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9959U - 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9959U
CN218079959U CN202221450766.6U CN202221450766U CN218079959U CN 218079959 U CN218079959 U CN 218079959U CN 202221450766 U CN202221450766 U CN 202221450766U CN 218079959 U CN218079959 U CN 218079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upper die
die base
discharging block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07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杨俊锋
农德疆
李飞宇
张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07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9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9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9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设有下压面及压头,下模座设有承接面,承接面凹设有压槽,承接面还设有凹槽,冲压模具还包括卸料装置,卸料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上模座的卸料块,卸料块向下凸出下压面,卸料块始终受到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压头的弹力;上模座下压后卸料块能被下模抵压,以使卸料块克服逐渐增大的弹力而沿远离压头的方向滑动至收容于凹槽中。有益效果:冲压完成后,上模座上升,此时卸料块将受到弹力作用逐渐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因靠近压头的边缘,从而分离压头和金属件,避免出现带料,无需人工进行带料分离。

Description

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包括下压面及凸设于所述下压面的压头,下模座包括承接面及凹设于承接面的压槽,冲压模具在冲压金属件时,压头和压槽相配合实现冲压。
然而,在冲压金属件时,金属件的边缘和上模座的压头之间容易发生卡接,使得上模座抬升后金属件与压头同步上升,进而出现带料。出现带料后,需要分料处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其有效地解决在上模座抬升后金属件与压头连接而发生带料现象的问题。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设有下压面,所述下压面凸设有压头,所述下模座设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凹设有压槽,所述承接面还设有凹槽,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
卸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座的卸料块,所述卸料块向下凸出所述下压面,所述卸料块的第一端能滑动至靠近或远离所述压头的周向边缘,且所述卸料块始终受到使其趋近所述压头的弹力;
冲压物料时,所述上模座下压后,所述卸料块能被所述下模座抵压,以使所述卸料块克服逐渐增大的弹力而沿远离所述压头的方向滑动至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冲压完成后,所述上模座上升,所述卸料块将受到弹力作用逐渐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所述卸料块的第一端紧邻至所述压头的周向边缘并能伸入物料和所述压头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冲压模具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卸料装置的卸料块凸设于下压面并始终受到使其趋近压头的弹力,因此在上模座与下模座相互分离时,卸料块靠近压头,在上模座向下模座运动过程中,卸料块被下模座抵压沿远离所述压头的方向滑动至收容于凹槽中,此过程卸料块所受弹力逐渐增大,且由于收容在凹槽中不会影响冲压,冲压完成后,上模座上升,此时卸料块将受到弹力作用逐渐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卸料块的第一端紧邻至压头的周向边缘,进而能伸入金属件和压头的连接处,从而分离压头和金属件,避免出现带料,无需人工进行带料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卸料块的第一端设有用于分离物料和所述压头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沿靠近所述压头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下模座能够抵压于所述第一斜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导向块,当所述上模座下压时,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第一斜面抵接并抵推所述卸料块沿远离所述压头的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卸料装置还包括:
弹性组件,与所述卸料块通过传动结构联动,所述卸料块从所述靠近所述压头的第一端向其另一端过程中,所述弹性组件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组件包括:
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并与所述传动结构连接;
