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4888U -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4888U
CN220274888U CN202321315920.3U CN202321315920U CN220274888U CN 220274888 U CN220274888 U CN 220274888U CN 202321315920 U CN202321315920 U CN 202321315920U CN 220274888 U CN220274888 U CN 220274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assembly
groove
atomizing
atomiz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59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世万
梁俊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59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4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4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4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雾化组件包括设置于其内且位于雾化腔的一侧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具有吸液面和雾化面的导油体、以及装配于雾化面一侧的发热体,雾化组件形成有连通其顶部空间且至少部分相接于吸液面的换气通道。本方案的换气通道至少部分相接于吸液面,而导油体位于雾化腔内,因此,换气通道可以与雾化腔相通,又由于雾化腔直接与外界大气相连通的通道足够宽敞,且换气通道直接相接于吸液面,因此即使出现雾化液流向换气通道的情况,雾化液也将从换气通道流入到导油体并被导油体直接吸收,换气通道能保持干净的状态,可以让换气更加顺畅,安全可靠;还能避免雾化液泄漏到外界,循环使用雾化液,提高雾化组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通常包括油杯和装配在油杯的一端的雾化组件,其中雾化组件包括底座组件、发热体、导油体和支架,底座和支架相装配,发热体设置在导油体的一侧并由底座组件和支架夹持固定,支架上开设相接于导油体的背离发热体的一侧的下液通道,油杯内的雾化液通过导油体传导给发热体加热雾化。为了保证下液流畅,雾化组件内通常会设置连通储液腔和外界大气的换气通道,然而在相关技术中,雾化器的换气通道一般位于底座组件外壁与油杯内壁之间狭小的缝隙,空气在换气通道内的流阻较大,雾化液容易停留其内造成堵塞,因此相关技术中的雾化器易出现换气不畅的问题,导致雾化液的输送阻力增大,容易造成供液不足,在抽吸时导油体易干烧而产生糊味,生成有害物质,危害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组件,旨在解决相关技术雾化器易出现换气不畅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其内具有雾化腔,包括设置于其内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一侧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具有吸液面和雾化面的导油体、以及装配于所述雾化面一侧的发热体,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连通其顶部空间且至少部分相接于所述吸液面的换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设置有装配槽,所述导油体装配于所述装配槽内且所述吸液面贴合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所述换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第一换气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装配槽外且连通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和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的第二换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包括第一换气槽,所述第一换气槽开设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所述吸液面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换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换气槽,且各所述第一换气槽均连通于所述第二换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槽自所述装配槽底侧往所述装配槽中部延伸,所述第一换气槽的横截面积自其底部朝其顶部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槽自所述装配槽底侧往所述装配槽中部延伸,所述第一换气槽相对侧的两槽壁均呈波浪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换气槽的主体槽,所述主体槽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换气槽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体与所述装配槽的侧壁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第一换气槽。