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3333U - 鞋带扣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鞋带扣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43333U CN217743333U CN202090000844.5U CN202090000844U CN217743333U CN 217743333 U CN217743333 U CN 217743333U CN 202090000844 U CN202090000844 U CN 202090000844U CN 217743333 U CN217743333 U CN 2177433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oelace
- knot
- knot substitute
- fastening device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20—Fastenings with tighten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tongu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7/00—Holding-devices for laces
- A43C7/08—Clamps drawn tight by lac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带扣紧装置,该鞋带扣紧装置具有:绳结替代构件,其使鞋带的从鞋起的左右的延伸部分别穿过,且在任意的位置扣紧在延伸部上,该绳结替代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规定大小以上的力沿着所述延伸部进行移动操作,解除对所述延伸部的扣紧,并且,通过停止所述移动操作,再次扣紧在所述延伸部上;连结构件,其将所述绳结替代构件和所述鞋的鞋面相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带扣紧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束紧构件有专利文献1中示出的结构,该束紧构件构成为,在具有鞋带的穿孔的外壳内容纳着束紧块状物,该束紧块状物在弹簧构件的规定的压入位置具有与该外壳的穿孔连通的鞋带的穿孔。根据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束紧构件,即使不形成绳结也能够使鞋带不松开。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要将鞋带束紧的情况下,需要在用一只手把持着鞋带的从束紧构件延伸出的部位并将其拉拽的状态下,用另一只手一边对所述束紧块状物抵抗着弹簧构件的加载进行压入,一边使束紧构件整体向着使束紧构件与鞋之间的鞋带的长度减小的方向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1025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点在于,使安装在鞋带的从鞋起的延伸部上且即使在该延伸部不形成绳结也使得鞋带不松开的鞋带扣紧装置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中,根据第一观点,使鞋带扣紧装置构成为,具有:
绳结替代构件,其使鞋带的从鞋起的左右的延伸部分别穿过,且在任意的位置扣紧在延伸部上,该绳结替代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规定大小以上的力沿着所述延伸部进行移动操作,解除对所述延伸部的扣紧,并且,通过停止所述移动操作,再次扣紧在所述延伸部上;
连结构件,其将所述绳结替代构件和所述鞋的鞋面(Upper)相连接。
根据所述的构成,当从所述束紧状态把持着绳结替代构件而以规定大小以上的力将绳结替代构件向着使绳结替代构件与鞋之间的延伸部的长度增加的方向拉拽时,能够解除绳结替代构件与延伸部的扣紧而使绳结替代构件沿着延伸部移动。由此,通过用单手将绳结替代构件以规定大小的力进行拉拽而能够使鞋带松开(松开状态)。
另一方面,当从所述松开状态把持着延伸部之中从绳结替代构件延伸出的部分而将该部分以规定大小以上的力向上方拉拽时,绳结替代构件由于通过连结构件而与鞋的鞋面相连接,从鞋的鞋面离开连结构件的长度以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在限制移动后成为与利用规定大小以上的力沿着延伸部对绳结替代构件进行移动操作的状态相同的状态,此时也解除绳结替代构件与延伸部的扣紧,能够使绳结替代构件沿着延伸部向上方移动直至再次形成所述束紧状态的位置。由此,松开的鞋带通过用单手把持着延伸部之中从绳结替代构件延伸出的部分而将该部分以规定大小的力向上方拉拽,从而能够再次束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结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鞋面的鞋舌部相连接。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穿过在所述绳结替代构件上形成的穿孔而与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相连接。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连结构件的全长为最上部的鞋带孔与最下部的鞋带孔之间的距离的约一半。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绳结替代构件具有:
