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9667U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9667U
CN217739667U CN202222173958.3U CN202222173958U CN217739667U CN 217739667 U CN217739667 U CN 217739667U CN 202222173958 U CN202222173958 U CN 202222173958U CN 217739667 U CN217739667 U CN 217739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frame
support bar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39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庆前
姜峰
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39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9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9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9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胶框,所述胶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用于承托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胶框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在拼接位置处相互抵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设备可避免胶框的拼接位置处出现拼接缝隙,避免漏光。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显示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显示设备通常包括显示面板、胶框和背板,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胶框设置在显示面板和背板之间,胶框为框架结构,并沿显示面板的周向延伸,以承托显示面板的边缘。为降低制作成本,胶框通常由多个支撑条拼接而成。
然而,相邻两个支撑条的拼接位置处容易出现拼接缝隙,显示设备有漏光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可避免在胶框的拼接位置处出现拼接缝隙,降低显示设备的漏光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显示面板;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胶框,所述胶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用于承托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胶框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在拼接位置处相互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条上均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背板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插接;所述胶框包括相邻的长侧边和短侧边,所述长侧边具有两个所述支撑条,两个所述支撑条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均靠近拼接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长侧边上的所述支撑条均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长侧边上所述支撑条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择一的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插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者为第一插接凸起,另一者为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凸起被配置为伸入插接部内并与所述插接部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插接凸起,所述第一插接凸起位于所述支撑条沿长度方向的端面上,且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凸起同时伸入所述插接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具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凸出,所述插接部为形成在所述背板翻边上的凹陷结构,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前侧贯穿所述背板翻边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为弹性件,所述支撑条安装在所述背板前被配置为弧形,所述支撑条的中部朝向所述胶框的外侧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和所述背板中的一者设有条形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另一者设有第二插接凸起,所述第二插接凸起伸入所述调节部内并可沿所述调节部相对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光学膜片组件,所述光学膜片组件限位在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胶框的内壁面从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一侧到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一侧逐渐向所述胶框的内侧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框的内壁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垂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具有如下优点:
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背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和背板之间的胶框,胶框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沿显示面板的周向延伸,以支撑在显示面板的边缘位置处。且通过将相邻两个支撑条相互抵接,可以使得相邻两个支撑条之间的拼接缝隙为零,避免显示设备漏光。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设备;
100:显示面板;
200:背板;210:第二定位部;220:翻边;
300:胶框;310:支撑条;311:第一定位部;312:内壁面;
