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18247U -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18247U
CN217918247U CN202221930020.5U CN202221930020U CN217918247U CN 217918247 U CN217918247 U CN 217918247U CN 202221930020 U CN202221930020 U CN 202221930020U CN 217918247 U CN217918247 U CN 217918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folding seat
seat
bayonet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300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晓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ghtway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300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18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18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18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结构和折叠车,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座、第二折叠座和解锁组件;第二折叠座与第一折叠座铰接;第一锁紧组件包括设于第一折叠座上的锁扣,以及设于第二折叠座上的卡口;解锁组件包括铰接于第一折叠座上的解锁扳手,解锁扳手与锁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结构,其通过转动第一折叠座或第二折叠座,能够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对接状态;并且在对接状态下,第一折叠座上锁扣能够与第二折叠座上的卡口配合卡接,以锁紧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避免两者脱扣;解锁时,只需转动解锁扳手,即可解除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间的锁定,从而可转动折叠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操作简单便捷,结构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折叠结构及具有该折叠结构的折叠车。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状况日益恶化,更多人愿意搭乘地铁等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作为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可折叠的滑板车、电动车、平衡车、自行车等,以其方便携带被很多人青睐。然而,现有折叠车的折叠机构的结构比较复杂、操作不便,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折叠结构及折叠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结构及折叠车,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其包括第一折叠座、第二折叠座和解锁组件;第二折叠座与所述第一折叠座铰接;第一锁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的锁扣,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折叠座上的卡口;解锁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的解锁扳手,所述解锁扳手与所述锁扣连接。
在折叠状态下,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折叠座,能够使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切换至对接状态,并使所述锁扣与所述卡口配合卡接,以锁紧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在对接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所述解锁扳手,能够使所述锁扣与所述卡口脱离,以解锁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和第一复位件,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所述锁扣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复位件设于所述锁扣和所述安装座之间;在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件能够使所述锁扣趋于与所述卡口保持卡接,以锁紧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包括第一抵持部及凸设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上的锁舌部,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上,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上;在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件提供使所述第一抵持部趋于朝向所述卡口移动的复位力,以使得所述锁舌部伸入所述卡口与所述卡口配合卡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抵持部上凸设有滑杆部,所述第二抵持部设有滑孔,所述滑杆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孔中,所述第一复位件为压簧并套设于所述滑杆部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叠座的对接端,所述第二折叠座的对接端设有收容腔,所述卡口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上;在对接状态下,所述锁扣能够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且所述锁舌部自所述第一抵持部朝向所述卡口凸伸。