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3488U - 货架 - Google Patents

货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3488U
CN218023488U CN202221097821.8U CN202221097821U CN218023488U CN 218023488 U CN218023488 U CN 218023488U CN 202221097821 U CN202221097821 U CN 202221097821U CN 218023488 U CN218023488 U CN 218023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in
support
slot
pa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78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启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zhi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78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3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3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3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架,用于密集存储,货架包括底架、用于垂直连接至底架的框架和端架,框架和端架分别包括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横梁和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立柱,立柱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横梁,使得在收紧状态,横梁倾斜于立柱,并且在展开状态,横梁垂直于立柱;并且框架进一步包括定位部和定形斜撑,定位部位于横梁和立柱中的一者;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横梁和立柱中的另一者,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在展开状态连接至定位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货架,各组成部分在组装前能够折叠,以便在减小在运输状态下所占有的空间,进而有助于提高运输空间的利用率。由于各个组成部分是预制好的,可以节省组装货架所需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货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仓储物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货架。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密集存储已经成为物流的一种趋势,而密集存储主要就是物料的密集存放,因此设计适合密集存储的货架,是仓储密集存储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密集存储货架,运输时空间占用大、运输成本高,并且量产困难,组装时工作量大、效率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货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架,用于密集存储,所述货架包括底架、用于垂直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框架和端架,其中,所述框架和所述端架分别包括: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横梁;和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立柱,所述立柱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横梁,使得在收紧状态,所述横梁倾斜于所述立柱,并且在展开状态,所述横梁垂直于所述立柱;并且
所述框架进一步包括: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中的一者;以及
定形斜撑,所述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中的另一者,所述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连接至所述定位部。
可选地,
所述框架包括主框架和侧框架,所述主框架用于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沿第一方向的中部,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所述主框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侧框架用于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沿第二方向的侧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连接至所述底架的两个所述侧框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侧,且所述侧框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部连接至所述主框架;
所述端架用于设置至所述底架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部,设置至所述底架的所述端架平行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端架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侧框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部;
所述货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主框架和所述端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货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组件限制容器容纳区域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主框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两个主立柱;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主横梁,至少两个所述主横梁位于两个所述主立柱之间,且所述主横梁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两个所述主立柱;