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通道还包括贯穿所述装配槽的槽壁且由所述吸液面覆盖的换气孔,所述换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换气槽,所述第二换气结构包括与所述装配槽的背侧间隔的第一子换气结构,所述第一子换气结构连通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和所述换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换气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二换气槽,所述第二换气槽一端连通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换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气槽自所述换气孔往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延伸,且所述第二换气槽的横截面积自其底部朝其顶部渐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气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油体周侧和所述装配槽侧壁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换气槽,所述第二换气结构包括与所述导油体的周侧间隔的第二子换气结构,所述第二子换气结构和所述连接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换气结构包括开设于雾化组件的第三换气槽,所述第三换气槽一端连通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连接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换气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换气槽中部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换气槽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槽的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和所述导油体周侧围合形成所述连接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一换气结构和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二换气结构,两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和两所述第二换气结构的对称面相同,且位于所述对称面同侧的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和所述第二换气结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支架和套设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部和外侧的支架密封件,所述装配槽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换气结构由所述导油体和所述装配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换气结构由所述支架的外侧和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围合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内侧和外侧均开设有换气槽,所述支架内侧的换气槽和所述导油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换气结构,所述支架外侧的换气槽和所述支架密封件的内侧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换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装配于所述底座的底座密封件、装配于所述底座且穿设于所述底座密封件的电极、装配于所述底座密封件的吸油棉、以及装配于所述支架的气道密封件,所述气道密封件与所述导油体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吸油棉接触连接于所述导油体且位于所述雾化腔内。
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一端的如上所述的雾化组件。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雾化组件与相关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的换气通道至少部分相接于吸液面,而导油体位于雾化腔内,导油体为多孔材料,气体可以从导油体通过,因此,本方案的换气通道可以通过导油体与雾化腔相通,又由于雾化腔直接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且连通的通道足够宽敞,从而换气通道可以实现换气顺畅的效果;进一步地,本方案的换气通道直接相接于吸液面,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雾化液流向换气通道的情况,雾化液也将从换气通道流入到导油体并被导油体直接吸收,一方面,换气通道能保持干净、不被雾化液堵住的状态,使得换气通道可以让换气更加顺畅,更好地实现气液平衡,保证储油仓顺畅导油到导油体,进而可以避免发热体干烧而产生糊味的现象,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雾化液泄漏到外界,还能循环使用雾化液,提升用户体验和雾化液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第一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第二视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雾化组件;11、发热组件;111、导油体;112、发热体;12、支架;13、支架密封件;14、底部组件;141、底座;142、底座密封件;143、电极;144、吸油棉;145、气道密封件;10、换气通道;101、第一换气结构;1011、第一换气槽;1012、连接通道;1012A、连接槽;102、第二换气结构;1021、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A、第二换气槽;1022、第二子换气结构;1022A、第三换气槽;1022B、缓冲腔;20、装配槽;30、进液孔;103、换气孔;2、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2、以及装配于油杯2的一端的雾化组件1。其中,雾化组件1其内具有雾化腔,包括设置于其内且位于雾化腔的一侧的发热组件11,发热组件11包括具有吸液面和雾化面的导油体111、以及装配于雾化面一侧的发热体112,雾化组件1形成有连通其顶部空间且至少部分相接于吸液面的换气通道10。
