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3643U -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3643U
CN218023643U CN202221722293.0U CN202221722293U CN218023643U CN 218023643 U CN218023643 U CN 218023643U CN 202221722293 U CN202221722293 U CN 202221722293U CN 218023643 U CN218023643 U CN 218023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hain
plate
releas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22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端文
褚如昶
吕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222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3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3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3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n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引出释放组件包括:释放部,用于将位于承载链节上的挂架进行释放;引导部,用于引导被释放出来的挂架到工作站的出站轨道上;以及安装部,用于安装释放部及引导部;其中,释放部具有释放齿和避让齿,避让齿的长度小于释放齿的长度,引导部具有限位轨道段和下滑轨道段,释放部转动设置在该安装部上,引导部安装在位于释放部斜下方或正下方的安装部上,安装部位于引导部的内侧设有用于供挂架的滚轮的内轮盘经过的避让槽。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引出释放组件具有释放部,释放部具有释放齿,释放齿用于伸入承载链节内使承载链节的限位件进行转动从而将挂架进行释放,结构简单方便,释放迅速方便。

Description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挂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服装、窗帘等制品的加工工厂中,往往是通过人工对待加工的材料运输到各个操作台,然后由人工进行对应的加工,加工完成后,再由人工整理好运输至下一工位或是存储区域进行存放,人工加工及搬运效率低,若要提升加工效率,就需要增加专门运输的人员,这样又会提高人工成本,存在一定的缺陷。
随着机械自动化的普及,服装加工厂也引入了很多机械设备,其中,吊挂系统就是一种便于货物运输的设备。为了方便货物运输,并且合理应用空间,通常会将吊挂系统设置在顶部,用于将悬挂有货物的挂架输送至各个工作站。而由于为了方便人员操作,工位一般设置在地上,在货物需要进入工作站进行进一步处理时,就需要先将货物通过吊挂系统向下输送至工位上,然后在工人加工完成后再向上输送至主轨道上进行运输,因此就需要用到能够将货物进行上下运送的升降机构,先让货物挂架进入到升降机构中,再由升降机构带动其进行升降移动。现有的挂架升降机构通常采用链条,如实用新型专利CN112173571B,为了方便让操作工获取货物,通常会将升降机构的链条设置为三角形的形状,三个角分别作为入口、操作台及出口,挂架从入口处进入到链条上,在链条的带动下转移到操作台,由人工加工完成后再在链条的带动下输送至出口处,因此,如何在出口处迅速且方便地将挂架与链条分离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出释放组件,设置在对载置有货物的挂架进行输送的吊挂系统的工作站的升降机构的出口处,用于与升降机构的板链相互配合将位于板链的承载链节上的挂架从承载链节上释放出来,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释放部,用于将位于承载链节上的挂架进行释放;引导部,用于引导被释放出来的挂架到工作站的出站轨道上;以及安装部,用于安装释放部及引导部;其中,释放部具有:释放齿,用于伸入承载链节内使承载链节的限位件进行转动,避让齿,用于伸入承载链节内并且对承载链节内的导向凸边进行避让,且避让齿的长度小于释放齿的长度,引导部具有:限位轨道段,用于对位于承载链节上的挂架的滚轮进行限位,下滑轨道段,用于引导被释放出来的挂架进行下滑,释放部转动设置在安装部上,引导部安装在位于释放部斜下方或正下方的安装部上,安装部位于引导部的内侧设有用于供挂架的滚轮的内轮盘经过的避让槽。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出释放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释放部还具有:轮盘,用于转动安装在安装部上,感应磁铁,安装在轮盘上,并与每个释放齿一一对应,避让齿与释放齿间隔布置在轮盘的外周,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感应磁铁进行感应的感应探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出释放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安装部位于释放部的后侧设置有弧形安装孔,该弧形安装孔为多个圆孔相连排列成圆弧形状,感应探头可调节地嵌设在该弧形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出释放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引导部位于下滑轨道段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挂架的滚轮的支撑边沿,限位轨道段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并用于支撑滚轮的限位凸轮的支撑凸条,引导部位于该支撑凸条的前侧还设置有与引导滚轮的外轮盘进入下滑轨道段的引导边沿,该引导边沿与位于下滑轨道段前侧的支撑边沿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出释放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驱动部,安装在安装部上,用于驱动释放部进行转动,该安装部具有:驱动源,用于提供动力;辅助轮,用于供板链张紧并与释放部配合带动板链进行移动;安装部还具有设置在外侧的固定板,驱动源安装在该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升降机构,设置在对载置有货物的挂架进行输送的吊挂系统的工作站中,用于将来自于工作站的进站轨道上的挂架进行升降运输,具有这样的特征,至少包括:板链,用于承接挂架并带动挂架进行移动;导入组件,用于将来自于进站轨道上挂架引导进入到板链上;以及引出释放组件,用于将板链上的挂架释放并引导进入工作站的出站轨道上;其中,引出释放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引出释放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板链包括若干链节单元,前一个链节单元的承载链节的嵌入端部嵌入到后一个链节单元的连接链节中,链节单元具有:承载链节,用于承接来自于工作站的进站轨道上的挂架,连接链节,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承载链节,承载链节含有:承载板体,其上设置有用于供挂架嵌入的开口槽,限位件,转动安装在承载板体内,用于与开口槽相互配合并承接挂架,承载板体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承载链板,每块承载链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与连接链节内的限制部配合的嵌入端部,左右两对嵌入端部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分别用于供避让齿及释放齿插入的间隙,该间隙内设有用于引导限位件进行移动的导向凸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连接链节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连接链板,两块连接链板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的间隙,该间隙的中部设有用于与嵌入端部的边沿相抵靠以限制转动的限制部,连接链节的底部设有阻挡边,用于对挂架的滚轮进行阻挡以使挂架得到缓冲。