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4732U -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4732U
CN217804732U CN202222043925.7U CN202222043925U CN217804732U CN 217804732 U CN217804732 U CN 217804732U CN 202222043925 U CN202222043925 U CN 202222043925U CN 217804732 U CN217804732 U CN 217804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bearing
mounting groove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439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祥辉
任天园
白玉山
邢磊
刘越
赵金山
王大伟
吴玉韬
李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439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4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4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4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该平衡架包括: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承重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配合安装走行轮,所述安装件用于与所述承重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可实现对走行轮的稳定夹持,同时,走行轮和平衡架的连接结构简单,提升了走行轮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且有利于走行轮的快速维修和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例如锻压制造中,需要将生产原料由原料处理处运输到生产加工处,运输的距离较长,频次较高,且运输的重量较大,一般多使用平板运输车通过轨道进行运输,平板运输车车体下方铰接平衡架用于安装走行轮。
平板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速度的要求以及室外温度的影响,易造成平板运输车的走行轮损坏,目前的平板运输车的平衡架与走行轮的连接结构复杂,安装和拆卸较为不便,不易于快速维修和更换,易对运输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平板运输车的走行轮的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实现走行轮的快速维修和更换。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衡架,包括:
承重机构,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承重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开口朝向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配合安装走行轮,所述安装件用于与所述承重板可拆卸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承重板上设置倾斜向下的第一安装槽以及在安装件上设置的第二安装槽之间的配合,可实现对走行轮的稳定夹持,且安装件与承重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走行轮时,只需移动走行轮至第一安装槽的位置,再连接安装件即可完成走行轮的安装,简单便捷,走行轮和平衡架的连接结构简单,可便于走行轮的快速维修和更换。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对称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的轴孔,所述轴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轴孔用于穿入转轴以与车体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承重板包括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承重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承重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承重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之间用于放置所述走行轮的轮毂。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覆盖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之间的间隙,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相连接;
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之间,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轴孔相对应,所述连接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相连接,所述连接套筒用于穿入所述转轴。
可选地,所述承重机构还包括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之间,所述加强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多个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之间,且沿所述轴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凸形加强件,所述凸形加强件的长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凸形加强件的短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的端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为45度。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平板运输车,包括车体、走行轮和如上所述的平衡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运输车的有益效果与如上所述的平衡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走行轮包括轮毂、轴承、驱动轴和轴承端盖,所述轮毂与所述驱动轴驱动连接,所述轴承位于所述轮毂的两侧,且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轴承端盖安装在所述轴承上,所述轴承端盖通过所述平衡架的承重机构的第一安装槽和安装件的第二安装槽配合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重板与安装件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重板与安装件另一视角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走行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重机构;11-承重板;111-第一承重板;112-第二承重板;12-第一安装槽;13-轴孔;14-连接组件;141-连接板;142-连接套筒;15-加强组件;151-加强板;152-凸形加强件;2-安装件;21-第二安装槽;3-走行轮;31-轮毂;32-轴承;33-驱动轴;34-轴承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的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后方,Y轴的反向代表前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平衡架,包括:承重机构1,包括承重板11,承重板11沿第一方向设置,承重板1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2,第一安装槽12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开口朝向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均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存在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锐角;安装件2,安装件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12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21,第一安装槽12和第二安装槽21用于配合安装走行轮3,安装件2用于与承重板11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X轴正向或反向,第二方向为Y轴方向或反向,第三方向位于ZX平面,且位于X轴反向和Z轴反向之间或X轴正向和Z轴反向之间,第一夹角即为第三方向与Z轴反向之间的夹角。