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7279U -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7279U
CN219487279U CN202223516927.XU CN202223516927U CN219487279U CN 219487279 U CN219487279 U CN 219487279U CN 202223516927 U CN202223516927 U CN 202223516927U CN 219487279 U CN219487279 U CN 219487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frame
platform
lift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69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5169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7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7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7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包括车体及多功能应用平台,多功能应用平台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平台板及移动升降架,第一平台板均包括第一板主体、第一连接机构及第一支撑机构,移动升降架包括架主体、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多个第二升降机构及多个移动轮,每个第一升降机构均安装于架主体且具有用于承载第一平台板的至少两个承载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配合将多个第一板主体拼接形成不同类型的应用平台,以满足救援车辆通过、火车站台物资卸载、直升机停靠等不用的应用需求,并采用移动升降架以实现第一平台板在车体上的装载、卸载及拼接,其空间占用率低且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救援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急救援需求,已经开发出来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应急救援车辆,如用于对危险品的撒漏进行救援的危险品应急救援车、用于对处于高空的人或物进行救援的高空应急救援车,用于对道路进行清理的道路应急救援车。然而,在面临一些自然灾害时,其不仅仅需要特种救援车辆(如救护车、搜救车、物资运输车)及时到达救援现场,还需要火车运送物资,危急状况下甚至需要直升机辅助救援,由于在自然灾害时可能出现救援车辆无法通过、火车无法停靠站台导致物资卸载难度大、直升机无法停靠等状况,这严重影响了救援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自然灾害时可能出现救援车辆无法通过、火车无法停靠站台导致物资卸载难度大、直升机无法停靠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平台板,每个所述第一平台板均包括第一板主体、第一连接机构及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主体的至少一侧且能够与另一所述第一板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至少部分可伸缩且上端与所述第一板主体连接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平台板;及
移动升降架,其包括架主体、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多个第二升降机构及多个移动轮,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均安装于所述架主体且具有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平台板其中一端的至少两个承载端,至少两个所述承载端具有位于所述架主体内侧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状态及移动至所述架主体外侧的第二状态;多个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上端与所述架主体可升降连接、下端与多个所述移动轮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架主体呈矩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架主体相对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竖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架主体上的链条、驱动所述链条转动的驱动件及沿所述链条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承载钩,每个所述承载钩一端与所述链条连接、另一端向背离所述链条方向延伸并形成所述承载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筒、多个伸缩节及支撑底座,所述固定筒可拆卸内嵌于所述第一板主体,多个所述伸缩节均呈筒状且由外至内依次滑动套接,位于最外侧的所述伸缩节外壁与所述固定筒内壁螺纹配合,且位于最外侧的所述伸缩节顶部形成有用于驱动所述伸缩节相对所述固定筒转动的驱动部,位于内侧的所述伸缩节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其中,所述伸缩节的侧壁开设有沿其周向依次布置的多个伸缩槽,所述伸缩节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凸柱,每个所述伸缩节上的凸柱一一对应延伸至其相邻伸缩节的伸缩槽内,每个所述伸缩槽包括一沿所述伸缩节轴线布置的导向槽及一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连通并向上凹陷的支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通过在固定筒上端连接推力轴承及固定筒四周至少有一个把手,衍生出一个独立的支撑结构,所述把手沿所述固定筒周向依次设置并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固定筒。