弹性件,沿所述滑动块的滑动方向布置,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模座固定,第二端相对所述滑动块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内设置有导向柱,所述滑动块和所述弹性件并排且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滑动块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齿条以及啮合于两个所述齿条之间的齿轮,两个所述齿条分别与所述弹性组件及所述卸料块连接,所述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卸料块的滑动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座设有凹陷于所述下压面的第一收容腔,所述卸料块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的连接凸块,所述传动结构及所述弹性组件均位于所述上模座内部,所述连接凸块与所述传动结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腔内设有水平延伸的导向杆,所述连接凸块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杆;
和/或,所述连接凸块沿水平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腔壁滑动或滚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卸料块设有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卸料块围绕所述压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卸料块均对应设有所述凹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上模座和下模座压紧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卸料装置中连接凸块及相连的导向柱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上模座;10-压头;11-第一收容腔;12-第二收容腔;13-第三收容腔;111-导向杆;
2-下模座;20-压槽;21-凹槽;210-第二斜面;211-导向块;
3-卸料装置;31-卸料块;310-第一斜面;311-连接凸块;32-弹性组件;321-滑动块;322-弹性件;323-导向柱;33-齿轮;3110-导向部;3111-滚珠;3112-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压模具,用于对金属件进行冲压。
如图1和图2所示,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上模座1设有下压面及凸设于下压面的压头10。下模座2设有承接面,承接面用于和下压面相配合,承接面凹设有压槽20。具体地,压头10能够和压槽20相配合,进而对金属件进行冲压。
本实施例中,压头10和压槽20均具有矩形边缘,其在水平面的投影为矩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压头10和压槽20的边缘具体形状,可以设置为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进一步,下模座2在压槽20的两个对置边缘设有凹槽21。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压槽20的每条边缘外侧设有一条凹槽21。
如图2和图3所示,冲压模具还包括卸料装置3,卸料装置3设置在下压面并与凹槽21一一对应。
卸料装置3包括滑动连接于上模座1的卸料块31,卸料块31向下凸出于下压面,且其第一端能滑动至靠近或远离压头10的周向边缘,且卸料块31始终受到使其趋近压头10的弹力。本实施例中,水平方向是指任一卸料块31垂直于其正对的压头10的某一边缘的方向。从图3可以理解的是,压头10位于该卸料块31的左侧,该卸料块31始终受到向左的弹力。上模座1下压后,卸料块31从凹槽21靠近压头10的一端滑动收容于凹槽21中并克服逐渐增大的弹力,冲压完成后,上模座1上升,卸料块将受到弹力作用逐渐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卸料块31的第一端紧邻至压头10的周向边缘能伸入物料和压头10的连接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卸料块31凸设于下压面并始终受到使其趋近压头10的弹力,因此在上模座1与下模座3相互分离时,卸料块31靠近压头10,在上模座1向下模座2运动过程中,卸料块31被下模座抵压并滑动收容至凹槽21中,此过程卸料块31所受弹力逐渐增大,积累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且由于卸料块31收容在凹槽21中不会影响冲压,冲压完成后,上模座1上升,此时卸料块31将受到弹力作用逐渐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因紧邻压头10边缘,进而能伸入金属件和压头10之间,从而分离压头10和金属件,避免出现带料,无需人工进行带料分离。
进一步,卸料块31的第一端能够滑动至压头10的周向边缘。具体地,卸料块31的第一端设有用于分离物料和压头10的第一斜面310,第一斜面310沿靠近压头10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卸料块31的第一斜面310靠近压头10的一端能够先插入金属件和压头10之间,卸料块31向压头10方向运动距离越大,使金属件和压头10间距越大。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卸料块31的左端设有第一斜面310,第一斜面310从左向右逐渐向下延伸,下模座2能够抵压于第一斜面310。
进一步,凹槽21内设置有导向块211,当上模座1下压时,导向块211与第一斜面310抵接并抵推卸料块31沿远离压头10的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凹槽21的槽底在靠近压槽2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斜面310大致平行的第二斜面210,第二斜面210在靠近压槽20的一端设有导向块211,其中,上模座1未下压时第一斜面310可向下投影至导向块211上。
由于上模座1未下压时第一斜面310可向下投影至导向块211上,上模座1下压后,第一斜面310能够刚好与第二斜面210上的导向块211滑动抵接,从而使卸料装置3运动更平顺,防止发生卡滞。
