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1152U -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1152U
CN218001152U CN202222413224.8U CN202222413224U CN218001152U CN 218001152 U CN218001152 U CN 218001152U CN 202222413224 U CN202222413224 U CN 202222413224U CN 218001152 U CN218001152 U CN 218001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ing device
fixed
mounting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132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富威
夏伟嘉
邸金瑞
贾元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132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1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1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1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固定装置适于固定待固定件,待固定件上具有与固定装置相配合的固定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紧固卡箍,固定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和配合板,安装板适于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配合板适于抵接在固定部上,紧固卡箍同时套设在固定部和配合板上,以实现配合板与固定部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可抵接在固定部上的配合板,这样利用紧固卡箍和配合板配合即可实现固定装置与待固定件的固定连接,以降低待固定件的固定难度,并使得固定装置的通用性较强。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部件固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车辆的车载供氢系统类似于传统内燃机车辆的燃油储存与供给系统,其主要为燃料电池发动机提供氢燃料,并由加氢口、减压阀、单向阀等结构组成。
其中,减压阀可将高压氢气减压到设定的压力以持续稳定地供给燃料电池系统;单向阀用于防止高压系统中气体逆向流动;加氢口与加氢站的加氢枪物理连接,内置有过滤器、单向阀等功能部件,以过滤氢气并防止氢气回流,确保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能够将氢气供给燃料电池系统。
同时,为了保证车载供氢系统能够运行正常以及车辆能够平稳运行,需要对加氢口、减压阀、单向阀等结构件进行固定,现有的固定形式大多是在待固定件(加氢口、减压阀或单向阀)上自攻螺纹孔或者通孔,以便于待固定件与外部组件用螺栓相互拧紧配合,但是,上述固定方式会导致待固定件的固定工艺较为复杂,且固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固定装置,利用该固定装置对待固定件进行固定时,无需在待固定件上设置安装结构,降低待固定件的固定难度以及简化待固定件的固定工艺,同时提升固定装置的通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适于固定待固定件,所述待固定件上具有与所述固定装置相配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和配合板,所述安装板适于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配合板可抵接在所述固定部上;紧固卡箍,所述紧固卡箍同时套设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配合板上,以实现所述配合板与所述固定部的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可抵接在待固定件的固定部上的配合板,并设置可实现配合板与固定部固定连接的紧固卡箍,这样当紧固卡箍安装到位后即可实现固定支架与固定部的固定连接,也就是实现本申请的固定装置与待固定件的固定连接,便于利用固定装置固定待固定件,以简化待固定件的固定工艺,降低待固定件的固定成本,同时降低待固定件的固定难度,此外,通过上述设置,无需在待固定件上单独设置与固定装置相配合的安装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无论待固定件上是否设置有安装结构均可利用本申请的固定装置对待固定件进行固定,以进一步降低待固定件的固定难度,同时还可提升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使得本申请的固定装置通用性较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固定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配合板形成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与固定部的表面弧度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配合板间隔设置并通过多个连接板连接;其中,多个所述连接板间隔设在所述配合板的轴向两端,多个所述连接板、所述安装板和所述配合板之间形成避让空间,部分所述紧固卡箍穿过所述避让空间并套设在所述配合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套设在所述固定部的外周,所述弹性垫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配合板、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垫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所述弹性垫形成为具有缺口的环形垫。
可选地,所述弹性垫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配合板的轴向宽度,所述配合板的轴向两侧设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朝向靠近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限位翻边抵接在所述弹性垫的两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限位翻边的延伸长度为L,其中:1.5mm≤L≤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形成为平板状以适于与所述外部组件抵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外部组件适于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紧固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紧固卡箍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紧固卡箍沿所述固定部的轴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储氢系统,所述储氢系统连接所述车身;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前述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所述安装板适于与所述储氢系统或所述车身连接;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上具有与所述固定装置的配合板相配合的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前述的固定装置固定减压阀,以简化减压阀的固定工艺,降低减压阀的固定难度和固定成本,同时确保减压阀能够稳定固定在车身或储氢系统中。