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32679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32679U CN212132679U CN202020845608.5U CN202020845608U CN212132679U CN 212132679 U CN212132679 U CN 212132679U CN 202020845608 U CN202020845608 U CN 202020845608U CN 212132679 U CN212132679 U CN 2121326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sh air
- air outlet
- air conditioner
- fresh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5239 tubu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新风出风管及新风风机。其中,所述壳体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及新风出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风管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出风管适用于将所述新风出口和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出风管内。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能够减小新风风机占用空调器的内部空间,进而减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通常会在其内部配置新风风机,该新风风机通过新风管与室外环境连通,从而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到室内。然而,传统空调器通常是将新风风机配置到一个风机蜗壳内,以形成一个新风模块,再将该新风模块安装于空调器内部。然而,这种由新风风机和风机蜗壳组成的新风模块,其体积较大,需要额外占用空调器较大的内部空间,从而导致空调器的整体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减小新风风机占用空调器的内部空间,进而减小空调器的整体体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新风出风管及新风风机。其中,所述壳体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及新风出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出风管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出风管适用于将所述新风出口和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出风管内。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进风管,所述新风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新风出风管连接,所述新风进风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
可选地,所述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出风管的端部,并靠近所述新风进风管;或者,所述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出风管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新风出风管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不大于所述新风进风管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盘及设于所述底盘前侧的前面板;其中,
所述底盘开设有所述新风出口;和/或,
所述前面板开设有所述新风出口
可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底座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蜗壳和蜗舌,所述蜗舌和所述蜗壳围合形成将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所述新风出口设于所述底座或所述蜗壳或所述蜗舌。
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及自所述底板的前端朝所述换热风道内侧延伸的上壁板,所述上壁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适用于供所述新风出风管容置。
可选地,所述蜗壳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蜗壳底及设于所述蜗壳底上的蜗壳主体,所述蜗壳主体的背面和所述蜗壳底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适用于供所述新风出风管容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下侧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适用于供所述新风出风管容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设有所述新风出口;或者,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设有所述新风出口。
可选地,所述出风管的侧壁贯设有多个出风孔,多个所述出风孔沿所述出风管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出风孔的周缘凸设有出风细管,多个所述出风细管朝向所述新风出口延伸。
可选地,所述新风出口由多个沿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新风孔组成,所述新风出风管的多个出风细管分别插置于多个所述新风孔中;或者,所述新风出口为沿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风口,所述新风出风管的多个出风细管沿所述新风出口的长度方向排布。
可选地,所述新风风机的转速为30000rpm~60000rpm。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开设新风出口,并在壳体内设置新风出风管,该新风出风管将新风出口与室外环境连通。并且,将新风风机安装在新风出风管内,从而无需为新风风机额外配置风机蜗壳,进而无需在空调器的内部预留供风机蜗壳安装的空间,使整体体积缩小而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新风出风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新风出风管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新风出风管沿I-I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新风出风管内安装新风风机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新风出风管沿II-II线的剖视图;
图13为图8中新风出风管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相关技术中,传统空调器通常在其内部配置新风风机,该新风风机3与空调器做成一体,然后通过新风管与室外环境连通,以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因此,传统空调器存在有多项缺陷:第一,传统新风风机的体积大,占用空调器的内部空间大,进而造成空调器的整体体积大。第二,传统新风风机安装在空调器内部,传统新风风机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直接向室内传导,噪音大。第三,传统新风风机的风量小。如果想加大新风量,需要扩大供大新风管通过的安装孔,或额外开孔,进而导致噪音增大。第四,新风与室内空气存在较大温差,夏季时新风为热风,冬季时新风为冷风,新风直吹用户容易导致用户不舒服。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可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房间,从而为室内房间补充新鲜空气,提高房间内的空气质量。所述空调器可以解决上述传统空调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缺陷。应说明的是,所述空调器可以是壁挂式空调器、或者柜式空调器,亦或者是移动式空调器。以下主要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其他机型可以参照实施。
