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55027U -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 Google Patents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55027U
CN218055027U CN202221840551.5U CN202221840551U CN218055027U CN 218055027 U CN218055027 U CN 218055027U CN 202221840551 U CN202221840551 U CN 202221840551U CN 218055027 U CN218055027 U CN 218055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passenger
vehicle
free
wheel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05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喜珍
梁尔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8405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55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55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55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其中,无障碍乘车装置包括载客平台,用于承载轮椅使用者,载客平台具有位于车辆内部的行车位置和接取轮椅的接取位置;和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能够驱动载客平台在车辆的侧向平移的移动部和能够驱动载客平台在竖直方向平移的升降部。这样,通过移动部和升降部之间的配合作用,将载客平台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移动至月台边缘,与月台无缝对接,轮椅使用者没有面临斜坡也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轮椅使用者可以轻松地自行驱动轮椅到载客平台,从而登入客车。增加了轮椅使用者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性,扩大了轮椅使用者生活、学习和社交的活动范围。

Description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障碍乘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残障人士的出行越发引起公众的关注,无障碍车辆已经在很多城市广泛使用。尽管如此,由于目前大量应用的可折叠的导乘板使用时并不便捷,残障人士仍极少选择客车出行。具体地,主流的导乘板分为两种,一种需要人工操作,即需要司机离开驾驶员座位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同时司机离开驾驶员座位,会构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种是采用自动化无障碍导乘板,但无障碍导乘板与地面或月台之间仍然会形成较大的倾斜角度,残障人士在没有他人帮忙的情况下,难以自行通过无障碍导乘板进入客车,即使是使用电动轮椅,也因为倾斜坡度较大的原因对使用者构成一定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障碍乘车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无障碍乘车装置,包括:
载客平台,可平移地水平地设置在车门位置,用于承载轮椅使用者,所述载客平台具有位于车辆内部并与车辆地板平齐的行车位置以及伸出到车辆外以接取轮椅的接取位置;和
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能够驱动所述载客平台在水平方向平移的移动部和能够驱动所述载客平台在竖直方向平移的升降部,
其中,所述移动部包括能够在所述车辆地板的下方水平移动的滑块,所述升降部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块上的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以及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摇杆和所述第二摇杆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摇杆、所述第二摇杆、所述连杆以及所述滑块构成平行四边形构件,所述载客平台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或者与所述连杆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升降部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摇杆和所述第二摇杆转动的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连杆上。
可选地,所述伸缩缸为气缸。
可选地,所述载客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轮椅锁定的限位机构。
可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轮椅的行进方向的垂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载客平台上的多个夹紧块,所述夹紧块沿所述行进方向的垂向可滑动地设置,以夹紧所述轮椅的车轮。
可选地,所述载客平台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触发所述夹紧块。