油杯2至少包括储油仓,当雾化组件1装配于油杯2时,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与油杯2的储油仓相接,由于换气通道10连通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因此,换气通道10可以连通于油杯2的储油仓,又由于本方案的换气通道10至少部分相接于吸液面,而导油体111位于雾化腔内,导油体111为多孔材料,气体可以从导油体111通过,因此,本方案的换气通道10可以通过导油体111与雾化腔相通,由于雾化腔直接与外界大气相连通,从而本方案的换气通道10可以连接外界大气以平衡储油仓内的气压。由于雾化腔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道足够宽敞,从而换气通道10可以实现换气顺畅的效果;进一步地,本方案的换气通道10直接相接于吸液面,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出现雾化液流向换气通道10的情况,雾化液也将从换气通道10流入到导油体111并被吸收,一方面,换气通道10能保持干净、不被雾化液堵住的状态,使得换气通道10可以让换气更加顺畅,更好地实现气液平衡,保证储油仓顺畅导油到导油体111,从而可以避免发热体112干烧而产生糊味的现象,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雾化液泄漏到外界,还能循环使用雾化液,提升用户体验和雾化液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雾化组件1设置有装配槽20,导油体111装配于装配槽20内且吸液面贴合于装配槽20的槽壁,换气通道10包括位于装配槽20内的第一换气结构101、以及位于装配槽20外且连通第一换气结构101和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的第二换气结构102。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包括支架12、支架密封件13和底部组件14;导油体111为平板状,导油体111可以采用软质的棉材或者硬质的多孔陶瓷,提供平面状的雾化面和吸液面即可,发热体112可以采用片状金属蚀刻而成,支架密封件13可以采用硅胶或橡胶材质;支架12装配于底部组件14上,而支架密封件13则套设于支架12远离底部组件14一端。支架12和支架密封件13顶部均设置有相通的下液孔,油杯2的储油仓与下液孔连通,底部组件14设置有连通外界大气和雾化腔的进气孔,油杯具有连通雾化腔的烟气通道,雾化器还包括装配于油杯远离雾化组件一端的吸嘴,吸嘴具有连通烟气通道的出气孔;在抽吸时,外界大气从进气孔流向雾化腔,为雾化腔提供空气来源,同时气流在雾化腔内与雾化液混合形成气溶胶,一同流向烟气通道,最终从出气孔流出。
装配槽20设置于支架12上,发热组件11固定于装配槽20内,第一换气结构101由导油体111和装配槽20的内壁围合形成,第二换气结构102由支架12的外侧和密封件的内侧围合形成。在装配槽20槽壁上设置有进液孔30,当雾化器工作时,油杯2的储油仓内的雾化液从下液孔流向支架12,经过进液孔30进入到装配槽20内从而流向导油体111的吸液面,发热组件11为雾化液加热使得雾化液雾化,在雾化器工作过程中,随着用户抽吸以及油杯2储油仓内的雾化液逐渐减少,储油仓内会形成负压,因此需要及时为储油仓补充气压。
本方案在装配槽20内设置第一换气结构101,因此,外界的气流可以通过进气孔流向装配槽20内侧,从而可以经过导油体111流向第一换气结构101,而本方案还在装配槽20外侧壁和支架密封件13内侧壁之间形成第二换气结构102,且第二换气结构102连通第一换气结构101,因此外界的气流可以从第一换气结构101流向第二换气结构102,又由于第二换气结构102连通雾化组件1顶部空间,因此,外界的气流可以从第二换气结构102流向油杯2的储油仓进而实现换气。由于换气通道10的第一换气结构101与雾化腔连通,雾化腔又通过进气孔与外界大气直接连通,因此,本方案设置的换气通道10可以让换气更加顺畅,更好地实现气液平衡,保证储油仓顺畅导油到导油体111,从而可以避免发热体112干烧而产生糊味的现象,安全可靠。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对雾化组件1的部件并不作具体限制,雾化组件1不一定包括支架12、支架密封件13和底部组件14,雾化组件1可以仅包括支架12或支架12和底部组件14等等,只需要雾化组件1包括有进气孔、下液孔和进液孔30等,且对于进气孔、下液孔和进液孔30等,也并不限制其设置在雾化组件1的哪个部件及具体位置;同时对于装配槽20的设置位置并不作限制,装配槽20可以设置在支架密封件13、或者由支架密封件13和支架12围合形成等等;即本专利的换气通道10,无论是何种雾化组件1,都满足换气通道10通过导油体111与雾化腔相通这一结构,从而能够实现换气更顺畅的效果。对应的,本专利对第一换气结构101和第二换气结构102的在雾化组件1的具体设置也并不做限定,第一换气结构101可以由导油体111和支架密封件13内壁围合形成等,第二换气结构102可以由支架密封件13的外侧和油杯2的内侧围合形成等。
进一步地,第二换气结构102的顶端弯折延伸到支架12的顶部,由于支架密封件13装配于支架12的顶部,因此支架密封件13将压合第二换气结构102的顶端,而储油仓压合支架密封件13,因此第二换气结构102的顶端受到较大的压力,雾化液从储油仓流向第二换气结构102受到极大的流动阻力,因此雾化液难以从储油仓流向第二换气结构102,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漏油;而外界大气经过第二换气结构102,由于从进气孔进入的换气气流足够多,因此,在雾化器实际工作过程中,强大的换气气流可以稍微顶开支架密封件13,从而换气气流可以到达第二换气结构102的顶端,即本方案可以在第二换气结构102的顶端与支架密封件13之间形成有连通于储油仓的单向阀,其中从第二换气结构102底端到支架密封件13为正方向。
进一步地,第一换气结构101包括第一换气槽1011,第一换气槽1011开设于装配槽20的槽壁,吸液面覆盖至少部分第一换气槽10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气槽1011的开口朝向雾化腔,第一换气槽1011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是C型、U型、[型状或<型等等,第一换气槽1011沿装配槽20槽壁纵向延伸,因此,第一换气槽1011的空气来源,一方面可以是雾化腔内的气流通过多孔材料的导油体111流向第一换气槽1011内;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外界大气直接流向第一换气槽1011槽底和吸液面之间的空间(导油体111覆盖第一换气槽1011,吸液面与第一换气槽1011的槽底具有一定的间隙),即第一换气槽1011也可以直接连通外界大气以实现换气,使得雾化器整个换气过程更加顺畅。