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7077U -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7077U
CN214397077U CN202022749439.8U CN202022749439U CN214397077U CN 214397077 U CN214397077 U CN 214397077U CN 202022749439 U CN202022749439 U CN 202022749439U CN 214397077 U CN214397077 U CN 214397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l
front fork
hole
handleb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494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旗
孙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494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7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7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7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碗组结构和两轮车,本申请的前叉立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车把立管的侧向开口处具有两个向外延伸的侧壁,前叉立管从车头管穿过并穿入车把立管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前叉立管螺纹紧固连接,第二连接件与两个侧壁连接,通过调节两个侧壁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节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松紧程度,本申请车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紧固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可以便于更换车头管和其它零部件,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碗组结构包括带有螺丝的碗组盖、花芯、上盖、垫圈、培林、上碗、下碗以及底座。在安装时,首先需要将花芯通过专用工具将花芯嵌入前叉立管内,然后将底座、下碗和培林套在前叉立管的外侧,然后将车头管套在前叉立管的外侧,并将上碗、培林、垫圈和上盖套在前叉立管的外侧,使得上碗和下碗分别位于车头管的两侧,最高将车把立管安装在前叉立管的最上方,并通过带有螺丝的碗组盖与花芯固定连接。
上述碗组结构装配比较复杂,维修拆装困难,间隙大,稳定性差,转动不够顺畅稳定,容易损坏,为两轮车的整体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碗组结构和两轮车,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拆装,提高了装配后的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碗组结构,所述碗组结构包括:
车把立管,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具有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的两侧包括相对且平行的两个向外延伸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包括至少一组连通的连接孔;
车头管,包括第二通孔,所述车头管位于所述车把立管的下方;
前叉立管,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前叉立管从所述第二通孔穿过并穿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件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穿入所述第三通孔内与所述前叉立管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紧固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调节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节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前叉立管螺纹连接;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积,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前叉立管的顶部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碗组结构还包括上碗组件,套设于所述前叉立管的外侧,所述上碗组件位于所述车把立管和所述车头管之间,所述上碗组件与所述车头管的顶部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头管的顶部具有上碗部;
所述上碗组件包括:
上碗,包括第一外壁和与所述第一外壁转动连接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外壁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碗部内;
上抱紧环,位于所述第一内壁的内侧,所述上抱紧环与所述前叉立管紧固连接;
上盖,位于所述上碗和所述上抱紧环的上方,所述上盖分别与所述上抱紧环和所述车把立管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碗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
所述上盖包括:
第一部分,具有至少一个卡口,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卡口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前叉立管;
第二部分,与所述上抱紧环和所述上碗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密封所述上碗。