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磁吸盘、导向挂钩及自动收缩线盒,所述磁吸盘嵌设于所述第一板主体一侧的安装槽且部分突出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磁吸盘具有一用于调整所述磁吸盘磁力方向的磁吸挂钩,所述导向挂钩竖直设置并位于所述磁吸盘背离所述安装槽一端,所述自动收缩线盒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主体且其驱动端与所述磁吸挂钩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主体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磁吸盘和导向挂钩相配合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移动升降架还包括一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架、导向轨、导向块、螺杆及驱动体,所述固定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架主体,所述导向轨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轨,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块螺纹配合,所述驱动体与所述螺杆相对所述固定架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块具有一嵌设有多个滚子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至少部分能够突出至所述架主体内侧。
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还包括辅桥及第二平台板,所述辅桥呈楔形并具有一倾斜布置的辅助面,所述第二平台板包括第二板主体、第二连接机构及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主体两侧并用于与所述辅桥相对辅助面较高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板的两侧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主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辅桥上的第一单耳配合的第二双耳、与所述辅桥上的第一双耳配合的第二单耳、用于配合穿过所述第一单耳和第二双耳上的插孔的第一插销、用于配合穿过所述第二单耳和第一双耳上的插孔的第二插销及液压顶推件,所述液压顶推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板主体一侧且至少部分能够突出于所述第二板主体并延伸至所述辅桥上的导向固定孔内。
优选的,所述辅桥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辅桥顶起或落下的导向结构。
优选的,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还包括第三平台板,所述第三平台板包括第三板主体、旋转基板、旋转件及多个第四连接机构,所述旋转基板安装于所述架主体顶部,所述第三板主体与所述旋转基板平行设置并一端转动覆盖于所述旋转基板,所述旋转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板主体相对所述旋转基板转动,多个所述第四连接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主体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主体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第四连接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主体另一端并用于与外界设备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三板主体两端均设有用于与另一个所述第三板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升降架为多个且依次排列放置,所述移动升降架上的第三平台板依次首尾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板、第二平台板、第三平台板及辅桥上均安装滑轮组。
优选的,所述移动升降架还包括多个第三升降机构,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架主体连接、上端与所述旋转基板底部可拆卸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至少为六个,其中四个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架主体四个角,其他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成对设置于所述架主体中部的相对两侧。
优选的,所述移动升降架还包括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升降机构及多个铁轨导向轮,每个所述第四升降机构上端与所述架主体连接、下端与所述铁轨导向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包括车体及上述多功能应用平台,所述车体具有一承载面,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能够收纳于所述承载面。
优选的,所述应急救援辅助车辆还包括旋转架,所述旋转架包括固定导轨、滑动底座、旋转动力机构及旋转支架,所述固定导轨为两个并沿所述车体长度方向平行铺设于所述承载面,且两个所述固定导轨的相对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底座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内,所述旋转动力机构下端与所述滑动底座连接、上端与滑动承载于所述固定导轨上侧的所述旋转支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固定导轨转动,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旋转支架。
