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6392U -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6392U
CN217876392U CN202222147818.9U CN202222147818U CN217876392U CN 217876392 U CN217876392 U CN 217876392U CN 202222147818 U CN202222147818 U CN 202222147818U CN 217876392 U CN217876392 U CN 217876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guide
hole
holes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781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781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6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6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6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所述导风件具有相背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导风件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导风件的内侧和外侧,所述通孔内设有分隔件以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该导风件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一般为单层微孔结构,多依靠气流扩散进行散风,风量损失大,制冷量低,用户无法获得无风感的体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件,该导风件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风件的导风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导风板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具有相背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导风件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导风件的内侧和外侧,其中,所述通孔内设有分隔件以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导风件,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中,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与另一个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孔壁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每个所述通孔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所述导风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每个所述通孔中,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所述导风面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导风面沿所述预设方向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设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包括多个分隔筋,多个所述分隔筋沿一圆周的周向排布,以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隔件还包括:中心台,所述中心台沿所述通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分隔筋设于所述中心台的周壁且沿所述中心台的周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心台形成为圆形台或者方形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形成为方形孔,所述中心台形成方形台,所述分隔件包括四个所述分隔筋,每个所述分隔筋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方形台的一侧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方形孔的一内侧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筋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具有过风区;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设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且覆盖所述过风区,所述外导风板为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风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导风板的外周沿与所述内导风板之间限定出环形出风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风区设于所述内导风板的中部且设有多个过风口,多个所述过风口沿所述内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导风板还具有两个第一出风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区沿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过风区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设有安装凹部,所述过风区设于所述安装凹部的底壁,所述外导风板设于所述安装凹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导风板还具有第二出风区,所述第二出风区环绕所述安装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风区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孔,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沿所述安装凹部的周向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主体,所述空调主体具有出风口;上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在C-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0,导风板组件100,内导风板1,过风区11,过风口12,第一出风区13,第一出风口131,安装凹部14,第二出风区15,第二出风孔151,外导风板2,通孔21,分隔件3,分隔筋31,第一出风孔4,导风面41,中心台5,环形出风间隙6,空调主体200,出风口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竖向”、“宽度”、“厚度”、“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导风板一般为单层微孔结构,多依靠气流扩散进行散风,风量损失大,制冷量低,用户无法获得无风感的体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了一种能够形成对撞气流进行对撞散风的导风件,由此,能够降低气流的送风距离,出风更均匀,从而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具有相背设置的内侧和外侧,导风件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通孔21,通孔21贯通导风件的内侧和外侧,气流可以通过通孔21以从导风件的内侧流动至导风件的外侧。
由于通孔21以阵列状排布在导风件上,气流通过导风件时,经过多个通孔21的分流,减缓了气流速度,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通孔21内设有分隔件3以将通孔21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4,由此,气流在通孔21内经过了分隔件3的分流,通过第一出风孔4排出的气流速度进一步减缓,进一步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出风孔4的出风方向从导风件的内侧至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该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4处排出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相反,在空调器1000排风时,从该相邻两个第一出风孔4排出的气流能够发生对撞,气流相互冲击,风力得到了缓冲,大大降低了出风风速,从而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该导风件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结合图4-图6所示实施例,在相邻设置的两个通孔21中,其中一个通孔21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4的出风方向与另一个通孔21的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孔4的出风方向从导风件的内侧至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该相邻的两个通孔21排出的部分气流方向相反,在空调器1000排风时,从相邻两个通孔21排出的部分气流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发生对撞,气流相互冲击,风力得到了缓冲,大大降低了出风风速,从而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参照图4-图6,第一出风孔4的孔壁具有导风面41,导风面41从导风件的内侧至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第一出风孔4的中心的方向延伸,以使导风面41朝向出风方向,避免风量损失,并使导风面41能够将气流向斜方进行导向,避免了气流直吹,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参照图5-图6,在每个通孔2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4的导风面41的延伸方向不同,以避免气流集中在一个方向,确保出风口201排出的风能够均匀分散的排向四周各个方向,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如图4-图6所示,每个导风面41沿预设方向从导风件的内侧至导风件的外侧倾斜延伸,以使气流向外排出时,能够先接触导风面41,在经过导风面41的导向后再向外排出。