进一步地,所述上抱紧环包括多个齿片,所述齿片可以受力下压至所述上碗内与所述前叉立管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碗组结构还包括下碗组件,套设于所述前叉立管的外侧,所述下碗组件位于所述车头管的下方与所述车头管的底部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头管的底部形成有下碗部;
所述下碗组件包括:
下碗,包括第二外壁和与所述第二外壁转动连接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外壁固定设置于所述下碗部内;
下抱紧环,位于所述第二内壁的内侧,所述下抱紧环与所述前叉立管紧固连接;
下盖,位于所述下碗和所述下抱紧环的下方,所述下盖分别与所述下抱紧环和所述前叉立管紧固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轮车,所述两轮车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碗组结构;
车把,与所述车把立管固定连接,所述车把具有穿出孔;
前叉,与所述前叉立管固定连接;
车线,从所述穿出孔穿出并通过所述穿线孔进入所述前叉立管内。
本申请的前叉立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车把立管的侧向开口处具有两个向外延伸的侧壁,前叉立管从车头管穿过并穿入车把立管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前叉立管螺纹紧固连接,第二连接件与两个侧壁连接,通过调节两个侧壁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节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松紧程度,本申请车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紧固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可以便于更换车头管和其它零部件,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碗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碗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碗组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两轮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3为本实施例的碗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碗组结构包括车把立管1、车头管2、前叉立管3、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所述碗组结构用于将两轮车上的车把立管1、前叉立管3通过车头管2连接为一体,可以提供径向和轴向支撑力,并降低相互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地,车把立管1位于车把结构的前端,与车把固定连接。车把立管1具有第一通孔11,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通孔11的径向尺寸与前叉立管3的外径适配,使得前叉立管3插入第一通孔11内后与车把立管1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11具有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高度与所述车把立管1的高度相同。当车把立管1受到外力挤压时可以调节侧向开口的大小以调节第一通孔11的大小,使得车把立管1和前叉立管3 锁紧或者松开,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侧向开口的两侧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向外延伸的侧壁12,如图3所示。两个所述侧壁12 包括至少一组连通的连接孔13。第二连接件5分别穿过两个侧壁12上连通的两个连接孔13,用于调节两个所述侧壁12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调节所述第一通孔11的大小,进一步防止前叉立管3在车把立管1内转动。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两个侧壁12沿长度方向(即车把立管1时轴线延伸方向)设置有多组连通的连接孔13,如图2和图3所示。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件5分别与每组连接孔13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3的组数大于等于两组。本实施例通过多个第二连接件5同时穿过多组连接孔13,同时调节两个所述侧壁12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使得两个所述侧壁12沿长度方向的锁紧力均衡,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通孔 11沿轴向方向的位置的径向尺寸可以同时改变,能够更好的锁紧车把立管1和前叉立管3。
在本实施中,第二连接件5包括螺杆和螺母。螺杆从两个连接孔13 穿过后,通过螺母与螺杆拧紧调节两个侧壁12之间的距离。在其它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5还可以设置为铁丝等。铁丝的一端从连接孔13穿过后将两个侧壁12调节到预定距离后,通过钳子等工具将铁丝两端拧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13可以为光孔或者螺纹孔。
所述车把立管1可以通过管材与板材焊接制成。首先选取一段满足第一通孔11大小需求的管材,然后将管材的侧壁切割一个预定宽度的侧向开口,选取两个高度相同的板材,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管材的侧向开口两侧,最后在两个板材上形成连接孔13。除此之外,所述车把立管1还可以通过板材弯曲形成。首先将板材弯曲成型后,在形成的两个侧壁上钻孔形成连接孔13。
车头管2包括第二通孔21,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通孔21 大于前叉立管3的外径,所述前叉立管3依次从车头管2的第二通孔21 中穿过后伸入车把立管1的第一通孔11内,使得所述车头管2位于所述车把立管1的下方,如图2所示。所述前叉立管3的顶部与所述车把立管1的顶部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叉立管3从车把立管1的顶部伸出后,需要通过电锯等工具将前叉立管3从车把立管1伸出部分锯掉以后,再通过第一连接件4与前叉立管3连接,防止车把立管1沿轴向移动从前叉立管3的上方脱离。
