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53998U - 缠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缠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53998U
CN218053998U CN202222157051.8U CN202222157051U CN218053998U CN 218053998 U CN218053998 U CN 218053998U CN 202222157051 U CN202222157051 U CN 202222157051U CN 218053998 U CN218053998 U CN 218053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roller
traction
rotating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70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全
米瑞杰
李成成
李朋涛
刘磊
马涌超
杜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70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53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53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53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缠绕装置,涉及机械装备。一种缠绕装置,用于在管件的外侧缠绕防护套,所述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机构和牵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和用于绕设所述防护套的旋转架组件,所述旋转架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架组件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管件的通道;所述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管件连接,以牵引所述管件沿所述通道移动。本申请能够解决人工缠绕费时费力,人工与缠绕机配合导致的缠绕效率低、缠绕质量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缠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胶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磨损,为了避免长时间磨损而影响产品质量,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将护套缠绕至液压胶管的外侧,从而通过护套对液压胶管起到防护作用。然而,人工缠绕的方式费时费力,缠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质量不稳定,因此,需要一台容错率较高、操作简单、结构简单的缠绕机,来解放工作人员的双手。
相关技术中提出一种胶管缠绕装置,其可以实现对胶管的自动缠绕作业,然而,在缠绕过程中,仍需要人工拉动胶管,以配合胶管缠绕装置工作。上述过程中同样存在人工参与,从而导致缠绕带的缠绕速度与胶管的移动速度不匹配,进而导致缠绕带打结、咬管、缠绕不均匀等问题,严重影响缠绕效率和缠绕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缠绕装置,能够解决人工缠绕费时费力,人工与缠绕机配合导致的缠绕效率低、缠绕质量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缠绕装置,用于在管件的外侧缠绕防护套,所述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机构和牵引机构;
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和用于绕设所述防护套的旋转架组件,所述旋转架组件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架组件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管件的通道;
所述牵引机构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管件连接,以牵引所述管件沿所述通道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缠绕机构和牵引机构的配合,实现缠绕与牵引同时进行,从而可以实现自动缠绕作业,以解决人工缠绕作业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与此同时,相比于自动缠绕、人工牵引的缠绕作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无需人工参与,通过缠绕机构与牵引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缠绕速度与牵引速度相匹配,从而可以有效克服防护套打结、咬管、缠绕不均等问题,进而可以提高缠绕效率和缠绕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缠绕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缠绕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牵引机构(去除第二旋转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缠绕机构;110-第一旋转驱动件;111-第二链轮;120-旋转架组件;121-保持架;122-旋转轮;123-套管;
200-牵引机构;210-第二旋转驱动件;220-牵引辊组;221-第一固定架;2211-第一调节孔;222-主动辊;223-从动辊;224-第一调节杆;225-第一调节架;
300-导向机构;310-第二固定架;311-第二调节孔;320-第二调节杆;330-第一导向辊;340-第二导向辊;350-第二调节架;
400-移动底座;410-底座本体;420-脚轮;
500-管件;
600-防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缠绕装置,用于在管件500的外侧缠绕防护套600,其中,防护套600可以由缠绕带缠绕形成。所公开的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机构100和牵引机构200。
其中,缠绕机构100为缠绕装置中用于将防护套600缠绕至管件500外侧的核心部件,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和旋转架组件120,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可以为缠绕防护套600提供旋转驱动力,旋转架组件120用于绕设防护套600,以为防护套600提供盛放空间。为实现缠绕,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架组件120与第一旋转驱动件110传动连接,使得在第一旋转驱动件110的驱动作用下,旋转架组件120可以进行旋转,并相应地释放防护套600,以将防护套600缠绕至管件500的外侧。示例地,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可以为电机,管件500可以为胶管等。
为防止管件500与缠绕作业过程中的旋转架组件120发生干涉,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架组件120可以设有通道,该通道用于穿过管件500,如此,在旋转架组件120旋转过程中,通道为管件500提供了通过的空间,使得管件500不会影响到旋转架组件120的正常旋转运动,从而可以保证缠绕作业的正常进行。示例地,通道可以开设在旋转架组件120的中心位置,且通道的直径大于外侧缠绕防护套600的管件500的直径,从而可以保证管件500不会影响到旋转架组件120旋转。
