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86085U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86085U
CN216286085U CN202122993168.5U CN202122993168U CN216286085U CN 216286085 U CN216286085 U CN 216286085U CN 202122993168 U CN202122993168 U CN 202122993168U CN 216286085 U CN216286085 U CN 216286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light guide
limiting
backlight modul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31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菲
郑浩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Mianya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Mianya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Mianya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31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86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86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86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导光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所述导光板与底板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中框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设有限位卡槽;其中,所述导光板的至少部分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内;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采用上述结构,能保证导光板在背光模组内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光源位置的不同,背光模组可分为侧入式或直下式。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光源置于背光模组的一侧,通过导光板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向垂直于背光模组正面的视线方向;但导光板与背板的固定方式简单,导光板与背板之间易发生相对移动,从而使得导光板与背板的稳固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导光板与背板的稳固性差的问题。
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导光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所述导光板与底板相对设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中框,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中框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设有限位卡槽;
其中,所述导光板的至少部分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限位卡槽贯穿所述支撑板;
所述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和设于所述主体部至少一侧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卡槽包括限位槽和位于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导向槽;其中,
沿所述导向槽至所述限位槽的方向上,所述导向槽的槽宽逐渐减小;
所述突出部经所述导向槽进入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过盈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三限位面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上设有弹性缓冲块,所述弹性缓冲块与所述突出部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块包括抵接面和导向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对,并能够与所述突出部抵接,所述导向面设于所述抵接面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向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卡接侧,所述卡接侧与所述突出部相连,所述中框包括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卡接侧一一对应;
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和遮光侧,所述入光侧与光源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还包括环绕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入光侧的一侧设有向内翻折的翻边,以用于固定所述光源。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中框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遮光侧相对应;
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连接架的一侧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光源的避让槽。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和/或
粘贴件,所述粘贴件设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本申请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中框开设限位卡槽限定导光板与背板的相对位置,防止导光板与背板的固定效果不好,避免在运输时,导光板发生移动发生与光学膜层等发生刮擦,从而出现白点等问题;同时,通过限位卡槽定点固定方式,保证了导光板在底板上的固定位置,从而保证导光板在背光模组内的稳固性。
此外,支撑板固定在底板上,限定了限位卡槽在底板上的相对位置,因此,当导光板与限位卡槽卡接时,即限定了导光板在底板上的相对位置,进而可避免导光板的安装错位,引起亮度不达标的问题;通过限位卡槽更加便于导光板固定合适的位置,利于导光板和背板的装配,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节约了装配时间,提高装配精度。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图2中A处导光板与中框装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中实施例一所述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图4中B处中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图6中C处导光板与中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面板;2、背光模组;100、光源;200、背板;201、底板;202、侧板;300、导光板;301、主体部;302、突出部;400、中框;401、支撑架;4011、支撑板;4012、限位卡槽;40121、限位槽;40121a、第一限位面;40121b、第二限位面;40121c、第三限位面;40122、导向槽;4013、弹性缓冲块;4013a、抵接面;4013b、导向面;4014、避让槽;402、连接架;500、粘贴件;600、反射层;700、安装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参见图1所示,其包括光源100、背板200、导光板300和中框400;其中,将开设有限位卡槽4012的中框400通过粘贴件500固定在背板200上,导光板300的部分与限位卡槽4012卡接相连,通过该限位卡槽4012卡接在中框400上,使导光板300与背板200相对固定。
