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4143U -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4143U
CN220054143U CN202320686711.3U CN202320686711U CN220054143U CN 220054143 U CN220054143 U CN 220054143U CN 202320686711 U CN202320686711 U CN 202320686711U CN 220054143 U CN220054143 U CN 220054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underframe
hydraulic
ladder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67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超
刘彦培
李曜宗
范诗语
张冠萍
刘洋
张立新
高海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li S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li S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li S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li S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67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4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4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4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加固铁路运输履带装备的轮挡装置,包括底架、梯身、液压升降机构、承载平台、支腿组件和液压控制系统,底架的后端与梯身的后端铰接,液压升降机构设于梯身的前端与底架的前端之间,用于升降梯身,液压控制系统设置在底架上对应于液压升降机构的部位用于控制液压升降机构运行,承载平台的后端铰接在梯身的前端,并水平向前延伸,支腿组件设于底架的前后两端的两侧。液压升降机构包括主体支架、液压升降组件和安全锁止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机动性性强、安全性高、操作性简便,可显著提升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机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背景技术
现阶段国内大型机场主要采用登机桥形式登机。但是对于某些飞机或航班却仍然使用登机梯的方式。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登机,主要是从飞机的机型登机门高度和经济性方面进行考虑。按登机门离地高度可以将国内运营飞机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小型支线飞机,这类飞机的登机门离地高度较低,登机门可以下翻作为随机登机梯使用。第二类为干线分级。这类飞机登机门离地高度在2.59m以上。此类飞机一般不会携带随机登机梯,可以停在近机位通过登机桥登机。国内民航常规机型登机门高度机型登机门离地高度将影响登机梯和登机桥的使用。
现有的登机桥大多采用汽车式登机梯,这类登机梯需要跟汽车装配在一起,造价高且装配结构复杂。因此大部分机场都只有有限的数量,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若出现突发事件或某种故障或造成不能使用时,可能会因为配额不足而影响现场调度,这类登机梯体积也较大,机动性差。另外,目前大部分的登机梯都是通过伸缩式柱塞缸来推动梯身上升实现与飞机舱门的衔接。但仅依靠伸缩式柱塞缸来支持远远不够,若出现缸体损坏无法正常工作时,极易造成梯身突然下落,安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便捷、运输方便且安全系数更高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包括底架、梯身、液压升降机构、承载平台、支腿组件和液压控制系统;
所述底架的后端与所述梯身的后端铰接;
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梯身的前端与所述底架的前端之间,用于升降梯身;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对应于液压升降机构的部位用于控制所述液压升降机构运行;
所述承载平台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梯身的前端,并水平向前延伸;
所述支腿组件设于所述底架的前后两端的两侧;
其中,
所述液压升降机构包括主体支架、液压升降组件和安全锁止装置;
所述主体支架竖直装配在所述底架上,所述主体支架两侧设有导向杆;
所述液压升降组件包括紧密插接在所述导向杆内的齿条支撑杆和装配在所述主体支架中间的竖直液压缸;
所述竖直液压缸的伸缩杆顶端与所述梯身前端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齿条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梯身前端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并可随所述竖直液压缸的伸缩杆在所述导向杆内上下滑移动;
所述安全锁止装置包括一对连接插座、连接横杆、限位操纵杆和弹性锁死装置;
所述一对连接插座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一对导向杆外壁上;
所述连接横杆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一对连接插座内,且所述连接横杆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连接插座的插槽内的卡舌;