为了使防护套600能够缠绕至整个管件500的外侧,需要在缠绕过程中同时移动管件500,以使防护套600在管件500的外侧摊开,以达到缠绕整个管件500的目的。一些实施例中,牵引机构200设置于通道的一端,且牵引机构200用于与管件500连接,以牵引管件500沿通道移动。
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缠绕机构100和牵引机构200的配合,实现缠绕与牵引同时进行,从而可以实现自动缠绕作业,以解决人工缠绕作业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与此同时,相比于自动缠绕、人工牵引的缠绕作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无需人工参与,通过缠绕机构100与牵引机构200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缠绕速度与牵引速度相匹配,从而可以有效克服防护套600打结、咬管、缠绕不均等问题,进而可以提高缠绕效率和缠绕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机构200可以包括第二旋转驱动件210和牵引辊组220,其中,牵引辊组22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架221、主动辊222和从动辊223,其中,主动辊222和从动辊22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架221,且主动辊222与从动辊223两者的辊面至少部分相互间隔,以形成牵引空间,第二旋转驱动件210的旋转端与主动辊222传动连接。
示例地,主动辊222和从动辊223各自的辊面均可以设有环形凹槽,在安装后,主动辊222与从动辊223各自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各自的环形凹槽相互扣合,从而形成了用于穿过管件500的空间,即,牵引空间,当管件500穿设至牵引空间时,主动辊222及从动辊223各自的环形凹槽的槽面均与管件500的外壁抵接,随着主动辊222的旋转,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会带动管件500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与此同时,从动辊223会随着管件500的移动而旋转,从而可以实现对管件500的牵引。
另外,第二旋转驱动件210可以为电机,其与主动辊222的转轴之间可以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以保证稳定的动力传输。
基于上述设置,在第二旋转驱动件210的驱动作用下,能够使管件500在主动辊222与从动辊223围成的牵引空间内移动,进而实现对管件500的牵引作用,以便于与缠绕过程相配合。
考虑到管件500的规格不同,使得管径不同,为了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管件500进行缠绕作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牵引辊组220的牵引空间的大小可以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管件500。
一些实施例中,牵引辊组220还可以包括第一调节杆224,该第一调节杆224与从动辊223的转轴连接,且第一调节杆224与第一固定架221螺纹连接,如此,通过旋转第一调节杆224可以对从动辊223的转轴施加作用力,以使从动辊223沿径向移动,实现位置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架221的侧壁设有第一调节孔2211,从动辊223的转轴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调节孔2211中,如此,在第一调节杆224对从动辊223的转轴施加作用力时,可以使从动辊223的转轴沿着第一调节孔2211移动,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固定架221对从动辊223的移动产生干涉。
示例地,第一调节孔2211可以为长孔,其沿着第一调节杆224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适应第一调节杆224对从动辊223的位置调节,并且可以增大调节范围,以便于适应更多规格的管件500。
为了使从动辊223的调节过程更加平稳,牵引辊组220还可以包括第一调节架225,该第一调节架225相对于第一固定架221可移动,从动辊223的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调节架225连接,第一调节杆224与第一调节架225转动连接。示例地,第一调节架225可以为凹形板件,凹形板件的两侧分别与从动辊223的转轴的两端连接,第一固定架221至少部分位于凹形板件的内侧。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旋拧第一调节杆224可以带动第一调节架225相对于第一固定架221移动,并通过第一调节架225带动从动辊223的转轴的两端沿第一调节孔2211移动,从而可以调节从动辊223与主动辊222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而可以调节牵引空间的大小,以便于适应不同规格的管件500。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杆224还可以与第一固定架221转动连接,并与第一调节架225螺纹连接,此种方式在旋转第一调节杆224时,同样可以通过第一调节架225带动从动辊223移动,以实现牵引空间大小的调节。
为了进一步提升缠绕机构100与牵引机构200两者运行的匹配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和第二旋转驱动件210分别设有变频器,通过各自的变频器可以分别调节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及第二旋转驱动件210各自的转速,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调节缠绕速度和牵引速度,以满足实际需求。
一种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和第二旋转驱动件210均可以是双调速电机,且两台双调速电机分别安装变频器,采用一键启动及停止的方式来控制两台双调速电机的转动及停止。根据缠绕带在管件500外侧的缠绕间距的需求,分别设置两个变频器的频率,当需求间距较大时,将控制第二旋转驱动件210的变频器的频率适当增大,以提高其转速;当需求间距较小时,将控制第二旋转驱动件210的变频器的频率适当减小,以降低其转速。将所需缠绕带缠绕间距转换为对应的转速,通过调节相应的变频器的频率来实现对缠绕间距的控制。
当然,除上述通过调节第二旋转驱动件210的转速来满足间距需求之外,还可以配合调节第一旋转驱动件110的转速,以进一步实现对缠绕作业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架组件120可以包括保持架121、旋转轮122和套管123,保持架121、旋转轮122和套管123同轴设置,且保持架121设置于旋转轮122的一侧,套管123与保持架121连接,旋转轮122与第一旋转驱动件110传动连接。其中,保持架121用于绕设缠绕带,管件500依次穿过套管123、保持架121和旋转轮122,旋转轮122在第一旋转驱动件110的驱动作用下可以带动保持架121旋转,从而可以将保持架121上的缠绕带缠绕至管件500的外侧,以在管件500的外侧形成防护套60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保持架121的具体结构以及缠绕带缠绕至管件500外侧的缠绕原理及过程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细阐述。
