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70291U - 可拆卸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70291U
CN211870291U CN202020336200.5U CN202020336200U CN211870291U CN 211870291 U CN211870291 U CN 211870291U CN 202020336200 U CN202020336200 U CN 202020336200U CN 211870291 U CN211870291 U CN 211870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underframe
plate
side plate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62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宗祥
朱良
孙俊
陈毅
张晶
陈昆
梁纯坤
段玉诚
王斌
王庭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362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70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70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70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可拆卸式集装箱,其包括底板组件、可翻转端板组件、侧板、顶杆组件和顶板,可翻转端板组件铰接于底板组件相对的两端,并可翻转打开至与底板组件垂直;侧板围合于可翻转端板组件之间,其底端与底板组件抵接;顶杆组件设于侧板的顶端并与侧板的顶端可拆卸连接,顶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可翻转端板组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顶板盖合于可翻转端板组件及顶杆组件之上,并与顶杆组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各组件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不仅方便安装,而且方便拆卸而利于运输。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集成程度高,其零部件可预先固接成组件,现场安装使用时,仅需进行简单连接即可,其使用十分方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可拆卸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一般是通过将顶板、底架、前端、后端以及两侧板30等焊接而形成的一个不可拆卸的箱体。由于集装箱的体积一般较大,因此,不可拆卸的集装箱往往非常占用空间,不便于运输,从而降低使用效率,造成供箱的成本过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拆卸式集装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易于拆卸和安装,从而利于运输的可拆卸式集装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板组件、可翻转端板组件、侧板、顶杆组件和顶板,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铰接于所述底板组件相对的两端,并可翻转打开至与所述底板组件垂直;所述侧板围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之间,其底端与所述底板组件抵接;所述顶杆组件设于所述侧板的顶端并与所述侧板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及顶杆组件之上,并与所述顶杆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销部,在所述第一插销部上设有第一插销孔;在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的底端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插销部,在所述第二插销部上设有第二插销孔;当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翻转打开至与所述底板组件垂直时,所述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相对,所述底板组件和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通过插销插装于所述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内而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组件上设有卡装所述侧板的卡槽,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底板组件相对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垂直;所述侧板的底端可限位安装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组件和第二侧板组件,所述第一侧板组件竖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口部;所述第二侧板组件竖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卡口部和卡接部,相邻的第二侧板组件之间可通过第二卡口部和卡接部相互嵌设而依次拼接在一起;相邻的第一侧板组件和第二侧板组件之间可通过所述卡接部卡入所述第一卡口部内而拼接在一起;端部位置的第二侧板组件可通过第二卡口部而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卡接,端部位置的第一侧板组件可通过第一卡口部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组件设有形状与所述侧板顶端形状相匹配的第三卡口部,所述顶杆组件可通过所述第三卡口部卡接于所述侧板的顶端而与所述侧板形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杆和套管,所述套管分别设于所述横杆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与所述横杆垂直;在所述横杆上设有所述第三卡口部,在所述套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插孔,所述套管的内部与所述第三卡口部贯通;在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二插孔;所述顶杆组件的横杆可与所述侧板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管可套接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