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4826U -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4826U
CN218024826U CN202221333628.XU CN202221333628U CN218024826U CN 218024826 U CN218024826 U CN 218024826U CN 202221333628 U CN202221333628 U CN 202221333628U CN 218024826 U CN218024826 U CN 218024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weighing down
whole
mounting panel
installation back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36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康设
林少廉
吴娜吉
邱明
王善杰
陆建成
罗永杭
招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Fuji Guangdong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Fuji Guangdong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Fuji Guangdong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Fuji Guangdong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3362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4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4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4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安装背板整体呈竖向设置,设置两组,对应安装板的背面两侧位置设置,且安装背板整体呈“凹”状设置,安装板整体覆盖在安装背板正面设置,缓冲柱和支撑底座固定连接,缓冲柱整体设置为钢制压缩弹簧,缓冲柱和支撑底座为整体设置,位于安装背板的内侧底部位置。整体呈“凹”状设置的安装背板内侧位置提供竖向的滑动空间,便于缓冲柱以及支撑底座在其内部进行安装,同时便于缓冲结构整体在其内部进行滑动缓冲,在缓冲结构沿安装背板内侧进行下降滑落的时候,底部位置的缓冲柱对下落的整体缓冲结构进行缓冲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多层建筑中,根据其运动方式,分为垂直升降式,台阶式以及履带式。现代电梯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出行效率。其中垂直升降电梯主要应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它由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在进行运行过程中,曳引机通过柔性的钢丝绳垂直提升轿厢,从而实现乘人或载物。
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电梯随着使用年限的加长、日常管理、制造等各方面因素,易导致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导致电梯坠落,发生事故,对人身安全以及建筑,公共财物等造成损失,目前垂直升降电梯采用了一些安全防护装置,以应对电梯发生下坠运动时出现的危险事故,如在电梯井底部位置设置相关缓冲装置以及辅助缆绳对电梯进行二重支撑防护,但由于电梯在进行坠落的整体冲击力较大,采用辅助缆绳的方式对其进行吊装,并不能对坠落的电梯进行防坠防护,而底部的缓冲装置在面对从顶层位置坠落的电梯,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但电梯同时承受强大的反作用力,易导致电梯结构损坏,同时对内部人员人身伤害较大。
针对现有电梯防坠结构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并不能对坠落的电梯产生的冲击力和下落力进行防坠防护,同时底部的缓冲装置易导致电梯结构损坏,同时对内部人员人身伤害较大的问题。
如申请号为201810038975.1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垂直电梯升降的防坠保护装置,防坠保护装置包括垂直固定在轿厢顶面的立架,立架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环形结构的防坠卡板,防坠卡板上对称设置有导套,防坠卡板的中心处设置有回转机构,回转机构包括安装在防坠卡板的环孔内侧的回转盘,回转盘几何中心处垂直固定设置有螺旋杆,螺旋杆的表面有两条结构相同的拉绳,两组所述拉绳的上下两端呈X形分别连接在横梁的下表面和轿厢的顶面,防坠保护装置还包括防坠块。
