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27763U - 天花机 - Google Patents

天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27763U
CN207527763U CN201721596720.4U CN201721596720U CN207527763U CN 207527763 U CN207527763 U CN 207527763U CN 201721596720 U CN201721596720 U CN 201721596720U CN 207527763 U CN207527763 U CN 207527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ffle
retaining wall
ceiling machin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967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厂
陈国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967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27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27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27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包括壳体、面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及分隔板。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面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面板的外环周设有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第一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缘;所述第二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缘,并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隔设置;所述分隔板设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并将所述出风风道下端分隔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风板相对,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挡风板相对。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机,能够实现无风感出风,以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Description

天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花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花机。
背景技术
天花机在空调行业内诞生已久,天花机因具有美观大方、节省空间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但是,常规的天花机的送风气流自其出风口直接吹出,风量集中且风速较大,这样的送风气流直接吹向用户时,容易导致用户患上头晕、鼻塞或乏力等空调病,不利于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天花机,旨在实现无风感出风,以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包括壳体、面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及分隔板。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面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面板的外环周设有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第一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缘;所述第二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缘,并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隔设置;所述分隔板设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并将所述出风风道下端分隔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包括自所述出风口外缘向下延伸的第一竖向挡壁,及自所述第一竖向挡壁下端向所述第二挡板翻折的第一横向挡壁;所述第二挡板包括自所述出风口内缘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挡壁,及自所述第二竖向挡壁下端向所述第一挡板翻折的第一横向挡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挡壁与所述第二横向挡壁的相对的侧部均呈弧形倒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挡壁与所述第二横向挡壁均向下偏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横向挡壁与所述第二横向挡壁的壁面均设有多个散风孔。
优选地,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为R,R∈[1mm,3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凹设而呈弧型设置。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呈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分隔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中。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的厚度向上呈渐缩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面板呈方形设置,所述面板具有四个侧部,每一所述侧部均设置一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面板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机,通过在出风风道的下端设置分隔板,以将所述出风风道下端分隔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下端与第一挡板相对,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与第二挡板相对。在天花机工作时,风门打开所述出风口,自所述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内分隔板分成两股较小的气流,第一股气流自所述第一风道向下吹出,第二股气流自所述所述第二风道向下吹出;其中,第一股气流达到所述出风口时冲击到所述第一挡板,使得第一股气流改变流向,并向第二挡板流动;第二股气流达到所述出风口时冲击到第二挡板,使得第二股气流改变流向,并向所述第一挡板流动;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二股气流于所述出风口中部位置相遇并搅混,混合后的送风气流流动方向分散,风速降低,使得送风气流较为柔和,以此避免送风气流集中直吹用户,使用户感受不到风感,进而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花机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天花机沿I-I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天花机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另一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再一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壳体 31 第一竖向挡壁
11 出风风道 32 第一横向挡壁
11a 第一风道 40 第二挡板
11b 第二风道 41 第二竖向挡壁
20 面板 42 第二横向挡壁
21 出风口 50 分隔板
22 进风口 60 风轮