的顶端,并使得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位置相对,所述顶杆组件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之间可通过插杆插装于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而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顶板上设有位置与所述套管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及顶杆组件之上时,所述顶板通过其安装孔套设于所述套管上而与所述顶杆组件形成限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架横梁、底架主纵梁、底架中横梁、底架U型槽条、下支脚、底板;所述底架横梁与所述底架主纵梁固接呈矩形框架;所述底架中横梁的两端固接于所述底架主纵梁上,所述底架中横梁与所述底架横梁平行间隔;所述底架U型槽条固接于所述底架主纵梁上,并与所述底架主纵梁平行;所述底架U型槽条的U型开口背离所述底架主纵梁;所述下支脚固接于所述底架横梁的底部;所述底板固定搭接于所述底架横梁、底架主纵梁、底架中横梁之上,并位于所述底架U型槽条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架横梁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插销部,所述第一插销部突出于所述底架横梁的表面,所述第一插销部的朝向内侧的内端部与所述底架横梁的内壁所在的平面相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下边框、立柱、第三加劲肋、端板;所述下边框通过铰链与所述底板组件铰接而位于所述底板组件相对的两端;所述立柱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边框的两端,并与所述下边框垂直;所述第三加劲肋连接于所述立柱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固接;所述第三加劲肋与所述下边框平行间隔;所述端板固定搭接于所述下边框、立柱和第三加劲肋之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端板的底端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插销部,当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翻转至其立柱与所述底板组件垂直时,可通过在所述第一插销部和第二插销部之间插装所述插销而使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与所述底板组件保持当前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包括底板组件、可翻转端板组件、侧板、顶杆组件和顶板,其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不仅方便安装,而且方便拆卸而利于运输。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集成程度高,其零部件可预先固接成组件,现场安装使用时,仅需将底板组件、可翻转端板组件、侧板、顶杆组件和顶板连接在一起即可,其使用十分方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其未示出顶板。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是左视图。
图4是底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图7是可翻转端板组件与底板组件处于叠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8是可翻转端板组件相对底板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是可翻转端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的左视图。
图12是第一侧板组件、第二侧板组件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
图14是图12的俯视图,其为第一侧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2的俯视图,其为第二侧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6是顶杆组件的主视图。
图17是插销的主视图。
其中,底板组件10、第一插销部11、第一插销孔111、卡槽12、底架横梁13、底架主纵梁14、底架中横梁15、底架U型槽条16、下支脚17、底板18、铰链19、可翻转端板组件20、第二插销部21、第二插销孔211、下边框22、立柱23、第二插孔231、第三加劲肋24、端板25、加强板26、侧板30、第一侧板组件31、第一卡口部311、第一边框312、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第一加劲肋315、第一侧板316、第二侧板组件32、第二卡口部321、卡接部322、第二边框323、第二左承插槽324、第二右承插槽325、第二加劲肋326、第二侧板327、顶杆组件40、第三卡口部41、横杆 42、套管43、第一插孔431、加劲板44、插销50、外螺纹51、螺母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包括底板组件10、可翻转端板组件20、侧板30、顶杆组件40和顶板;其中,底板组件10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铰接在一起,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可相对底板组件10进行翻转打开以进行后续安装;所述侧板30以拼接的方式围合在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其容易拆装;顶杆组件40卡装于侧板30顶部,其两端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连接,其可稳固可翻转端板组件20与侧板3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所述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及顶杆组件40之上,并与所述顶杆组件40可拆卸连接,其容易拆装;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集装箱通过将零件固装成组件后,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不仅方便安装,而且方便拆卸,从而利于运输,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底板组件10用于放置于地面上,其起支撑作用。如图2、图7、图8所示,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铰接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对的两端。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可收合至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叠合(如图7所示),并可打开至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垂直(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设有两件,其对称的铰接于所述底板组件1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叠合时,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可叠合于所述底板组件10的同一侧(如图7所示);翻转时,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可相对的向外进行翻转打开(如图8所示)。