母构件,其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纵贯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所述鞋带的插通路径;
公构件,其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开口侧进入到所述插通路径内,并且,在该一部分上具有与在所述插通路径内形成的母侧扣紧部协同动作而扣紧在插通于所述插通路径的所述鞋带上的公侧扣紧部;
对所述鞋带的扣紧通过减少所述公构件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插通路径内的进入量的拉拽操作而解除。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具有:捏持构件,其将左右的所述延伸部的末端分别收纳;保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鞋的所述鞋面上,并且,将所述捏持构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保持着。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鞋带松开时,通过用单手把持着绳结替代构件进行拉拽,能够使鞋带松开,另外,在将鞋带束紧时,通过用单手把持着鞋带的延伸部的从绳结替代构件延伸出的部位进行拉拽,能够使鞋带束紧,能够有效提高这种鞋带扣紧装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鞋带扣紧装置的立体构成图,鞋用假想线表示。
图2是所述鞋带扣紧装置的侧视图,鞋用假想线表示。
图3是所述鞋带扣紧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示出利用绳结替代构件进行操作而使鞋带的束紧状态松开的状态。
图4是所述鞋带扣紧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侧视图,示出利用绳结替代构件进行操作而使得从将鞋带的束紧松开的状态再次将鞋带束紧的状态。
图5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立体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7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立体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8是构成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绳扣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构成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壳体的立体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10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分解立体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11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分解立体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12是示出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示出扣紧在鞋带上的状态。
图13是示出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示出解除了对鞋带的扣紧的状态。
图14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正视图。
图15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仰视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16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俯视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17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侧视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18是图14中的A-A线位置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7中的B-B线位置的剖视图。
