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8315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8315U
CN217778315U CN202221950923.XU CN202221950923U CN217778315U CN 217778315 U CN217778315 U CN 217778315U CN 202221950923 U CN202221950923 U CN 202221950923U CN 217778315 U CN217778315 U CN 217778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vehicle
door
slid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09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舒婷
田洪生
邱寿发
周倩倩
胡海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09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8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8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8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车门和连接组件,车身的内壁和车门的内壁为两个安装壁,两个安装壁分别为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滑动座,第一连接臂的长度两端与两个安装壁分别枢转相连,第二连接臂设于第一连接臂的上方或下方,第二连接臂包括沿长度方向滑移配合的两个臂段,两个臂段分别为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第一臂段的远离第二臂段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壁枢转相连,第二臂段的远离第一臂段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壁枢转相连,第一臂段的靠近第二臂段的一端具有滑移部,滑动座设于第二安装壁上,且滑动座上具有与滑移部滑移配合的滑移轨。由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门开关方式。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车门的打开方式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转动打开,车门开关的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多空间,对停车空间要求较大,另一种是滑动打开,需要在车身上匹配设计很长的导轨,对车身造型要求较高,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门开关方式,可以在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门开关所需空间,且通用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车门和连接组件,所述车身的内壁和所述车门的内壁为两个安装壁,两个所述安装壁分别为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长度两端与两个所述安装壁分别对应绕竖轴枢转相连;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沿长度方向滑移配合的两个臂段,两个所述臂段分别为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臂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壁绕竖轴枢转相连,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壁绕竖轴枢转相连,所述第一臂段的靠近所述第二臂段的一端具有滑移部;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壁上,且所述滑动座上具有滑移轨,所述滑移部与所述滑移轨配合以沿所述滑移轨的延伸方向可滑移,所述滑移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滑移部可沿所述滑移轨滑移以使两个所述臂段相对滑移,使得所述车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第二连接臂与滑动座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臂相对车身转动的至少一些过程中,可以引发车门相对第一连接臂转动的现象,从而使得门体可以并不是仅仅相对车身绕单一轴线转动打开的,而是多个转动的复合运动,进而可以通过对滑移轨的轨迹设计,优化车门的打开或关闭动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门开关所需空间,且通用性好。此外,利用滑动座与第二连接臂的滑移配合,省去了驱动门体相对第一连接臂转动的主动驱动装置,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以使所述车门打开的过程中,受所述滑移部与所述滑移轨的配合约束,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车门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以使所述车门的内壁始终朝向所述车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移轨包括第一滑轨段,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以使所述车门向后打开的过程中,所述滑移部先沿所述第一滑轨段滑移,以使得所述车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臂发生后端相对前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身的方向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移部沿所述第一滑轨段滑移结束时,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过的角度为β1,所述车门打开的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过的角度为β2,β1/β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滑移部沿所述第一滑轨段滑移结束时,所述车门到达设定位置,从所述设定位置到极限打开位置,所述车门的后端相对于前端朝向靠近所述车身的方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段套接于所述第二臂段外,以实现所述第一臂段与所述第二臂段的滑移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移轨构造为沿竖向贯穿所述滑动座的滑槽,所述滑移部形成为设于所述第一臂段的外周面上且沿竖向延伸的第一凸轴,所述第一凸轴与所述滑槽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二凸轴,所述第二凸轴作为枢转部以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壁构成枢转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上具有连接部,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具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连接部枢转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臂段与所述滑动座之间连接有拉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车身