本实用新型主要能够解决现有电梯防坠结构并不能对坠落的电梯产生的冲击力和下落力进行缓冲,从而对电梯进行防坠防护,而底部的缓冲装置易导致电梯结构损坏,同时对内部人员人身伤害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描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板,安装背板,导向轨道,导向轨道位于安装板的表面,安装背板和安装板的背面位置,同时安装背板和安装板与外部电梯及的壁面贴合固定连接,安装板和安装背板为装置的主体结构,在进行安装的时候,整体贴合电梯井壁面设置,安装板的表面设置有防坠结构,安装背板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结构,安装板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缓冲柱和支撑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背板整体呈竖向设置,设置两组,对应安装板的背面两侧位置设置,且安装背板整体呈“凹”状设置,安装板整体覆盖在安装背板正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柱和支撑底座固定连接,缓冲柱整体设置为钢制压缩弹簧,缓冲柱和支撑底座为整体设置,位于安装背板的内侧底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轨道整体设置两组,嵌入设置在安装板的正面两侧位置,且呈条形设置,且导向轨道内侧整体呈横向“工”状设置,表面设置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结构整体包括有套接筒、嵌入杆、连接架、导向盘和底柱,嵌入杆嵌入在套接筒中,连接架和套接筒固定连接,导向盘和连接架固定连接,底柱位于连接架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结构整体嵌入在导向轨道中,且可根据实际安装背板的长度进行2-3组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套接筒和嵌入杆两者呈固定套接设置,嵌入杆两端突出套接筒设置,两端设置橡胶头,连接架整体呈“L”状设置,导向盘设置两组,贯穿连接架横向设置,两端突出连接架外侧,底柱设置两组,设置为硬质橡胶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结构整体包括有第一驱动盘、第二驱动盘、连接角板、连接轴、第一防坠板、第二防坠板、缓冲底座、支撑底板、支撑底柱、阻尼杆和缓冲杆,第一驱动盘和第二驱动盘配套设置,连接角板和连接轴套接,连接轴贯穿第一防坠板和第二防坠板设置,缓冲底座和第一防坠板固定连接,支撑底板和支撑底柱位于第二防坠板的下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盘和第二驱动盘之间通过联动皮带连接,第一驱动盘底部配套设置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盘同时和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和连接搅拌活动套接,和第一防坠板、第二防坠板、支撑底板以及支撑底柱固定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坠板和第二防坠板两者呈上下位叠加设置,两者之间铺垫设置橡胶缓冲垫,同时两者均呈水平“L”状设置,缓冲底座在第一防坠板表面等距分布多组,且缓冲底座设置为高密度填充橡胶底座,导向盘位于连接架的表面两侧位置,同时导向盘和外部电梯的辅助缆绳结构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板和支撑底柱两者均呈“L”状向上倾斜设置,缓冲杆和阻尼杆位于支撑底板和第二防坠板之间,缓冲杆设置为弹簧杆,第一驱动盘上配套设置的驱动电机,和外部电梯控制系统、安装实时监测系统以及控制装置进行同步编程连接。
有益效果:
1.整体呈“凹”状设置的安装背板内侧位置提供竖向的滑动空间,便于缓冲柱以及支撑底座在其内部进行安装,同时便于缓冲结构整体在其内部进行滑动缓冲,在缓冲结构沿安装背板内侧进行下降滑落的时候,底部位置的缓冲柱对下落的整体缓冲结构进行缓冲支撑。
2.内侧整体呈横向“工”状设置的导向轨从而对缓冲结构整体进行嵌合固定的效果,避免在电梯下落的时候,产生的冲击力导致防坠结构以及缓冲结构出现脱落的情况,在电梯出现坠落的时候,电梯接触到防坠结构,防坠结构同时进行一定行程的滑动下降,此时带动安装背板内侧的缓冲结构沿安装背板内侧进行下降,此时随着外部冲击力的原因,下落的缓冲结构在沿安装背板滑动到底部位置,接触到缓冲柱从而对其进行缓冲。
3.两端突出与套接杆的嵌入杆,在嵌入导向轨道中的时候,便于和导向轨道的内侧位置嵌合进行滑动,同时嵌入杆两端设置橡胶头,和导向轨道内侧的橡胶层增加摩擦力,有效的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而连接架为整个缓冲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缓冲结构整体下降滑动至安装背板的底部位置时,接触到底柱,同时底柱接触到导向轨内侧底部位置的缓冲柱,从而配合缓冲柱对其冲击力进行缓冲。
