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1198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41198U CN214841198U CN202120648853.1U CN202120648853U CN214841198U CN 214841198 U CN214841198 U CN 214841198U CN 202120648853 U CN202120648853 U CN 202120648853U CN 214841198 U CN214841198 U CN 2148411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vity
- heat exchanger
- indoor unit
- def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风机、换热器及导风结构,外壳设有内腔和连通所述内腔的出风口;换热器装设于所述内腔,并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所述导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导风结构设有第一导风斜面,所述第一导风斜面朝向所述换热器延伸设置;风机装设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导风结构间隔设置,所述风机具有出风侧,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导风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中风机的出风侧与换热器没有相对设置,当风机从出风侧出风后,仅有一部分气流与换热器接触,其他的气流与壳体内壁接触倒回至风机,导致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设有内腔和连通内腔的出风口;
换热器,装设于所述内腔,并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
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导风结构设有第一导风斜面,所述第一导风斜面朝向所述换热器延伸设置;及
风机,装设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导风结构间隔设置,所述风机具有出风侧,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导风结构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包括:
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一腔的腔壁连接;和
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腔的腔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背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面为第二导风斜面,所述第二导风斜面朝向所述换热器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背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一导风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沿所述第一导风板远离所述第一腔的腔壁的一侧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并朝向所述换热器延伸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为弧形面;
且/或,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为弧形面。
在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一致;
且/或,所述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导风结构均设于所述第一腔的腔壁,并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且两个所述导风结构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之间,并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呈相背离设置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与所述内腔设置有所述导风结构的腔壁连接;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周缘与所述下端部和所述第一腔的腔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腔分隔形成上腔和下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下腔;
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出风侧开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的通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隔板呈夹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下腔的多个出管口,且多个所述出管口位于所述下腔的侧腔壁,并呈间隔设置,所述出管口用于与冷媒连接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风机、换热器及导风结构,外壳设有内腔和连通内腔的出风口;换热器装设于内腔,并将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出风口连通第二腔;导风结构设于第一腔内,并与换热器间隔设置,导风结构设有第一导风斜面,第一导风斜面朝向换热器延伸设置;风机装设于第一腔内,并与导风结构间隔设置,风机具有出风侧,出风侧朝向导风结构设置;如此设置,气流可通过导风结构的第一导风斜面改变流动方向,即气流沿导风结构的第一导风斜面吹向换热器,进而增多穿过换热器的气流量,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外壳 | 30 | 导风结构 |
10a | 内腔 | 30a | 第一导风斜面 |
10b | 出风口 | 31 | 第一导风板 |
10c | 出管口 | 32 | 第二导风板 |
101a | 第一腔 | 32a | 第二导风斜面 |
102a | 第二腔 | 40 | 风机 |
20 | 换热器 | 50 | 隔板 |
1 | 第一方向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0、风机40、换热器20及导风结构30,外壳10设有内腔10a和连通所述内腔10a的出风口10b;换热器20装设于所述内腔10a,并将所述内腔10a分隔形成第一腔101a和第二腔102a,所述出风口10b连通所述第二腔102a;导风结构30设于所述第一腔101a内,并与所述换热器20间隔设置,所述导风结构30设有第一导风斜面30a,所述第一导风斜面30a朝向所述换热器20延伸设置;风机40装设于所述第一腔101a内,并与所述导风结构30间隔设置,所述风机40具有出风侧,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导风结构3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开始运行,风机40运作从出风侧出风后,气流可通过导风结构30的第一导风斜面30a改变流动方向,即气流沿导风结构30的第一导风斜面30a吹向换热器20,气流由换热器20换热后,使得换热后的气流从第二腔进入出风口10b,进而增多穿过换热器20的气流量,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可选地,导风结构30可采用结构硬度较高的金属材料或硬塑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斜面40a设有吸音棉,以减少气流沿第一导向斜面流动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0、换热器20、导风结构30及风机40,外壳10设有内腔10a和连通内腔10a的出风口10b;换热器20装设于内腔10a,并将内腔10a分隔形成第一腔101a和第二腔102a,出风口10b连通第二腔102a;导风结构30设于第一腔101a内,并与换热器20间隔设置,导风结构30设有第一导风斜面30a,第一导风斜面30a朝向换热器20延伸设置;风机40装设于第一腔101a内,并与导风结构30间隔设置,风机40具有出风侧,出风侧朝向导风结构30设置;如此设置,气流可通过导风结构30的第一导风斜面30a改变流动方向,即气流沿导风结构30的第一导风斜面30a吹向换热器20,进而增多穿过换热器20的气流量,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导风结构30包括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第一导风板31与第一腔101a的腔壁连接;第二导风板32与第一导风板31连接,第二导风板32远离第一导风板31的一侧与第一腔101a的腔壁连接,第一导风板31与第二导风板32呈夹角设置;第二导风板32背向第一导风板31的一面为第二导风斜面32a,第二导风斜面32a朝向换热器20延伸设置;且第一导风板31背向第二导风板32的一面为第一导风斜面30a。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1、第二导风板32及内腔10a的一侧腔壁围合形成一三角形腔体;如此设置,当有部分气直接从第一导风板31和换热器20之间的位置流出后,该部分气流可沿内腔10a顶部的腔壁回流至第二导风板32,并沿第二导风板32的第二导风斜面32a进入换热器20,从而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导风结构30还包括第三导风板,第三导风板沿第一导风板31远离第一腔101a的腔壁的一侧延伸形成,并位于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的连接处,且第三导风板与换热器20间隔设置,并朝向换热器20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的连接处设置第三导风板,利用第三导风板增大第一导风板的面积,进而减少从第一导风板31和第三导风板与换热器20之间的位置流失的气流量,从而增加进入换热器20的气流量,以进一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第一导风斜面30a为弧形面;且/或,第二导风斜面32a为弧形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斜面30a和第二导风斜面32a设置呈弧形,如此,气流流动至第一导风斜面30a和第二导风斜面32a时,气流沿第一导风斜面30a和第二导风斜面32a流动更流畅,进而减小气流与第一导风斜面30a和第二导风斜面32a碰撞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定义空调室内机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1,换热器