主定位部,所述主定位部位于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立柱中的一者;以及
主定形斜撑,所述主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立柱中的另一者,所述主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所述主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侧框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两个侧立柱;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侧横梁,至少两个所述侧横梁位于两个所述侧立柱之间,且所述侧横梁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两个所述侧立柱;
侧定位部,所述侧定位部位于所述侧横梁和所述侧立柱中的一者;以及
侧定形斜撑,所述侧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侧横梁和所述侧立柱中的另一者,所述侧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所述侧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端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立柱;和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横梁,所述端横梁的中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各个所述端立柱,所述端横梁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侧框架。
可选地,所述端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立柱;和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横梁,所述端横梁的中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各个所述端立柱,所述端横梁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侧框架。
可选地,所述侧立柱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侧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端横梁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定位槽适配的定位销,所述端架通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的配合挂接至所述侧框架。
可选地,
所述主横梁与所述端横梁对应布置;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主横梁和所述端横梁,组装于所述货架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侧框架,所述第二支撑件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限制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对应于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两侧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主横梁,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端架。
可选地,所述主横梁具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一插槽的第一插入部,当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时,所述主横梁和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限位;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二插槽,所述主横梁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二插槽的第二插入部,当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插槽时,所述主横梁和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限位。
可选地,所述端架具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端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三插槽的第三插入部,当所述第三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三插槽时,所述端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货架的高度方向彼此限位;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具有第四插槽,所述端立柱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四插槽的第四插入部,当所述第四插入部插入所述第四插槽时,所述端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彼此限位。
可选地,所述货架还包括:
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部,所述第一分隔件用于限制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侧部。
可选地,所述底架包括:
底框,所述底框构造为矩形框;
固定梁,所述固定梁连接于所述底框的中部,所述固定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固定梁用于连接至所述主框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固定梁和所述底框,所述第三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货架还包括:
第三分隔件,所述第三分隔件连接至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部,所述第三分隔件用于限制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货架,通过将货架分为底架、框架和端架。其中,框架和端架分别具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横梁和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立柱,立柱与横梁相交,且立柱与横梁的相交处可枢转,使得各横梁和各立柱形成平行连杆机构,以便在运输状态下进行折叠,从而有利于减小货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运输状态下所占有的空间,进而有助于提高运输空间的利用率。通过设置定形斜撑,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立柱和横梁中的一者,第二端可以在未固定时可以自由旋转,在组装状态时,通过将定形斜撑的第二端固定至立柱和横梁中的另一者,使得定形斜撑与横梁和立柱围合形成三角形,从而达到对展开到位的横梁和立柱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目的,即通过定形斜撑可以实现框架从运输时的姿态到组装时的姿态的转变。由于底架、主框架、侧框架、以及端架是预制好的,在现场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节省组装货架所需的工作量,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货架的立体视图;
图2为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主框架的主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主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5中Ⅲ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图5中Ⅳ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侧框架的主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侧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第一支撑件与端架在组装状态下的立体视图;
图11为图9中Ⅴ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2为图10中Ⅵ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为图10中Ⅶ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4为图1和图10所示的端架的局部视图;
图15为图1和图10所示的第一支撑件的立体视图;
图16为图1和图10所示的第一支撑件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底架的立体视图;
图18中的(a)至(d)为图1所示的主框架由折叠状态调整至展开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8(a)为主框架折叠到位时的状态图,图18(d)为主框架展开到位时的状态图;
图19中的(a)至(d)为图1所示的侧框架由折叠状态调整至展开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9(a)为侧框架折叠到位时的状态图,图18(d)为侧框架展开到位时的状态图;以及
图20中的(a)至(d)为图1所示的端架由折叠状态调整至展开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20(a)为端架折叠到位时的状态图,图20(d)为端架展开到位时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底架 110: 底框
120: 固定梁 130: 支腿
200: 主框架 210: 主立柱
211: 主定位部 220: 主横梁
221: 第一插槽 222: 第二插入部
230: 主定形斜撑 240: 固定支脚
250: 加强支架 300: 侧框架
310: 侧立柱 311: 侧定位部
312: 定位槽 320: 侧横梁
330: 侧定形斜撑 400: 端架
410: 端立柱 411: 限位凸起
412: 第四插入部 420: 端横梁
421: 倾斜板体部 422: 竖直板体部
423: 水平板体部 424: 定位豁口
425: 定位销 426: 第三插槽
427: 限位板 500: 支撑组件
510: 第一支撑件 511: 第一端
511a: 第一插入部 511b: 第二插槽
512: 第二端 512a: 第三插入部
512b: 第四插槽 512b1: 引导槽部分
512b2: 限位槽部分 520: 第二支撑件
530: 第三支撑件 600: 第一分隔件
610: 第二分隔件 620: 第三分隔件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架,用于密集存储。如图1至图2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货架包括底架100、用于垂直连接至底架100的框架和端架400。其中,底架100包括水平布置的底框110和连接在底框110的底部的各个支腿130。底框110可以是矩形框,支腿130布置在矩形框的四个拐角部位。框架和端架400分别包括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横梁和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立柱,立柱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横梁。立柱绕枢转轴线相对于横梁枢转时,可以将框架在收紧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转换。在收紧状态下,横梁倾斜于立柱,相邻横梁之间的间距、相邻立柱之间的间距也是减小。收紧状态下的框架和端架400在运输时能够有效降低运输空间的浪费,大大提高运输空间的利用率。在展开状态下,横梁垂直于立柱。展开状态的框架和端架400适于装配至底架100上,以拼装形成货架的一部分。并且,为了能够确保框架能够在展开状态时将形态固定,框架进一步包括定位部和定形斜撑。其中,定位部位于横梁和立柱中的一者。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横梁和立柱中的另一者,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在框架处于展开状态时连接至定位部。在定形斜撑的第二端连接到定位部以后,定形斜撑与跟定形斜撑相连的横梁和立柱围合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而定形斜撑就位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处。基于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将展开状态的框架可靠固定,从而使框架的展开状态保持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货架,通过将货架分为底架100、框架和端架400。其中,框架和端架400分别具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横梁和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立柱,立柱与横梁相交,且立柱与横梁的相交处可枢转,使得各横梁和各立柱形成平行连杆机构,以便在运输状态下进行折叠,从而有利于减小货架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运输状态下所占有的空间,进而有助于提高运输空间的利用率。通过设置定形斜撑,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立柱和横梁中的一者,第二端可以在未固定时可以自由旋转,在组装状态时,通过将定形斜撑的第二端固定至立柱和横梁中的另一者,使得定形斜撑与横梁和立柱围合形成三角形,从而达到对展开到位的横梁和立柱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目的,即通过定形斜撑可以实现框架从运输时的姿态到组装时的姿态的转变。由于底架100、框架、以及端架400是预制好的,在现场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可以节省组装货架所需的工作量,从而提高安装效率。
