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1492U - 一种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1492U
CN217771492U CN202220975652.7U CN202220975652U CN217771492U CN 217771492 U CN217771492 U CN 217771492U CN 202220975652 U CN202220975652 U CN 202220975652U CN 217771492 U CN217771492 U CN 217771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quid inlet
wall
hole
oil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56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波
翟公高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56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1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9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9001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67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Spraying Of Liq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油杯的一端并与油杯形成储液腔的底部组件,底部组件包括安装于油杯的底座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底座的至少两发热组件,底部组件形成有位于发热组件的一侧的雾化气道,底座的外侧壁和油杯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液通道,底座的外侧壁设有连通进液通道的进液孔,进液孔的宽度朝底座的底端逐渐缩小,进液孔通过进液通道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提供给发热组件。本方案中由于发热组件竖直或倾斜设置,并且进液孔的宽度朝底座的底端逐渐缩小,使得进液孔上端供油量大,下端供油量逐渐减小,雾化液渗透到发热组件内的速度更为均匀,且能保证导液流畅,提升雾化效果,口感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设备是一种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在相关技术中,电子雾化设备中的雾化器通常包括油杯、发热组件和支架,油杯和支架共同围合形成储液腔,发热组件装配于支架内,支架设置下油孔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向发热组件。
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下油孔通常竖直开设在支架内部,雾化液从顶部导入到发热组件,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这种设置方式的下油孔若应用于发热组件竖直放置的雾化器中,不能顺畅而均匀地向发热组件供应雾化液,容易导致发热组件一些部位发生干烧、糊味、发黑等不良情况,而另一些部位容易因导油过快而漏液,发生炸油、或雾化液雾化不充分而抽吸到嘴里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并与所述油杯形成储液腔的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油杯的底座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所述底座的至少两发热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雾化气道,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和所述油杯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液通道,所述底座的外侧壁设有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宽度朝所述底座的底端逐渐缩小,所述进液孔通过所述进液通道将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发热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孔具有相对设置且均朝所述底座的底端延伸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朝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延伸面和所述第二孔壁朝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在0-90°;
所述第一孔壁为平面或者曲面,所述第二孔壁为平面或者曲面;当所述第一孔壁和/或所述第二孔壁为曲面时,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上任意位置处朝所述底座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在0-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的底端之间的第一间距尺寸最小,所述第一间距尺寸范围为1-4mm,所述进液孔沿所述雾化器的轴向的高度至少为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的顶端之间的第二间距尺寸最大,所述第二间距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为1.2-5。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发热组件通过一进液孔接收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所述第一间距尺寸范围为2-4mm,所述第二间距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为1.25-2.5;或者,每一所述发热组件通过两所述进液孔接收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所述第一间距尺寸范围为1-3mm,所述第二间距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为1.2-4。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孔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的底端之间的底壁,所述底壁朝所述底座的底端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孔在所述底座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大于1。