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9777U -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9777U
CN217799777U CN202221780338.XU CN202221780338U CN217799777U CN 217799777 U CN217799777 U CN 217799777U CN 202221780338 U CN202221780338 U CN 202221780338U CN 217799777 U CN217799777 U CN 217799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positioning
base
tem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03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幸林
郭嘉
喻令
袁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JIUFANG BRAKE EQUIPMENT CO Ltd
Hunan Lince Rolling Stock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JIUFANG BRAKE EQUIPMENT CO Ltd
Hunan Lince Rolling Sto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JIUFANG BRAKE EQUIPMENT CO Ltd, Hunan Lince Rolling Stock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JIUFANG BRAK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03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9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9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9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拉杆座包括底板、立板以及斜支板,焊接工装包括底座、第一焊接模以及第二焊接模;拉杆座的底板设置在底座上;第一焊接模包括本体一以及模板一;第二焊接模包括本体二以及模板二;本实用新型的模板一为斜支板提供定位支撑,模板二为立板提供定位支撑,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一以及本体二均以底板为定位基础,保证了斜支板、立板以及底板之间的装配尺寸,使得焊接后产品的精度达到要求,解决了拉杆座需要划线定位焊接等工序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拉杆座由数个配件装配焊接而成,拉杆座具体包括座板、立板和斜支板,拉杆座焊接在机车构架上,用于过分箱的安装,与轴箱拉杆连接,拉杆座外形呈斗状(上大下小),结构左右对称,拉杆座的各部件打磨精整后需划线交出,以便在构架上的装配、点焊,划线是画出座板X,Y轴中心线,再在斜支板和立板上画出两者的中心线,座板中心的引出线与斜支板和立板的中心线偏差<2mm,方为合格,其装配质量要求较高,在无焊接工装时,单件划线装配,首先,装配效率太低,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其次,配件定位不够精确,焊后难以保证中心线偏差<2mm的要求,从而导致产品报废。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拉杆座焊接困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拉杆座焊接困难的问题。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拉杆座包括底板、斜支板以及立板,焊接工装包括底座、第一焊接模以及第二焊接模;拉杆座的底板设置在底座上;
第一焊接模包括本体一以及模板一;本体一设置在底座上,本体一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用于与底板相定位;模板一设置在本体一上,斜支板设置在模板一上,模板一用于斜支板的定位;
第二焊接模包括本体二以及模板二;本体二设置在底座上,本体二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用于与底板相定位;模板二设置在本体二上,立板设置在模板二上,模板二用于立板的定位。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底座包括可分离式连接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两组与斜支板一一对应的第一焊接模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第二焊接模设置在第一底座上,两组第一焊接模和第二焊接模合围形成用于拉杆座焊接的定位空间。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凸起,第二底座上设置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凸起和凹槽配合实现可分离式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焊接模还包括设置在本体一上的限位销;两组第一焊接模上的限位销用于待焊接的立板在水平方向的限位。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本体一以及本体二均包括加强板以及两组定位板;加强板用于连接两组定位板,定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或第二定位部。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均为L形定位边,L形定位边的竖直定位面与底板的侧壁面相抵,L形定位边的水平定位面与底板的上板面接触。