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入组件包括:板链引导部件,用于供板链穿过并引导板链改变运行方向;滚轮引导部件,安装在板链引导部件靠近进站轨道的一侧,用于将来自于进站轨道上的挂架的滚轮导入到板链上;以及弹性支撑部件,安装在板链引导部件内,用于抵靠在板链的顶部并配合板链进行阻挡或承接挂架;其中,板链引导部件上开设有用于让板链的悬挂边沿进行悬挂的链槽,链槽的一侧安装有弹性支撑部件,滚轮引导部件安装在位于链槽的斜下方的板链引导部件上,并具有用于支撑挂架的滚轮并让滚轮沿其进行滚动的轨道段,在宽度方向上,链槽的中心线与轨道段的中心线共线设置,板链引导部件位于轨道段的内侧设有用于避让挂架的滚轮的避让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导入组件还包括弯形引导单元,该弯形引导单元含有若干拼接件,拼接件具有拼接本体,拼接本体具有位于上部的安装部和位于下部的容纳部,安装部朝向容纳部的一侧设有与链槽相联通的引导槽,容纳部朝向安装部的一侧设有用于供挂架的滚轮的内轮盘经过的容纳槽;拼接本体还具有两个拼接面作为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每个拼接面上至少具有一对凸状嵌合块或一对凹状嵌合槽,通过将凸状嵌合块嵌入到另一个拼接本体的凹状嵌合槽内形成弯形引导单元,两个拼接面之间具有夹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吊挂系统,用于对载置有货物的挂架进行输送,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主轨道,工作站,至少设置有一个,安装在主轨道上,其中,工作站具有:进站机构,与主轨道相连接,用于让挂架进站,升降机构,用于将挂架进行上下升降,操作台,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底部,出站机构,与主轨道相连接,用于让挂架出站,进站轨道,用于连接进站机构与升降机构,出站轨道,用于连接升降机构与出站机构,升降机构为如上所述的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由于引出释放组件具有释放部,释放部具有释放齿,释放齿用于伸入承载链节内使承载链节的限位件进行转动从而将挂架进行释放,结构简单方便,释放迅速方便;另外,释放部上设置有长度小于释放齿的避让齿,避让齿在释放齿伸入的同时也可以伸入承载链节内,释放齿和避让齿在插入到承载链节内时正好位于导向凸边的两边,为了避免在板链转动过程中齿与导向凸边之间发生干涉,故将避让齿的长度设置成小于释放齿的长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在释放部的斜下方或正下方设置有引导部,使得经释放齿作用后从承载链节上掉落的挂架能够直接掉在引导部上并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沿着引导部的下滑轨道段运输出去,挂架输出十分迅速且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吊挂系统的工作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链节单元的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链节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链节单元的截面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链节单元的截面图之二。
图9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轮挂架的结构简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轮挂架的结构简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简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在承接挂架时的截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出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在入口处被承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链引导部件及滚轮引导部件的安装结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链引导部件及滚轮引导部件的安装结构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在入口处被承接时的截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滚轮引导部件的结构简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滚轮位于滚轮引导部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口处与进站轨道衔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弯形引导单元的结构简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拼接件的结构简图之一。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拼接件的结构简图之二。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链带着挂架滚轮悬挂在拼接件内的结构简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拼接件的侧面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引出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释放挂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轮与板链的配合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释放部和引导部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位于引导部的限位轨道段上的示意图。
图3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位于引导部的下滑轨道段上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释放部和引导部安装在安装部上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部的安装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链节、链节单元、板链、升降机构以及吊挂系统的工作站作具体阐述。其中,吊挂系统可以是用于服装、窗帘等制品的货物运输系统,其采用挂架来载置货物载具(即载置有货物的载具),挂架沿着吊挂系统的轨道进行输送。
<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吊挂系统的工作站的结构示意图。
吊挂系统具有主轨道10以及安装在主轨道10上的工作站100(工作站100可以有多个,本实施例的附图中以其中一个工作站100为例进行介绍),该工作站100包括进站机构20、出站机构30、升降机构40、衔接进站机构20和升降机构40的进站轨道11以及衔接出站机构30和升降机构40的出站轨道11’,升降机构40的底部设置有供加工人员进行操作的操作台(图中未示出),进站机构20和出站机构30则安装在主轨道10上,用于连接主轨道10与工作站100。
在图1中,D1表示挂架的移动方向,D2表示升降机构40中的板链的移动方向,挂架在主轨道10中运行,当需要进入工作站100中时,会先经过进站机构20来到工作站100 中,顺着进站轨道11进入升降机构40,挂架在升降机构40的带动下进行下降,下降到操作台后由工作人员将挂架上的材料取下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再将加工好的材料挂到挂架上,然后挂架就由升降机构40的带动进行上升,上升至出站机构30附近时,升降机构40 将挂架放行,使挂架沿着出站轨道11’从出站机构30运回主轨道10上,然后顺着主轨道 10输送至其他工作站或其他地方。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40具有用于承接来自于进站轨道11上的挂架并带动挂架进行升降运输的板链41、用于驱动板链41进行移动的驱动组件42、用于承接来自于进站轨道11上的挂架并导入到板链41上的导入组件60以及用于将位于板链41上的挂架释放出来的引出释放组件70。升降机构40还具有让板链41承接挂架的入口43以及释放挂架的出口44,如图1所示,入口43设置在进站组件20后续的进站轨道11的末端,安装有导入组件 60,用于承接来自于进站轨道11上的挂架;出口44设置在靠近出站组件30的一侧,出口 44处设置有引出释放组件70,出站轨道11’连接出口44与出站机构30,可对挂架进行释放,使得挂架能够沿着出站轨道11’从出站机构30处出去。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将驱动组件42的驱动源以及释放部71也设置在出口44处,从而驱动板链进行移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链节单元的结构简图。