20沿第一方向1延伸的长度与第一导风板31沿第一方向1延伸的长度一致;且/或,换热器20沿第一方向1延伸的长度与第二导风板32沿所述第一方向1延伸的长度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沿第一方向1延伸,即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为长条状板,如此设置,进一步增大气流与第一导风板31和第二导风板32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大进入换热器20的气流量,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导风结构30包括两个,两个导风结构30均设于第一腔101a的腔壁,并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且两个导风结构30位于风机40和换热器20之间,并与风机40和换热器20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导风结构30均位于上腔,并与风机40和换热器20间隔设置;两个导风结构30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于上腔的腔壁;如此,增大气流与导风结构30接触的面积,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换热器20包括呈相背离设置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端部与内腔设置有导风结构30的腔壁连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隔板50,隔板50的周缘与下端部和第一腔101a的腔壁连接,以将第一腔101a分隔形成上腔和下腔,风机40位于下腔;隔板50对应出风侧开设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通风口。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20呈板状设置,且换热器20的下侧与通风口的一侧边缘邻接,换热器20的左侧、右侧及上侧均与内腔10a的腔壁连接;风机40流出的气流从通风口进入上腔,避免风机40还没未换热的气流直接从风机40与换热器20的间隙进入出风口10b处,从而保证风机40出来的气流都流经换热器20换热后才从出风口10b流出。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换热器20与隔板50呈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隔板50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而换热器20相对隔板50呈倾斜设置,且换热器20与隔板50呈45度至60度的范围,使得换热器20也与内腔10a设置导风结构30的腔壁呈倾斜设置,使得换热器20与内腔10a的腔壁和隔板50能围合形成一个较小的腔体,进而缩短风机40的出风侧与换热器20之间的距离,从而加快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外壳10设有连通下腔的多个出管口10c,且多个出管口10c位于下腔的侧腔壁,并呈间隔设置,出管口10c用于与冷媒连接管连通。
传统空调仅有一侧连接冷媒连接管的出管口10c,而本实施例通过在外壳10的后面和侧面都预留有出管口10c,满足空调不同固定方式,方便用户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连通;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设有内腔和连通所述内腔的出风口;
换热器,装设于所述内腔,并将所述内腔分隔形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腔;
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所述导风结构设有第一导风斜面,所述第一导风斜面朝向所述换热器延伸设置;及
风机,装设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导风结构间隔设置,所述风机具有出风侧,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导风结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
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一腔的腔壁连接;和
第二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腔的腔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导风板背向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面为第二导风斜面,所述第二导风斜面朝向所述换热器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背向所述第二导风板的一面为所述第一导风斜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沿所述第一导风板远离所述第一腔的腔壁的一侧延伸形成,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并朝向所述换热器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斜面为弧形面;
且/或,所述第二导风斜面为弧形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一致;
且/或,所述换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一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导风结构均设于所述第一腔的腔壁,并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设置,且两个所述导风结构位于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之间,并与所述风机和所述换热器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呈相背离设置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与所述内腔设置有所述导风结构的腔壁连接;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周缘与所述下端部和所述第一腔的腔壁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腔分隔形成上腔和下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下腔;
所述隔板对应所述出风侧开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和所述下腔的通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隔板呈夹角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下腔的多个出管口,且多个所述出管口位于所述下腔的侧腔壁,并呈间隔设置,所述出管口用于与冷媒连接管连通。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8853.1U CN214841198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8853.1U CN214841198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41198U true CN214841198U (zh) | 2021-11-23 |
Family
ID=78760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48853.1U Active CN214841198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41198U (zh)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20648853.1U patent/CN2148411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32262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7843030B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084368B (zh) | 空调器 | |
CN211345777U (zh) |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 |
CN209263165U (zh) | 空调器 | |
CN111023545A (zh) |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 |
CN209131015U (zh) | 空调器 | |
CN107763833B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84119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801396U (zh) | 风机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94454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373755U (zh) | 空调器 | |
CN213228247U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和车辆 | |
CN21345390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JP3596422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CN210373743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1012843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832252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108305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083222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031407U (zh) | 新风空调器 | |
CN21662004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4026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34565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6204208U (zh) | 风管组件和移动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