进一步,卸料装置3还包括弹性组件32,弹性组件32与卸料块31通过传动结构联动,卸料块31从靠近压头10的第一端向另一端运动时,弹性组件32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当上模座1抬升后,弹性组件32将会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卸料块31复位。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卸料块31向右运动时,弹性组件32向左运动并逐渐积累弹性势能。卸料块31向左运动时,弹性组件32向右运动,并释放弹性势能。
弹性组件32包括滑动块321和弹性件322。
滑动块321滑动设置于上模座1并与传动结构连接。
弹性件322沿滑动块321的滑动方向布置,弹性件322的第一端相对上模座1固定,第二端相对滑动块321固定。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弹性件322的左端相对上模座1固定,弹性件322的右端连接滑动块321保持相对固定,滑动块321的运动方向和卸料块31的运动方向相反,两者通过传动结构连接从而同步运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32还包括导向柱323,滑动块321穿设并滑设于导向柱323,弹性件322设置为弹簧,弹簧套设在导向柱323上,从而保证弹性件322和滑动块321沿直线运动。
进一步,传动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齿条3112以及啮合于两个齿条3112之间的齿轮33,两个齿条3112分别与弹性组件32及卸料块31连接,齿条3112的延伸方向与卸料块31的滑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上模座1设有凹陷于下压面的第一收容腔11,卸料块31设有滑设于第一收容腔11中的连接凸块311,连接凸块311啮合齿轮33。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凸块311和第一斜面310位于卸料块31上下两侧,连接孔311收容于第一收容腔11中使得卸料块31的动力输入区域与分离金属件的区域互不干涉。
第一收容腔11中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导向杆111,连接凸块311滑动穿设于导向杆111中,连接凸块311能够受到导向杆111的直线方向的导向作用。
可选地,如图5所示,连接凸块311沿水平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导向部3110,导向部3110与第一收容腔11的腔壁滑动或滚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连接凸块311的两侧均设有导向部3110。
进一步,导向部3110设置为凸肋,凸肋的纵向截面呈梯形结构。第一收容腔11的腔壁设置有条形槽,条形槽的纵向截面也呈梯形结构,从而刚好包容导向部3110。
本实施例中,导向部3110上用于接触第一收容腔11腔壁的表面设有滚珠3111,需要说明的是,滚珠3111与腔壁之间滑动或滚动接触。
进一步,导向部3110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凸块311上。当然,本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连接凸块311和导向部3110可以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上模座1还包括第二收容腔12和第三收容腔13,第二收容腔12用于收容齿轮33,第三收容腔13用于收容弹性组件32。
进一步,第一收容腔11、第二收容腔12和第三收容腔13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使得卸料块31、齿轮33和弹性组件32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收容腔11、第二收容腔12和第三收容腔13也可沿水平方向布置,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连接凸块311的上表面以及滑动块321的下表面分别设有啮合齿轮33的齿条3112。
本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上模座1未下压时,卸料块31位于其各自行程中靠近压头10的一端,上模座1下压后,卸料块31受到下模座2的抵压作用及导向块211的导向作用逐渐收容于凹槽21中,该过程卸料块31所受弹力逐渐增大,冲压完成后,上模座1抬升后,卸料块31将受到弹力作用逐渐趋近压头10的边缘,进而能伸入金属件和压头10之间,从而分离压头10和金属件,避免出现带料,无需人工进行带料分离。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所述上模座(1)设有下压面,下压面凸设有压头(10),下模座(2)设有承接面,所述承接面凹设有压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面还设有凹槽(21),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
卸料装置(3),所述卸料装置(3)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模座(1)的卸料块(31),所述卸料块(31)向下凸出所述下压面,所述卸料块(31)的第一端能滑动至靠近或远离所述压头(10)的周向边缘,且所述卸料块(31)始终受到使其趋近所述压头(10)的弹力;
冲压物料时,所述上模座(1)下压后,所述卸料块(31)能被所述下模座(2)抵压,以使所述卸料块(31)克服逐渐增大的弹力而沿远离所述压头(10)的方向滑动至收容于所述凹槽(21)中;
冲压完成后,所述上模座(1)上升,所述卸料块(31)将受到弹力作用逐渐复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所述卸料块(31)的第一端紧邻至所述压头(10)的周向边缘并能伸入物料和所述压头(10)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块(31)的第一端设有用于分离物料和所述压头(10)的第一斜面(310),所述第一斜面(310)沿靠近所述压头(10)的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所述下模座(2)能够抵压于所述第一斜面(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内设置有导向块(211),当所述上模座(1)下压时,所述导向块(211)与所述第一斜面(310)抵接并抵推所述卸料块(31)沿远离所述压头(10)的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装置(3)还包括:
弹性组件(32),与所述卸料块(31)通过传动结构联动,所述卸料块(31)从靠近所述压头(10)的第一端向其另一端过程中,所述弹性组件(32)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32)包括:
滑动块(321),滑动设置于所述上模座(1)并与所述传动结构连接;
弹性件(322),沿所述滑动块(321)的滑动方向布置,且所述弹性件(322)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模座(1)固定,第二端相对所述滑动块(321)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内设置有第三安装腔(13),所述第三安装腔(13)内设置有导向柱(323),所述滑动块(321)和所述弹性件(322)并排且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柱(323)上,所述滑动块(321)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322)的第二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齿条(3112)以及啮合于两个所述齿条(3112)之间的齿轮(33),两个所述齿条(3112)分别与所述弹性组件(32)及所述卸料块(31)连接,所述齿条(31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卸料块(31)的滑动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设有凹陷于所述下压面的第一收容腔(11),所述卸料块(31)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内的连接凸块(311),所述传动结构及所述弹性组件(32)均位于所述上模座(1)内部,所述连接凸块与所述传动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内设有水平延伸的导向杆(111),所述连接凸块滑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杆(111);
和/或,所述连接凸块(311)沿水平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导向部(3110),所述导向部(3110)与所述第一收容腔(11)的腔壁滑动或滚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块(31)设有至少一个,至少一个所述卸料块(31)围绕所述压头(10)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卸料块(31)均对应设有所述凹槽(21)。
CN202221450766.6U 2022-06-10 2022-06-10 冲压模具 Active CN218079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0766.6U CN218079959U (zh) 2022-06-10 2022-06-10 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0766.6U CN218079959U (zh) 2022-06-10 2022-06-10 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9959U true CN218079959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2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0766.6U Active CN218079959U (zh) 2022-06-10 2022-06-10 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9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69908A (zh) 一种具有自动磁吸清扫功能的汽车冲压模具
CN218079959U (zh) 冲压模具
CN113894207A (zh) 一种数控自动化钣金冲压模具
CN204182800U (zh) 一种用于冲压级进模的复合冲压结构
CN220127267U (zh) 适用于对称工件的快速折弯结构及折弯模具
CN210788868U (zh) 一种盒形面盖压凸冲孔模具
CN203304375U (zh) 新型倒装落料模
CN109130218A (zh) 一种折弯端子的分步式压入治具
CN210523579U (zh) 一种全周边向内侧弯冲压成型模具
CN211564203U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211304455U (zh) 一种向上翻孔结构及冲压模具
CN210010373U (zh) 一种硬性复位侧滑块结构
CN210208382U (zh) 一种方便落料的冲压装置
CN210523494U (zh) 一种汽车外板负角成形机构
CN210412201U (zh) 一种精密冷冲模
CN110586760A (zh) 一种边沿向内斜弯曲扣件液压复合模
CN211071483U (zh) 连续模冲裁组件及模内出料结构和连续模
CN209986135U (zh) 翻边顶出机构
CN112275905A (zh) 一种负角面侧冲孔模具
CN108273925B (zh) 一种以槽形废料为扣点的铁芯叠铆装置以及运行方法
CN221018389U (zh) 一种新型冲压模具卸料装置
CN212760693U (zh) 一种具有预压结构的冲压模具
CN217727034U (zh) 一种轴承滚子冷镦模具
CN218903307U (zh) 一种用于冲孔及压型的模具
CN218486962U (zh) 一种能在圆桶形罐体侧面冲压标识的装置及冲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