进一步,在每个通孔21中,多个第一出风孔4的导风面41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以便于导风件上通孔21的布置,使得每一个通孔21处的气流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规律,确保相邻的第一出风孔4能够对撞散风,便于利用卡门涡街效应,把向前的出风转变为漩涡出风,以达到消耗能量,降低风速,使气流能够快速扩散的目的。
参照图3-图6,预设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以利用卡门涡街效应,把向前的出风转变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漩涡出风,以达到消耗能量,降低风速,使气流能够快速扩散的目的。
参照图6-图8,分隔件3包括多个分隔筋31,以通过分隔筋31将气流打散,并将通孔21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4,以起到风散气流,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的目的。
多个分隔筋31沿一圆周的周向排布,以在通孔21内分割形成多个沿圆周的周向排布的第一出风孔4,进而使得各个第一出风孔4内的导风面41能够沿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依次布置,以利用卡门涡街效应,把向前的出风转变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漩涡出风,以达到消耗能量,降低风速,使气流能够快速扩散的目的。
如图3-图8所示,分隔件3还包括:中心台5,中心台5沿通孔2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多个分隔筋31设于中心台5的周壁且沿中心台5的周向排布。中心台5能够便于分隔筋31将通孔21均匀的分割为多个第一出风孔4,在分隔筋31的连接处进行过渡,避免在通孔21的中心部分产生涡流影响风量。
并且,中心台5能够对冲击在中心台5上的气流进行分流,使气流均匀的分散流入各个第一出风孔4内,以利用卡门涡街效应,把向前的出风转变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漩涡出风,以达到消耗能量,降低风速,使气流能够快速扩散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台5形成为方形台,分隔筋31为四条,分别与方形台的四条边连接,将通孔21分割为四个第一出风孔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心台5形成为圆形台,以适应不同的数量与形状的分隔筋31,中心台5也可以形成为等边的多边形柱状结构、不规则柱状结构或者中空状,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4-图6所示,通孔21形成为方形孔,中心台5形成方形台,分隔件3包括四个分隔筋31,每个分隔筋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方形台的一侧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方形孔的一内侧壁连接,相邻两个分隔筋3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由此,能够将通孔21分割为四个第一出风孔4,以便于导风件上通孔21的布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孔21内仅设置有分隔筋31,以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21内可以为扇叶状结构,以更好的利用卡门涡街效应消耗能量,降低风速,使气流能够快速扩散的目的。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100可以包括:内导风板1和外导风板2。
如图1-图11所示,内导风板1具有过风区11,外导风板2设于内导风板1的外侧且覆盖过风区11,气流依次经过内导风板1与外导风板2,经过二次分流的气流的流动速度变缓,从而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外导风板2上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通孔21,气流依次经过内导风板1的过风区11与外导风板2的通孔21,经过二次分流的气流流动速度变缓,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并且,由于通孔21以阵列状排布在外导风板2上,气流通过外导风板2时,经过多个通孔21的分流,减缓了气流速度,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通孔21内设有分隔件3以将通孔21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4,由此,气流在通孔21内再次经过了分隔件3的分流,通过第一出风孔4排出的气流速度进一步减缓,进一步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出风孔4的出风方向从外导风板2的内侧至外导风板2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该相邻的两个第一出风孔4处排出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相反,在空调器1000排风时,从该相邻两个第一出风孔4排出的气流能够发生对撞,气流相互冲击,风力得到了缓冲,大大降低了出风风速,从而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100,该导风板组件100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其中,外导风板2的外周沿与内导风板1之间限定出环形出风间隙6,环形出风间隙6能够向导风板组件100的四周分散送风,避免了气流直吹,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参照图1-图4,过风区11设于内导风板1的中部且设有多个过风口12,多个过风口12沿内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过分口能够首先将出风气流分散,初步降低气流速度。
如图1-图4所示,内导风板1还具有两个第一出风区13,两个第一出风区13沿内导风板1的宽度方向排布,过风区11位于两个第一出风区13之间,两个第一出风区13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1,第一出风口131的孔径小于过风口12,第一出风区13与过风区11能够分别通过气流,且中心部分也即过风区11的气流流量更大。
参照图1-图4,内导风板1的外侧设有安装凹部14,过风区11设于安装凹部14的底壁,外导风板2设于安装凹部14内,由此,使得内导风板1与外导风板2能够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
如图1-图4所示,内导风板1还具有第二出风区15,第二出风区15环绕安装凹部14,第二出风区15使得导风板组件100的边沿也能够向外送风,使导风板组件100的通风性能更好。
参照图1-图4,第二出风区15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孔151,多个第二出风孔151沿安装凹部14的周向排布,以与过风口12和第一出风区13上开设的第一出风口131共同向外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空调主体200和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导风板组件100,如图9-图12所示,空调主体200具有出风口201,导风板组件100可摆动地设于出风口201处,通过导风板组件100的摆动,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切换无风感模式或者劲风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根据图1-图12描述空调器10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图12,空调器1000包括:空调主体200和导风板组件100。
空调主体200具有出风口201,导风板组件100可摆动地设于出风口201处,通过导风板组件100的摆动,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切换无风感模式或者劲风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导风板组件100包括:连接臂、内导风板1和外导风板2。
参照图1-图4,内导风板1的外侧设有安装凹部14,外导风板2设于安装凹部14内,由此,使得内导风板1与外导风板2能够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连接臂与内导风板1固定连接且与空调主体200可摆动的连接,以将导风板组件100可摆动的设置在空调主体200上。
内导风板1具有过风区11、第一出风区13和第二出风区15,过风区11和第一出风区13设于安装凹部14的底壁,过风区11设于内导风板1的中部且设有多个过风口12,多个过风口12沿内导风板1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过分口能够首先将出风气流分散,初步降低气流速度。
两个第一出风区13沿内导风板1的宽度方向排布,过风区11位于两个第一出风区13之间,两个第一出风区13上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31,第一出风口131的孔径小于过风口12,第一出风区13与过风区11能够分别通过气流,且中心部分也即过风区11的气流流量更大。
第二出风区15环绕安装凹部14,第二出风区15使得导风板组件100的边沿也能够向外送风,使导风板组件100的通风性能更好。第二出风区15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孔151,多个第二出风孔151沿安装凹部14的周向排布,以与过风口12和第一出风区13上开设的第一出风口131共同向外送风。
外导风板2设于内导风板1的外侧且覆盖过风区11,气流依次经过内导风板1与外导风板2,经过二次分流的气流的流动速度变缓,从而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其中,外导风板2的外周沿与内导风板1之间限定出环形出风间隙6,环形出风间隙6能够向导风板组件100的周围分散送风,避免了气流直吹,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