参阅图1至图20,进一步地,框架包括主框架200和侧框架300,主框架200在组装时连接至底架100的沿第一方向D1的中部,连接至底架100的主框架200垂直于第一方向D1。此处的第一方向D1与货架上的取放口的朝向一致。侧框架300在组装时连接至底架100的沿第二方向D2的侧部。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且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均沿水平方向布置。以组装完毕的货架为例,第一方向D1可以理解为货架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D2可以理解为货架的左右方向。侧框架300设置两个,在连接至底架100时,两个侧框架300是分别安装到主框架200的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侧框架300平行于第一方向D1且侧框架300的沿第一方向D1的中部连接至主框架200。端架400在组装时设置至底架100的沿第一方向D1的端部。在端架400组装到底架100和侧框架300的组装状态下,端架400平行于主框架200,且端架400的沿第二方向D2的两侧部分别连接至两个侧框架300的沿第一方向D1的边部。货架还包括支撑组件500,支撑组件500位于主框架200、侧框架300和端架400之间围合的货物容纳空间。支撑组件500沿货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以对货物容纳空间进行分层,并限制容器容纳区域的底部。此处的容器容纳区域可以是货物容纳区域的最小单元,在支撑组件500对货物容纳区域分层之后,同一层可以具有多个容器容纳区域,每个容器容纳区域可供容纳一个容器,容器内可以放置货物。
参阅图1至图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主框架200可以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主立柱210、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主横梁220、主定位部211、以及主定形斜撑230。其中,至少两个主横梁220位于两个主立柱210之间,且主横梁220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两个主立柱210,由此,可以将主框架200调整至收紧状态和展开状态。主横梁220沿主立柱2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主定位部211位于主横梁220和主立柱210中的一者。主定形斜撑230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主横梁220和主立柱210中的另一者,主定形斜撑230的第二端用于在主框架200展开时连接至主定位部211。当主定形斜撑230的第二端连接到主定位部211以后,主框架200的形状得到固定。主定位部211可以是铆钉孔,相应地,可以在主定形斜撑230的第二端设置与之对应的铆钉安装孔。在主定形斜撑230的第二端与主定位部211准确对位之后,可以通过铆钉将主定形斜撑230与主定位部211固定连接。在主定形斜撑230与主定位部211连接之后,主横梁220垂直于主立柱210。
参阅图1至图20,主立柱210可以构造为具有沿主立柱21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主横梁220的外部的延伸段。延伸段用于与底架100连接。该延伸段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支架250。加强支架250的外轮廓构造为三角形。加强支架250用于在主框架200安装至底架100时,连接在延伸段与底架100之间,以加强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两个延伸段之间还设置有两个V形的固定支脚240,V形的夹角为钝角,且两个固定支脚240的夹口背离彼此布置。V形的固定支脚240的一端通过铆钉枢转连接在主横梁220上。
参阅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的侧框架300可以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侧立柱310、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侧横梁320、侧定位部311、以及侧定形斜撑330。其中,至少两个侧横梁320位于两个侧立柱310之间,且侧横梁320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两个侧立柱310,由此,可以将侧框架300调整至收紧状态和展开状态。侧定位部311位于侧横梁320和侧立柱310中的一者。侧定形斜撑330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侧横梁320和侧立柱310中的另一者,侧定形斜撑33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侧定位部311。在组装成货架之前,尤其是在运输状态下,侧定形斜撑330的第二端与侧定位部311不连接,可以对侧框架300进行折叠和伸展。在组装状态下,需要先将侧框架300展开,直至侧定形斜撑330的第二端与侧定位部311位置对应,再将侧定形斜撑330的第二端与侧定位部311连接,即可将侧框架300组装完成。
参阅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的端架400可以包括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立柱410和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横梁420。其中,端横梁420的中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各个端立柱410,由此,可以将端架400调整至收紧状态和展开状态。端横梁420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侧框架300。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端立柱410分别限制容器容纳区域的取放口的两侧部。
参阅图1至图20,端架400可以选择性地设置与主定型斜撑、侧定形斜撑330类似的斜撑结构,斜撑结构与端立柱410和端横梁420的一者枢转,另一端用于与端立柱410和端横梁420中的另一者连接,使得展开的端架400的形状固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主框架200和侧框架300均采用斜撑结构固定后,为了避免斜撑结构干涉取放货物的操作行为,可以不用在端架400上设置斜撑结构,因为在端架400上设置斜撑是不必要的。