导油体111的吸液面贴合且覆盖部分第一换气槽1011,因此,在换气过程中,即使出现雾化液流向第二换气结构102的情况,雾化液也将经过第一换气槽1011,再通过第一换气槽1011流入到导油体111,从而本方案能避免雾化液泄漏到外界,还能循环使用雾化液,提高雾化组件1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换气通道10还包括贯穿于装配槽20的槽壁且由吸液面覆盖的换气孔103,换气孔103与第一换气槽1011连通,第二换气结构102包括与装配槽20的背侧间隔的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连通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和换气孔10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气槽1011的开口朝向导油体111,导油体111和第一换气槽1011围合形成第一换气结构101;雾化组件1还开设有第二换气槽1021A,第二换气槽1021A的开口朝向支架密封件13的内侧壁,第二换气槽1021A与支架密封件13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第一换气槽1011和第二换气槽1021A通过换气孔103连通,且换气孔103的内径大于第一换气槽1011和第二换气槽1021A的宽度。
在本方案中,外界气流从进气孔流向第一换气槽1011,再通过换气孔103流向第二换气槽1021A,第二换气槽1021A的顶端连通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连接油杯2的储油仓。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包括支架12和支架密封件13,支架12和支架密封件13设置有相通的下液孔,下液孔连通第二换气槽1012A和储油仓,因此气流将从第二换气槽1021A流向下液孔最终流向储液仓实现换气。由于导油体111贴合于第一换气槽1011和换气孔103,因此,尽管出现雾化液流向第二换气槽1021A内的情况时,雾化液也将通过换气孔103再流向第一换气槽1011,最终流向吸液面,即雾化液可以很快地被导油体111吸收,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雾化液泄漏到外界,从而第二换气槽1021A始终不会被雾化液堵住,通过该换气通道10(气流从第一换气槽1011到换气孔103再到第二换气槽1021A)的换气过程始终是顺畅的,气液平衡效果佳。
具体的,第二换气槽1021A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是C型、U型、[型状或<型等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可以不设置为槽型结构,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可以为开设于装配槽20厚度方向且自装配槽20中部往雾化组件1顶部空间延伸的通孔,而通孔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形、矩形、圆形或三角形等等。而对于第一换气结构101和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的结构,不一定需要通过换气孔103连通,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换气结构101和第一子换气结构1021的深度,使得两者形成错位相交,即可以实现两者的连通。
进一步地,关于第一换气结构101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列举了四种可实现方式,具体如下: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第一换气结构101包括至少两第一换气槽1011,且各第一换气槽1011均连通于第二换气结构102。具体的,换气孔103可以为椭圆形或长方形等形状,两第一换气槽1011并行排列,两第一换气槽1011的顶端均连接于换气孔103的底端,两第一换气槽1011的底端连接于装配槽20的底端,外界气流可以从进气孔进入到两第一换气槽1011内,再从两第一换气槽1011汇聚到换气孔103,最终流向第二换气槽1021A;由于第一换气槽1011的数量是第二换气槽1021A的两倍,因此,在换气过程中,气流从第一换气槽1011到第二换气槽1021A,进气路径的横截面积变小,从而气体流速加快,使得整个换气过程更加迅速,实现加速换气,进而使得换气过程更加顺畅。应当理解的是,一个第一换气结构101也可以设置为三条第一换气槽1011、四条第一换气槽1011、五条第一换气槽1011等等;同时一个第一换气结构101仅有一条第一换气槽1011,也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只是此种设置则不具备加速换气过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换气槽1011自装配槽20底侧往装配槽20中部延伸,第一换气槽1011的横截面积自其底部朝其顶部渐缩。具体的,第一换气槽1011为上短下长的梯形形状,其顶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底部的横截面积。外界气流从进气孔进入到第一换气槽1011时,由于第一换气槽1011的横截面自底部朝顶部渐缩,因此,换气气流在第一换气槽1011内的流速将逐渐加速,从而使得换气顺畅。进一步地,第二换气槽1021A自换气孔103往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延伸,且第二换气槽1021A的横截面积自其底部朝其顶部渐缩。第二换气槽1021A为上短下长的斜梯形形状,其顶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底部的横截面积。经过第一换气槽1011的气流达到换气孔103之后,由于第二换气槽1021A的横截面积渐缩,因此,换气气流在第二换气槽1021A内进行二次加速,进一步加快换气速度,进而使得换气过程更加顺畅。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换气槽1011自装配槽20底侧往装配槽20中部延伸,第一换气槽1011相对侧的两槽壁均呈波浪形。具体的,在同一位置高度上,当其中一槽壁向左弯折时,则另一槽壁向右弯折,两者可以相互对称,因此,换气气流在第一换气槽1011内流动时,其流动路径的横截面积将不断变化,从而换气气流在第一换气槽1011内更加强劲,使得气体流速加快,进而使得换气过程更顺畅。
