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9103U -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9103U
CN218219103U CN202221566170.2U CN202221566170U CN218219103U CN 218219103 U CN218219103 U CN 218219103U CN 202221566170 U CN202221566170 U CN 202221566170U CN 218219103 U CN218219103 U CN 218219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er
oil
atomizing
air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61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世万
张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e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661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9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9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9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其中,雾化器包括油杯及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安装于油杯的底端并与油杯形成储液腔,雾化组件包括支架以及竖直或倾斜设置在支架内部的平板状导油体和片状发热体,导油体具有相对的吸液面和雾化面,发热体设置于导油体的雾化面上;油杯内形成有出气通道,雾化组件内设有位于雾化面的一侧的雾化腔、以及连通雾化腔和出气通道的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壁面朝远离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让位空腔。本方案形成的让位空腔可以增大连接通道的横截面,节约材料,从而在保证出气顺畅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雾化器整体厚度做得更薄。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器不管是采用陶瓷发热芯还是棉芯发热芯,受限于内部发热体结构、雾化腔尺寸和出气通道结构等等,雾化器的整体厚度都没办法做得很薄。
因为雾化器厚度过薄,必须要压缩雾化器内各部件尺寸,而内部各部件的尺寸大小直接关系到雾化器的换气、封油、下油、雾化、进气、出气和密封性等性能,简单地将雾化器各部件缩小并不能保证雾化器的性能。
在相关技术中,雾化器通常由油杯和雾化组件组成,油杯具有导气管,雾化组件内部形成有雾化腔,雾化腔和导气管之间连接有出气通道。但在雾化器的厚度尺寸变薄的情况下,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雾化组件本身的结构强度、密封性等性能,出气通道的截面尺寸将急剧缩小而影响顺畅性,气溶胶容易在出气通道处形成冷凝液,影响用户体验,制约了雾化器朝更薄的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可以在保证出气通道顺畅性的情况下将雾化器制作得更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及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油杯的底端并与所述油杯形成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支架以及竖直或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的平板状导油体和片状发热体,所述导油体具有相对的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上;
所述油杯内形成有出气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内设有位于所述雾化面的一侧的雾化腔、以及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出气通道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壁面朝远离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让位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空腔具有一端相接于所述雾化腔的第一导流面和一端相接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另一端均朝远离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空腔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另一端的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为所述油杯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道的和所述第一导流面对应的部分的横截面积自所述雾化腔朝所述出气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6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面和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7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第一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的朝向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第二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二导流面的朝向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腔偏置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雾化组件内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腔且相接于所述导油体的吸液面的下油通道,所述下油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顶端开设有贯通的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用于连通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密封件的底侧设置有导流块,所述第二导流面设置于所述导流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导油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气道件,所述导油体和所述气道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一导流面设置于所述气道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出气缺口,所述出气缺口连通所述导气孔,所述导流块嵌置于所述出气缺口的缺口处,所述第二导流面朝向所述出气缺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块和所述气道件均贴紧所述油杯的内壁,所述导流块和所述气道件之间形成让位开口,所述第三导流面由封堵于所述让位开口的油杯内壁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缺口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对侧的第四导流面,所述第四导流面的一端相接于导气孔,所述第四导流面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导流面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之间的夹角为0-20°。