外导风板2上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通孔21,通孔21内设有分隔件3以将通孔21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4,分隔件3包括多个分隔筋31,以通过分隔筋31将气流打散,并将通孔21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4,以起到风散气流,降低气流的流速,降低了气流的送风距离,使得用户获得较好的无风感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的目的。分隔件3还包括:中心台5,中心台5沿通孔21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多个分隔筋31设于中心台5的周壁且沿中心台5的周向排布。
通孔21形成为方形孔,中心台5形成方形台,分隔件3包括四个分隔筋31,每个分隔筋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方形台的一侧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方形孔的一内侧壁连接,相邻两个分隔筋31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由此,能够将通孔21分割为四个第一出风孔4,以便于外导风板2上通孔21的布置。
其中,导风面41形成在所述分隔筋31上,在同一通孔21内,分隔筋31的逆时针侧或顺时针侧具有导风面41。
通孔21内分隔筋31的布置方向与与其相邻的通孔21内分隔筋31的布置方向相反。以利用卡门涡街效应,把向前的出风转变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漩涡出风,以达到消耗能量,降低风速,使气流能够快速扩散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采用上述导风板组件100,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于空调器1000的其它构造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空调器1000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具有相背设置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导风件设有多个阵列布置的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导风件的内侧和外侧,
其中,所述通孔内设有分隔件以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多个第一出风孔,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在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通孔中,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与另一个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出风方向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孔的孔壁具有导风面,所述导风面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朝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通孔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所述导风面的延伸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通孔中,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的所述导风面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导风面沿所述预设方向从所述导风件的内侧至所述导风件的外侧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多个分隔筋,多个所述分隔筋沿一圆周的周向排布,以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还包括:
中心台,所述中心台沿所述通孔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分隔筋设于所述中心台的周壁且沿所述中心台的周向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台形成为圆形台或者方形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形成为方形孔,所述中心台形成方形台,所述分隔件包括四个所述分隔筋,每个所述分隔筋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方形台的一侧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方形孔的一内侧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分隔筋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11.一种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具有过风区;
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设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且覆盖所述过风区,所述外导风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外周沿与所述内导风板之间限定出环形出风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区设于所述内导风板的中部且设有多个过风口,多个所述过风口沿所述内导风板的长度方向排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还具有两个第一出风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区沿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方向排布,所述过风区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出风区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设有安装凹部,所述过风区设于所述安装凹部的底壁,所述外导风板设于所述安装凹部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还具有第二出风区,所述第二出风区环绕所述安装凹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区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孔,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沿所述安装凹部的周向排布。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主体,所述空调主体具有出风口;
根据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可摆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处。
CN202222147818.9U 2022-08-15 2022-08-15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7876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7818.9U CN217876392U (zh) 2022-08-15 2022-08-15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7818.9U CN217876392U (zh) 2022-08-15 2022-08-15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6392U true CN217876392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7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7818.9U Active CN217876392U (zh) 2022-08-15 2022-08-15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6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55162A1 (en) Air vent for ventilation systems
JP2011136683A (ja) 車両の換気システム
CN217876392U (zh)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1108378A (zh) 防冷凝风孔结构
CN210062982U (zh) 车辆送回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轨道车辆
JP7223484B2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気流の吹き出し口構造
WO2021208497A1 (zh) 机头组件、风道系统、风扇
CN117628692A (zh) 导风件、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JP5049746B2 (ja) 鉄道車両
CN214841572U (zh) 散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4636671B2 (ja) 吹出口
CN114061130A (zh) 挡风板和空气处理装置
US5052284A (en) Air outlet
CN217876394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和空调器
CN107631455A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US20240077084A1 (en) Blower
CN217876393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和具有该导风板的空调器
CN107477697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783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2320030U (zh) 出风板及空调器
CN213988971U (zh) 胶体电池阻胶阀
CN217685782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07527763U (zh) 天花机
CA2494224A1 (en) High mix air diffus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