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84611U - 折叠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折叠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84611U
CN214084611U CN202022719879.9U CN202022719879U CN214084611U CN 214084611 U CN214084611 U CN 214084611U CN 202022719879 U CN202022719879 U CN 202022719879U CN 214084611 U CN214084611 U CN 214084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assembly
driving
locking
abutting surfa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198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冠
王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Ninebo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198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84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84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84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及车辆,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锁定的锁定机构;其中,锁定机构包括:驱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卡持件;抵顶面,设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驱动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切换,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卡持件抵顶所述抵顶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卡持件从所述抵顶面脱离接触;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之间具有距离。本技术方案在解锁时通过转动驱动件即可带动卡持件脱离与抵顶面的接触,实现解锁,结构简单,整个解锁过程操作便捷省力。

Description

折叠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折叠组件是一种使用时展开、不用时可折叠收起的结构,折叠组件一般可重复使用,且折叠后体积小、便于运输及储存,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车辆(如电动车、滑板车、平衡车等)领域,折叠组件能够使车辆在不用时保持较小的体积,从而方便携带和存放。
折叠组件为了保持展开和/或折叠状态下的稳定性,一般均配有相应的锁定机构。在相关技术中,用在折叠组件上的锁定机构较为复杂,导致开锁和锁紧的过程中操作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折叠组件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锁定的锁定机构;其中,锁定机构包括:
驱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卡持件;
抵顶面,设于所述第二部件;
所述驱动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切换,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卡持件抵顶所述抵顶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卡持件从所述抵顶面脱离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之间具有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面为弧面或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面为弧面,在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卡持件的运动轨迹与所述弧面的轮廓轨迹相同。
可选的,所述抵顶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在靠近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延伸的方向上,由靠近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的一端逐渐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具有产生弹性形变,以将所述卡持件抵顶在所述抵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压簧、拉簧、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拉簧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解锁状态向所述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卡持件朝向所述拉簧所在方向转动;
及/或,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压簧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解锁状态向所述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卡持件背离所述压簧所在方向转动;
及/或,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主体套设于所述驱动件的转轴,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抵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抵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扣合形成供所述驱动件运动的避让腔。
进一步的,所述卡持件包括一个,所述卡持件设于所述避让腔的中部;对应的,所述抵顶面包括一个,所述抵顶面设于所述避让腔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所述避让腔内的内置部,以及从所述第一部件露出的外露部,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外露部的长度方向朝背离所述第二部件所在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外露部包括直立段和弯折段,所述直立段与所述内置部连接,所述弯折段从所述直立段上远离所述内置部的一端横向向外弯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如上任一所述的折叠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组件及车辆,折叠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锁定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转动地设于第一部件,驱动件的转动轴线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转动轴线之间具有距离,并且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卡持件,而抵顶面设置在第二部件,转动驱动件可以带动卡持件转动,以使得卡持件抵顶抵顶面或脱离与抵顶面的接触,以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组件在解锁时通过转动驱动件即可带动卡持件脱离抵顶面,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解锁,结构简单,整个解锁过程操作便捷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锁定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锁定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打开过程中的轴测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打开过程中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锁定状态下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锁定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打开过程中的轴测图;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打开过程中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轴测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以及用于将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相对锁定的锁定机构。具体的,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可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零件,也可以是同一个零件的两部分,例如是同一根车梁的两个部分,更具体的,可以是电动滑板车的立管的两个部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的形状可以相似(例如均呈圆柱状或棱柱状),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具体的,第二部件20的第一侧可以与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铰接,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可以通过第一转轴M1铰接。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可以在两者处于解锁状态时,操作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折叠或展开,以满足不同使用工况要求。