图20是构成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壳体的侧视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21是图20中的C-C线位置的剖视图。
图22是构成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的壳体的仰视图,省略了形成连结构件的穿孔的部分的记载。
图23是图22中的D-D线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23,针对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鞋带扣紧装置安装在鞋1的鞋面1a(鞋帮)所具有的鞋带2(Shoelace)中的从鞋1延伸出的延伸部2a上,使得即使在该延伸部2a没有形成绳结,鞋带2也不会松动,并且也能够容易的进行将鞋带2松开的操作。
鞋带扣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绳结替代构件3和连结构件4。能够由所述的鞋带扣紧装置和鞋带2构成带有扣紧装置的鞋带。
绳结替代构件3使鞋带2的从鞋1延伸出的左右的延伸部2a分别穿过并在任意的位置扣紧在延伸部上。另外,绳结替代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规定大小的力沿着所述延伸部2a进行移动操作,从而解除对所述延伸部2a的扣紧,并且通过停止所述移动操作,从而再次扣紧在所述延伸部2a上。
另外,本说明书中,左右的意思是指从脚尖1c侧观察鞋1时的左右。
连结构件4成为将所述绳结替代构件3和所述鞋1的鞋面1a相连接的构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结构件4的一端部4a与所述鞋面1a的鞋舌部1b相连接。
另外,所述连结构件4的另一端部4b如图3以及图4所示,穿过在所述绳结替代构件3上形成的穿孔3a而与所述绳结替代构件3相连接。
在图示的示例中,连结构件4由带状体(窄带)构成。连结构件4使得成为所述一端部4a的下端侧固定在所述鞋舌部1b上,同时通过使得穿过在构成绳结替代构件3的外壳的后述的壳体11上形成的穿孔3a而延伸出的连结构件的上端侧固定在连结构件4的中间部,从而与绳结替代构件3相连接,由此绳结替代构件3和鞋1的鞋面1a经由连结构件4而相连接。
在图示的示例中,所述穿孔3a是通过在后述的壳体11的幅宽面部11d的其中一方的外侧形成的突出部上,形成沿着该壳体11的后述的筒轴方向y的通过部而构成的。另外,所述的穿孔3a在图6~图23中省略记载。
绳结替代构件3在鞋1的穿鞋口1d侧,具体而言,在最上部的左右的鞋带孔1e之间成为与鞋舌部1b相接触的的束紧状态(参照图1以及图2)下,从绳结替代构件3延伸出的延伸部2a的长度最大,因此,穿绕鞋1的鞋带孔1e的鞋带2的长度最小,成为鞋带2最被束紧的状态。
从该束紧状态把持着绳结替代构件3向着使绳结替代构件3与鞋1之间的的延伸部2a的长度增加的方向以规定的大小以上的力拉拽绳结替代构件3时,解除绳结替代构件3与延伸部2a的扣紧,能够使绳结替代构件3沿着延伸部2a移动(参照图3)。由此,通过用单手以规定大小的力拉拽绳结替代构件3而能够使鞋带2松开(松开状态)。在图示的示例中,后述的壳体11的第二卡抵部11c与公构件9的被卡抵部9i抵接卡合,公构件9的一部分进入母构件8内的进入量减少,由此绳结替代构件3对鞋带2的扣紧被解除,能够使得绳结替代构件3沿着延伸部2a向着鞋1的脚尖1c侧移动。
另一方面,从所述松开状态利用后述的捏持构件5把持着延伸部2a之中从绳结替代构件3延伸出的部分2b而以规定大小以上的力将该部分2b向上方拉拽时,由于绳结替代构件3通过连结构件4而与鞋舌部1b相连接,从鞋舌部1b离开连结构件4的长度以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在限制移动后,成为与以规定大小以上的力对绳结替代构件3沿着延伸部2a进行移动操作的状态相同的状态,此时绳结替代构件3与延伸部2a的扣紧也被解除,能够使得绳结替代构件3沿着延伸部2a向上方移动直至再次形成所述束紧状态的位置(参照图4)。由此,松开的鞋带2通过单手把持着延伸部2a之中从绳结替代构件3延伸出的部分2b而以规定大小的力将该部分2b向上方拉拽,能够再次束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连结构件4的全长为鞋1的穿鞋口1d侧的最上部的鞋带孔1e与鞋1的脚尖1c侧的最下部的所述鞋带2的鞋带孔1e之间的距离的约一半(参照图1~图4)。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所述绳结替代构件3位于最下部的鞋带孔1e附近时,鞋带2最松弛,从该状态使得绳结替代构件3位于最上部的鞋带孔1e附近时,能够使鞋带2最束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鞋带扣紧装置还具有分别容纳左右的所述延伸部2a的末端的捏持构件5和在所述鞋1的所述鞋面1a上设置且将所述捏持构件5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保持着的保持构件6。
在图示的示例中,捏持构件5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使鞋带2通过的套管部5a、从该套管部5a的左右方向上中间的位置向侧方突出的组合部5b。在图示的示例中,在使鞋带2通过捏持构件5的套管部5a的状态下使鞋带2穿过鞋带2的鞋带孔1e,使鞋带2的末端2c位于最下部的鞋带孔1e处(参照图1)。
