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369U - 小腿防撞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小腿防撞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369U
CN217994369U CN202123195821.XU CN202123195821U CN217994369U CN 217994369 U CN217994369 U CN 217994369U CN 202123195821 U CN202123195821 U CN 202123195821U CN 217994369 U CN217994369 U CN 217994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eam body
piece
collision beam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958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鹏勇
熊崇林
黄正义
陶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Ningd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958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腿防撞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车头部位,包括呈弧形条状的防撞梁本体,该防撞梁本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且第一面和第二面呈弯曲幅度一致的凸状和凹状构造。其中,第一面设有用于对接保险杠的第一连接件,第二面设有用于对接副车架的第二连接件。防撞梁本体还设有第三连接件,该第三连接件延伸至防撞梁本体的下方,用于对接底护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小腿防撞梁与保险杠、底护板和副车架固定安装,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安装小腿防撞梁的固定支架或固定板,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整车重量,提升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小腿防撞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小腿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车辆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之一,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车辆对行人的伤害,小腿防撞梁便是为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能保护行人的小腿而采取的设计,通过改变人体导向方向,将人体倒向正确的方向,使行人小腿不会因为惯性力太大,伸入汽车保险杠底部引起胫骨折断或者小腿膝部韧带拉裂。
小腿防撞梁在安装时,一般会采用小腿防撞梁安装支架将小腿防撞梁与车身结构连接在一起,而小腿防撞梁安装支架的设计结构会对碰撞中的小腿防撞梁支撑效果产生影响。此外,额外设置安装支架使得装配零件数量增多,整车重量增加,从而导致装配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腿防撞梁总成,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安装小腿防撞梁的固定支架或固定板,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提升了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腿防撞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车头部位,包括:
防撞梁本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防撞梁本体呈弧形条状,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呈弯曲幅度一致的凸状和凹状构造;
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接保险杠;
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接副车架;及
所述防撞梁本体还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延伸至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下方,用于对接底护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撞梁本体由铝型材制作;和/或
所述防撞梁本体呈中空设置;和/或
所述防撞梁的横向截面呈矩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孔;及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若干和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及轮廓相适配的第一拉铆螺母;
所述第一拉铆螺母和所述安装孔一一对接配合,以将所述保险杠固定于所述第一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用于对接所述副车架的支撑型条;及
至少所述第二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所述支撑型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副车架通过若干冲压螺母固定于两所述支撑型条远离于所述第二面一侧的底端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所述支撑型条由铝型材制作;及
两所述支撑型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若干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片;
所述连接片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分片、第二分片和第三分片;
所述第一分片用于对接所述防撞梁本体;
所述第三分片延伸至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下方,用于对接所述底护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数量为三个;
其中,分设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侧位置的两所述第一分片均对接于所述第一面;及
设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分片对接于所述第二面;
其中,三所述第三分片的延伸方向一致,且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分片与所述第一分片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及
所述第二分片与所述第三分片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及
所述第一分片和所述第三分片垂直设置,当所述第一分片对接于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时,所述底护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片由铝型材制作;及
所述第一分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及