为实现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的可靠锁定,并提高解锁操作的方便性,对锁定机构进行具体设计。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锁定机构包括:驱动件31和抵顶面3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可以理解为一扳手结构。
驱动件31可转动地设于第一部件10,驱动件31的一端具有卡持件311。驱动件31与第一部件10可以采用第二转轴M2铰接,第二转轴M2可以位于驱动件31的中部位置,并且,该第二转轴M2可以穿过驱动件31上的通孔312,在驱动件31上设有顶丝313,顶丝313的一端与驱动件31固定,另一端抵顶第二转轴M2,以将第二转轴M2固定在驱动件31,或者,第二转轴M2与驱动件31一体成型,第二转轴M2与第一部件10转动连接。又或者,驱动件31与第二转轴M2转动连接,在驱动件31上,且位于该第二转轴M2的两侧,其中一端用于构成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锁定的锁定端,而另外一端用于构成供用户操作掰动驱动件31的操作端。
具体的,卡持件311可以与驱动件31采用固定连接,也可以与驱动件31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对于卡持件311与驱动件31固定连接的方式,在驱动件31上可以开设有通孔312,卡持件311可以过通孔312,在驱动件31上设置有顶丝313,顶丝313一端与驱动件31固定,顶丝313的另一端横向抵顶卡持件311,以使得卡持件311稳固固定在驱动件31上。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卡持件311可以呈圆柱状,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卡持件311的横截面也可以呈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椭圆形任意形状,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定。
抵顶面32可以设于第二部件20。具体的,如图5所示,抵顶面32可以为斜面或者弧面。
驱动件31转动带动第一部件10与所述第二部件20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切换,在锁定状态下,卡持件311抵顶抵顶面32内;在解锁状态下,卡持件311从抵顶面32脱离接触。其中,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的转动轴线与驱动件31的转动轴线之间具有距离。具体的,驱动件31的转动轴线可以与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的转动轴线为第一转轴M1的轴线,驱动件31的转动轴线为第二转轴M2的轴线,第一转轴M1的轴线与第二转轴M2的轴线不共轴,也就是驱动件31的转动中心到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的转动中心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由此,使得当驱动件31的卡持件311若未从抵顶面32脱出,则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绝不会相对转动,从而将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稳定锁定,而当需要将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相对解锁时,只需要操作驱动件31,使得驱动件31上的卡持件311沿脱离抵顶面32的方向转动,卡持件311与抵顶面32之间失去限位,从而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切换为解锁状态,两者可以相对折叠。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20、驱动件31可以均为刚性金属件,均不易变形,由此,当折叠组件应用于例如电动滑板车、自行车等车辆上时,锁定后不易松动,可靠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用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对锁定的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件转动地设于第一部件,驱动件的转动轴线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转动轴线不共轴,并且驱动件的一端设有卡持件,而抵顶面设置在第二部件,转动驱动件可以带动卡持件抵顶或脱离抵顶面,以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组件在解锁时通过转动驱动件即可带动卡持件脱离抵顶面,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解锁,结构简单,整个解锁过程操作便捷省力。
基于上述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相对于第一部件10转动的过程中,卡持件311转动轨迹(如图4中所示粗虚线轨迹)与抵顶面32的轮廓轨迹相同。由此,使得卡持件311能够最为顺畅地在抵顶面32上滑动,从而有效提高操作手感。需要说明的是,卡持件311与抵顶面32之间抵顶接触,使得卡持件311在抵顶面32上滑动需要克服抵顶面32的摩擦力,同样,通过抵顶面32的摩擦力的限制来使得卡持件311不会随意脱离与抵顶面32的接触,以维持在锁定状态。
基于上述实施例,可选的,抵顶面32可以为斜面,斜面在靠近第二部件20的一端向远离第二部件20的一端延伸的方向上,由靠近驱动件31的转动轴线M2的一端向远离驱动件31的转动轴线M2的一端逐渐倾斜。由此,在驱动件31转动的过程中,只要卡持件311越过斜面的抵顶死点,即实现解锁,驱动件31则可顺利继续转动,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可以相对折叠。斜面的抵顶死点可以为斜面的底端位置,卡持件311在转动的过程中,卡持件311逐渐远离抵顶死点。
进一步的,锁定机构还可以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于第一部件10与驱动件31之间,在锁定状态下,弹性件具有产生弹性形变,以将卡持件311抵顶在抵顶面32。在锁定状态下,用户有可能误碰到驱动件31,而使得驱动件31往解锁方向转动,从而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解锁,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还进一步包括弹性件,通过设置弹性件,将卡持件311抵顶在抵顶面32,若用户需要向解锁方向掰动驱动件31,则必须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从而有效降低用户误碰解锁的风险,提高锁定机构的可靠性,以及提高折叠组件的安全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弹性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压簧、拉簧、扭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为拉簧33,拉簧33的第一端331连接于驱动件31,拉簧33的第二端332连接于第一部件10,在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卡持件311朝向拉簧33所在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拉簧33的第一端331可以钩设于驱动件31上的第一连接轴a上,拉簧33的第二端332可以钩设于第一部件10上的第二连接轴b上,当然,对于拉簧33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为压簧(图中未示出),压簧的第一端连接于驱动件31,压簧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部件10,在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卡持件311背离压簧所在方向转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为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的主体套设于驱动件31的转轴,扭簧的一端与驱动件31抵接,扭簧的另一端与第一部件10抵接。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在锁定状态下,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扣合形成供驱动件31运动的避让腔X。具体的,在第一部件10内可以具有第一容纳腔11,及/或,第二部件20内具有第二容纳腔(图中未示出),这样一来,锁定机构是容纳于避让腔X内部的,在整个折叠组件的外部来看,只能看到驱动件31,整个结构紧凑,空间布置合理,并且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外观的美观度。