400:光学膜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胶框通常为矩形框架结构,其具有两个长侧边和两个短侧边,为降低模具成本等,每个侧边位置处至少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条,例如胶框具有四个支撑条,每个侧边分别对应一个支撑条,或者胶框具有六个支撑条,其中,每个长侧边对应设置两个支撑条。然而,相邻两个支撑条之间的拼接缝隙较大,导致显示设备具有漏风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设备提供的边框具有多个支撑条,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条之间均相互抵接,以避免相邻两个支撑条的拼接位置处出现拼接缝隙,也就降低了显示设备漏光的风险。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10,显示设备10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LED(Light EmittingDiode,LED)显示设备、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设备等,本实施例不对显示设备10的种类做进一步限定。
显示设备1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用于显示文字、图像等图像信息。
显示设备10具有天侧、地侧、左侧、右侧以及前侧和后侧。显示设备10的左侧和右侧指的是用户朝向显示面板100一侧时用户的左侧和右侧。相应的,显示设备10朝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显示设备10背离用户的一侧为后侧,显示设备10的上侧为天侧,显示设备10的下侧为地侧。
显示设备10包括背板200,背板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即背板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后侧,用于承托显示面板100。背板200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钢等,以提供有效的支撑。
显示设备10包括胶框300,胶框300可拆卸的安装在背板200上,例如胶框300通过卡接、螺接等方式安装在背板200上,易于拆装。胶框300为框架结构,用于承托显示面板100,即胶框300承托在显示面板100边缘的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300与显示面板100之间可设置弹性密封件,例如密封垫片,以避免外界灰尘等异物经由显示面板100与胶框300之间的组装间隙进入显示设备10内部。
其中,胶框300包括多个支撑条310,多个支撑条310沿显示面板100的周向布置,即胶框300为拼接式结构,显示设备10组装时,可以将多个支撑条310拼接为框架结构,并安装在背板200上,胶框300的模具成本较低,显示设备10的制作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支撑条310在拼接位置处相互抵接。这样,拼接胶框300时,相邻两个支撑条310处于相互抵接的过盈状态,避免相邻两个支撑条310的拼接位置处出现拼接缝隙,也就避免了显示设备10在相邻两个支撑条310的拼接位置处出现漏光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条310与背板20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具体的,每个支撑条310上均设有第一定位部311,背板200上设有第二定位部210,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210相互插接。这样,组装显示设备10时,支撑条310可首选通过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210之间的相对插接,使得支撑条310相对于背板200进行定位,以便于后续将支撑条310通过卡接或螺接的方式固定在背板200上,避免固定支撑条310过程中支撑条310出现移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300包括相邻的长侧边和短侧边,其中,胶框300通常为矩形框架结构,即胶框300具有两个长侧边和两个短侧边,两个长侧边相对设置,并分别对应显示设备10的天侧和地侧,短侧边相对设置,并分别对应显示设备10的左侧和右侧。
考虑到显示设备10天侧和地侧的延伸长度较大,本实施例以长侧边具有两个支撑条310为例进行说明。
相关技术中,胶框长侧边上的两个支撑条的定位结构均设置在同一侧,例如天侧两个支撑条的定位结构均位于靠近左侧的一端,地侧两个支撑条的定位结构均位于靠近左侧的一端。且为了便于安装,避免长侧边的两个支撑条之间出现干涉,通常会在长侧边的拼接位置处预留拼接缝隙。且由于长侧边上其中一个支撑条的定位结构与两个支撑条的拼接位置距离较大(例如天侧中靠近左侧的支撑条),当支撑条发生伸缩变形、支撑条的长度尺寸偏小时,天侧中靠近左侧支撑条的右端发生偏移的距离较大,导致两个支撑条的拼接缝隙较大。
为使得长侧边的两个支撑条310相互抵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条310的第一定位部311均靠近拼接位置,即长侧边的两个支撑条310的定位结构均位于靠近两个支撑条310的拼接位置,长侧边处支撑条310长度方向的伸缩变形等均以拼接位置为基准发生改变。
这样,即使因伸缩变形、长度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支撑条310的长度发生改变,由于定位结构靠近拼接位置,支撑条310长度的伸缩量对其远离拼接位置的一端的伸缩影响较大,而对两个支撑条310的拼接位置影响较小,也就可以避免两个支撑条310的拼接位置处出现拼接缝隙。
相关技术中,胶框的两个短侧边分别对应设置一个支撑条,且左侧的支撑条和右侧的支撑条结构相同,即胶框的左侧和胶框的右侧使用同一种结构的支撑条。而胶框两个长侧边对应设置有四种不同结构的支撑条,即胶框对应设置有五种不同结构的支撑条,制作成本较高,组装效率较低,易混料。
对于胶框300长侧边处的支撑条310,在一些实施例中,长侧边上的支撑条310均对应设置两个第一定位部311,长侧边上支撑条310的两个第一定位部311择一的与第二定位部210插接。这样,可以提高长侧边上两个支撑条310的通用性,例如长侧边上支撑条310安装在靠左一侧时,可以使用该支撑条310右端的第一定位部311与第二定位部210进行插接,长侧边上支撑条310安装在靠右一侧时,可以使用该支撑条310左端的第一定位部311与第二定位部210进行插接,提高了长侧边上支撑条310的通用性。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对长侧边上支撑条310的定位结构进行改进,可以减少胶框300的支撑条310种类,例如胶框300包括三种支撑条310,即天侧对应一种支撑条310,地侧对应一种支撑条310,左侧和右侧对应一种支撑条310,以降低显示设备10的制作成本,提高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对天侧和地侧支撑条310与背板200之间的配合改进,例如支撑条310与光学膜片组件400之间的配合结构等,天侧和地侧的支撑条310也可以互相通用,即此时胶框300包括两种支撑条310,天侧和地侧对应一种支撑条310,左侧和右侧对应一种支撑条310,本实施例不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210中的一者为第一插接凸起,另一者为插接部,其中,第一定位部311可以为第一插接凸起,第二定位部210为插接部,或者第一定位部311为插接部,第二定位部210为第一插接凸起,本实施例以天侧支撑条310的第一定位部311为插接部(未示出),地侧支撑条310的第一定位部311为第一插接凸起(如图1至图6所示)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一插接凸起被配置为伸入插接部内并与插接部卡接。这样,通过第一插接凸起外壁面和插接部内壁面之间的相互抵接,可以对支撑条310构成限位,定位精度较高,避免支撑条310相对背板200偏移。
可以理解的,支撑条310的定位结构越靠近拼接位置,支撑条310长度尺寸变化对拼接缝隙的影响越小。其中,定位结构可以设置在支撑条310的靠近拼接位置的端部,例如第一定位部311与支撑条310端部的间距可以为20mm-4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还可以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条310的拼接位置处。
其中,以第一定位部311为第一插接凸起为例,第一插接凸起位于支撑条310沿长度方向的端面上,且两个第一插接凸起同时伸入插接部内(如图3和图6所示)。即通过一个插接部同时对相邻的两个支撑条310构成限位,定位精度较高,支撑条310长度尺寸对拼接缝隙的影响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0具有翻边220,翻边220朝向显示面板100的一侧凸出,可以对胶框300等构成限位。
