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1565U - 折叠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1565U
CN210191565U CN201921113370.0U CN201921113370U CN210191565U CN 210191565 U CN210191565 U CN 210191565U CN 201921113370 U CN201921113370 U CN 201921113370U CN 210191565 U CN210191565 U CN 210191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branch pipe
pipe
folding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33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engyao Yang
杨鹏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United Dail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United Dail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United Dail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United Dail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33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1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1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1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折叠车,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其包括第一支管及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滑块及锁块,第一支架连接第一管体,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第一管体,锁块设置于第一管体内;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架,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滑块;第三支架,其包括第三支管、管套及收合结构,管套和收合结构设置于第三支管,第三支管连接第二支管,管套设置于第一支管;第四支架,其连接第二支管;通过锁块进行解锁,第二支管随第一滑块一起移动,并带动第一支架、第三支管及第四支架朝靠近第一管体方向进行折叠,管套抵接收合结构,最终使其折叠,整个折叠车结构简单,折叠后整体体积小,节省空间,还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折叠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车。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为了缓解工作压力以及促进亲人的感情,整个家庭外出游玩是不错的选择,若是家庭里有婴儿,为了防止游玩过程中过于劳累,都会带上婴儿车,便于将婴儿放于车内,但是现有的婴儿车结构复杂,折叠后整体结构比较大,不仅占用空间,还不便于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折叠车,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其包括第一支管及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一滑块及锁块,第一支架连接第一管体,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第一管体,锁块设置于第一管体内;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架,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滑块;
第三支架,其包括第三支管、管套及收合结构,管套和收合结构设置于第三支管,第三支管连接第二支管,管套设置于第一支管;
第四支架,其连接第二支管;
其中,折叠车进行折叠时,锁块进行解锁,在第二支管带动下,第一支架及第四支架朝靠近第一管体方向折叠,管套抵接收合结构,使其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架包括手把及第四支管,手把连接第四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架还包括解锁结构,手把通过解锁结构连接第四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解锁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关节、第一转动关节、第一带动块、卡块及第二带动块,第一固定关节连接第四支管,且第一固定关节设置于第一转动关节的一侧;第一转动关节连接手把;第一带动块套设于第一转动关节;卡块套设于第一转动关节,且卡块抵接第一带动块;第二带动块套设于第一转动关节,且第二带动块抵接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锁块包括上锁件、解锁件及第一弹性件,上锁件连接解锁件,第一弹性件设置于上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上锁件两侧设有凸壁,凸壁抵接解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解锁件设有凹壁及通孔,凸壁抵接凹壁,上锁件设置于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收合结构包括移动块、转动块、第五弹性件及卡条,移动块设置于转动块内,移动块、转动块及第五弹性件均套设于第三支管,卡条贯穿第三支管,且其设置于移动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手把包括第二管体及开锁结构,第二管体连接第一转动关节,开锁结构设置于第二管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管还包括活动关节,第一管体通过活动关节连接第四