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优选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高度小于所述底板组件10长度的一半,这样,当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与底板组件10呈叠合状态时,两件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表面可相互平齐,其自由端不会相互叠在一起,从而更利于运输。
如图1、图2、图7、图8所示,安装时,为保持底板组件10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 之间的垂直状态,在所述底板组件1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销部11,在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底端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插销部21。在所述第一插销部11上设有第一插销孔111,在所述第二插销部21上设有第二插销孔211。如图8所示,当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翻转至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垂直时,所述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 的位置相对,此时,可在所述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内插装插销50而锁止第一插销部11和第二插销部21(如图3所示),从而使得可翻转端板组件20与底板组件10垂直连接在一起,以方便后续安装。由于底板组件10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以插销50进行连接,因此,底板组件10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拆卸集装箱时,可方便拿取出所述插销50而使得可翻转端板组件20相对所述底板组件10进行翻转,从而可与底板组件10叠合在一起,以方便拆卸后运输。
所述第一插销部1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第二插销部21的数量可根据第一插销部11的数量进行设置。设置多个第一插销部11和第二插销部21,可加强结构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底板组件10的两端分别间隔设有3个第一插销部11,在每件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外壁上分别间隔设有3组第二插销部21,每组第二插销部21分别包括2个相互间隔的第二插销部21;每组第二插销部21之间的间隔位置正好与所述第一插销部11相对;当可翻转端板组件20翻转至与底板组件10垂直时(如图2、图8所示),第一插销部11则分别位于每组第二插销部21之间,从而方便插装所述插销50而锁止底板组件10和可翻转端板组件20。
如图3所示,所述插销50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而锁止可翻转端板组件20和底板组件10。所述插销50的选用,可根据需要而选取。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所述插销50呈L型,在其一端端部上设有外螺纹51,其可螺纹连接相应的螺母52。使用时,将插销50的螺纹端插入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内,然后在插销50的螺纹端上拧上螺母52即可。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侧板30用于围合在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其可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围合出矩形的空间。所述侧板30包括至少两块第一侧板组件31和至少两块第二侧板组件32。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侧板30包括2块第一侧板组件31和6块第二侧板组件32。
如图4、图5、图6所示,为方便装设所述侧板30,在所述底板组件10上设有卡装所述侧板30的卡槽12。所述卡槽12设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对的两端,其位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并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垂直。所述卡槽12的形状与所述侧板30的端部形状相匹配,所述卡槽12的宽度与所述侧板30的厚度相匹配,所述侧板30的底端可嵌入所述卡槽12内。所述卡槽12可用于限位安装所述侧板30。
如图2所示,为方便侧板30之间进行拼接,以及方便侧板30与可翻转端板25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侧板30竖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应的卡接结构。具体的,在所述第一侧板组件31竖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口部311,在所述第二侧板组件32竖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卡口部321和卡接部322。
如图2、图14、图15所示,所述第一卡口部311和第二卡口部321的形状相同,其均与所述卡接部322相匹配,因此,相邻侧板30的卡接部322可嵌入所述第一卡口部311或第二卡口部321而实现侧板30之间的拼接。
所述第一卡口部311、第二卡口部321和卡接部322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14、图15所示,所述第一卡口部311、第二卡口部321的横截面呈U型,所述卡接部322的横截面呈相匹配的方形或矩形,所述卡接部322可嵌入至所述第一卡口部311或第二卡口部321内。