所述卡舌端部的卡齿与所述齿条支撑杆的卡齿相适配,于二者相齿合时,形成用于限制齿条支撑杆下滑的棘轮棘爪结构;
所述限位操纵杆装配于所述连接横杆上,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横杆旋转以形成或解开所述卡舌与所述齿条支撑杆的齿合状态;
所述弹性锁死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横杆上,用于通过弹性力限制连接横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锁死装置包括活动拉环、固定拉环和牵引弹簧;
所述活动拉环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杆上;
所述固定拉环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与所述活动拉环位置相对应;
所述牵引弹簧连接在所述活动拉环和固定拉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包括底框架、转向机构、刹车轮组件和支腿连接板;所述转向机构连接在所述底框架后端中间部位,用于连接牵拉车辆;所述转向机构两侧设有一对牵引轮;所述刹车轮组件连接在所述底框架前端底部两侧,所述刹车轮组件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连接,并接受其控制;所述支腿连接板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框架的前后端两侧,用于连接支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头、转向连接杆和牵引杆;所述转向头通过转向连接杆与所述底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杆位于所述转向头后端,用于连接牵引车辆。
进一步的,所述刹车轮组件采用油刹配合刹车片驱动停车。
进一步的,所述梯身包括梯身主体、可折叠拆卸护栏组和踏板组;所述梯身主体包括位于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所述可折叠拆卸护栏组与所述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踏板组与所述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铰接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包括水平承载面、旋转护栏组件和减震带;所述水平承载面的表面装配防滑面板;所述旋转护栏组件与所述水平承载面两侧铰接;所述减震带横向装配在所述水平承载面最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电控箱、电动控制阀和安全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机动性性强、安全性高、操作性简便,可显著提升应急救援和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缸顶升式作业,为梯身运行提供动力,通过安全锁止装置防止电控及液压失效时,梯身急速下落,提供进一步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梯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升降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架、2-梯身、3-液压升降机构、4-承载平台、5-支腿组件、6-液压控制系统、11-底框架、12-刹车轮组件、13-支腿连接板、14-转向头、15-转向连接杆、16-牵引杆、21-可折叠拆卸护栏组、22-踏板组、23-平行双固定杆、
31-导向杆、32-齿条支撑杆、33-竖直液压缸、34-连接插座、35-连接横杆、36-限位操纵杆、37-活动拉环、38-固定拉环、39-牵引弹簧、
41-水平承载面、42-旋转护栏组件、43-减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参照附图来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升降式便携登机梯整体采用液压控制系统6提供动力,液压控制系统6包括电控箱、电动控制阀和安全阀。整体结构还包括底架1、梯身2、液压升降机构3、承载平台4、支腿组件5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底架1的后端与梯身2的后端铰接,液压升降机构3设于梯身2的前端与底架1的前端之间,用于升降梯身2,液压控制系统6设置在底架1上对应于液压升降机构3的部位,用于控制液压升降机构3运行,承载平台4的后端铰接在梯身2的前端,并水平向前延伸。支腿组件5设于底架1的前后两端的两侧,用于整体支撑。本实用新型各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快速组装和拆卸。各组成部件均采用优质型材,经表面处理、机加工、焊接、涂装而成,焊缝美观、光滑,无夹渣、漏焊等质量缺陷。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压升降机构3包括主体支架、液压升降组件和安全锁止装置几个部件。主体支架竖直装配在底架1上,主体支架两侧设有导向杆31,导向杆31为空心管道。液压升降组件包括紧密插接在导向杆31内的齿条支撑杆32和装配在主体支架中间的竖直液压缸33,竖直液压缸33的伸缩杆顶端与梯身2前端的底端可拆卸连接,齿条支撑杆32的顶端与梯身2前端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并可随竖直液压缸33的伸缩杆在导向杆31内上下滑移动。安全锁止装置包括一对连接插座34、连接横杆35、限位操纵杆36和弹性锁死装置。其中,一对连接插座34分别固定安装在一对导向杆31外壁上,连接横杆35两端可转动的连接在一对连接插座34内,且连接横杆35的两端设有位于连接插座34的插槽内的卡舌,卡舌端部的卡齿通过齿条支撑杆32上对应位置的入口与齿条支撑杆32的卡齿相适配,具体实施时,齿条支撑杆32上的卡齿采用下斜面卡齿,卡舌端部的卡齿采用上斜面的卡齿。于二者相齿合时,形成用于限制齿条支撑杆32下滑的棘轮棘爪结构,防止油缸因失效不慎收缩,造成梯身急速下落引起人身危险。限位操纵杆36装配于连接横杆35上,用于驱动连接横杆35旋转以形成或解开卡舌与齿条支撑杆32的齿合状态。弹性锁死装置则设置于连接横杆35上,用于通过弹性力限制连接横杆35转动。具体实施时,弹性锁死装置包括活动拉环37、固定拉环38和牵引弹簧39。活动拉环37设置在连接横杆35上,固定拉环38设置在主体支架上,与活动拉环37位置相对应,牵引弹簧39连接在活动拉环37和固定拉环38之间,从而形成适当大小的回弹力,只有在向下按压限位操纵杆36抵抗牵引弹簧的弹力时,才能解开齿合状态,因而更加安全稳定。