所述底护板通过若干第二拉铆螺母固定于若干所述第三分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专利中,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将防撞梁本体分别和保险杠、副车架及底护板进行对接,无专门的固定支架或固定板,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装配时需要的时间及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防撞梁本体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提供的防撞梁本体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连接片和第二拉铆螺母的装配图
图6是图5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和冲压螺母的装配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防撞梁本体;110、第一面;111、安装孔;120、第二面;130、连接片;131、第一分片;132、第二分片;133、第三分片;
200、第一拉铆螺母;
300、支撑型条;
400、冲压螺母;
500、第二拉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7,一种小腿防撞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车头部位,包括防撞梁本体100,该防撞梁本体100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且呈弧形条状,使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呈弯曲幅度一致的凸状和凹状构造。其中,第一面110设有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接保险杠,第二面120设有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接副车架。此外,防撞梁本体100还设有第三连接件,其延伸至防撞梁本体100的下方,用于对接底护板。
在本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100呈弧形条状设置,可适配大多数车辆车头部位的形状,通用性强。而且,采用弧形设置能够将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分散至两端,再传递给车身其它结构,在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缓解对行人腿部,尤其是小腿的撞击力,从而降低行人被撞时的受伤程度;另一方面能够用来降低碰撞时车辆零部件受到的损伤。
本实施例还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将防撞梁本体100和保险杠、副车架及底护板对接,无需设置额外的安装支架或安装板,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整车重量,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设置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并使其分别对接不同的部位,装配更牢固,提高了整体装配的稳定性。
具体地,因铝合金吸能效果好,能进一步缓解车辆对行人小腿的撞击力,本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100可优选为由铝型材制作。进一步地,防撞梁本体100优选呈中空设置且其横向截面可呈矩形,但并不限于此。
在实际生产中,防撞梁本体100的横向截面不局限于矩形,该横向截面中第一面110及第二面120的截面线型可为弧线或斜线,此外,防撞梁本体100也可为一实心弧形板件,其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参见图1、图4及图7,第一面11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孔111,且第一连接件包括若干和该安装孔111的数量及轮廓相适配的第一拉铆螺母200,第一拉铆螺母200和安装孔111一一冲压配合,将保险杠固定于第一面110。
因为在本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100使用铝材,而与其对接的保险杠、副车架及底护板多使用钢材。但由于铝和钢两种材质差异较大,而且铝的表面一般都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难以通过常规的焊接手段进行固定连接。而且,因为在安装防撞梁本体100时,其安装空间有限,装配人员难以接近第二面120进行安装,只能从保险杠所在位置将其固定。此时,本实施例采用第一拉铆螺母200,从保险杠所在的一侧对防撞梁本体100进行安装固定,且具体设有五个安装孔111及相应的第一拉铆螺母200。
在实际生产中,也可采用冲压螺母400对其进行固定,在此不作限定,能从一侧对防撞梁本体100进行固定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用于对接副车架的支撑型条300,且至少第二面12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支撑型条300。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有两支撑型条300,对称分布在第二面120的相对两侧,且每一支撑型条300通过两第二连接件固定。本实施例通过将两支撑型条300对称设置在第二面120的相对两侧,使防撞梁本体100能更为稳固地固定在副车架上。
在实际生产中,支撑型条300数量也可为多个,其具体数量及分布情况可依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副车架通过若干冲压螺母400固定于两支撑型条300远离于第二面120一侧的底端位置。
同样地,防撞梁本体100和副车架难以通过常规的焊接手段进行固定连接,且因为防撞梁本体100的安装空间有限,装配人员只能从支撑型条300的底端位置将其固定。但考虑到副车架安装时其固定孔直径大于拉铆螺母所能固定的最大直径,本实施例采用冲压螺母400,从支撑型条300的底端对防撞梁本体100进行安装固定。
作为优选,两支撑型条300可由铝型材制作,且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面120。采用铝材能进一步提高其吸能效果,减少行人小腿收到的冲击力,而且铝材和铝材之间可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6,第三连接件包括若干沿防撞梁本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片130,其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分片131、第二分片132和第三分片133。其中,第一分片131用于对接防撞梁本体100,第三分片133延伸至防撞梁本体100的下方,用于对接底护板。
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通过设置第二分片132过渡连接第一分片131和第二分片132,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若直接将第三连接件弯折形成对接防撞梁本体100的第一分片131和对接底护板的第三分片133,第一分片131和第三分片133之间弯折的部分容易断裂。
具体地,参见图5和图6,第三连接件的数量为三个。其中,分设于防撞梁本体100两侧位置的两第一分片131均对接于第一面110,且设于防撞梁本体100中间位置的第一分片131对接于第二面120。值得注意的是,三第三分片133的延伸方向一致,且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分设于防撞梁本体100两侧的第一分片131和第一面110对接,剩下的另一第一分片131和第二面120对接,能使防撞梁本体100连接更稳固且受力更均匀,使其缓冲效果更好。
在实际生产中,第三连接件的数量及其安装位置可灵活设置,在此不作限制,以实际需求为准。
具体地,参见图5和图6,第二分片132与第一分片131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且第二分片132与所述第三分片133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其中,第一分片131和第三分片133应垂直设置,此时,当第一分片131对接于第一面110或第二面120时,底护板垂直于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设置。