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舌部上形成有第一导引面,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于所述第一导引面配合的第二导引面;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对接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配合抵接,以克服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复位力,使所述锁舌部朝向远离所述卡口的方向移动;在所述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脱离配合,所述锁舌部在所述复位力的作用下凸伸至所述卡口中与所述卡口配合卡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解锁扳手和所述锁扣的连杆;对接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所述解锁扳手,能够联动带动所述连杆朝向远离所述卡口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锁扣与所述卡口脱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扳手的一端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上设有第一铰接部及偏离所述第一铰接部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座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扣铰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结构还包括用于将解锁扳手锁紧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的第二锁紧组件,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解锁扳手和所述第一折叠座中的一个上的卡钩部,以及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解锁扳手和所述第一折叠座中的另一个上的卡扣机构;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解锁扳手,能够使所述卡钩部和所述卡扣机构配合卡接,以限制所述解锁扳手在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的转动;滑动所述卡扣机构能够使所述卡扣机构与所述卡钩部脱离,以解除对所述解锁扳手的限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部设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所述卡扣机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解锁扳手上;所述卡扣机构包括滑钮及设于所述滑钮上的卡扣部,所述解锁扳手上设有滑槽,所述滑钮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上,所述卡扣部能够于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时,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滑钮,能够带动所述卡扣部远离所述卡钩部,以使得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钩部脱离。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滑钮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时,所述第二复位件提供使所述卡扣部趋于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的复位力。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车,其包括如前所述的折叠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结构,其通过转动第一折叠座或第二折叠座,能够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对接状态;并且在对接状态下,第一折叠座上锁扣能够与第二折叠座上的卡口配合卡接,以锁紧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避免两者脱扣;解锁时,只需转动解锁扳手,锁扣可在解锁扳手的带动下与卡口分离,使得锁扣和卡口脱离配合,以解除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间的锁定,从而可转动折叠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操作简单便捷,结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折叠结构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折叠结构折叠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折叠结构对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折叠结构对接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折叠结构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10是图5所示折叠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折叠座,11-主体部,12-连接部,13-限位孔,14-第一铰接臂,2-第二折叠座,21-第二铰接臂,22-收容腔,23-第二导引面,3-第一锁紧组件,31- 锁扣,311-滑杆部,312-第一抵持部,313-锁舌部,314-第一导引面,315-第一铰接槽,32-卡口,33-安装座,331-固定部,332-第二抵持部,333-滑孔,34- 第一复位件,4-解锁组件,41-解锁扳手,42-连杆,421-第一铰接孔,422-第二铰接孔,43-凸轮,431-第一铰接部,432-第二铰接部,433-第二铰接槽;5-第二锁紧组件,51-卡钩部,52-卡扣机构,521-滑钮,522-卡扣部,53-滑槽,54- 第二复位件,55-第一导引部,56-第二导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折叠结构,其包括第一折叠座1、第二折叠座2、第一锁紧组件3和解锁组件4。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铰接,以使得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能够相对转动。第一锁紧组件3包括设于第一折叠座1上的锁扣31,以及设于第二折叠座2上的卡口32。解锁组件4包括铰接于第一折叠座1上的解锁扳手41,解锁扳手41与锁扣31连接。
请参照图2所示,在折叠状态下,沿第一方向(图2中x方向)转动第一折叠座1,能够使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切换至对接状态,并使锁扣31 与卡口32配合卡接,以锁紧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请参照图6所示,在对接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能够使锁扣31与卡口 32脱离,以解锁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第一折叠座1或第二折叠座2,能够将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切换至对接状态,并且在对接状态下,第一折叠座1上锁扣31能够与第二折叠座2上的卡口32配合卡接,以锁紧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使得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能够在轴向上卡接,避免两者脱扣。解锁时,只需转动解锁扳手41,锁扣31可在解锁扳手41的带动下与卡口32分离,使得锁扣31和卡口32脱离配合,以解除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间的锁定,从而可转动折叠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操作简单便捷。
