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45378U -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 Google Patents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45378U
CN217945378U CN202222148073.8U CN202222148073U CN217945378U CN 217945378 U CN217945378 U CN 217945378U CN 202222148073 U CN202222148073 U CN 202222148073U CN 217945378 U CN217945378 U CN 217945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latform
plate body
ro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80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宝松
王超
韩启云
桂和怀
靳雨柱
刘云飞
翟光林
吕猛
朱冠旻
刘建林
李瑞勇
李凯
王民
张鹏程
王杰
孙寒非
黄胜荣
李臻
孙自强
薛中正
刘宝山
曹小建
吴明春
许克克
杨平
石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Anhui Powe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221480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45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45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45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6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包括车架、连接架、车轮、固定装置、后挡机构及液压站,连接架设置在车架前侧,车架前部滑动设有第一平台,固定装置设在第一平台上方,车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平台相对于车架前后直线运动,固定装置还通过第一油缸与车架活动相连。后挡机构设在车架后部,通过第二平台与车架活动相连,车架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平台相对于车架前后运动,后挡机构还通过第二油缸与车架活动相连。各节井筒可直接落至平板挂车上,对井筒抱紧并水平放置,整个过程需要人员较少,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井筒的拆卸装车效率,极大地缩短了工期。

Description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背景技术
电力输送塔(以下简称电塔)主要由底座、塔身和位于塔身顶部的地线支架组成,大跨度超高电塔的高度较高(高度可达到200米以上),其塔身的内侧通常会安装直达顶部的井筒,井筒的外部安装旋转爬梯可供工作人员到电塔的顶部检修及更换部件,井筒整体是由多节井筒单体由下往上依次连接组成的。大跨度超高电塔在拆除过程中,需要首先拆掉井筒,井筒是由若干节依次连接成的,每节的高度大约是3米左右,拆除过程中需要在电塔的顶部安装行车,井筒由上到下逐节拆掉并通过行车吊至地面。
由于电塔塔身内侧的空间有限,吊装至地面的每节井筒需要及时运出,为后续的井筒拆卸提供空间,每节井筒到达底面时呈竖直状态,需要将其放到后通过叉车转移至平板车上,并用钢丝绳固定后运走,整个操作过程需要的人员较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对各节井筒搬运,装车效率低,由于井筒的节数较多,导致井筒的拆除工期较长。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解决电塔井筒的拆除及搬运过程需要的人员较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对各节井筒搬运,装车效率低,由于井筒的节数较多,导致井筒的拆除工期较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包括车架、连接架、车轮、固定装置、后挡机构及液压站,所述车架为长方形的钢架,连接架位于车架的前侧,其后端与车架的前端铰接。
车架的前部上方滑动设置有第一平台,固定装置位于第一平台的上方,并与其转动相连,车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平台相对于车架前后直线运动,另外,所述固定装置还通过第一油缸与车架活动相连。
后挡机构位于车架的后部上方,其通过第二平台与车架活动相连,第二平台的底部与车架直线滑动配合,车架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平台相对于车架前后运动,另外,所述后挡机构还通过第二油缸与车架活动相连。
所述液压站设置在车架的底部,并配置有蓄电池,所述液压站为第一、第二油缸供油和回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台为n形板体,其水平布置在车架的上方,所述第一平台的开口侧朝后。
车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轨,每个第一滑轨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各第一滑块均与第一平台的底部螺栓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有两个且位于两个第一滑轨之间,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左右对称布置在第一平台的下方。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和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丝杠通过轴承座纵向安装于车架上,其前端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丝杠转动。
第一丝杠上配置有第一丝母座,第一丝母座安装在第一平台的底部,第一丝杠穿过对应的第一丝母座并与其螺纹配合,两个第一丝杠同步转动并驱动第一平台沿第一滑轨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L形托板和抱紧机构,L形托板是由长方形的第一板体和正方形的第二板体于端部固定焊接成的,所述L形托板的一端与第一平台的前侧铰接。
所述抱紧机构至少有两个,并沿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邻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油缸有两个,以嵌入的方式左右对称设置在车架内侧,第一油缸的缸体端部与车架铰接,其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板体背离抱紧机构的一侧铰接,两个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抱紧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弧形的抱紧杆,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板体上,其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具有与井筒外壁相配的半圆形缺口。