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锁块进行解锁,第二支管随第一滑块一起移动,并带动第一支架、第三支管及第四支架朝靠近第一管体方向进行折叠,管套抵接收合结构,最终使其折叠,整个折叠车结构简单,折叠后整体体积小,节省空间,还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折叠车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中开锁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中解锁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关节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第一管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中锁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中解锁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中连接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第三支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实施例中收合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支架;11-手把;111-第二管体;112-开锁结构;1121-锁壳;11211-第一滑动槽;1122-锁杆;1123-按钮;11231-第二滑动槽;1124-安全锁;11241-第二滑块;11242-顶块;11243-第二弹性件;12-第四支管;13-解锁结构;131-第一固定关节;1311-第一卡槽;1312-固定块;132-第一转动关节;1321-第二卡槽;1322-第一凸块;1323-连接轴;13231-第一承块;13232-第二承块;1324-转动凹槽;133-第一带动块;1331-限位槽;1332-斜壁;134-卡块;1341-放置槽;1342-第四弹性件;135-第二带动块;1351-转动槽;14-遮阳架;141-转动凸块;2-第二支架;21-第一支管;211-第一管体;2111-滑槽;212-第一滑块;2121-第三卡槽;2122-滚珠;213-锁块;2131-上锁件;21311-凸壁;2132-解锁件;21321-凹壁;21322-通孔;21323-第四卡槽;21324-第三弹性件;2133-第一弹性件;214-活动关节;2141-第二固定关节;2142-第二转动关节;22-第二支管;23-连接件;231-伸缩件;232-勾块;233-拉绳;3-第三支架;31-第三支管;311-第三管体;312-连接管;313-第四管体;314-第三滑块;32-管套;33-收合结构;331-移动块;3311-导槽;3312-第二凸块;332-转动块;3321-第一凹槽;333-第五弹性件;334-卡条;4-第四支架;5-弹性绳;6-扶手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及图8,图1为实施例中折叠车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中锁块的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车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三支架3及第四支架4,第二支架2包括第一支管21及第二支管22,第一支管21包括第一管体211、第一滑块212及锁块213,第一支架1连接第一管体211,第一滑块212滑动连接第一管体211;第二支管22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架1,第二支管2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滑块212,锁块213位于第一管体211内;第三支架3包括第三支管31、管套32及收合结构33,第三支管31连接第二支管22,管套32设置于第一支管21,并且管套32套设于第三支管31,收合结构33设置于第三支管31远离管套32的一端,第四支架4连接第二支管22。
当折叠车需要折叠时,通过对锁块213进行解锁,使得第一滑块212在第一管体211滑动,同时,第二支管22随第一滑块212一起滑动,并且带动第一支架1、第三支管31及第四支架4朝靠近第一管体211的方向进行折叠,最后,管套32抵接收合结构33,使得收合结构33带动前轮进行折叠。
再一并参照图2-图6,图2为实施例中开锁结构112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中解锁结构13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关节131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132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关节132的另一立体结构图。如图所示,第一支架1包括手把11及第四支管12,手把11与第四支管12连接,手把11包括第二管体111及开锁结构112,开锁结构112设置于第二管体111;具体应用时,第二管体111呈U字型,第二管体111的开口处转动连接有第一支管21,开锁结构112设置于第二管体111远离第四支管12的一端;开锁结构112包括锁壳1121、锁杆1122及按钮1123,锁壳1121套设于第二管体111,锁杆1122滑动连接于锁壳1121内;按钮1123被锁杆1122贯穿,且按钮1123凸出于锁壳1121;具体应用时,锁壳1121内具有两个第一滑动槽11211,相对应的锁杆1122也设置有两个,按钮1123具有两个第二滑动槽11231,一个锁杆1122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滑动槽11211内,锁杆1122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滑动槽11231内,第一滑动槽11211的开槽方向与第二滑动槽11231的开槽方向成角度;当按下按钮1123时,按钮1123朝靠近锁壳1121内部方向移动,同时,第二滑动槽11231推动锁杆1122沿第一滑动槽11211移动,两个锁杆1122相向移动。
优选地,开锁结构112还包括安全锁1124,安全锁1124包括第二滑块11241、顶块11242及第二弹性件11243,第二滑块11241滑动设置于锁壳1121外表面,顶块11242连接第二滑块11241,顶块11242位于锁壳1121内部,且顶块11242抵接按钮1123,第二弹性件11243的一端抵接顶块11242,第二弹性件11243的另一端抵接锁壳1121;当折叠车需要折叠时,拨动第二滑块11241,并按压按钮1123,第二滑块11241带动顶块11242挤压第二弹性件11243,同时,顶块11242不再与按钮1123抵接,不对按钮1123进行限位,按钮1123朝靠近锁壳1121内部方向移动,同时,第二滑动槽11231推动锁杆1122沿第一滑动槽11211移动,两个锁杆1122相向移动,进而开锁结构112解锁。具体的,第二弹性件11243为弹簧。