参阅图1至图20,在端架400的安装方面,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卡接、钩挂连接等便于快速装配或定位的方式。例如,侧立柱310具有定位槽312,定位槽312沿侧立柱3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应地,在端横梁420的两端分别具有与定位槽312适配的定位销425,端架400通过定位销425与定位槽312的配合挂接至侧框架300。为了防止定位槽312内的定位销425沿水平方向滑脱出去,定位槽312的槽底高度可以沿着定位销425移入的方向加深。
参阅图1至图20,其中,定位槽312的构造可以为L形钩槽,L形的钩槽包括沿着定位销425移入的方向方向布置的导入槽和防脱槽,导入槽构造为从侧立柱310的沿第一方向D1的外侧面沿第一方向D1凹陷于侧立柱310内形成,防脱槽构造为从导入槽的里端向下延伸形成。在定位销425进入定位槽312的过程中,先从导入槽进入,后向下落至防脱槽的槽底,由防脱槽的槽壁对定位销425沿第一方向D1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从而防止定位销425从定位槽312中滑脱。
参阅图1至图20,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横梁220和端横梁420的数目可以相同,且主横梁220与端横梁420一一对应布置。即,在组装好的货架上,每一层主横梁220都有端横梁420与之对应。支撑组件50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510。在组装时,第一支撑件5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主横梁220和端横梁420。在第一支撑件510组装到货架上以后,第一支撑件5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可用于对位于容器容纳区域内的容器的底部进行支撑。这里的第一支撑件510可以构造为托盘,一个托盘可供放置一个容器,位于同一层的相邻两个托盘可以是紧挨着,也可以是间隔的。第一支撑件510也可以构造为条形板,条形板的板面只对应容器容纳区域的沿第二方向D2的一个边部,从而通过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件510可以对位于容器容纳区域内的容器提供支撑。
参阅图1至图20,此外,支撑组件50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520。第二支撑件520连接于侧框架300,第二支撑件520平行于第一支撑件510。第二支撑件520用来限制容器容纳区域的底部,且第一支撑件510和第二支撑件520分别对应于容器容纳区域的两侧部。由于第二支撑件520位于侧框架300上,与位于同一层的沿第二方向D2的两端的容器容纳区域较近,因此,通过在侧框架300上与第一支撑件51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支撑件520,并通过第二支撑件520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件510配合,用来对位于第二方向D2的端部的容器容纳区域内的容器提供支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选择性的用第一支撑件510代替第二支撑件520固定在侧框架300上,只要能实现上述目的即可。
参阅图1至图20,侧框架300上的侧横梁320可以构造为截面为L形的角钢。角钢的水平板构造为第二支撑件520,且水平板位于两个侧框架300的朝向彼此的一侧。角钢的竖直板与侧立柱310焊接,并能够对容器容纳区域的侧部构成限制,可与相邻的第一分隔件600对容器容纳区域内的容器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进行限制。
参阅图1至图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510的第一端511可拆卸地连接至主横梁220,第一支撑件510的第二端512可拆卸地连接至端架400。这样方便先将第一支撑件510布置到主横梁220和端架400之间,以便后续实施铆接,可以大大提高装配效率。
参阅图1至图20,例如,主横梁220具有第一插槽221,在第一支撑件510的第一端511具有适配插入第一插槽221的第一插入部511a,当第一插入部511a插入第一插槽221时,主横梁220和第一支撑件510沿第一方向D1彼此限位。
参阅图1至图20,例如还可以是,第一支撑件510的第一端511具有第二插槽511b,主横梁220具有适配插入第二插槽511b的第二插入部222,当第二插接部插入第二插槽511b时,主横梁220和第一支撑件510沿第二方向D2彼此限位。
参阅图1至图2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主横梁220可以具有第一插槽221和第二插入部222,第一支撑件510具有第二插槽511b和第一插入部511a,从而在第一支撑件510与主横梁220连接之后,第一支撑件510与主横梁220之间分别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都能彼此限位。
参阅图1至图20,其中,第一支撑件510构造为截面为U形的槽板,槽板包括相对布置的槽壁和连接于两个槽壁之间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沿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并向具有槽壁的一侧折弯形成折弯部。折弯部与槽壁沿槽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处形成第二插槽511b。主横梁220的梁体构成第二插入部222。主横梁220的第一插槽221与两槽壁的靠近第二插槽511b的一端构成插接配合,此处的槽壁上靠近第二插槽511b并用于插入第一插槽221的部分构成了第一插入部511a。
参阅图1至图20,在第一支撑件510与端架400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中,例如可以是:端架400具有第三插槽426,第一支撑件510的第二端512具有适配插入第三插槽426的第三插入部512a,当第三插入部512a插入第三插槽426时,端架400与第一支撑件510沿货架的高度方向彼此限位。
参阅图1至图20,例如也可以是,第一支撑件510的第二端512具有第四插槽512b,端立柱410具有适配插入第四插槽512b的第四插入部412,当第四插入部412插入第四插槽512b时,端架400与第一支撑件510沿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彼此限位。
参阅图1至图2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端架400可以具有第三插槽426和第四插入部412,第一支撑件510的第二端512可以具有第三插入部512a和第四插槽512b。