前叉立管3与两轮车的前叉固定连接,前叉通过前叉立管3与车把的车把立管1连接实现车把与前叉连接。所述前叉立管3包括第三通孔 31。所述第三通孔31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前叉立管3的外径小于车头管2的第二通孔21,且与车把立管1的第一通孔11适配。所述前叉立管3从所述第二通孔21穿过并穿入所述第一通孔11内与车把立管1 紧固连接。
第一连接件4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部42和固定部43,如图3所示。连接部42包括与前叉立管3的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件4的连接部42从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上方穿入所述第三通孔31内与所述前叉立管3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紧固连接。所述固定部43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部42的径向尺寸,且大于的第一通孔11的径向尺寸。当连接部42与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后,固定部43位于车把立管1和前叉立管 3的顶部外侧,防止车把立管1与前叉立管3沿轴向相对移动从前叉立管3的上方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可以选用其尺寸适配的螺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4还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穿线孔41,如图 1-图3所示。所述穿线孔41贯通固定部43和连接部42。所述第一连接件4与前叉立管3连接后,穿线孔41与前叉立管3的第三通孔31连通,以便于刹车线、电源线、控制线等从穿线孔41穿过进入前叉立管3的第三通孔31内进行走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碗组结构还包括上碗组件6和下碗组件7。所述上碗组件6和下碗组件7分别套设于所述前叉立管3的外侧。上碗组件6位于所述车把立管1和所述车头管2的顶部之间,下碗组件7位于车头管2的底部。所述上碗组件6和下碗组件7自身具有相互转动功能,所述上碗组件6的外侧与所述车头管2的顶部紧固连接,所述上碗组件 6的内侧与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所述下碗组件7的外侧与所述车头管2 的底部紧固连接,所述下碗组件7的内侧与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车把立管1和前叉立管3根据上碗组件6和下碗组件7与车头管2相对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头管2还包括上碗部22和下碗部23。上碗部22和下碗部23分别设置于车头管2的顶部和底部。所述上碗组件6 和所述下碗组件7结构相同,其以相对的方式分别与车头管2的上碗部 22和下碗部23连接。所述上碗部22和所述下碗部23具有容置上碗组件6和下碗组件7中上碗61和下碗71的空腔。
具体地,所述上碗组件6包括上碗61、上抱紧环62和上盖63,如图3所示。其中,上碗61包括第一外壁611和第一内壁612。第一外壁 611和第一内壁612可以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外壁611设置为与空腔具有相同楔度,第一外壁611与上碗部22通过楔度配合固定连接。第一内壁612位于第一外壁611的内侧,与前叉立管3的外壁之间形成间隙。
上抱紧环62位于所述第一内壁612的内侧。上抱紧环62的内壁小于前叉立管3的外壁,且上抱紧环62的外径大于第一内壁612的内径。所述上抱紧环62从上碗61的上方挤压到上碗61的内,通过变形与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并将上碗61限制在车头管2的上碗部22内,防止上碗61和车头管2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抱紧环62的内侧包括多个齿片621,如图3所示。多个齿片621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多个所述齿片621可以受力下压至所述上碗61内,使得上抱紧环62与所述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上抱紧环62还用于传递上盖63与上碗61 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地,上抱紧环62具有侧向开口。所述上抱紧环62可以通过侧向开口的形变插入前叉立管3的外侧,与前叉立管3卡接。所述上抱紧环62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所述上抱紧环62 还可以采用现有的任意的垫片。
上盖63位于所述上碗61和所述车把立管1之间。所述上盖63分别与所述上抱紧环62、所述车把立管1和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用于限制车头管2轴向移动。同时上盖63还用于密封上碗61,可以减少上碗 61在使用时的受损程度,提高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63包括第一部分631和第二部分632,如图3所示。第一部分631具有至少一个卡口633。第二部分632位于第一部分631的下方,第二部分632与所述上抱紧环62和所述上碗61连接,所述第二部分632用于密封所述上碗61。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卡口 633与前叉立管3抵接,将上盖63和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以限制车头管2轴向移动。
所述下碗组件7包括下碗71、下抱紧环72和下盖73。其中,下碗 71包括第二外壁711和第二内壁712。第二外壁711和第二内壁71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外壁711固定设置于所述下碗部23内。下抱紧环72位于所述第二内壁712的内侧,所述下抱紧环72与所述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下盖73位于所述下碗71和所述下抱紧环72的下方,所述下盖73分别与所述下抱紧环72和所述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用于密封下碗71,并限制车头管2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下碗71、下抱紧环72和下盖73的结构分别与上碗61、上抱紧环62和上盖63的结构相同,其以对称的方式设置在车头管2的两侧。