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固定装置与待固定件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待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紧固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弹性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固定装置;
100、固定支架;
110、安装板;111、安装孔;
120、配合板;121、限位翻边;
130、连接板;
140、避让空间;
200、紧固卡箍;
300、弹性垫;310、缺口;
2000、待固定件;2100、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装置1000包括:固定支架100和紧固卡箍200。
其中,固定装置1000适于固定待固定件2000(待固定件200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待固定件2000上具有与固定装置1000相配合的固定部2100。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固定装置1000主要用于固定待固定件2000,以确保待固定件2000位置稳定。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待固定件2000可为氢气罐、加氢口、减压阀或单向阀等形成为圆柱形的结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支架100包括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相互连接。以使得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相对位置固定。
安装板110适于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配合板120可抵接在固定部2100上。也就是固定支架100中的配合板120适于抵接在待固定件2000上,其中,将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以便于利用外部组件支撑安装板110,使得安装板110位置稳定,从而便于利用稳定的安装板110支撑配合板120,以使得固定支架100整体结构位置稳定,便于后续利用固定支架100支撑、固定待固定件2000。
如图1所示,紧固卡箍200同时套设在固定部2100和配合板120上,以实现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的固定连接。也就是紧固卡箍200可实现固定支架10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利用固定装置1000支撑、固定待固定件2000。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000,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固定支架100和紧固卡箍200,当固定支架100上的配合板120与待固定件2000上的固定部2100抵接后,利用紧固卡箍200对配合板120和固定部210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以使得配合板120和固定部2100相对位置稳定,从而使得固定支架100和待固定件2000的相对位置稳定,这样当固定支架100利用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连接后,即可利用固定支架100固定待固定件2000,以达到利用固定装置1000固定待固定件2000的目的,从而使得待固定件2000位置固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配合板120和紧固卡箍200配合即可实现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无需单独在待固定件2000上设置与固定装置1000相配合的安装结构,从而简化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工艺、降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难度以及节约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成本,同时使得本申请的固定装置1000既可对无设置安装结构的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也可对设置有安装结构的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以扩大固定装置1000的适用范围,提高固定装置1000的通用性。
此外,通过配合板120和紧固卡箍200配合对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螺栓固定而言,可避免固定装置1000损坏待固定件2000,以保证待固定件2000的美观度以及延长待固定件2000的使用寿命。
同时,通过上述固定方式,当需要对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时,可首先将固定支架100上的配合板120抵接在固定部2100上,随后再利用紧固卡箍200对配合板120和待固定件2000进行连接,以实现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当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固定完成后,此时固定装置1000可带动待固定件2000随意调整位置,便于将待固定件2000固定在合适位置处,当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位置确定后,再将固定装置1000上的安装板110安装在外部组件上,以便于利用外部组件支撑、固定待固定件2000,从而实现对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
也就是说,对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时,例如,需要将待固定件2000固定在车辆内时,可先在车辆的外部对固定装置1000和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连接,固定完成后再将待固定件2000和固定装置1000一起移动至车辆内,随后再在车辆内直接对固定装置1000和车辆进行连接,省去了在车辆内部进行待固定件2000与固定装置1000连接的步骤,进一步降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难度,同时还可减少待固定件2000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以提升车辆的空间利用率。