所述抱紧杆有两个对称设置半圆形缺口的左右两侧,抱紧杆的一端与支撑架转动相连。
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三油缸,第三油缸驱动抱紧杆绕其与支撑架的连接处转动,两个抱紧杆同步张开或收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抱紧杆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压板,各压板均沿对应抱紧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位于两个抱紧相邻的一侧。
各压板靠近对应抱紧杆的一侧固定有导杆,导杆远离压板的一端穿过抱紧杆并固定有挡头,所述导杆与抱紧杆沿其轴向滑动配合。
各所述导杆的外壁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压板和抱紧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平台为长条形板体,其水平布置在车架的上方,车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滑轨,每个第二滑轨上均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平台的底部螺栓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杠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丝杠纵向安装于车架的上方,其后端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第二丝杠转动。
第二丝杠上配置有第二丝母座,第二丝母座安装在第二平台的底部,第二丝杠穿过第二丝母座并与其螺纹配合,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丝杠驱动第二平台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后挡机构包括后挡板及后定位板,后挡板的底侧与第二平台的后端铰接,后定位板固定在后挡板上,其一侧具有与井筒外壁相配的半圆形槽口。
所述第二油缸有两个,以嵌入的方式左右对称设置在车架后端的两侧,第二油缸的缸体端部与车架铰接,去活塞杆与后挡板背离后定位板的一侧铰接,第二油缸驱动后挡板绕其与第二平台的连接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支腿,第一支腿位于第一板体远离其与第二板体连接处的一端。
所述第二板体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腿,第二支腿位于第二板体远离其与第一板体连接处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车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下方,每组车轮包括至少两个车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平板挂车可到达各节井筒落点的下方,直接落至平板挂车上,固定装置可对井筒抱紧后,水平放置到平板挂车上,后挡机构对井筒固定,整个过程需要人员较少,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极大提高了井筒的拆卸装车效率,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本实用新型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3,一种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包括车架1、连接架12、车轮11、固定装置、后挡机构3及液压站8,所述车架1为长方形的钢架,连接架12位于车架1的前侧,其后端与车架1的前端铰接。所述车轮11有两组,对称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下方,每组车轮包括两个车轮11,连接架12的前端与挂车相连接,并牵引平板挂车前进及转向。
所述液压站8固定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液压站8配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也定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所述液压站8为第一油缸21、第二油缸22、第三油缸63供油和回油,并控制各油缸的伸缩,同时,蓄电池为液压站8及平板挂车上的其他用电设备供电,其电路连接方式及控制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
车架1的前部上方滑动设置有第一平台41,所述第一平台41为n形板体,其水平布置在车架1的上方,所述第一平台41的开口侧朝后。车架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轨42,每个第一滑轨42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43,各第一滑块43均与第一平台41的底部螺栓固定相连。第一滑块43的行程通过行程开关控制,采用现有技术已有的行程开关及安装方式。
所述固定装置位于第一平台41的上方,并与其转动相连,车架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平台41相对于车架1前后直线运动,另外,所述固定装置还通过第一油缸21与车架1活动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有两个且位于两个第一滑轨42之间,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左右对称布置在第一平台41的下方。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44和第一伺服电机45,第一丝杠44通过轴承座纵向安装于车架1上,其前端与第一伺服电机45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伺服电机45驱动第一丝杠44转动。
第一丝杠44上配置有第一丝母座,第一丝母座安装在第一平台41的底部,第一丝杠44穿过对应的第一丝母座并与其螺纹配合,两个第一丝杠44同步转动并驱动第一平台41沿第一滑轨42前后移动。
具体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L形托板5和抱紧机构6,L形托板5是由长方形的第一板体51和正方形的第二板体52于端部固定焊接成的,所述L形托板5的一端与第一平台41的前侧铰接。所述第一板体51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支腿53,第一支腿53位于第一板体51远离其与第二板体52连接处的一端。
