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7821U -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 Google Patents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7821U
CN217747821U CN202221500274.3U CN202221500274U CN217747821U CN 217747821 U CN217747821 U CN 217747821U CN 202221500274 U CN202221500274 U CN 202221500274U CN 217747821 U CN217747821 U CN 2177478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nsing
semi
glue
base
finishe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002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国辉
杨华
赵庆龙
王道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SHENGDA DONGGUAN ELECTRIC MO
Original Assignee
FUSHENGDA DONGGUAN ELECTRIC M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SHENGDA DONGGUAN ELECTRIC MO filed Critical FUSHENGDA DONGGUAN ELECTRIC MO
Priority to CN2022215002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78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78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78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点胶机构包括点胶头、冷却装置和驱动组件,冷却装置的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点胶头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点胶头,能够有效避免点胶头内的胶液凝结,从而防止堵塞,保证出胶的均匀性,有助于提高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并且,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托盘,托盘具有第二容纳腔,壳体的外壁的下部位于第二容纳腔内;从而无论闲时或在点胶过程中,托盘均能承接凝结于冷却装置壳体外壁的凝露,从而避免滴落于待点胶产品上,保证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产品在装配时,需要对一些零部件进行点胶粘合,通常通过点胶机实现胶液的输送和点涂,但实际使用中,由于一些胶液的特殊性,在常温下容易凝结、固化,因此容易在点胶机的点胶头中发生堵塞,尤其是在出胶口尺寸较小的点胶头中,胶液固化后则影响出胶的均匀性,甚至导致出胶口封堵而无法出胶,从而影响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点胶机构,可有效防止点胶头堵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点胶机构的点胶机和装配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构,包括点胶头、冷却装置和驱动组件,所述点胶头具有进胶口和出胶口,且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胶口和所述出胶口的流道,所述进胶口适于连接用于输送胶液的管路,所述出胶口用于对待点胶的半成品点胶;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点胶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能供所述点胶头穿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能供所述出胶口穿过以伸出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所述点胶头;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外壁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驱使所述壳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点胶头位于冷却装置的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冷却装置设置于壳体上,从而冷却装置能够对第一容纳腔内的点胶头进行冷却降温,能够有效避免点胶头内的胶液凝结,从而防止堵塞,保证出胶的均匀性,有助于提高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并且,壳体的外壁的下部位于托盘的第二容纳腔内,从而无论闲时或在点胶过程中,托盘均能承接凝结于冷却装置壳体外壁的凝露,从而避免滴落于待点胶产品上,保证产品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旁侧或围绕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周围,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于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连通所述流道,所述进液口用于向所述流道内通入冷却液,所述出液口用于排出所述流道内的冷却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内嵌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部,或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壳体,多个所述壳体的外壁的下部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各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点胶头,所述出胶口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托盘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壁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出胶口穿过所述