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通道的宽度朝所述底座的底端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侧壁设置有进液凹槽,所述进液孔在其法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进液凹槽内,所述进液凹槽和所述油杯的内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液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油杯的内壁设置有进液凹槽,所述进液孔和所述进液凹槽位置对应,所述进液凹槽和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液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装配于所述油杯的座体和装配于所述座体的支架,所述发热组件由所述座体和所述支架夹持固定,所述进液孔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进液通道由所述支架的外侧和所述油杯的内侧共同围合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由所述座体和所述支架夹持固定于所述进液孔的一侧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所述导油体的背离所述进液孔的一侧的发热体,所述导油体覆盖所述进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油杯设置有与各所述发热组件一一对应且相互独立的储液仓,并且,所述储液腔和对应的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进液通道。
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通过底座的外侧壁和油杯内壁之间形成的进液通道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向进液孔,然后雾化液经进液孔提供给发热组件,由于发热组件竖直或倾斜设置,并且进液孔的宽度朝底座的底端逐渐缩小,使得进液孔上端供油量大,下端供油量逐渐减小,雾化液渗透到发热组件内的速度更为均匀,且能保证导液流畅,提升雾化效果,口感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在正视方向上用户观看的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在第二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的油杯在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回气气路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0、储液腔;200、雾化气道;10、油杯;20、底部组件;101、导气管;102、骨位;103、密封件;1、底座;2、发热组件;3、气道件;4、电极;5、密封圈;11、座体;12、支架;111、进气口;115、让位空腔;116、回气槽;121、进液凹槽;122、进液孔;1221、第一孔壁;1222、第二孔壁;1223、底壁;21、导油体;22、发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10以及装配于油杯10的一端并与油杯10形成储液腔100的底部组件20,底部组件20包括安装于油杯10的底座1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底座1的至少两发热组件2,底部组件20形成有位于发热组件2的一侧的雾化气道200,底座1的外侧壁和油杯10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液通道,底座1的外侧壁设有连通进液通道的进液孔122,进液孔122的宽度朝底座1的底端逐渐缩小,进液孔122通过进液通道将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提供给发热组件2。
本方案通过底座1的外侧壁和油杯10内壁之间形成的进液通道将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导向进液孔122,然后雾化液经进液孔122提供给发热组件2,由于发热组件2竖直或倾斜设置,并且进液孔122的宽度朝底座1的底端逐渐缩小,使得进液孔122上端供油量大,下端供油量逐渐减小,雾化液渗透到发热组件2内的速度更为均匀,且能保证导液流畅,提升雾化效果,口感更好。
进一步地,进液孔122具有相对设置且均朝底座1的底端延伸的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可以是曲面,也可以是平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均是平面,第一孔壁1221朝底座1的一端的延伸面和第二孔壁1222朝底座1的一端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在0-90°。即相当于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共同形成倒置的喇叭状,可以保证下油的通畅性的同时,防止漏油。
进一步地,进液孔122沿雾化器的轴向的高度至少为1mm,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的底端之间的第一间距尺寸C最小,第一间距尺寸C范围为1-4mm;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的顶端之间的第二间距尺寸B最大,第二间距尺寸B和第一间距尺寸C的比值范围为1.2-5。采用这样的尺寸参数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下油的通畅,另一方面可以逐渐减小下端的进油速率,和发热组件2消耗雾化油的速率匹配,从而防止漏油。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发热组件2通过两进液通道接收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每一进液通道设置一进液孔122,即每一发热组件2通过两进液孔122接收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此时,第一间距尺寸C范围为1-3mm,第二间距尺寸B和第一间距尺寸C的比值范围为1.2-4,具体的,两进液通道对称设置,进液孔122位于进液通道的底端,通过两进液通道给一个发热组件2供油,且进液孔122设置在底端,第一孔壁1221朝底座1的一端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孔壁1222朝底座1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在0-45°,而且,以附图2的视角中左边的进液凹槽121内的进油孔为例,第一孔壁12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底座1的轴向方向,夹角为90°,即第一孔壁1221竖直设置,第二孔壁1222倾斜设置,右边的进液孔122和左边的进液孔122对称设置,因此,两个进液孔122的底端具有朝中间汇聚的趋势,雾化油可以导向雾化油的中部,可以保证下油的通畅性,并且,雾化油不会在进液通道内残留,利用率更高,可以提升雾化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发热组件2可以通过一个进液通道接收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进液通道可以设置一进液孔122,即每一发热组件2通过一个进液孔122接收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此时第一间距尺寸范围为2-4mm,第二间距尺寸和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为1.25-2.5,第一孔壁1221朝底座1的一端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孔壁1222朝底座1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在0-60°,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进液通道内的雾化液导向到发热组件2时更为顺畅,更能保证供油量。