本实施例采用液压缸顶升式作业,为梯身运行提供动力,通过安全锁止装置和弹性锁死装置防止电控及液压失效时,梯身急速下落,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底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底架1包括底框架11、转向机构、刹车轮组件12和支腿连接板13,底框架11用于提供器材整体的基础,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强度高。转向机构连接在底框架11后端中间部位,可以自由旋转,用于连接牵拉车辆。转向机构两侧设有一对牵引轮,刹车轮组件12连接在底框架11前端底部两侧,刹车轮组件12与液压控制系统6连接,并接受其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刹车轮组件12采用油刹配合刹车片驱动停车,保证作业时,防止器材因外力发生移动,避免造成平台上人员发生危险的风险。支腿连接板13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框架11的前后端两侧,用于连接支腿组件5。具体实施时,转向机构包括转向头14、转向连接杆15和牵引杆16,转向头14通过转向连接杆15与底框架11活动连接,牵引杆16位于转向头14后端,用于连接牵引车辆,实现器材的转运和位置转移。本实施例通过转向机构连接外部牵引车辆,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装配简单,便于现场迅速调配。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梯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梯身2包括梯身主体、可折叠拆卸护栏组21和踏板组22,梯身主体包括位于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23,可折叠拆卸护栏组21与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23上端可拆卸连接,用于提供乘降人员上下平台时的安全扶手。踏板组22与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23铰接安装,满足平台升降时的旋转功能。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承载平台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承载平台4包括水平承载面41、旋转护栏组件42和减震带43,水平承载面41的表面装配防滑面板,旋转护栏组件42与水平承载面41两侧铰接,减震带43横向装配在水平承载面41最前端。具体实施时,旋转护栏组件42安装在水平承载面41两侧面,一端用销轴连接固定,一端销轴内置轴承,可实现旋转功能,保证不作业时,护栏可旋转至平台以下,减小器材收拢高度,提高器材整体的道路通过性和存储、运输能力。减震带43用于防止器材本身与机体因接触,造成机体表面的划伤、损伤。
本实施例中,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器材液压升降平台,可通过液压控制系统6及电动控制阀组驱动液压缸升降平台,实现平台高度调节能力。器材侧面布置有电控箱组,电控箱组设计有上下、暂停、报警等操作按钮,具备由电动按钮单独控制升降平台升降的能力。
其次,电控箱侧面设计有液压升降手柄连接接口,满足用操作外接有线手柄操作平台升降的功能。再次为防止电动也液压系统损坏或失效,设计有手动升降装置,同样满足平台升降作业。
液压缸处设计有安全阀,防止施加载荷力过大,使顶升力更加均匀,无偏载现象。为了防止平台升起后由于液压缸和控制阀内泄造成平台下降,在液压系统中设有液压锁。
控制箱组设有总控制阀组,主要是实现液压系统中油路的切换,从而改变液压缸的运动方向。控制阀组由电磁换向阀、溢流阀、油路块等组成。接通液压动力源和电源,通过电磁阀控制,实现顶升平台起升和收拢功能。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梯身(2)、液压升降机构(3)、承载平台(4)、支腿组件(5)和液压控制系统(6);
所述底架(1)的后端与所述梯身(2)的后端铰接;
所述液压升降机构(3)设于所述梯身(2)的前端与所述底架(1)的前端之间,用于升降梯身(2);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6)设置在所述底架(1)上对应于液压升降机构(3)的部位用于控制所述液压升降机构(3)运行;
所述承载平台(4)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梯身(2)的前端,并水平向前延伸;
所述支腿组件(5)设于所述底架(1)的前后两端的两侧;
其中,
所述液压升降机构(3)包括主体支架、液压升降组件和安全锁止装置;
所述主体支架竖直装配在所述底架(1)上,所述主体支架两侧设有导向杆(31);
所述液压升降组件包括紧密插接在所述导向杆(31)内的齿条支撑杆(32)和装配在所述主体支架中间的竖直液压缸(33);
所述竖直液压缸(33)的伸缩杆顶端与所述梯身(2)前端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齿条支撑杆(32)的顶端与所述梯身(2)前端的底端可拆卸连接,并可随所述竖直液压缸(33)的伸缩杆在所述导向杆(31)内上下滑移动;
所述安全锁止装置包括一对连接插座(34)、连接横杆(35)、限位操纵杆(36)和弹性锁死装置;
所述一对连接插座(34)分别固定安装在一对所述导向杆(31)外壁上;
所述连接横杆(35)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一对连接插座(34)内,且所述连接横杆(35)的两端设有位于所述连接插座(34)的插槽内的卡舌;
所述卡舌端部的卡齿与所述齿条支撑杆(32)的卡齿相适配,于二者相齿合时,形成用于限制齿条支撑杆(32)下滑的棘轮棘爪结构;