考虑到实际安装时,底护板垂直于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20设置,为此,第一分片131和第三分片133应垂直设置。相应地,第二分片132与第一分片131之间形成的夹角应大于90度,且第二分片132与所述第三分片133之间形成的夹角应大于90度,才可使第一分片131垂直于第三分片133。作为优选,两夹角大小一致且均为135°。
进一步地,连接片130由铝型材制作,且第一分片13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防撞梁本体100,底护板则通过若干第二拉铆螺母500固定于若干第三分片133。
同样地,防撞梁本体100和底护板难以通过常规的焊接手段进行固定连接,且其安装空间有限。因此,本实施例采用第二拉铆螺母500对其进行安装固定。
在实际生产中,也可采用冲压螺母400进行替代,在此不作限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腿防撞梁总成,安装于车辆的车头部位,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所述防撞梁本体呈弧形条状,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呈弯曲幅度一致的凸状和凹状构造;
所述第一面设有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接保险杠;
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接副车架;及
所述防撞梁本体还设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延伸至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下方,用于对接底护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撞梁本体由铝型材制作;
所述防撞梁本体呈中空设置;
所述防撞梁的横向截面呈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孔;及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若干和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及轮廓相适配的第一拉铆螺母;
所述第一拉铆螺母和所述安装孔一一对接配合,以将所述保险杠固定于所述第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至少两用于对接所述副车架的支撑型条;及
至少所述第二面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所述支撑型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车架通过若干冲压螺母固定于两所述支撑型条远离于所述第二面一侧的底端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支撑型条由铝型材制作;及
两所述支撑型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若干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片;
所述连接片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分片、第二分片和第三分片;
所述第一分片用于对接所述防撞梁本体;
所述第三分片延伸至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下方,用于对接所述底护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接件的数量为三个;
其中,分设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两侧位置的两所述第一分片均对接于所述第一面;及
设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中间位置的所述第一分片对接于所述第二面;
其中,三所述第三分片的延伸方向一致,且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片与所述第一分片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及
所述第二分片与所述第三分片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90度;及
所述第一分片和所述第三分片垂直设置,当所述第一分片对接于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时,所述底护板垂直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腿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片由铝型材制作;及
所述第一分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及
所述底护板通过若干第二拉铆螺母固定于若干所述第三分片。
CN202123195821.XU 2021-12-18 2021-12-18 小腿防撞梁总成 Active CN217994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5821.XU CN217994369U (zh) 2021-12-18 2021-12-18 小腿防撞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5821.XU CN217994369U (zh) 2021-12-18 2021-12-18 小腿防撞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369U true CN217994369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6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95821.XU Active CN217994369U (zh) 2021-12-18 2021-12-18 小腿防撞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23018B2 (ja) バンパービームアセンブリ
EP1972505B1 (en)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JP5337123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KR101367204B1 (ko) 헤드레스트 브래킷의 지지 구조
KR20010051583A (ko) 차량
KR20100115812A (ko) 범퍼 빔
JP3927845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支持構造
CN217994369U (zh) 小腿防撞梁总成
JP5063459B2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構造体
JP4207021B2 (ja) 車両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CN111479724B (zh) 车辆的冲击吸收结构
JP2011136597A (ja) フェンダ支持部構造
JP3593863B2 (ja) 車両用バンパ保持装置
CN110696689A (zh) 一种后排座椅安装梁及汽车
KR102592572B1 (ko) 가드레일
CN212796772U (zh) 车辆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JP3981791B2 (ja) リアバンパーの衝撃吸収構造
CN210454434U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0995573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JP2006306121A (ja) 車両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US9302712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01992791U (zh) 一种空调器组合支架
JP2010195228A (ja) 車両用衝撃低減バンパー装置
CN220615952U (zh) 一种适配不同纵梁腹高的横梁结构
CN106740647B (zh) 汽车行人保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