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油杯的底端的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的底部密封件,所述底座和所述底部密封件之间形成有进气腔,所述底座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外界大气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部密封件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雾化腔的第二进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气道件和所述导油体围合形成连接于所述雾化腔的远离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壁面朝远离所述导油体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同轴,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自所述雾化腔朝底部方向的预定长度范围内,其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的厚度范围在6.5-7.7mm。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中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方案中,雾化液经过导油体后由发热体在雾化腔内加热雾化,外界大气进入雾化腔内和雾化后的雾化液混合形成气溶胶,然后气溶胶依次通过连接通道和出气通道导出外界供用户吸食,由于连接通道的壁面朝远离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让位空腔,让位空腔可以增大连接通道的横截面,使得气溶胶的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尽量避免气溶胶在出气过程中形成冷凝液,而且,让位空腔可以减少雾化组件中形成连接通道的材料,在保证出气顺畅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雾化器整体厚度做得更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器沿厚度方向在中轴线上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组件沿中轴线在厚度方向上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一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10、雾化腔;20、连接通道;30、让位空腔;40、进气腔;50、进气通道;1、油杯;11、出气通道;12、第三导流面;2、雾化组件;21、支架;211、安装槽;212、出气缺口;2121、第四导流面;22、导油体;23、发热体;24、密封件;241、导气孔;242、导流块;2421、第二导流面;25、气道件;251、第一导流面;26、底座;261、第一进气孔;27、底部密封件;271、第二进气孔;28、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相关技术中,雾化器厚度一般都在9mm以上,极个别的陶瓷发热芯的雾化器厚度做到了7.8mm,这个尺寸已是目前所公开的行业的极限尺寸,没有发现更薄的雾化器上市了,这是受到相关技术中形成气道的结构所限制,因为要保证气道通气的顺畅性,并且减少冷凝,气道的横截面尺寸或者说截面最小宽度尺寸需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难以做出合格的产品,在满足这个标准的前提下,目前雾化器的厚度最小极限尺寸只能达到7.8mm。
针对前述现状,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雾化装置(未示出),包括雾化器,其中,结合图1-4,雾化器包括油杯1及雾化组件2,雾化组件2安装于油杯1的底端并与油杯1形成储液腔,雾化组件2包括支架21以及竖直或倾斜设置在支架21内部的平板状导油体22和片状发热体23,导油体22可以采用陶瓷或者导油棉等,发热体23可以由金属片蚀刻形成,导油体22具有相对的吸液面和雾化面,发热体23设置于导油体22的雾化面上;油杯1内形成有出气通道11,雾化组件2内设有位于雾化面的一侧的雾化腔10、以及连通雾化腔10和出气通道11的连接通道20,连接通道20的壁面朝远离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让位空腔30。
在本方案中,雾化液经过导油体22后由发热体23在雾化腔10内加热雾化,外界大气进入雾化腔10内和雾化后的雾化液混合形成气溶胶,然后气溶胶依次通过连接通道20和出气通道11导出外界供用户吸食,由于连接通道20的壁面朝远离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让位空腔30,让位空腔30可以增大连接通道20的横截面,使得气溶胶的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尽量避免气溶胶在出气过程中形成的冷凝液堆积堵塞通道,而且,让位空腔30可以减少雾化组件2中形成连接通道20的材料,在保证出气顺畅的情况下,可以使得雾化器整体厚度做得更薄。
进一步地,让位空腔30具有一端相接于雾化腔10的第一导流面251和一端相接于出气通道11的第二导流面2421,第一导流面251和第二导流面2421的另一端均朝远离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雾化腔10内形成的气溶胶可以经由第一导流面251导向,然后经过第二导流面2421导向,最终进入到出气通道11内,由于第一导流面251和第二导流面2421的另一端均朝远离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气溶胶经过连接通道20的开始过程中横截面逐渐变大,之后由第二导流面2421导向,流动更为顺畅,因此,气溶胶在出气过程中更不容易形成冷凝液,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让位空腔30还具有连接于第一导流面251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流面2421的另一端的第三导流面12,第三导流面12为油杯1的内壁面。由于第三导流面12连接于第一导流面251和第二导流面2421之间,而且第三导流面12为油杯1的内壁面,即相当于油杯1的一部分内壁面作为连接通道20的壁面,如此设置,第三导流面12处并没有其余的遮挡材料,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并且因为减少了该处的相应用料可以形成让位空腔30,以增大连接通道20的横截面积,提升气溶胶出气的顺畅性,减少冷凝。在这样的结构基础下,在保证气溶胶的出气顺畅性的条件下可以减小雾化器的整体厚度,使得雾化器的厚度范围可以在6.5-7.7mm,突破了现有技术中雾化器的最小厚度极限。
进一步地,连接通道20的和第一导流面251对应的部分的横截面积自雾化腔10朝出气通道11的方向逐渐增大。优选的,第一导流面251和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60°。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251为平面,第一导流面251和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251也可以为曲面,第一导流面251的朝向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应当理解,第一导流面251的任意点处的切面和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均在15-60°。通过前述方案的设置,可以使得连接通道20自其和雾化腔10相连的一端开始,横截面逐渐增大,并且,增大速率平稳,可以使得出气气流更加通畅,更不易造成冷凝。应当理解,第一导流面251除了前述的设置形式,也可以是其他设置形式,例如多段平面、多段曲面、或者平面和曲面的组合,只要能使连接通道20的和第一导流面251对应的部分的横截面积自雾化腔10朝出气通道11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面2421和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7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面2421为平面,第二导流面2421和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面2421也可以为曲面,第二导流面2421的朝向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应当理解,第二导流面2421的任意点处的切面和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均在30-75°。通过前述方案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出气气流的导向,使气溶胶流向出气通道11,并且,可以使得出气气流更加通畅,更不易造成冷凝。应当理解,第二导流面2421除了前述的设置形式,也可以是其他设置形式,例如多段平面、多段曲面、或者平面和曲面的组合。