另一方面,保持构件6具有:左侧部分6a,其使从最下部的鞋带孔1e延伸出的鞋带2的左侧的末端2c通过,并且与通过后在该左侧的末端2c形成的绳结卡挂住;右侧部分6b,其使从最下部的鞋带孔1e延伸出的鞋带2的右侧的末端2c通过,并且与通过后在该右侧的末端2c形成的绳结卡挂住;容纳部6c,其位于左侧部分6a与右侧部分6b之间,用于容纳所述捏持构件5的组合部5b。
由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束紧状态下使捏持构件5的组合部5b容纳在保持构件6的容纳部6c中,从而能够使得鞋带2的延伸部2a之中的从绳结替代构件3向鞋1的脚尖1c侧延伸出的部位与鞋1的鞋面1a侧一体化而整合在一起。在图示的示例中,捏持构件5的组合部5b通过图中附图标记5c、6d所示的磁性吸附的构件(磁铁之间的组合或者磁铁与强磁性材料的组合)而吸附于保持构件6的容纳部6c。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绳结替代构件3构成为,能够扣紧在鞋带2的任意的位置,另外,通过进行使公构件9的一部分进入到母构件8内的进入量减少的拉拽操作,从而能够解除该扣紧状态。另外,绳结替代构件3只要构成为通过利用规定大小的力进行操作而沿着所述延伸部2a移动,从而解除对所述延伸部2a的扣紧,并且通过停止所述移动的操作而对所述延伸部2a再次扣紧即可,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所述绳结替代构件3也可以构成为,能够扣紧在鞋带2的任意的位置,另外,通过进行使公构件9的一部分进入到母构件8内的进入量增加的压入操作,能够解除该扣紧状态。
在图示的示例中,所述的绳结替代构件3包括有:绳扣主体7,其具有所述母构件8以及公构件9而构成;壳体11,其用于容纳该绳扣主体7。所述母构件8(基座)如图13所示,具有第一开口8a、第二开口8b、纵贯于第一开口8a与第二开口8b之间的鞋带2的插通路径8c。
另一方面,所述公构件9(滑动件)使得其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开口8a侧进入到所述插通路径8c内,并且,在该一部分上具有公侧扣紧部9a,该公侧扣紧部9a与在所述插通路径8c内形成的母侧扣紧部8d协同动作而扣紧在插通于所述插通路径8c中的所述鞋带2上。
另外,在所述母构件8与所述公构件9之间设置有通过所述拉拽操作而蓄能的弹簧构件10。在图示的示例中,所述的弹簧构件10为通过所述拉拽操作而蓄能的压缩螺旋弹簧。
对所述鞋带2的扣紧是通过相对于所述母构件8而进行的减少所述公构件9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插通路径8c内的进入量的拉拽操作来解除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绳结替代构件3在隔着公构件9的移动中心轴x(参照图12)的两侧分别穿过鞋带2。
在不进行所述拉拽操作的状态下,利用所述弹簧构件10,在所述插通路径8c内,能够由母侧扣紧部7和公侧扣紧部9a将鞋带2夹紧,由此,绳结替代构件3能够扣紧在鞋带2的任意的位置(参照图12)。
母构件8如图10以及11所示,具有母侧主体部8g和腿部8h。
母侧主体部8g构成为,与公构件9的移动中心轴x(参照图12)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实质上为扁平筒状。
即,母侧主体部8g具有:与所述移动中心轴x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大的一对幅宽面部8i;横跨该一对幅宽面部8i之间的一对厚度侧面部8j。
母侧主体部8g的筒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开口8a而发挥功能,母侧主体部8g的筒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开口8b而发挥功能。
母侧主体部8g的厚度侧面部8j的内面随着接近于第二开口8b而向着使母侧主体部8g的内侧的宽度变窄的方向倾斜。在图示的示例中,在隔着所述移动中心轴x的两侧,分别在厚度侧面部8j的内面上形成有母侧扣紧部8d。在图示的示例中,母侧扣紧部8d通过在所述移动中心线x方向上交替形成与移动中心线x实质上平行的台阶面8e和与移动中心线x实质上垂直的台阶差面8f,从而设置在厚度侧面部8j的内面上(参照图13)。
腿部8h如图11所示,沿着所述移动中心轴x从所述母侧主体部8g的形成所述第一开口8a的边缘部向外侧突出而呈板条状。腿部8h的与所述移动中心线x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比同方向上的母侧主体部8g的宽度小,另外,腿部8h与一对幅宽面部8i的其中一方相连续而沿着所述移动中心轴x延伸出。由此,在腿部8h的两侧分别形成后述的被卡抵部8p。
另外,在所述腿部8h的延伸端侧形成有突出部8k。该突出部8k的朝向第一开口8a的一侧作为与所述弹簧构件10的弹簧端抵接的第一抵接部8m而发挥功能。
在图示的示例中,一对幅宽面部8i的其中一方的沿着移动中心轴x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一对幅宽面部8i的其中另一方的沿着移动中心轴x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一对幅宽面部8i的其中一方因该尺寸差部分而具有从第二开口8b伸出的部分8n(参照图8、图11以及图17)。