如图2所示,为方便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拼接,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竖向的两端设置成形状与所述第一卡口部311和第二卡口部321相匹配的形状,从而使得所述第一侧板组件31和第二侧板组件32的边缘可卡接在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边缘。
如图2所示,多块侧板30拼接时,相邻的第二侧板组件32之间可通过第二卡口部321和卡接部322相互嵌设而依次拼接在一起;相邻的第一侧板组件31和第二侧板组件 32之间通过所述卡接部322卡入所述第一卡口部311内而拼接在一起;端部位置的第二侧板组件32通过第二卡口部321而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卡接,端部位置的第一侧板组件31通过第一卡口部311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卡接。
拼装时,可先将第一侧板组件31或第二侧板组件32的底部嵌入所述底板组件10的卡槽12内,然后平移第一侧板组件31或第二侧板组件32,使得第一侧板组件31或第二侧板组件32的边缘卡接在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边缘上,然后依次拼装剩余的侧板 30,使得各侧板30围合在相间隔的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即可。
本实施例中,当各侧板30拼装在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时,各侧板30的表面平齐。
如图1所示,所述顶杆组件40用于加强侧板30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其卡接于所述侧板30的顶端。所述顶杆组件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两端可拆卸连接。
如图1、图16所示,所述顶杆组件40设有第三卡口部41。所述第三卡口部41的形状与所述侧板30顶端形状相匹配,其宽度与所述侧板30的厚度相匹配,其可卡接在所述侧板30的顶端而与所述侧板30形成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口部41 为U型槽。
如图16所示,所述顶杆组件40设有两件,每件顶杆组件40分别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杆42和套管43。所述横杆42的长度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间隔的距离相匹配。所述横杆42上设有所述第三卡口部41,其可卡接于所述侧板30的顶端。所述套管 43分别设于所述横杆4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套管43与所述横杆42垂直。所述套管43为中空管,其内部与所述第三卡口部41贯通,从而可方便套设在可翻转端板组件 20的顶部上。在所述套管43上分别设有第一插孔431,其用于插装插杆(图中未示出) 而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插孔43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孔431为圆形孔,其轴向垂直于所述套管43,并垂直于所述横杆42。
如图1所示,为与顶杆组件4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二插孔2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孔231为圆形孔,其沿可翻转端板组件20 的宽度方向延伸,即第二插孔231垂直于侧板30。
如图1所示,安装时,所述顶杆组件40的横杆42卡接于所述侧板30的顶端,所述顶杆组件40的套管43套设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顶端,且第一插孔431的位置与第二插孔231的位置相对应,此时,在第一插孔431和第二插孔231内插入插杆(图中未示出),便可将顶杆组件40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从而限制住顶杆组件40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移动。
所述插杆可根据需要而选取,其能锁止顶杆组件40和可翻转端板组件20并可进行拆卸即可。例如,所述插杆的形状可参考所述插销50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高度略高于所述侧板30的高度;当所述侧板30围合在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时,所述侧板30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插孔231的水平高度之下。
如图16所示,为加强顶杆组件40的强度,还可在所述横杆42与所述套管43之间设置三角形的加劲板44。
所述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及顶杆组件40之上。所述顶板的尺寸应不小于所述底板组件10的平面尺寸,其可选用公知的花纹板等板材。在所述顶板上设有位置、形状与所述套管43相匹配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安装时,将顶板的安装孔对应于所述套管43的位置而将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及顶杆组件40之上,使得顶板套设在套管43上以形成限位连接,此时,顶板仅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自由度。当在第一插孔431和第二插孔231内插入插杆时,插杆便可限制住顶板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使得顶板与顶杆组件40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当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及顶杆组件40之上时,所述顶板的顶面应低于所述第一插孔431和第二插孔231的水平高度,从而方便插装所述插杆进行限位连接