进一步地,进液孔122在底座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和第一间距尺寸C的比值大于1。在本实施例的每一发热组件2通过两进液通道接收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每一进液通道设置一进液孔122的情况下,进液孔122在底座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和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可以为1.5-2.0,从而给发热组件2足够的供油量。
进一步地,进液孔122还具有连接于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的底端之间的底壁1223,底壁1223朝底座1的底端凹陷。具体的,底壁1223的两端分别和第一孔壁1221及第二孔壁1222曲面连接,底壁1223倾斜设置,并且,底壁1223和第二孔壁1222相连端更为靠近底座1的底端,即相当于底壁1223和第二孔壁1222的曲面连接段朝底座1的底端凹陷,这样可以使得进液孔122的底端宽度减小更快,并且,底壁1223的凹陷处宽度很小且高度较低,可以进一步减小进油孔底端的供油速率,从而减少漏液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底壁1223的中部朝底座1的底端凹陷。
应当理解,第一孔壁1221、第二孔壁1222和底壁1223的具体形状并不限定,例如,第一孔壁1221、第二孔壁1222和底壁1223均可以为平面;或者,第一孔壁1221、第二孔壁1222和底壁1223均可以为曲面;或者,第一孔壁1221、第二孔壁1222和底壁1223部分为平面另一部分为曲面。当第一孔壁1221和/或第二孔壁1222为曲面时,第一孔壁1221和第二孔壁1222上任意位置处朝底座1223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在0-90°。
进一步地,第一孔壁1221、第二孔壁1222和底壁1223与进液通道的至少部分侧壁在底座1的径向方向上平齐。即进液孔122的底部和进液通道的底端形状匹配,更有利于雾化液从进液通道流入到进液孔122中。
进一步地,进液通道的宽度朝底座1的底端逐渐缩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进液通道的两个侧壁分别和第一孔壁1221及第二孔壁1222共面,进液孔122和进液通道之间过渡更为平滑,导油更为通畅。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通道的侧壁也可以底端分别和第一孔壁1221及第二孔壁1222共面,在进液孔122的顶端处的位置进液通道的侧壁可以朝外弯折,从而使进液通道的朝向储液腔100的一端具有更大的开口,进一步提升导油的通畅性。
在本申请中,进液通道可以具有不同的构成形式,优选的,底座1的外侧壁可以设置有进液凹槽121,进液孔122在其法线方向的投影位于进液凹槽121内,进液凹槽121和油杯10的内壁共同围合形成进液通道。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杯10的内壁可以设置有进液凹槽121,进液孔122和进液凹槽121位置对应,进液凹槽121和底座1的外侧壁共同围合形成进液通道,油杯10的和进液凹槽121位置对应处可以形成外凸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大储液腔100的空间,提升储油量,另一方面,可以给用户握持,使用更为方便。
进一步地,油杯10由透明材料制成,进液孔122的中心轴线与其朝向的油杯10内壁垂直,因此,用户可以直接在油杯10的外侧观察到进液孔122,并且通过进液孔122观察到发热组件2的工作状态,雾化液量少、或者供油不顺或者发现发热组件2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停止使用该雾化器,从而保证抽吸体验、保证健康。
进一步地,底座1包括装配于油杯10的座体11和装配于座体11的支架12,发热组件2由座体11和支架12夹持固定,进液孔122设置于支架12,进液通道由支架12的外侧和油杯10的内侧共同围合形成。
具体的,底座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座体11相对的两侧的支架12,底部组件20包括两个和两支架12一一对应的发热组件2,两发热组件2分别位于座体11相对的两侧,每一发热组件2均由对应的支架12夹持固定于座体11,每个支架12的背离座体11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液凹槽121,每个进液凹槽121均设置一个进液孔122,发热组件2包括由座体11和支架12夹持固定于进液孔122的一侧的导油体21以及贴设于导油体21的背离进液孔122的一侧的发热体22,导油体21覆盖进液孔122,因此,两进液通道可以给导油体21顺畅而均匀地提供雾化油,以提升雾化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个支架12上也可以设置一个、三个、四个等的进液凹槽121,并且,同一个进液凹槽121内也可以设置两个、三个等的进液孔122,以提升供油量,具体如何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方案中,座体11和支架12采用横向排布的设置方式,因此,气道件3设置在座体11内,应当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座体11和支架12也可以采用竖向排布的设置方式,此时,支架12可以装配在座体11的顶部,座体11和支架1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气道件3和发热组件2可以均被座体11和支架12夹持固定且位于该收容空间内,或者,发热组件2可以被座体11和支架12夹持固定,气道件3单独装配于座体11或者支架12上且位于该收容空间内,即本申请不限定底座1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气道件3装配于底座1即可。
导油体21为平板状结构,发热体22为片状结构,发热体22包括两个导电部以及串接于两个导电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电极4穿设于座体11且分别与两个导电部电连接。
导油体21为平板状的吸油棉,采用吸油棉的雾化量大,使抽吸体验感更好,雾化液的香味还原度高。本实施例中,导油体21和雾化器的底面呈90°,即竖直设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导油体21和雾化器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是60~120°,即导油体21倾斜设置。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雾化器的底面是与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