4.第一驱动盘在配套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通过第一驱动盘带动第二驱动盘转动,同时第二驱动盘带动连接轴转动,而连接轴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同时带动与其固定套接的第一防坠板、第二防坠板、支撑底板以及支撑底柱进行转动。
5.电梯在进行下落的时候,接触到缓冲底座对其冲击力进行缓冲,而第一防坠板和第二防坠板对其提供稳定的支撑,有效的承受分散电梯下落产生的冲击力。
6.通过支撑底板对第一防坠板和第二防坠板从底部位置提供稳定的支撑,而支撑底柱对支撑底板从底部位置对其进行支撑,而电梯下落产生的冲击力在进行逐级传导之后,通过阻尼杆以及缓冲杆进行缓冲。
7.本装置中整体可在外部电梯井内壁表面按照实际楼层高度进行多组设置,每组包含有两个本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两侧位置的本装置从对坠落的电梯两侧提供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坠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1-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安装板,2-安装背板,3-缓冲结构,4-防坠结构,5-导向轨道,6-缓冲柱,7-支撑底座,8-第一驱动盘,9-第二驱动盘,10-连接角板,11-连接轴,12-第一防坠板,13-第二防坠板,14-缓冲底座,15-支撑底板,16-支撑底柱,17-阻尼杆,18-缓冲杆,19-套接筒,20-嵌入杆,21-连接架,22-导向盘,23-底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实施例1: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包括安装板1,安装背板2,导向轨道5,导向轨道5位于安装板1的表面,安装背板2和安装板1的背面位置,同时安装背板2和安装板1与外部电梯及的壁面贴合固定连接,安装板1和安装背板2为装置的主体结构,在进行安装的时候,整体贴合电梯井壁面设置,安装板1的表面设置有防坠结构4,安装背板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结构3,安装板2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缓冲柱6和支撑底座7。
其中:安装背板2整体呈竖向设置,设置两组,对应安装板1的背面两侧位置设置,且安装背板2整体呈“凹”状设置,安装板1整体覆盖在安装背板2正面设置;
整体呈“凹”状设置的安装背板2内侧位置提供竖向的滑动空间,便于缓冲柱6以及支撑底座7在其内部进行安装,同时便于缓冲结构3整体在其内部进行滑动缓冲。
其中,缓冲柱6和支撑底座7固定连接,缓冲柱6整体设置为钢制压缩弹簧,缓冲柱6和支撑底座7为整体设置,位于安装背板2的内侧底部位置;
在缓冲结构3沿安装背板2内侧进行下降滑落的时候,底部位置的缓冲柱6对下落的整体缓冲结构3进行缓冲支撑。
其中,导向轨道5整体设置两组,嵌入设置在安装板1的正面两侧位置,且呈条形设置,且导向轨道5内侧整体呈横向“工”状设置,表面设置橡胶层;
内侧整体呈横向“工”状设置的导向轨5从而对缓冲结构3整体进行嵌合固定的效果,避免在电梯下落的时候,产生的冲击力导致防坠结构4以及缓冲结构3出现脱落的情况。
在电梯出现坠落的时候,电梯接触到防坠结构4,防坠结构4同时进行一定行程的滑动下降,此时带动安装背板2内侧的缓冲结构3沿安装背板2内侧进行下降,此时随着外部冲击力的原因,下落的缓冲结构3在沿安装背板2滑动到底部位置,接触到缓冲柱6从而对其进行缓冲。
实施例2: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图4可得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缓冲结构3整体包括有套接筒19、嵌入杆20、连接架21、导向盘22和底柱23,嵌入杆20嵌入在套接筒19中,连接架21和套接筒19固定连接,导向盘22和连接架21固定连接,底柱23位于连接架21底部。
其中:缓冲结构3整体嵌入在导向轨道5中,且可根据实际安装背板2的长度进行2-3组设置;
其中,套接筒19和嵌入杆20两者呈固定套接设置,嵌入杆20两端突出套接筒19设置,两端设置橡胶头,连接架21整体呈“L”状设置,导向盘22设置两组,贯穿连接架21横向设置,两端突出连接架21外侧,底柱23设置两组,设置为硬质橡胶柱体,导向盘(22)位于连接架(21)的表面两侧位置,同时导向盘(22)和外部电梯的辅助缆绳结构进行连接。
两端突出与套接杆19的嵌入杆20,在嵌入导向轨道5中的时候,便于和导向轨道5的内侧位置嵌合进行滑动,同时嵌入杆20两端设置橡胶头,和导向轨道5内侧的橡胶层增加摩擦力,有效的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而连接架21为整个缓冲结构3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在缓冲结构3整体下降滑动至安装背板2的底部位置时,接触到底柱23,同时底柱23接触到导向轨5内侧底部位置的缓冲柱6,从而配合缓冲柱6对其冲击力进行缓冲。