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模板一相对底板的上板面夹角为θ1;斜支板与底板的上板面夹角为θ2,θ1=θ2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模板二距离第二定位部的距离为L1,立板与底板的侧壁面的距离为L2,L1=L2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斜支板通过夹钳固定在模板一上;所述立板通过夹钳固定在模板二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拉杆座的焊接工装,拉杆座包括底板、立板以及斜支板,焊接工装包括底座、第一焊接模以及第二焊接模;拉杆座的底板设置在底座上;第一焊接模包括本体一以及模板一;第二焊接模包括本体二以及模板二;本实用新型的模板一为斜支板提供定位支撑,模板二为立板提供定位支撑,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一以及本体二均以底板为定位基础,保证了斜支板、立板以及底板之间的装配尺寸,使得焊接后产品的精度达到要求,解决了拉杆座需要划线定位焊接等工序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2)由于“斗”类产品(即拉杆座)通常靠位于产品内部的定位工装进行定位,这样是为了便于脱模,但此种方式多了一道组装工序,且同时需要定位工装和组装工装,造成产品焊接效率低,而本实用新型中,底座采用可分离式的结构,在装配定位时,将位于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上的第一焊接定位模和第二焊接定位模从水平方向的四周合围形成焊接定位的空间进而实现从外面进行定位,后续脱模方便,而作为分体式设计,本实用新型只需三套定位模(即两组第一焊接定位模和一组第二焊接定位模),产品的组装和定位合并在一道工序中一次性完成,整体缩减了一个工序,提高了效率。
(3)本实用新型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可分离的形式采用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形式,能实现快速装配和拆卸,作业效率快。
(4)本实用新型的两组第一焊接模上的限位销水平设置,立板位于两组限位销之间,从而对立板进行限位,便于立板的稳定和进行后续的焊接工作。
(5)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一以及本体二均采用定位板和加强板的形式,两组定位板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加强板能提高本体(即本体一以及本体二)的结构强度。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均为形成在定位板下端的L形定位边,通过L形定位边能够实现底板和第一焊接模或第二焊接模之间的定位,定位方式简便快捷,且便于后期焊接完成后将第一焊接模以及第二焊接模从底板上撤离(即脱模)。
(7)本实用新型的模板一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与斜支板的倾斜角度一致,能够保证斜支板焊接后与底板的装配角度在要求范围内。
(8)本实用新型的L1=L2,能够保证立板焊接完成后,其与底板侧壁面的装配距离在标准范围内。
(9)本实用新型的斜支板和立板均通过夹钳进行固定,以保证焊接时各部件的结构稳定,避免出现焊接误差。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中拉杆座的轴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拉杆座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焊接工装与拉杆座定位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焊接工装的轴视图;
图6是图5中第一焊接模的轴视图;
图7是图5中第二焊接模的轴视图;
图8是图7的侧视图;
其中,1、拉杆座;1.1、底板;1.1a、底板的上板面;1.1b、底板的侧壁面;1.2、斜支板;1.3、立板;2、底座;2.1、第一底座;2.11、凸起;2.2、第二底座;3、第一焊接模;3.1、本体一;3.1a、第一定位部;3.2、模板一;3.3、限位销;4、第二焊接模;4.1、本体二;4.1a、第二定位部;4.2、模板二;5、夹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本实施例的焊接工装用于拉杆座1在焊接时的定位,本实施例中拉杆座1的结构具体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拉杆座1包括底板1.1、斜支板1.2和立板1.3,斜支板1.2和立板1.3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斜支板1.2和两组立板1.3沿底板1.1周向交错焊接在底板的上板面1.1a,形成上大下小的斗类结构,即两组立板1.3水平相对设置,两组斜支板1.2也水平相对设置;其中,斜支板1.2相对底板的上板面1.1a倾斜设置,斜支板1.2与底板的上板面1.1a的夹角记为θ2,立板1.3与底板的侧壁面1.1b的距离为L2
本实施例的焊接工装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4至图8所示:
如图4所示,焊接工装包括底座2、第一焊接模3以及第二焊接模4;在焊接时,拉杆座1的底板1.1水平放置在底座2的上板面上,第一焊接模3用于斜支板1.2的焊接定位,因此,第一焊接模3的数量也设置有两组,第二焊接模4用于立板1.3的焊接定位,第二焊接模4的数量只有一组,即因为第一焊接模3已经定位了两个方向,再加上一组第二焊接模4即可以保证对拉杆座1的焊接定位了,如果再加上一组第二焊接模,那么可能造成脱模困难,而最后未被定位的一组立板1.3只需工作人员手持或通过其他结构固定后进行焊接即可。
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如下:
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2包括可分离式连接的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的厚度一致,以保证两者的上板面在同一水平面,从而为焊接工作提供精准的工作面;本实施例中,底座2的可分离式连接的方式是:第一底座2.1朝向第二底座2.2设置有凸起2.11,第二底座2.2上设置有与凸起2.11配合的凹槽(未标示),通过凹凸配合实现可分离式连接。