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承重机构1作为走行轮3的安装机构,其中,设置承重板11作为走行轮3的承重主体,在承重板11上设置第一安装槽12,同时在安装件2上设置对应的第二安装槽21,当安装件2安装在承重板11上时,第一安装槽12和第二安装槽21之间配合形成一安装腔体,此安装腔体用于安装走行轮3,且安装件2与承重板11可拆卸连接,这样,承重板11沿的X轴方向设置,第一安装槽12开口倾斜朝下,在安装走行轮3时,只需移动走行轮3至第一安装槽12内即可,相比于开口竖直朝向的第一安装槽12,这样倾斜设置使得走行轮3的安装更加方便,同时,安装件2与承重板11可拆卸连接,在需要维修和更换时,只需拆卸安装件2即可卸下走行轮3,走行轮3与平衡架的连接更加简便,拆卸更加便捷,安装件2与承重板11的稳定连接,也保证了走行轮3的运行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装件和承重板11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件2的安装,安装件2的形状设置为与第二安装槽21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
可选地,两个第一安装槽12对称设置在承重板11上,且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承重板11上设置有位于两个第一安装槽12之间的轴孔13,轴孔13沿第二方向设置,轴孔13用于穿入转轴以与车体相连接。
为了保证平衡架的平衡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承重板11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安装槽12,分别用于安装两个走行轮3,且在承重板11上设置位于两个第一安装槽12之间的轴孔13,轴孔13沿Y轴设置,用于穿入转轴与车体铰接,这样,在平板运输车运输过程中,承重板11两侧的第一安装槽12可绕轴孔13沿Z轴移动,使得走行轮3可上下起伏,在遇到轨道高低起伏时,承重板11两侧的走行轮3可对于上升或下降,使得走行轮3与轨道时刻保持接触,保证运输的稳定性,达到平衡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体下方设置承载板,转轴可穿过承载板和轴孔13,保证平衡架与车体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承重板11包括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承重机构1还包括连接组件14,第一承重板111通过连接组件14和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用于放置走行轮3的轮毂31。
为了进一步提升走行轮3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承重板11由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沿Y轴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14相连接,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用于放置走行轮3的轮毂31,这样,通过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共同承载走行轮3,不易发生变形,保证走行轮3的安装稳定性,且将轮毂31设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如图4所示,同样方便走行轮3的轴承端盖34放入第一安装槽12内,保证第一安装槽12和第二安装槽21共同固定轴承端盖34,对走行轮3进行固定,保证其走行时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接组件14固定连接。
可选地,连接组件14包括:连接板141,连接板141覆盖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的间隙,连接板1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连接套筒142,连接套筒142位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连接套筒142与轴孔13相对应,连接套筒1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连接套筒142用于穿入转轴。
为了保证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的连接稳定性以及转轴与轴孔13的连接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设置连接板141,连接板141覆盖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的间隙,且连接板1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使得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形成一个稳定性的整体,进一步提升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在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设置与轴孔13相对应的连接套筒142,连接套筒1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上的轴孔13和第二承重板112上的轴孔13相连接,在安装转轴时,直接安装在连接套筒142内,既进一步提升了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又提升了承重机构1对转轴的承载稳定性,保证平衡架与车体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接板141以及连接套筒142固定连接。
可选地,承重机构1还包括加强组件15,加强组件15位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加强组件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升承重机构1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设置加强组件15,加强组件15设置在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这样,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加强组件15固定连接。
可选地,加强组件15包括多个加强板151,加强板151位于两个第一安装槽12之间,且沿轴孔13的周向间隔设置,加强板1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
如图2和图3所述,为了在加强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不影响走行轮3的安装和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加强板151沿轴孔13的周向间隔设置,且设置于两个第一安装槽12之间,这样,既实现了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的进一步连接,又避免了加强板151与走行轮3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加强板151固定连接。
可选地,加强组件15包括凸形加强件152,凸形加强件152的长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的边缘相连接,凸形加强件152的短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的端面抵接。
为了防止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发生相对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之间设置凸形加强件152,凸形加强件152的长边用于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的边缘相连接,进一步提升承重机构1的结构强度,凸形加强件152的短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相对的端面抵接,这样,当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存在相对移动或变形的趋势时,凸形加强件152的短边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二者发生变形或相对移动,进一步保证承重机构1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凸形加强件152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凸形加强件152还可与连接组件14的连接板141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以及螺栓连接等。