如图2所示,板链41由若干链节单元410首尾相连形成。如图3所示,链节单元410包括一个用于承接挂架的承载链节411和一个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承载链节411的连接链节412,承载链节411与连接链节412之间转动连接。通过前一个链节单元的承载链节411与后一个链接单元的连接链节412转动连接从而拼接形成板链4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承载链节411包括承载板体413和限位件414,承载板体413的一侧中部设置有用于供挂架嵌入的向下开口的开口槽4131,限位件414转动安装在承载板体413内,用于与开口槽4131相互配合来承接挂架,并将挂架限位在限位件414上,从而使得挂架可以跟随板链进行移动。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承载板体413具有两块前后相对设置的承载链板413a、413b,每块承载链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与连接链节412内的限制部4152配合的嵌入端部4138,左右两对嵌入端部4138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的间隙d1,使得整个承载板体413的前后、左右形成相对对称的结构,不仅加工方便,且能够更加方便地与连接链节之间形成配合,在承接到挂架时也能够受力均匀。承载板体413的间隙还能够起到供驱动组件的传动轮(通常为齿轮)的传动齿插入的作用,驱动组件依靠传动齿伸入间隙的方式来驱动承载板体进行转动。
如图4所示,嵌入端部4138的结构如下:嵌入端部4138的外边缘的底部具有圆弧边沿 4138a,嵌入端部4138的外边缘的侧面为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圆弧边沿4138a与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之间圆滑过渡相连。圆弧边沿4138a的设计方便承载链节411在进行转弯时与连接链节412之间进行顺滑的转动,而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连接链节412的转动角度。通过前一个链节单元的承载链节411的嵌入端部4138嵌入到后一个链接单元的连接链节412中从而拼接形成板链41。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链节的俯视图。
如图3和图6所示,连接链节412包括与承载板体413具有类似形状的连接板体415,连接板体415用于与承载板体413转动连接。连接板体415具有两块前后相对设置的连接链板415a、415b,两块连接链板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的间隙d2(d2>d1),该间隙 d2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承载链节413的嵌入端部4138的限制边沿4138b相抵靠以限制转动的限制部4152。连接链节412的底部为直线型设计,形成一条从左至右中间无间隔的阻挡边 4121,该阻挡边4121在挂架进入入口43处时能够对挂架的滚轮进行阻挡,让挂架得到缓冲,起到稳定挂架的作用,可以避免挂架大幅度地晃动,从而让挂架能够更加方便且精准地被后续的承载链节进行承载。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链节单元的截面图之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链节单元的截面图之二。
如图3所示,连接链节412与承载链节411相连接时,承载链节411的嵌入端部4138插入连接链节412的两块连接链板415a、415b之间的间隙内,并通过设置在嵌入端部4138上的铰接点4136与开设在连接链板上的铰接孔4151进行转动连接。如图5所示,每个承载链节411具有四个铰接点4136,分别布设在前后两侧的承载板体413的左右两侧,对应的,前后两块连接链板415a、415b上也开设有左右两个铰接孔4151。
如图7和图8所示,连接链节412内部的限制部4152为呈波浪形的限制边沿,限制边沿内侧具有两条竖直的加强筋,限制边沿的两侧用于与嵌入端部4138相配合,且限制边沿端部具有与圆弧边沿4138a相配合的弧形设计。图7显示了在直线状态下连接链节412与承载链节411相连接的内部配合状态,此时,限制边沿与嵌入端部4138的圆弧边沿4138a相靠近。而图8则显示了在转弯到极限位置时连接链节412与承载链节411相连接的内部配合状态,此时,连接链节412相对于承载链节411进行转动,限制部4152的限制边沿逐渐向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相靠近,直至两者相贴,由于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的阻挡,承载链节411将无法再继续转动,从而对承载链节41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避免转动过大而导致损坏。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嵌入端部4138的内侧成型有限位凸沿4137,该限位凸沿4137 具有与连接板体415的外沿具有相适配的形状,承载板体413与连接板体415相连时,连接板体415外周沿可抵设在限位凸沿4137的一侧形成限位(原理与上述限制部4152及嵌入端部413的外侧相互配合的原理相同,故在此不做重复描述)。
图9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轮挂架的结构简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轮挂架的结构简图。
在本实施例中,挂架可以是如图9A中所示的双轮挂架51,也可以是如图9B中所示的单轮挂架52,双轮挂架51与单轮挂架52均是通过设置在顶部的滚轮511、521来实现在轨道上的运行,双轮挂架51即为设置有两个滚轮511的挂架,单轮挂架52即为设置有一个滚轮521的挂架。在双轮挂架51中,为了保证双轮挂架51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双轮挂架 51的底部设置有稳定框512,稳定框512的两端与两个滚轮511分别相连,稳定框512的中部设置有挂杆513,通过该挂杆513来勾住用于承载衣服等货物的衣架、载物框、载物袋等。而单轮挂架52为在滚轮521的底部直接设置挂杆522。另外,滚轮511、521具有类似的结构,如图所示,两种滚轮511、521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此,以单轮挂架52的滚轮521来进行阐述:滚轮521为由内外两个轮盘(外轮盘5211a、内轮盘5211b)以及连接内外两个轮盘的连杆5212组成,当挂架在轨道上运行时,内轮盘5211b位于轨道的内侧,外轮盘5211a 位于轨道的外侧,因此,挂杆522的上端穿过外轮盘5211a与连杆5212相连,或者直接与外轮盘5211a相连使得挂杆能够位于轨道的外侧,便于运输。内外两个轮盘的相对面还设置有内限位凸轮5213b以及外限位凸轮5213a。另外,当承载链节411在承接挂架时,就是通过连杆5212嵌入承载链节411的开口槽4131内,并被限位件414扣住,从而实现承载链节 411对挂架的承接限位。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简图。
如图10所示,限位件414具有转板4141、限位勾4142、主弹片4143以及副弹片4144。限位勾4142的内端与转板4141连成一体,外端用于勾住挂架;主弹片4143内端与转板4141连成一体,外端与限位勾4142的外端分离,使得限位勾4142与主弹片4143之间形成间隙,副弹片4144则直接位于该间隙内,两端卡设在主弹片4143的内侧两端。转板4141、限位勾4142及主弹片4143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主弹片4143的厚度相比限位勾4142要薄,因此主弹片4143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副弹片4144则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钢片,两端分别卡设在主弹片4143的内侧。如图所示,限位勾4142和主弹片4143均呈弧形,且主弹片4143 位于限位勾4142的外侧,主弹片4143的弧度小于限位勾4142的弧度。
限位勾4142包含可部分延伸出开口槽4131并用于勾住挂架的连杆5112的限位端4142a、与转板4141相连的连接端4142b以及衔接限位端4142a以及连接端4142b的衔接段4142c。如图10所示,在连接端4142b靠近衔接段4142的一侧设置有内转动点4142d,在限位端4142a靠近衔接段4142的一侧设置有外转动点4142e。如图4所示,承载板体413 对应内转动点4142d设置有内转动孔4133,对应外转动点4142e设置有外转动孔4132,限位勾4142可以内转动点4142d为轴点相对于承载板体413进行转动。图中,内转动孔4133 为与内转动点4142d相适配的圆形孔,而外转动孔4132为长条形的弧形孔,外转动点4142e 嵌设在外转动孔4132内,当限位勾4142在转动过程中,外转动点4142e沿着外转动孔4132 的弧形孔进行移动,外转动点4142e的路径呈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内转动点4142d及外转动点4142e均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在限位勾 4142的正反两面,对应的,外转动孔4132与内转动孔4133也均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在两块承载链板413a、413b上。