实施例3: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图3可得知,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在于,防坠结构4整体包括有第一驱动盘8、第二驱动盘9、连接角板10、连接轴11、第一防坠板12、第二防坠板13、缓冲底座14、支撑底板15、支撑底柱16、阻尼杆17和缓冲杆18,第一驱动盘8和第二驱动盘9配套设置,连接角板10和连接轴11套接,连接轴11贯穿第一防坠板12和第二防坠板13设置,缓冲底座14和第一防坠板12固定连接,支撑底板15和支撑底柱16位于第二防坠板13的下方位置。
其中:第一驱动盘8和第二驱动盘9之间通过联动皮带连接,第一驱动盘8底部配套设置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盘9同时和连接轴11固定连接,连接轴11和连接搅拌10活动套接,和第一防坠板12、第二防坠板13、支撑底板15以及支撑底柱16固定套接;
第一驱动盘8在配套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通过第一驱动盘8带动第二驱动盘9转动,同时第二驱动盘9带动连接轴11转动,而连接轴11在进行转动的时候,同时带动与其固定套接的第一防坠板12、第二防坠板13、支撑底板15以及支撑底柱16进行转动。
其中,第一防坠板12和第二防坠板13两者呈上下位叠加设置,两者之间铺垫设置橡胶缓冲垫,同时两者均呈水平“L”状设置,缓冲底座14在第一防坠板13表面等距分布多组,且缓冲底座14设置为高密度填充橡胶底座;
电梯在进行下落的时候,接触到缓冲底座14对其冲击力进行缓冲,而第一防坠板12和第二防坠板13对其提供稳定的支撑,有效的承受分散电梯下落产生的冲击力。
其中,支撑底板15和支撑底柱16两者均呈“L”状向上倾斜设置,缓冲杆18和阻尼杆17位于支撑底板15和第二防坠板13之间,缓冲杆18设置为弹簧杆;
通过支撑底板15对第一防坠板12和第二防坠板13从底部位置提供稳定的支撑,而支撑底柱16对支撑底板15从底部位置对其进行支撑,而电梯下落产生的冲击力在进行逐级传导之后,通过阻尼杆17以及缓冲杆18进行缓冲。
其中,第一驱动盘8上配套设置的驱动电机,和外部电梯控制系统、安装实时监测系统以及控制装置进行同步编程连接。

Claims (10)

1.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安装背板(2),导向轨道(5),导向轨道(5)位于安装板(1)的表面,安装背板(2)和安装板(1)的背面位置,同时安装背板(2)和安装板(1)与外部电梯及的壁面贴合固定连接,安装板(1)和安装背板(2)为装置的主体结构,在进行安装的时候,整体贴合电梯井壁面设置,安装板(1)的表面设置有防坠结构(4),安装背板(2)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结构(3),安装板(2)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缓冲柱(6)和支撑底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背板(2)整体呈竖向设置,设置两组,对应安装板(1)的背面两侧位置设置,且安装背板(2)整体呈“凹”状设置,安装板(1)整体覆盖在安装背板(2)正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柱(6)和支撑底座(7)固定连接,缓冲柱(6)整体设置为钢制压缩弹簧,缓冲柱(6)和支撑底座(7)为整体设置,位于安装背板(2)的内侧底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5)整体设置两组,嵌入设置在安装板(1)的正面两侧位置,且呈条形设置,且导向轨道(5)内侧整体呈横向“工”状设置,表面设置橡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整体包括有套接筒(19)、嵌入杆(20)、连接架(21)、导向盘(22)和底柱(23),嵌入杆(20)嵌入在套接筒(19)中,连接架(21)和套接筒(19)固定连接,导向盘(22)和连接架(21)固定连接,底柱(23)位于连接架(2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整体嵌入在导向轨道(5)中,且可根据实际安装背板(2)的长度进行2-3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筒(19)和嵌入杆(20)两者呈固定套接设置,嵌入杆(20)两端突出套接筒(19)设置,两端设置橡胶头,连接架(21)整体呈“L”状设置,导向盘(22)设置两组,贯穿连接架(21)横向设置,两端突出连接架(21)外侧,底柱(23)设置两组,设置为硬质橡胶柱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结构(4)整体包括有第一驱动盘(8)、第二驱动盘(9)、连接角板(10)、连接轴(11)、第一防坠板(12)、第二防坠板(13)、缓冲底座(14)、支撑底板(15)、支撑底柱(16)、阻尼杆(17)和缓冲杆(18),第一驱动盘(8)和第二驱动盘(9)配套设置,连接角板(10)和连接轴(11)套接,连接轴(11)贯穿第一防坠板(12)和第二防坠板(13)设置,缓冲底座(14)和第一防坠板(12)固定连接,支撑底板(15)和支撑底柱(16)位于第二防坠板(13)的下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盘(8)和第二驱动盘(9)之间通过联动皮带连接,第一驱动盘(8)底部配套设置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盘(9)同时和连接轴(11)固定连接,连接轴(11)和连接搅拌(10)活动套接,和第一防坠板(12)、第二防坠板(13)、支撑底板(15)以及支撑底柱(16)固定套接;