优选的,所固定导轨靠近所述车体尾部一端开设有竖直布置的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辅桥的第一单耳和第二单耳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配合将多个第一板主体拼接形成不同类型的应用平台,以满足救援车辆通过、火车站台物资卸载、直升机停靠等不用的应用需求,并采用移动升降架以实现第一平台板在车体上的装载、卸载及拼接,其空间占用率低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应用平台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第一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机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的第一支撑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机构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升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图9的A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图9的B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辅桥与第二平台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辅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平台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平台板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在第一种使用场景下的停靠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在第一种使用场景下的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在第一种使用场景下的一种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在第一种使用场景下装上滑轮组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在第二种使用场景下的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在第三种使用场景下的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在第三种使用场景下的部分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平台板和第二平台板组合搭建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面临一些自然灾害时,经常初选救援车辆(如救护车、搜救车、物资运输车)无法及时到达救援现场、直升机无法停靠距离最近地面以及火车没有停靠站台的状况,当面对这些状况时,一般通过人力来解决问题,如通过人力行走至救援现场、通过人力将救援物资搬运至救援场地、通过人力将待救援伤员从很远的位置转运至救援车辆或直升机、通过人力从火车上卸载物资,这均导致大量救援时间和救援人员的浪费,严重制约了救援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10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该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包括车体20及多功能应用平台10,该车体20具有承载面,多功能应用平台10能够收纳于承载面,在应急救援时,可将该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开至应急救援区域,当面对道路或桥梁损坏无法通过、直升机无法停靠、火车没有停靠站台等等状况时,可将多功能应用平台10从车体20上卸载下来并拼接成满足上述不同状况需求的功能平台。
如图1~4、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功能应用平台10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平台板11和移动升降架12,每个第一平台板11均包括第一板主体111、第一连接机构112及第一支撑机构113,第一连接机构112设置于第一板主体111的至少一侧且能够与另一第一板主体111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机构113至少部分可伸缩且上端与第一板主体111连接并用于支撑第一平台板11;移动升降架12包括架主体121、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机构122、多个第二升降机构123及多个移动轮124,每个第一升降机构122均安装于架主体121且具有用于承载第一平台板11其中一端的至少两个承载端,至少两个承载端具有位于架主体121内侧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状态及移动至架主体121外侧的第二状态;多个第二升降机构123均上端与架主体121可升降连接、下端与多个移动轮124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机构112将多个第一板主体111依次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拼接为一个供车辆通过、货物卸载、直升机停靠的平台,而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可根据需要采用多个第一平台板11,同时采用可伸缩的第一支撑机构113以满足不同高度地面的支撑需求,保证拼接形成的平台能够满足上述不同状况的需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升降架12通过架主体121、第一升降机构122、第二升降机构123及移动轮124的配合实现第一平台板11在车体20上的装载以及在应用时的拼接,其避免了额外采用吊装设备,也简化了操作。具体来说,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升降机构122中至少两个承载端可由上至下依次承载至少两个第一板主体111,其可实现多个第一板主体111由上至下依次承载于架主体121内,而移动升降架12则与第一平台板11放置于车体20的承载面上,当需要应用时,可将移动升降架12的第二升降机构123下降以使得移动轮124支撑于地面进而携带第一平台板11从车体20上卸载并移动至应用位置,在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其承载端可将多个第一平台板11依次放下至不同位置,以便于第一平台板11的拼接;而当其承载端由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的过程中可将多个第一平台板11依次装载于架主体121内,并可通过移动轮124和第二升降机构123将携带第一平台板11的架主体121装载于车体20的承载面上。
