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1493U - 一种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71493U CN217771493U CN202220975653.1U CN202220975653U CN217771493U CN 217771493 U CN217771493 U CN 217771493U CN 202220975653 U CN202220975653 U CN 202220975653U CN 217771493 U CN217771493 U CN 2177714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ase
- atomizing
- liquid
- oil c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199 nebu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8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4916 vomi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3 vomi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550 stock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7171 Regurgit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CNQCVBJFEGMYDW-UHFFFAOYSA-N lawrenc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Lr] CNQCVBJFEGMYD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640 tas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8487 Ni—C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NNRSPGTAMTISX-UHFFFAOYSA-N chro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Cr].[Ni] VNNRSPGTAMTI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5 fragr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2000 influenz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iron-chromium-aluminum Chemical compound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雾化器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油杯的一端的底部组件,底部组件包括安装于油杯的底座、装配于底座的气道件、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底座且位于气道件的周侧的发热组件,底座具有进气口,油杯具有出气口,发热组件和气道件之间形成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雾化气道,雾化气道的横截面积自靠近进气口端朝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在本方案中,当雾化气道内的气溶胶回吐时,沿回吐方向雾化气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雾化气道靠近进气口的一端横截面积最小,从而减少回吐气流流出进气口的量,以减少进气口处发生的冷凝或者冷凝回流漏液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设备是一种将雾化液雾化形成气溶胶的装置,其内具有气道,气道的一端进气,雾化液在气道中雾化后与进入的气体混合形成气溶胶,然后从气道的另一端流出。然而,在相关技术中,气道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气流不顺,气道内容易发生冷凝或者冷凝回流漏液,影响电子雾化设备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能够防止回吐气溶胶直接流到进气口造成漏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的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油杯的底座、装配于所述底座的气道件、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气道件的周侧的发热组件,所述底座具有进气口,所述油杯具有出气口,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气道件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雾化气道,所述雾化气道的横截面积自靠近所述进气口端朝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包括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相对的一侧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和相对的所述发热组件的间距在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面和所述气道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
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包括至少两导流面,各所述导流面和所述气道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导流面为曲面,所述导流面的朝向其相对的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包括两相对的导流面,两所述导流面之间的间距朝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且两所述导流面靠近所述出气口侧的间距的尺寸大于0.1mm。
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包括间隔设置的装配块和连接于所述装配块之间的分隔块,所述装配块、所述分隔块和所述发热组件围合形成所述雾化气道,所述导流面位于所述分隔块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块和所述装配块的连接处为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气道在靠近所述进气口端位置的横截面积最小,该位置的横截面积为2.0~4.0mm2。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气道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和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过气腔,所述进气口的侧缘朝所述过气腔内突出形成凸缘,所述凸缘的周壁和所述过气腔的底部形成容液槽。