所述第二板体52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腿54,第二支腿54位于第二板体52远离其与第一板体51连接处的一端。
所述抱紧机构6有两个,并沿第一板体51的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在第一板体51与第二板体52相邻的侧面上。
所述抱紧机构6包括支撑架61和弧形的抱紧杆62,所述支撑架61固定安装在第一板体51上,其远离第一板体51的一侧具有与井筒外壁相配的半圆形缺口。
所述抱紧杆62有两个对称设置半圆形缺口的左右两侧,抱紧杆62的一端与支撑架61转动相连。
所述支撑架61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三油缸63,第三油缸63驱动抱紧杆62绕其与支撑架61的连接处转动,两个抱紧杆62同步张开或收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抱紧杆62上均设有两个压板64,各压板64均沿对应抱紧杆6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位于两个抱紧相邻的一侧。
各压板64靠近对应抱紧杆62的一侧固定有导杆65,导杆65远离压板64的一端穿过抱紧杆62并固定有挡头,所述导杆65与抱紧杆62沿其轴向滑动配合。
各所述导杆65的外壁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66,所述弹簧66位于压板64和抱紧杆62之间。
所述第一油缸21有两个,以嵌入的方式左右对称设置在车架1内侧,第一油缸21的缸体端部与车架1铰接,其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板体51背离抱紧机构6的一侧铰接,两个第一油缸21的活塞杆同步伸缩。
后挡机构3位于车架1的后部上方,其通过第二平台71与车架1活动相连,第二平台71的底部与车架1直线滑动配合,车架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平台71相对于车架1前后运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平台71为长条形板体,其水平布置在车架1的上方,车架1后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滑轨72,每个第二滑轨72上均设有第二滑块73,第二滑块73与第二平台71的底部螺栓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杠74和第二伺服电机75,第二丝杠74纵向安装于车架1的上方,其后端与第二伺服电机75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伺服电机75驱动第二丝杠74转动。
第二丝杠74上配置有第二丝母座,第二丝母座安装在第二平台71的底部,第二丝杠74穿过第二丝母座并与其螺纹配合,第二伺服电机75通过第二丝杠74驱动第二平台71前后移动。
后挡机构3包括后挡板31及后定位板32,后挡板31的底侧与第二平台71的后端铰接,后定位板32固定在后挡板31上,其一侧具有与井筒外壁相配的半圆形槽口。
另外,所述后挡机构3还通过第二油缸22与车架1活动相连。所述第二油缸22有两个,以嵌入的方式左右对称设置在车架1后端的两侧,第二油缸22的缸体端部与车架1铰接,去活塞杆与后挡板31背离后定位板32的一侧铰接,第二油缸22驱动后挡板31绕其与第二平台71的连接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大致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安装在电塔顶部的行车吊钩将上方拆除螺栓后的一段井筒吊起,并通过钢丝绳输送。牵引车带动平板挂车进入到电塔的内部后,停放在该段井筒的下方,第一油缸21与第一驱动机构相配合实现L形托板5后移,并绕L形托板5与第一平台41的铰接处向前翻转,L形托板5的第一板体51处于竖直状态后停止运动,此时L形托板5的第二板体52处于水平状态,两个第二支腿54与车架1上表面接触并支撑L形托板5。
之后,第三油缸63驱动抱紧杆62向外张开,待井筒竖直下降至L形托板5上之前,抱紧杆62向内侧收拢,使井筒的圆形侧壁向支撑架61的半圆形缺口内侧靠近,井筒降至L形托板5上之后,抱紧杆62向内侧收拢完成,各压板64压紧井筒的圆形侧壁。第一油缸21驱动L形托板5向后翻转,同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L形托板5前移。
此过程中,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平台71向后运动,第二平台71带动后挡板31及后定位板32一起向后运动,同时,第二油缸22驱动后挡板31向上翻转至竖直状态,等待井筒的后端落至后定位板32的半圆形槽口上,半圆形槽口对井筒的后端支撑,后挡板31对井筒的后端进行限位。L形托板5的第一板体51到达水平状态后停止运动,两个第一支腿53与车架1上表面接触并支撑L形托板5,牵引车带动平板挂车驶出电塔内,并将井筒运送至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包括车架、连接架、车轮、固定装置、后挡机构及液压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长方形的钢架,连接架位于车架的前侧,其后端与车架的前端铰接;
车架的前部上方滑动设置有第一平台,固定装置位于第一平台的上方,并与其转动相连,车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平台相对于车架前后直线运动,另外,所述固定装置还通过第一油缸与车架活动相连;
所述后挡机构位于车架的后部上方,其通过第二平台与车架活动相连,第二平台的底部与车架直线滑动配合,车架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平台相对于车架前后运动,另外,所述后挡机构还通过第二油缸与车架活动相连;
所述液压站设置在车架的底部,并配置有蓄电池,所述液压站为第一、第二油缸供油和回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为n形板体,其水平布置在车架的上方,所述第一平台的开口侧朝后;
车架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滑轨,每个第一滑轨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各第一滑块均与第一平台的底部螺栓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有两个且位于两个第一滑轨之间,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左右对称布置在第一平台的下方;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杠和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丝杠通过轴承座纵向安装于车架上,其前端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一伺服电机驱动第一丝杠转动;
第一丝杠上配置有第一丝母座,第一丝母座安装在第一平台的底部,第一丝杠穿过对应的第一丝母座并与其螺纹配合,两个第一丝杠同步转动并驱动第一平台沿第一滑轨前后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L形托板和抱紧机构,L形托板是由长方形的第一板体和正方形的第二板体于端部固定焊接成的,所述L形托板的一端与第一平台的前侧铰接;