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折叠座1包括主体部11及凸伸形成于主体部11上的连接部12,该连接部12可用于与折叠车的立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1大体上呈圆台状,连接部12大体上呈圆柱状,且连接部12一体成型于主体部11的顶面上。一贯通孔沿第一折叠座1 的轴线方向贯通主体部11和连接部12,连接部12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径向贯穿连接部12的限位孔13,该限位孔13能够在连接部12与折叠车立管连接时,配合立管上限位结构进行限位,以锁定连接部12和立管。
具体地,请参照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折叠座1上设有一对第一铰接臂 14,该对第一铰接臂14自第一折叠座1的主体部11的外周壁凸伸形成。第二折叠座2上设有一对与第一铰接臂14配合的第二铰接臂21,该对第二铰接臂21自第二折叠座2的对接端凸伸形成,该对第二铰接臂21与第一铰接臂 14相互铰接。
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7和图10所示,第一锁紧组件3 还包括安装座33和第一复位件34。安装座33设于第一折叠座1上,锁扣31 可活动地设于安装座33上,第一复位件34设于锁扣31和安装座33之间。在对接状态下,第一复位件34能够使锁扣31趋于与卡口32保持卡接,以锁紧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
具体地,请参照图3、图9和图10所示,安装座33包括固定于第一折叠座1对接端的固定部331,该固定部331可通过螺钉或铆钉固定于第一折叠座 1的主体部11的底面上。为增加固定部331与主体部11之间的结合强度,可将固定部331设置成扁平的片状,以增加固定部331与主体部11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设置多个螺钉或铆钉用以固接固定部331和主体部11。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所示,安装座33还包括一体地设置于固定部331 上的第二抵持部332,该第二抵持部332自固定部331朝向远离主体部11的底面方向凸伸。该第二抵持部332上设有沿垂直于主体部11轴向方向贯穿凸伸部的滑孔333,锁扣31滑动设于该滑孔333中,并且锁扣31能够沿滑孔 333的轴向滑动。
更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和图10所示,锁扣31包括与滑孔333配合的滑杆部311,该滑杆部311可滑动穿设于滑孔333中。锁扣31还包括第一抵持部312和锁舌部313,滑杆部311和锁舌部313分别凸设于第一抵持部312 的相背两表面上。第一复位件34的一端抵持于第一抵持部312上,第一复位件34的另一端抵持于第二抵持部332上。在对接状态下,第一复位件34提供使第一抵持部312趋于朝向卡口32移动的复位力,以使得锁舌部313伸入卡口32与卡口32配合卡接。
优选地,第一复位件34为压簧,该压簧套设于滑杆部311上。压簧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抵持部312上,另一端抵持于第二抵持部332上。在折叠状态下,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折叠座1,能够使第二折叠座2抵推锁舌部313,使得滑杆部311在滑孔333中滑动,从而使第一抵持部312靠近第二抵持部332,以挤压压簧积蓄弹性势能。锁舌部313转动至卡口32处后,能够撤销对锁舌部313的抵推后,锁舌部313能够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锁舌部313伸入卡口32与卡口32配合卡接,实现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间的锁紧。
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簧可以用其他的能够在挤压后,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件代替。压簧也可以用两相斥的磁性件代替,其中一磁性件可设于第一抵持部 312上,另一磁性件可设于第二磁性件上。
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9所示,第二折叠座2的对接端设有收容腔22,卡口32设于收容腔22的内侧壁上。在对接状态下,锁扣31 能够收容于收容腔22中,且锁舌部313自第一抵持部312朝向卡口32凸伸,以锁紧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
具体地,请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锁舌部313上形成有第一导引面314,收容腔22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于第一导引面314配合的第二导引面23。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对接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导引面314和第二导引面 23配合抵接,以抵推锁舌部313,从而可克服第一复位件34的复位力,使锁舌部313朝向远离卡口32的方向移动。在对接状态下,第一导引面314和第二导引面23脱离配合,以撤销对锁舌部313的抵推,锁舌部313能够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凸伸至卡口32中与卡口32配合卡接。
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和图9所示,解锁组件4还包括连接解锁扳手41和锁扣31的连杆42。对接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能够联动带动连杆42朝向远离卡口32的方向移动,以使得锁扣 31与卡口32脱离。
具体地,请参照图9和图10所示,解锁扳手41的一端设有凸轮43,凸轮43上设有第一铰接部431及偏离第一铰接部431的第二铰接部432,第一铰接部431与第二折叠座2的第二铰接臂21铰接,连杆42的一端与第二铰接部432铰接,连杆42的另一端与锁扣31的滑杆部311铰接。转动解锁扳手41时,带动凸轮43以第一铰接部431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由于第二铰接部432相对于第一铰接部431偏心设置,第二铰接部432在绕第一铰接部 431旋转的过程中,能够联动带动滑杆部311移动,以使得锁舌部313与卡口 32脱离,从而实现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的解锁。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和图10所示,滑杆部311远离锁舌部313的一端设有第一铰接槽315,第二铰接部432处设有第二铰接槽433。连杆4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铰接槽315匹配的第一铰接孔421,另一端设有与第二铰接槽 433匹配的第二铰接孔422。第一铰接孔421通过铆钉与第一铰接槽315铰接,第二铰接孔422通过铆钉与第二铰接槽433铰接。
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8和图9所示,折叠结构还包括用于将解锁扳手41锁紧于第一折叠座1上的第二锁紧组件5,该第二锁紧组件 5包括设于解锁扳手41和第一折叠座1中的一个上的卡钩部51,以及可滑动地设于解锁扳手41和第一折叠座1中的另一个上的卡扣机构52。沿第一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能够使卡钩部51和卡扣机构52配合卡接,以限制解锁扳手41在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的转动,从而可提高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的锁紧安全性。滑动卡扣机构52能够使卡扣机构52与卡钩部51脱离,以解除对解锁扳手41的限制,从而可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以解锁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