通过限位卡槽4012与导光板300的定点固定方式,使得导光板300在背板200上的安装位置固定,避免导光板300与背板200直接相连,导光板300与光源100的距离难以确定的问题,既改善了导光板300与背板200的装配方式,又节约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精度;并且,通过定点固定的方式,能使导光板300与光源100处于预设的距离,避免导光板300与光源100的距离不在预设的距离,而引起亮度不达标的问题。
此外,导光板300的部分卡接在限位卡槽4012内,避免了导光板300在背板200的偏移,限制了导光板300与背板200的位置,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引起导光板300与光学膜层之间发生刮擦,出现白点等问题,提高了导光板300在背光模组的稳固性;并且,限位卡槽4012也能避免导光板300因与背板200固定不好,在移动过程中或实验过程中,导光板300发生松动并朝光源100移动,与光源100发生碰撞,进而损坏光源100,影响显示效果。
示例地,参见图1、图2和图6所示,导光板300包括主体部301和突出部302;其主体部301可以为矩形框架结构,也可以为圆形等异形结构;主体部301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设有卡接侧,卡接侧的外侧与突出部302相连;两侧的突出部302与中框400相对两侧的限位卡槽4012过盈卡接相连。
此外,参见图1所示,主体部30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有入光侧和遮光侧,该入光侧与光源100相对应,相对两侧的突出部302分别设于入光侧的两侧,且为了避免漏光,在入光侧相对的一侧设有遮光侧。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只在主体部301的一侧开设突出部302,该突出部302与中框400上的限位卡槽4012过盈卡接相连,主体部301与中框400过盈抵接,以避免导光板300在中框400上松动,限制导光板300在中框400上的相对位置;此外,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较佳的实施例,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举例说明,垂直于入光侧的方向可以为第一方向,平行于入光侧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背板200包括底板201和侧板202;其中,侧板202环绕底板201设置,并且,侧板202靠近入光侧的一侧设有向导光板300内部翻折的翻边,以用于固定和限定光源100;光源100卡接在底板201和侧板202之间,并且光源100的发光侧朝向导光板300的入光侧;且为了避免底板201和侧板202漏光,在底板201和侧板202朝向导光板300的一侧设有反射层600。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中框400包括支撑架401,支撑架401包括有与底板201相对设置的支撑板4011,且支撑板4011的内侧设有限位卡槽4012,导光板300的突出部302与限位卡槽4012卡接。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中框400包括两个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支撑架401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架401的连接架402,在相对两侧的支撑架401和连接架402的底部粘连粘贴件500,以将支撑架401和连接架402固定在背板200上,再将导光板300固定在支撑架401和连接架402上;其中,连接架402与主体部301的遮光侧抵接相连,相对两侧的支撑架401分别与两侧的突出部302卡接,以使得中框400包裹导光板300的三侧,更好地稳固导光板300的位置,且对导光板300进行更好地保护。
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示,该连接架402和相对设置的支撑架401构成具有开口的环形框架,其开口方向为导光板300的入光侧,连接架402和相对设置的支撑架401均与导光板300相连,且连接架402和支撑架401均与导光板300的形状相同;突出部302与限位卡槽4012过盈卡接,以限制导光板300的位置,避免导光板300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移动,与光学膜层之间发生刮擦,避免出现白点等情况;且也能避免导光板300与底板201的固定效果不好,引起导光板300的入光侧向光源100移动,从而使得入光侧与光源100之间发生挤压,进而损坏光源100。
具体地,相对设置的支撑架401上包括支撑板4011,在支撑板4011靠近入光侧的一侧开设有上述限位卡槽4012,突出部302通过限位卡槽4012与中框400固定卡接,限制了主体部301两侧的移动位置,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引起导光板300与光学膜层之间发生刮擦,出现白点等问题,提高了导光板300在背光模组的稳固性;并且,通过此种定点固定方式,能使得装配更加简单,节约装配时间;此外,导光板300能和光源100处于预设距离,避免导光板300的入光侧与光源100错位的问题,以解决灯影不良(Hot shot)和亮度不达标的问题。
示例地,参见图3、图4和图6所示,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4011上均设有限位卡槽4012,其限位卡槽4012为贯穿支撑板4011厚度方向开设的凹槽,上述的突出部302可从竖直方向上卡接在该限位卡槽4012内;通过主体部301上两侧的突出部302以及支撑板4011上两侧的限位卡槽4012,将导光板300的主体部301固定在两侧的支撑板4011之间,以限制导光板300的移动位置,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导光板300与光学膜层的刮擦,以出现白点等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参见图1所示,由于限位卡槽4012为贯穿支撑板4011厚度方向开设的凹槽,因此,支撑板4011的底部与粘贴件500粘贴时,粘贴件500会开设相应的开口,以避开限位卡槽4012的凹槽部分,以使得支撑板4011与底板201粘贴更加牢固,避免脱落;粘贴件500可采用粘连性好的双面胶,使得吸附更加牢固,例如泡棉双面胶。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卡槽4012也可采用未贯通支撑板4011厚度方向的凹槽,突出部302搭接在限位卡槽4012上,并对突出部302起到抵接作用。
此外,为了固定效果更好,保证导光板300的稳固性,也可以在同一支撑板4011上开设多个限位卡槽4012的方式,突出部302的数量与限位卡槽4012相对应。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中框400也可以只采用相对设置的支撑架401,取消连接架402,根据预设的距离,将其支撑板4011通过粘贴件500与底板201粘接,然后再将导光板300卡接在支撑板4011上的限位卡槽4012内;但是,采用此种方式相对两侧的支撑架401易发生不平齐的问题,从而造成导光板300与光源100的安装位置不对应,进而造成灯影不良(Hot shot)和亮度不达标的问题。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中框400上一侧的支撑架401设有限位卡槽4012,相对一侧的支撑架401未设有限位卡槽4012;具体地,支撑架401包括支撑板4011,其支撑板4011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限位卡槽4012,其与突出部302相对应,一侧开设有限位卡槽4012的支撑架401与导光板300的突出部302过盈卡接,相对一侧未开设限位卡槽4012的支撑架401以及与入光侧相对一侧的连接架402均与导光板300的主体部301抵接,以使得导光板300卡接在中框400上;但是采用此种方式其固定效果不好,由于导光板300的一侧与限位卡槽4012卡接,易造成导光板300侧向偏移,从而使得导光板300与光学膜层之间发生刮擦,从而产生白点等问题。