还需要强调的是,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的抵接配合不限于将配合板120完全抵接在固定部2100上,也就是说,即使固定部2100的形状与配合板120的形状有轻微差别,也可利用紧固卡箍200实现固定支架10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进而使得固定装置1000可对不同形状、尺寸的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以进一步扩大固定装置1000的适用范围,使得固定装置1000的通用性较强。
此外,通过设置紧固卡箍200对配合板120和固定部2100进行限位,可便于利用固定部2100的实际尺寸调整紧固卡箍200的尺寸,确保针对不同尺寸的待固定件2000,配合板120均能够有效抵接在固定部2100上,在增加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进一步使得本申请的固定装置1000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螺栓连接的结构而言,本申请设计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固定装置1000,在利用固定装置1000对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时,待固定件2000上无需设置安装结构即可实现可靠固定,以提高待固定件2000相对于外部组件的位置稳定性,从而避免外部组件移动时待固定件2000产生位移或晃动,并可降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难度,简化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部2100为圆柱形结构,配合板120形成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度与固定部2100的表面弧度相适配。这样当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抵接后,可使得配合板120能够完全抵接在固定部2100上,以此增加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的接触面积,也就是增加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相对位置固定。
同时,本申请将配合板120设置成弧形板而非环形板,可降低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的配合难度。
其中,在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具体装配过程中,只需朝向固定部2100的方向移动配合板120,并将配合板120移动至固定部2100上与固定部2100抵接即可。
还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所说的固定部2100形成为圆柱形结构是指固定部2100的大致形状为圆柱形结构,在一些示例中,基于待固定件2000的功能或特性,固定部2100的外表面可形成为不规则圆柱面(如图3所示),该不规则圆柱面不会影响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的接触,也就是不会影响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
因此,无论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部2100的外表面形成为规则圆柱面还是不规则圆柱面,均可利用本申请的固定装置1000对待固定件2000进行固定,使得本申请的固定装置1000通用性较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间隔设置,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通过多个连接板130连接。以实现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的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固定支架100整体结构稳定,这样当固定支架100的配合板120与待固定件2000连接后,即可实现安装板11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进而确保当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后,可实现待固定件2000与外部组件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板130的一端连接安装板110,以实现连接板130与安装板110的固定连接,连接板130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板120,以实现连接板130与配合板120的固定连接,从而达到利用连接板130实现安装板110与配合板120固定连接的目的。
可选地,上述所说的连接板130与安装板110、配合板12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螺栓连接、卡接等),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焊接、粘接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只要保证连接板130与安装板110、配合板120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即可。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连接板130也可一体成型在安装板110或配合板120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板130,以增加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使得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相对位置稳定,也就是使得固定支架100整体结构稳定。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连接板130间隔设在配合板120的轴向两端。以使得多个连接板130间隔设置,便于后续在多个连接板130之间限定出避让空间140,同时还可使得多个连接板130能够对安装板110、配合板120的多处位置进行固定连接,以确保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相对位置稳定。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通过两个连接板130进行连接,两个连接板130间隔设在配合板120的轴向两端,在保证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减少连接板130的设置数量,从而降低固定支架100的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连接板130、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40,部分紧固卡箍200穿过避让空间140并套设在配合板120上。这里可以理解为,避让空间140主要是避让紧固卡箍200,确保当配合板120抵接在固定部2100上时,紧固卡箍200能够有效套设在固定部2100上并将配合板120限位在固定部2100和紧固卡箍200之间,以实现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的固定连接。