另外,承载链节411的两块承载链板413a、413b之间设置有一呈中间向上凸出,两侧向下凹陷的波浪形的导向凸边4134(“上”、“下”以图7所示的位置为基准),限位件414 的转板4141至少部分的端部从导向凸边4134的一侧穿设而出,导向凸边4134一侧开设有通槽4135,安装时,限位件414的转板4141插入通槽4135内即可。导向凸边4134的两侧凹陷部分分别形成第一插口4134a和第二插口4134b,插孔4135靠近第一插口4134a设置。第一插口4134a和第二插口4134b与间隙d1相通,使得传动轮的传动齿能够插入,同时,进入第一插口4134a的传动齿还能够起到释放挂架的作用,传动齿插入第一插口4134a后,可以推动转板4141,从而促使限位件进行转动,使得限位勾跟随转动打开,将挂架进行释放。具体的,限位件414的主弹片4143的外侧抵在导向凸边4134的另一侧上,当限位件 414在进行转动时,主弹片4143可沿着导向凸边4134进行移动;另外导向凸边4134的另一侧(即相对于供转板4141穿出的一侧)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限制作用,主弹片4143 在逆时针转动时,由于导向凸边的阻挡,导致主弹片无法向外扩展,此时副弹片4144发生形变且限位勾4142的外端会逐渐靠近主弹片4143从而将开口槽打开,以释放挂架。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在承接挂架时的截面图。
如图7和图10所示,由于限位勾4142整体呈类似弧形的形状,且在限位端4142a朝向开口槽4131的一侧设计成回勾的形状,该回勾可与开口槽4131配合形成具有开口的限位孔 4131’。当承载链节在对挂架52进行承接时,限位端4142a受到外力(此外力可以是挂架由于自身重力而向限位端形成的压力)被向内推动时,限位勾4142以内转动点4142d为轴点相对于承载板体413进行逆时针转动,而此时外转动点4142e沿着外转动孔4132的弧形孔进行移动,使得回勾向内移动,开口逐渐变大,限位孔4131’打开,当开口处的宽度增大到大于连杆5112的外径时,挂架即可嵌入承载板体413内;嵌入后,对限位端的压力逐渐减小,限位勾4142在主弹片及副弹片的弹力驱使下逐渐复位,开口的宽度逐渐变小,当小于挂架的连杆5112外径时,挂架的连杆5112就能够被限位在该限位孔4131’内,实现承载板体413对挂架的承接(如图11所示),此时,挂架即可被承载链节411带动进行移动。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进入入口处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在入口处被承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12和图13所示,入口43处设置有导入组件60,导入组件60包括板链引导部件61、滚轮引导部件62、弹性支撑部件63(弹性支撑部件63位于板链引导部件61内部,故图12和图13中未示出)以及弯形引导单元64。其中,板链引导部件61及弯形引导单元64 可供板链41穿过,用于引导板链41改变运行方向;滚轮引导部件62安装在板链引导部件 61靠近进站轨道11的一侧,用于将来自于进站轨道11上的挂架(此处以单轮挂架52为例进行阐述)的滚轮导入到板链41上;弹性支撑部件63则安装在板链引导部件61内,用于抵靠在板链的承接链节411或者连接链节412的顶部并配合板链阻挡或承接挂架(当挂架的滚轮与连接链节412相遇时,起到阻挡作用,使得挂架的滚轮能够得到缓冲,避免挂架晃动幅度过大,参见图12;当挂架的滚轮与承接链节411相遇时,能够将挂架滚轮嵌入到承接链节411内使得承接链节411将挂架进行承接,参见图13)。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链引导部件及滚轮引导部件的安装结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链引导部件及滚轮引导部件的安装结构侧视图。
板链引导部件61上开设有用于让板链41的悬挂边沿416进行悬挂的链槽611,链槽611 的一侧安装有弹性支撑部件63,滚轮引导部件62安装在位于链槽611的斜下方的板链引导部件61上,并具有用于支撑挂架的滚轮并让所述滚轮沿其进行滚动的轨道段621,在链槽 611及轨道段621的宽度方向上,链槽611的中心线与轨道段621的中心线共线设置(参见图15),板链引导部件61位于轨道段621的内侧设有用于避让挂架的滚轮的避让通道612。
具体的,板链引导部件61具有固定部613、盖板部614和导向块615,固定部613的外表面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内卡槽611a,盖板部614安装在固定部613的外侧,其内表面的一侧向外凸出形成与内卡槽611a相对应的外卡槽611b,内卡槽611a与外卡槽611b拼接形成链槽611,导向块615设置在固定部613的一端,位于链槽611的顶部,用于将板链41 引导进入链槽611内。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在入口处被承接时的截面图。
如图16所示,弹性支撑部件63具有弹性件631和支撑件632,弹性件631选用弹簧,支撑件632一端用于与弹性件631相结合,另一端用于支撑板链41;支撑件632含有结合段6321和支撑段6322,板链引导部件6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件631的安装孔616,安装孔616一端封闭,另一端通向链槽611。结合段6321呈柱状,其内端伸入安装孔616与弹性件631相结合,外端与支撑段6322一体设置;支撑段6322呈板状,其宽度大于结合段 6321的宽度,用于与板链41嵌入链槽611的一端相配合,链槽611内侧开设有用于限制支撑段6322活动行程的限位槽6111,如图16所示,支撑段6322在弹性件631的弹力推动下抵靠在板链41的顶端,可以给予板链斜向下的推力,便于板链与挂架的滚轮之间形成相互作用。
挂架嵌入板链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挂架沿着进站轨道进入滚轮引导部件62的轨道段621上,此时,板链41未被驱动,暂停在如图12的位置,即挂架进入到轨道段621上后,先与连接链节412碰触,连接链节412的阻挡边4121与挂架的滚轮521中部的连杆5212 相抵靠,从而对挂架滚轮的滚动形成阻挡,让挂架得以缓冲;等到挂架平稳下来后,启动驱动组件42,促使板链41进行运行,在入口处,板链41向下运行,挂架滚轮521的连杆5212 顺着阻挡边4121逐渐与承载链节411接触,由于限位件414的限位勾4142的外端呈倾斜设计,使得连杆5212能够顺利地朝向开口槽4131进行相对移动,在连杆5212进入开口槽4131 的过程中,连杆5212与承接链节411之间会形成相互的力的作用,而承接链节411内侧又在支撑段6322的推动配合下,使得限位件414能够顺利地将连杆5212卡入到开口槽4131 内,最终形成如图16所示的状态,此时,挂架的滚轮被承载链节411顺利卡住完成对挂架的承接。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滚轮引导部件的结构简图。
如图17所示,滚轮引导部件62具有轨道段621,轨道段621包括引入段6211和导向段6212,引入段6211靠近进站轨道11设置,用于将挂架引入,导向段6212一体成型于引入段6211的末端,引入段6211与导向段6212均向下倾斜,如图16所示,导向段6212的倾斜程度大于引入段6211的倾斜程度,且导向段6212与链槽611之间的距离d1短于引入段6211与链槽611之间的距离d2,导向段6212与链槽611之间的距离与连接链节或承载链节的宽度几乎相等,略微设有间隙,方便板链从此处经过。而在引入段6211,由于需要将挂架的滚轮引入,滚轮具有一定的尺寸,因此在其未扣入到板链之前需要预留较宽的距离,故将引入段6211与链槽611之间的距离设置地宽一些。挂架的滚轮滚动到引入段6211的末端或滚动到引入段6211和导向段6212交界处时即可嵌入到承载链节411中,在导向段6212 上,挂架滚轮已被承载链节411承接,因此可将导向段6212与链槽611之间的距离d1缩短至与链节的宽度几乎相等。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滚轮位于滚轮引导部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8所示,滚轮引导部件62的轨道段621分为位于中部的凸轨段621c以及位于凸轨段621c内外两侧的内轨段621b和外轨段621a,当挂架的滚轮位于滚轮521引导部件62上时,外轮盘5211a和内轮盘5211b分别沿着外轨段621a和内轨段621b进行滚动,而外限位凸轮5213a以及内限位凸轮5213b则沿着凸轨段621c进行滚动,因此,凸轨段621c的高度高于内轨段621b和外轨段621a,内轨段621b和外轨段621a对称设置在凸轨段621c的内外两侧。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口处与进站轨道衔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0和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导入组件60还包括用于连接进站轨道11、板链引导部件61以及滚轮引导部件62的连接扣件65。如图20和图21所示,连接扣件65含有卡扣部651和连接部652,卡扣部651具有一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的卡槽6511,用于与进站轨道11的底部相配合,该卡槽6511的形状也是为了适配进站轨道11的底部形状而设计的,槽底宽度大于槽口宽度的设计能够让卡槽6511牢固地卡在进站轨道11的底部;连接部652,具有供板链引导部件61上的连接卡块617伸入的第一连接槽6521以及滚轮引导部件62的端部伸入的第二连接槽6522,第一连接槽6521以及第二连接槽6522的侧面开设有同轴的第一连接孔6523,连接卡块617及滚轮引导部件62的端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6213,通过一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6523与第二连接孔6213可将连接扣件65、板链引导部件61以及滚轮引导部件62相固定。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弯形引导单元的结构简图。