如图5所示,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与第一焊接模3以及第二焊接模4的关系如下:
两组第一焊接模3,一组设置在第一底座2.1上,另一组设置在第二底座2.2上;在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连接后,两组第一焊接模3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一组第二焊接模4设置在第二底座2.2上,且第二焊接模4位于两组第一焊接模3之间。
第一焊接模3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6所示:
第一焊接模3包括本体一3.1以及模板一3.2;本体一3.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1a,第一定位部3.1a能够与拉杆座1的底板1.1相定位,便于后续模板一3.2能以底板1.1为定位基础,保证设置在模板一3.2上的斜支板1.2在装配定位后,斜支板1.2与底板1.1的装配尺寸在标准范围内;斜支板1.2的下端与底板的上板面1.1a接触,便于后续焊接;所述模板一3.2倾斜设置在本体一3.1的上端,拉杆座1的斜支板1.2固定在模板一3.2的板面上(斜支板1.2例如通过夹钳5固定在模板一3.2的板面上),进而实现模板一3.2对斜支板1.2进行定位。
第一定位部3.1a具体是,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部3.1a为L形的定位边,L形的定位边包括竖直定位面和水平定位面,竖直定位面能与底板的侧壁面1.1b相抵,水平定位面能与底板的上板面1.1a接触,即本体一3.1通过L形定位边定位在底板1.1的边沿位置;其中,竖直定位面的高度等于底板1.1厚度,以实现水平定位面能与底板的上板面1.1a接触。
本体一3.1具体是,如图6所示:本体一3.1包括加强板以及两组定位板(为了便于与下述本体二4.1的定位板相区别,此处定位板记为定位板A),两组定位板A的下端固定在底座2上,两组定位板A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固定形成整体,两组定位板A的下端均形成了用于与底板1.1相定位的L形定位边(即第一定位部3.1a);所述模板一3.2倾斜设置在两组定位板A的上端,模板一3.2相对于底板的上板面1.1a(即水平面)的夹角记为θ1,θ1=θ2,以保证斜支板1.2与底板1.1之间的定位和装配精度。需要说明的是,模板一3.2的长宽规格均小于斜支板1.2的长宽规格,避免模板一3.2干涉斜支板1.2和立板1.3之间的焊接工作,即两组立板1.3之间的水平距离即为斜支板1.2的宽度。如图1所示,底板1.1的侧壁开设有凹槽,为了避免本体一3.1(具体是第一定位部3.1a)与底板1.1之间定位失效,两组定位板A之间的间距大于凹槽的宽度。
优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焊接模3还包括限位销3.3,限位销3.3为长条形,其固定设置在两组定位板A的上端,两组第一焊接模3的限位销3.3平行设置,待焊接的立板1.3位于两组限位销3.3之间(限位销3.3的侧边与立板1.3的侧边相接触),即通过两组限位销3.3实现对立板1.3的限位。
第二焊接模4的具体结构如下,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第二焊接模4包括本体二4.1以及模板二4.2,本体二4.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定位部4.1a,第二定位部4.1a能够与拉杆座1的底板1.1相定位,便于后续模板二4.2能以底板1.1为定位基础,保证设置在模板二4.2上的立板1.3在定位后,立板1.3与底板1.1的装配尺寸在标准范围内,其中,立板1.3的下端面与底板的上板面1.1a相接触,便于后续焊接;所述模板二4.2竖直设置在本体二4.1上,拉杆座1的立板1.3固定在模板二4.2的板面上(立板1.3例如通过夹钳5固定在模板二4.2的板面上),进而实现模板二4.2对立板1.3进行定位。
第二定位部4.1a具体是:所述第二定位部4.1a也为L形的定位边,其结构与第一定位部3.1a一致,此处L形的定位边包括竖直定位面和水平定位面,竖直定位面能与底板的侧壁面1.1b相抵,水平定位面能与底板的上板面1.1a接触,即本体二4.1通过L形定位边定位在底板1.1的边沿位置。
本体二4.1具体是:本体二4.1的结构与本体一3.1的一致,即本体二4.1也包括加强板以及两组定位板(记为定位板B),两组定位板B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底座2.2上,加强板固定连接在两组定位板B的中部位置;两组定位板B的下端均形成有L形的定位边(即第二定位部4.1a);所述模板二4.2竖直设置在两组定位板B上,模板二4.2的板面到第二定位部4.1a(即L形的定位边)的竖直定位面的水平距离记为L1,L1=L2,以保证立板1.3在装配定位后与底板1.1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标准范围内。
本实施例的焊接工装工作流程如下,如图4所示,图4为拉杆座各部件定位完成后的示意图:
1、拉杆座1的底板1.1水平放置在第二底座2.2的上板面上,且第二底座2.2上的第一定位部3.1a和第二定位部4.1a与底板1.1相定位;
2、拉杆座1的一组斜支板1.2通过夹钳5固定在第二底座2.2上的模板一3.2上,一组立板1.3通过夹钳5固定在第二底座2.2上的模板二4.2上;
3、将拉杆座1的另一组斜支板1.2通过夹钳5固定在第一底座2.1上的模板一3.2上,然后将第一底座2.1的凸起2.11对准第二底座2.2的凹槽,凸起2.11推入凹槽内,此时第一底座2.1上的第一定位部3.1a与底板1.1相定位,两组斜支板1.2和一组立板1.3定位完成;
4、拉杆座1的另一组立板1.3沿水平方向推入两组限位销3.3之间,且两组立板1.3的内板面均紧贴斜支板1.2的两侧边,人手手持另一组立板1.3或者通过其他结构固定住另一组立板1.3,此时两组斜支板1.2和两组立板1.3均定位完成;
5、对拉杆座1的各个部件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卸下夹钳5,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分离,焊接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拉杆座(1)包括底板(1.1)、斜支板(1.2)以及立板(1.3),其特征在于,焊接工装包括底座(2)、第一焊接模(3)以及第二焊接模(4);