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车门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二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一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臂段的一端为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车身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三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为第四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车门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四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滑动座固设于所述车门的内壁,所述第一臂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臂段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臂高于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车门在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三轴线的后侧,所述第二轴线位于所述第四轴线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部分组成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身、车门以及连接组件的装配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处于设定位置的状态图;
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处于极限打开位置的状态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车门处于极限打开位置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图,且隐藏了车门;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车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图;
图14是沿图1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
车身101;车身的内壁a;车门102;车门的内壁b;
前门1021;后门1022;导正销结构104;
安装壁W;第一安装壁W1;第二安装壁W2;
连接组件103;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第三轴线L3;第四轴线L4;
第一连接臂1;第一端11;第二端12;
第二连接臂2;臂段20;
第一臂段21;滑移部211;第三端212;第三转轴213;
第二臂段22;枢转部221;第四端222;
滑动座3;滑移轨31;第一滑轨段311;连接部32;
第一安装座4;第二安装座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安装座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100可以包括车身101、车门102和连接组件103。连接组件103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和滑动座3。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臂2设于第一连接臂1的上方或下方(并不要求是正上方或正下方)。
结合图3和图4,车身的内壁a和车门的内壁b为两个安装壁W,两个安装壁W分别为第一安装壁W1和第二安装壁W2。也就是说,当车身的内壁a为第一安装壁W1时,车门的内壁b为第二安装壁W2;当车身的内壁a为第二安装壁W2时,车门的内壁b为第一安装壁W1。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臂1的长度两端与两个安装壁W分别对应枢转相连,也就是说,第一连接臂1的长度一端与车身的内壁a绕竖轴枢转相连(例如绕第一轴线L1可相对转动),第一连接臂1的长度另一端与车门的内壁b绕竖轴枢转相连(例如绕第二轴线L2可相对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枢转相连”均为绕竖轴线可转动地相连,因此,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均为沿竖向延伸的轴线。
结合图2和图4,第二连接臂2包括沿长度方向滑移配合的两个臂段20,由此,可以通过两个臂段20的相对滑移,实现第二连接臂2的长度变化,例如,一个臂段20相对另一个臂段20滑移运动,以使两个臂段20的中心距离增大,可以使得第二连接臂2的长度变长,又例如,一个臂段20相对另一个臂段20滑移运动,以使两个臂段20的中心距离减小,可以使得第二连接臂2的长度变短。
结合图2-图4,两个臂段20分别为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第一臂段21的远离第二臂段2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壁W1绕竖轴枢转相连(例如绕第三轴线L3可相对转动),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壁W2绕竖轴枢转相连(例如绕第四轴线L4可相对转动)。由于本文所述的“枢转相连”均为绕竖轴线可转动地相连,因此,第三轴线L3和第四轴线L4均为沿竖向延伸的轴线。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臂段21的远离第二臂段22的一端与车身的内壁a枢转相连,则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与车门的内壁b枢转相连;而如果第一臂段21的远离第二臂段22的一端与车门的内壁b枢转相连,则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与车身的内壁a枢转相连。
结合图2-图4,第一臂段21的靠近第二臂段22的一端具有滑移部211,滑动座3设于第二安装壁W2上,且滑动座3上具有滑移轨31,滑移部211与滑移轨31配合以沿滑移轨 31的延伸方向可滑移。其中,滑移轨31被配置成:在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动的过程中(例如绕第一轴线L1转动),滑移部211可沿滑移轨31滑移以使两个臂段20相对滑移,使得车门102相对第一连接臂1转动(例如绕第二轴线L2转动)。
例如当车身的内壁a为第一安装壁W1,且车门的内壁b为第二安装壁W2时,滑动座3设于车门的内壁b上,车身101、车门102、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可以构成:以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第三轴线L3、第四轴线L4为四个转轴位置的空间四边形。这样,在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动的至少一些过程中,会引发第二连接臂2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滑移部211沿滑移轨31滑移,进而使得车门102相对第一连接臂1转动。同理,如果车门的内壁b为第一安装壁W1,且车身的内壁a为第二安装壁W2时,滑动座 3设于车身的内壁a上,也可以获得驱动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动的至少一些过程中,会引发车门102相对第一连接臂1转动的现象,这里不作赘述。