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壁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凸起,所述限位部支撑于所述点胶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包括基座、载台、移载机构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构,其中,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能够通过所述支撑部架设于用于输送半成品的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底座设置有连通于输送机构的拦截位和下料位,所述拦截位设置有拦截件,所述拦截件连接于所述底座,用于拦截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半成品,所述下料位位于所述拦截件的下游位置;所述载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承载所述半成品;所述移载机构与所述载台相邻设置,包括机械手和移动组件,所述机械手用于取放所述半成品,所述移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械手,用于驱使所述机械手运动至所述拦截位、所述载台或所述下料位;所述点胶机构与所述载台相邻设置,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冷却装置靠近或远离所述载台,所述点胶头用于对所述载台上的所述半成品点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点胶机可用于在线点胶,使用时,支撑部用于将底座架设于输送机构的上方,拦截件用于将输送机构上输送中的半成品拦截于拦截位,从而阻挡半成品进入下料位,移载机构用于驱使机械手将半成品上料至载台上,以及对由点胶机构点胶完成的半成品下料至下料位以便继续输送,由此实现在输送机构输送半成品的过程中进行点胶,从而提高半成品的装配效率,并且,采用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构,能够有效避免点胶头内的胶液凝结,从而防止堵塞,保证出胶的均匀性,有助于提高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并且,避免凝结于冷却装置壳体外壁的凝露滴落于待点胶产品上,保证产品质量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械手包括连接件和多个夹爪,多个所述夹爪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夹爪用于抓取或释放所述半成品,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移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上间隔设置有贯通所述底座的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一镂空部的下游,所述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镂空部之间,所述拦截位位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位置,所述下料位位于所述第二镂空部位置,所述机械手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以获取所述拦截件拦截的所述半成品,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所述载台上的半成品移出并穿过所述第二镂空部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装配设备,包括输送机构和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其中,所述输送机构用于沿设定方向输送半成品;所述点胶机的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支撑部架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具有能供半成品通过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装配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底座通过支撑部架设于输送机构的上方,由此,点胶机可在输送机构上方进行点胶,底座的底部与输送机构之间的间隙能供半成品通过,因此,拦截于拦截位的半成品通过移载机构上料至载台点胶完成后,可转移至下料位继续输送,以便进入下一工位继续装配,因此,具有上述点胶机的装配设备,能够实现在线点胶并避免胶液凝结以及凝露污染产品,从而有效提高装配效率,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及点胶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基座和移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中的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座100,底座101,支撑部102,拦截件103,拦截位104,下料位105,第一镂空部106,第二镂空部107;
载台200;
移载机构300,机械手301,夹爪302,移动组件303,连接件304;
点胶机构400,点胶头401,进胶口402,出胶口403,管路404,驱动组件405;
冷却装置500,壳体501,第一容纳腔502,第一开口503,第二开口504,进液口505,出液口506,流道507,托盘508,底壁509,侧壁510,第二容纳腔511,通孔512,限位部513;
输送机构6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点胶机的出胶流畅性对点胶质量具有关键的影响,一些产品实用的胶液在常温下容易凝结、固化,因此容易在点胶机的点胶头中发生堵塞,从而影响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点胶机构,以及具有该点胶机构的点胶机和装配设备。可有效避免胶液凝结,防止点胶头堵塞。以下结合附图1至6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及点胶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处剖视图,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机构400,包括点胶头401、冷却装置500和驱动组件405,点胶头401具有进胶口402和出胶口403,点胶头401的内部具有连通进胶口402和出胶口403的流道507,进胶口402适于连接用于输送胶液的管路404,从而供给胶液,出胶口403用于对待点胶的半成品点胶。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点胶头401可采用目前点胶工艺中常用的点胶头401。