可选地,所述移动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地板下方的侧向延伸的导轨和与所述导轨同向延伸的齿条,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且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旋转输出轴连接有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获取所述载客平台与乘车月台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距离检测装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载客平台的端部连接有可翻转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用于在所述接取位置翻转至倾斜于所述载客平台,以引导所述轮椅行进到所述载客平台上。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障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车门位置的无障碍乘车装置,所述无障碍乘车装置为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障碍乘车装置中,用于驱动载客平台的驱动机构包括移动部和升降部,其中,移动部采用滑块在车辆地板的下方水平移动,可以驱动载客平台在车辆的侧向平移,保证载客平台可以伸出车身外以及收回,升降部采用连杆机构并能够驱动载客平台在竖直方向的平移,确保了载客平台的可以升降。使用时,载客平台伸出并下降到指定位置,接取轮椅使用者,随后载客平台缩回并上升将载客平台以及轮椅使用者送回车内,完成一次载客工作。整个工作流程中,通过移动部和升降部之间的配合作用,将载客平台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移动,这期间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轮椅使用者没有面临斜坡也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可以轻松地驱动轮椅到载客平台,从而登入客车。本公开提供的无障碍等车装置增加了轮椅使用者乘车的便利性,例如可以方便地搭乘公交车,扩大了轮椅使用者生活、学习和社交的活动范围。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载客平台处于行车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载客平台处于接取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载客平台处于接取位置并使用引导板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距离检测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限位机构的使用示意图;
图6至图1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使用流程图;
图16至图1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使用引导板接取轮椅使用者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客平台,11-夹紧块,12-压力传感器,21-滑块,22-导轨,23-齿轮,24-齿条,31-第一摇杆,32-第二摇杆,33-连杆,34-伸缩缸,4-乘车月台,5-引导板,6-轮椅,7-车辆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关部件在实际使用状态的方位,具体可参照图1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无障碍乘车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门位置的载客平台1和用于驱动该载客平台1的驱动机构。其中,载客平台1可平移地水平地设置在车门位置,用于承载轮椅使用者,载客平台1具有位于车辆内部并与车辆地板7平齐的行车位置以及伸出到车辆外以接取轮椅6的接取位置。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能够驱动载客平台1在水平方向平移的移动部和能够驱动载客平台1在竖直方向平移的升降部。其中,移动部包括能够在车辆地板7的下方水平移动的滑块21,升降部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滑块21上的第一摇杆31和第二摇杆32、以及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摇杆31和第二摇杆32之间的连杆33,第一摇杆31、第二摇杆32、连杆33以及滑块21构成平行四边形构件,载客平台1固定在连杆33上或者与连杆33一体成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不限制载客平台1从行车位置向车外滑动的方向,该方向取决于无障碍乘车装置的设置位置,例如可以向车的左右两侧滑动,也可以向车的后侧滑动。本公开实施例中,仅以无障碍乘车装置设置在车的侧方、载客平台1侧向滑动为例进行说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障碍乘车装置中,驱动机构包括移动部和升降部,其中,移动部采用滑块21在车辆地板7的下方水平移动,进而驱动载客平台1朝车辆侧向水平移动,保证载客平台1可以伸出车辆本体并且能够缩回。升降部的第一摇杆31、第二摇杆32、连杆33以及滑块21构成平行四边形构件。这样,利用平面四边形构件这种多连杆机构的原理,在第一摇杆31和第二摇杆32摆动时,连杆33只做平移运动而不转动(相对于与车辆、地面不转动),进而带动载客平台1在行车位置和接取位置之间只做平移运动。这期间载客平台1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轮椅使用者没有面临斜坡也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可以轻松地驱动轮椅6到载客平台1(参照图11和图12),随后载客平台1缩回并上升将载客平台1以及轮椅使用者送回车内,完成一次载客工作。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在无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轮椅使用者即可在短时间内安全地登上车辆,降低了轮椅使用者乘车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轮椅使用者乘车的便利性,例如可以方便地达成公交车,扩大了轮椅使用者生活、学习和社交的活动范围。