在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换气结构101还包括开设于第一换气槽1011的主体槽,主体槽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换气槽1011的横截面积。在第一换气槽1011内再开设主体槽,可以增大换气槽截面积,从而可以有更多的外界气流从进气孔流向第一换气槽1011,使得换气气流更多,进而使得换气过程更顺畅;且由于主体槽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换气槽1011的横截面积,而不是直接加大第一换气槽1011的深度,从而可以在实现换气气流更多的同时,保证第一换气槽1011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换气结构101包括位于导油体111周侧和装配槽20侧壁之间的连接通道1012,第二换气结构102包括与导油体111的周侧间隔的第二子换气结构1022,第二子换气结构1022和连接通道101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开设有第三换气槽1022A,第三换气槽1022A的开口朝向支架密封件13的内侧壁,第三换气槽1022A与支架密封件13的内侧壁围合形成第二子换气结构1022。第三换气槽1022A连通于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和连接通道1012。装配槽20侧壁开设有连接槽1012A,连接通道1012由连接槽1012A和导油体111周侧围合形成,连接槽1012A一端和第一换气槽1011连通(应当理解的是,图2中是连接槽1012A一端是直接与换气孔103连接从而实现间接与第一换气槽1011连通,主要是由于图2中的装配槽20是包括有从第一换气槽1011到换气孔103再到第二换气槽1021A的气流流向通道;同时还包括有从第一换气槽1011到连接槽1012A再到第三换气槽1022A的气流流向通道,当装配槽20内仅设置有从第一换气槽1011到连接槽1012A再到第三换气槽1022A的气流流向通道,则连接槽1012A可以直接与第一换气槽1011连接,无需设置换气孔103。)且另一端与第三换气槽1022A连通,从而可以通过连接槽1012A实现第一换气槽1011和第三换气槽1022A的连通。其中连接第三换气槽1022A和连接槽1012A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是C型、U型、[型状或<型等等。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连接槽1012A需要连通装配槽20的内侧和外侧,因此连接槽1012A的形状和延伸方向本专利并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要最终可以实现连接槽1012A一端和第一换气槽1011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三换气槽1022A连通即可。
在本方案中,外界气流从进气孔通过导油体111流向第一换气槽1011,再通过连接槽1012A直接流向第三换气槽1022A,第三换气槽1022A的顶端连通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连接油杯2的储油仓。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包括支架12和支架密封件13,支架12和支架密封件13设置有相通的下液孔,下液孔连通第三换气槽1022A和储油仓,因此,气流将从第三换气槽1022A流向下液孔最终流向储液仓实现换气。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子换气结构1022可以不设置为槽型结构,第二子换气结构1022可以为开设于装配槽20槽壁且沿槽壁延伸的通孔,而通孔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等等。
进一步地,第二子换气结构1022还包括位于第三换气槽1022A中部的缓冲腔1022B,缓冲腔1022B的横向截面积大于第三换气槽1022A的横向截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腔1022B可以设置为长方体腔体结构,且在其侧壁中间偏下的位置设置有一小开口,第三换气槽1022A可以视为分为两节,其中第一节第三换气槽1022A连接缓冲腔1022B的顶端且连通于雾化组件1的顶部空间,而第二节第三换气槽1022A则从缓冲腔1022B侧壁的小开口引出且连通于连接槽1012A。
当出现雾化液流向第一节第三换气槽1022A的情况时,雾化液可以先暂时存储在缓冲腔1022B内,在此过程中,外界大气从第一换气槽1011流进连接槽1012A,再流进第二节第三换气槽1022A,进而可以顺畅地通过缓冲腔1022B再流向第一节第三换气槽1022A,并不会受到流向第一节第三换气槽1022A的雾化液的影响,使得整个换气过程可以顺畅进行。直到雾化液在缓冲腔1022B的容量到达预定高度(雾化液在缓冲腔1022B的高度位置达到第二节第三换气槽1022A在缓冲腔1022B的高度位置)时,雾化液再从第二节第三换气槽1022A溢流出来,通过连接槽1012A流向雾化腔,最终流向导油体111,雾化液不会泄漏到外界,且可以循环使用雾化液,提高雾化组件1的可靠性。缓冲腔1022B的宽度大于第三换气槽1022A的宽度,因此,流向第一节第三换气槽1022A的雾化液在缓冲腔1022B的存储量可以足够大,使得良好的换气效果可以持续足够久。本方案的换气通道10设置有多个,因此,在换气过程中,各个换气通道10可以相互协助换气,当其中一个缓冲腔1022B保存的雾化液溢满时,换气过程会受到阻碍,但是本方案的雾化器可以从其他换气通道10进行顺畅换气,从而达到整个雾化器气液平衡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腔1022B可以为正方体结构、圆柱形结构、圆锥形结构或圆台形结构等等,缓冲腔1022B可以为在侧壁设置有一开口的腔体结构,也可以设置多个开口,且开口的大小不受限制,也应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只需要满足有一小开口连通第二节第三换气槽1022A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雾化液在缓冲腔1022B存储容量的大小除了受到雾化腔宽度影响,还受到其深度影响,同时也受到第二节第三换气槽1022A在缓冲腔1022B侧壁位置关系的影响,第二节第三换气槽1022A可以从缓冲腔1022B侧壁底部位置(除去最底部)引出或从缓冲腔1022B侧壁顶部位置引出或从缓冲腔1022B侧壁中间位置引出。而具体设置本方案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进一步地,雾化组件1包括两个对称分布于雾化组件1的第一换气结构101和两个对称分布于雾化组件1的第二换气结构102,两第一换气结构101和两第二换气结构102的对称面相同,且位于对称面同侧的第一换气结构101和第二换气结构10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一共设置有四条换气通道10,其中两条换气通道10的气流走向均为从第一换气槽1011经过换气孔103再经过第二换气槽1021A,在此定义为第一换气通道10;还有两条换气通道10的气流走向为从第一换气槽1011经过连接槽1012A再经过第三换气槽1022A,在此定义为第二换气通道10。本方案设置有四通道换气结构,因此,在出现雾化液流向其中一条换气通道10时,外界大气可以从其他换气通道10流向储油仓,最终仍能实现整个雾化器的气液平衡,再加上本方案在第三换气槽1022A中部设置有缓冲腔1022B,因此可以通过根据缓冲腔1022B与第三换气槽1022A的具体设置实现四通道换气结构的配合工作,最终使得整个雾化器的换气过程顺畅,气液平衡效率更佳,从而避免换气不畅现象,造成抽吸干烧产生糊味。