其中,冷却装置500包括壳体501,壳体501设置有第一容纳腔502,点胶头401位于第一容纳腔502内,壳体501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开口503和第二开口504,第一开口503连通于第一容纳腔502并能供点胶头401穿过,第二开口504连通于第一容纳腔502并能供出胶口403穿过以伸出壳体501的外部,冷却装置500用于冷却第一容纳腔502内的点胶头401,能够有效避免点胶头401内的胶液凝结,从而防止堵塞,保证出胶的均匀性,有助于提高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驱动组件405连接于壳体501,用于驱使壳体501移动,从而使得点胶头401移动以便涂胶。壳体501的底部设置有托盘508,从而托盘508随壳体501移动,托盘508具有第二容纳腔511,壳体501的外壁的下部位于第二容纳腔511内,从而无论闲时或在点胶过程中,托盘508均能承接凝结于冷却装置500的壳体501外壁的液滴,避免滴落于待点胶产品上,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501的侧壁510的内部设置有流道507,流道507位于第一容纳腔502的旁侧或围绕于第一容纳腔502的周围,壳体501的侧壁510设置于进液口505和出液口506,进液口505和出液口506分别连通流道507,进液口505用于向流道507内通入冷却液,出液口506用于排出流道507内的冷却液,由此实现对壳体501的冷却,从而冷却置于第一容纳腔502内的点胶头4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00包括多个上述的壳体501,多个所述壳体501的外壁的下部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11内,从而承接各壳体501的外壁凝结的液滴。各壳体501的第一容纳腔502中分别设置有点胶头401,出胶口403自第二开口504伸出壳体501,由此,通过驱动组件405驱使壳体501运动,即可使各点胶头401按设定轨迹运动,从而对多个待点胶产品同时点胶,以提高效率。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00包括一个壳体501,该壳体501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容纳腔502,壳体501的内壁按上述方式在各个第一容纳腔502的旁侧或环绕各个第一容纳腔502的周围分别设置有流道507,从而能够对各个第一容纳腔502中的各个点胶头401进行冷却,其中,各个流道507之间可以相互独立或者相互连通。在各个流道507相互连通的方案中,壳体501上可仅设置一个连通于流道507的进液口505和一个连通于流道507的出液口506,从而能够统一进液、出液,能够简化管道的连接和设置;在各个流道507相互独立的方案中,壳体501上对应于各流道507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通于流道507的进液口505和出液口506,从而能够独立进出冷却液。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进液口505和出液口506可连接有管接头,从而便于管道的快速连接。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点胶机构400中,可采用其他冷却方式,例如,冷却装置500包括壳体501和冷凝管(未图示),冷凝管内嵌于壳体501的侧壁510的内部,或连接于壳体501的外壁,由此实现对壳体501的冷却,从而冷却置于第一容纳腔502内的点胶头401。
参考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508包括底壁509和侧壁510,底壁509和侧壁510合围形成第二容纳腔511,用于承接壳体501的外壁凝结的液滴。托盘508的底壁509连接于壳体501的底部,并且该底壁509对应于第二开口504的位置设置有通孔512,出胶口403穿过通孔512,从而能够对待点胶产品进行点胶。其中,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509对应于通孔512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513,限位部513向第一容纳腔502的内部凸起,限位部513支撑于点胶头401。该限位部513可以是环绕通过的环状凸台,也可以是围绕于通孔512周围的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气道支撑点胶头401的作用。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构400,通过冷却装置500实现对点胶头401内部胶液的冷却,从而保持胶液的流动性,保证点胶质量和效率,并且,通过托盘508能够承接收容凝结于冷却装置500壳体501外壁的液滴,避免液滴低落至产品上而对产品造成污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机,包括基座100、载台200、移载机构300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构400,其中,基座100包括底座101和支撑部102,支撑部102连接于底座101的底部,用于支撑底座101,底座101能够通过支撑部102架设于用于输送半成品的输送机构600的上方,底座101设置有连通于输送机构600的拦截位104和下料位105,拦截位104设置有拦截件103,拦截件103连接于底座101,用于拦截输送机构600输送的半成品,下料位105位于拦截件103的下游位置;载台200设置于底座101上,用于承载半成品;移载机构300与载台200相邻设置,包括机械手301和移动组件,机械手301用于取放半成品,移动组件连接于机械手301,用于驱使机械手301运动至拦截位104、载台200或下料位105;点胶机构400与载台200相邻设置,驱动组件用于驱使冷却装置的壳体靠近或远离载台200,点胶头401用于对载台200上的半成品点胶。由此,点胶机可用于在线点胶,使用时,支撑部102用于将底座101架设于输送机构600的上方,拦截件103用于将输送机构600上输送中的半成品拦截于拦截位104,从而阻挡半成品进入下料位105,移载机构300用于驱使机械手301将半成品上料至载台200上,以及对由点胶机构400点胶完成的半成品下料至下料位105以便继续输送,由此实现在输送机构600输送半成品的过程中进行点胶,从而提高半成品的装配效率。
并且,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点胶机构400,能够有效避免点胶头401内的胶液凝结,从而防止堵塞,保证出胶的均匀性,有助于提高点胶效率和点胶质量,并且,避免凝结于冷却装置壳体外壁的凝露滴落于待点胶产品上,保证产品质量从而节省生产成本。