由此,通过设置第二连接臂2与滑动座3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动的至少一些过程中,可以引发车门102相对第一连接臂1转动的现象,从而使得门体可以并不是仅仅相对车身101绕第一轴线L1转动打开的,而是多个转动的复合运动,进而可以通过对滑移轨31的轨迹设计,优化车门102的打开或关闭动作,在至少一定程度上降低车门102开关所需空间。而且,无需在车身101上加工很长的多条导轨,降低了对于车身 101造型的要求,提高了通用性能。而且,利用滑动座3与第二连接臂2的滑移配合,省去了驱动门体相对第一连接臂1转动的主动驱动装置,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动以使车门102打开的过程中,受滑移部211与滑移轨31的配合约束,第一连接臂1与车门102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以使车门的内壁b始终朝向车身101。例如从图5到图7、再到图10的过程中,车门102从关闭到打开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臂1与车门102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例如θ1<θ2<θ3),以使车门的内壁b始终朝向车身101。这样,车门102可以大体呈现滑移打开的效果,从而减小车门102打开所需要占用的空间,降低对停车空间的要求,解决狭小空间停车难得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车门102的滑动打开方向不限。例如,对于后门1022来说,“第一连接臂1与车门102之间的夹角”可以是:车门102的位于车门102与第一连接臂1转动连接的位置后侧的部分与第一连接臂1之间的夹角,因此,后门1022可以呈现向后滑移打开的效果。又例如,对于前门1021来说,“第一连接臂1与车门102之间的夹角”可以是:车门 102的位于车门102与第一连接臂1转动连接的位置前侧的部分与第一连接臂1之间的夹角,因此,前门1021可以呈现向前滑移打开的效果。此外,可以将车辆100的全部车门 102都设置为这种打开形式,也可以将一些车门102设置为这种打开形式,这里不作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102在打开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在车身101或车门102上加工很长的轨道,对于任何车身101或车门102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能。
相关技术中的滑动车门,需要在车身上加工很长的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同时需要在车门上设置滑动连杆,滑动连杆受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的引导,使得车门沿车身的左右方向滑移,使得车门能够凸出于车身或者嵌入车身,滑动连杆还受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的引导,使得车门沿车身的前后方向滑移,使得车门靠近或者远离车身的门框,从而通过车门上的滑动连杆沿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移动,可以引导车门滑动实现开门动作和关门动作。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无需在车身上加工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就可以实现车门的滑动开关,更为具体地是,由于无需在车身上设置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从而避免了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对车身造型设计的限制,使得车身的造型设计更加自由,提高对于不同车型的通用性能。而且,避免了滑移导轨和导向导轨的设计占用车身空间,以及导轨始终外露的易进灰、进水等问题,此外,还能够避免滑动连杆占用车门的空间,避免对车门的造型造成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滑移轨31包括第一滑轨段311,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动以使车门102向后打开的过程中,滑移部211先沿第一滑轨段311 滑移,以使得车门102相对第一连接臂1发生后端相对前端朝向远离车身101的方向的转动。例如从图6到图8,滑移部211先沿第一滑轨段311滑移,以使得车门102相对第一连接臂1发生后端相对前端朝向远离车身101方向的转动。
由此,当车门102的前端受到遮挡(例如前门1021的后沿遮挡)时,或者被导正销104 限位时(例如图13-图15所示),可以通过该动作使得车门102的前端能够避让阻挡向后移出,便于后续的打开。并且,通过车门102的前端受到遮挡,可以提高车门102在关闭位置时的密封性。
可选地,车门102打开的过程中,滑移部211沿第一滑轨段311滑移结束时(例如图8所示位置),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过的角度为β1,车门102打开的全过程中、即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极限打开位置时(例如图10所示位置),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过的角度为β2,β1/β2≤20%。由此,车门102可以仅在较小的转角区域内发生后端翘起的转动,这样既能满足车门102开启时避让前侧遮挡的要求,又能降低车门102开启所需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门102打开的过程中,滑移部211沿第一滑轨段311 滑移结束时,车门102到达设定位置(例如图7和图8所示位置),从设定位置到极限打开位置(例如图9-图11所示位置),车门102的后端相对于前端朝向靠近车身101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车门102到达极限打开位置时,后端不再那么向外翘,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车辆100在停车状态下,开启车门102所需的空间。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臂1的两端为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端11与车身的内壁a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轴线L1可枢转相连,第二端12与车门的内壁b 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二轴线L2可枢转相连。结合图3和图4,第一臂段21的远离第二臂段 22的一端为第三端212,第三端212与车身的内壁a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三轴线L3可枢转相连,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为第四端222,第四端222与车门的内壁b绕沿竖向延伸的第四轴线L4可枢转相连。
其中,滑动座3固设于车门的内壁b,第一臂段21的长度大于第二臂段22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二连接臂2中,与车身的内壁a枢转连接的臂段20(即第一臂段21)的长度,相对于与车门的内壁b枢转连接的臂段20(即第二臂段22)的长度要大,且长度较大的臂段20(即第一臂段21)的远离车身的内壁a的一端与滑动座3的滑移轨31配合。由此,可以使得车门102的打开动作更加灵活且占用空间更小。需要说明的是,车门102的打开动作和关闭动作可以互逆,这里不作赘述。
例如,结合图2和图3,连接组件103还可以包括第一安装座4,第一安装座4安装于车身的内壁a,第一连接臂1的第一端11与第一安装座4通过第一转轴6枢转相连,第一转轴6的轴线为第一轴线L1且沿竖向延伸,以使第一端11相对车身的内壁a绕第一轴线 L1可转动。
例如,结合图2和图3,连接组件103还可以包括第二安装座5,第二安装座5安装于车门的内壁b,第一连接臂1的第二端12与第二安装座5通过第二转轴7枢转相连,第二转轴7的轴线为第二轴线L2且沿竖向延伸,以使第二端12相对车门的内壁b绕第二轴线 L2可转动。
例如,结合图2和图4,连接组件103还可以包括第三安装座8,第三安装座8安装于车身的内壁a,第一臂段21的第三端212与第三安装座8通过第三转轴213枢转相连,第三转轴213的轴线为第三轴线L3且沿竖向延伸,以使第三端212相对车身的内壁a绕第三轴线L3可转动。
