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9841U -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9841U
CN217799841U CN202221165926.2U CN202221165926U CN217799841U CN 217799841 U CN217799841 U CN 217799841U CN 202221165926 U CN202221165926 U CN 202221165926U CN 217799841 U CN217799841 U CN 217799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sitioning
limiting
block
shap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659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合运
梁国山
程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6592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9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9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9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包括基部、第一定位压紧机构、第二定位压紧机构、翻转机构、滑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滑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基部,所述翻转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且所述翻转机构用于翻转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且所述滑动机构用于滑动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两种车型能统一共用工装,避免重新定义定位孔,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便于维护、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焊接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已量产车型定位工装采用固定形式,只能对应一种车型。但是对于新车型,比如即双后轮车型,除后车架零件外,大部分零件借用在产车型 (如后地板、后板和相关加强件),导致新车型后车架与现有定位工装出现了相互干涉的情况。因为两种车型的大部分零件共用,另设定位孔的话,需另投模具,成本高,增加开发周期。假如两种车型统一采用摆动式定位工装,则摆臂过长,稳定性和精度差,也不满足定位焊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该同孔双定位装置通过增加翻转机构、滑动机构,能够满足两种车型定位要求,沿用现有焊接设备和工艺布局,不影响在产车型生产。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包括基部、第一定位压紧机构、第二定位压紧机构、翻转机构、滑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滑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基部,所述翻转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且所述翻转机构用于翻转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且所述滑动机构用于滑动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翻转板组件、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一气缸固接于所述基部,所述翻转板组件的上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所述翻转板组件的下部可翻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一侧固接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翻转板组件上,以使得所述翻转板组件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带动下绕着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翻转板组件包括第一L型板、第二L型板、第三L型板、定位销,所述第一L型板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段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水平段的中部形成有向下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L 型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的竖直段的中部,所述第三L型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的竖直段的上部,所述定位销可拆卸安装在第三L 型板,以对所述翻转板组件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L型板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两个耳板、第一转动销轴,所述耳板包括耳板通孔,所述耳板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部,两个所述耳板位于所述第一L型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耳板的耳板通孔对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动销轴穿过两个所述耳板的耳板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且两端固定于两个耳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包括第三气缸、驱动臂、第一定位夹具、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定位夹具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固定部固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的顶部;所述旋转部固接于所述驱动臂的一端,所述驱动臂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气缸固接于所述第二L型板的侧面;
所述驱动臂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销轴和两个第三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驱动臂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下部固接于第二L型板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销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以使得所述驱动臂在第三气缸的驱动下进行上下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一安装板、滑块、滑轨,所述第二气缸固接于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所述滑块固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侧;所述滑轨固接于所述基部,所述滑轨与滑块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二气缸带动下沿着所述滑轨进行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包括第二定位夹具、第二安装板、一体式夹紧器,所述一体式夹紧器包括壳体、第四气缸、夹臂,所述壳体固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侧面,所述第四气缸固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与夹臂连接,所述夹臂与第二定位夹具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部连接于第一安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基部包括:底板、两个安装座、第一T型板、倾斜侧板,所述安装座固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T 