具体地,请参照图2所示,卡钩部51设于第一折叠座1上,卡扣机构52 可滑动地设于解锁扳手41上。卡扣机构52包括滑钮521及设于滑钮521上的卡扣部522,解锁扳手41上设有滑槽53,滑钮521可滑动地设于滑槽53 上,卡扣部522能够于与卡钩部51配合卡接。在卡扣部522与卡钩部51配合卡接时,沿滑槽53滑动滑钮521,能够带动卡扣部522远离卡钩部51,以使得卡扣部522与卡钩部51脱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卡钩部51和卡扣机构52的位置对调,即卡钩部51设于解锁扳手41上,而卡扣机构52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折叠座2上。
进一步地,卡扣机构52还包括第二复位件54,第二复位件54的一端抵持于滑钮521上,第二复位件54的另一端抵持于滑槽53的内壁上。在卡扣部522与卡钩部51配合卡接时,第二复位件54提供使卡扣部522趋于与卡钩部51配合卡接的复位力。第二复位件54优选为压簧。
更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所示,卡钩部51上设有第一导引部55,卡扣部 522上设有与第一导引部55配合的第二导引部56,第一导引和第二导引部56 具有相配合的导引面。沿第一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能够使第一导引部55抵推第二导引部56,以克服第二复位件54的复位力使卡扣部522滑动,直至第一导引部55撤销对第二导引部56地抵推,卡扣部522在第二复位件54的作用下复位,使卡扣部522与卡钩部51卡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折叠车,该折叠车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折叠结构,该该折叠车可以是滑板车、自行车等助力车。
下面结合具体的场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折叠状态下,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折叠座1,使第一折叠座1的对接端朝向第二折叠座2的对接端靠近。转动至一定的位置后,锁舌部313的第一导引面314与第二折叠座2收容腔22的第二导引面 23相抵接,此时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折叠座1,可在第一导引面314和第二导引面23的导引作用下,使第二折叠座2抵推锁舌部313,以克服第一复位件34的复位力,使锁舌部313朝向远离卡口32的方向移动。
转动到位后,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的对接端接合,并且锁舌部 313与卡口32对准。此时,第一导引面314和第二导引面23脱离配合,撤销对锁舌部313的抵推第二折叠座2,锁舌部313能够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凸伸至卡口32中与卡口32配合卡接,以实现第一锁紧组件3对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的锁紧。
然后,沿第一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使解锁扳手41靠近第一折叠座1。转动至一定的位置后,卡扣部522上的第二导引部56与卡钩部51上的第一导引部55相抵接,此时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可使第一导引部55 抵推第二导引部56,以克服第二复位件54的复位力使卡扣部522滑动,直至第一导引部55和第二导引部56脱离配合,以撤销对第二导引部56地抵推。卡扣部522在第二复位件54的作用下复位,使卡扣部522与卡钩部51卡合 (如图5和图6所示),以将解锁扳手41锁紧于第一折叠座1上,限制解锁扳手41在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的转动,避免误操作解锁扳手41导致锁舌部 313和卡口32脱离,即完成折叠结构折叠状态到对接状态的切换。
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对接状态下,拨动滑钮521,使卡扣部522与卡钩部51脱离配合,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解锁扳手41。在转动解锁扳手41的过程中,能够使凸轮43转动,凸轮43可通过连杆42联动带动滑杆部311,使滑杆部311朝向远离卡口32的方向移动,从而可克服第一复位件 34的复位力,使锁舌部313与卡口32脱离配合,以解锁第一折叠座1和第二折叠座2。然后,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地折叠座,即可使折叠结构切换至折叠状态。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折叠座;
第二折叠座,与所述第一折叠座铰接;
第一锁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的锁扣,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折叠座上的卡口;
解锁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的解锁扳手,所述解锁扳手与所述锁扣连接;
在折叠状态下,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折叠座,能够使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切换至对接状态,并使所述锁扣与所述卡口配合卡接,以锁紧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
在对接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所述解锁扳手,能够使所述锁扣与所述卡口脱离,以解锁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和第一复位件,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所述锁扣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复位件设于所述锁扣和所述安装座之间;
在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件能够使所述锁扣趋于与所述卡口保持卡接,以锁紧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包括第一抵持部及凸设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上的锁舌部,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上,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上;
在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件提供使所述第一抵持部趋于朝向所述卡口移动的复位力,以使得所述锁舌部伸入所述卡口与所述卡口配合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上凸设有滑杆部,所述第二抵持部设有滑孔,所述滑杆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孔中,所述第一复位件为压簧并套设于所述滑杆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叠座的对接端,所述第二折叠座的对接端设有收容腔,所述卡口设于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上;
