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626U -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 Google Patents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1626U
CN218021626U CN202220298098.3U CN202220298098U CN218021626U CN 218021626 U CN218021626 U CN 218021626U CN 202220298098 U CN202220298098 U CN 202220298098U CN 218021626 U CN218021626 U CN 218021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movable rod
movable
bar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980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传
邱仕勇
彭丽军
姜宇飞
杨冠男
刘佼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Zhuzhou Jiufang Equipment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Zhuzhou Jiufang Equipment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Zhuzhou Jiufang Equipment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GOFRO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980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1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1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1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领域,公开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所述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所述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以及凸出第一主体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以及凸出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右旋螺纹,所述活动杆为中空管,所述活动杆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将拉压杆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可拆卸部件通过螺纹连接,方便组装、拆卸,同时还能进行长度补正从而降低球头磨损间隙造成的噪音。

Description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背景技术
在轨道交通车辆抗侧滚系统中,车辆上都连接有拉压杆以起到抗侧滚系统中传递侧滚力作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体和转向架之间通过拉压杆连接,车体平衡调节过程也需要调节拉压杆长度。目前使用的拉压杆都是一体成型,无法拆卸以及调整长度,受限于安装环境,会导致安装、拆卸拉压杆非常困难和繁琐。
现有技术公开了:202010441812.5一种抗侧滚拉压杆关节轴承轴向定位机构,配合安装的钵体、轴承、芯轴,在钵体的内弧面位于轴承上沿处开设有一圈沟槽Ⅰ,在沟槽Ⅰ内装入有用于压紧轴承的分体挡圈,所述沟槽Ⅰ的上侧面为斜面且沟槽Ⅰ靠近芯轴一侧为大端,所述分体挡圈的上端面也为斜面,分体挡圈斜面的倾斜角度b等于或略大于沟槽Ⅰ斜面的倾斜角度a,且分体挡圈的小端小于沟槽Ⅰ的大端,分体挡圈的大端大于沟槽Ⅰ的大端,在分体挡圈内圆弧面开设有沟槽Ⅱ,在沟槽Ⅱ内嵌入有径向弹性件,所述径向弹性件将分体挡圈向外径方向压紧在沟槽Ⅰ内。
现有技术公开了拉压杆的定位装置,但是并未解决现在技术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缺点一:重量大,不方便搬运;
缺点二:拉压杆的安装空间小,固定结构的拉压杆在安装以及拆卸时不方便;安装以及拆卸效率低;
缺点三:拉压杆检修过程中,在不拆卸球头两端或一端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调整拉压杆本身长度来校正车体以及转向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公开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所述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所述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以及凸出第一主体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以及凸出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右旋螺纹,所述活动杆为中空管,所述活动杆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为方形中空管。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棱形边上设置有倒角。
更进一步地,所述倒角为弧形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两个球头与活动杆固定后,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顶抵作用与所述活动杆的两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母与活动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螺母与活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为六边形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防滑圈。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圈为塑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左旋螺纹以及右旋螺纹为M38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活动杆通过螺纹连接两个球头,活动杆与球头连接的两端上螺纹设置为相反设计。因此,将两个球头连接部位套入活动杆后,在固定两个球头不动的情况下,通过旋转活动杆,即可使得两个球头沿活动杆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设置相反螺纹的活动杆,通过旋转活动杆从而调整拉压杆的整体长度,实现补正。