如图1、图9所示,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架主体121呈矩形,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机构122分别安装于架主体121相对的两侧。其中,架主体121大致与车体20的承载面相契合,以提高车体20底盘上的承载面的利用率,具体来说,可将架主体121设置为长度与承载面大致相同,而宽度则略大于承载面以便于第二升降机构123能够驱动移动轮124支撑于地面。在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22可设置为四个,且两两对称安装于架主体121相对车体20宽度方式的两侧。
如图9~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22以具有上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并满足第一平台板11的装载和卸载即可,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设备;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升降机构122包括竖直可转动安装于架主体121上的链条122a、驱动链条122a转动的驱动件122b及沿链条122a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承载钩122c,每个承载钩122c一端与链条122a连接、另一端向背离链条122a方向延伸并形成承载端,其可通过驱动件122b驱动链条122a正向转动以带动承载钩122c向下运动直至翻转至架主体121外侧或驱动链条122a反向转动以带动承载钩122c翻转至架主体121内侧并继续由下至上运动,而承载钩122c的承载端可配合实现对第一平台板11在架主体121内的装载及卸载。容易理解的是,驱动件122b可采用现有的常规驱动方式,以能够驱动链条122a转动即可,如液压马达;链条122a可通过与架主体121上的两个齿轮配合以实现可转动安装于架主体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11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方式,以能够实现在不同高度支撑第一板主体111即可,如液压可伸缩支撑架、千斤顶式伸缩支撑架;如图6~7所示,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113包括固定筒113a、多个伸缩节113b及支撑底座113c,固定筒113a可拆卸内嵌于第一板主体111,多个伸缩节113b均呈筒状且由外至内依次滑动套接,位于最外侧的伸缩节113b外壁与固定筒113a内壁螺纹配合,且位于最外侧的伸缩节113b顶部形成有用于驱动伸缩节113b相对固定筒113a转动的驱动部b1,位于内侧的伸缩节113b下端与支撑底座113c连接;其中,伸缩节113b的侧壁开设有沿其周向依次布置的多个伸缩槽,伸缩节113b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凸柱b2,每个伸缩节113b上的凸柱b2一一对应延伸至其相邻伸缩节113b的伸缩槽内,每个伸缩槽包括一沿伸缩节113b轴线布置的导向槽b3及一与导向槽b3的底部连通并向上凹陷的支撑槽b4。实际应用时,多个伸缩节113b之间可通过凸柱b2沿伸缩槽滑动至支撑槽b4内以实现伸长,并通过凸柱b2沿伸缩槽滑动至导向槽b3顶部以实现收缩,而通过多个伸缩节113b中伸缩节113b处于伸长状态和收缩状态的数量来调节多个伸缩节113b伸缩的高度,当多个伸缩节113b伸缩至大致需要的高度后,可通过旋转驱动部b1以带动位于最外侧的伸缩节113b相对固定筒113a转动,进而驱动全部伸缩节113b向下运动直至支撑底座113c支撑于地面,从而满足不同高度的调节需要。容易理解的是,驱动部b1可以是驱动槽或驱动凸起,此时可通过扳手驱动该驱动部b1转动,也可以是其他驱动方式,如手轮,此时则可通过手轮驱动。如图8所示,在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113还包括推力轴承113d及至少一个把手113e,其中至少一个把手113e沿固定筒113a周向依次设置并一端垂直连接于固定筒113a,其可通过把手113e驱动固定筒113a转动以实现最外侧的伸缩节113b伸长或收缩,其有助于实现第一支撑机构113的快速伸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112可采用现有的常规方式以能够实现两个第一板主体1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如图2~3所示,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112可采用永磁体,其可通过第一板主体111上永磁体与另外一个第一板主体111上的用于永磁体连接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如图5~6所示,在另外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机构112包括磁吸盘112a、导向挂钩112b及自动收缩线盒,磁吸盘112a嵌设于第一板主体111一侧的安装槽且部分突出于安装槽,磁吸盘112a具有一用于调整磁吸盘112a磁力方向的磁吸挂钩a11,导向挂钩112b竖直设置并位于磁吸盘112a背离安装槽一端,自动收缩线盒安装于第一板主体111且其驱动端与磁吸挂钩a11连接;其中,第一板主体111另一侧开设有与磁吸盘112a和导向挂钩112b相配合连接槽。通过上述方式其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第一板主体111拼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即当拼接时,可将第一块第一板主体111水平方式,将第二第一板主体111移动至其一侧上方,且导向挂钩112b和磁吸盘112a正对连接槽,下落该第一板主体111,在导向挂钩112b的引导下,导向挂钩112b和磁吸盘112a均配合插入连接槽112d内,而为了便于导向挂钩112b引导插入连接槽112d内,可将导向挂钩112b设置于磁吸盘112a下侧;然而,启动自动收缩线盒,其拉动导向挂钩112b以调节磁吸盘112a的磁力方向,使得磁吸盘112a吸附于第一块第一板主体111。在另外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可在磁吸盘112a下方开设卡槽以便于与轨道配合,故当磁吸盘112a吸附于第一块第一板主体111的同时其可吸附于轨道上,这将有助于其作为火车站台时安装的稳定性;此外,连接槽112d可设置呈“7”字型,其该连接槽112d可由上下贯通第一板主体111的第一槽及开设于第一板主体111侧壁并与第一槽连通的第二槽构成,这将有利于连接时磁吸盘112a搭接在第二槽内而导向挂钩112b能够插入第一槽内,其可避免磁吸盘112a从第二槽内脱离,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连接机构112中的自动收缩线盒并未必要的部件,其可也手动调节磁吸挂钩a11以实现磁吸盘112a磁力方向的调节。