在本实施例中,卡持件311的数量为一个,且抵顶面32也为一个,一个抵顶面32与一个卡持件311配合实现折叠组件的锁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卡持件311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卡持件311可以对称地设于驱动件31的两侧;对应的,抵顶面32包括两个,两个抵顶面32对称地设于避让腔X的两侧。通过对称地设置卡持件311和抵顶面32,使得整个折叠组件的卡持力平衡,有利于提高锁定机构的锁定可靠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卡持件311之间可以一体成型,或者两个卡持件311分体成型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驱动件31可以包括设于避让腔X内的内置部31a,以及从第一部件10露出的外露部31b,在锁定状态下,如图2所示,外露部31b的长度方向朝背离第二部件20所在方向延伸。由此,在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处于锁定状态时,驱动件21可以尽量靠拢第一部件10,在横向方向上所占空间较小,有利于整个产品的紧凑性要求。
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外露部31b可以包括直立段311b和弯折段312b,直立段311b与内置部31a连接,弯折段312b从直立段311b上远离内置部31a的一端横向向外弯折。具体的,弯折段312b沿横向向外弯折,能够提供用户可操作空间,方便用户掰动弯折段312b,而使得整个驱动件31转动至解锁位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车架上设有如上实施例一的折叠组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是电动车、滑板车、平衡车等便携式车辆,折叠组件设置在车辆的车架上,折叠组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为同一根车梁的两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中的折叠组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与实施例一中的折叠组件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具体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折叠组件,因此折叠解锁过程操作便捷省力,便于快捷的将车辆解锁折叠,从而方便用户使用,且锁定后不易松动,从而提高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并且由于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驱动件之间刚性接触,当三者锁定后,不易晃动或松动,特别的当车辆为电动滑板车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为立管的两个部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稳定锁定,用户在使用该滑板车时,手部支撑在与立管连接的操作臂上,由于立管锁定可靠,不存在晃动感,因此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相对锁定的锁定机构;其中,锁定机构包括:
驱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驱动件的一端具有卡持件;
抵顶面,设于所述第二部件;
所述驱动件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切换,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卡持件抵顶所述抵顶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卡持件从所述抵顶面脱离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之间具有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面为弧面或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面为弧面,在所述驱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卡持件的运动轨迹与所述弧面的轮廓轨迹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面为斜面,所述斜面在靠近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延伸的方向上,由靠近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驱动件的转动轴线的一端逐渐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驱动件之间,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具有产生弹性形变,以将所述卡持件抵顶在所述抵顶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压簧、拉簧、扭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拉簧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解锁状态向所述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卡持件朝向所述拉簧所在方向转动;
及/或,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压簧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压簧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在所述解锁状态向所述锁定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所述卡持件背离所述压簧所在方向转动;
及/或,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主体套设于所述驱动件的转轴,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抵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扣合形成供所述驱动件运动的避让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包括一个,所述卡持件设于所述避让腔的中部;对应的,所述抵顶面包括一个,所述抵顶面设于所述避让腔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于所述避让腔内的内置部,以及从所述第一部件露出的外露部,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外露部的长度方向朝背离所述第二部件所在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露部包括直立段和弯折段,所述直立段与所述内置部连接,所述弯折段从所述直立段上远离所述内置部的一端横向向外弯折。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折叠组件。
CN202022719879.9U 2020-11-20 2020-11-20 折叠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4084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9879.9U CN214084611U (zh) 2020-11-20 2020-11-20 折叠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19879.9U CN214084611U (zh) 2020-11-20 2020-11-20 折叠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84611U true CN214084611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51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19879.9U Active CN214084611U (zh) 2020-11-20 2020-11-20 折叠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846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88928A (en) Foldable joint of a playpen
US20230159078A1 (en) Foldable locking mechanism
CN214084611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215155323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JP3872563B2 (ja) ハンドル装置、及び持ち運び可能機器
CN214084612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102616326A (zh) 手柄折叠机构
CN214084610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108068967B (zh) 可折叠车把手及折叠式自行车和折叠式电动车
CN210912735U (zh) 车龙头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499700U (zh) 一种工作台的旋钮式锁定机构
CN213502759U (zh) 折叠接头
CN220743253U (zh) 滑板车锁定结构及滑板车
JP2969118B1 (ja) 引き出し回転操作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CN111319707A (zh) 折叠机构及折叠滑板车
CN114010414B (zh) 一种用于轮椅的折叠锁机构
JP4241966B2 (ja) テーブル
CN214084609U (zh) 折叠组件及车辆
CN220518488U (zh) 一种自锁式折叠结构
CN112524132B (zh) 一种工作台的旋钮式锁定机构
CN215583938U (zh) 一种锅具的手柄及锅具
CN212890756U (zh) 折叠接头
CN212861754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学步平行车
CN218751198U (zh) 一种电动车折叠器
CN212157782U (zh) 一种门把手及卧式冷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