进一步地,所述过气腔内靠近雾化气道的一端还设置有分流气道,所述分流气道的横截面积自进气流上游端向下游端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至少两所述发热组件,所述底座包括和所述油杯装配的座体,所述座体具有让位空腔,所述让位空腔具有至少两让位开口,所述气道件装配于所述让位空腔内,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座体的周侧且覆盖所述让位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座体的一侧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所述导油体的靠近所述气道件侧的发热体,所述导油体覆盖所述让位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还包括自下而上穿设于所述座体中的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的上端伸入所述让位空腔并将所述发热体压紧贴合于所述导油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体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发热体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体包括两个导电部以及串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和所述油杯围合形成储液腔,所述底座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座体外侧的支架,所述发热组件由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夹持固定,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座体侧开设下液凹槽,所述下液凹槽和所述油杯的侧壁共同形成下液通道,所述支架开设连通所述下液通道和所述雾化气道的进液孔,所述发热组件覆盖所述进液孔。
进一步地,所述座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液通道间隔设置且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进气口的回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和所述油杯围合形成至少两储液腔,各所述储液腔和各所述发热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通过所述下液通道和所述进液孔导向对应的所述发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雾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方案中,油杯可以用于存储雾化液,雾化液被发热组件雾化而在雾化气道内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由于发热组件和气道件之间形成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雾化气道,雾化气道的横截面积自靠近进气口端朝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当雾化气道内的气溶胶回吐时,雾化气道靠近进气口的一端横截面积最小,从而减少回吐气流流出进气口的量,以减少进气口处发生的冷凝或者冷凝回流漏液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在第二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图4是图3中部分结构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道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在正视方向上用户观看的效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的油杯在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回气气路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0、储液腔;200、雾化气道;300、容液槽;10、油杯;20、底部组件;101、导气管;102、骨位;103、密封件;1、底座;2、发热组件;3、气道件;4、电极;5、密封圈;11、座体;12、支架;111、进气口;112、分流阀;113、凸缘;114、第一定位结构;115、让位空腔;116、回气槽;121、下液凹槽;122、进液孔;123、第二定位结构;1121、分流斜面;1141、定位孔;1142、定位槽;1231、定位柱;1232、定位块;21、导油体;22、发热体;31、装配块;32、分隔块;321、导流面;322、底端面;41、基座;42、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5,雾化器包括油杯10以及装配于油杯10的一端的底部组件20,底部组件20包括安装于油杯10的底座1、装配于底座1的气道件3、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底座1且位于气道件3周侧的发热组件2,底座1具有进气口111,油杯10具有出气口,发热组件2和气道件3之间形成连通进气口111和出气口的雾化气道200,雾化气道200的横截面积自靠近进气口111端朝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方案中,油杯10可以用于存储雾化液,雾化液被发热组件2雾化而在雾化气道200内形成气溶胶供用户抽吸,由于发热组件2和气道件3之间形成连通进气口111和出气口的雾化气道200,雾化气道200的横截面积自靠近进气口111端朝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当雾化气道200内的气溶胶回吐时,沿回吐方向雾化气道20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雾化气道200靠近进气口111的一端横截面积最小,从而减少回吐气流流出进气口111的量,以减少进气口111处发生的冷凝或者冷凝回流漏液现象。
底部组件20包括至少两发热组件2,底座1包括和油杯10装配的座体11,座体11具有让位空腔115,让位空腔115具有至少两让位开口,气道件3装配于让位空腔115内,发热组件2装配于座体11的与气道件3的相对一侧。
气道件3较佳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封堵安装在让位空腔115内,让位空腔115具有两相对的让位开口,两让位开口分别安装一发热组件2,气道件3分别和发热组件2形成雾化气道200,因此,气道件3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雾化气道200,且雾化气道200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气口111和出气口。