型板的底部固接于一个所述安装座的顶部,所述第一T型板的顶部与第一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第一T型板的侧面与连接,所述倾斜侧板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与另一个所述安装座,所述倾斜侧板的另一侧与滑轨、第二气缸均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倾斜侧板向下的延伸面与底板相交,所述倾斜侧板与底板的夹角为a,其中40°≤a≤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缓冲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固接于第一T型板以缓冲所述翻转板组件在翻转过程产生冲击力;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支座、第一限位块组、第二限位块组、第三限位块组,所述第一限位块组包括第一限位公块和第一限位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组包括第二限位公块和第二限位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组包括第三限位公块和第三限位母块,所述第一支座连接于第一T型板的侧面;
所述第一限位公块固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顶部,所述第一限位母块固接于所述第一支座的水平段,所述第一限位公块、第一限位母块相匹配,以在所述第一限位公块移动到所述第一限位母块位置时限制第一L型板的水平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限位公块固接于第一L型板的竖直段,所述第二限位母块固接于所述第一T型板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公块、第二限位母块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二限位公块移动到第一限位母块时限制第一L型板的竖直方向旋转;
所述第三限位公块安装在第二定位夹具的底部,所述第三限位母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三限位公块、第三限位母块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三限位公块移动到所述第三限位母块时限制第二定位夹具的竖直方向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翻转机构、滑动机构,能够满足两种车型定位要求,无需更换或新增焊接设备,避免重新定义定位孔,满足两种车型能统一共用工装,能够降低新焊接设备和模具更改投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便于维护、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的第一定位压紧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的第二定位压紧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限位组件与翻转机构、基部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基部;11、底板;12、安装座;13、第一T型板;14、倾斜侧板; 2、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1、第三气缸;22、驱动臂;23、第一定位夹具; 24、第二转动组件;3、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1、第二定位夹具;32、第二安装板;33、一体式夹紧器;331、壳体;332、夹臂;4、翻转机构;41、第一气缸;42、翻转板组件;421、第一L型板;422、第二L型板;423、过渡段;424、定位销;43、第一转动组件;431、耳板;432、第一转动销轴;5、滑动机构;51、第二气缸;52、第一安装板;53、滑轨;9、缓冲组件;10、限位组件;101、第一安装支座;102、第一限位块组;1021、第一限位公块;1022、第一限位母块;103、第二限位块组;1031、第二限位公块;1032、第二限位母块;104、第三限位块组;1041、第三限位公块; 1042、第三限位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的第一定位压紧机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定位压紧机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如图1-3所示的),包括基部 1、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翻转机构4、滑动机构5,所述翻转机构4、滑动机构5均设置于所述基部1,所述翻转机构4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且所述翻转机构4用于翻转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所述滑动机构5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且所述滑动机构5 用于滑动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4、滑动机构5 可以安装不同的定位夹具,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可以采用现有产车型的定位夹具,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可以采用新车型的定位夹具,当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工作时,滑动机构5将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滑动到待工作区域;当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工作时,滑动机构5用于将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滑动到特定工作工位,翻转机构4将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翻转90°避免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与后车架出现相互干涉的情况,滑动机构5用于将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 滑动到特定工位的,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能够利用原有的定位孔,并安装两种不同的定位工装,能够满足两种不同车型的生产需要,无需更换或新增焊接设备,避免重新定义定位孔,满足两种车型能够共用一套工装,能够降低新焊接设备和模具更改投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的翻转机构4包括第一气缸41、翻转板组件42、第一转动组件43,其中第一气缸41与第一连接组件7固定连接,第一气缸41的输出端与翻转板组件42的固定连接,翻转板组件42的上部连接有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翻转板组件42的下部与第一转动组件43连接,第一转动组件43与第一连接组件7转动连接。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工作时,第一气缸41为初始状态,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的最低点距离底板11最远;当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工作时,第一气缸41的输出端弹出能够推动翻转板组件42围绕第一转动组件43进行转动,翻转板组件 42又带动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转动到待工作区域。