如图12所示,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板主体111的装载效率,移动升降架12还包括一导向机构125,导向机构125包括固定架125a、导向轨125b、导向块125c、螺杆125d及驱动体125e,固定架125a可拆卸安装于架主体121,导向轨125b水平设置且一端与固定架125a固定连接,导向块125c滑动套设于导向轨125b,螺杆125d一端与固定架125a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块125c螺纹配合,驱动体125e与螺杆125d相对固定架125a一端连接。当卸载第一板主体111时,可通过驱动体125e驱动螺杆125d转动以带动导向块125c收缩,以不影响第一板主体111卸载即可,而当装载第一板主体111时,可通过驱动体125e驱动螺杆125d转动以带动导向块125c移动至突出于导向轨125b,故装载第一板主体111时,当待装载的第一板主体111抵接于导向块125c时,可开启第一升降机构122进行装载。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导向块125c具有一嵌设有多个滚子的导向面层c11,导向面c11至少部分能够突出至架主体121内侧,其可通过导向面c11突出于导轨并进而突出于架主体121内侧以对待装载的第一板主体111进行导向,而安装有滚子的导向面c11可降低对第一板主体111的摩擦。
如图1、图13~15所示,在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多功能应用平台10还包括辅桥13及第二平台板14,辅桥13呈楔形并具有一倾斜布置的辅助面13a,第二平台板14包括第二板主体141、第二连接机构142及第三连接机构143,第二连接机构142设置于第二板主体141两侧并用于与辅桥13相对辅助面13a较高一侧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机构143设置于第二平台板14的两侧并用于与第一板主体111可拆卸连接。通过具有辅助面13a的辅桥13的设置,可便于物资或车辆移动至第二平台板14和第一平台板11上,而第二平台板14的设置则便于辅桥13与第一平台板11之间的过渡连接,提高连接的便捷性。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机构142包括与辅桥13上的第一单耳131配合的第二双耳142a、与辅桥13上的第一双耳132配合的第二单耳142b、用于配合穿过第一单耳131和第二双耳142a上的插孔的第一插销142c、用于配合穿过第二单耳142b和第一双耳132上的插孔的第二插销142d及液压顶推件142e,液压顶推件142e嵌设于第二板主体141一侧且至少部分能够突出于第二板主体141并延伸至辅桥13上的导向固定孔13b内。容易理解的是,可通过增加第一升降机构122上承载钩122c的数量来满足第二平台板14的装载和卸载需求,由于第二平台板14在移动升降架12上的装载和卸载方式与第一平台板11大致相同,故在此不作赘述。其中,第一插销142c和第二插销142d均可采用液插销,也可以采用普通插销,且第一插销142c和第二插销142d可设置于第二板主体141上,也可以设置于辅桥13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进行限定。而且,为了提高液压顶推件142e与辅桥13连接的稳定性,可在液压顶推件142e前端开设一锁紧固定孔,当液压顶推件142e前端插入导向固定孔13b内时,可通过辅桥13内部的液压插销插入锁紧固定孔内以将液压顶推件142e锁紧固定在导向固定孔13b内。值得说明的是,第三连接机构143可采用与第一连接机构112相配合的结构,如当第一连接机构112相为永磁体时,则第三连接机构143也可采用永磁体,而第一连接机构112采用磁吸盘112a、导向挂钩112b及自动收缩线盒配合的方式时,则第三连接机构143也可以采用该种方式与之配合。此外,第二平台板14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至少部分可伸缩且上端与第二板主体141连接并用于支撑第二平台板14,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113大致相同,此处不作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机构142及第三连接机构143也可分别设置于第二板主体141相对的两侧。
如图16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多功能应用平台10还包括第三平台板15,第三平台板15包括第三板主体151、旋转基板152、旋转件153及多个第四连接机构154,旋转基板152安装于架主体121顶部,第三板主体151与旋转基板152平行设置并一端转动覆盖于旋转基板152,旋转件153用于驱动第三板主体151相对旋转基板152转动,多个第四连接机构15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三板主体151一端并用于与第一板主体111可拆卸连接,多个第四连接机构154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第三板主体151另一端并用于与外界设备可拆卸连接。在实际应用时,由于第一支撑机构113的支撑高度可能受到限制,故通过在移动升降架12顶部设置第三平台板15,其可利用架主体121本身的高度以及第二升降机构123的可伸缩性,使得该第三板主体151具有较高的承载高度,满足更高承载高度的需求。在一些更优的实施例中,移动升降架12还包括多个第三升降机构126,每个第三升降机构126的下端与架主体121连接、上端与旋转基板152底部可拆卸铰接,其可通过第三升降机构126进一步调整第三板主体151的高度以及倾斜度,满足不同高度的需求。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三板主体两端均设有用于与另一个第三板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其便于多个移动升降架依次排列放置时,移动升降架上的第三平台板依次首尾连接,其可直接拼接形成一可供车辆通行的平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移动升降架12的移动和障碍的跨越,第二升降机构123至少设置为六个,其中四个第二升降机构123分别设置于架主体121四个角,其他第二升降机构123则成对设置于架主体121中部的相对两侧,即在架主体121沿车体20长度方向布置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二升降机构123,其可通过移动升降架12一端的两个第二升降机构123处于收缩状态,而另外四个第二升降机构123处于伸长状态以使得该移动升降架12一端从障碍上方通过,然后,四个角的第二升降机构123伸长支撑于地面而中部的两个第二升降机构123收缩以通过障碍,最后移动升降架12另一端的第二升降机构123收缩以通过障碍。值得说明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在架主体121四个角分别设置第二升降机构123即可满足其常规作用,而设置六个或六个以上的第二升降机构123则有助于提升其跨越障碍的能力,其具体设置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安装,以六个为佳。