图23和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拼接件的结构简图。
如图12所示,导入组件60还包括设置在板链引导部件61及滚轮引导部件62末端的弯形引导单元64,弯形引导单元64用于与板链41配合并引导板链41改变运行方向。如图22所示,弯形引导单元64由若干拼接件640拼接而成,如图23和图24所示,拼接件640具有拼接本体,拼接本体具有位于上部的安装部641和位于下部的容纳部642,安装部641朝向容纳部642的一侧设有与链槽611相联通的引导槽6411,引导槽6411与链槽611具有类似的形状,板链41上的连接链节及承载链节的悬挂边沿416悬挂在引导槽6411内;容纳部 642朝向安装部641的一侧设有用于供挂架的滚轮的内轮盘5211b经过的容纳槽6421。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板链带着挂架滚轮悬挂在拼接件内的结构简图。
如图23-图25所示,引导槽6411凸出容纳槽6421设置,且板链41悬挂在引导槽6411内时,板链41位于容纳槽6421的外侧,使得仅有挂架滚轮的内轮盘5211b位于该容纳槽6421内。引导槽6411的槽口以其中心线为轴对称设有一对用于与悬挂边沿416相对应的支撑凸沿64111,悬挂边沿416搭设在支撑凸沿64111上实现板链悬挂在引导槽6411内;由于弯形引导单元设置在板链引导部件61及滚轮引导部件62的末端,挂架是在板链引导部件 61处被板链41承接的,为了避免在挂架被承接的瞬间还不够稳定,导致在后续运输过程中掉落,故在容纳槽6421的外侧设有用于阻挡在内轮盘5211b底部外侧的挡沿6422,挡沿6422的设置使得能够将内轮盘5211b限制在容纳槽6421内,可以较好地防止挂架掉落,并且如图25所示,挡沿6422顶部与滚轮的内限位凸轮5213b对齐,若内轮盘5211b有向下掉落的趋势,挡沿6422会对内限位凸轮5213b形成向上的作用力,反而可以将内轮盘5211b向上推去,使其更好地嵌设在板链的承载链节中,稳定板链与挂架之间的连接。为了避免板链在运行过程中与挡沿6422发生干涉,故将挡沿6422设计成较窄的形成,且在挡沿6422的外侧成型有用于避让板链41的避让台阶6423。
另外,如图23和图24所示,拼接本体还具有两个拼接面作为第一拼接面645和第二拼接面646,每个拼接面上至少具有一对凸状嵌合块643或一对凹状嵌合槽644(图23显示出第一拼接面,且在第一拼接面上设置凸状嵌合块;图24显示出第二拼接面,且在第二拼接面上设置凹状嵌合块),凹状嵌合槽644的槽底宽度大于凹状嵌合槽644的槽口宽度,凸状嵌合块643与邻接的拼接件的凹状嵌合槽644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多个拼接件可以相互拼接 (拼接件的凸状嵌合块与邻接的拼接件的凹状嵌合槽相互嵌合),形成所需要的弯形引导单元。拼接本体的中部为连接部647,用于将安装部641以及容纳部642相连形成一体。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部的前后宽度较宽,因此在安装部641上设有一对凸状嵌合块643 和一对凹状嵌合槽644,而容纳部及连接部相对较窄,故在容纳部642和连接部647上分别设有一个凸状嵌合块643和一个凹状嵌合槽644,凸状嵌合块643和凹状嵌合槽644的个数可以依实际情况而设定,个数越多,拼接后的牢固性越大,但对部件的加工也相对较为麻烦。
安装部641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升降机构的板链引导部件61或连接轨道相固定的贯通孔6412,通过连接轴插入贯通孔以及板链引导部件61或连接轨道上的通孔就可以将安装部与板链引导部件61或连接轨道相固定;安装部641的顶部还设有用于与吊挂系统的固定框架相固定的安装凸台6413,该安装凸台6413的外侧宽度大于内侧宽度,通过专用的卡爪将安装凸台6413卡住即可将弯形轨道单元固定到框架上。
图26是本实施例拼接件的侧面图。
如图26所示,两个所述拼接面之间具有夹角α,该夹角α为2°-10°,实际使用过程中优选为2°或5°,通过每个拼接件640的两个拼接面之间的夹角进行组合,从而拼接出所需要角度的弯形引导单元。
如图22所示,组合形成本实施例中的弯形引导单元64的拼接件640中包含第一拼接件 640a和第二拼接件640b,第一拼接件640a与第二拼接件640b按照2:1的数量比例进行排列形成弯形引导单元64。第一拼接件640a和第二拼接件640b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相同的高度H,区别在于如图26所示,在第一拼接件640a中,第一拼接件640a的安装部641的最大宽度处的宽度为L1,第一拼接件640a的容纳部642的底部宽度为L2,且L1>L2;在第二拼接件640b中,第二拼接件640b的安装部641的最大宽度处的宽度为L3,第二拼接件 640b的容纳部642的底部宽度为L4,且L3<L4,同时,在本实施例中,L2<L3<L1<L4。
另外,拼接件640的两个拼接面以拼接件的中心线相互对称设置,由于第一拼接件640a 与第二拼接件640b的各自两个拼接面之间的夹角α相等,因此,一个第一拼接件640a与一个第二拼接件640b能够相互拼接形成侧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即L1+L3=L2+L4,为了能够让多个平行四边形组合形成所需要的弯形引导单元64,故在每对第一拼接件640a与第二拼接件640b之间再加设一个于第一拼接件640a,这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第一拼接件640a 与第二拼接件640b按照2:1的数量比例进行排列形成弯形引导单元64的数值比的由来。也可以这么说,本实施例的弯形引导单元64采用两个第一拼接件640a、一个第二拼接件640b 的方式形成拼接组件,然后再依次将这些拼接组件进行拼接而形成,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具有相同角度的夹角,只是两者的夹角为反向设计,这样的拼接方式可以让拼接出的弧度形成弯形,而非普通的圆弧形,更加实用。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引出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承载链节释放挂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在出口44处安装有用于将位于承载链节411上的挂架52释放的引出释放组件 70,用于供板链41穿过并与板链41相互配合将位于承载链节411上的挂架从承载链节411 上释放出来,如图28所示,引出释放组件70包括释放部71,引导部72以及安装部73。其中,释放部71用于将位于承载链节411上的挂架进行释放,如图28和图2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释放部71为一个释放齿轮,具有轮盘710和释放齿711,轮盘710中部设置有中心孔7101,通过该中心孔7101将轮盘710转动设置在安装部73上。释放齿711分布在轮盘710的外周,用于伸入承载链节411内的第一插口4134a内,在插入过程中,释放齿711 的端部可推动位于第一插口4134a内的转板4141,此时限位件414就会以内转动点4142d 为轴点进行转动,即限位勾4142也以内转动点4142d为轴点相对于承载板体413进行转动,而此时外转动点4142e沿着外转动孔4132的弧形孔进行移动,使得回勾向内移动,限位孔 4131’的开口逐渐变大,当开口处的宽度增大到大于挂架的滚轮521中部的连杆5212的外径时,挂架即可被限位件414释放滑落下来。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轮与板链的配合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释放部71还具有避让齿712,避让齿712可伸入第二插口4134b内,在图30和图31中,承载链节411正好处于转弯的位置,虚线部分为释放齿711的轮廓,可以看出,若此处避让齿712也采用与释放齿711相同的尺寸及形状,就很容易和承载链节411内部的导向凸边4134的边沿相碰触发生干涉而产生板链卡住、损坏等情况,故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就将避让齿712的长度设置为小于释放齿711的长度,使得避让齿712伸入第二插口4134b 内时可以对承载链节411内的导向凸边4134进行避让。避让齿712与释放齿711间隔布置在轮盘710的外周。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释放部和引导部安装在安装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位于引导部的限位轨道段上的示意图。