进一步地,参见图4和图5所示,限位卡槽4012包括有限位槽40121和导向槽40122,其中,导向槽40122位于限位槽40121远离底板201的一侧,且导向槽40122的槽宽沿导向槽40122至限位槽401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该导向槽40122可采用棱角的方式,也可采用向凹陷的圆弧面,较佳的实施例,导向槽40122采用棱角的方式,以更加便于导光板300中的突出部302安装在限位槽40121内,使得安装更为方便。
此外,参见图2和图6所示,突出部302与限位槽40121采用过盈配合,以使得导光板300的两侧夹紧在两侧的限位槽40121内,避免导光板300移动,增加导光板300在背光模组内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槽40122与限位槽40121连接的部位可采用圆角的方式,更加便于突出部302安装于限位槽40121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5所示,限位槽40121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40121a和第二限位面40121b以及用于连接第一限位面40121a和第二限位面40121b的第三限位面40121c;其中,为了保证导光板300不被挤压变形,在第二限位面40121b上设有弹性缓冲块4013,即突出部302与弹性缓冲块4013相连。
此外,当导光板300受挤压或因导光板300受热膨胀,使得导光板300具有向外侧扩张的趋势,使得突出部302会挤压弹性缓冲块4013,而此时,弹性缓冲块4013会对突出部302产生弹性缓冲力,为导光板300提供扩张的位置,进而对导光板300进行弹性缓冲保护,不会使得导光板300弯曲变形。
其中,参见图3、图5和图7所示,该弹性缓冲块401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限位面40121b的长度,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弹性缓冲块4013的长度小于第二限位面40121b的长度,也即弹性缓冲块4013与第一限位面40121a和第三限位面40121c留有间隙,其间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采用相同的间隙,可以保证弹性缓冲块4013的两端的弹性变形性能相同,保证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7所示当导光板300的突出部302与弹性缓冲块4013抵接时,突出部302距第二限位面40121b具有一定间距,能保证弹性缓冲块4013的形变距离,也能保证导光板300在受力挤压或膨胀时,能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导光板300弯曲变形等问题;举例而言,突出部302距第二限位面40121b的间距为0.05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当导光板300受热或吸湿之后,导光板300会对弹性缓冲块4013进行挤压,弹性缓冲块4013对其提供弹性缓冲力,以使得导光板300的相对两侧对弹性缓冲块4013进行挤压,为导光板300提供膨胀距离,避免导光板300受热膨胀或受外力影响而翘曲。
进一步地,参见图3和图5所示,弹性缓冲块4013包括有抵接面4013a和导向面4013b,抵接面4013a和导向面4013b沿着底板201向支撑板4011的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其中,抵接面4013a与导光板300的突出部302抵接,用于给导光板300提供缓冲力,避免导光板300的损坏;导向面4013b可以为倾斜的斜角,也可以为圆弧面;举例而言,导向面4013b采用倾斜的斜角,采用此种方式,导光板300的突出部302部分能沿导向面4013b顺利滑入抵接面4013a中,与抵接面4013a抵接,便于导光板300的突出部302与弹性缓冲块4013安装。
其中,该弹性缓冲块4013可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既能为导光板300提供弹性缓冲力,也能保证导光板300在背光模组内的稳固性;此外,该相对两侧的支撑架401和连接架402可采用黑色聚碳酸酯(PC)材料制成,减小导光板300的磨损,也能避免支撑架401和连接架402漏光;此外,相对两侧的支撑架401、连接件和弹性缓冲块4013可一体注塑成型,保证整体的稳固性,且利于安装。
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5所示,该支撑板4011靠近入光侧一侧的底部设有供部分光源100安装的避让槽4014,以使得光源100在底板201上的位置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粘贴件500粘贴更加牢固,粘贴件500粘贴支撑板4011时,沿避让槽4014边沿部分粘接粘贴件500,以增加支撑板4011与底板201的粘贴牢固性。
进一步地,参见图1、图2、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支撑板4011远离底板201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安装筋700,以便于安装光学膜层或显示面板等,使得安装更加简便,操作更加简单,对光学膜层或显示面板保护地更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8所示,其包括显示面板1和实施例一的背光模组2,该显示面板1位于背光模组2的出光侧,显示面板1的形状与尺寸与背光模组2相匹配,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1可以设置为矩形,当背光模组2圆形等异性结构,显示面板1也可以设置为圆形。
显示面板1可为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对光的透射率进行调制,但本身并不发光。显示面板1具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都可以独立的控制背光模组2入射到像素单元的光线透过率和色彩,以使全部像素单元透过的光线构成显示的图像。
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用于在整个出光面内均匀的发出光线,为显示面板1提供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线,以使显示面板1可以正常显示影像;其中,背光模组2中的支撑架上的安装筋也可以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使得安装更加方便,且支撑和固定效果更好。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导光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所述导光板与底板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中框,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中框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设有限位卡槽;
其中,所述导光板的至少部分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限位卡槽贯穿所述支撑板;
所述导光板包括主体部和设于所述主体部至少一侧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卡槽包括限位槽和位于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底板一侧的导向槽;其中,
沿所述导向槽至所述限位槽的方向上,所述导向槽的槽宽逐渐减小;