在用于火车站台时,为了便于移动升降架12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图9、图11所示,移动升降架12还包括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升降机构127及多个铁轨导向轮128,每个第四升降机构127上端与架主体121连接、下端与铁轨导向轮128连接,其可通过铁轨导向轮128支撑于铁轨上以便于移动并提高支撑稳定性。具体设置时,可将多个第四升降机构127设置于中部的两个第二升降机构123及位于移动升降架12其中一端的两个第二升降机构123之间,以便于移动升降架12能够越过该铁路障碍并与轨道配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包括车体2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10,车体20具有一承载面,多功能应用平台10能够收纳于承载面。
如图17~18所示,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多功能应用平台10从车体20上装载和卸载,应急救援辅助车辆还包括旋转架30,旋转架30包括固定导轨31、滑动底座32、旋转动力机构33及旋转支架34,固定导轨31为两个并沿车体20长度方向平行铺设于承载面,且两个固定导轨31的相对侧开设有滑槽31a,滑动底座32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滑槽31a内,旋转动力机构33下端与滑动底座32连接、上端与滑动承载于固定导轨31上侧的旋转支架34连接并用于驱动旋转支架34相对固定导轨31转动,多功能应用平台10至少部分收纳于旋转支架34。具体设置时,承载面靠近车体20车头的一侧用于安装固定导轨31,另一侧可用于放置辅桥13,当需要该多功能应用平台10从车体20上卸载时,可通过车体20上的直线驱动机构驱动多功能应用平台10沿固定导轨31向车体20后部运动一定距离,然后旋转动力机构33驱动旋转支架34转动90°,然后可将移动升降架12的第二升降机构123伸长以支撑于地面即可。容易理解的是,直线驱动机构可采用现有的常规方式,如链条、直线电机、液压缸,旋转动力机构33也可采用现有的常规方式其能够驱动旋转支架34相对滑动底座32转动即可。其中,为了提高辅桥13在车体20上固定的稳定性,固定导轨31靠近车体20尾部一端开设有竖直布置的槽口,槽口与辅桥13的第一单耳131和第二单耳132相配合,同时可在辅桥13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辅桥13顶起或落下的导向结构,即当辅桥13放置于车体20上时,可通过第一单耳131和第二单耳130分别与固定导轨31上的槽口配合,并采用销轴插接,而当需要将从车体20上卸载或装载时,可通过车体20上的顶推液压杆22与辅桥13上的导向结构配合以将辅桥13顶起或落下。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该旋转动力机构33包括旋转座及驱动组件,旋转座下端与滑动底座32转动连接、上端与旋转支架34固定连接,且旋转座外周设置有齿纹,驱动组件由一齿轮和一电机或液压马达构成,该齿轮与旋转座外周面的齿纹啮合,通过固定于滑动底座32上的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旋转座转动。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以火车站台的搭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9~21所示,将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开至铁路轨道一侧停下,将车体20的液压支撑腿21展开伸出并支撑于地面以提高车体20的支撑稳定性,驱动滑动底座32沿固定导轨31的滑槽31a向车体20尾部移动设定距离,控制旋转动力机构33作用以驱动旋转支架34转动,进而带动携带有第一平台板11、第二平台板14和第三平台板15的移动升降架12转动,使得移动升降架12一端转动至铁轨上方,继续移动滑动底座32直至移动升降架12上的第二平台板14与位于承载面尾部的辅桥13大致对齐,然而通过车体20尾部的顶推液压杆22将辅桥13顶起,以使得辅桥13上的第一单耳131和第一双耳132分别与第二连接机构142的第二双耳142a和第二单耳142b配合,将第一插销142c和第二插销142d插上,并将第二连接机构142的液压顶推件142e顶推至部分插入辅桥13的导向固定孔13b内,在开启辅桥13内的液压插销插入液压顶推件142e前端的锁紧固定孔内;接着,驱动移动升降架12的第二升降机构123伸长至移动轮124支撑于地面并将架主体121、辅桥13、第二平台板14撑起至脱离车体20,开动车体20向前移动,然而启动第二升降机构123收缩至铁轨导向轮128接近铁轨,开启第四升降机构127至铁轨导向轮128抵接支撑于两个铁轨上,收缩第二升降机构123和第四升降机构127,通过铁轨导向轮128移动架主体121至具体安装位置;然后,启动第一升降机构122至第二平台板14放置于铁轨上,调整第三连接机构143上的磁吸盘112a的磁力方向并使其吸附于铁轨上,开启第二升降机构123至移动轮124支撑于地面,并使得铁轨导向轮128脱离于铁轨,移动架主体121至第二平台板14一侧,放下一个第一平台板11并使得该第一平台板11的导向挂钩112b配合插入该第二平台板14的插接槽内,调整该第一平台板11的磁吸盘112a的磁力方向并使其吸附于铁轨和第二平台板14上,而为了提高第一平台板11与第二平台板14连接的准确性,可在架主体121上设置限位开关;继续移动架主体121并依次放下全部第一平台板11或需要数量的第一平台板11,将第一支撑机构113和支撑机构放下并支撑于地面,同时收缩辅桥13内的液压插销和第二平台板14内的液压顶推件142e,辅桥13相对第二板主体141转动至抵接地面;最后,移动架主体121至位于末端的第一平台板11一侧,可通过第二升降机构123和第三升降机构126配合升降以调节第三平台板15的高度和倾斜度,进而满足末端的装载或卸载物资的需求;其中,如图22所示,为了便于物资在多功能应用平台10上的快速转运,可在第一平台板11、第二平台板14和第三平台板15上均设置滑轮式导轨。当物资装载或卸载完成后,可通过移动升降架12将多个第一平台板11、第二平台板14及辅桥13装载于架主体121内并整体装载于车体20上,装载方式与上述平台搭建方式中大致相同,仅仅操作步骤大致相反,在此不作赘述。