同时,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载客平台1在未使用时可以用做车辆地板7的一部分,移动部和升降部的结构都是设置在车辆地板7的下方,不会对车辆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实用的同时进一步利用了车辆下方的空间。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无障碍乘车装置中,升降部还可以包括驱动第一摇杆31和第二摇杆32转动的伸缩缸34,伸缩缸34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任意适当的位置,例如可以连接在滑块21和连杆33上。参照图1和图2,当伸缩缸34伸长时,升降部会驱动载客平台1下降,当伸缩缸34缩短时,升降部会驱动载客平台1上升,伸缩缸34给升降部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伸缩缸34可以为气缸,还可以设置为电缸或者油缸等其他类似的伸缩装置,只要能保证所选择的伸缩缸34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且伸缩缸34能提供满足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工作时动力,并且伸缩缸34的伸缩杆的部分需要足够长,这样能够满足升降部可以驱动载客平台1在一定范围能进行升降,能够升降的范围越大,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的通用性也就越高。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载客平台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将轮椅6锁定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能够将轮椅6固定在载客平台1上,能够避免轮椅6在被转运过程中脱离,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保证轮椅使用者的安全。
本公开对限位机构的具体配置形式不做限定,例如,该限位机构可以包括沿轮椅6的行进方向的垂向(即图5中的图面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载客平台1上的多个夹紧块11,夹紧块11在该行进方向的垂向上可滑动地设置,以夹紧轮椅6的车轮。夹紧块11可以有多个,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图5,在图5中,夹紧块11有四个、两对并且间隔设置在轮椅6的大轮附近,一对夹紧块11当中的一个在大轮的外侧并靠近载客平台1的边缘,另一个夹紧块11在大轮的内侧并靠近载客平台1的中线,这两个夹紧块11相互靠近实现夹紧作用,两个夹紧块11的共同作用将轮椅6固定在载客平台1上。在夹紧块11未被使用时,每一对夹紧块11之间都会空出相应的距离,该距离不会影响轮椅使用者的登车过程。只有在轮椅使用者移动到载客平台1上的夹紧块11的范围之内并准备登车时,夹紧块11才会启动。关于夹紧块11的移动方式,可以采用与载客平台1水平移动相似的方式,或设置普通的直线模组,将整个夹紧块11看做一个滑块设置在直线模组内,进而起到夹紧作用,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任意适当的线性移动机构。
进一步地,载客平台1还可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用于触发夹紧块11。压力传感器12获取轮椅6车轮的位置信息,触发车轮限位机构,夹紧轮椅6车轮。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压力传感器12设置在夹紧块11的移动路径下方,当轮椅6大轮移动到夹紧块11的作用范围时,此时压力传感器12也会接收到重量信号,压力传感器12接收到大于预设重量(例如50kg)的压力并且持续超过一段时间,压力传感器12就可以发送信号给用于驱动夹紧块11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收到信号后启动,控制夹紧块11进行夹紧。
在本公开中,参照图1至图3,移动部还包括设置在车辆地板7下方的侧向延伸的导轨22和与导轨22同向延伸的齿条24,滑块21滑动连接在导轨22上且连接有电机,电机的旋转输出轴连接有与齿条24啮合传动的齿轮23。滑块21连接到导轨22上,并且导轨22上安装有齿条24,齿轮23和齿条24啮合传动并且齿轮23受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矩影响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块21沿着导轨22和齿条24移动,进而驱动载客平台1朝车辆侧向移动。这样,滑块21的移动轨迹通过导轨22确定,同时也确保了滑块21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会产生其他方向的偏移,也能对滑块21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相互啮合的齿轮23齿条24起到传递转矩的作用,其结构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式,例如,可以采用链传动的形式,即链轮和链条相互啮合传递转矩,又或者,可以采用皮带传动的形式,即改为相互配合的皮带以及皮带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此外,本公开不限制齿轮23、齿条24等结构安装在车辆地板7下方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普通的机械连接件将这些结构固定到车辆的底盘上。
参照图4,本公开的无障碍乘车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获取载客平台1与乘车月台4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距离检测装置,距离检测装置与驱动机构电连接。如图4所示,车辆停靠在乘车月台4附近时,如需将载客平台1无缝对接到乘车月台4,需要检测载客平台1与乘车月台4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和竖直方向的距离,其中,竖直方向的距离可以由二者之间的高度差来确定,这些距离的测量可以由普通的传感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双目摄像头等成像来获取,例如可以采用类似手机的测距仪,类似扫地机器人的传感装置等相关技术中的部件。根据一些实施例,距离检测装置可以包括能够获取乘车月台4图像的摄像头和能够测量距离的测距传感器,摄像头和测距传感器分别可以设置在载客平台1的端部。