进一步地,雾化腔10偏置于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雾化组件2内还形成有连通储液腔且相接于导油体22的吸液面的下油通道,下油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中心轴线的另一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油体22的雾化面位于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上,即雾化腔10的一侧壁正好在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密封件24包括延伸部,延伸部开设有贯通的让位孔,延伸部夹持固定于支架21和油杯1的内壁之间,支架21、让位孔和油杯1内壁共同形成下油通道的一部分,且下油通道和让位孔对应的部分位于导油体22的吸液面的一侧,即导油体22背离雾化腔10的一侧,由于雾化腔10偏置于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可以实现对下油通道的让位,从而使下油通道可以在雾化器有限的空间下横截面积设置更大,而且,由于下油通道的一部分由延伸部的让位孔形成,可以在节约材料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下油通道的横截面积,如此设置,可以提升雾化器有限厚度下在厚度方向上的下油通道的宽度,即相当于,在保证雾化腔10正常雾化且下油通道下油流畅的情况下,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雾化器的整体厚度做得更薄,达到6.5-7.7mm。
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腔10也可以完全设置于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即雾化腔10的侧壁均在雾化器中心轴线的一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腔10也可以大部分位于雾化器中心轴线的一侧,少部分位于雾化器中心轴线的另一侧,优选的,雾化腔10可以80%以上位于雾化器中心轴线的一侧,其余的位于另一侧。应当理解,以雾化器中心轴线为界作为雾化腔10的分配标准时,取经过雾化器中心轴线且平行于导油体22的雾化面的平面作为分界面。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包括密封件24、支架21、导油体22、发热体23、底座26和铁罩28;密封件24可以采用硅胶或橡胶材质,其套设在支架21的顶端并与油杯1的内壁密封连接;底座26固定在支架21的底端并与油杯1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油体22优选竖直设置在支架21内,其雾化面朝向雾化腔10,发热体23贴设于导油体22的雾化面上,并与穿设于底座26内的两个电极电性连接;铁罩28设置于底座26的底端并和油杯1固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导油体22也可以倾斜设置,即导油体22和雾化组件2的底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是60~120°。
进一步地,密封件24的顶端开设有贯通的导气孔241,导气孔241用于连通出气通道11,密封件24的底侧设置有导流块242,第二导流面2421设置于导流块242上。支架2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211,导油体22设置于安装槽211内,雾化组件2还包括装配于安装槽211内的气道件25,导油体22和气道件25共同围合形成雾化腔10,第一导流面251设置于气道件25上。气道件25优选为硅胶材料等弹性材料制成,从而与安装槽211的内壁形成良好的密封固定效果。
具体的,油杯1内具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插接于导气孔241内,支架21的顶端开设有连通安装槽211的出气缺口212,导气孔241和出气缺口212正对设置并连通,导流块242嵌置于出气缺口212的缺口处,第二导流面2421朝向出气缺口212内。通过第二导流面2421和出气缺口212的配合,形成了连接通道20通向出气通道11的通孔,如此设置,节约了支架21的材料,但并未影响气溶胶的导出,而且,由于雾化腔10偏离于雾化器中心轴线的一侧,在第二导流面2421的导流作用下,可以将原本偏离的气溶胶导向到出气通道11中,既保证了气流的通畅性,又能减小雾化器在厚度方向的尺寸,有利于雾化器整体做得更薄。
进一步地,在本方案中,出气缺口212为U型,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缺口212还可以是C形、︺形、﹀形、[型等等,只要是一侧具有缺口即可,应当理解,导流块242的形状可以根据出气缺口212的形状适应性设置,只要能和出气缺口212的缺口处匹配,并和出气缺口212围合形成通孔即可。
进一步地,出气缺口212具有位于第二导流面2421的对侧的第四导流面2121,第四导流面2121的一端相接于导气孔241,第四导流面2121的另一端朝第一导流面251延伸。优选的,第四导流面2121和第二导流面2421之间的夹角为0-20°。第二导流面2421和第四导流面2121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即相当于第二导流面2421和第四导流面2121之间形成的通道横截面大致相同,且第二导流面2421和第四导流面2121均和出气通道11的一端相接,可以使得连接通道20的和出气通道11相接处横截面较大,以保证气溶胶顺畅地流向出气通道11,使得雾化器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导流块242和气道件25均贴紧油杯1的内壁,导流块242和气道件25之间形成让位开口,第三导流面12由封堵于让位开口的油杯1内壁形成。可以理解的,当密封件24和气道件25均装配于支架21后,可以形成连接通道20,但导流块242和气道件25之间形成了和连通通道连通的让位开口,但让位开口由油杯1的内壁封堵,即油杯1的内壁作为连接通道20的内壁的一部分,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气道完全设置于雾化组件2内的方案来说,本方案节约了材料,且有效利用了各部件的配合关系形成了让位空腔30,实现了在雾化器有限的空间内对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的增大,从而减少气溶胶的冷凝,使得雾化器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条件下做得更薄。超薄的设计可以给用户带来新奇的体验,由于超薄的设计,可以节约零部件的材料,而且,可以采用更小的包装,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进一步结合图5和图6,雾化组件2还包括连接于油杯1的底端的底座26以及连接于底座26和支架21之间的底部密封件27,底座26和底部密封件27之间形成有进气腔40,底座26开设有连通进气腔40和外界大气的第一进气孔261,底部密封件27开设有连通进气腔40和雾化腔10的第二进气孔271。具体的,气道件25和导油体22围合形成连接于雾化腔10的远离连接通道20的一端的进气通道50,进气通道50的壁面朝远离导油体22的方向凹陷,第一进气孔261和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同轴,铁罩28上设置有和第一进气孔261对应的通孔,第二进气孔271位于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即相当于第二进气孔271偏心设置;进气通道50自雾化腔10朝底部方向的预定长度范围内,其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第一进气孔261位于底座26的中部,第一进气孔261为圆孔,如此,可以保证足够的进气流量,第二进气孔271为矩形孔,气流可以经过第一进气孔261、进气腔40和第二进气孔271进入到进气通道50内,而且,在进入雾化腔10前,进气通道5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增大雾化腔10内的气流流速,从而快速将雾化腔10内形成的气溶胶带离,以提升雾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及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油杯的底端并与所述油杯形成储液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支架以及竖直或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的平板状导油体和片状发热体,所述导油体具有相对的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上;