电极4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发热体22,发热体22可以为导电金属蚀刻形成的金属片体,例如可由镍铬件、铁铬铝件、不锈钢件经过蚀刻或激光切割制成,其包括两个导电部以及串接于两个导电部之间的发热部,导电部的阻值远远小于发热部,从而在发热体22通电发热时,导电部仅仅产生少量热量,以使热量集中于发热部区域,以保证雾化效果。本实施例对发热部的形状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只要能实现平面发热即可。
进一步地,结合图4-5,油杯10包括导气管101以及连接于导气管101和油杯10的内壁之间的骨位102,导气管101、骨位102均和底座1相连,油杯10的内壁、底座1、导气管101的外壁和骨位102共同围合形成至少两储液腔100,各储液腔100相互独立且和各发热组件2一一对应,并且,储液腔100和对应的发热组件2之间均设置有进液通道。
具体的,底座1具有进气口111,油杯10具有出气口,座体11具有让位空腔115,让位空腔115具有至少两让位开口,让位空腔115内装配有气道件3,发热组件2装配于座体11的与气道件3的相对一侧,发热组件2和气道件3之间形成连通进气口111和出气口的雾化气道200,雾化气道200的横截面积自靠近进气口111端朝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即每一发热组件2均对应有一独立的雾化气道200。
因此,不同的储液腔100内可以注入不同类型的雾化液,而且,对应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通过下液通道和进液孔122导向对应的发热组件2进行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进入到对应的雾化气道200内,即每一雾化气道200均可以形成不同口味的气溶胶,之后,不同雾化气道200内的气溶胶汇合成一路供用户抽吸,可以获得混合口味抽吸体验,使得用户体验更为丰富。
此外,由于每一个雾化气道2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发热组件2,油杯10内的雾化液可以分别由两侧的发热组件2单独雾化并在对应的雾化气道200内形成气溶胶,两雾化气道200内的雾化过程互不干涉,之后两雾化气道200内的气溶胶汇成一路,可以双倍提升TPM(Total Particulate Matter:总粒相物),从而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
进一步地,为了平衡雾化液消耗过程中储液腔100内形成的负压,座体11上设置有与下液通道间隔设置且连通储液腔100和进气口111的回气槽116,结合图6,本实施例中回气槽116设置在座体11的让位开口侧,与导油体21围合形成回气通道,回气通道可以将对应的储液腔100以及让位空腔115连通,具体为连通和储液腔100位置对应的雾化气道200;而且,通过支架12的实体部位将下液通道和回气通道相互间隔开,如此,换气过程中气体无需经过下液通道以及进油孔,换气产生的气泡不会被雾化液卡住从而使得雾化液的下液更为流畅,克服将下油通道和回气通道设置在一起的缺陷。
进一步地,回气通道的另一端和进液孔122的间距A至少为0.8mm。从而做到下液与换气分离,换气的一瞬间不会影响下液,气泡无卡在进液孔122处的风险。而且,在本方案中,回气槽116位于座体11上,进液孔122位于支架12上,两者不在同一部件上,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进一步地,导气管101和座体11通过密封件103相连,以保证密封性,密封件103可以采用硅胶件,各雾化气道200的气溶胶在导气管101和座体11的连接处汇成一路,并通过导气管101导向油杯10的出气口处供用户抽吸;导气管101的外壁和油杯10的内壁之间设置两个骨位102将油杯10的内腔分隔为对称的两半,座体11连接在导气管101和骨位102的端部,从而和导气管101、骨位102以及油杯10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两个不连通的储液腔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杯10内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骨位102,从而将油杯10的内腔分隔为三个、四个、五个等的腔体,油杯10和座体11装配后,可以围合形成三个、四个、五个等的储液腔100,骨位102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应当理解,各储液腔100的形状和容量可以设置为相同或者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在座体11上设置分隔片的方式对油杯10的内腔进行分隔,例如,座体11的朝向油杯10内的一端设置片状的分隔片,座体11和油杯10相装配时,分隔片的边缘密封连接于油杯10的内壁以及导气管101的外壁,以将油杯10的内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多个储液腔100,从而提供更多口味的抽吸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腔10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此时,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可以通过不同的下液通道流向发热组件2进行雾化,并在不同的雾化气道200中形成气溶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并与所述油杯形成储液腔的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油杯的底座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所述底座的至少两发热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形成有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的雾化气道,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和所述油杯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液通道,所述底座的外侧壁设有连通所述进液通道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宽度朝所述底座的底端逐渐缩小,所述进液孔通过所述进液通道将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提供给所述发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具有相对设置且均朝所述底座的底端延伸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朝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延伸面和所述第二孔壁朝所述底座的一端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在0-90°;