图33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挂架位于引导部的下滑轨道段上的示意图。
如图32所示,释放部71转动设置在安装部73的左上角上,引导部72安装在位于释放部71斜下方或正下方的安装部73上(本图中为斜下方),安装部73位于引导部72的内侧设有用于供挂架的滚轮的内轮盘5211b经过的避让槽731。其中,引导部72具有限位轨道段721和下滑轨道段722,限位轨道段721用于对位于承载链节411上的挂架的滚轮521 进行限位;下滑轨道段722用于将被释放的挂架引导到出站轨道上:下滑轨道段722呈倾斜设置,较高的一端与限位轨道段721的末端相连,较低的一端用于与工作站的出站轨道的相连,使得挂架在被释放部71释放后,能够沿着下滑轨道段722下滑到出站轨道上。引导部 72位于下滑轨道段722的前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挂架的滚轮的外轮盘5211a的支撑边沿 7221,支撑边沿7221与下滑轨道段722几乎平行,均向下倾斜;限位轨道段72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并用于支撑滚轮的限位凸轮5213a、5213b的支撑凸条7211,引导部72 位于该支撑凸条7211的前侧还设置有与引导滚轮的外轮盘5212a进入下滑轨道段722的引导边沿7212,该引导边沿7212与位于下滑轨道段722前侧的支撑边沿7221相连接。如图 33B所示,当挂架的滚轮521位于下滑轨道段722上时,外轮盘5211a的底部沿着支撑边沿 7221下滑,外限位凸轮5213a、内限位凸轮5213b的地板均沿着下滑轨道段722下滑,支撑边沿7221对外轮盘5211a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避免由于挂架上所悬挂的货物太重而导致挂架掉落。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释放部和引导部安装在安装部上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32所示,释放部71的轮盘710上还安装有感应磁铁713,感应磁铁713的数量与释放齿711的数量相同,并且位置也与释放齿711一一对应,如图34所示,安装部73位于释放部71的后侧开设有弧形安装孔732,弧形安装孔732为多个圆孔串联排列成圆弧形状,弧形安装孔732内可调节设置有用于与感应磁铁713进行感应的感应探头74,弧形安装孔 732的每个圆孔的尺寸与感应探头74的尺寸相匹配,使得感应探头74能够正好卡设在圆孔内,多个圆孔的设计也可以供感应探头74的安装位置进行选择,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另外,安装部73的背面还设有用于将安装部73安装到整个吊挂系统设备的框架上的安装扣75。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部的安装结构的截面图。
本实施例中将驱动板链41进行转动的驱动部76也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出口44处,如图 35、图36及图3所示,驱动部76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源(本实施例驱动源采用电机761和减速器762)和辅助轮763,同时,上述的释放部71(释放齿轮)安装在驱动源的输出轴上,不仅起到上述的释放挂架的作用,还起到了在驱动源的驱动下,带着板链进行转动的作用。具体的,释放部71安装在减速器762的输出轴7621上,减速器762与电机761 相连,减速器762与电机761给释放部71提供动力,促使释放部71进行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轮763设置有多个,板链张紧在释放部71以及辅助轮763上,多个辅助轮763位于不同的位置,辅助轮763的位置以及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选择,辅助轮763 能够引导板链进行方向的改变,使得板链能够形成实际需要的形状。
驱动源的电机761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的电机与减速器之间常用的连接机构,图中未示出)带动安装在减速器762上的输出轴7621进行转动,释放部71套设在该输出轴4221上,从而实现释放部71的转动。如图36所示,安装部73上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一固定板733,减速器762的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该固定板733上。由于减速器762与电机761具有一定的重量,为了避免固定板733因承受不住重量而产生断裂,特在固定板 733与安装部73上加设有一加强架734,如图27-图29所示,固定板733位于安装部73的前侧,加强架734呈类“几”字型,一端固定在安装部73的后侧,一端固定在固定板733 靠近驱动源的位置上。加强架734的下方空间可供释放部71及板链41通过。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承载链节411、链节单元410、板链41、升降机构40以及吊挂系统,由于承载链节411的承载板体413上设置有开口槽4131,并在承载板体413内部转动设置限位件414,在限位件414的作用下可以将挂架52限位在开口槽4131内,使得挂架52能够跟随承载链节411进行移动,不仅能够起到带动挂架52移动的作用,还能够防止挂架52掉落,安全性高;同时,由于承载板体413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承载链板413a、413b,每块承载链板 413a、413b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与连接链节412内的限制部4152配合的嵌入端部4138,使得承载链节411在转弯时能够与连接链节412之间形成转动限制,避免转动过度影响板链的走向或导致损坏,使得板链在传动时更加稳定、顺滑;另外,承载板体413的左右两对嵌入端部4138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的间隙,受力均匀,结构美观,与连接链节414之间也能够更好地配合,而且在承载板体413之间设置间隙,方便驱动组件的齿轮插入,从而实现对板链的传动。
进一步地,由于连接链节412具有与承载链节411相似的形状结构,即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连接链板415a、415b,两块连接链板415a、415b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的间隙,该间隙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承载链节411的嵌入端部4138的限制边沿相抵靠以限制转动的限制部,使得承载链节411的嵌入端部4138可以直接插入到两块连接链板415a、415b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一个连接链节412包裹在承载链节411的嵌入端部4138外侧的状态,不仅使得承载链节411与连接链节412能够进行相互转动连接,方便链节组件被驱动组件42带着进行方向的转变,也能够对承载链节411形成一定的保护,避免承载链节411被损坏。
此外,本实施例中连接链节412的底部还设置阻挡边4121,使得挂架52在进入升降机构 40的入口43处时,阻挡边4121能够对挂架52的滚轮521进行阻挡,使得挂架52能够形成缓冲,稳定挂架52,避免挂架52晃动幅度过大,方便后续承载链节411的限位勾4142将挂架的滚轮 521勾住从而承接挂架52,因此连接链节412除了起到对相邻的承载链节411的连接作用,还能够起到对挂架52进行缓冲稳定的作用。