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可以只设置一条第一换气通道10;或设置两条第二换气通道10;或只设置两条第一换气通道10;或只设置两条第二换气通道10;或设置一条第一换气通道10和一条第二换气通道10;或设置一条第一换气通道10和两条第二换气通道10;或设置两条第一换气通道10和一条第二换气通道10;或设置三条第一换气通道10和三条第二换气通道10;等等。即第一换气通道10和第二换气通道10的数量本专利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底部组件14包括底座141、装配于底座141的底座141密封件、装配于底座141且穿设于底座141密封件的电极143、装配于底座141密封件的吸油棉144、以及装配于支架12的气道密封件145,气道密封件145与导油体111围合形成雾化腔,吸油棉144接触连接于导油体111且位于雾化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41密封件和气道密封件145可以采用硅胶或橡胶材质;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架密封件13、底座141密封件和气道密封件145,从而实现雾化器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防止雾化液泄漏到外界,且在底座141硅胶上设置有吸油棉144,可以进一步防止雾化液泄漏到外界。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雾化组件,其内具有雾化腔,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其内且位于所述雾化腔的一侧的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具有吸液面和雾化面的导油体、以及装配于所述雾化面一侧的发热体,所述雾化组件形成有连通其顶部空间且至少部分相接于所述吸液面的换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设置有装配槽,所述导油体装配于所述装配槽内且所述吸液面贴合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所述换气通道包括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第一换气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装配槽外且连通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和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的第二换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包括第一换气槽,所述第一换气槽开设于所述装配槽的槽壁,所述吸液面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换气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包括至少两所述第一换气槽,且各所述第一换气槽均连通于所述第二换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槽自所述装配槽底侧往所述装配槽中部延伸,所述第一换气槽的横截面积自其底部朝其顶部渐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槽自所述装配槽底侧往所述装配槽中部延伸,所述第一换气槽相对侧的两槽壁均呈波浪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换气槽的主体槽,所述主体槽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换气槽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与所述装配槽的侧壁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第一换气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还包括贯穿所述装配槽的槽壁且由所述吸液面覆盖的换气孔,所述换气孔连通于所述第一换气槽,所述第二换气结构包括与所述装配槽的背侧间隔的第一子换气结构,所述第一子换气结构连通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和所述换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换气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二换气槽,所述第二换气槽一端连通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换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气槽自所述换气孔往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延伸,且所述第二换气槽的横截面积自其底部朝其顶部渐缩。