图5为图4中的基座和移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机中的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机械手301包括连接件304和多个夹爪302,多个夹爪302间隔设置并连接于连接件304,连接件304连接于移动组件303,夹爪302用于抓取或释放半成品,由此,本实施例的点胶机相对于采用单个夹爪302的方案相比,可在一次移动的过程中获取多个半成品,能够优化生产节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可通过移动组件303将机械手301移动至拦截位104通过空闲的夹爪302获取待点胶的半成品,然后移动至载台200通过空闲的夹爪302获取点胶完成的半成品,再将已获取待点胶的半成品的夹爪302移动至载台200以便点胶,再将已点胶的半成品移送至下料位105随输送机构600向后续工位输送,以及使空余的夹爪302获取被拦截于拦截位104的下一待点胶的半成品,继续上述方式进行上料和下料。
可以理解的是,单个夹爪302需先将载台200上已点胶的半成品移送至下料位105,使载台200空闲以便接收下一待点胶的半成品,再移动至拦截位104将待点胶的半成品移送至载台200,在将已点胶的半成品移送至下料位105的行程中,载台200和点胶机构400均处于空闲状态,造成时间的浪费。而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夹爪302的设置,能够在已点胶的半成品移出载台200后先将待点胶的半成品移送至载台200,再回程将已点胶的半成品移送至下料位105,回程过程中点胶机构400可继续对载台200上的待点胶的半成品点胶,减少载台200和点胶机构400的空闲等待时间,从而高效利用生产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的点胶机中,机械手301包括两个夹爪302,各夹爪302能够分别与拦截位104和下料位105一一对应,由此,当其中一个夹爪302将已点胶的半成品放置于下料位105时,另一个夹爪302能够同时在拦截位104获取待点胶的半成品,无需移动对位,从而节省移动组件303的动作以及移动所需的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组件303可采用工业设备常用的多轴运动机构,例如多轴机械臂或者通过多个直线模组搭建而成的多轴运动机构,实现机械手301的位置移动。
参考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的点胶机中,底座101上间隔设置有贯通底座101的第一镂空部106和第二镂空部107,第二镂空部107位于第一镂空部106的下游,拦截件103设置于第一镂空部106和第二镂空部107之间,拦截位104位于第一镂空部106位置,下料位105位于第二镂空部107位置,在底座101上开设镂空部形成拦截位104和下料位105,可有效节省空间,并实现拦截位104、下料位105与输送机构600的连通,由此,机械手301可穿过第一镂空部106以获取拦截件103拦截的半成品,以及机械手301可将载台200上的半成品移出并穿过第二镂空部107放置于输送机构600上,实现已点胶的半成品的继续输送。其中,拦截件103可采用板状或柱状结构,自底座101的底部延伸设定长度,其延伸长度可根据底座101和输送机构600之间的间隙进行合理配置,只需能够拦截输送机构600上的半成品且不干涉输送机构600的运动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装配设备,包括输送机构60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点胶机,其中,输送机构600用于沿设定方向输送半成品;点胶机的底座101通过支撑部102架设于输送机构600的上方,底座101的底部与输送机构600之间具有能供半成品通过的间隙。其中,底座101通过支撑部102架设于输送机构600的上方,由此,点胶机可在输送机构600上方进行点胶,底座101的底部与输送机构600之间的间隙能供半成品通过,因此,拦截于拦截位104的半成品通过移载机构300上料至载台200点胶完成后,可转移至下料位105继续输送,以便进入下一工位继续装配,因此,具有上述点胶机的装配设备,能够实现在线点胶,并避免胶液凝结以及凝露污染产品,从而有效提高装配效率,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点胶头,具有进胶口和出胶口,且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胶口和所述出胶口的流道,所述进胶口适于连接用于输送胶液的管路,所述出胶口用于对待点胶的半成品点胶;
冷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点胶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能供所述点胶头穿过,所述第二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能供所述出胶口穿过以伸出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所述点胶头;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外壁的下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用于驱使所述壳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部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旁侧或围绕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周围,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于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连通所述流道,所述进液口用于向所述流道内通入冷却液,所述出液口用于排出所述流道内的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内嵌于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内部,或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壳体,多个所述壳体的外壁的下部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各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分别设置有所述点胶头,所述出胶口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底壁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壁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出胶口穿过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凸起,所述限位部支撑于所述点胶头。