测距传感器可以测出载客平台1与乘车月台4之间的水平距离,摄像头可以获取乘车月台4的实际图像,通过二者获取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的计算出乘车月台4的高度,进而确定载客平台1的接取位置。距离监测装置与整个驱动机构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距离监测装置中获取的信息进行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的自动化操作,当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需要使用时,距离检测装置启动,判断出载客平台1接取位置高度和驱动结构移动的距离,此时启动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并且驱动机构会根据距离监测装置的信息控制载客平台1停在指定的接取位置。这样,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会更加智能并且操作更加便捷,可以自行判断接取位置。在本公开中,只要距离测量装置能够判断出载客平台1和乘车月台4的相对距离即可,关于距离监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设计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载客平台1的端部可以连接有可翻转的引导板5,引导板5用于在接取位置翻转至倾斜于载客平台1,以引导轮椅6行进到载客平台1上,参照图3。当乘车月台4高度较低或者轮椅使用者直接在地面登车的情况下,载客平台1的顶面无法与较低的乘车月台4或地面平齐,即存在高度差。轮椅使用者无法自行登车,此时参照图17至图19,打开载客平台1的端部安装的引导板5,引导板5在地面和载客平台1之间形成斜坡,方便轮椅使用者可以自行移动到载客平台1上。斜坡的坡度也可以根据所设置引导板5的长度进行控制,引导板5越长,斜坡的坡度就越缓,可以将引导板5的长度设置为当引导板5打开使用时,引导板5形成的坡度最适合轮椅使用者登车的情况。引导板5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无障碍乘车装置的实用性与通用性,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乘车月台4,直接在地面乘车时也能采用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障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车辆本体的车门位置的无障碍乘车装置,无障碍乘车装置为上述中任意实施方式的无障碍乘车装置。本公开提供的无障碍车辆具有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以无障碍乘车装置的两种使用环境来详细介绍本公开中的无障碍乘车装置使用流程。
图6至图15示出了无障碍车辆接取乘车月台4上的轮椅使用者的情形。图6所示为无障碍车辆进站停在月台前的状态,轮椅使用者准备等登车。图7所示为无障碍车辆刚刚停靠在乘车月台4附近的状态,此时,载客平台1处于行车位置的示意图,轮椅使用者在乘车月台4上等候。图8为无障碍乘车装置刚启动的状态,图9为无障碍乘车装置平移后状态,移动部中的齿轮23和齿条24啮合传动并且齿轮23受到电机的输出轴的转矩影响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滑块21沿着导轨22和齿条24移动,进而驱动载客平台1朝车辆侧向移动。根据检测到的载客平台1与乘车月台4之间的水平距离,载客平台1水平移动到指定位置,此时,伸缩缸34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控制第一摇杆31和第二摇杆32的转动,当伸缩缸34的伸缩杆伸出时,载客平台1向下方位移,根据检测到的载客平台1与乘车月台4之间的高度距离,载客平台1下降到接取位置,此时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的状态可以参考图10,载客平台1的顶面与乘车月台4平齐。图11和图12是轮椅使用者在载客平台1到达接取位置后,自行移动到载客平台1上的示意图,其中在图12中,轮椅使用者移动到载客平台1上的夹紧块11所在位置,其下方对应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2检测到轮椅使用者到达指定位置后启动夹紧块11,将轮椅6固定在载客平台1上,保证轮椅使用者在使用上述无障碍乘车装置的安全性。图13至图15所示为将载客平台1从载客位置移动回行车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3为载客平台1从接取位置水平移动的示意图,图14为载客平台1水平移动后抬升的示意图,图15为载客平台1回到与车辆地板7平齐的行车位置的示意图,此时,夹紧块11可以保持夹紧状态,也可以松开,使轮椅使用者可以自行控制轮椅6在车内移动。在图13-图15所示的这一过程中,各部件的运动方式与载客平台1的伸出过程相似,但方向相反,其中,在将载客平台1从载客位置移动回行车位置的过程中,也可以先抬升、后平移。
以上流程是轮椅使用者处于乘车月台4上且乘车月台4较高时的情况,图16至图19示出了轮椅使用者直接从地面上车或者乘车月台4较低时上车的流程。其中关于移动部和升降部的工作过程和上述流程一致,其区别在于,参照图16,当载客平台1到达接取位置后,无法使载客平台1与较低的乘车月台4或地面平齐,即存在高度差。此时参照图17,打开载客平台1的端部安装的引导板5,引导板5在地面和载客平台1之间形成了一个斜坡,方便轮椅使用者可以自行登到载客平台1上。参考图18和图19,当轮椅使用者在载客平台1上被夹紧块11夹紧后,引导板5收回到载客平台1上的对应位置,而后,移动部和升降部再将载客平台1从载客位置移动到行车位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客平台,可平移地水平地设置在车门位置,用于承载轮椅使用者,所述载客平台具有位于车辆内部并与车辆地板平齐的行车位置以及伸出到车辆外以接取轮椅的接取位置;和
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能够驱动所述载客平台在水平方向平移的移动部和能够驱动所述载客平台在竖直方向平移的升降部,