如此,由于每一个雾化气道2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发热组件2,油杯10内的雾化液可以分别由两侧的发热组件2单独雾化并在对应的雾化气道200内形成气溶胶,两雾化气道200内的雾化过程互不干涉,之后两雾化气道200内的气溶胶汇成一路,可以双倍提升TPM(Total Particulate Matter:总粒相物),从而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应当理解的是,气道件3的材料也可以是塑胶、陶瓷、五金或其它材料,具体采用何种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此外,气道件3的设置方式不限于上述提及的方式,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气道件3可以和座体11一体成型,例如,座体11采用塑胶材料,气道件3采用和座体11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从而简化加工工艺,由于不需要组装气道件,雾化器的装配工序更为简化,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气道件3包括位于发热组件2相对的一侧的导流面321,导流面321和相对的发热组件2的间距在靠近出气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从而实现雾化气道200横截面积朝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导流面321可以限定回吐气流在雾化气道200内的流向,当气溶胶回吐时,导流面321可以对回吐的气溶胶进行阻挡以及导向,从而使气溶胶吹向发热组件2被重新加热雾化,而不会直接流向进气口111,从而防止进气口111处发生冷凝或者冷凝回流漏液。较佳的,各导流面321和气道件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因此,不同的雾化气道200内气溶胶回吐时被阻挡和导向的效果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导流面321和气道件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具体角度可以根据进气量、发热功率等因素综合调节。优选的,导流面321和气道件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45°,一方面可以保证气流的通畅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良好的对回吐气流的阻挡效果。进一步优选导流面321和气道件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10°,如此,在保证气流流畅性和阻挡作用的条件下,气道件3的体积可以设置得较小,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气道件3包括贴合连接于发热组件2的靠近雾化气道200侧的装配块31和连接于装配块31且和发热组件2间隔设置的分隔块32,装配块31、分隔块32和发热组件2围合形成雾化气道200,导流面321位于分隔块32的一侧。具体的,气道件3包括间隔设置的两装配块31和一连接于两装配块31之间的分隔块32,分隔块32相对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导流面321,可以理解的,分隔块32的横截面积朝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减小,发热组件2贴合装配在两装配块31的同一侧,由于装配块31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发热组件2,因此,装配块31能够被两发热组件2夹持固定,一方面可以装配稳定,另一方面可以和发热组件2贴紧配合。
分隔块32和装配块31的连接处为曲面,从而保证气流的顺畅性。
较佳的,导流面321为平面,如此,导流面321和发热组件2之间的间距可以均匀变化,从而使雾化气道200内的流速变化更为均匀。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面321可以为曲面,并且,导流面321的朝向其相对的发热组件2的一侧为凸面,采用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导流面321在靠近进气口111的一段距离内更为靠近发热组件2,从进气口111进入的气流能够更加贴近发热组件2且流速更大,从而实现提升雾化量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面321可以为曲面,并且,导流面321的朝向其相对的发热组件2的一侧为凹面,如此,气溶胶回吐时,更容易受到导流面321的阻挡和导向作用,从而吹向发热组件2,使得直接流向进气口111的气溶胶的量更少,从而进一步减少进气口111处发生的冷凝或者冷凝回流漏液现象。应当理解,导流面321的设置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只要满足导流面321和相对的发热组件2的间距在靠近出气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条件即可,如此,雾化气道200一侧的腔壁可以对回吐气溶胶进行阻挡,减少流向进气口111的气溶胶量。
雾化气道200在靠近进气口111端位置的横截面积最小,为了使气流能顺畅地通过雾化气道200,并且减少回吐气溶胶直接吹到进气口111的量,该位置的横截面积为2.0~4.0mm2。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部组件20也可以包括三个、四个、五个等的发热组件2,各发热组件2可以环绕气道件3设置,气道件3和每一发热组件2对应位置处均设置导流面321,即相当于每一个发热组件2均和导流面321形成单独的雾化气道200,每一个雾化气道200内均可以单独地雾化形成气溶胶,因此,各雾化气道200的气溶胶汇合后可以进一步地提升TPM(Total Particulate Matter:总粒相物),从而提升用户的抽吸体验。应当理解,在设置不同数量的发热组件2时,雾化器的形状和尺寸均可以适应性调整改变,且雾化器内的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适应性调整,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地减少回吐气溶胶直接吹到进气口111的量,以减少进气口111处发生的冷凝或者冷凝回流漏液现象,雾化气道200的靠近进气口111端和进气口111之间设置过气腔,进气口111的侧缘朝过气腔内突出形成凸缘113,凸缘113的周壁和过气腔的底部形成容液槽300。如此,一部分气溶胶回吐气流被导流面321引流至发热组件2,由发热组件2重新雾化形成气溶胶,从而提升雾化介质的利用率,少部分气溶胶回吐气流被导向到容液槽300内,在其中形成冷凝液,冷凝液由凸缘113阻挡,不会从进气口111流出造成漏液。
过气腔内靠近雾化气道200的一端还设置有分流气道,分流气道的横截面积自进气流上游端向下游端逐渐缩小。优选的,分流气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小于雾化气道的最小横截面积。如此,可以提高雾化气道200靠近进气口111的一端的气流速度。一方面,较快的流速,能将回吐气流带回雾化气道200内重新雾化;另一方面,较快的流速,能将气溶胶快速带出雾化气道200,防止气溶胶在雾化气道200内滞留,提高雾化效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块32的靠近进气口111的一端设置分流阀112,分流阀112具有和各导流面321一一对应的分流斜面1121,分流斜面1121和对应的过气腔侧壁之间形成分流气道。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分流阀112贴紧分隔块32的一端,分流阀112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分流斜面1121,两分流斜面1121的顶侧分别和对应的导流面321底侧对齐,分流斜面1121的相连处倒圆角且朝向进气口111的中心处,因此,从进气口111进入的气流会被分流阀112均匀地分开到两侧的雾化气道200内,从而保证两雾化气道200内雾化状态类似,提升雾化器的可靠性,而且,分流斜面1121和导流面321的连接处过渡平滑,气流的流动更加顺滑,使得抽吸更为顺畅,可以减少冷凝液的产生和堆积。