参阅图1至图20,在第一支撑件510构造为上述的槽板的实施方式中,槽板的远离折弯部的一端由端面沿槽板的长度方向向内开设第四插槽512b。第四插槽512b的构造可以包括引导槽部分512b1和限位槽部分512b2。引导槽部分512b1沿槽板的长度方向相对于限位槽部分512b2更靠近槽板的端部,且限位槽部分512b2与引导槽部分512b1形成L形的槽,限位槽部分512b2槽长与槽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在立柱经由引导槽部分512b1移入限位槽部分512b2之后,可以利用限位槽的槽宽方向的两侧壁对立柱沿第一方向D1的自由度进行限制。端立柱410为立状的长条板构成,引导槽部分512b1的槽宽与长条板的板厚适配。长条板包括板本体和沿水平方向凸出于板本体的限位凸起411,限位凸起411位于端横梁420上下对应布置,限位凸起411与端横梁420之间形成第三插槽426。而第三插入部512a构造为槽板上限位槽部分512b2与相邻的槽板端部之间的连接板,即,当端立柱410限位配合于限位槽部分512b2之后,限位槽与相邻的槽板端部之间的连接板卡在限位凸起411与端横梁420之间,从而使得槽板沿高度方向与立柱和端横梁420限位配合。
参阅图1至图20,上述的端横梁420截面可以构造为U形,包括倾斜板体部421、竖直板体部422、和水平板体部423。其中,竖直板体部422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倾斜板体部421、水平板体部423。倾斜板体部421倾斜于竖直板体部422,且倾斜板体部421与竖直板体部4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竖直板体部422可以垂直于竖直板体部422。倾斜板体部421在安装时位于端横梁420的上侧,且倾斜板体部421的较低的一端靠近主框架200布置。倾斜板体部421上开设有可供第一支撑件510通过的定位豁口424。对应于定位豁口424处的水平板体部423与限位凸起411之间形成第三插槽426。
参阅图1至图20,可选地,在端横梁42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立状的限位板427,限位板427平行于侧框架300,两端的限位板427的外侧板面之间的间距与两个侧立柱310的内侧面间距相同。定位销425固定在限位板427的外侧板面,外侧板面为限位板427相互远离的板面,定位销425的轴向与端横梁420的整体的长度方向一致。亦即,在定位销425装入到定位槽312中以后,限位板427位于侧立柱310的内侧,从而对端架400在货架上沿第二方向D2的自由度进行限制。
参阅图1至图20,此外,货架还包括第一分隔件600。第一分隔件600连接至第一支撑件510的上部。第一分隔件600用于限制容器容纳区域的侧部,亦即第一分隔件600能够在相邻两个容器容纳区域之间形成隔断,对容器沿第二方向D2的移动进行限制。第一支撑件510可以构造为水平布置的条形板,第一分隔件600可以构造为立状的隔板,隔板焊接在条形板的顶部,且隔板的高度小于相邻两层第一支撑件510的间距。
参阅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的底架100可以包括底框110和固定梁120。底框110构造为矩形框。固定梁120连接于底框110的中部,固定梁1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D2,固定梁120是用来固定安装主框架200的。底架100可以预先焊接制成,在将主框架200固定到固定梁120时,可以采用螺栓结合铆钉的方式进行紧固,因为铆钉通常比较小,还需要借助螺栓作为主要的紧固方式,铆接能够有效弥补螺栓安装时间久了容易松动的缺陷。
参阅图1至图20,为了对底框110进行利用,提高货架的利用率。支撑组件500还可以包括第三支撑件530。第三支撑件5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梁120和底框110,第三支撑件5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亦即,第三支撑件530设置两组,两组第三支撑件530分别对称设置在固定梁120的两侧,并将第三支撑件530与固定梁120和底框110固定到一起。此外,货架还包括第三分隔件620。第三分隔件620连接至第三支撑件530的上部,第三分隔件620用于限制容器容纳区域的侧部。通过在底架100上设置第三支撑件530和第三分隔件620,可以在底架100上形成用于存放货物的容器容纳区域。并且,在底框110上设置第三支撑件530,还能增强底架100的刚性和承载性能。这里的第三支撑件530也可以是焊接在底框110与固定梁120之间的矩形管或槽钢,第三分隔件620的结构可以参照第一分隔件600实施,比如可以是立状的板件,板件的高度可以小于沿高度方向的相邻两个第一支撑件510的距离。第三支撑件530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件510的高度差可以与相邻两层的第一支撑件510的间距一致。
参阅图1至图20,在底架100上设置具有倾斜表面的导向板,导向板设置在底框110的沿第一方向D1的两边部。倾斜表面的较低端与第三支撑件530衔接,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与上述端横梁420上的倾斜板体部421的倾斜角度一致。两者的作用可以是一致的,即在取货物时,可以对容器的移出进行导向;在容器处于容器容器容纳区域内时,可以对容器沿取出方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容器从货架脱离。
参阅图1至图2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组装状态下的端立柱410的下端具有向下延伸至最下层的端横梁420的下方的部分。在底框110上还可以设置一个与端立柱410的下端插接配合的定位凹槽。这样可以更好对端架400进行定位,同时利用底框110的边部作为端横梁420,不需要另外加装一个端横梁420,不仅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成本,也有利于货架的轻量化。
参阅图1至图20,上述的主立柱210与主横梁220之间的枢转轴、侧立柱310与侧横梁320之间的枢转轴、端立柱410与端横梁420之间的枢转轴可以构造为铆钉。即,在预制主框架200时通铆钉连接主立柱210和主横梁220,在预制侧框架300时通过铆钉连接侧立柱310和侧横梁320,在预制端架400时通过铆钉连接端立柱410和端横梁420,从而可以在预制阶段提高制作效率。
参阅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的货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安装:
步骤1,将底架100放置与水平地面上,使得底框110水平布置,且支腿130位于下方。
步骤2,将主框架200展开,并通过主定形斜撑230与主定位部211的连接(参阅图18),实现对主框架200形状的固定,将主框架200通过螺栓和铆钉与固定梁120紧固在一起,必要时可在主框架200与底框110之间设置加强件对结构进行加强。
步骤3,取两个侧框架300展开并将形状固定(如图19所示),在侧框架300的形状固定以后,将侧框架300采用铆钉紧固安装在主框架200的相对两侧,且侧框架300与主框架200垂直布置。
步骤4,先将端架400展开并固定(参阅图20),然后通过定位销425与定位槽312的配合挂接到侧框架300上,再用铆接方式将端架400与侧框架300紧固到一起。
步骤5,先将各个第一支撑件510定位到各个主横梁220与对应的各个端横梁420之间,然后,再用铆接方式对第一支撑件510分别与主横梁220、端横梁420的连接处进行紧固。