另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在一对幅宽面部8i的其中一方形成有从第二开口8b向着第一开口8a侧持续的引导槽8o,该引导槽8o沿着移动中心轴x形成(参照图11),在该引导槽8o中引导公构件9的后述的前部9c的被引导部9g(参照图10)。
另一方面,公构件9如图11所示,具有:公侧扣紧部9a;在该公侧扣紧部9a的形成侧的相反侧形成的与所述弹簧构件10的弹簧另一端抵接的第二抵接部9b。
公构件9具有:成为进入到母构件8中的所述一部分的实心的前部9c;实质上未进入到母构件8的母侧主体部8g内的后部9d。
如图10所示,前部9c具有:朝向母构件8的幅宽面部8a的内面的幅宽面部9e;朝向母构件8的厚度侧面部8j的内面的侧面部9f。前部9c的两处的幅宽面部9e的其中一方上形成有容纳在母构件8的所述引导槽8o中的被引导部9g。
在图示的示例中,公构件9如图12所示,在以沿着所述移动中心轴x的方式配置前部9c,并且使得在该前部9c的左右分别能够穿过鞋带2的状态下,组合到母构件8中。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在前部9c的两处的侧面部9f分别形成有成为公侧扣紧部9a的爪部。该爪部在沿着所述移动中心轴x的方向上与相邻的爪部之间隔开间隔而形成有两个。
前部9c的与后部9d的连接端如图11所示,成为与所述移动中心轴x垂直的面,该面作为与所述弹簧构件10的弹簧另一端相抵接的第二抵接部9b而发挥功能。
后部9d由以沿着所述移动中心轴x的方式形成的一对壁部9h构成。一对壁部9h的其中一方形成为连续于前部9c的侧面部9f的其中一方,一对壁部9h的其中另一方形成为连续于前部9c的侧面部9f的其中另一方。第二抵接部9b位于该一对壁部9h之间,并且,作为所述弹簧构件10的压缩螺旋弹簧收纳在一对壁部9h之间。
另外,在将公构件9和母构件8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公构件9的一对壁部9h、所述第二抵接部9b、所述腿部8h、所述第一抵接部8m协作而形成所述弹簧构件10的收容部。
具体而言,公构件9和母构件8通过使得公构件9的成为所述一部分的前部9c位于母构件8的母侧主体部8g内,母构件8的腿部8h的突出部8k收纳到公构件9的一对壁部9h之间,并且,将所述被引导部9g收纳到所述引导槽8o中,从而组合在一起。
另外,所述壳体11成为筒状并使得所述壳体11的两端分别成为所述鞋带2的通过口11a,并且,被组合到所述绳扣主体7侧,能够沿着筒轴方向y(参照图21)进行往复运动(前进后退运动)。在图示的示例中,从绳扣主体7中的母构件8的第一开口8a延伸出的鞋带2在隔着所述移动中心轴x的两侧分别通过在壳体11的一对幅宽面部11d的每一个上形成的后述的隆起部11f之间,从壳体11的图12的下侧的通过口11a向着壳体11外延伸出。另外,从绳扣主体7中的母构件8的第二开口8b延伸出的鞋带2从壳体11的图12的上侧的通过口11a向着壳体11外延伸出。
更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1通过将所述绳扣主体7收纳到其内部而与绳扣主体7组合在一起。然后,在该组合的状态下,当把持着壳体11进行使壳体11向着图12的下侧移动的操作时,所述公构件9与壳体11一起被所述母构件8侧引导而能够向着图12的下侧移动(后述的后退运动),另外,当把持着壳体11进行使壳体11向着图12的上侧移动的操作时,所述母构件8与壳体11一起被所述公构件9侧引导而能够向着图12的上侧移动(后述的前进运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11的前进运动时,所述壳体11的第一卡抵部11b与所述母构件8的被卡抵部8p抵接卡合而进行所述拉拽操作(参照图12以及图19),在所述壳体11的后退运动时,所述壳体11的第二卡抵部11c与所述公构件9的被卡抵部9i抵接卡合而进行所述拉拽操作(参照图12以及图18)。
另外,所述壳体11具有将所述绳扣主体7整体覆盖的大小。
在图示的示例中,所述壳体11如图15所示呈扁平筒状。即,所述壳体11具有一对幅宽面部11d和一对厚度侧面部11e。该壳体11的一对幅宽面部11d的内面之间的距离与绳扣主体7的母构件8的一对幅宽面部8i的外面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等(参照图18)。
如图21所示,在一对幅宽面部11d的内侧分别形成有隆起部11f,该隆起部11f在所述壳体11中的所述第一卡抵部11b与所述第二卡抵部11c之间形成有抑制所述绳扣主体7在左右方向上的晃动的壁部11g。
隆起部11f如图22所示,在一对幅宽面部11d的每一个上,在其左右形成。另外,隆起部11f形成为从位于图21的下侧的壳体11的通过口11a起沿着所述筒轴方向向着位于图21的上侧的通过口11a侧延续,并且,在与位于上侧的通过口11a之间隔开间隔的位置结束,在隆起部11f的终端与位于上侧的通过口11a之间形成收纳母构件8的母侧主体部8g的空間11i。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从壳体11的位于图21的上侧的通过口11a将绳扣主体7以所述母构件8的腿部8h以及公构件9的后部9d为先头,并且,使得母构件8的幅宽面部8i面向壳体11的幅宽面部11d的同时,使构成公构件9的后部9d的壁部9h的外面面向壳体11的厚度侧面部11e而插入时,在完全插入的位置,母构件8的母侧主体部8g的环绕着第一开口8a的边缘部与所述壳体11的隆起部11f的作为所述终端的朝向所述通过口11a的其中一方侧的台阶部11h相碰。