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应用平台10运用于道路、桥梁或停机坪时,其方式与上述第一平台板11和第二平台板14连接的方式大致相同,以搭建的多功能应用平台10支撑于地面并具有一用于车辆通过或直升机停靠的载面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需要较大支撑高度的桥梁或路面,如图23~24所示,可将多个移动升降架12依次排列放置,并将移动升降架12上的第三平台板15依次首尾连接,并可以调节倾斜角度,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此外,如图25所示,可将多个第三平台板15和/或多个第一平台板11倾斜或水平拼接成一大致呈帐篷状的房子,也可如图26所示,将多个第三平台板15和/或多个第一平台板11单独支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销帐篷,并在四周及缝隙安装帆布,以便于作为临时房屋使用;也可将第一平台板11或第三平台板15倾斜布置并利用则可利用其一侧的第一支撑机构113或移动升降架12形成以挡板,以用于临时遮挡风雨雪。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一支撑机构配合将多个第一板主体拼接形成不同类型的应用平台,以满足救援车辆通过、火车站台物资卸载、直升机停靠等不用的应用需求,并采用移动升降架以实现第一平台板在车体上的装载、卸载及拼接,其空间占用率低且操作方便。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第一平台板,每个所述第一平台板均包括第一板主体、第一连接机构及第一支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主体的至少一侧且能够与另一所述第一板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机构至少部分可伸缩且上端与所述第一板主体连接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平台板;及
移动升降架,其包括架主体、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机构、多个第二升降机构及多个移动轮,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均安装于所述架主体且具有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平台板其中一端的至少两个承载端,至少两个所述承载端具有位于所述架主体内侧并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状态及移动至所述架主体外侧的第二状态;多个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均上端与所述架主体可升降连接、下端与多个所述移动轮一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主体呈矩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架主体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竖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架主体上的链条、驱动所述链条转动的驱动件及沿所述链条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承载钩,每个所述承载钩一端与所述链条连接、另一端向背离所述链条方向延伸并形成所述承载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筒、多个伸缩节及支撑底座,所述固定筒可拆卸内嵌于所述第一板主体,多个所述伸缩节均呈筒状且由外至内依次滑动套接,位于最外侧的所述伸缩节外壁与所述固定筒内壁螺纹配合,且位于最外侧的所述伸缩节顶部形成有用于驱动所述伸缩节相对所述固定筒转动的驱动部,位于内侧的所述伸缩节下端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其中,所述伸缩节的侧壁开设有沿其周向依次布置的多个伸缩槽,所述伸缩节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凸柱,每个所述伸缩节上的凸柱一一对应延伸至其相邻伸缩节的伸缩槽内,每个所述伸缩槽包括一沿所述伸缩节轴线布置的导向槽及一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连通并向上凹陷的支撑槽;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磁吸盘、导向挂钩及自动收缩线盒,所述磁吸盘嵌设于所述第一板主体一侧的安装槽且部分突出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磁吸盘具有一用于调整所述磁吸盘磁力方向的磁吸挂钩,所述导向挂钩竖直设置并位于所述磁吸盘背离所述安装槽一端,所述自动收缩线盒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主体且其驱动端与所述磁吸挂钩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主体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磁吸盘和导向挂钩相配合连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升降架还包括一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固定架、导向轨、导向块、螺杆及驱动体,所述固定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架主体,所述导向轨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轨,所述螺杆一端与所述固定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块螺纹配合,所述驱动体与所述螺杆相对所述固定架一端连接;其中,所述导向块具有一嵌设有多个滚子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至少部分能够突出至所述架主体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还包括辅桥及第二平台板,所述辅桥呈楔形并具有一倾斜布置的辅助面,所述第二平台板包括第二板主体、第二连接机构及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主体两侧并用于与所述辅桥相对辅助面较高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板的两侧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主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与所述辅桥上的第一单耳配合的第二双耳、与所述辅桥上的第一双耳配合的第二单耳、用于配合穿过所述第一单耳和第二双耳上的插孔的第一插销、用于配合穿过所述第二单耳和第一双耳上的插孔的第二插销及液压顶推