优选地,第二管体111上设置有扶手棉6,扶手棉6设置于锁壳1121的两侧,具体的,扶手棉6采用软质材料,一方面增加推车时手部与第二管体111的摩擦,防止推车过程脱手造成事故,另一方面增加推车时手部的舒适感,此外,还能增加折叠车的整体外观美感。
第一支架1还包括解锁结构13,解锁结构13的一端连接手把11,解锁结构13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支管12。解锁结构13包括第一固定关节131、第一转动关节132、第一带动块133、卡块134及第二带动块135,第一固定关节131连接第四支管12,第一固定关节131设有第一卡槽1311及固定块1312,第一卡槽1311沿第一固定关节131的内壁面设置,固定块1312位于第一固定关节131的内底壁;第一转动关节132连接第一固定关节131,第一转动关节132设有第二卡槽1321、第一凸块1322及连接轴1323,第二卡槽1321沿第一转动关节132的内壁面设置,且第一卡槽1311与第二卡槽1321相对设置,第一凸块1322位于第一转动关节132的内底壁,具体应用时,第一凸块1322的数量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凸块1322的数量为三个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使用可按需求进行增减;连接轴1323贯穿第一转动关节132,具体的,连接轴1323位于第一转动关节132内底壁的中心,三个第一凸块1322环绕连接轴1323设置;优选地,连接轴1323外壁面设有第一承块13231及第二承块13232,第一承块13231及第二承块13232相对设置,第二承块13232的长度大于第一承块13231的长度。
第一带动块133套设于连接轴1323,且第一带动块133抵接第一凸块1322,第一带动块133设有限位槽1331及斜壁1332,具体应用时,限位槽133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槽1331相对设置,两个限位槽1331分别套设于第一承块13231及第二承块13232;斜壁1332抵接第一凸块1322,且与第一凸块1322相匹配,斜壁1332的数量与第一凸块1322的数量相对应。
卡块134套设于连接轴1323,卡块134设置于第一固定关节131与第一转动关节132之间,且卡块134与第一卡槽1311及第二卡槽1321相匹配,优选地,卡块134设有放置槽1341,放置槽1341位于卡块134的中部;优选地,卡块134上还设有第四弹性件1342,第四弹性件1342两端分别抵接卡块134及第一固定关节131,具体的,第四弹性件1342为弹簧。当折叠车正常使用时,卡块134同时卡设于第一卡槽1311及第二卡槽1321,使得第一转动关节132无法转动;卡块134抵接第一承块13231及第二承块13232,进行定位。
第二带动块135套设于连接轴1323,第二带动块135放置于放置槽1341;第二带动块135设有转动槽1351,第二承块13232设置于转动槽1351内。
优选地,锁杆1122与第一带动块133通过弹性绳5连接,弹性绳5一端连接锁杆1122,其另一端连接第一带动块133。
优选地,第一转动关节132还设有转动凹槽1324,转动凹槽1324设置于第一转动关节132远离第一凸块1322的一侧,且转动凹槽1324沿第一转动关节132边缘设置。
优选地,第一支架1还包括遮阳架14,遮阳架14设置有转动凸块141,转动凸块141与转动凹槽1324相匹配,且转动凸块141与转动凹槽1324组装后,转动凸块141可相对转动凹槽1324转动,当折叠车正常使用时,遇到炎热天气可将遮阳架14转动遮挡阳光。
当需要将折叠车进行折叠时,拨动安全锁1124,按下按钮1123,锁杆1122拉动弹性绳5,由弹性绳5拉动第一带动块133沿第一凸块1322转动,同时,第一带动块133沿着连接轴1323方向远离第一凸块1322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第一承块13231及第二承块13232抵接限位槽1331,使得第一带动块133停止移动,第一带动块133移动过程中,推动卡块134及第二带动块135朝靠近第一卡槽1311方向移动,第四弹性件1342处于压缩状态,直至卡块134完全脱离第二卡槽1321,第一转动关节132带动第二管体111一起进行转动,实现第一支架1的折叠,最后,第一转动关节132的转动带动第二承块13232一起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承块13232抵接转动槽1351,并带动转动槽1351一起转动。
再一并参照图7-图10,图7为实施例中的第一管体211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中锁块213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实施例中解锁件2132的立体结构图;图10为实施例中连接件23的立体结构图。第一管体211一端转动连接第四支管12,其另一端连接后轮,优选地,请复阅图1,第一管体211通过活动关节214连接第四支管12,活动关节214包括第二固定关节2141及第二转动关节2142,第二转动关节2142相对第二固定关节2141转动,第二固定关节2141连接第一管体211,第二转动关节2142连接第四支管12;第一管体211设有滑槽2111,滑槽2111沿第一管体211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块212设置于滑槽2111内,第一滑块212设有第三卡槽2121,折叠车正常使用时,锁块213卡设于第三卡槽2121内,优选地,第一滑块212还设有滚珠2122,滚珠2122抵接滑槽2111内壁,通过滚动既能减少第一滑块212与滑槽2111接触时的摩擦力,还能降低第一滑块212滑动过程中对滑槽2111的损坏。
锁块213包括上锁件2131、解锁件2132及第一弹性件2133,上锁件2131的两侧壁设置有凸壁21311;解锁件2132设有凹壁21321及通孔21322,凹壁21321与凸壁21311相匹配,通孔21322沿解锁件2132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弹性件2133一端抵接上锁件2131远离解锁件2132的一端,第一弹性件2133的另一端抵接第一管体211的内壁面,折叠车正常使用时,凸壁21311与凹壁21321抵接,上锁件2131穿过通孔21322并卡设于第三卡槽2121内,使得第一滑块212无法移动。优选地,解锁件2132还设有第四卡槽21323,第四卡槽21323设置于解锁件2132的端部。具体的,第一弹性件2133为弹簧。