其中,所述移动部包括能够在所述车辆地板的下方水平移动的滑块,所述升降部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块上的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以及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摇杆和所述第二摇杆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摇杆、所述第二摇杆、所述连杆以及所述滑块构成平行四边形构件,所述载客平台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或者与所述连杆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还包括驱动所述第一摇杆和所述第二摇杆转动的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连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缸为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客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轮椅锁定的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轮椅的行进方向的垂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载客平台上的多个夹紧块,所述夹紧块沿所述行进方向的垂向可滑动地设置,以夹紧所述轮椅的车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客平台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触发所述夹紧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地板下方的侧向延伸的导轨和与所述导轨同向延伸的齿条,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且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旋转输出轴连接有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的齿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获取所述载客平台与乘车月台之间的相对距离的距离检测装置,所述距离检测装置与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客平台的端部连接有可翻转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用于在所述接取位置翻转至倾斜于所述载客平台,以引导所述轮椅行进到所述载客平台上。
10.一种无障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车门位置的无障碍乘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障碍乘车装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障碍乘车装置。
CN202221840551.5U 2022-07-15 2022-07-15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Active CN218055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0551.5U CN218055027U (zh) 2022-07-15 2022-07-15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0551.5U CN218055027U (zh) 2022-07-15 2022-07-15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55027U true CN218055027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9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0551.5U Active CN218055027U (zh) 2022-07-15 2022-07-15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55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0580C (zh) 自动的机械停车场中用于机动车水平传送的托架
AU692683B2 (en) An improved movable ramp assembly
JP5721012B2 (ja) 乗下船用タラップ装置
US9937933B2 (en) High level platform trapdoor with built in moving slide for railway platform gap bridging
CN109057446B (zh) 一种立体停车场滚动式载车板存储装置及立体停车场
US4124096A (en) Wheelchair lift device
CN218055027U (zh) 无障碍乘车装置和无障碍车辆
CN210768034U (zh) 一种多功能立体停车装置
KR100628783B1 (ko) 자동 이송식 자동차용 승강발판, 그 지지구조 및 승강발판이송방법
CN208650612U (zh) 一种立体车库提升机
JP4304606B2 (ja) 車両用昇降装置
CN211691684U (zh) 一种下层旋转双立柱式立体车库
JP2942944B2 (ja) 駐車塔のターン装置
CN115199112B (zh) 一种升降稳定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及使用方法
KR100654914B1 (ko) 수평 유지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휠체어 리프트
CN219487279U (zh)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JP3208554B2 (ja) 連立型立体駐車装置
RU2009055C1 (ru) Прицеп
CN220184107U (zh) 一种桩基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
JPS6324204Y2 (zh)
JP2563710Y2 (ja) 二階建車庫の安全装置
JP2004176290A (ja) 階段自走昇降型ボーリング装置
JP2511665Y2 (ja) 垂直循環式駐車装置
JP2528110Y2 (ja) 立体駐車場の自動車感知装置
JPH0642910Y2 (ja) 貨物自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