所述抱紧机构至少有两个,并沿第一板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安装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邻的侧面上;
所述第一油缸有两个,以嵌入的方式左右对称设置在车架内侧,第一油缸的缸体端部与车架铰接,其活塞杆端部与第一板体背离抱紧机构的一侧铰接,两个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弧形的抱紧杆,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第一板体上,其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具有与井筒外壁相配的半圆形缺口;
所述抱紧杆有两个对称设置半圆形缺口的左右两侧,抱紧杆的一端与支撑架转动相连;
所述支撑架的左右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三油缸,第三油缸驱动抱紧杆绕其与支撑架的连接处转动,两个抱紧杆同步张开或收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抱紧杆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压板,各压板均沿对应抱紧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位于两个抱紧相邻的一侧;
各压板靠近对应抱紧杆的一侧固定有导杆,导杆远离压板的一端穿过抱紧杆并固定有挡头,所述导杆与抱紧杆沿其轴向滑动配合;
各所述导杆的外壁上均套设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压板和抱紧杆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为长条形板体,其水平布置在车架的上方,车架后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有两个第二滑轨,每个第二滑轨上均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平台的底部螺栓固定相连;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杠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丝杠纵向安装于车架的上方,其后端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第二伺服电机驱动第二丝杠转动;
第二丝杠上配置有第二丝母座,第二丝母座安装在第二平台的底部,第二丝杠穿过第二丝母座并与其螺纹配合,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丝杠驱动第二平台前后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后挡机构包括后挡板及后定位板,后挡板的底侧与第二平台的后端铰接,后定位板固定在后挡板上,其一侧具有与井筒外壁相配的半圆形槽口;
所述第二油缸有两个,以嵌入的方式左右对称设置在车架后端的两侧,第二油缸的缸体端部与车架铰接,去活塞杆与后挡板背离后定位板的一侧铰接,第二油缸驱动后挡板绕其与第二平台的连接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支腿,第一支腿位于第一板体远离其与第二板体连接处的一端;
所述第二板体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二支腿,第二支腿位于第二板体远离其与第一板体连接处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有两组,对称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下方,每组车轮包括至少两个车轮。
CN202222148073.8U 2022-08-15 2022-08-15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Active CN217945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073.8U CN217945378U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073.8U CN217945378U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45378U true CN217945378U (zh) 2022-12-02

Family

ID=8423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8073.8U Active CN217945378U (zh) 2022-08-15 2022-08-15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45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1902Y (zh) 液压双缸驱动升降装置
CN217945378U (zh) 电塔井筒拆装运输用的平板挂车
CN210912420U (zh) 一种矿用自移运输车
CN211029141U (zh) 一种圆铝棒自动装框机
CN201545649U (zh) 狭小空间内的设备搬运装置
CN214141267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用可升降横梁
CN215516409U (zh) 一种地铁用钢管柱吊装用平台装置
CN215325185U (zh) 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物流输送车
CN209835514U (zh) 一种装卸车用升降台
CN209890172U (zh) 车辆动力总成的吊装装置
CN112406974A (zh) 一种水泥电杆液压顶升式运载车辆
CN106979019B (zh) 一种用于分片预制装配化地下管廊的管片拼装舱结构
CN213475342U (zh)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的维修架
CN215711155U (zh) 液压提升装置
CN213651580U (zh) 一种快速装卸盘圆吊具
CN217578094U (zh) 一种用于大吨位自由跌落试验装置
CN217252790U (zh) 一种铸造用浇包输送装置
CN116002537B (zh) 一种铜管远程高效搬运装置
CN212198177U (zh) 一种可移动的龙门架
CN215045843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的移动平台
CN220945321U (zh) 一种具备翻转功能的引导轮放置架
CN214879839U (zh) 一种顶升滑移系统
CN210763963U (zh) 单级滑助线放脱轨机构
CN209974240U (zh) 载车板自动堆垛工装
CN218707448U (zh) 一种升降平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