为更清楚的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的结构,以下以具体的结构分别介绍所述底板组件10、可翻转端板组件20、侧板30的结构组成。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底板组件10、可翻转端板组件20、侧板30的结构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所介绍的具体结构。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底板组件10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架横梁13、底架主纵梁14、底架中横梁15、底架U型槽条16、下支脚17和底板18。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固接和固定连接优选为焊接。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底架横梁13与底架主纵梁14固接而形成矩形框架。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横梁13和底架主纵梁14各设有2件,底架横梁13之间平行间隔、底架主纵梁14之间平行间隔,底架横梁13与底架主纵梁14之间垂直。所述底架横梁13和底架主纵梁14均可选用矩管,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横梁13可选用横截面尺寸为80mm*12mm*4mm、长度为1030mm的矩管;所述底架主纵梁14可选用横截面尺寸为80mm*80mm*4mm、长度为2704mm的矩管。当底架横梁13与底架主纵梁14固接形成矩形框架时,其上表面平齐。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底架中横梁15的两端固接于所述底架主纵梁14上,所述底架中横梁15与所述底架横梁13平行间隔。所述底架中横梁15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共设有2根底架中横梁15。所述底架中横梁15可选用横截面尺寸为50mm*40mm*4mm、长度为940mm的矩管。所述底架中横梁15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架主纵梁14的上表面平齐。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底架U型槽条16设有两条,其分别固接于所述底架主纵梁14上,并与所述底架主纵梁14平行。所述底架U型槽条16用于限位安装所述侧板30,其为U型条,其横截面呈U型。所述底架U型槽条16的U型开口背离所述底架主纵梁14而形成所述卡槽12。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U型槽条16的外壁与所述底架主纵梁14的外壁平齐。所述底架U型槽条16的长度短于所述底架主纵梁14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其长度为2520mm。所述底架U型槽条16的两端与所述底架横梁13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可方便可翻转端板组件20进行翻转,避免干涉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下支脚17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架横梁13的底部,其用于起支撑作用。所述下支架至少设有4个,其至少分布于所述矩形框架的四角处。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底板18固定搭接于所述底架横梁13、底架主纵梁 14、底架中横梁15之上,并位于所述底架U型槽条16之间。所述底板18可选用公知的花纹板,本实施例中,其选择的尺寸为2700mm*880mm。
如图4、图5、图6所示,为方便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进行铰接,在所述底架横梁 13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若干个铰链19,例如4个铰链19。所述铰链19可选用公知的车用铰链19。
如图4、图5、图6所示,为方便与可翻转端板组件20进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架横梁13的上表面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第一插销部11。所述第一插销部11突出于所述底架横梁13的表面上,并与底架横梁13固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插销部11的朝向内侧的内端部与所述底架横梁13的内壁所在的平面相间隔,其用于为可翻转端板组件 20的翻转提供活动空间。
如图4、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销部11垂直于所述底架横梁13 的表面,其呈扇形板状,其上设有呈圆形的第一插销孔111。
如图4、图5、图6所示,所述底架横梁13、第一插销部11、底架主纵梁14、底架中横梁15、底架U型槽条16、下支脚17和底板18固接便形成了本实施例所述的底板组件10,其可整体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进行连接。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包括固定连接的下边框22、立柱23、第三加劲肋24和端板25。
如图11所示,所述下边框22用于与底板组件10进行铰接,其长度与所述底板组件10的宽度相匹配。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边框22选用矩管,其横截面尺寸为50mm*40mm *4mm,其长度为940mm。每件可翻转端板组件20各设一根下边框22与可底板组件10 的底架横梁13铰接。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立柱2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边框22的两端,并与所述下边框22垂直;换言之,每件可翻转端板组件20各设有两根立柱23,其平行间隔。所述立柱23的长度决定着集装箱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23可选用矩管,其横截面尺寸为50mm*40mm*4mm,其长度为1280mm。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第三加劲肋24垂直连接于所述立柱23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23固接;所述第三加劲肋24与所述下边框22平行间隔。所述第三加劲肋24用于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件可翻转端板组件20上各设有2根平行间隔的第三加劲肋24。所述第三加劲肋24 可选用横截面尺寸为20mm*20mm*2mm、长度为940mm的矩管。所述第三加劲肋24的表面与所述立柱23的外表面平齐。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端板25固定搭接于所述下边框22、立柱23和第三加劲肋24之上。所述端板25可选用公知的冲孔网板,其底部与下边框22固接,其两侧与立柱23固接,其顶部与最上端的第三加劲肋24固接,其中部与中间的第三加劲肋24固接。所述端板25的高度尺寸应小于所述立柱23的高度。
如图9、图10、图11所示,在所述端板25的底端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插销部21。所述第二插销部21的形状可设置于所述第一插销部11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插销部21与所述端板25固接或一体成型,其突出并垂直于所述端板25的表面。在所述第二插销部21上设有第二插销孔211,其用于与底板组件10进行可拆卸连接。