进一步地,旋转轮122可以为第一链轮,相应地,第一旋转驱动件110的旋转端可以设置第二链轮111,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111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且第一链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链轮111的直径。基于此,通过链条传动可以提高传动扭矩,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并且传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另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轮122还可以为大齿轮,而第一旋转驱动件110的旋转端可以设置小齿轮,此种方式中,大齿轮与小齿轮相互啮合,从而同样可以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再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轮122还可以为大带轮,而第一旋转驱动件110的旋转端可以设置小带轮,此种方式中,大带轮与小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以实现稳定地传动。其中,大带轮和小带轮均可以为普通带轮或同步带轮等。
为了使管件500能够顺畅进入缠绕机构100的通道中,缠绕装置还可以包括导向机构300,该导向机构300设置于旋转架组件120的背离牵引机构200的一侧,且导向机构300具有导向空间,导向空间用于贯穿管件500,并对管件500进行导向和限位。基于此,可以使管件500在进入通道之前受到导向机构300的导向和限位作用,从而使管件500可以顺畅地进入通道,以防止管件500随意乱动而影响缠绕作业。
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机构300可以包括第二固定架310、第二调节杆320、第一导向辊330和第二导向辊340,其中,第一导向辊330和第二导向辊34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固定架310,且第一导向辊330和第二导向辊340两者的辊面至少部分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导向空间,第二调节杆320与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连接,并与第二固定架310螺纹连接,第二固定架310设有第二调节孔311,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调节孔311中。
其中,第一导向辊330和第二导向辊340各自的辊面均可以设置环形凹槽,在安装后,第一导向辊330和第二导向辊340各自的转轴相互平行,且各自的环形凹槽相互扣合,从而形成了用于穿过管件500的空间,即,导向空间,当管件500穿设至导向空间时,第一导向辊330和第二导向辊340各自的环形凹槽的槽面均与管件500的外壁抵接,以便于对管件500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
考虑到管件500的规格不同,使得管径不同,为了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管件500进行导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向机构300的导向空间的大小可以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管件500。基于此,在第二调节杆320的驱动作用下,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可以沿着第二调节孔311移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导向辊330与第二导向辊34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调节导向空间的大小,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管件500。
示例地,第二调节孔311可以为长孔,其沿着第二调节杆320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适应第二调节杆320对第一导向辊330的位置调节,并且可以增大调节范围,以便于适应更多规格的管件500。
为了使第一导向辊330的调节过程更加平稳,导向机构300还可以包括第二调节架350,该第二调节架350相对于第二固定架310可移动,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调节架350连接,第二调节杆320与第二调节架350转动连接。示例地,第二调节架350可以为凹形板件,凹形板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的两端连接,第二固定架310至少部分位于凹形板件的内侧。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旋拧第二调节杆320可以带动第二调节架350相对于第二固定架310移动,并通过第二调节架350带动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的两端沿第二调节孔311移动,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导向辊330与第二导向辊340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而可以调节导向空间的大小,以便于适应不同规格的管件500。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杆320还可以与第二固定架310转动连接,并与第二调节架350螺纹连接,此种方式在旋转第二调节杆320时,同样可以通过第二调节架350带动第一导向辊330移动,以实现牵引空间大小的调节。
为了使缠绕装置方便移动,一些实施例中,缠绕装置还可以包括移动底座400,缠绕机构100和牵引机构200均设置于移动底座400。基于此,通过移动底座400可以带动缠绕机构100和牵引机构200自由移动,以便于将缠绕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
其中,移动底座400可以包括底座本体410和脚轮420,其中,底座本体410可以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多个支撑柱,缠绕机构100和牵引机构200等构件均设置于上支撑板的上表面,而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支撑柱,以实现对上支撑板的支撑作用。
下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多个脚轮420,具体可以是万向轮等,通过脚轮420的设置可以方便底座本体410的自由移动,从而可以携带缠绕机构100、牵引机构200等构件移动至指定位置,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缠绕装置可以克服人工缠绕作业也即人工+缠绕设备方式所导致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提高缠绕效率和缠绕质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缠绕装置,用于在管件(500)的外侧缠绕防护套(600),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包括:缠绕机构(100)和牵引机构(200);
所述缠绕机构(100)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和用于绕设所述防护套(600)的旋转架组件(120),所述旋转架组件(120)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110)传动连接,所述旋转架组件(120)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管件(500)的通道;
所述牵引机构(200)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一端,且用于与所述管件(500)连接,以牵引所述管件(500)沿所述通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200)包括第二旋转驱动件(210)和牵引辊组(220);