件,所述液压顶推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板主体一侧且至少部分能够突出于所述第二板主体并延伸至所述辅桥上的导向固定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还包括第三平台板,所述第三平台板包括第三板主体、旋转基板、旋转件及多个第四连接机构,所述旋转基板安装于所述架主体顶部,所述第三板主体与所述旋转基板平行设置并一端转动覆盖于所述旋转基板,所述旋转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板主体相对所述旋转基板转动,多个所述第四连接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主体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主体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第四连接机构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主体另一端并用于与外界设备可拆卸连接;
所述移动升降架还包括多个第三升降机构,每个所述第三升降机构的下端与所述架主体连接、上端与所述旋转基板底部可拆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至少为六个,其中四个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架主体四个角,其他所述第二升降机构成对设置于所述架主体中部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升降架还包括一一对应的多个第四升降机构及多个铁轨导向轮,每个所述第四升降机构上端与所述架主体连接、下端与所述铁轨导向轮连接。
9.一种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应用平台,所述车体具有一承载面,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能够收纳于所述承载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急救援辅助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救援辅助车辆还包括旋转架,所述旋转架包括固定导轨、滑动底座、旋转动力机构及旋转支架,所述固定导轨为两个并沿所述车体长度方向平行铺设于所述承载面,且两个所述固定导轨的相对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底座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内,所述旋转动力机构下端与所述滑动底座连接、上端与滑动承载于所述固定导轨上侧的所述旋转支架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支架相对所述固定导轨转动,所述多功能应用平台至少部分收纳于所述旋转支架。
CN202223516927.X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Active CN219487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927.XU CN219487279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927.XU CN219487279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7279U true CN219487279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9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6927.XU Active CN219487279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7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95336A (e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building modules
US6349793B1 (en) Vehicle mounted lif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185302B (zh) 一种丝杆驱动绿化带停车架
US9260045B2 (en) Camera crane transport vehicle
US3119506A (en) Side-loading transfer vehicle
US5733092A (en) Rotary loader and system
CN219487279U (zh)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JP3022988B2 (ja) 橋下部検分設備
US2950690A (en) Freight handling system
CN116279062A (zh) 一种多功能应用平台及应急救援辅助车辆
CN109235982B (zh) 一种多层停车平台
CN114074812A (zh) 一种无动力便移式重载堆垛车
CN104499747B (zh) 自避让式升降立体停车设备
WO2019127901A1 (zh) 一种集装箱公铁转运系统
CN115749303A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翻转自卸及安装装置
JP3393810B2 (ja) 模型実験装置のための移送運搬装置
CN107687125B (zh) 一种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疏导车及其救援疏导方法
JP2942944B2 (ja) 駐車塔のターン装置
JP3725860B2 (ja) ボーリング工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ボ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CN221215590U (zh) 船用紧凑型高位取货车
CN114412160B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施工用可移动装饰装修操作平台
CN220054143U (zh)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CN218493246U (zh) 一种立体车库
JP2005226334A (ja) 乗降設備
CN221478571U (zh) 机械化可拼接站台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