本实施例所述待工作区域为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最低点距离底板11最近的区域,该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便于维护、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的翻转板组件42包括第一L型板421、第二L型板422、第三L型板423、定位销424,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L型板422的顶端,所述第一L型板421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段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水平段的中部形成有向下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第一气缸41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 L型板4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段的中部,所述第三L 型板4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段的上部,所述定位销 424可拆卸安装在第三L型板423,以使得对所述翻转板组件42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工作时,第一L型板421的水平段与底板 11平行,也可以与底板11成一定夹角后,利用定位销424对翻转板组件42 进行固定,以使得安装在所述翻转板组件42上的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与汽车部件进行连接;当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工作时,第一气缸41能够带动第一L型板421翻转,使得带动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段与底板11平行,此时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处于待工作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的第一转动组件43 包括两个耳板431、第一转动销轴432,所述耳板431包括耳板通孔,所述耳板431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部1,两个所述耳板43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L 型板421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耳板431的耳板通孔对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动销轴432穿过两个所述耳板431的耳板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且第一转动销轴432的两端固定于两个耳板431,这样第一L型板421能够围绕第一转动销轴432进行转动。实现对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的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的第一定位压紧机构 2包括第三气缸21、驱动臂22、第一定位夹具23、第二转动组件24。所述第一定位夹具23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固定部固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 421的顶部,所述旋转部固接于所述驱动臂22的一端,所驱动臂22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三气缸21的输出端,第三气缸21的壳体安装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L型板422第二L型板422的侧面螺栓连接;所述驱动臂 22的中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转动组件24包括第二销轴和两个第三连接板241,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241位于驱动臂22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41下部固接于第二L型板422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板241的上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销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241,以使得所述驱动臂22在第三气缸21 的驱动下进行上下转动。这样,第三气缸21的输出端伸出时,能够驱动安装在驱动臂22另一端上的所述旋转部与固定部进行压紧,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夹具23为现有技术,在此对其结构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的滑动机构5包括第二气缸51、第一安装板52、滑块、滑轨53,所述第二气缸51的输出端与第一安装板52的外侧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52的内侧与滑块螺栓连接,所述滑轨53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51、滑轨53均与倾斜侧板14螺栓连接。通过第二气缸51的直线运动能够带动第一安装板52沿滑轨53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当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工作时,第二气缸51为初始状态,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的最低点距离底板11最近;当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工作时,第二气缸51的输出端带动第一安装板52向上运动,第一安装板52有带动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运动到特定工位。利用气缸、滑轨、滑块带动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进行直线运动,结构简单、运行平稳、能够精准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 包括第二定位夹具31、第二安装板32、一体式夹紧器33,所述一体式夹紧器33包括壳体331、第四气缸、夹臂332,所述壳体331固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侧面,所述第四气缸固接于所述壳体331内,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与夹臂332连接,所述夹臂332与第二定位夹具3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下部与第一安装板52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一体式夹紧器 33、第二定位夹具31均为现有技术,对其结构、使用、连接方式不在进行一一赘述,本实施例利用一体式夹紧器32的旋转功能能够将第二定位夹具 31进行旋转,能够使得第二定位夹具31自上而下穿过定位孔进而实现定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此外,第二安装板33的顶部,第二定位夹具32 的底部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限位块,对第二定位夹具32向下运动范围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基部1包括底板 11、两个安装座12、第一T型板13、倾斜侧板14,所述两个安装座12均固接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第一T型板13的底部固接于一个所述安装座 12的顶部,所述第一T型板13的顶部与第一转动组件43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1与第一T型板13的侧面连接,所述倾斜侧板14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于与另一个所述安装座12,所述倾斜侧板14的另一侧与滑轨53、第二气缸 51均连接。