其中,以插接部为形成在背板200的翻边220上的凹陷结构为例,相应的,第一插接凸起为形成在支撑条310上的凸起结构,且第一插接凸起朝向胶框300的外侧凸出支撑条310的外壁面,其中,插接部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前侧贯穿背板200的翻边220的边缘,即插接部为形成在翻边220的缺口,第一插接凸起可沿显示面板100的垂向经由插接部的开口伸入插接部内,组装较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接部开口的边缘可具有圆角,以便于将第一插接凸起放入插接部内,且还能避免背板200划伤胶框300。
其中,翻边220上可对应设置两个插接部,每个插接部对应与一个支撑条310的第一插接凸起插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插接凸起设置在支撑条310的端面位置处时,两个第一插接凸起同时伸入插接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条310为弹性件,支撑条310的材质可以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玻璃纤维等。支撑条310安装在背板200前被配置为弧形,支撑条310的中部朝向胶框300的外侧凸出。即支撑条310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弯曲状态,且支撑条310通过上述定位结构与背板200相对定位时,支撑条310仍然处于弧形的弯曲自然状态。
在将支撑条310固定在背板200过程中,组装人员会将弯曲的支撑条310平整为沿其所在侧边长度方向延伸的直条状。可以理解的,弯曲状态下支撑条310的长度小于直条状态下支撑条310的长度。
且由于支撑条310在自然状态下朝向胶框300的外侧凸出,支撑条310转换为直条状态后,可以避免支撑条310朝向胶框300的内侧弯曲变形,也就可以避免胶框300暴露在可操作区。
那么,支撑条310由弯曲状态转换为直条状态后,支撑条310的两个端部会相应的发生偏转移位,并朝向两端延伸,以减小相邻两个支撑条310的拼接缝隙。这样,相邻两个支撑条310均转换为直条状态后,即可以处于相互抵接的状态,避免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之间出现拼接缝隙。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拼接定位以及弯曲支撑条310两种方式的结合,使得相邻两个支撑条310相互抵接,避免拼接位置处出现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条310和背板200中的一者设有条形的调节部,调节部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另一者设有第二插接凸起(未示出),例如第二插接凸起设置在背板200上,调节部可以为形成在支撑条310上的条形槽,第二插接凸起伸入调节部内并可沿调节部相对移动。可以理解的,调节部和第二插接凸起之间的插接配合也可以对支撑条310构成限位。
且由于第二插接凸起可沿调节部的长度方向相对调节部移动,可以允许支撑条310因温度湿度等的因素影响,使得支撑条310以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210的插接位置处为基准发生伸缩变形,避免支撑条310出现挤压弯曲变形。
即支撑条310与背板200之间具有两组定位结构,其中一组为第一定位部311和第二定位部210,另外一组为调节部与第二插接凸起,两组定位结构分别设置在支撑条310沿其长度方向的不同位置,通过设置该两组定位结构,可以对支撑条310构成沿其垂向的定位,即通过两点定位,避免支撑条310发生偏转移位。
可以理解的支撑条310与背板200之间还设有固定结构,例如卡接结构或螺纹紧固件,以将支撑条310固定在背板200上,本实施例不对固定结构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300安装在背板200上时,可首先将长侧边处的支撑条310固定在背板200上,然后再将两个短侧边处的支撑条310固定在背板200上。其中,安装长侧边上的支撑条310时,可首先对其中一个支撑条310进行定位,然后再对另一个支撑条310进行定位。且对支撑条310进行固定时,例如支撑条310与背板200通过螺纹紧固件相连,长侧边上的螺纹紧固件从靠近拼接位置朝向两侧依次连接螺纹紧固件,即首先将拼接位置处进行固定,避免在固定支撑条310过程中,拼接位置处出现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显示设备10为液晶显示设备为例,显示设备10包括光学膜片组件400,显示面板100位于光学膜组件的出光侧,即光学膜片组件400限位在胶框300与背板200之间,以通过背板200对光学膜片组件400和显示面板100进行支撑。
显示设备10还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背光板用于产生光。背光板设置有光源,背光板可以为铝板、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等。光源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ight EmittingDiode,Mini LED)或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
根据光源发射出的光线种类不同,光学膜组件可以为不同的种类。例如,光源发射出白光时,光学膜组件可以包括反射片、导光板、增亮膜等。光源发射出蓝光时,光学膜组件可以包括扩散膜、荧光膜和增亮膜。本实施例不对光学膜片组件400的种类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300朝向其内侧延伸,这样,胶框300前壁面与显示面板100配合,以承托在显示面板100的后侧,且胶框300后壁面与光学膜片组件400之间相互交叉,即胶框30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投影和光学膜片组件40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投影相互交叠,这样可以通过将光学膜片组件400限位在胶框300与背板200之间,避免光学膜片组件400出现移位等。
可以理解的,显示面板100具有可操作区(Active Area,AA)以及围在显示区外的黑色矩阵区(Black Matrix,BM),可操作区用于显示图像,胶框300通常位于黑色矩阵区内,以避免胶框300遮挡可操作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300的内壁面312从靠近光学膜片组件400的一侧到远离光学膜片组件400的一侧逐渐向胶框300的内侧倾斜。这样,光源发射的光线可通过胶框300的内壁面312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后侧进行反射,即减少由胶框300内壁面312朝向显示面板100一侧反射的光线,以避免显示面板100出现亮暗不均匀的状况。
可以理解的,胶框300内壁面312的倾斜角度越大,胶框300前壁面与可操作区边缘之间的间隙越小。考虑到显示设备10组装精度、胶框300变形等因素,胶框300内壁面312与可操作区边缘之间的间隙过小时,胶框300有伸入可操作区并遮挡图像信息的隐患。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300的内壁面312与显示面板100的垂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度。例如,胶框300内壁面312与显示面板100垂面之间的夹角可以小于或等于3度。即胶框300前壁面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配合宽度尺寸变小,而胶框300后壁面与光学膜片组件400的交叉限位尺寸不变。