如图9、图10、图11所示,在所述立柱23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二插孔2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孔231为直径为40mm的圆孔,其圆心距离立柱23的顶部约40mm,其用于与顶杆组件40进行可拆卸连接。
如图10所示,由于立柱23顶端设有第二插孔231,为加强立柱23顶端的强度,可在立柱23顶端两侧焊接加强板26,以加强第二插孔231处的强度。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下边框22、立柱23、第三加劲肋24、端板25、第二插销部21固接便可形成本实施例所述的可翻转端板组件20。如图7、图8所示,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下边框22分别与底板组件10的底架横梁13上设置的铰链19 进行固接,从而使得可翻转端板组件20与底板组件10铰接在一起。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可绕铰链19相对底板组件10进行翻转。当可翻转端板组件20翻转至其立柱23 与所述底板18垂直时(如图8所示),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相对,此时,可在所述第一插销部11和第二插销部21之间插装所述插销50而使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与所述底板组件10保持当前垂直状态,以方便进行后续的安装。
如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所述侧板30包括可相互拼接的第一侧板组件 31和第二侧板组件32,其中,第一侧板组件3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边框312、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第一加劲肋315和第一侧板316。所述第二侧板组件 3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边框323、第二左承插槽324、第二右承插槽325、第二加劲肋 326和第二侧板327。
如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边框312的左右两侧而与之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312垂直,其两端分别与第一边框312固接。所述第一边框312可选用横截面尺寸为40mm*40mm*2mm,长度为718mm的矩管。所述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形状结构一致,其均可选用U型条,其横截面呈U型,其开口方向相互背离,从而可形成所述第一卡口部311而用于拼接。所述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的长度与所述集装箱的高度相关,本实施例中,其长度为1180mm。
如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第一加劲肋315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左承插槽313和第一右承插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左承插槽313和第一右承插固接;所述第一加劲肋315与所述第一边框312平行间隔。所述第一加劲肋315用于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件第一侧板组件31上各设有2根平行间隔的第一加劲肋315。所述第一加劲肋315可选用横截面尺寸为20mm*20mm*2mm、长度为630mm的矩管。
如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第一侧板316固定搭接于所述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第一边框312和第一加劲肋315之上。所述第一侧板316可选用公知的冲孔网板,其底部、顶部分别与第一边框312固接,其左侧与第一左承插槽313固接,其右侧与第一右承插槽314固接,其中部与第一加劲肋315固接。
如图12、图13、图14所示,所述第一边框312、第一左承插槽313、第一右承插槽314、第一加劲肋315和第一侧板316固接便可形成所述第一侧板组件31,其左右两侧的U型开口形成所述第一卡口部311而可用于拼接。
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第二侧板组件32的基本结构同第一侧板组件31,所不同的是,如图14、图15所示,第二侧板组件32的第二右承插槽325的形状不同于第一右承插槽314;换言之,对于第二侧板组件32而言,除第二右承插槽325的形状外,其余各零件的形状及连接关系均与第一侧板组件31相同。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右承插槽325选用矩管,其可嵌入至相邻侧板30的第二左承插槽324或第一左承插槽313中而实现拼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右承插槽325可选用横截面尺寸为40mm*40mm*2mm,长度为1180mm的矩管。
如图12、图13、图15所示,所述第二边框323、第二左承插槽324、第二右承插槽325、第二加劲肋326和第二侧板327固接便可形成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侧板组件32,其中,第二右承插槽325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卡接部322,第二左承插槽324形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卡口部321,其均可用于侧板30之间的相互拼接。
拼装时,如图1、图2所示,相邻的第二侧板组件32之间可通过第二左承插槽324 和第二右承插槽325相互嵌设而依次拼接在一起;相邻的第一侧板组件31和第二侧板组件32之间通过第二右承插槽325和第一左承插槽313相互嵌设而拼接在一起;端部位置的第二侧板组件32通过其第二左承插槽324卡接在立柱23上而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进行可拆卸连接;端部位置的第一侧板组件31通过其第一右承插槽314卡接在立柱23上而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进行可拆卸连接。
如图2所示,当所述侧板30围合在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时,各侧板30底部的边框,即第一边框312和第二边框323分别嵌入所述底架U型槽条16内,即底板组件 10上的卡槽12内。