如图1所示的倾斜侧板82上设有用于安装滑轨53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气缸51与倾斜侧板82的下部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所述倾斜侧板14 向下的延伸面与底板11相交,所述倾斜侧板14与底板11的夹角为a,其中40°≤a≤80°。该结构能够避免第二定位加紧机构与现有车架的结构产生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还包括缓冲组件9 包括两个缓冲器,固接于第一T型板13,以缓冲所述翻转板组件42在翻转过程产生冲击力;其中一个缓冲器安装在第一支座102上用于对翻转的水平段进行缓冲,另一个缓冲器安装在第一T型板71的外侧用于对翻转的竖直段进行缓冲,该结构能够有效减轻冲撞导致的设备损伤,保护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的,限位组件10包括:第一支座101、第一限位块组102、第二限位块组103、第三限位块组 104,所述第一支座101连接于第一T型板13的侧面;
如图4所示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组102包括第一限位公块1021和第一限位母块1022,所述第一限位公块1021固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顶部,所述第一限位母块1022固接于所述第一支座101的水平段,所述第一限位公块1021和第一限位母块1022相匹配,以在所述第一限位公块1021移动到所述第一限位母块1022位置时限制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方向旋转;
如图4所示的所述第二限位块组103,包括第二限位公块1031和第二限位母块1032,所述第二限位公块1031固接于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段,所述第二限位母块1032固接于所述第一T型板13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公块、第二限位母块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二限位公块1031移动到第一限位母块1022时限制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方向旋转;
图1-3所示的第三限位块组104,包括第三限位公块1041和第三限位母块1042,所述第三限位公块1041安装在第二定位夹具31的底部,所述第三限位母块1042安装在第一安装板52,所述第三限位公块1041、第三限位母块1042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三限位公块1041移动到所述第三限位母块 1042时限制第二定位夹具31的竖直方向旋转,能够将第二定位夹具31旋转角度限定在有效范围内,使得第二定位夹具31自上而下穿过定位孔进而实现定位。
具体实施原理,如图1所示为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均处于工作状态,实际中由于两种车型中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因此实物不能同时处于这种状态。
在加工产车型时(如图2所示),则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工作,第一气缸 41、第二气缸51均为初始状态即第一气缸41的输出端、第二气缸51的输出端均为收缩状态,此第一L型板421的水平段与底板11平行,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的最低点距离底板11最远,第一安装板52的中点距离底板11 最近,则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的最低点距离底板11最近,接着第三气缸21 的输出端伸出时,驱动臂22的首端升高能够对安装在驱动臂22末端的第一定位夹具23进行压紧。
在加工新车型时(如图3所示),则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工作,第一气缸 41的输出端弹出能够推动翻转板组件42围绕第一转动组件43进行转动,翻转板组件42又带动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转动到待工作区域。通过第二气缸51的直线运动能够带动第一安装板52沿滑轨53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第二气缸51的输出端带动第一安装板52向上运动,第一安装板52有带动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运动到特定工位。然后一体式夹紧器33的旋转功能能够将第二定位夹具31进行旋转,能够使得第二定位夹具31自上而下穿过定位孔进而实现定位。
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原有的定位孔,并安装两种不同的定位工装,能够满足两种不同车型的生产需要,无需更换或新增焊接设备,避免重新定义定位孔,满足两种车型能够共用一套工装,能够降低新焊接设备和模具更改投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采用气电控制,反应迅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能够实现精准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部(1);
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
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
翻转机构(4),设置于所述基部(1),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且用于翻转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
滑动机构(5),设置于所述基部(1),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且用于滑动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
第一气缸(41),固接于所述基部(1);
翻转板组件(42),上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下部可翻转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41)的输出端;
第一转动组件(43),一侧固接于所述基部(1),另一侧设置于所述翻转板组件(42)上,以使得所述翻转板组件(42)在所述第一气缸(41)的带动下绕着所述第一转动组件(43)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组件(42)包括:
第一L型板(421),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竖直段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水平段的中部形成有向下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第一气缸(41)的输出端铰接;
第二L型板(422),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段的中部;
第三L型板(423),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段的上部;
定位销(424),可拆卸安装在第三L型板(423),以对所述翻转板组件(42)进行定位;
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顶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L型板(422)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43)包括:
两个耳板(431),包括耳板通孔,底部固接于所述基部(1),位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耳板(431)的耳板通孔对齐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转动销轴(432),穿过两个所述耳板(431)的耳板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且两端固定于两个耳板(4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压紧机构(2)包括:
第三气缸(21),固接于所述第二L型板(422)的侧面;
驱动臂(22),一端铰接于第三气缸(21)的输出端,中部设有第二通孔;
第一定位夹具(23),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固接于所述驱动臂(22)的另一端,所述固定部固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的顶部;
第二转动组件(24),包括第二销轴和两个第三连接板(241),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241)位于驱动臂(22)的两侧,所述第三连接板(241)下部固接于第二L型板(422)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板(241)的上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销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二销轴的两端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241),以使得所述驱动臂(22)在第三气缸(21)的驱动下进行上下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5)包括:
第二气缸(51),固接于所述基部(1);
第一安装板(52),下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51)的输出端,上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
滑块,固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52)的内侧;
滑轨(53),固接于所述基部(1),与所述滑块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二气缸(51)带动下沿着所述滑轨(53)进行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压紧机构(3)包括:
第二定位夹具(31);
第二安装板(32),下部连接于第一安装板(52);
一体式夹紧器(33),包括壳体(331)、第四气缸、夹臂(332),所述壳体(331)固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侧面,所述第四气缸固接于所述壳体(331)内,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与夹臂(332)连接,所述夹臂(332)与第二定位夹具(3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1)包括:
底板(11);
两个安装座(12),固接于所述底板(11)上;
第一T型板(13),底部固接于一个所述安装座(12)的顶部,顶部与第一转动组件(43)连接,侧面与第一气缸(41)连接;
倾斜侧板(14),一侧可拆卸连接于与另一个所述安装座(12),另一侧与滑轨(53)、第二气缸(51)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侧板(14)向下的延伸面与底板(11)相交,所述倾斜侧板(14)与底板(11)的夹角为a,其中40°≤a≤8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孔双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组件(9),固接于第一T型板(13),以缓冲所述翻转板组件(42)在翻转过程产生冲击力;
限位组件(10)包括:
第一支座(101),连接于第一T型板(13)的侧面;
第一限位块组(102),包括第一限位公块(1021)和第一限位母块(1022),所述第一限位公块(1021)固接于所述第一L型板(421)顶部,所述第一限位母块(1022)固接于所述第一支座(101)的水平段,所述第一限位公块(1021)和第一限位母块(1022)相匹配,以在所述第一限位公块(1021)移动到所述第一限位母块(1022)位置时限制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方向旋转;
第二限位块组(103),包括第二限位公块(1031)和第二限位母块(1032),所述第二限位公块(1031)固接于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段,所述第二限位母块(1032)固接于所述第一T型板(13)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公块、第二限位母块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二限位公块(1031)移动到第一限位母块(1022)时限制第一L型板(421)的竖直方向旋转;
第三限位块组(104),包括第三限位公块(1041)和第三限位母块(1042),所述第三限位公块(1041)安装在第二定位夹具(31)的底部,所述第三限位母块(1042)安装在第一安装板(52),所述第三限位公块(1041)、第三限位母块(1042)相配合,以在所述第三限位公块(1041)移动到所述第三限位母块(1042)时限制第二定位夹具(31)的竖直方向旋转。
CN202221165926.2U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Active CN217799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5926.2U CN217799841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5926.2U CN217799841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9841U true CN217799841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65926.2U Active CN217799841U (zh) 2022-05-16 2022-05-16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9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5189B1 (ko) 차량용 패널 클램핑 장치
KR101220384B1 (ko) 차량용 후드패널 지그장치
CN217799841U (zh) 一种同孔双定位装置
CN109895023A (zh) 橡胶衬套的双向压装设备及橡胶衬套的双向压装方法
CN209440089U (zh) 橡胶衬套的双向压装设备
JP2001030133A (ja) ワーク位置決め装置
CN210587841U (zh) 一种地板纵梁焊接用装夹工装
CN219747693U (zh) 一种弹性夹持机构及配合该弹性夹持机构使用的快拆基座
CN210704455U (zh) 一种汽车夹具双开定位结构
CN219236211U (zh) 一种新型塑料后翼子板定位工装
CN217345243U (zh) 一种单气缸联动摇动杆组件夹具
CN217223269U (zh) 用于装配斜楔的装置
CN217345152U (zh) 一种自卸式单气缸定位机构
CN213080837U (zh) 一种汽车法兰仿形定位装置
CN215787668U (zh) 一种高效智能化焊接机械臂
CN214055059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马达的定子铁芯分片组对机构
CN218396342U (zh) 焊接工具调节组件及焊接装置
CN114559245B (zh) 一种螺母自动拧紧装置
CN219426814U (zh) 一种夹持翻转机构
CN220243734U (zh) 一种后副车架总成装配工装
CN220216621U (zh) 涡轮壳衬套伺服铆压设备
CN217668034U (zh) 一种载具的气动压紧机构
CN215317243U (zh) 汽车转向泵壳体机加工定位夹紧装置
CN220371983U (zh) 一种汽车零件冲压机构
CN217256294U (zh) 一种稳定机械传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