7.点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包括底座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能够通过所述支撑部架设于用于输送半成品的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底座设置有连通于输送机构的拦截位和下料位,所述拦截位设置有拦截件,所述拦截件连接于所述底座,用于拦截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半成品,所述下料位位于所述拦截件的下游位置;
载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承载所述半成品;
移载机构,与所述载台相邻设置,包括机械手和移动组件,所述机械手用于取放所述半成品,所述移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机械手,用于驱使所述机械手运动至所述拦截位、所述载台或所述下料位;
以及,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胶机构,与所述载台相邻设置,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所述冷却装置靠近或远离所述载台,所述点胶头用于对所述载台上的所述半成品点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连接件和多个夹爪,多个所述夹爪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夹爪用于抓取或释放所述半成品,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移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间隔设置有贯通所述底座的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所述第一镂空部的下游,所述拦截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和所述第二镂空部之间,所述拦截位位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位置,所述下料位位于所述第二镂空部位置,所述机械手用于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以获取所述拦截件拦截的所述半成品,所述机械手用于将所述载台上的半成品移出并穿过所述第二镂空部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
10.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机构,用于沿设定方向输送半成品;
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点胶机,所述点胶机的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支撑部架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底座的底部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具有能供半成品通过的间隙。
CN202221500274.3U 2022-06-15 2022-06-15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Active CN2177478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0274.3U CN217747821U (zh) 2022-06-15 2022-06-15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0274.3U CN217747821U (zh) 2022-06-15 2022-06-15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7821U true CN217747821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3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00274.3U Active CN217747821U (zh) 2022-06-15 2022-06-15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78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7973B2 (en) Gene sequencing reaction device, gene sequencing system, and gene sequencing reaction method
US6112389A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pallets for containers
CN217747821U (zh) 点胶机构、点胶机及装配设备
US9376256B2 (en) Tray sealer with exchangeable belt body
CN212385930U (zh) 一种注塑件冷却装置
JPH115133A (ja) 複合型物品搬送装置
EP0669683B1 (en) Connector housing supplying device
TWI453847B (zh) 用於供應及卸放具有電子元件之載具之方法及裝置
JP2009166897A (ja) ラベルを貼り付け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10148571U (zh) 螺丝刀帽二次注塑设备
CN111390098A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用支架螺柱铆接装置
CN101152762B (zh) 一模多件全自动塑料拉吹机
JPH04265719A (ja) インサ−ト成形方法およびインサ−ト成形装置
JP2000108170A (ja) 成形品取出装置
CN109954979B (zh) 一种瓶盖高精度镭射打标机
CN209659735U (zh) Fpc自动下底板机
GB2239227A (en) Feeding chocolates to an operating unit
JPH1110235A (ja) 曲げ加工機における金型交換方法および金型格納装置並びに曲げ加工システム
CN219097966U (zh) 自动送料装置
CN217894442U (zh) 染料自动称量化料输送系统
CN220410599U (zh) 一种水稻种植用水稻秧苗转运装置
KR0175773B1 (ko) 컬러수상관의 편향요크삽착장치
EP1308389B1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blister packs and the like from a cutting station to the feeding line of a packaging machine
CN214191643U (zh) 一种彩喷币装出盘系统
JP2739417B2 (ja) 熱交換器の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