请参阅图1,在空调器的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壳体100、新风出风管400及新风风机300。其中,壳体100设有换热进风口101、换热出风口102及新风口,换热进风口101和换热出风口102连通;新风出风管400安装于壳体100内,新风出风管400适用于将新风出口104和室外环境连通;所述新风风机300安装于新风出风管400内。
具体说来,壳体100可在其顶部开设换热进风口101,并在其底部或前部下端设置换热出风口102;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换热风道103,该换热风道103将换热进风口101和换热出风口102连通。所述空调器在其壳体100的内部还配置有换热器500和风轮600,该换热器500呈半包围风轮600设置。所述空调器工作时,风轮600驱动空气从换热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00内部,经换热器500换热后从换热风道103流向换热出风口102,进而从换热出风口102吹出到房间,实现制冷或制热。
空调器除了上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之外,还具有新风模式。当空调器开启新风模式时,新风风机300工作并室外新风进入到新风出风管400内,然后经新风出风管400输送至新风出口104,最后从新风出口104吹出。考虑到夏季时,室外新风为热风,室内空调风为冷风;或者,在冬季时,室外新风为冷风,室内空调风为热风,两股风温差也较大,容易使得用户感到不适。
鉴于此,可将新风出口104设于靠近换热出风口102的位置,从而从新风出口104吹出的新风不仅可以向房间中下层空间补充新风,且还可以就近与从换热出风口102吹出的风混合形成温度较为适宜的混合风,然后再一起吹向房间,该混合风的温度及新鲜度均较为舒适性,从而提高空调器的舒适体验。例如,夏季时,空调器的新风出口104吹出的新风为热风,空调器的换热出风口102吹出的是冷风,两者混合成较自然的凉风后再吹向用户;而冬季时,空调器的新风出口104吹出的新风为冷风,空调器的换热出风口102吹出的是热风,两者混合成较柔和的暖风后再吹向用户。
新风风机300安装在新风出风管400内,新风风机300的进风侧朝向新风出风管400的和新风进风管200连通的位置,以确保新风风机300能够将新风输送至新风出风管400的各个位置。由于新风风机300安装在新风出风管400内,从而无需为新风风机300额外配置风机蜗壳112,进而无需在空调器的内部预留供风机蜗壳112安装的空间,从而可以将空调器的整体体积缩小,使得空调器小型化。对于新风风机300而言,新风风机300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轴流风叶,所述电机为小型高转速电机,能够产生较大的风量,从而新风风机300的整体体积可设计得相当小,通过增大其转速即可获得等同或大于传统新风风机300的风量。在实际应用中,新风风机的实际转速可以按照所需的风量进行合理设计,在此没有限制。
下表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新风风机300与传统新风风机300的转速-风量对比数据表:
表1
由上表1可见,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新风风机300通过采用具有高转速电机,其转速可高达30000rpm~60000rpm,而风量更是高达57m3/h~81.5m3/h,该新风风机300的风量远远大于传统新风风机300的风量。因此,可将新风风机300的整体体积设计得相当小,通过增大其转速即可获得等同或大于传统新风风机300的风量。该新风风机300可安装在常规大小的新风出风管400内,可以不必额外增大新风出风管400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100开设新风出口104,并在壳体100内设置新风出风管400,该新风出风管400将新风出口104与室外环境连通。并且,将新风风机300安装在新风出风管400内,从而无需为新风风机300额外配置风机蜗壳112,进而无需在空调器的内部预留供风机蜗壳112安装的空间,使整体体积缩小而实现小型化。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进风管200,新风进风管200的一端与新风出风管400连接,新风进风管200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具体说来,新风出风管400沿壳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新风出风管400的至少一端部延伸到壳体100的端部,以在壳体100的端部与新风进风管200连接,新风出风管400的另一端部封闭。在该壳体100的端部,可以不受蜗壳112和蜗舌的阻挡,用户的操作空间较大,从而方便用户将手伸入壳体100对新风出风管400和新风进风管200进行连接,装配难度较小,易于拆装。
理论上说来,新风出风管4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新风进风管2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在此没有具体限定。在此可选地,新风出风管4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不小于新风进风管2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
其中,若新风出风管4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与新风进风管2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相等,则此两者可以直接对接,在此两者的连接处不会形成较大的横截面突变,从而可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若新风出风管4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小于新风进风管200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从而使得新风出风管400的通风横截面小于新风进风管200的通风横截面,从新风进风管200引入的气流逐渐向新风出风管400内部挤压,从而这部分气流在新风出风管400内挤压形成较高的气压,从而迫使新风出风管400向新风出口104快速输送新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6,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新风出风管400在壳体100内的位置,宜与新风出口104对应设置。至于新风出口104的位置,在此可选地,壳体100包括底盘110及设于底盘110前侧的前面板120;其中,可在底盘110开设有新风出口104(如图1和图2所示);和/或,前面板120开设有新风出口104(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新风出口104可以是一个,该新风出口104可设置底盘110或者前面板120;新风出口104也可以是两个,两个新风出口104分别设置在底盘110和前面板120。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在底盘110上开设新风出口104。对于底座111而言,底盘110包括底座111及设于底座111上的蜗壳112和蜗舌,蜗舌113和蜗壳112围合形成将换热进风口101和换热出风口102连通的换热风道103。因此,可将新风出口104设置在底座111上,以向出风口或其下侧输送新风。
此外,还可以将新风出口104设于蜗壳112或蜗舌113上,以向换热风道103送风,从新风出口104吹出的新风可以与换热风道103内的气流混合均匀,然后再一起从换热出风口102吹出,提高新风与空调风混合的均匀度;并且,当换热出风口102被导风板700关闭后,新风出口104也与外部环境隔绝,外部环境中的空气不易进入从新风出口104落入到空调器内部。基于此,新风出风管400的安装位置可以有如下多种设计方式: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底座111包括底板1111及自底板1111的前端朝换热风道103内侧延伸的上壁板1112,上壁板1112和底板1111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105,第一容置腔105适用于供新风出风管400容置。在此情况下,新风出口104可对应设于底板1111(如图2所示),以向换热出风口102的下方送新风;或者,新风出口104可对应设于上壁板1112,新风出口104靠近换热出风口102的内侧,从而可直接向换热出风口102新送风。通过将新风出风管400安装到第一容置腔105内,不仅可以隐藏新风出风管400,且还可以充分底座111的内部空腔,无需在空调器内部额外配置供新风出风管400安装的空间。