参阅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的具体安装步骤不限于当前列举出的实施方式。比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510可以选择性地设置成可拆卸的(例如,第一支撑件510分别与主横梁220和端架400卡接),以便根据货物所需层高的不同而决定第一支撑件510的拆装。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再使用铆接方式将第一支撑件510紧固在货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货架,能够大大降低运输货架零部件所需的运输空间,进而能够有效提高运输空间的利用率和降低运输成本。通过将货架的组成部分分别采用折叠的方式预制成,可以极大的减少现场组装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现场组装效率和降低安装成本。作为密集存储用的货架,相对于传统货架,能够提高存储密度和空间利用率。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4)

1.一种货架,用于密集存储,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包括底架、用于垂直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框架和端架,其中,所述框架和所述端架分别包括: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横梁;和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立柱,所述立柱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横梁,使得在收紧状态,所述横梁倾斜于所述立柱,并且在展开状态,所述横梁垂直于所述立柱;并且
所述框架进一步包括:
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中的一者;以及
定形斜撑,所述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横梁和所述立柱中的另一者,所述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连接至所述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包括主框架和侧框架,所述主框架用于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沿第一方向的中部,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所述主框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侧框架用于连接至所述底架的沿第二方向的侧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连接至所述底架的两个所述侧框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主框架的两侧,且所述侧框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部连接至所述主框架;
所述端架用于设置至所述底架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部,设置至所述底架的所述端架平行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端架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部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侧框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边部;
所述货架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位于所述主框架和所述端架之间,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货架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组件限制容器容纳区域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两个主立柱;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主横梁,至少两个所述主横梁位于两个所述主立柱之间,且所述主横梁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两个所述主立柱;
主定位部,所述主定位部位于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立柱中的一者;以及
主定形斜撑,所述主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立柱中的另一者,所述主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所述主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两个侧立柱;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侧横梁,至少两个所述侧横梁位于两个所述侧立柱之间,且所述侧横梁的两端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两个所述侧立柱;
侧定位部,所述侧定位部位于所述侧横梁和所述侧立柱中的一者;以及
侧定形斜撑,所述侧定形斜撑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侧横梁和所述侧立柱中的另一者,所述侧定形斜撑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至所述侧定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立柱;和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横梁,所述端横梁的中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各个所述端立柱,所述端横梁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侧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架包括: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立柱;和