所述限位操纵杆(36)装配于所述连接横杆(35)上,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横杆(35)旋转以形成或解开所述卡舌与所述齿条支撑杆(32)的齿合状态;
所述弹性锁死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横杆(35)上,用于通过弹性力限制连接横杆(35)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死装置包括活动拉环(37)、固定拉环(38)和牵引弹簧(39);
所述活动拉环(37)设置在所述连接横杆(35)上;
所述固定拉环(38)设置在所述主体支架上,与所述活动拉环(37)位置相对应;
所述牵引弹簧(39)连接在所述活动拉环(37)和固定拉环(3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包括底框架(11)、转向机构、刹车轮组件(12)和支腿连接板(13);所述转向机构连接在所述底框架(11)后端中间部位,用于连接牵拉车辆;所述转向机构两侧设有一对牵引轮;所述刹车轮组件(12)连接在所述底框架(11)前端底部两侧,所述刹车轮组件(12)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6)连接,并接受其控制;所述支腿连接板(13)分别对称设置在底框架(11)的前后端两侧,用于连接支腿组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头(14)、转向连接杆(15)和牵引杆(16);所述转向头(14)通过转向连接杆(15)与所述底框架(11)活动连接;所述牵引杆(16)位于所述转向头(14)后端,用于连接牵引车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轮组件(12)采用油刹配合刹车片驱动停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身(2)包括梯身主体、可折叠拆卸护栏组(21)和踏板组(22);所述梯身主体包括位于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23);所述可折叠拆卸护栏组(21)与所述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23)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踏板组(22)与所述两侧的平行双固定杆(23)铰接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4)包括水平承载面(41)、旋转护栏组件(42)和减震带(43);所述水平承载面(41)的表面装配防滑面板;所述旋转护栏组件(42)与所述水平承载面(41)两侧铰接;所述减震带(43)横向装配在所述水平承载面(41)最前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式便携登机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6)包括电控箱、电动控制阀和安全阀。
CN202320686711.3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Active CN220054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6711.3U CN220054143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6711.3U CN220054143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4143U true CN220054143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5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6711.3U Active CN220054143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4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91461A1 (ja) 乗降用車両
CN110817759A (zh) 一种头车检修平台
CN205061259U (zh) 一种双向楼梯升降机
US6802391B2 (en) Aircraft non-ambulatory/ambulatory boarding and off-loading system
CN115465822A (zh) 一种隧道维护作业车组及其作业方法
CN111071295A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转向架检修作业平台
CN105016174A (zh) 一种用于楼梯上的轨道式电动升降车
CN220054143U (zh)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CN116280237A (zh) 一种升降式便携登机梯
CN111959591A (zh) 行走、举升、上平台一体机、控制方法及上平台方法
CN217627400U (zh) 客舱货物搬运用液压升降平台
CN101249892A (zh) 登机自动扶梯
CN213802506U (zh) 一种可移动式自动扶梯
KR20130038568A (ko) 외선형 경전철의 승강장
CN212447690U (zh) 一种制动缸转运平台
CN213083230U (zh) 行走、举升一体机
CN213742636U (zh) 一种车侧一体帐篷
CN210710254U (zh) 一种伸缩护脚板
CN205344662U (zh) 一种特种移动救援智能服务车
CN212313564U (zh) 一种侧开式防跑车装置
CN204778187U (zh) 一种用于楼梯上的轨道式电动升降车
CN210680697U (zh) 接触网升降电动梯车
CN109318781B (zh) 一种带装卸载功能的舟桥运载车
CN103015881A (zh) 工装梯
CN105016262A (zh) 具有坑洞保护装置和易进入式栏杆门的高空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