优选地,第二支架2还包括连接件23,连接件23一端为伸缩件231,其另一端设有勾块232,伸缩件231及勾块232通过拉绳233连接,伸缩件231设置于第二固定关节2141内,勾块232卡设于第四卡槽21323内,伸缩件231通过拉绳233与第二带动块135连接。
优选地,解锁件2132设有第四卡槽21323的一端抵接有第三弹性件21324,弹性件一端抵接解锁件2132,其另一端抵接第一管体211内壁面。具体的,第三弹性件21324为弹簧。
当折叠车进行折叠时,第二带动块135转动并通过拉绳233拉动伸缩件231,伸缩件231压缩并通过拉绳233拉动勾块232,第三弹性件21324被压缩,进而带动解锁件2132移动,解锁件2132移动过程凹壁21321推动凸壁21311,使得上锁件2131从第三卡槽2121内推出,则第一滑块212可进行滑动实现第二支架2的折叠。
再一并参照图11-图12,图11为实施例中第三支管31的立体结构图;图12为实施例中收合结构33的立体结构图。第三支管31包括第三管体311、连接管312、第四管体313及第三滑块314,第三管体311连接第二支管22,第四管体313通过连接管312连接第三管体311,第三滑块314滑动连接第三管体311,具体应用时,连接管312外径小于第三管体311及第四管体313,收合结构33设置于连接管312,减小收合结构33与第三管体311及第四管体313配合后的间隙,使得整体更美观。管套32套设于第三管体311,且卡设第三滑块314,管套32连接第一管体211。
收合结构33包括移动块331、转动块332、第五弹性件333及卡条334,移动块331套设于连接管312,移动块331具有导槽3311,导槽3311设置于移动块331内壁面,具体的,导槽3311的数量为两个,为了便于实际工艺加工,导槽3311为通槽;优选地,移动块331还设有第二凸块3312,第二凸块3312设置于移动块331外壁面;转动块332连接前轮,转动块332具有第一凹槽3321,第一凹槽3321与第二凸块3312相匹配,第二凸块3312卡设于第一凹槽3321内;第五弹性件333套设于连接管312,且第五弹性件333一端抵接移动块331,第五弹性件333另一端抵接第四管体313;卡条334贯穿连接管312,卡条334两端分别卡设于两个导槽3311。具体的,第五弹性件333为弹簧,卡条334为销钉。
第四支架4连接第二支管22,第四支架4还连接活动关节214,第四支架4为折叠车的座位,为婴儿提供座靠或睡觉的场所。
当折叠车需要进行折叠时,将安全锁1124解开,按下按钮1123对解锁结构13进行解锁,第二管体111转动进行折叠,转动至一定角度后,第二带动块135收缩拉绳233,并通过连接件23拉动解锁件2132,解锁件2132运动过程中,将上锁件2131从第三卡槽2121内推出,继续转动第二管体111直至第二承块13232抵接第二转动凹槽1324,便停止第二管体111的转动,由于重力下压,第二支管22带动第四支管12、第三支管31及第四支架4一起朝第一支管21方向折叠,随着第三支管31的折叠,管套32抵接转动块332,转动块332沿连接管312移动,并压缩第五弹性件333,同时,转动块332带动移动块331一起移动,由于卡条334始终位于导槽3311内,在移动块331移动过程中旋转,并通过第二凸块3312带动转动块332进行一起选装,进而实现前轮的折叠,至此完成了折叠车的折叠。当需要将折叠车展开使用时,首先,将第二管体111转动至初始位置,按钮1123及锁杆1122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二弹性件11243推动顶块11242恢复至初始位置并抵接按钮1123,其次,第一带动块133在弹性绳5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卡块134在第四弹性件134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二带动块135在第二承块13232带动下转动至初始位置,再次,第二带动块135通过拉绳233使得伸缩件231恢复至初始位置,在第三弹性件21324的弹力作用下,解锁件2132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在第一弹性件2133的弹力作用下,上锁块213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二支管22带动第四支管12、第三支管31及第四支架4一起朝远离第一支管21方向展开,最后,管套32不在抵接转动块332,在第五弹性件333的弹力作用下,移动块331带动转动块332旋转至初始状态,至此,折叠车已完全展开可正常使用。
综上,通过锁块进行解锁,第二支管随第一滑块一起移动,并带动第一支架、第三支管及第四支架朝靠近第一管体方向进行折叠,管套抵接收合结构,最终使其折叠,整个折叠车结构简单,折叠后整体体积小,节省空间,还便于携带。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1);
第二支架(2),其包括第一支管(21)及第二支管(22),所述第一支管(21)包括第一管体(211)、第一滑块(212)及锁块(213),所述第一支架(1)连接所述第一管体(211),所述第一滑块(21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管体(211),所述锁块(213)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211)内;所述第二支管(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所述第二支管(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2);
第三支架(3),其包括第三支管(31)、管套(32)及收合结构(33),所述管套(32)和所述收合结构(33)设置于所述第三支管(31),所述第三支管(31)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所述管套(3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管(21);
第四支架(4),其连接所述第二支管(22);