在具体的示例中,当需要固定待固定件2000时,首先将固定支架100的配合板120抵接在固定部2100上,随后将紧固卡箍200的一端穿过避让空间140并与紧固卡箍200的另一端连接,以使得紧固卡箍200能够套设在固定部2100和配合板120上,以实现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其中,紧固卡箍20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4,紧固卡箍200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紧固卡箍200包括多个,多个紧固卡箍200沿固定部2100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紧固卡箍200配合用于增加配合板120与固定部2100的连接强度,也就是增加固定支架100与待固定件2000的连接强度,以实现固定支架100与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固定装置1000能够有效固定待固定件20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固定装置1000还包括弹性垫300,弹性垫300套设在固定部2100的外周,弹性垫300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配合板120、固定部2100的外表面抵接。弹性垫300用于保护固定部2100,避免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连接时,固定装置1000的配合板120、紧固卡箍200对待固定件2000造成损坏,从而保证待固定件2000的美观度并延长待固定件2000的使用寿命。
此外,弹性垫300还可起到缓冲吸震的作用,这样当外部组件或固定装置1000产生震动后,可避免震动传递至待固定件2000上,以进一步提高待固定件2000的位置稳定性,从而避免震动对待固定件2000造成影响。
可选地,弹性垫300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以使得弹性垫300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吸震的能力,从而便于利用弹性垫300保护待固定件2000,以及利用弹性垫300提高待固定件2000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5所示,弹性垫300形成为具有缺口310的环形垫。这样当在进行弹性垫300与待固定件2000的装配时,即可通过缺口310改变弹性垫300的形状,确保弹性垫300能够有效装配在待固定件2000的固定部2100上,以降低弹性垫300与待固定件2000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地,弹性垫300的轴向宽度小于配合板120的轴向宽度,配合板120的轴向两侧设有限位翻边121,限位翻边121朝向靠近固定部2100的方向延伸以使限位翻边121抵接在弹性垫300的两侧面上。也就是说,通过将弹性垫300的轴向长度设置成小于配合板120的轴向长度,并在配合板120的轴向两侧设置限位翻边121,这样当固定支架100和弹性垫300装配完成后,即可将限位翻边121抵接在弹性垫300的两侧面上,以实现利用配合板120对弹性垫300进行限位,避免部分弹性垫300在轴向上相对于配合板120伸出而影响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固定完成后的美观度。
也就是说,通过上述设置可保证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装配完成后的美观度以及装配一致性。
此外,通过上述设置还可利用弹性垫300限位配合板120,避免配合板120在待固定件2000上发生轴向位移,从而使得配合板120相对于待固定件2000位置稳定,也就是使得固定装置1000与待固定件2000的相对位置稳定,从而便于利用固定装置1000固定待固定件2000。
可选地,限位翻边121的延伸长度为L,其中:1.5mm≤L≤2.5mm。当限位翻边121的延伸长度小于1.5mm时,会导致限位翻边121无法有效对弹性垫300进行限位;当限位翻边121的延伸长度大于2.5mm时,会增加限位翻边121的制造成本,同时还可提高配合板120的装配难度。
因此,本申请将限位翻边121的延伸长度设置成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2.5mm,在保证限位翻边121能够有效对弹性垫300进行限位的同时,还可降低限位翻边121的制造成本以及降低配合板120的装配难度。
在具体的示例中,限位翻边121的延伸长度L可为:1.5mm、2mm或2.5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110形成为平板状,安装板110适于与外部组件抵接。平板状便于增加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的连接强度,以便于实现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固定装置1000与外部组件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板11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11,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适于通过穿设于安装孔111的紧固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适于通过紧固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
可选地,紧固连接件可选用螺栓、螺钉等。
在具体连接的过程中,紧固连接件的一端穿过安装孔111并固定连接在外部组件上,紧固连接件的另一端抵接在安装板110远离外部组件的一侧面,以实现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的固定连接。
同时,通过上述连接还可使得安装板110与外部组件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以降低固定装置1000与外部组件的连接难度,并提高连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固定装置1000与外部组件具体连接的过程中,紧固连接件可从上至下穿过安装孔111与待固定件2000下部的外部组件进行连接,紧固连接件也可从下至上穿过安装孔111与固定装置1000上部的外部组件进行连接。
其中,当安装板110需要与固定装置1000上部的外部组件进行连接时,即可先将形成为平板状的安装板110抵接在外部组件上,再利用紧固连接件进行固定,以保证固定装置1000连接的平稳性以及准确性,并避免固定装置1000相对于外部组件发生晃动,以提高固定装置1000的位置稳定性。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储氢系统、固定装置1000和减压阀。
其中,储氢系统连接车身。以利用车身支撑储氢系统,提高储氢系统的位置稳定性。
固定装置1000为前述的固定装置1000,固定装置10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固定装置1000的安装板110适于与储氢系统或车身连接。也可理解为,储氢系统或车身形成为上文中的外部组件。
减压阀上具有与固定装置1000的配合板120相配合的固定部2100。这里可以理解为,减压阀形成为上文中的待固定件2000,固定部2100为减压阀上的原有结构。其中,这里所说的储氢系统、车身以及减压阀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前述的固定装置1000对减压阀进行固定,以实现将减压阀稳定连接在车身或储氢系统中,保证减压阀的位置稳定性,避免减压阀在车辆行驶过程产生明显位移和晃动。