进一步地,各分流斜面1121和雾化器中轴线的夹角相同,且均小于9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分流阀112在垂直于该剖面的方向(即雾化器横截面的长轴方向)的投影形状类似于倒立的等腰三角形,导流面321和雾化器中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分流斜面1121和雾化器中轴线的夹角,气道件3的两个导流面321之间的间距上窄下宽,且两个导流面321顶侧间距的尺寸大于0.1mm。通过导流面321和分流斜面112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气流流动均匀,抽吸顺畅,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冷凝回流。
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发热组件2和雾化气道200数量更多时,气道件3上可以对应设置多个导流面321,对应的,分流阀112上可以对应设置多个分流斜面1121,此时,多个导流面321、多个分流斜面1121均分别构成类似于多面锥台或多面椎体的结构,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导流面321和底端面322之间的夹角可以不相同,分流斜面1121和底端面32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不相同,这样可以改变不同气道的气流流通顺畅度,以及进气的均匀度,具体设置可以根据雾化器内存储的雾化液种类的多少、雾化液的雾化特性以及各雾化液所要达到的配比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想要的抽吸体验。
进一步地,发热组件2包括安装于座体11的一侧的导油体21以及贴设于导油体21的靠近气道件3侧的发热体22,导油体21覆盖让位开口;底部组件20还包括自下而上穿设于座体11中的两个电极4,两个电极4的上端伸入让位空腔115并将发热体22压紧贴合于导油体21上。
导油体21为平板状结构,发热体22为片状结构,发热体22包括两个导电部以及串接于两个导电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电极4分别与两个导电部电连接。
导油体21为平板状的吸油棉,采用吸油棉的雾化量大,使抽吸体验感更好,雾化液的香味还原度高。本实施例中,导油体21和雾化器的底面呈90°,即竖直设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导油体21和雾化器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是60~120°,即导油体21倾斜设置。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雾化器的底面是与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
电极4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发热体22,发热体22可以为导电金属蚀刻形成的金属片体,例如可由镍铬件、铁铬铝件、不锈钢件经过蚀刻或激光切割制成,其包括两个导电部以及串接于两个导电部之间的发热部,导电部的阻值远远小于发热部,从而在发热体22通电发热时,导电部仅仅产生少量热量,以使热量集中于发热部区域,以保证雾化效果。本实施例对发热部的形状并不做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网格状、条纹状、S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或矩形,只要能实现平面发热即可。
进一步地,电极4包括装配于座体11的基座41以及连接于基座41的连接柱42,连接柱42具有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的连接面,发热体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电极4相同侧的连接面,连接柱42的背离另一电极4的一侧开设U型槽。连接柱42开设U型槽,可以在保证电极4结构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电极4的重量,从而减少电极4导热造成的热损,以降低功耗;而且,由于采用对侧设置,两发热体22可以分别位于两个雾化气道200内,从而实现在对应雾化气道200内的单独雾化。
两个电极4分别位于气道件3相对的两侧,具体的,电极4夹持于对应的装配块31和让位空腔115的侧壁之间,由于气道件3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初始状态的尺寸大于让位空腔115的宽度,因此,气道件3装配到让位空腔115内之后装配块31可以和连接柱42贴紧,而且装配块31的和发热体22相连侧和导油体21贴紧,可以保证雾化气道200至电极4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漏液。
进一步结合图6,底座1和油杯10围合形成储液腔100,底座1还包括装配于座体11外侧的支架12,发热组件2由支架12和底座1夹持固定,支架12的背离座体11侧开设下液凹槽121,下液凹槽121和油杯10的侧壁共同形成下液通道,支架12开设连通下液通道和雾化气道200的进液孔122,发热组件2覆盖进液孔122。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可以经过下液通道和进液孔122导向导油体21,然后经发热体22雾化在对应的雾化气道200内形成气溶胶。在本方案中,座体11和支架12采用横向排布的设置方式,因此,气道件3设置在座体11内,应当理解,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座体11和支架12也可以采用竖向排布的设置方式,此时,支架12可以装配在座体11的顶部,座体11和支架1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气道件3和发热组件2可以均被座体11和支架12夹持固定且位于该收容空间内,或者,发热组件2可以被座体11和支架12夹持固定,气道件3单独装配于座体11或者支架12上且位于该收容空间内,即本申请不限定底座1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气道件3装配于底座1即可。
进一步地,底座1和油杯10围合形成至少两互不连通的储液腔100,各储液腔100和各发热组件2一一对应,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通过下液通道和进液孔122导向对应的发热组件2。优选的,结合图7,油杯10包括自出气口朝底部组件20延伸的导气管101以及连接于导气管101和油杯10的内壁之间的骨位102,导气管101、骨位102均和座体11相连,油杯10、座体11、导气管101和骨位102共同围合形成各储液腔100,各储液腔100互不连通。不同的储液腔100内可以注入不同类型的雾化液,而且,对应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通过下液通道和进液孔122导向对应的发热组件2进行雾化,形成的气溶胶进入到对应的雾化气道200内,即每一雾化气道200均可以形成不同口味的气溶胶,之后,不同雾化气道200内的气溶胶汇合成一路供用户抽吸,可以获得混合口味抽吸体验,使得用户体验更为丰富。