在其它可选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碗组件6和所述下碗组件7还可以分别设置为现有的任意的上碗组件和下碗组件结构,用以使得前叉立管 3与车头管2转动且限制车头管2轴向移动。
组装过程:首先将下碗组件7的下盖73、下抱紧环72和下碗71依次套设于前叉立管3的外侧,并设置于前叉立管3的底部进行相互压紧连接;然后将车头管2从前叉立管3的上方套设在前叉立管3的外侧,将车头管2的下碗部与下碗组件7固定连接;然后将上碗组件6的上碗 61、上抱紧环62和上盖63依次套设于前叉立管3的外侧,将上碗组件 6与车头管2的上碗部固定连接;然后将前叉立管3穿入车把立管1内,使得车把立管1的底部与上碗组件6抵接,将多余伸出车把立管1的前叉立管3的部分切除;最后将第一连接件4从端部与前叉立管3螺纹连接,将第二连接件5穿过车把立管1的侧壁上的连接孔13将车把立管1 锁紧锁死。
本实施例的前叉立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车把立管的侧向开口处具有两个向外延伸的侧壁,前叉立管从车头管穿过并穿入车把立管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前叉立管螺纹紧固连接,第二连接件与两个侧壁连接,通过调节两个侧壁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节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松紧程度,所述车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紧固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可以便于更换车头管和其它零部件,维修方便。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两轮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两轮车包括车把8、前叉9、车线10和碗组结构。其中,碗组结构和上述实施例的碗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车线10包括刹车线、电源线、控制线等。本实施例的两轮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具有前叉和车把的结构。
车把8与所述车把立管1固定连接。前叉9与所述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车把8和前叉9通过车把立管1和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当车把8转向时可以带动前叉9以及与前叉9连接的前轮转动。所述车把立管1位于车把8的底部前端。所述前叉立管3位于前叉9的上端。所述车把8具有穿出孔81。所述穿出孔81靠近车把立管1。车线10与位于车把8位置的刹车、电源开关、调速结构等连接。车线 10从车把8上的穿出孔81穿出并通过第一连接件4的穿线孔41进入所述前叉立管3内,并延伸至车身对应位置与对应的实施部件连接。车线 10在车把8及前叉立管3的内部走线的方式,可以提高两轮车的美观性,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尘和避雨的作用。
本实施例两轮车的前叉立管的内壁具有内螺纹,车把立管的侧向开口处具有两个向外延伸的侧壁,前叉立管从车头管穿过并穿入车把立管内,然后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前叉立管螺纹紧固连接,第二连接件与两个侧壁连接,通过调节两个侧壁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节车把立管与前叉立管松紧程度,所述车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紧固连接方式简单、安装方便,可以便于更换车头管和其它零部件,维修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组结构包括:
车把立管(1),包括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具有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的两侧包括相对且平行的两个向外延伸的侧壁(12),两个所述侧壁(12)包括至少一组连通的连接孔(13);
车头管(2),包括第二通孔(21),所述车头管(2)位于所述车把立管(1)的下方;
前叉立管(3),包括第三通孔(31),所述第三通孔(31)的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前叉立管(3)从所述第二通孔(21)穿过并穿入所述第一通孔(11)内;
第一连接件(4),包括与所述内螺纹配合连接的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件(4)从所述第一通孔(11)的上方穿入所述第三通孔(31)内与所述前叉立管(3)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紧固连接;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二连接件(5)穿过所述连接孔(13)调节两个所述侧壁(12)之间的相对距离以调节所述第一通孔(11)的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还包括穿线孔(41),所述穿线孔(41)与所述第三通孔(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包括:
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的外侧设置有所述外螺纹,所述连接部(42)与所述前叉立管(3)螺纹连接;
固定部(43),所述固定部(43)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42)的横截面积,所述固定部(43)位于所述前叉立管(3)的顶部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组结构还包括上碗组件(6),套设于所述前叉立管(3)的外侧,所述上碗组件(6)位于所述车把立管(1)和所述车头管(2)之间,所述上碗组件(6)与所述车头管(2)的顶部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管(2)的顶部具有上碗部(22);