进一步地,承载链节411的嵌入端部4138外边缘的底部具有圆弧边沿4138a,嵌入端部 4138外边缘的侧面设有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圆弧边沿4138a与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之间圆滑过渡相连,而对应的,承接链节的内部设置有与圆弧边沿4138a及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 相互配合的限制部4152,使得链节单元410被驱动组件带动进行转动时,连接链节412相对于承载链节411的转动具有引导及限位的作用,具体的,限制部4152具有与圆弧边沿4138a及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相配合的形状,当连接链节412进行转动时,限制部4152会沿着圆弧边沿 4138a进行转动,圆弧形的设计使得转动能够更为顺滑、自然;然后转动到一定程度后,限制部4152的边缘会抵靠在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上,直线型限制边沿4138b对限制部4152形成阻挡,从而限制连接链节412继续转动,避免连接链节412转动幅度过大而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在升降机构的出口处设置的引出释放组件70具有释放部71,释放部71具有释放齿711,释放齿711用于伸入承载链节411内使承载链节411的限位件414进行转动从而将挂架进行释放,结构简单方便,释放迅速方便;另外,释放部71上设置有长度小于释放齿711 的避让齿712,避让齿712在释放齿711伸入的同时也可以伸入承载链节411内,释放齿711和避让齿712在插入到承载链节411内时正好位于导向凸边4134的两边,为了避免在板链41转动过程中齿与导向凸边4134之间发生干涉,故将避让齿712的长度设置成小于释放齿711的长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在释放部71的斜下方或正下方设置有引导部72,可以将经释放齿711作用后从承载链节411上掉落的挂架沿着引导部72运输到出站轨道11’上,十分准确且稳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将驱动整个板链41进行转动的驱动部也直接设置在出口处,使得释放部不仅能够起到释放齿轮的作用还能够起到带动板链进行转动的作用,这样就无需再其他部位加设驱动部件,使得整个升降机构的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地,由于在升降机构的入口处设置的导入组件60包括板链引导部件61、滚轮引导部件62以及弹性支撑部件63,板链引导部件61上设置有用于让板链41的悬挂边沿416进行悬挂的链槽611,使得可运送挂架的板链41能够从板链引导部件61中经过并且能够引导板链41 改变运行方向;而滚轮引导部件62则可以将来自于进站轨道11上的挂架导入,然后在弹性支撑部件63的配合下,可将挂架卡入到板链41内,从而将来自于不同方向的板链和挂架合二为一,使得后续挂架能够在板链的带动下进行运输;另外,在宽度方向上,链槽611的中心线与轨道段621的中心线共线设置,使得挂架的滚轮位于轨道段621上时能够正好位于板链41 的正下方,便于精准地将挂架卡入到板链41内。
进一步地,弹性支撑部件63安装在板链引导部件61内,用于抵靠在板链41的顶部并配合板链41进行阻挡或承接挂架,当挂架的滚轮刚进入到轨道段621上时,并且由于轨道段621 倾斜设置,导致挂架因为重力会自动向下滚动,而此时支撑件抵靠在板链的连接链节412上,使得连接链节412的阻挡边4121能够直接抵靠在挂架的滚轮中部的连杆个,从而对挂架进行阻挡,以对挂架形成缓冲,避免其晃动幅度过大;当板链41的承接链节411在承接位于轨道段621上的所述滚轮时,支撑件抵靠在承接链节411上,且承接链节411的限位件414将所述滚轮的连杆卡入到承接链节411内,以实现对挂架的承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板链引导部件61及滚轮引导部件62的末端还设置有弯形引导单元64,用于引导板链41及悬挂在板链上的挂架转变运输方向,弯形引导单元64由若干个拼接件640拼接而成,该拼接件640的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之间设置有夹角,使得多块拼接件拼接呈一体的时候能够拼凑出具有一定角度的弯形引导单元;另外,由于拼接件640具有位于上部的安装部641和位于下部的容纳部642,安装部641内设置有与链槽611具有类似形状且能够和链槽611联通的引导槽6411,用于悬挂板链41,使得板链41从板链引导部件61出来后就能直接进入弯形引导单元64内沿着多个引导槽形成的轨迹进行运输,而拼接件的两个拼接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使得多个拼接件640在拼接后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弧度的弯形引导单元64,当板链41在沿着该弯形引导单元64运输时就可以改变运行方向,以实现在升降机构中板链41于拐角处的顺利转弯;另外,采用拼接件640的形式来拼接形成弯形引导单元64,可以根据实际场地需求进行任意角度的拼接,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挂系统也因为具有弯形引导单元,所以使货物载具(挂架)在升降机构上的转移更易自动化,能够更高效地输送货物,极大缩短了货物运输到操作台的时间,节省时间成本,使作业更加高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拼接件的引导槽6411凸出容纳槽6421设置,且板链41悬挂在引导槽6411内时,板链41位于容纳槽6421的外侧,由于容纳槽6421用于容纳挂架的内轮盘,而挂架与板链41衔接的位置位于内轮盘和外轮盘之间,为了使板链能够带着挂架顺利地在弯形引导单元内进行运输,故将引导槽6411凸出容纳槽6421设置,可以较好地避免因空间不足或者板链干涉而带来的不足。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弯形引导单元64采用两个第一拼接件640a、一个第二拼接件640b 的方式形成拼接组件,然后再依次将这些拼接组件进行拼接而形成,第一拼接件与第二拼接件具有相同角度的夹角,只是两者的夹角为反向设计,这样的拼接方式可以让拼接出的弧度形成弯形,而非普通的圆弧形,更加实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单元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例如,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0的驱动部76安装在出口44处,同时释放部71作为该驱动部带动板链的驱动轮,使得释放部71能够起到驱动以及释放的双重功能,在实际场地布置过程中,可以依据场地的现实情况,将驱动部73安装在入口43处或其他地方,并在该驱动部内设置一个与释放部71相同结构的齿轮用于带动板链转动,然后再在出口44处单独设置一个释放部71作为辅助轮用于释放挂架,此时,入口43处的齿轮主要起到驱动板链41 转动的作用,而出口44处的齿轮则是主要起到释放挂架52的作用。

Claims (10)

1.一种引出释放组件,设置在对载置有货物的挂架进行输送的吊挂系统的工作站的升降机构的出口处,用于与所述升降机构的板链相互配合将位于所述板链的承载链节上的所述挂架从所述承载链节上释放出来,其特征在于,包括:
释放部,用于将位于所述承载链节上的所述挂架进行释放;
引导部,用于引导被释放出来的所述挂架到所述工作站的出站轨道上;以及
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释放部及引导部;
其中,所述释放部具有:
释放齿,用于伸入所述承载链节内使所述承载链节的限位件进行转动,
避让齿,用于伸入所述承载链节内并且对所述承载链节内的导向凸边进行避让,且所述避让齿的长度小于所述释放齿的长度,
所述引导部具有:
限位轨道段,用于对位于所述承载链节上的挂架的滚轮进行限位,
下滑轨道段,用于引导被释放出来的所述挂架进行下滑,
所述释放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引导部安装在位于所述释放部斜下方或正下方的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引导部的内侧设有用于供所述挂架的滚轮的内轮盘经过的避让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释放部还具有:
轮盘,用于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感应磁铁,安装在所述轮盘上,并与每个所述释放齿一一对应,
所述避让齿与所述释放齿间隔布置在所述轮盘的外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感应磁铁进行感应的感应探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出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释放部的后侧设置有弧形安装孔,该弧形安装孔为多个圆孔相连排列成圆弧形状,所述感应探头可调节地嵌设在该弧形安装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出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下滑轨道段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挂架的滚轮的外轮盘的支撑边沿,所述限位轨道段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并用于支撑所述滚轮的限位凸轮的支撑凸条,所述引导部位于该支撑凸条的前侧还设置有与引导所述滚轮的外轮盘进入所述下滑轨道段的引导边沿,该引导边沿与位于所述下滑轨道段前侧的所述支撑边沿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引出释放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用于驱动所述释放部进行转动,该安装部具有:
驱动源,用于提供动力;
辅助轮,用于供所述板链张紧并与所述释放部配合带动所述板链进行移动;
所述安装部还具有设置在外侧的固定板,所述驱动源安装在该固定板上。
6.一种升降机构,设置在对载置有货物的挂架进行输送的吊挂系统的工作站中,用于将来自于所述工作站的进站轨道上的所述挂架进行升降运输,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板链,用于承接所述挂架并带动所述挂架进行移动;
导入组件,用于将来自于所述进站轨道上所述挂架引导进入到所述板链上;以及
引出释放组件,用于将所述板链上的所述挂架释放并引导进入所述工作站的出站轨道上;
其中,所述引出释放组件为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引出释放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板链包括若干链节单元,前一个所述链节单元的承载链节的嵌入端部嵌入到后一个所述链节单元的连接链节中,所述链节单元具有:
承载链节,用于承接来自于所述工作站的进站轨道上的所述挂架,
连接链节,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链节,
所述承载链节含有:
承载板体,其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挂架嵌入的开口槽,
限位件,转动安装在所述承载板体内,用于与所述开口槽相互配合并承接所述挂架,
所述承载板体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承载链板,每块所述承载链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链节内的限制部配合的嵌入端部,左右两对所述嵌入端部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分别用于供所述避让齿及所述释放齿插入的间隙,该间隙内设有用于引导所述限位件进行移动的导向凸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链节具有两块相对设置的连接链板,两块所述连接链板之间沿长度方向设有宽度相等的间隙,该间隙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嵌入端部的边沿相抵靠以限制转动的限制部,
所述连接链节的底部设有阻挡边,用于对所述挂架的滚轮进行阻挡以使所述挂架得到缓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入组件包括:
板链引导部件,用于供所述板链穿过并引导所述板链改变运行方向;
滚轮引导部件,安装在所述板链引导部件靠近所述进站轨道的一侧,用于将来自于所述进站轨道上的所述挂架的滚轮导入到所述板链上;
弹性支撑部件,安装在所述板链引导部件内,用于抵靠在所述板链的顶部并配合所述板链进行阻挡或承接所述挂架;以及
弯形引导单元,安装在所述板链引导部件及所述滚轮引导部件的末端;
其中,所述板链引导部件上开设有用于让所述板链的悬挂边沿进行悬挂的链槽,所述链槽的一侧安装有所述弹性支撑部件,
所述滚轮引导部件安装在位于所述链槽的斜下方的所述板链引导部件上,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挂架的滚轮并让所述滚轮沿其进行滚动的轨道段,在宽度方向上,所述链槽的中心线与所述轨道段的中心线共线设置,
所述板链引导部件位于所述轨道段的内侧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挂架的滚轮的避让通道;
所述弯形引导单元含有若干拼接件,该拼接件具有拼接本体,所述拼接本体具有位于上部的安装部和位于下部的容纳部,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容纳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链槽相联通的引导槽,所述容纳部朝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设有用于供所述挂架的滚轮的内轮盘经过的容纳槽;
所述拼接本体还具有两个拼接面作为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每个所述拼接面上至少具有一对凸状嵌合块或一对凹状嵌合槽,通过将凸状嵌合块嵌入到另一个所述拼接本体的凹状嵌合槽内形成所述弯形引导单元,两个所述拼接面之间具有夹角。
10.一种吊挂系统,用于对载置有货物的挂架进行输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轨道,
工作站,至少设置有一个,安装在所述主轨道上,
其中,所述工作站具有:
进站机构,与所述主轨道相连接,用于让所述挂架进站,
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挂架进行上下升降,
操作台,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
出站机构,与所述主轨道相连接,用于让所述挂架出站,
进站轨道,用于连接所述进站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
出站轨道,用于连接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出站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为权利要求6-9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机构。
CN202221722293.0U 2022-07-04 2022-07-04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Active CN218023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2293.0U CN218023643U (zh) 2022-07-04 2022-07-04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2293.0U CN218023643U (zh) 2022-07-04 2022-07-04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3643U true CN21802364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2293.0U Active CN218023643U (zh) 2022-07-04 2022-07-04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3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65645B2 (ja) 高速度収納装置
CN218023643U (zh)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JP2009084006A (ja) 自動倉庫
CN218260275U (zh) 拼接件、弯形引导单元、升降机构以及吊挂系统
JP500469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用運搬装置
CN217995648U (zh) 承载链节、链节单元、板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CN111874531A (zh) 链提升装置及吊挂系统工作站
CN217995649U (zh) 导入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CN218950187U (zh) 释放齿轮、驱动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CN117383148A (zh) 引出释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CN210312211U (zh) 空中智能小车
CN117383152A (zh) 导入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JP7057916B2 (ja) 階段用運搬装置
CN117383155A (zh) 承载链节、链节单元、板链组件、升降机构及吊挂系统
KR200156778Y1 (ko) 다단식 주차장치
JP2589282Y2 (ja) 天井搬送コンベヤ
CN219326212U (zh) 一种链式悬挂输送系统
CN218023641U (zh) 轨道上行桥接设备及吊挂系统
JPH07157039A (ja) コンベヤ装置
JP2003212308A (ja) 物品移載装置
CN216612703U (zh) 一种改进非标悬挂模锻链输送设备
JP2674387B2 (ja) 搬送装置のハンガー開閉装置
KR20240045122A (ko) 설치 공구 및 설치 방법
GB2331974A (en) Hanger conveyor system
CN117383154A (zh) 轨道上行桥接设备及吊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