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导油体周侧和所述装配槽侧壁之间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换气槽,所述第二换气结构包括与所述导油体的周侧间隔的第二子换气结构,所述第二子换气结构和所述连接通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换气结构包括开设于雾化组件的第三换气槽,所述第三换气槽一端连通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部空间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连接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换气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换气槽中部的缓冲腔,所述缓冲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换气槽的横截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槽的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和所述导油体周侧围合形成所述连接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一换气结构和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二换气结构,两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和两所述第二换气结构的对称面相同,且位于所述对称面同侧的所述第一换气结构和所述第二换气结构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底部组件、装配于所述底部组件的支架、和套设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部和外侧的支架密封件,所述装配槽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换气结构由所述导油体和所述装配槽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换气结构由所述支架的外侧和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围合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内侧和外侧均开设有换气槽,所述支架内侧的换气槽和所述导油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换气结构,所述支架外侧的换气槽和所述支架密封件的内侧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换气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座、装配于所述底座的底座密封件、装配于所述底座且穿设于所述底座密封件的电极、装配于所述底座密封件的吸油棉、以及装配于所述支架的气道密封件,所述气道密封件与所述导油体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吸油棉接触连接于所述导油体且位于所述雾化腔内。
2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以及装配于所述油杯一端的如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CN202321315920.3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Active CN220274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5920.3U CN220274888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5920.3U CN220274888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4888U true CN220274888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5920.3U Active CN220274888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48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193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0226908U (zh) 烟弹
CN220274888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N214629849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以及液体导流机构
EP4147582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atomization device
CN21183282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15877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4160108U (zh) 一种雾化器
CN114747811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32317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85111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771492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608884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747810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219103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441927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284777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818518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571563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183282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441905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000806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487647U (zh) 一种进气结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