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3743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3743U
CN210373743U CN201921052992.7U CN201921052992U CN210373743U CN 210373743 U CN210373743 U CN 210373743U CN 201921052992 U CN201921052992 U CN 201921052992U CN 210373743 U CN210373743 U CN 210373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indoor unit
floor type
air conditione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29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维强
安明波
覃强
黄彪
汪先送
黄愉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299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3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3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3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和新风模块,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及形成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引入新风以提升室内环境质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器通常仅具有室内温度、湿度调节的功能,虽然可改善室内环境,但空调器在调节室内环境时,室内空气在反复循环,当循环一定时间后,室内空气会变得浑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提升室内空气的清新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及形成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的新风风道;以及
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和/或右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出风口设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进风口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风机模块及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第一转接口、第二转接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第二转接口的的转接风道,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风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转接口设于所述转接风道延伸方向的一端或两端,所述第一转接口设于所述转接风道的下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新风进风口的过风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下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出风口环绕所述外壳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前侧,
或,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下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前侧,
或,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两者中的一者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另一者设于所述外壳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及形成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的新风风道;以及
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新风风道内设置的新风模块,可从室外引入新风,而改善室内空气清新度,与不具备新风引入功能的现有空调器相比,本申请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提升室内环境质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新风模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为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外壳 101 新风进风口
102 新风出风口 103 新风进风管
200 新风模块 210 风机模块
220 转接件 221 第一转接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00及新风模块200。
具体地,外壳100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部分,可由几块板拼接而成。通常,外壳100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方形、近圆形及多边形等多种形状,其内形成有安装腔,以安装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风机等元器件。本实施例以外壳100呈圆筒形对本实施例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做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0具有新风进风口101、新风出风口102、及形成于所述新风进风口101与新风出风口102之间的新风风道(未标示),新风模块200安装于新风风道内。需要说明的是,新风进风口101与新风出风口10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多边形,或呈微孔状、栅格状等。
可以理解,目前的空调器,在调节室内环境时,会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使用,随着循环次数和循环时长的增加,室内空气会逐渐变得浑浊,而降低室内环境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所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提出,在外壳100内设置新风风道,而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即向室内引入新风。如此,可利用新风提升室内空气清新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而言,外壳100包括面板(未标示)与背板(未标示),于外壳100上还设有换热进风口与换热出风口,该换热进风口与换热出风口之间形成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内安装的换热器,可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而通常,对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而言,换热进风口设于背板上侧,换热出风口设于面板上侧。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101设于外壳100的后侧,新风出风口102设于外壳100的左侧和右侧。具体而言,将新风进风口101设于外壳100的后侧,便于新风风道与室外连通,还可减少外壳100前壳的开口,保证外壳的美观度。具体而言,外壳100上安装有新风进风管103,该新风进风管形成有新风进风口102。
将新风出风口102设于外壳100的左侧和右侧,则可避免新风直吹用户。由于从室外引入的新风与室内空气可能存有较大的温差,因此避免新风直吹用户,可减少新风引入时,用户的刺激感,而提升用户体验。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出风口102也可仅设于外壳100的左侧或右侧。需要说明的是,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外壳10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壳100的前后两侧可以清楚地确定,因此本申请中所所指的左右两侧,可以外壳100的前后两侧与上下两侧为明确无误地参考得到。
进一步地,该新风出风口102位于背板上,并设于新风进风口101与换热进风口之间。可以理解,将新风出风口102设于新风进风口101与换热进风口之间,有利于外壳100内部的结构设计,而缩小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体积。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新风模块200包括风机模块210及转接件210。其中,转接件210具有第一转接口(图未示)、第二转接口221及转接风道(图未示),该转接风道连通第一转接口与第二转接口221。该第一转接口与风机模块210的出风口连通,该第二转接口221与新风出风口102连通。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壳100上设置有两新风出风口102,因此转接件210相应设有两第二转接口221。可以理解,通过在风机模块210与新风出风口102之间设置转接件210,以连通风机模块210的出风口与新风出风口102,有利于外壳100内部的结构设计,并且可减少对风机模块210的安装位置、及新风出风口102设置位置的限制,适用性强。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风机模块210的出风口与新风出风口102也可直接连通。