拉杆座(1)的底板(1.1)设置在底座(2)上;
第一焊接模(3)包括本体一(3.1)以及模板一(3.2);本体一(3.1)设置在底座(2)上,本体一(3.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1a),第一定位部(3.1a)用于与底板(1.1)相定位;模板一(3.2)设置在本体一(3.1)上,斜支板(1.2)设置在模板一(3.2)上,模板一(3.2)用于斜支板(1.2)的定位;
第二焊接模(4)包括本体二(4.1)以及模板二(4.2);本体二(4.1)设置在底座(2)上,本体二(4.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4.1a),第二定位部(4.1a)用于与底板(1.1)相定位;模板二(4.2)设置在本体二(4.1)上,立板(1.3)设置在模板二(4.2)上,模板二(4.2)用于立板(1.3)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底座(2)包括可分离式连接的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两组与斜支板(1.2)一一对应的第一焊接模(3)分别设置在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上;第二焊接模(4)设置在第一底座(2.1)上,两组第一焊接模(3)和第二焊接模(4)合围形成用于拉杆座(1)焊接的定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2.1)上设置有凸起(2.11),第二底座(2.2)上设置有与凸起(2.11)相匹配的凹槽,第一底座(2.1)和第二底座(2.2)通过凸起(2.11)和凹槽配合实现可分离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模(3)还包括设置在本体一(3.1)上的限位销(3.3);两组第一焊接模(3)上的限位销(3.3)用于待焊接的立板(1.3)在水平方向的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一(3.1)以及本体二(4.1)均包括加强板以及两组定位板;加强板用于连接两组定位板,定位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1a)或第二定位部(4.1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3.1a)和第二定位部(4.1a)均为L形定位边,L形定位边的竖直定位面与底板的侧壁面(1.1b)相抵,L形定位边的水平定位面与底板的上板面(1.1a)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一(3.2)相对底板的上板面(1.1a)夹角为θ1;斜支板(1.2)与底板的上板面(1.1a)夹角为θ2,θ1=θ2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二(4.2)距离第二定位部(4.1a)的距离为L1,立板(1.3)与底板的侧壁面(1.1b)的距离为L2,L1=L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座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板(1.2)通过夹钳(5)固定在模板一(3.2)上;所述立板(1.3)通过夹钳(5)固定在模板二(4.2)上。
CN202221780338.X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Active CN217799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0338.XU CN217799777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0338.XU CN217799777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9777U true CN21779977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5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0338.XU Active CN217799777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9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07224A1 (zh) 一种汽车配件模具
CN207288617U (zh) 一次成型两折模具
CN215392032U (zh) 一种扩散器圆口整形模具
CN108262439A (zh) 一种夹膜链外附板集成冲压成形工艺
CN217799777U (zh) 一种拉杆座的焊接工装
CN209849595U (zh) 一种角度调节支架冲压模具
CN216182109U (zh) 一种新型金属手模毛坯及其新型金属手模
CN204770264U (zh) 一种工件定位装置
CN114030120A (zh) 一种新型金属手模毛坯及其新型金属手模
CN212042153U (zh) 一种船用起重机高强度钢构件折弯装置
CN210647854U (zh) 一种汽车靠背侧板多面同步整形激光焊接面的冲压模
CN109773427B (zh) 一种四爪支撑件的加工工艺
CN210705255U (zh) 弧形预制看台板模具
CN208840318U (zh) 波轮洗衣机上连板的多功能自动成型模具
CN107052139A (zh) 一种脚架工件冲孔加工工艺
CN206326016U (zh) 高速动车组端角柱成型模具
CN215965761U (zh) 一种汽车后排地板后上横梁的修冲成型模
CN211990533U (zh) 冷冲压制用翻边镶块结构
CN207770571U (zh) 一种缺口冲压模具
CN204657802U (zh) 一种客车底架骨架焊接夹具
CN212857404U (zh) 一种具有翻边孔定位结构的模具
CN212240156U (zh) 一种适用于板材cnc加工的夹具
CN218925920U (zh) 一种用于模具装配的定位装置
CN209288586U (zh) 一种汽车前桥后架尺寸定位工装
CN220010820U (zh) 一种储料罐锥筒结构及其成型模具、储料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