另外,公构件9的后部9d在左右的隆起部11f之间,使与该隆起部11f的壁部11g对应的公构件9的后部9d的壁部9h的外面接触于该隆起部11f的壁部11g,以不会晃动的方式进行收纳。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隆起部11f的作为终端的朝向所述通过口11a的其中一方侧的台阶部11h作为壳体11的所述第一卡抵部11b而发挥功能。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的一对幅宽面部11d的其中一方的内面,在图21的下侧的通过口11a侧,并且在位于所述左右的隆起部11f之间的部位,形成有突起11j(参照图11以及图18)。与此同时,在构成公构件9的后部9d的一对壁部9h中的从公构件9的主体部起的突出端,形成有横跨一对壁部9h之间的架桥部9j(参照图11)。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将所述绳扣主体7从所述通过口11a的其中一方(位于图21的上侧的通过口11a)完全插入到所述壳体11内的位置,作为所述第二卡抵部11c,所述突起11j从所述通过口11a的其中一方侧卡挂在所述公构件9的作为所述被卡抵部9i的所述架桥部9j上(参照图18)。
在图示的示例中,所述壳体11侧以及所述公构件9侧双方或者其中任意一方,在绳扣主体7向着所述壳体11进行的所述插入的过程中所述突起11j与作为所述被卡抵部9i的架桥部9j相碰时弹性变形,允许绳扣主体7更向前插入到壳体11内,通过在突起11j越过架桥部9j的位置进行弹性恢复,从而如所述那样所述突起11j卡挂在架桥部9j上。
另外,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所有的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鞋
1a鞋面
2鞋带
2a延伸部
3绳结替代构件
4连结构件
2019年9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65653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在此引用,并且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采用。
Claims (7)
1.一种鞋带扣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绳结替代构件,其使鞋带的从鞋起的左右的延伸部分别穿过,且在任意的位置扣紧在延伸部上,该绳结替代构件构成为,通过利用规定大小以上的力沿着所述延伸部进行移动操作,解除对所述延伸部的扣紧,并且,通过停止所述移动操作,再次扣紧在所述延伸部上;
连结构件,其将所述绳结替代构件和所述鞋的鞋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的一端部与所述鞋面的鞋舌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带扣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穿过在所述绳结替代构件上形成的穿孔而与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带扣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的另一端部穿过在所述绳结替代构件上形成的穿孔而与所述绳结替代构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带扣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的全长为最上部的鞋带孔与最下部的鞋带孔之间的距离的约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带扣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结替代构件具有:
母构件,其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纵贯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所述鞋带的插通路径;
公构件,其一部分从所述第一开口侧进入到所述插通路径内,并且,在该一部分上具有与在所述插通路径内形成的母侧扣紧部协同动作而扣紧在插通于所述插通路径的所述鞋带上的公侧扣紧部;
对所述鞋带的扣紧通过减少所述公构件的一部分进入到所述插通路径内的进入量的拉拽操作而解除。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带扣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捏持构件,其将左右的所述延伸部的末端分别收纳;保持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鞋的所述鞋面上,并且,将所述捏持构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保持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5653 | 2019-09-11 | ||
JP2019165653A JP7213780B2 (ja) | 2019-09-11 | 2019-09-11 | 靴紐留め付け装置 |