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拆卸组装,占用空间少、方便存储、搬运以及组装;
2)通过旋转活动杆调节拉压杆整体尺寸,实现补正;
3)降低球头磨损后产生间隙而造成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中活动杆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中活动杆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1,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2以及凸出第一主体2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4以及凸出第二主体4的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3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5设置有右旋螺纹,活动杆1为中空管,活动杆 1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活动杆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将连接两个球头的杆设置为可拆卸的活动杆1,活动杆1与两个球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为了保证活动杆1在旋转过程中,两个球头能同步运动,活动杆1 的两端上的螺纹呈相反设计,一端设置为左旋螺纹,一端设计成右旋螺纹,并且两个球头与活动杆1连接的连接杆也同理设置成一个为左旋螺纹,一个为右旋螺纹,活动杆1对应连接两个球头,通过旋转活动杆1从而使得两个球头相互靠拢或者分离。拉压杆安装在行驶车辆上,球头与车辆其它部位连接是顶抵连接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伴随着振动,球头持续受到挤压碰撞。长时间的挤压碰撞后,金属材质的球头表面将会被磨损,此时拉压杆的传递间隙变大会产生异响影响使用体验;在轨道车辆运营的初期,车体和转向架之间的磨合会导致拉压杆安装长度变化,当不调节拉压杆长度时,车体和转向架处于非平衡状态,影响抗侧滚性能,加剧拉压杆的磨损。此时,只需通过旋转活动杆1调整拉压杆的整体长度,根据球头的磨损程度及磨合尺寸变化对拉压杆总长度进行补正,降低球头间隙而造成的噪音、调整车体平衡。通过将拉压杆设置为可通过旋转活动杆1从而调整其总长度,解决了在不拆卸一端或两端球头的状态下,无法进行长度补正的问题。同时,通过次设计,将拉压杆分为可拆卸的三个部件,相对减轻了其重量,方便操作员进行搬运,同时也方便了在狭隘空间内安装或者拆卸更换拉压杆,提高了拉压杆的组装或者维修效率。
实施例2
提供一种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 1,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2以及凸出第一主体2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4以及凸出第二主体4的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3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5设置有右旋螺纹,活动杆1为中空管,活动杆1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活动杆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杆1为中空管。具体可以将活动杆1设置为方形中空管或者是圆形中空管,当活动杆1为圆形中空管时,为方便卡钳等拆卸工具有效夹持活动杆1,可以在圆形中空管的中间区域上将圆形表面设置为方形表面。工作状态下,两个球头与活动杆1连接特别紧固,当球头磨损需要对拉压杆进行长度补正时,直接用手很难将活动杆1旋转。为了能够顺利的将活动杆旋转,一般都是利用卡钳部件先将活动杆1卡扣住,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操作卡钳部件从而带到活动杆1旋转,为了方便卡钳部件与活动杆1卡扣固定,优先将活动杆1设置方形的中空杆,具体可以将活动杆1的表面设置为正四边形或者其他正多边体(如五边形、六边形)。
实施例3
提供一种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 1,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2以及凸出第一主体2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4以及凸出第二主体4的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3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5设置有右旋螺纹,活动杆1为中空管,活动杆1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活动杆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去除活动杆1的棱形边上毛刺,可以对活动杆1的棱形边上做倒角处理。活动杆1在生产过程中,棱形边上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毛刺或者毛边,虽然生产过程中会有打磨处理,但是无法完全消除棱形边上毛刺。操作人员在接触活动杆1时,存在被毛刺刺伤的风险。经过倒角处理后能够有效处理活动杆1上的毛刺,同时还能美化活动杆1的外观。同时为了使得倒角边更加顺滑、美观,可以将倒角设置为弧形倒角。
实施例4
提供一种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 1,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2以及凸出第一主体2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4以及凸出第二主体4的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3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5设置有右旋螺纹,活动杆1为中空管,活动杆1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活动杆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6,第二连接杆 5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7,两个球头与活动杆固定后,第一螺母6以及第二螺母7顶抵作用与活动杆1的两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伴随着振动,长时间振动作用下,球头与活动杆1的之间会松动,造成拉压杆的总体长度发生变化,影响车辆的抗侧滚性能。基于此问题点,可以在两个球头的连接杆上分别套上一个螺母然后再将球头与活动杆1连接。通过旋转活动杆1逐步将两个球头固定住,并且最终达到组装后的拉压杆总长度与实际要求长度一致,此时,旋转两个螺母,使得两个螺母分别顶抵在活动杆1的两端,有效避免振动过程中导致拉压杆总长度发生变化。本方案中用的螺母为与活动杆尺寸相配套的螺母,具体型号可以根据连接杆尺寸来选型,实际过程中,一般采用六边形螺纹,以方便拧转。