优选的,导气管101和座体11通过密封件103相连,以保证密封性,密封件103可以采用硅胶件,各雾化气道200的气溶胶在导气管101和座体11的连接处汇成一路,并通过导气管101导向油杯10的出气口处供用户抽吸;导气管101的外壁和油杯10的内壁之间设置两个骨位102将油杯10的内腔分隔为对称的两半,座体11连接在导气管101和骨位102的端部,从而和导气管101、骨位102以及油杯10侧壁共同围合形成两个不连通的储液腔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杯10内可以设置更多数量的骨位102,从而将油杯10的内腔分隔为三个、四个、五个等的腔体,油杯10和座体11装配后,可以围合形成三个、四个、五个等的储液腔100,骨位102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应当理解,各储液腔100的形状和容量可以设置为相同或者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在座体11上设置分隔片的方式对油杯10的内腔进行分隔,例如,座体11的朝向油杯10内的一端设置片状的分隔片,座体11和油杯10相装配时,分隔片的边缘密封连接于油杯10的内壁以及导气管101的外壁,以将油杯10的内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多个储液腔100,从而提供更多口味的抽吸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腔10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此时,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可以通过不同的下液通道流向发热组件2进行雾化,并在不同的雾化气道200中形成气溶胶。
进一步地,油杯10由透明材料制成,进液孔122开设于下液凹槽121的底端,进液孔122的开设方向垂直于其正对的油杯10侧壁。
具体的,支架12可拆卸地装配于底座1的侧壁,在装配雾化器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电极4装配到座体11内,然后将气道件3装配在座体11内,再将发热体22和电极4焊接,之后将导油体21通过支架12固定在座体11内,从而形成底部组件20,最后再将底部组件20装配到油杯10内,使得装配步骤简单快捷,座体11和油杯10的内壁之间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并且,座体11和油杯10的内壁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圈5以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液。
由于支架12的背离座体11侧开设有下液凹槽121,当底部组件20装配到油杯10内时,下液凹槽121和油杯10的内壁形成下液通道,下液通道和对应的储液腔100连通,支架12的下液凹槽121处设置进液孔122,因此,储液腔100内对应种类的雾化液可以通过下液通道和进液孔122流到发热组件2内进行雾化。此外,由于进液孔122的开设方向垂直于其正对的油杯10侧壁,油杯10由透明材料制成,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油杯10的外壁观察到下液通道、进液孔122以及进液孔122对应的发热组件2,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观察到储液腔100内的雾化液量、供油情况以及发热组件2的状态,在雾化液量少、或者供油不顺或者发现发热组件2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停止使用该雾化器,从而保证抽吸体验、保证健康。
为了实现支架12和座体11的安装固定,座体11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结构114,支架12设置和第一定位结构114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结构123。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114包括开设于座体11的一侧的定位孔1141,第二定位结构123包括自支架12的一侧突出的定位柱1231,定位柱1231插接于定位孔1141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座体11的位于让位空腔115的同一让位开口侧的两边分别开设有两个定位孔1141,支架12设置四个定位柱1231且和各定位孔1141一一对应,将支架12的四个定位柱1231和各定位孔1141插接装配后即可实现支架12和座体11的连接,从而将发热组件2夹持在支架12和座体11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结构114还包括开设于座体11的一侧的定位槽1142,第二定位结构123还包括设置于支架12的周侧的定位块1232,定位块1232卡嵌装配于定位槽1142内。
具体的,座体11的位于让位空腔115的同一让位开口侧的底部、顶部以及两侧均分别开设有一个定位槽1142,对应的,支架12的底部、顶部以及两侧均突出形成定位块1232,在将支架12和座体11相装配时,各定位块1232分别嵌置在各对应的定位槽1142内,从而使支架12和座体11的连接牢靠稳定,而且,支架12的外侧和座体11的外侧相互配合,形成和油杯10的内侧相匹配的结构,使得底部组件20的整体性更好,和油杯10装配时更为简单。
进一步地,为了平衡雾化液消耗过程中储液腔100内形成的负压,座体11上设置有与下液通道间隔设置且连通储液腔100和进气口111的回气槽116,结合图8,本实施例中回气槽116设置在座体11的让位开口侧,与导油体21围合形成回气通道,回气通道可以将对应的储液腔100以及让位空腔115连通,具体为连通和储液腔100位置对应的雾化气道200;而且,通过支架12的实体部位将下液通道和回气通道相互间隔开,如此,换气过程中气体无需经过下液通道以及进油孔,换气产生的气泡不会被雾化液卡住从而使得雾化液的下液更为流畅,克服将下油通道和回气通道设置在一起的缺陷。
进一步地,回气通道的另一端和进液孔122的间距A至少为0.8mm。从而做到下液与换气分离,换气的一瞬间不会影响下液,气泡无卡在进液孔122处的风险。而且,在本方案中,回气槽116位于座体11上,进液孔122位于支架12上,两者不在同一部件上,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的一端的底部组件,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油杯的底座、装配于所述底座的气道件、以及竖直或倾斜装配于所述底座且位于所述气道件的周侧的发热组件,所述底座具有进气口,所述油杯具有出气口,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气道件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雾化气道,所述雾化气道的横截面积自靠近所述进气口端朝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包括位于所述发热组件相对的一侧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和相对的所述发热组件的间距在靠近所述出气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和所述气道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包括至少两导流面,各所述导流面和所述气道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导流面为曲面,所述导流面的朝向其相对的所述发热组件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包括两相对的导流面,两所述导流面之间的间距朝所述出气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且两所述导流面之间最小间距的尺寸大于0.