所述突出部经所述导向槽进入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三限位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三限位面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上设有弹性缓冲块,所述弹性缓冲块与所述突出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块包括抵接面和导向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相对,并能够与所述突出部抵接,所述导向面设于所述抵接面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且所述导向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卡接侧,所述卡接侧与所述突出部相连,所述中框包括两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卡接侧一一对应;
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和遮光侧,所述入光侧与光源相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环绕所述底板的侧板,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入光侧的一侧设有向内翻折的翻边,以用于固定所述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框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架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所述遮光侧相对应;
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连接架的一侧的底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光源的避让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和/或
粘贴件,所述粘贴件设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CN202122993168.5U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286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3168.5U CN216286085U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3168.5U CN216286085U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86085U true CN216286085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40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3168.5U Active CN216286085U (zh) 2021-11-30 2021-11-30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8608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2262A (zh) * 2022-05-11 2022-07-29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924343A (zh) * 2022-05-26 2022-08-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035802A (zh) * 2022-06-28 2022-09-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2262A (zh) * 2022-05-11 2022-07-29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822262B (zh) * 2022-05-11 2023-07-2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924343A (zh) * 2022-05-26 2022-08-1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035802A (zh) * 2022-06-28 2022-09-09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装配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86085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919508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KR101966739B1 (ko) 곡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32308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9810832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US1003684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928001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9417379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US20140226080A1 (en) Display unit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US9423640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positioning portion opposite to a second positioning portion and televis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658378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24510773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JP3169895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0835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185080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354384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heat dissipation member having a stand-up portion projecting toward a display panel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8174644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CN212515285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56709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867455U (zh) 背光板、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US2015014610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21576926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642171U (zh) 显示设备
US20160018691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9307944B (zh) 超薄双面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