其中,折叠车进行折叠时,所述锁块(213)进行解锁,在所述第二支管(22)带动下,所述第一支架(1)及所述第四支架(4)朝靠近所述第一管体(211)方向折叠,所述管套(32)抵接所述收合结构(33),使其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手把(11)及第四支管(12),所述手把(11)连接所述第四支管(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还包括解锁结构(13),所述手把(11)通过所述解锁结构(13)连接所述第四支管(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结构(13)包括第一固定关节(131)、第一转动关节(132)、第一带动块(133)、卡块(134)及第二带动块(135),所述第一固定关节(131)连接所述第四支管(12),且所述第一固定关节(131)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132)的一侧;所述第一转动关节(132)连接所述手把(11);所述第一带动块(133)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132);所述卡块(134)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132),且所述卡块(134)抵接所述第一带动块(133);所述第二带动块(135)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关节(132),且所述第二带动块(135)抵接所述卡块(1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块(213)包括上锁件(2131)、解锁件(2132)及第一弹性件(2133),所述上锁件(2131)连接所述解锁件(2132),所述第一弹性件(2133)设置于所述上锁件(2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件(2131)两侧设有凸壁(21311),所述凸壁(21311)抵接所述解锁件(2132)。
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件(2132)设有凹壁(21321)及通孔(21322),所述凸壁(21311)抵接所述凹壁(21321),所述上锁件(2131)设置于所述通孔(213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结构(33)包括移动块(331)、转动块(332)、第五弹性件(333)及卡条(334),所述移动块(331)设置于所述转动块(332)内,所述移动块(331)、所述转动块(332)及所述第五弹性件(333)均套设于所述第三支管(31),所述卡条(334)贯穿所述第三支管(31),且其设置于所述移动块(33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11)包括第二管体(111)及开锁结构(112),所述第二管体(111)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关节(132),所述开锁结构(112)设置于所述第二管体(11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21)还包括活动关节(214),所述第一管体(211)通过所述活动关节(214)连接所述第四支管(12)。
CN201921113370.0U 2019-07-16 2019-07-16 折叠车 Active CN210191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3370.0U CN210191565U (zh) 2019-07-16 2019-07-16 折叠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3370.0U CN210191565U (zh) 2019-07-16 2019-07-16 折叠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1565U true CN210191565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3370.0U Active CN210191565U (zh) 2019-07-16 2019-07-16 折叠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156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7282A (zh) * 2019-07-16 2019-09-10 惠州市联杨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折叠车
CN114670915A (zh) * 2022-03-23 2022-06-28 安徽小龙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手推车及其折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7282A (zh) * 2019-07-16 2019-09-10 惠州市联杨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折叠车
CN110217282B (zh) * 2019-07-16 2024-03-26 惠州市联杨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折叠车
CN114670915A (zh) * 2022-03-23 2022-06-28 安徽小龙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手推车及其折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91565U (zh) 折叠车
CN107128350B (zh) 一种折叠婴儿推车
CN113104091B (zh) 车架收折机构、车架锁定机构、背靠释锁机构及婴儿车
CN107031691B (zh) 婴儿车架
CN103359148A (zh) 婴儿车
CN205769517U (zh) 儿童推车
CN110217282B (zh) 折叠车
CN109278839B (zh) 一种折叠手推车
CN109789888B (zh) 一种手把折叠机构和使用该折叠机构的三折手把及其推车
CN108068967B (zh) 可折叠车把手及折叠式自行车和折叠式电动车
CN108820027B (zh) 一种具有座架换向功能的手推车
CN109808759A (zh) 婴儿车及其收合钩装置
CN113247075A (zh) 婴儿车车架
CN112009554A (zh) 儿童推车
CN215205039U (zh) 一种可收叠的婴儿手推车
CN107776641B (zh) 推车车架
CN201214440Y (zh) 双向折叠车
CN220076460U (zh) 一种便携折叠手推车
CN205554282U (zh) 一种折叠儿童车
CN210083313U (zh) 一种联动折叠式手推车
CN217598652U (zh) 一种锁止结构、折叠车架及婴儿车
CN210822419U (zh) 座椅可折叠的童车
CN220199324U (zh) 折叠机构、把手及营地车
CN210161947U (zh) 一种车架收合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CN212605375U (zh) 一种容易折叠的婴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