同时,通过采用前述的固定装置1000,无需在减压阀上单独设置安装结构,以简化减压阀的固定工艺,降低减压阀的固定难度和固定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000)适于固定待固定件(2000),所述待固定件(2000)上具有与所述固定装置(1000)相配合的固定部(2100),所述固定装置(1000)包括:
固定支架(100),所述固定支架(100)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110)和配合板(120),所述安装板(110)适于与外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配合板(120)可抵接在所述固定部(2100)上;
紧固卡箍(200),所述紧固卡箍(200)同时套设在所述固定部(2100)和所述配合板(120)上,以实现所述配合板(120)与所述固定部(2100)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00)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配合板(120)形成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弧度与固定部(2100)的表面弧度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0)与所述配合板(120)间隔设置并通过多个连接板(130)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连接板(130)间隔设在所述配合板(120)的轴向两端,多个所述连接板(130)、所述安装板(110)和所述配合板(120)之间形成避让空间(140),部分所述紧固卡箍(200)穿过所述避让空间(140)并套设在所述配合板(1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垫(300),所述弹性垫(300)套设在所述固定部(2100)的外周,所述弹性垫(300)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配合板(120)、所述固定部(2100)的外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300)采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所述弹性垫(300)形成为具有缺口(310)的环形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300)的轴向宽度小于所述配合板(120)的轴向宽度,所述配合板(120)的轴向两侧设有限位翻边(121),所述限位翻边(121)朝向靠近所述固定部(2100)的方向延伸以使所述限位翻边(121)抵接在所述弹性垫(300)的两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翻边(121)的延伸长度为L,其中:1.5mm≤L≤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0)形成为平板状以适于与所述外部组件抵接;
所述安装板(11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111),所述安装板(110)与所述外部组件适于通过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11)的紧固连接件实现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卡箍(20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紧固卡箍(200)沿所述固定部(2100)的轴向间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储氢系统,所述储氢系统连接所述车身;
固定装置(1000),所述固定装置(1000)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固定装置(1000),所述固定装置(1000)的所述安装板(110)适于与所述储氢系统或所述车身连接;
减压阀,所述减压阀上具有与所述固定装置(1000)的配合板(120)相配合的固定部(2100)。
CN202222413224.8U 2022-09-09 2022-09-09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8001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3224.8U CN218001152U (zh) 2022-09-09 2022-09-09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13224.8U CN218001152U (zh) 2022-09-09 2022-09-09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1152U true CN218001152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0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13224.8U Active CN218001152U (zh) 2022-09-09 2022-09-09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11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18407A (en) Power unit mounting system
US9115679B2 (en) Mounting point injector clip
US20100186394A1 (en)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ssembly
CN204547752U (zh) 用于车辆的消声器安装装置及自卸车
CA3134035A1 (en) Fuel system mountable to a vehicle frame rail
KR101199642B1 (ko) 차량용 연료레일의 연료분사기 고정구조
CN218001152U (zh) 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422792U (zh) 气泵支架系统
CN210191161U (zh) 一种燃油箱固定结构及其应用的柴油车
KR101746438B1 (ko) 연료펌프모듈용 커버브라켓의 구조
CN218000693U (zh) 管夹组件及车辆
KR101861002B1 (ko) 차량의 연료레일 조립체
CN11229780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子水泵减振用的安装结构及电子水泵
CN221049462U (zh) 悬置总成和车辆
CN107627837B (zh) 一种天然气汽车气罐连接结构
KR20090105470A (ko) 엘피지 봄베 마운팅 장치
CN107379962B (zh) 天然气汽车气罐连接结构
CN115000609B (zh) 电池固定装置及车辆
CN217003431U (zh) 一种高压油管
CN219948020U (zh) 一种车用组合灯
CN211924269U (zh) 柴油发动机气门摇臂安装结构
JPH0721421U (ja) Cngエンジン搭載車
CN217197770U (zh) 一种汽车燃油管夹
CN216993889U (zh) 储气瓶固定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639515U (zh) 燃油箱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