因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底板组件10、可翻转端板组件20、侧板30、顶杆组件40和顶板之间均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不仅方便安装,而且易于拆卸而利于运输。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集成程度高,其零部件可预先固接成组件,现场安装使用时,仅需将底板组件10、可翻转端板组件20、侧板30、顶杆组件40和顶板连接在一起即可,其使用十分方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可用于储存货物,在侧板30完全拼装完成之前,可将货物放入底板组件10之上,然后进行后续的安装,将侧板20拼装完成,并依次安装好顶杆40和顶板,从而使之形成封闭式的集装箱。当需要提取货物时,先将插杆从第一插孔431和第二插孔231中取出,然后可依次卸下所述顶板和顶杆组件40,其后,便可将侧板20拆离。当侧板20拆离后,便可提取货物。当货物提取完成后,将插销50 从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中取出,便可翻转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将可翻转端板组件20收合至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叠合(如图7所示),从而可方便将拆卸下的各组件叠放在一起进行收纳及运输。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1)

1.一种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底板组件(10);
可翻转端板组件(20),铰接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对的两端,并可翻转打开至与所述底板组件(10)垂直;
侧板(30),围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其底端与所述底板组件(10)抵接;
顶杆组件(40),设于所述侧板(30)的顶端并与所述侧板(30)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杆组件(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顶端可拆卸连接;
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及顶杆组件(40)之上,并与所述顶杆组件(40)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组件(10)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销部(11),在所述第一插销部(11)上设有第一插销孔(111);
在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底端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二插销部(21),在所述第二插销部(21)上设有第二插销孔(211);
当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翻转打开至与所述底板组件(10)垂直时,所述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相对,所述底板组件(10)和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通过插销(50)插装于所述第一插销孔(111)和第二插销孔(211)内而进行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组件(10)上设有卡装所述侧板(30)的卡槽(12),所述卡槽(12)设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对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垂直;所述侧板(30)的底端可限位安装于所述卡槽(12)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0)包括:
第一侧板组件(31),其竖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卡口部(311);
第二侧板组件(32),其竖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相匹配的第二卡口部(321)和卡接部(322),
相邻的第二侧板组件(32)之间可通过第二卡口部(321)和卡接部(322)相互嵌设而依次拼接在一起;相邻的第一侧板组件(31)和第二侧板组件(32)之间可通过所述卡接部(322)卡入所述第一卡口部(311)内而拼接在一起;端部位置的第二侧板组件(32)可通过第二卡口部(321)而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卡接,端部位置的第一侧板组件(31)可通过第一卡口部(311)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卡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组件(40)设有形状与所述侧板(30)顶端形状相匹配的第三卡口部(41),所述顶杆组件(40)可通过所述第三卡口部(41)卡接于所述侧板(30)的顶端而与所述侧板(30)形成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杆组件(40)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杆(42)和套管(43),所述套管(43)分别设于所述横杆(4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与所述横杆(42)垂直;在所述横杆(42)上设有所述第三卡口部(41),在所述套管(43)上分别设有第一插孔(431),所述套管(43)的内部与所述第三卡口部(41)贯通;
在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顶端分别设有第二插孔(231);
所述顶杆组件(40)的横杆(42)可与所述侧板(30)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管(43)可套接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的顶端,并使得所述第一插孔(431)和第二插孔(231)的位置相对,所述顶杆组件(40)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之间可通过插杆插装于所述第一插孔(431)和第二插孔(231)内而进行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上设有位置与所述套管(43)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顶板盖合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及顶杆组件(40)之上时,所述顶板通过其安装孔套设于所述套管(43)上而与所述顶杆组件形成限位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10)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架横梁(13)、底架主纵梁(14)、底架中横梁(15)、底架U型槽条(16)、下支脚(17)、底板(18);
所述底架横梁(13)与所述底架主纵梁(14)固接呈矩形框架;