所述油杯内形成有出气通道,所述雾化组件内设有位于所述雾化面的一侧的雾化腔、以及连通所述雾化腔和所述出气通道的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壁面朝远离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凹陷形成让位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空腔具有一端相接于所述雾化腔的第一导流面和一端相接于所述出气通道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另一端均朝远离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空腔还具有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另一端的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为所述油杯的内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和所述第一导流面对应的部分的横截面积自所述雾化腔朝所述出气通道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和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7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第一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一导流面的朝向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平面;
或者,所述第二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二导流面的朝向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为凸面或者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偏置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雾化组件内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储液腔且相接于所述导油体的吸液面的下油通道,所述下油通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顶端开设有贯通的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用于连通所述出气通道,所述密封件的底侧设置有导流块,所述第二导流面设置于所述导流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导油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装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气道件,所述导油体和所述气道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一导流面设置于所述气道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出气缺口,所述出气缺口连通所述导气孔,所述导流块嵌置于所述出气缺口的缺口处,所述第二导流面朝向所述出气缺口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块和所述气道件均贴紧所述油杯的内壁,所述导流块和所述气道件之间形成让位开口,所述第三导流面由封堵于所述让位开口的油杯内壁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缺口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对侧的第四导流面,所述第四导流面的一端相接于导气孔,所述第四导流面的另一端朝所述第一导流面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之间的夹角为0-20°。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油杯的底端的底座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的底部密封件,所述底座和所述底部密封件之间形成有进气腔,所述底座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外界大气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部密封件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雾化腔的第二进气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件和所述导油体围合形成连接于所述雾化腔的远离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壁面朝远离所述导油体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同轴,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雾化器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自所述雾化腔朝底部方向的预定长度范围内,其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的厚度范围在6.5-7.7mm。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采用导油棉或者多孔陶瓷;
所述发热体由金属片蚀刻形成。
2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221566170.2U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219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6170.2U CN218219103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6170.2U CN218219103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9103U true CN218219103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6170.2U Active CN218219103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9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716039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2931973A (zh) 雾化芯设有套管的雾化器
WO2022095771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219103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156226U (zh) 一种雾化芯及应用该种雾化芯的雾化器
CN214903779U (zh) 雾化芯具有套管的雾化器
CN217284777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7771463U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WO2023155476A1 (zh) 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218219104U (zh) 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117297183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53158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8023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7297184A (zh) 一种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7509899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8219102U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CN22075656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117524U (zh) 用于电子烟的雾化装置的电子烟
CN215501326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1576843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45026U (zh) 雾化器
CN117297182A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731

Address after: No. 51, Liuwu Industrial Second Road, Xiasha, Shipa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33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Gew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