可选地,结合图4,滑动座3上具有连接部32,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具有枢转部221,枢转部221与连接部32枢转相连(例如结合图12),从而可以满足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相对第二安装壁W2转动的效果,省去了在第二安装壁W2上额外设置连接座,降低成本,提高结构紧凑性,且装配效率高。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额外在第二安装壁W2上设置连接座用于枢转连接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
例如,结合图2和图4,滑动座3上具有连接部32,第二臂段22的第四端222具有枢转部221;枢转部221与连接部32中的一个为轴、另一个为孔且插接配合,且轴的轴线为第四轴线L4且沿竖向延伸,以使第四端222相对车门的内壁b绕第四轴线L4可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第一连接臂1高于第二连接臂2,车门102在关闭位置时,第一轴线L1位于第三轴线L3的后侧,第二轴线L2位于第四轴线L4的后侧。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保证车身101、车门102、第一连接臂1、第二连接臂2构成:以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第三轴线L3、第四轴线L4为四个转轴位置的空间四边形,保证上述功能动作的可靠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臂段21套接于第二臂段22外,以实现第一臂段21与第二臂段22的滑移配合。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满足第一臂段21与第二臂段22的相对滑移需求,而且,不影响第一臂段21上的滑移部211与滑移轨 31的配合。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滑移轨31构造为沿竖向贯穿滑动座3的滑槽,滑移部211形成为设于第一臂段21的外周面上且沿竖向延伸的第一凸轴,第一凸轴与滑槽配合。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二臂段22与滑动座3的滑移配合。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臂段22的远离第一臂段21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二凸轴,第二凸轴作为枢转部221以用于与第二安装壁W2构成枢转相连。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第一臂段21与第二安装壁W2面的枢转连接。
例如,当滑动座3上具有连接部32,枢转部221与连接部32枢转相连时,如果枢转部221形成为第二凸轴,则连接部32可以形成为轴孔,这里不作赘述。
此外,可以在第二连接臂2的第一臂段21与滑动座3之间连接有拉簧,从而可以利用拉簧实现预紧,消除安装间隙导致车门102晃动不稳的问题,从而提升了车门102的稳定性,使得车门102不易产生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辆100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连接臂1相对车身101转动。由此,可以实现门体的自动开关,省去了人工操作。例如,驱动装置可以设于第一安装座4处,驱动第一连接臂1绕第一轴线L1转动。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辆100。
车辆100包括车身101、车门102和连接组件103,其中,车身101包括车身101侧围,连接组件103连接在车身101侧围与车门102之间。连接组件103可以包括上臂组件和下臂组件,上臂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安装座4、第一连接臂1、第二安装座5、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下臂组件可以包括:第三安装座8、第二连接臂2和滑动座3,第二连接臂2 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臂段21和第二臂段22。
其中,第一安装座4与车身101侧围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4与第一连接臂1通过第一转轴6转动连接,第二安装座5与第一连接臂1通过第二转轴7转动配合连接,第二安装座5与车门102固定连接。第三安装座8与车身101侧围固定连接,第三安装座8与第一臂段21通过第三转轴213转动连接,第二臂段22与滑动座3通过枢转部221转动连接,滑动座3与车门102固定连接由此,上臂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车身101侧围和车门102连接,下臂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车身101侧围和车门102连接,从而车身101、车门102、上臂组件与下臂组件组成空间四连杆。
第一臂段21与第二臂段22套接滑动配合,形成直线滑动副,滑动座3上设置有滑槽作为滑移轨31,第一臂段21上设置有凸起的圆柱结构的滑移部211与滑动座3上的滑槽滑动配合。因此,第二连接臂2的长度变化,取决于第一臂段21上的滑移部211与滑动座 3上的滑移轨31的滑动配合变化。
在第一安装座4与第一连接臂1之间设置驱动装置,例如电动转动装置实现电动化驱动,当第一连接臂1从初始关门位置往开门位置转动时,下臂组件被动受力也转动。例如图13-图15所示,当车辆100的前门1021与后门1022之间搭接关系(例如),且后门1022 与B柱位置设置有导正销104,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后门1022的开门轨迹设计为:在打开过程中,结合图5-图10,先将后门1022的后端翘起溢出,使得后门1022的前端先往后移,然后再展出。鉴于此轨迹设计关系,从而在滑动座3上设置滑移轨31,以控制第二连接臂 2的长度,使得车门102可以作复合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的具体类型不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身、车门和连接组件,所述车身的内壁和所述车门的内壁为两个安装壁,两个所述安装壁分别为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长度两端与两个所述安装壁分别对应绕竖轴枢转相连;
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上方或下方,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沿长度方向滑移配合的两个臂段,两个所述臂段分别为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臂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壁绕竖轴枢转相连,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壁绕竖轴枢转相连,所述第一臂段的靠近所述第二臂段的一端具有滑移部;