所述底架中横梁(15)的两端固接于所述底架主纵梁(14)上,所述底架中横梁(15)与所述底架横梁(13)平行间隔;
所述底架U型槽条(16)固接于所述底架主纵梁(14)上,并与所述底架主纵梁(14)平行;所述底架U型槽条(16)的U型开口背离所述底架主纵梁(14);
所述下支脚(17)固接于所述底架横梁(13)的底部;
所述底板(18)固定搭接于所述底架横梁(13)、底架主纵梁(14)、底架中横梁(15)之上,并位于所述底架U型槽条(16)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架横梁(13)上分别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插销部(11),所述第一插销部(11)突出于所述底架横梁(13)的表面,所述第一插销部(11)的朝向内侧的内端部与所述底架横梁(13)的内壁所在的平面相间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包括固定连接的下边框(22)、立柱(23)、第三加劲肋(24)、端板(25);
所述下边框(22)通过铰链(19)与所述底板组件(10)铰接而位于所述底板组件(10)相对的两端;
所述立柱(2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边框(22)的两端,并与所述下边框(22)垂直;
所述第三加劲肋(24)连接于所述立柱(23)之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23)固接;所述第三加劲肋(24)与所述下边框(22)平行间隔;
所述端板(25)固定搭接于所述下边框(22)、立柱(23)和第三加劲肋(24)之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拆卸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板(25)的底端外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插销部(21),当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翻转至其立柱(23)与所述底板组件(10)垂直时,可通过在所述第一插销部(11)和第二插销部(21)之间插装所述插销(50)而使所述可翻转端板组件(20)与所述底板组件(10)保持当前状态。
CN202020336200.5U 2020-03-17 2020-03-17 可拆卸式集装箱 Active CN211870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6200.5U CN211870291U (zh) 2020-03-17 2020-03-17 可拆卸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6200.5U CN211870291U (zh) 2020-03-17 2020-03-17 可拆卸式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70291U true CN211870291U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5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6200.5U Active CN211870291U (zh) 2020-03-17 2020-03-17 可拆卸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702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6447A (zh) * 2020-03-17 2020-05-26 云南建投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集装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6447A (zh) * 2020-03-17 2020-05-26 云南建投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集装箱
CN111196447B (zh) * 2020-03-17 2024-05-03 云南建投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集装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70086B2 (en) Folding display frame for forming column-like structures
KR101594472B1 (ko) 조립식 컨테이너
CN211870291U (zh) 可拆卸式集装箱
KR100942598B1 (ko) 접철 방식의 조립식 컨테이너
CN111196447A (zh) 可拆卸式集装箱
CN114084230A (zh) 一种汽车货箱及其制造方法
CN219492308U (zh) 一种适用于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的可折叠多榀钢拱架
CN112482874A (zh) 一种折叠房使用的伸缩装置
JP7446018B1 (ja)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装置の構成部材ユニット及びコンクリート型枠装置の構成部材ユニットの搬送方法
KR200209042Y1 (ko) 수송용 조립식 팔레트
US20080173597A1 (en) Part holding rack with detachably assembled memb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CN210288690U (zh) 一种大跨度钢构房框架
CN201071611Y (zh) 方便集装箱运输的展开型箱式组合房
CN112112266A (zh) 一种大跨度钢构房框架及实现方法
CN218023488U (zh) 货架
CN210192176U (zh) 一种可折叠包装装置
CN212638576U (zh)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
CN216685799U (zh) 一种支撑装置
JP2831981B2 (ja) 通 箱
CN218355127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衣柜
CN216256242U (zh) 一种货架横梁的加固结构
CN217707079U (zh) 一种多用途驾驶室工装
CN216186813U (zh) 一种可拆装式货架
CN210284053U (zh) 一种顶棚装车装置
CN217598712U (zh) 一种成套木板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etachable containe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

Pledgee: Huaxia Bank Co.,Ltd. Kunming Daguan Branch

Pledgor: YUNNA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53000003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