所述第一孔壁为平面或者曲面,所述第二孔壁为平面或者曲面;当所述第一孔壁和/或所述第二孔壁为曲面时,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上任意位置处朝所述底座的延伸面之间的夹角在0-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的底端之间的第一间距尺寸最小,所述第一间距尺寸范围为1-4mm,所述进液孔沿所述雾化器的轴向的高度至少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的顶端之间的第二间距尺寸最大,所述第二间距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为1.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热组件通过一进液孔接收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所述第一间距尺寸范围为2-4mm,所述第二间距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为1.25-2.5;或者,每一所述发热组件通过两所述进液孔接收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所述第一间距尺寸范围为1-3mm,所述第二间距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范围为1.2-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孔壁和所述第二孔壁的底端之间的底壁,所述底壁朝所述底座的底端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在所述底座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尺寸和所述第一间距尺寸的比值大于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的宽度朝所述底座的底端逐渐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设置有进液凹槽,所述进液孔在其法线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进液凹槽内,所述进液凹槽和所述油杯的内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液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的内壁设置有进液凹槽,所述进液孔和所述进液凹槽位置对应,所述进液凹槽和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共同围合形成所述进液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装配于所述油杯的座体和装配于所述座体的支架,所述发热组件由所述座体和所述支架夹持固定,所述进液孔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进液通道由所述支架的外侧和所述油杯的内侧共同围合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由所述座体和所述支架夹持固定于所述进液孔的一侧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所述导油体的背离所述进液孔的一侧的发热体,所述导油体覆盖所述进液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设置有与各所述发热组件一一对应且相互独立的储液仓,并且,所述储液腔和对应的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进液通道。
CN202220975652.7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雾化器 Active CN217771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5652.7U CN217771492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雾化器
PCT/CN2023/089001 WO2023207677A1 (zh) 2022-04-25 2023-04-18 一种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5652.7U CN217771492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1492U true CN217771492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6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5652.7U Active CN217771492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14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677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677A1 (zh) * 2022-04-25 2023-11-02 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2895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771492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885117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EP4104693A1 (en)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and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assembly thereof
CN21183282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14676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32317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08884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7407797U (zh) 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115251462A (zh) 一种具有平衡通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7771493U (zh) 一种雾化器
WO2023207677A1 (zh) 一种雾化器
CN116982747A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771449U (zh) 一种气道件及雾化器
CN217771489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5531636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218205U (zh) 一种连体式雾化器及其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76246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73091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底座
CN220274888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N213307424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195937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