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壁上,且所述滑动座上具有滑移轨,所述滑移部与所述滑移轨配合以沿所述滑移轨的延伸方向可滑移,所述滑移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滑移部可沿所述滑移轨滑移以使两个所述臂段相对滑移,使得所述车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臂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以使所述车门打开的过程中,受所述滑移部与所述滑移轨的配合约束,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车门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以使所述车门的内壁始终朝向所述车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轨包括第一滑轨段,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以使所述车门向后打开的过程中,所述滑移部先沿所述第一滑轨段滑移,以使得所述车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臂发生后端相对前端朝向远离所述车身的方向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部沿所述第一滑轨段滑移结束时,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过的角度为β1,所述车门打开的全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过的角度为β2,β1/β2≤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打开的过程中,所述滑移部沿所述第一滑轨段滑移结束时,所述车门到达设定位置,从所述设定位置到极限打开位置,所述车门的后端相对于前端朝向靠近所述车身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段套接于所述第二臂段外,以实现所述第一臂段与所述第二臂段的滑移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轨构造为沿竖向贯穿所述滑动座的滑槽,所述滑移部形成为设于所述第一臂段的外周面上且沿竖向延伸的第一凸轴,所述第一凸轴与所述滑槽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二凸轴,所述第二凸轴作为枢转部以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壁构成枢转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上具有连接部,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具有枢转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连接部枢转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段与所述滑动座之间连接有拉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相对所述车身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车身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车门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二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一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二臂段的一端为第三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车身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三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第二臂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臂段的一端为第四端,所述第四端与所述车门的内壁绕沿竖向延伸的第四轴线可枢转相连,所述滑动座固设于所述车门的内壁,所述第一臂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臂段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臂高于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车门在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轴线位于所述第三轴线的后侧,所述第二轴线位于所述第四轴线的后侧。
CN202221950923.XU 2022-07-26 2022-07-26 车辆 Active CN217778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0923.XU CN217778315U (zh) 2022-07-26 2022-07-26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0923.XU CN217778315U (zh) 2022-07-26 2022-07-26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8315U true CN217778315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0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0923.XU Active CN217778315U (zh) 2022-07-26 2022-07-26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83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854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及汽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854A1 (zh) * 2022-06-07 2023-12-14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开合装置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9566B (zh) 一种车门铰链和车辆
US7568312B2 (en) Cam and link mechanism for a flush sliding window
CN217778315U (zh) 车辆
EP1333143A2 (en) Vehicle door open-close device
US11738626B2 (en) Vehicular door device
US11649659B2 (en) Mechanism for opening a vehicle door
CN211777004U (zh) 全自动旋转屏蔽门
US11433823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armrest console including hinge mechanism
CN114482739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剪刀门的铰链
EP1334856A2 (en) A mechanism for opening a gull-wing side door of a motor vehicle
US7364227B2 (en) Movable roof opening-closing structure
CN115648908A (zh) 车门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206326U (zh) 车门开启结构及车辆
CN217778314U (zh) 车门组件以及车辆
CN115012756A (zh) 车门开启结构及车辆
CN216969287U (zh) 车门组件和车辆
US20060053916A1 (en) Automatic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CN220353667U (zh) 用于车辆的铰链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184287U (zh) 口盖结构及飞行汽车
JP4464793B2 (ja) 可動ルーフの開閉構造
CN116039529A (zh) 车辆
CN217623085U (zh) 一种车顶锁扣结构、车顶以及车辆
JPS5914377B2 (ja) ハツチバツク式リヤゲ−トドアのウインドシ−ルドワイパ−装置
CN209904501U (zh) 车辆后背门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473666U (zh)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