请结合图4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接件210的转接风道沿左右方向延伸,两第二转接口221设于转接风道延伸方向的两端,第一转接口设于转接风道的下方。可以理解,这样设计能够尽可能缩短转接风道的长度,而缩减转接件210的体积,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需要说明的是,当外壳100上仅具有一个新风出风口102时,第二转接口221设于转接风道的一端。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新风出风口102的过风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新风进风口101的过风面积。这样设置,能够降低新风从新风出风口102流出时的风阻与风阻,而使新风流出更为舒适缓和,出风噪音也更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无论外壳100上设有1个、3个或多个新风出风口102,新风出风口102总的过风面积均大于或等于新风出风口102的过风面积。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101设于外壳100的后侧,新风出风口102设于外壳100的下侧。可以理解,将新风出风口102设于外壳100的下侧,可使新风尽快落地,而避免新风与用户接触。如此,可在新风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差较大时,降低新风引入对用户造成的刺激感,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的舒适性。
优选地,该新风出风口102环绕外壳100设置。这样设置,可增加新风出风口102的出风面积,而使新风出风更为舒适缓和,噪音也更低。其中,新风出风口可间隔环绕外壳100设置,也可连续环绕外壳100设置。当然,于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下侧也可设置单一的新风出风口102。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101设于外壳100的左侧和/或右侧(即新风进风口101可设于外壳100的左侧、右侧或左右两侧均设置),新风出风口102设于外壳100的前侧。可以理解,新风从外壳100的侧面进入,再从外壳100的前侧流出,新风风道内部结构紧凑,外壳100体积小。
如图9所述,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101设于外壳100的左侧和/或右侧(即新风进风口101可设于外壳100的左侧、右侧或左右两侧均设置),新风出风口102设于外壳100的下侧。可以理解,新风从外壳100的侧面流入,自从外壳100的下侧流出,可减少引入新风对用户造成的刺激感,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该新风出风口102环绕外壳100设置。
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101设于外壳100的后侧,新风出风口102设于外壳100的前侧。可以理解,这样设计,可快速提升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前侧区域空气的清新度,而用户通常位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前侧区域,如此一来,可使用户尽快感受到清新空气,体验良好。
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新风进风口101与新风出风口102两者中的一者设于外壳100的左侧,另一者设于外壳100的右侧。可以理解,这样设置,能够避免引入的新风直接吹向用户,而提升用户体验。优选地,外壳100的同一侧具有两新风出风口10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外机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通。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及形成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之间的新风风道;以及
新风模块,安装于所述新风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和/或右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进风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风机模块及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第一转接口、第二转接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第二转接口的转接风道,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转接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风道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转接口设于所述转接风道延伸方向的一端或两端,所述第一转接口设于所述转接风道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新风进风口的过风面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下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环绕所述外壳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前侧,
或,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下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后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前侧,
或,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新风出风口两者中的一者设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另一者设于所述外壳的右侧。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室外机,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通。
CN201921052992.7U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Active CN210373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2992.7U CN210373743U (zh)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2992.7U CN210373743U (zh)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3743U true CN210373743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2992.7U Active CN210373743U (zh) 2019-07-05 2019-07-05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3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460B (zh) 壁挂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59075B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132679U (zh) 空调器
CN109084368B (zh) 空调器
CN20981969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059112A (zh) 空调末端设备和空调器
CN21037374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15752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18753U (zh) 天花机及空调器
CN21274669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290296U (zh) 一种室内空调柜机
CN112212407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639313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174026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71517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034565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869961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989353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84119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9298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37375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856735U (zh) 一种新型hvac出风结构
CN217235786U (zh) 一种新风混风结构和空调器
CN214619818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