30 第一挡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则该“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室外侧”、“室内侧”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花机,所述天花机可以是吊顶机或者嵌入式空调机。所述天花机可实现无风感出风,避免送风气流集中吹向用户,以提升用户的舒适体验。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天花机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天花机包括壳体10、面板20、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以及分隔板50。其中,壳体10 内设有出风风道11;面板20盖合于壳体10的下端,面板20的外环周设有与出风风道11连通的出风口21;第一挡板30盖设于出风口21的内缘;第二挡板40盖设于出风口21的外缘,并与第一挡板30间隔设置;分隔板50设于出风风道11的下端,并将出风风道11下端分隔成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 11b,第一风道11a的下端与第一挡板30相对,所述第二风道11b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挡板40相对。
具体而言,壳体10可呈圆筒状或方筒状设置,在壳体10内部形成有供所述天花机的换热器、风轮60安装的容置腔,壳体10的下端具有朝下开放的敞口,面板20盖合于壳体10下端的敞口。面板20中部位置设有进风口22,进风口22呈圆形、椭圆形或方形设置均可。出风口2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口21沿面板20的外环周呈环绕状环绕于进风口22外围。所述天花机工作时,风轮60驱动气流自进风口22进入所述容置腔内,该气流经过所述换热器时,与所述换热器发生热交换形成送风气流,在该风轮60的驱动下,该送风气流流向各出风口21,并自各出风口21吹向室内。
分隔板50将出风风道11的下端分隔成与出风口21均连通的第一风道11a 和第二风道11b,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呈内外向间隔排布,其中第一风道11a的下端与第一挡板30相对,所述第二风道11b与第二挡板40相对。在此,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内外向”具体是指以进风口22为中心沿径向到面板20的各个侧部的方向。
至于分隔板50的安装方式,可在壳体10的下端设置供分隔板50安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可以由连接面板20与壳体10的安装框充当,所述安装架还可以是安装于所述出风通道下端的独立结构,亦或者设于面板20上侧面并与面板20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此不设具体限定。
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可以是通过焊接或插接等连接方式,安装在出风口21上的独立结构,亦可以是与面板20一体成型结构。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可呈弯折状或弧形状设置均可,具体在后文中有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的天花机,通过在出风风道11的下端设置分隔板50,以将出风风道11下端分隔成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第一风道11a的下端与第一挡板30相对,所述第二风道11b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挡板40相对。在天花机工作时,风门打开出风口21,自所述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内分隔板50分成两股较小的气流,第一股气流自第一风道11a向下吹出,第二股气流自所述第二风道11b向下吹出;其中,第一股气流达到出风口21时冲击到第一挡板30,使得第一股气流改变流向,并向第二挡板40流动;第二股气流达到出风口21时冲击到第二挡板40,使得第二股气流改变流向,并向第一挡板30流动;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二股气流于出风口21中部位置相遇并搅混,混合后的送风气流流动方向分散,风速降低,使得送风气流较为柔和,以此避免送风气流集中直吹用户,使用户感受不到风感,以此实现无风感出风,进而提升用户舒适体验。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为获得较广的送风区域,面板20呈方形设置,面板20具有四个侧部,每一所述侧部均设置一出风口21,出风口 21沿面板20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具体而言,面板20呈方形设置,并盖设于壳体10下端的敞口,进风口 22呈方形设于面板20的中部位置;四个出风口21分设于面板20的四个侧部,且每一出风口21呈长条状沿面板20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如此则使得出风口21呈环绕状环绕于进风口22外围,四个出风口21覆盖形成的送风区域较广,送风范围较大。
请参阅图2和图3,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较好地改变所述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的流向,优选地,第一挡板30包括自出风口21外缘向下延伸的第一竖向挡壁31,及自所述第一竖向挡壁31下端向第二挡板40翻折的第一横向挡壁32;第二挡板40包括自出风口21内缘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挡壁41,及自所述第二竖向挡壁41下端向第一挡板30翻折的第一横向挡壁32。
具体而言,第一挡板30的第一竖向挡壁31和第一横向挡壁32围合形成供所述第一股气流切换方向所需的空间;第二挡板40的第二竖向挡壁41和第二横向挡壁42围合形成供所述第二股气流切换方向所需的空间。如此设置,确保第一挡板30与第二挡板40能够较好地改变各气流的流向,以避免所述第一股气流和所述第二股气流回流。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向挡壁32与第二横向挡壁42均向下偏斜设置。在此,以第一横向挡壁32为例进行解释说明:由于第一横向挡壁 32向下偏斜,使得自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冲击到第一横向挡壁32 上时,第一股气流的向下偏斜吹出,避免第一股气流反弹而回流至第一风道 11a内。同样地,第二横向挡壁42向下偏斜设置,亦可避免第二股气流反弹而回流至所述第二风道11b内。
此外,由于第一横向挡壁32与第二横向挡壁42均向下偏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股气流与所述第二股气流于出风口21中部混合后,混合所得送风气流将较及时地向出风口21外侧扩散出去,实现快速制冷/制热。
请参阅图4,进一步地,为避免送风气流冲击到第一挡板30/第二挡板40 上产生较大的噪音,第一横向挡壁32与第二横向挡壁42的壁面均设有多个散风孔(未图示)。
具体而言,第一横向挡壁32上的多个散风孔均匀设于第一横向挡壁32 的壁面;第二横向挡壁42上的多个散风孔均匀设于第二横向挡壁42的壁面。在此,以第一横向挡壁32为例进行解释说明所述散风孔的作用:自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冲击到第一横向挡壁32上时,部分第一股气流向下偏斜吹出,部分第一股气流自所述散风孔出风口21外侧扩散出去,如此一方面可减小所述第一股气流冲击到第一挡板30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还可避免第一股气流反弹而回流至第一风道11a内;再一方面通过所述散风孔后的气流风速较小,更为柔和,可实现更佳的无风感效果。同样地,第一横向挡壁32上的消音孔亦可以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第一横向挡壁32和第二横向挡壁42配合,可避免送风气流向出风风道11回流,亦可以减小送风气流切换流向而产生的噪音,还可以细化送风气流,使得风速较小,更为柔和,实现更佳的无风感效果。
在此,考虑到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不宜过大,否则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的泄流量较大,减弱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混合扰动效果,使得无风感效果不佳;考虑到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亦不宜过小,否则所述散风孔的泄流效果及消音效果均不佳。故优选地,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为R,R∈[1mm,3mm]。
具体而言,R具体可以是1.5mm、2.0mm、2.5mm或者3mm均可。若R 小于1mm,则所述散风孔的孔径过小,所述散风孔的泄流效果及消音效果均不佳。若若R大于3mm,则所述散风孔的孔径过大,所述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的泄流量较大,减弱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混合扰动效果,使得无风感效果不佳。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在出风口21混合的送风气流,受到第一横向挡壁32和第二横向挡壁42边缘的阻挡而难以向外扩散,故优选地,第一横向挡壁32的面向第二横向挡壁42的侧部呈弧形倒角设置(图中未示出);第二横向挡壁42的面向第一横向挡壁32的侧部呈弧形倒角设置。