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包括间隔设置的装配块和连接于所述装配块之间的分隔块,所述装配块、所述分隔块和所述发热组件围合形成所述雾化气道,所述导流面位于所述分隔块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块和所述装配块的连接处为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气道在靠近所述进气口端位置的横截面积最小,该位置的横截面积为2.0~4.0mm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气道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端和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过气腔,所述进气口的侧缘朝所述过气腔内突出形成凸缘,所述凸缘的周壁和所述过气腔的底部形成容液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气腔内靠近雾化气道的一端还设置有分流气道,所述分流气道的横截面积自进气流上游端向下游端逐渐缩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至少两所述发热组件,所述底座包括和所述油杯装配的座体,所述座体具有让位空腔,所述让位空腔具有至少两让位开口,所述气道件装配于所述让位空腔内,所述发热组件装配于所述座体的周侧且覆盖所述让位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座体的一侧的导油体以及贴设于所述导油体的靠近所述气道件侧的发热体,所述导油体覆盖所述让位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还包括自下而上穿设于所述座体中的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的上端伸入所述让位空腔并将所述发热体压紧贴合于所述导油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发热体为片状结构,所述发热体包括两个导电部以及串接于两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的发热部,两个所述电极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部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油杯围合形成储液腔,所述底座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座体外侧的支架,所述发热组件由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夹持固定,所述支架的背离所述座体侧开设下液凹槽,所述下液凹槽和所述油杯的侧壁共同形成下液通道,所述支架开设连通所述下液通道和所述雾化气道的进液孔,所述发热组件覆盖所述进液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下液通道间隔设置且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进气口的回气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油杯围合形成至少两储液腔,各所述储液腔和各所述发热组件一一对应,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通过所述下液通道和所述进液孔导向对应的所述发热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75653.1U CN217771493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雾化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75653.1U CN217771493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雾化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71493U true CN217771493U (zh) | 2022-11-11 |
Family
ID=8390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75653.1U Active CN217771493U (zh) | 2022-04-25 | 2022-04-25 | 一种雾化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71493U (zh) |
-
2022
- 2022-04-25 CN CN202220975653.1U patent/CN2177714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11932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5804480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7885112U (zh) |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7885113U (zh) |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7885117U (zh) |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114468357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4259084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7509876U (zh)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 |
CN115349677A (zh) |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1832828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7771493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114468368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217771492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7771449U (zh) | 一种气道件及雾化器 | |
CN217771489U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9069464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7958731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5944116A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6982745A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114468358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6982737A (zh) | 一种气道件及雾化器 | |
CN116982743A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11832827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6982747A (zh) | 一种雾化器 | |
CN221307237U (zh) | 一种雾化芯结构及雾化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