所述支撑底板(15)和支撑底柱(16)两者均呈“L”状向上倾斜设置,缓冲杆(18)和阻尼杆(17)位于支撑底板(15)和第二防坠板(13)之间,缓冲杆(18)设置为弹簧杆,第一驱动盘(8)上配套设置的驱动电机,和外部电梯控制系统、安装实时监测系统以及控制装置进行同步编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坠板(12)和第二防坠板(13)两者呈上下位叠加设置,两者之间铺垫设置橡胶缓冲垫,同时两者均呈水平“L”状设置,缓冲底座(14)在第一防坠板(13)表面等距分布多组,且缓冲底座(14)设置为高密度填充橡胶底座,导向盘(22)位于连接架(21)的表面两侧位置,同时导向盘(22)和外部电梯的辅助缆绳结构进行连接。
CN202221333628.X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Active CN218024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3628.XU CN21802482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3628.XU CN21802482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4826U true CN21802482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3628.XU Active CN218024826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4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89C (zh) 驱动装置下置的牵引绳轮式电梯
KR100351275B1 (ko) 머신룸 레스 엘리베이터
CN101486424B (zh) 电梯绳索止振装置
KR102308534B1 (ko) 기계실이 필요없는 로프식 자체구동 엘리베이터
CA2513820A1 (en) Triangulat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an elevator system
JPH11139730A (ja) エレベーター
JP2004504239A (ja) 最小のビル空間を使用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
JPH1160117A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212863711U (zh) 一种电梯
CN101096254B (zh) 电梯装置
CN218024826U (zh) 一种升降电梯的防坠器防护结构
KR101130160B1 (ko) 축소된 승강로 크기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설치
JP2003306282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WO2003031310A1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CN218579379U (zh) 无天梁式井道施工升降机
KR101923925B1 (ko) 크레인 장착형 마스트 구조물에 구비되는 고층빌딩 건설용 고속 고하중 로프식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5278359B2 (ja)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CN214780114U (zh)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CN214780113U (zh)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JP200327697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01097649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19506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EP3553013A2 (en) Lifting system
JP426827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6008131A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既設エレベーターの改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