具体而言,通过将第一横向挡壁32的面向第二横向挡壁42的侧部,以及第二横向挡壁42的面向第一横向挡壁32的侧部均呈弧形倒角设置,以使得第一横向挡壁32和第二横向挡壁42边缘对送风气流流动的阻力较小,当第一股气流和第二股气流混合后,混合后的送风气流能够及时地向外扩散,避免送风气流在出风口21回旋而减小无风感风量。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挡板30与第二挡板40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凹设而呈弧型设置。
当送风气流流向第一挡板30的凹弧面时,将顺沿该凹弧面向外呈流线型吹出,流动阻力较小,如此一方面可确保该混合的送风气流能够及时地向外扩散;另一方面可避免送风气流冲击在风门上产生的噪音。同样地,当送风气流流向第二挡板40的凹弧面时,将顺沿该凹弧面向外呈流线型吹出,流动阻力较小,如此一方面可确保该混合的送风气流能够及时地向外扩散;另一方面可避免送风气流冲击在风门上产生的噪音。
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的面向出风风道11的表面,设有呈条形导流槽,以使得送风气流顺沿所述导流槽向出风口21外侧流动,以细化送风气流,一方面可增强无缝感出风效果;另一方面亦可避免送风气流冲击在风门上产生的噪音。
请参阅图2,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确保分隔板50能够较好地分隔第一股气流与第二股气流,分隔板50呈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分隔板50的上端延伸至壳体10内部的空腔中。
具体而言,通过将分隔板50的上端延伸至壳体10内部的空腔中,使得第一风道11a和第二风道11b的风道长度较长,自第一风道11a吹出的第一股气流和自第二风道11b吹出的第二股气流达到出风口21时,此两股气流相互独立,两者风速较快且流向区域稳定,此时,所述第一股气流受第一挡板30 的阻挡作用而迅速改变流向,改变后的第一股气流仍具有较大的风速,所述第二股气流受第二挡板40的阻挡作用而迅速改变流向,改变后的第二股气流也具有较大的风速,该具有较大风速的第一股气流与具有较大风速的所述第二股气流相遇,两者相互冲击的作用力更强,扰动更大,发散作用更好,从而达到较好的无风感效果。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分隔板50的上端向上呈渐缩状设置。具体地,分隔板50的上端的厚度向上逐渐减小,以使得分隔板50的上端呈渐缩状设置。
具体而言,通过将分隔板50的上端向上呈渐缩状设置,一方面可减小分隔板50上端对所述出风通道内气流的阻力,降低风损;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所述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冲击到分隔板50而产生较大的噪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天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出风风道;
面板,盖合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面板的外环周设有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
第一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内缘;
第二挡板,盖设于所述出风口的外缘,并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隔设置;以及
分隔板,设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下端,并将所述出风风道下端分隔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包括自所述出风口外缘向下延伸的第一竖向挡壁,及自所述第一竖向挡壁下端向所述第二挡板翻折的第一横向挡壁;所述第二挡板包括自所述出风口内缘向下延伸的第二竖向挡壁,及自所述第二竖向挡壁下端向所述第一挡板翻折的第二横向挡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挡壁与所述第二横向挡壁的相对的侧部均呈弧形倒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挡壁与所述第二横向挡壁均向下偏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挡壁与所述第二横向挡壁的壁面均设有多个散风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为R,R∈[1mm,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凹设而呈弧型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呈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分隔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的空腔中。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厚度向上呈渐缩状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天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呈方形设置,所述面板具有四个侧部,每一所述侧部均设置一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面板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CN201721596720.4U 2017-11-23 2017-11-23 天花机 Active CN207527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6720.4U CN207527763U (zh) 2017-11-23 2017-11-23 天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96720.4U CN207527763U (zh) 2017-11-23 2017-11-23 天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27763U true CN207527763U (zh) 2018-06-22

Family

ID=6258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96720.4U Active CN207527763U (zh) 2017-11-23 2017-11-23 天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27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140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0140A (zh) * 2019-06-25 2019-08-2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4427B (zh) 空调室内壁挂机
CN106958864B (zh) 空调室内壁挂机及其控制方法
WO2009103215A1 (zh) 一种横插框及通信机柜
CN208011912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105674527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719696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104456888B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立式空调
CN207527763U (zh) 天花机
CN106705240B (zh) 空调柜机
CN105091084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7501270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091090A (zh) 空气调节器
CN208186568U (zh) 天花机
CN107763734A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JP6473843B1 (ja) 換気口カバー
CN207688234U (zh)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438741U (zh) 天花机
CN105423518A (zh) 风道框体、出风框、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JP2009113656A (ja) 鉄道車両
CN105091085A (zh) 一种空气调节器
CN105091086A (zh) 空调器
CN21037374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07438718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392813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14664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