在对接状态下,所述锁扣能够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且所述锁舌部自所述第一抵持部朝向所述卡口凸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部上形成有第一导引面,所述收容腔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于所述第一导引面配合的第二导引面;
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对接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配合抵接,以克服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复位力,使所述锁舌部朝向远离所述卡口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导引面和所述第二导引面脱离配合,所述锁舌部在所述复位力的作用下凸伸至所述卡口中与所述卡口配合卡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解锁扳手和所述锁扣的连杆;
对接状态下,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所述解锁扳手,能够联动带动所述连杆朝向远离所述卡口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所述锁扣与所述卡口脱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扳手的一端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上设有第一铰接部及偏离所述第一铰接部的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第二折叠座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扣铰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结构还包括用于将解锁扳手锁紧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的第二锁紧组件,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解锁扳手和所述第一折叠座中的一个上的卡钩部,以及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解锁扳手和所述第一折叠座中的另一个上的卡扣机构;
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解锁扳手,能够使所述卡钩部和所述卡扣机构配合卡接,以限制所述解锁扳手在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的转动;
滑动所述卡扣机构能够使所述卡扣机构与所述卡钩部脱离,以解除对所述解锁扳手的限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钩部设于所述第一折叠座上,所述卡扣机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解锁扳手上;
所述卡扣机构包括滑钮及设于所述滑钮上的卡扣部,所述解锁扳手上设有滑槽,所述滑钮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槽上,所述卡扣部能够于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
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时,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滑钮,能够带动所述卡扣部远离所述卡钩部,以使得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钩部脱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机构还包括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滑钮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滑槽的内壁上;
在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时,所述第二复位件提供使所述卡扣部趋于与所述卡钩部配合卡接的复位力。
12.一种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结构。
CN202221930020.5U 2022-07-25 2022-07-25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Active CN217918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0020.5U CN217918247U (zh) 2022-07-25 2022-07-25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30020.5U CN217918247U (zh) 2022-07-25 2022-07-25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18247U true CN217918247U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49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30020.5U Active CN217918247U (zh) 2022-07-25 2022-07-25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182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8264B (zh) 用于为电动车辆再充电的电力连接器
KR102512798B1 (ko) 접이식 구조, 접이식 설비 및 접이식 바이크
CN112224267B (zh) 杆件收合锁定机构与婴儿车架
US918454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24063258A (ja) チャイルドキャリア
CN217918247U (zh) 折叠结构和折叠车
US6877760B2 (en) Foldable stroller
AU2024200155A1 (en) Unlock device and stroller
CN113629451B (zh) 连接器二次锁紧机构、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CN215155323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210191565U (zh) 折叠车
CN102616326A (zh) 手柄折叠机构
CN108736254B (zh) 一种快速锁紧机构
CN117485456A (zh) 折叠结构及折叠车
CN110901483B (zh) 安全座椅底座及其侧撞保护机构
WO2020014810A1 (zh) 一种手把折叠机构和使用该折叠机构的三折手把及其推车
CN214084610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111746618A (zh) 婴儿车车架收合关节、婴儿车车架和婴儿车
CN220199324U (zh) 折叠机构、把手及营地车
CN219382719U (zh) 锁定机构及自行车
CN212890756U (zh) 折叠接头
CN220359953U (zh) 网连接头及包含其的抄网
CN210416868U (zh) 一种折叠车的折叠状态保持机构及折叠车
CN214084611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215323092U (zh) 折叠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