这样,胶框300可在有效承托显示面板100以及对光学膜片组件400进行有效限位的条件下,有效增大胶框300边缘与可操作区边缘之间的间隙,例如该间隙可增大至3mm,该间隙尺寸较大,可避免胶框300因自身变形、组装精度等因素延伸至可操作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支撑条310中的一者的端部可设置定位插槽,另一者的端部设置定位插舌,通过将定位插舌与定位插槽之间的插接,可以在胶框300组装过程中对多个支撑条310进行预定位,组装较为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插舌位于相邻的支撑的后侧,以避免定位插舌翘曲变形并划伤显示面板100。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后侧;
胶框,所述胶框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背板上,用于承托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胶框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所述支撑条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周向布置,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在拼接位置处相互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支撑条上均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背板上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相互插接;
所述胶框包括相邻的长侧边和短侧边,所述长侧边具有两个所述支撑条,两个所述支撑条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均靠近拼接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侧边上的所述支撑条均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长侧边上所述支撑条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择一的与所述第二定位部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者为第一插接凸起,另一者为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凸起被配置为伸入插接部内并与所述插接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插接凸起,所述第一插接凸起位于所述支撑条沿长度方向的端面上,且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凸起同时伸入所述插接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具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凸出,所述插接部为形成在所述背板翻边上的凹陷结构,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前侧贯穿所述背板翻边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条为弹性件,所述支撑条安装在所述背板前被配置为弧形,所述支撑条的中部朝向所述胶框的外侧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和所述背板中的一者设有条形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沿其所在侧边的长度方向延伸,另一者设有第二插接凸起,所述第二插接凸起伸入所述调节部内并可沿所述调节部相对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光学膜片组件,所述光学膜片组件限位在所述胶框与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胶框的内壁面从靠近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一侧到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组件的一侧逐渐向所述胶框的内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框的内壁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垂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5度。
CN202222173958.3U 2022-08-17 2022-08-17 显示设备 Active CN217739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3958.3U CN21773966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3958.3U CN21773966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9667U true CN217739667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3958.3U Active CN217739667U (zh) 2022-08-17 2022-08-17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9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8041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06059413A1 (ja)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1628608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345106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fibricating method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3707034A (zh) 拼接显示装置
US20160091659A1 (en) Backlight,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415186B (zh) 可折叠液晶显示屏及可折叠液晶显示器
US101395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 plate, edge-li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2749474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251528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5670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739667U (zh) 显示设备
CN11310997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器
CN113109969A (zh) 一种背光装置以及显示器
CN111142285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组装方法
CN217739666U (zh) 显示设备
JP3434227B2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5642171U (zh) 显示设备
JPH10104619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5284106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枠部材
CN217787546U (zh) 显示设备
CN114002875B (zh) 显示装置
CN109307944B (zh) 超薄双面显示模组
CN211554572U (zh) 一种圆形结构的背光模组
CN21534062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