PCT/JP2020/032566 WO2021049324A1 (ja) | 2019-09-11 | 2020-08-28 | 靴紐留め付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43333U true CN217743333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7486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90000844.5U Active CN217743333U (zh) | 2019-09-11 | 2020-08-28 | 鞋带扣紧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13780B2 (zh) |
CN (1) | CN217743333U (zh) |
TW (1) | TWI804755B (zh) |
WO (1) | WO202104932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335160A (ja) | 1999-05-31 | 2000-12-05 | Masao Sugiyama | クリップバインド |
JP3071856U (ja) | 2000-03-17 | 2000-09-22 | ダイワ企業株式会社 | 靴紐調節具 |
JP3726157B2 (ja) | 2001-01-18 | 2005-12-14 | モリト株式会社 | 合成樹脂製クリップ |
DE20318638U1 (de) * | 2003-12-02 | 2004-04-29 | Deeluxe Sportartikel Handels Gmbh | Klemmvorrichtung für Schnürsenkel o.dgl. Schnürmittel |
JP4787491B2 (ja) | 2004-10-12 | 2011-10-05 | 株式会社佐竹商店 | 紐の緊締具 |
KR101635745B1 (ko) | 2015-01-21 | 2016-07-04 | (주)경도상사 | 신발끈 결속장치 |
JP3199351U (ja) | 2015-05-26 | 2015-08-20 | 基宏 長生 | 靴紐締め付け固定保持具 |
-
2019
- 2019-09-11 JP JP2019165653A patent/JP721378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28 WO PCT/JP2020/032566 patent/WO20210493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8-28 CN CN202090000844.5U patent/CN217743333U/zh active Active
- 2020-09-08 TW TW109130761A patent/TWI80475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13780B2 (ja) | 2023-01-27 |
JP2021040979A (ja) | 2021-03-18 |
TWI804755B (zh) | 2023-06-11 |
TW202116203A (zh) | 2021-05-01 |
WO2021049324A1 (ja) | 2021-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64283A (zh) | 绳扣 | |
US7979966B2 (en) | Buckle | |
CN109488728B (zh) | 绳扣 | |
US7650676B2 (en) | Buckle | |
KR101421912B1 (ko) | 버클 | |
US8763217B2 (en) | Buckle | |
US7204002B2 (en) | Buckle and baby carrier using the same | |
EP0365910B1 (en)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 |
US6061883A (en) | Buckle | |
KR20100096256A (ko) | 버클 | |
EP0943253A2 (en) | Buckle | |
CN109152454A (zh) | 绳扣 | |
WO2017134811A1 (ja) | バックル | |
KR200447848Y1 (ko) | 커넥터 어셈블리 | |
CN217743333U (zh) | 鞋带扣紧装置 | |
JP5170889B2 (ja) | バックル | |
EP1388301A1 (en) | Buckle | |
US11559113B2 (en) | Plug for buckle, and buckle | |
JP2017217125A (ja) | コードロック | |
CN107455857B (zh) | 带扣 | |
KR100448317B1 (ko) | 버클 | |
JP2006204638A (ja) | バックル | |
JP2000116412A (ja) | バックル | |
JPH0494070A (ja) |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