请参阅图2和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蜗壳112包括与底座111连接的蜗壳底托1121及设于蜗壳底托1121上的蜗壳主体1122,蜗壳主体1122的背面和蜗壳底托1121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106,第二容置腔106适用于供新风出风管400容置。在此情况下,可将新风出口104设于蜗壳主体1122上(如图1所示),以向换热风道103送新风。
由于第二容置腔106形成在蜗壳112的背面,也就是说,第二容置腔106显露在空调器的背面,这样可以直接从空调器的背面对新风出风管400进行装配,无需将空调器的壳体100拆开,装配操作相当简便。此外,当将空调器安装到墙体10上之后,新风出风管400隐藏空调器的背面,不会影响空调器的整体外观。
请参阅图6和图7,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00内的换热器500,壳体100的内部构造有位于换热器500下侧的接水盘114,所述接水盘114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第三容置腔107,第三容置腔107适用于供新风出风管400容置。此时,新风出口104可对应设在前面板120(如图6所示)或者蜗舌113上。
具体说来,接水盘114构造于蜗舌113的上侧,用于承接换热器500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水。安装新风出风管400时,可将新风出风管400从壳体100的一端将新风出风管400插入到该第三容置腔107内,然后再将新风出风管400和新风进风管200连接固定即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接水盘114和前面板120之间的空隙,无需在空调器内部额外配置供新风出风管400安装的空间。
基于上述所例举的三个实施例,新风出风管400可选择性地安装在第一容置腔105或第二容置腔106或第三容置腔107内,具体可根据新风出口104的位置及装配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应设计,在此没有限定。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还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设有新风出口104,以自所述端板朝壳体100的侧向(如左侧或右侧)输送新风。或者,壳体100还包括位于其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设有新风出口104,以所述顶板向壳体100的上方输送新风。
请参阅图8至图10,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新风出风管400的出风方式,可在新风出风管400的侧壁贯设有多个出风孔410,多个出风孔410沿新风出风管400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出风孔410的周缘凸设有出风细管420,多个出风细管420朝向新风出口104延伸。
具体说来,当新风进风管200将新风引入到新风出风管400之后,新风顺沿新风出风管400的长度方向流动,然后新风在途径新风出风管400的出风孔410时,从多个出风孔410处的出风细管420分散吹出到新风出口104,从而形成一股股较小的新风气流,使得新风扩散均匀,且舒适度较佳。
请参阅图8和图11,由于新风风机300的转速较大,新风风机300产生的风量大,因此,所述新风风机300安装在新风出风管400的长度方向端部或中部,仅需新风风机300的进风侧朝向新风出风管400和新风进风管200连通的位置,就可以驱动新风吹向新风出风管400的各个位置,进而使得新风出风管400的各个出风孔410均有气流吹出,实现均匀送新风。
但是,为了确保新风出风管400具有较大的新风量,可选地,将所述新风风机300安装于新风出风管400的端部(如图11中P1所示),并靠近新风进风管200,以将室外新风强力吸引如新风进风管200,而后从新风进风管200进入到新风出风管400内,增大新风量。或者,所述新风风机300安装于新风出风管400的中部(如图11中P2所示),以确保新风风机300能够将新风输送到新风出风管400的远离新风进风管200的一端,从而确保新风出风管400的两端均有较大的新风量,使得新风出风管400均匀送新风。再或者,所述新风风机300安装于新风出风管400远离新风进风管200的端部。
请参阅图8、图12及图13,进一步地,新风出口104由多个沿换热出风口102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新风孔组成,新风出风管400的多个出风细管420分别插置于多个所述新风孔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精准将新风引到新风出口104,而且新风孔还能对出风细管420进行限位,使得新风出风管400整体不易发生活动,从而可减少新风出风管400的固定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新风出口104也可以为呈长条形沿换热出风口10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风口,新风出风管400的多个出风细管420沿新风出口104的长度方向排布。
进一步地,出风细管420的远离出风孔410的一端呈斜切设置,以形成有斜切口421,斜切口421的周缘与所述新风孔的周缘平齐。新风出风管400内的气流先经出风孔410进入到出风细管420内,然后从该出风细管420的斜切口421吹出。由于该斜切口421形成有尖端,这样引导气流附壁流出,减少出风细管420出口端的风阻,有利于将新风快速吹出。将斜切口421与所述新风孔的周缘平齐,可避免出风细管420的出口端凸出于壳体100的外表面,影响壳体100的外表面平滑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及新风出口,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
新风出风管,所述新风出风管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出风管适用于将所述新风出口和室外环境连通;以及
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出风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进风管,所述新风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新风出风管连接,所述新风进风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室外环境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出风管的端部,并靠近所述新风进风管;或者,所述新风风机安装于所述新风出风管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管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不大于所述新风进风管的横截面外轮廓的外接圆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盘及设于所述底盘前侧的前面板;其中,
所述底盘开设有所述新风出口;和/或,
所述前面板开设有所述新风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底座及设于所述底座上的蜗壳和蜗舌,所述蜗舌和所述蜗壳围合形成将所述换热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的换热风道;所述新风出口设于所述底座或所述蜗壳或所述蜗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及自所述底板的前端朝所述换热风道内侧延伸的上壁板,所述上壁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适用于供所述新风出风管容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蜗壳底及设于所述蜗壳底上的蜗壳主体,所述蜗壳主体的背面和所述蜗壳底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适用于供所述新风出风管容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壳体的内部构造有位于所述换热器下侧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和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有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适用于供所述新风出风管容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设有所述新风出口;或者,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其顶部的顶板,所述顶板设有所述新风出口。