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端横梁,所述端横梁的中部分别可枢转地连接至各个所述端立柱,所述端横梁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侧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柱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侧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端横梁的两端分别具有与所述定位槽适配的定位销,所述端架通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的配合挂接至所述侧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横梁与所述端横梁对应布置;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至所述主横梁和所述端横梁,组装于所述货架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侧框架,所述第二支撑件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限制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对应于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两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主横梁,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横梁具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一插槽的第一插入部,当所述第一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时,所述主横梁和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限位;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二插槽,所述主横梁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二插槽的第二插入部,当所述第二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二插槽时,所述主横梁和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架具有第三插槽,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端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三插槽的第三插入部,当所述第三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三插槽时,所述端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货架的高度方向彼此限位;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第二端具有第四插槽,所述端立柱具有适配插入所述第四插槽的第四插入部,当所述第四插入部插入所述第四插槽时,所述端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彼此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货架还包括:
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部,所述第一分隔件用于限制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侧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货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
底框,所述底框构造为矩形框;
固定梁,所述固定梁连接于所述底框的中部,所述固定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固定梁用于连接至所述主框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固定梁和所述底框,所述第三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货架还包括:
第三分隔件,所述第三分隔件连接至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部,所述第三分隔件用于限制所述容器容纳区域的侧部。
CN202221097821.8U 2022-05-09 2022-05-09 货架 Active CN218023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7821.8U CN218023488U (zh) 2022-05-09 2022-05-09 货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7821.8U CN218023488U (zh) 2022-05-09 2022-05-09 货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3488U true CN218023488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72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7821.8U Active CN218023488U (zh) 2022-05-09 2022-05-09 货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34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23488U (zh) 货架
US4467729A (en) Wide span shelving
KR200209042Y1 (ko) 수송용 조립식 팔레트
US3851764A (en) Power file construction
JP2000203684A (ja) 太陽電池付パネル部材の輸送架台
CN211870291U (zh) 可拆卸式集装箱
JP3632556B2 (ja) ラックのフレーム構造
US6123213A (en) Beam for a platform container
CN111196447A (zh) 可拆卸式集装箱
JP2669162B2 (ja) 枠組棚
CN113137087A (zh) 箱式建筑模块,箱式模块化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JPH0627591Y2 (ja) エンジン輸送用パレツト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安定支承装置
JP3199870B2 (ja) 複合パネルの積載用ラック
CN212638576U (zh)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
CN219998402U (zh) 电池架和集装箱
CN216186813U (zh) 一种可拆装式货架
CN218260145U (zh) 仓储货架
CN214609587U (zh) 一种新型货架
JP2509053Y2 (ja) 折畳み式コンテナ
CN211851059U (zh) 箱式建筑模块及箱式模块化建筑
CN213650646U (zh) 开顶集装箱
JPH06144523A (ja) 枠組棚
CN210284053U (zh) 一种顶棚装车装置
JP2894109B2 (ja) 枠組棚
JP2537034Y2 (ja) 自動倉庫のラック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