可选地,第一夹角为45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走行轮3的安装便捷性,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夹角设置为45度,这样,既方便了走行轮3的安装和拆卸,又保证第一安装槽12和第二安装槽21对运行中的轴承端盖34的稳定夹持,保证走行轮3的运行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板运输车,包括车体、走行轮3和上述的平衡架。
本实施例中的平板运输车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的平衡架的技术效果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走行轮3包括轮毂31、轴承32、驱动轴33和轴承端盖34,轮毂31与驱动轴33驱动连接,轴承32位于轮毂31的两侧,且安装在驱动轴33上,轴承端盖34安装在轴承32上,轴承端盖34通过平衡架的承重机构1的第一安装槽12和安装件2的第二安装槽21配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置驱动轴33与轮毂31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轮毂31旋转,从而实现走行轮3的走行,同时,轴承端盖34置于第一安装槽12和第二安装槽21之间,在第二安装槽21的支撑作用下,实现对驱动轴33的支撑,保证其驱动轮毂31旋转时的稳定性,同时在轴承端盖34和驱动轴33之间设置轴承32,保证驱动轴33旋转时的稳定性。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平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机构(1),包括承重板(11),所述承重板(11)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承重板(11)上设有第一安装槽(12),所述第一安装槽(12)沿第二方向设置且开口朝向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安装件(2),所述安装件(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2)相匹配的第二安装槽(21),所述第一安装槽(12)和所述第二安装槽(21)用于配合安装走行轮(3),所述安装件(2)用于与所述承重板(1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12)对称设置在所述承重板(11)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承重板(11)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12)之间的轴孔(13),所述轴孔(13)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轴孔(13)用于穿入转轴以与车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1)包括第一承重板(111)和第二承重板(112),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承重机构(1)还包括连接组件(14),所述第一承重板(11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4)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用于放置所述走行轮(3)的轮毂(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4)包括:
连接板(141),所述连接板(141)覆盖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之间的间隙,所述连接板(1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
连接套筒(142),所述连接套筒(142)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之间,所述连接套筒(142)与所述轴孔(13)相对应,所述连接套筒(1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所述连接套筒(142)用于穿入所述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构(1)还包括加强组件(15),所述加强组件(15)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之间,所述加强组件(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15)包括多个加强板(151),所述加强板(151)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槽(12)之间,且沿所述轴孔(13)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强板(1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15)包括凸形加强件(152),所述凸形加强件(152)的长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的边缘相连接,所述凸形加强件(152)的短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承重板(111)和所述第二承重板(112)的端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45度。
9.一种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走行轮(3)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衡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板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轮(3)包括轮毂(31)、轴承(32)、驱动轴(33)和轴承端盖(34),所述轮毂(31)与所述驱动轴(33)驱动连接,所述轴承(32)位于所述轮毂(31)的两侧,且安装在所述驱动轴(33)上,所述轴承端盖(34)安装在所述轴承(32)上,所述轴承端盖(34)通过所述平衡架的承重机构(1)的第一安装槽(12)和安装件(2)的第二安装槽(21)配合固定。
CN202222043925.7U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Active CN217804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3925.7U CN21780473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3925.7U CN21780473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4732U true CN217804732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43925.7U Active CN21780473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4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01670B (zh) 快装快卸式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行走装置、装卸方法
US11305790B2 (en) Self-driving steel coil transport vehicle capable of active steering
TW202014357A (zh) 搬送車
CN217804732U (zh) 一种平衡架及平板运输车
CN100457586C (zh) 万向传输平台装置
CN211684496U (zh) 方便拆卸的车轮装置及行走车台
CN114802445A (zh) 底盘结构以及全向运输车
CN211255006U (zh) 一种安装拆卸方便的行走轮箱
CN2868929Y (zh) 胶带输送机可维修回程平托辊总成
CN216374782U (zh) 一种多轮行走底盘结构
CN113941836B (zh) 翻转支架以及翻转系统
CN218595195U (zh) 一种超重堆垛机驱动轮箱
CN219857426U (zh) 一种agv小车调平机构
CN112647392B (zh) 一种多功能公路养护工程车快速换装平台
CN211223023U (zh) 行走装置和移动机器人
CN111845308A (zh) 运输车及运输车的驱动模块
CN214933441U (zh) 一种车架、分拣小车及货物分拣系统
CN213770260U (zh) 一种具有制动功能的滑移座
CN205089801U (zh) 一种汽车后桥轴承及轴承座
CN217022711U (zh) 一种履带运输车支重轮安装结构
CN219585122U (zh) 一种高速窄带分拣机
CN217731705U (zh) 一种可快拆机械臂的防脱落地轨行车
CN220905150U (zh) 一种自卸车车架货箱移动装置
CN218025274U (zh) 一种麦克纳姆轮重载叉车动力输出系统的结构
CN212400778U (zh) 麦克纳姆轮、底盘及全方位移动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