所述上碗组件(6)包括:
上碗(61),包括第一外壁(611)和与所述第一外壁(611)转动连接的第一内壁(612),所述第一外壁(611)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碗部(22)内;
上抱紧环(62),位于所述第一内壁(612)的内侧,所述上抱紧环(62)与所述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
上盖(63),位于所述上碗(61)和所述上抱紧环(62)的上方,所述上盖(63)分别与所述上抱紧环(62)和所述车把立管(1)紧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碗组件(6)还包括第三连接件;
所述上盖(63)包括:
第一部分(631),具有至少一个卡口(633),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所述卡口(633)连接所述上盖(63)和所述前叉立管(3);
第二部分(632),与所述上抱紧环(62)和所述上碗(61)连接,所述第二部分(632)用于密封所述上碗(6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抱紧环(62)包括多个齿片(621),所述齿片(621)可以受力下压至所述上碗(61)内与所述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碗组结构还包括下碗组件(7),套设于所述前叉立管(3)的外侧,所述下碗组件(7)位于所述车头管(2)的下方与所述车头管(2)的底部紧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碗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管(2)的底部形成有下碗部(23);
所述下碗组件(7)包括:
下碗(71),包括第二外壁(711)和与所述第二外壁(711)转动连接的第二内壁(712),所述第二外壁(711)固定设置于所述下碗部(23)内;
下抱紧环(72),位于所述第二内壁(712)的内侧,所述下抱紧环(72)与所述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
下盖(73),位于所述下碗(71)和所述下抱紧环(72)的下方,所述下盖(73)分别与所述下抱紧环(72)和所述前叉立管(3)紧固连接。
10.一种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车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碗组结构;
车把(8),与所述车把立管(1)固定连接,所述车把(8)具有穿出孔(81);
前叉(9),与所述前叉立管(3)固定连接;
车线(10),从所述穿出孔(81)穿出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4)进入所述前叉立管(3)内。
CN202022749439.8U 2020-11-24 2020-11-24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Active CN214397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9439.8U CN214397077U (zh) 2020-11-24 2020-11-24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49439.8U CN214397077U (zh) 2020-11-24 2020-11-24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7077U true CN214397077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6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49439.8U Active CN214397077U (zh) 2020-11-24 2020-11-24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7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237302B1 (en) Automotive two-wheeled vehicle rear wheel mounting structure
US9010792B2 (en) Torque element for a motor-driven bicycle
US10173747B2 (en) Quick release through axle with locking elements for bikes
WO2013041824A1 (en) Bicycle
US7121568B2 (en) Motorcycle handlebar mounting system
CN1956264B (zh) 自行车用配线连接器
CN214397077U (zh) 碗组结构和两轮车
CN201106611Y (zh) 定位组合式轮胎螺母
CN202215895U (zh) 发动机装饰罩安装结构
EP2360087B1 (en) Hydraulic brake
US5848799A (en) Fork blade packing structure for a bicycle front fork
CN210364236U (zh) 一种低自重高耐久的新型电动车中轴总成
CN110695898B (zh) 磁力伸缩套筒
CN112644630A (zh) 一种电动车的超轻复合材质快速安装中轴组件
CN220243449U (zh) 一种全内走线前叉总成及自行车
CN220163589U (zh) 一种自行车后轮轴机构
CN200973692Y (zh) 一种胶棉位置可调的拖把
CN218967107U (zh) 一种一体式车头架
CN218949374U (zh) 一种多功能摩托车用旗杆
CN210550757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CN213974338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五通组件及电动自行车
CN218021626U (zh) 抗侧滚可伸缩拉压杆
CN214325302U (zh) 一种电动车的超轻复合材质快速安装中轴组件
CN214998951U (zh) 一种坚固耐用的离合器分离摇臂
CN212556640U (zh) 一种自行车勾爪吊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