11.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的侧壁贯设有多个出风孔,多个所述出风孔沿所述出风管的长度方向排布,多个所述出风孔的周缘凸设有出风细管,多个所述出风细管朝向所述新风出口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由多个沿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新风孔组成,所述新风出风管的多个出风细管分别插置于多个所述新风孔中;或者,
所述新风出口为沿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风口,所述新风出风管的多个出风细管沿所述新风出口的长度方向排布。
13.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的转速为30000rpm~60000rpm。
14.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45608.5U CN212132679U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45608.5U CN212132679U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32679U true CN212132679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6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845608.5U Active CN212132679U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32679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81201A (zh) * | 2021-02-10 | 2021-05-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系统 |
CN112880031A (zh) * | 2021-02-08 | 2021-06-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3864882A (zh) * | 2021-05-20 | 2021-12-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3932302A (zh) * | 2021-10-28 | 2022-01-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室内机 |
CN114216162A (zh) * | 2021-12-16 | 2022-03-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 |
CN116147059A (zh) * | 2022-12-30 | 2023-05-23 | 广州智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自适应系统 |
-
2020
- 2020-05-19 CN CN202020845608.5U patent/CN21213267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80031A (zh) * | 2021-02-08 | 2021-06-0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2781201A (zh) * | 2021-02-10 | 2021-05-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系统 |
WO2023065566A1 (zh) * | 2021-05-20 | 2023-04-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3864880A (zh) * | 2021-05-20 | 2021-12-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3959008A (zh) * | 2021-05-20 | 2022-01-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5388464A (zh) * | 2021-05-20 | 2022-11-2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5388465A (zh) * | 2021-05-20 | 2022-11-2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3864882A (zh) * | 2021-05-20 | 2021-12-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WO2023065565A1 (zh) * | 2021-05-20 | 2023-04-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WO2023065564A1 (zh) * | 2021-05-20 | 2023-04-2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N113932302A (zh) * | 2021-10-28 | 2022-01-1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空调室内机 |
CN114216162A (zh) * | 2021-12-16 | 2022-03-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空调 |
CN116147059A (zh) * | 2022-12-30 | 2023-05-23 | 广州智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自适应系统 |
CN116147059B (zh) * | 2022-12-30 | 2023-11-14 | 广州智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控制自适应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32679U (zh) | 空调器 | |
CN10774776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698351B (zh) | 一种具有引流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7726446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6322508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组件 | |
CN115388465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5143527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39782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319880U (zh) | 空调器 | |
WO2023246547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014163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295968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72186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29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317600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1659194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307996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772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2853U (zh) | 空调器 | |
CN115560445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10128425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8375108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9819694U (zh) | 空调器 | |
CN213019969U (zh) |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