承载主体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与所述承载定位件和滑动件连接;
抵持部,凸设于所述承载主体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且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容所述滑动件,所述抵持部能够在所述承载主体的带动下抵持所述工件至所述第一定位件或所述第二定位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定位件包括:
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连接,用以定位所述工件的相对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且两个所述第二边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边框相连接,所述滑动件包括:
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用以定位所述第二边框至所述第一定位部;
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承载件滑动连接,用以定位另一所述第二边框至所述第二定位部;及
转动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并与所述承载件转动连接,用以抵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
转动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尺寸,所述转动体沿预设方向转动,以使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分别抵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运动;
旋转把手,与所述转动体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转动体转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
滑动体,设置为与所述承载主体滑动连接,且所述滑动体设有限位槽,所述承载件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连接,用以缓冲所述滑动体的抵推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
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基座主体的另一侧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基座主体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和所述驱动部;
导轨,沿所述第一定位件指向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方向设于所述基座主体上并与所述承载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导轨用以导向所述承载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84997.1U CN219987316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定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84997.1U CN219987316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定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87316U true CN219987316U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19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84997.1U Active CN219987316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定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87316U (zh) |
-
2023
- 2023-03-27 CN CN202320684997.1U patent/CN2199873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987316U (zh) | 定位装置 | |
CN113879845B (zh) | 一种用于定位载具的对位平台 | |
CN214868267U (zh) | 弹性定位装置 | |
CN218476552U (zh) | 定位治具 | |
CN220543977U (zh) | 盖板组装机构 | |
CN216178500U (zh) | 定位机构 | |
CN219598601U (zh) | 分中装置 | |
CN212126721U (zh) | 送料装置和打标机 | |
CN220128560U (zh) | 定位装置 | |
CN215588273U (zh) | 定位机构及定位装置 | |
CN217452983U (zh) | 夹具及加工设备 | |
CN219987309U (zh) | 装夹治具 | |
CN217122915U (zh) | 转动定位装置 | |
EP1684155A2 (en) | A device mounting rail for mounting a device in a computer system | |
CN220093531U (zh) | 焊接辅助治具 | |
CN219645833U (zh) | 穿刺针自动穿刺装置 | |
CN219901821U (zh) | 夹持治具 | |
CN220296907U (zh) | 定位装置 | |
CN219094868U (zh) | 夹持装置 | |
CN111098171B (zh) | 定位治具 | |
CN214723588U (zh) | 一种定位机构 | |
CN216859754U (zh) | 手爪及机械手 | |
CN217860842U (zh) | 治具 | |
CN220218223U (zh) | 装配装置 | |
CN220296883U (zh) | 定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