同时,为进一步防止长度发生变化以及防止损坏活动杆,还可以第一螺母6 与活动杆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片,第二螺母7与活动杆1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实施例5
提供一种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 1,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2以及凸出第一主体2的第一连接杆3,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4以及凸出第二主体4的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3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5设置有右旋螺纹,活动杆1为中空管,活动杆1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5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活动杆1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在本实施例中,在将两个球头与活动杆1拧紧或者松开过程中,大部分过程都是通过卡钳来旋转活动杆1,当松开至双手可以自由旋转活动杆时,可以用双手替代卡钳。因此为了方便手动旋转活动杆1,防止旋转活动杆1时双手打滑,可以在活动杆1上套设一个防滑圈。双手握住防滑圈从而旋转活动杆1,利用防滑圈增加双手与活动杆1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防滑圈一般采用塑胶材质制作而成,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
左旋螺纹以及右旋螺纹为M38螺纹。左右旋螺纹采用常规的M38螺纹,方便与其它部件的配套。当然,螺纹的规格设计可以多样化,这次仅描述常见的一种方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压杆包括第一球头、第二球头以及活动杆,所述第一球头包括第一主体以及凸出第一主体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球头包括第二主体以及凸出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左旋螺纹,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右旋螺纹,所述活动杆为中空管,所述活动杆两端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以及第二内螺纹,所述活动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为方形中空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棱形边上设置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为弧形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两个球头与活动杆固定后,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顶抵作用与所述活动杆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活动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螺母与活动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以及第二螺母为六边形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防滑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圈为塑胶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旋螺纹以及右旋螺纹为M38螺纹。
CN202220298098.3U 2022-02-14 2022-02-14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Active CN218021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8098.3U CN218021626U (zh) 2022-02-14 2022-02-14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8098.3U CN218021626U (zh) 2022-02-14 2022-02-14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1626U true CN218021626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3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98098.3U Active CN218021626U (zh) 2022-02-14 2022-02-14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1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21626U (zh)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CN201021691Y (zh) 汽车用轮毂的螺栓
CN112522755A (zh) 一种用于电镀金刚线生产设备的耐磨过线轮
CN210002638U (zh) 一种满足于玻璃幕墙室内侧安装的可调角度玻璃夹具
CN207565680U (zh) 一种汽车用转向拉杆
CN2797304Y (zh) 一种收放线用的线轮
CN212319611U (zh) 一种可拆卸的摩托车车灯
CN205331180U (zh) 一种汽车螺母
CN209632912U (zh) 一种传动轴拆卸工具
CN204398739U (zh) 自行车车轮、辐条以及辐条与轮圈的连接结构
US7922259B2 (en) Vehicular wheel with replaceable protective ring
CN216659480U (zh) 一种车用前悬架结构
CN202399220U (zh) 拆卸工具
CN110326544A (zh) 一种仓鼠跑轮
CN216546535U (zh) 一种自行车花鼓拆卸杆机构
CN214397077U (zh)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CN208902434U (zh) 一种汽车四轮定位平行螺丝
CN105172989B (zh) 一种小型自行车的动力输出系统
CN205237921U (zh) 扳手
KR101196717B1 (ko) 자전거 전륜 허브
CN219406020U (zh) 一种可拆卸电机轮毂
CN216331211U (zh) 一种辅助车轮
CN218177702U (zh) 一种车用轮毂锁紧螺母
CN210087806U (zh) 一种带有偏心垫片的偏心调整螺栓
CN220595123U (zh) 偏心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