所述牵引辊组(220)包括第一固定架(221)、主动辊(222)和从动辊(223),所述主动辊(222)和所述从动辊(22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21),且两者的辊面至少部分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牵引空间;
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210)的旋转端与所述主动辊(222)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辊组(220)还包括第一调节杆(224),所述第一调节杆(224)与所述从动辊(223)的转轴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221)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221)的侧壁设有第一调节孔(2211),所述从动辊(223)的转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孔(22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辊组(220)还包括第一调节架(225),所述第一调节架(225)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架(221)可移动;
所述从动辊(223)的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调节架(225)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24)与所述第一调节架(225)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110)和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210)分别设有变频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组件(120)包括保持架(121)、旋转轮(122)和套管(123);
所述保持架(121)、所述旋转轮(122)和所述套管(123)同轴设置,且所述保持架(121)设置于所述旋转轮(122)的一侧,所述套管(123)与所述保持架(121)连接;
所述旋转轮(122)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110)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122)为第一链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110)的旋转端设有第二链轮(111),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111)通过链条连接,所述第一链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链轮(111)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300),所述导向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旋转架组件(120)的背离所述牵引机构(200)的一侧;
所述导向机构(300)具有导向空间,所述导向空间用于贯穿所述管件(500),并对管件(500)进行导向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00)包括第二固定架(310)、第二调节杆(320)、第一导向辊(330)和第二导向辊(340);
所述第一导向辊(330)和所述第二导向辊(340)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架(310),且两者的辊面至少部分相互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导向空间;
所述第二调节杆(320)与所述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连接,并与第二固定架(310)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架(310)设有第二调节孔(311),所述第一导向辊(330)的转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孔(31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还包括移动底座(400);
所述缠绕机构(100)和所述牵引机构(200)均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400)。
CN202222157051.8U 2022-08-16 2022-08-16 缠绕装置 Active CN218053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7051.8U CN218053998U (zh) 2022-08-16 2022-08-16 缠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7051.8U CN218053998U (zh) 2022-08-16 2022-08-16 缠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53998U true CN218053998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0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7051.8U Active CN218053998U (zh) 2022-08-16 2022-08-16 缠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53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66447U (zh) 一种退卷机
CN108574235B (zh) 一种通信管道牵引线装置
CN111003592A (zh) 超长度软质胶管收卷装置
CN111573401B (zh) 一种电缆布线用牵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2863533U (zh) 一种导线架设用主牵引机
EP1003617B1 (de) Rotorhaspel
IT201900001845A1 (it) Macchina di recupero di un cavo
CN111792459A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井道电缆线自动收放卷装置
CN218053998U (zh) 缠绕装置
CN220444688U (zh) 一种拉丝机绕线装置
CN202697581U (zh) 自动面皮卷绕装置
CN219362877U (zh) 一种施工埋管放线装置
CN202415858U (zh) 经向弹性织物卷绕装置
CN115258838A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双速联动、主动调频的线缆收放车
CN210558684U (zh) 一种云轨输送系统用自动同步收放电缆车
CN210260685U (zh) 一种橡胶管缠绕机
CN113120692A (zh) 一种张力恒定的线缆放线装置
DE2534198C2 (de) Verfahren zum Bandagieren von Induktionsspulen großen Durchmessers
EP1405818A1 (de) Wickelvorrichtung zum Auf- und Auspulen eines Seiles einer Seilwinde
CN205966840U (zh) 一种铅带卷绕机构
CN217718208U (zh) 一种光缆穿线器
CN110606407A (zh) 一种舞台钢丝引导装置
CN219971318U (zh) 井下旧料收卷装置
CN216107808U (zh) 一种复合式捻股机放线装置
CN220429479U (zh) 一种立式布局的纸管机缠绕螺旋成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