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5029U -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5029U
CN217735029U CN202221338648.6U CN202221338648U CN217735029U CN 217735029 U CN217735029 U CN 217735029U CN 202221338648 U CN202221338648 U CN 202221338648U CN 217735029 U CN217735029 U CN 217735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dimensional
unit combination
driv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864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33864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5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5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5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包括立体支架、上层停车台板、升降驱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升降横移限位机构、操作控制系统和车辆充电装置等;立体支架的下部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底层停车区,上侧形成上层停车区;上层停车台板适于沿第二方向水平滑动,并适于在立体支架的第二方向侧竖直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可以改变传统设备的组合型式和运行方式,提高安全性,缩短车位框架的长度,有效降低对框架结构强度要求和材料的性能要求;改变原有的垂直升降形式,不需要将下层车位的车辆进行移动避让,使用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背景技术
立体停车设备能够实现至少两层的车辆停放,有利于减小空间占用。现有的立体停车基本是按上下车位对齐叠加布置,上层车位车辆存取时垂直升降,因此下层车位要先移动避让,使用不够方便。另外,采用上下车位对齐叠加布置的形式需要使车位整体采用钢结构框架形式,单个车位框架长度大于车体外廓尺寸,一般跨度在6米左右;框架高度高于车顶,由于跨度和高度大,因此对框架结构强度设计和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增加了产品生产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立体停车设备的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强度设计和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包括:
立体支架,所述立体支架的下部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底层停车区,所述立体支架的上侧形成上层停车区;
上层停车台板,适于在所述立体支架的上侧沿第二方向水平滑动,并适于在所述立体支架的第二方向侧竖直滑动;
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上层停车台板,适于驱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升降;
平移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上层停车台板,适于驱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水平移动;
升降平移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第二方向相反方向侧,所述升降平移限位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立体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还包括:
一对底层停车台板,与所述底层停车区一一对应;
底层停车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底层停车台板,以适于驱动所述底层停车台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水平滑动,或适于驱动所述底层停车台板水平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的下侧,并适于随所述上层停车台板水平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所述立体支架的中部设置有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适于沿所述避让通道移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位于所述上层停车区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位于所述避让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剪叉举升结构、升降驱动件和底部支撑结构,所述剪叉举升结构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至少一者的顶端与所述上层停车台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至少一者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中的至少一者,以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底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滑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至少一者的底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滑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所述底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平移滑轨,所述平移滑轨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升降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平移滑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所述底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平移支撑件,所述平移支撑件与所述升降滑轨固定连接,并滑动设置在地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所述平移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立体支架上,所述平移驱动机构适于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向下移动时与所述上层停车台板脱离,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移动至最高位置时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还包括:
车辆充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立体支架上,所述车辆充电装置用于对停放在所述底层停车区和所述上层停车区的车辆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停车场,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
相邻的所述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之间共用同一个所述底层停车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其立体支架的上侧形成上层停车区,立体支架的下部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底层停车区,在进行停车时,同一个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可以停放三辆车,并使三辆车呈品字形排列;此种设计结构可以缩短车位框架的长度,使框架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上层车辆的长度,有效降低对框架结构强度要求和材料的性能要求;并且,升降驱动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驱动上层停车台板水平移出上层停车区后升降,改变原有的垂直升降形式,不需要将下层车位的车辆进行移动避让,使用更加方便;另外,此种布置结构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还能够灵活地进行组合布置,安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中底层平移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中底层平移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中限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中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中对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中对接杆与对接套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中平移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停车场的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停车场的使用状态图之二;
附图标记:100、立体支架;110、底层停车区;120、上层停车区;130、避让通道;141、横向杆;142、纵向杆;150、第一竖向支撑腿;160、第二竖向支撑腿;161、限位槽;200、上层停车台板;210、限位架;211、滑动件;300、升降驱动机构;310、剪叉举升结构;311、第一驱动杆;312、第二驱动杆;330、底部支撑结构;331、升降滑轨;332、平移滑轨;333、平移支撑件;340、顶部滑轨;400、平移驱动机构;410、上层平移驱动电机;420、上层平移驱动轴;430、上层链条驱动组件;440、对接杆;441、限位凸起;450、对接套筒;500、底层停车台板;610、底层平移驱动件;620、竖向轴;630、底层旋转驱动件;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包括:立体支架100、上层停车台板200、升降驱动机构300、平移驱动机构400和升降平移限位机构。
结合图1至图3,立体支架100的下部沿第一方向a的两侧分别形成底层停车区110,立体支架100的上侧形成上层停车区120。其中上层停车区120和两个底层停车区110分别适于停放单个车辆,由此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同时停放三辆车,并使三辆车呈品字形排布。停放车辆时,位于底层停车区110的车辆,其一部分位于立体支架100的下方,另一部分位于外部,由此可以减小立体支架100的长度,降低对框架结构强度要求和材料的性能要求。
上层停车台板200用于承载上层停放的车辆,上层停车台板200的长度应当大于车辆的前后轮之间的最大距离,并且优选地,上层停车台板200的长度小于车辆的长度。上层停车台板200适于在立体支架100的上侧沿第二方向b水平滑动,并适于在立体支架100的第二方向b侧竖直滑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b为与第一方向a垂直的水平方向。
升降驱动机构300连接上层停车台板200,适于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升降。
平移驱动机构400连接上层停车台板200,适于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
升降平移限位机构设置在上层停车台板200的第二方向b相反方向侧,升降平移限位机构滑动连接于立体支架100。当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滑动时,升降平移限位机构沿立体支架100的上侧水平滑动;当上层停车台板200在立体支架100的第二方向b侧竖直滑动时,升降平移限位机构沿立体支架100竖向滑动。升降平移限位机构能够始终保持上层停车台板200与立体支架100的连接,保证上层停车台板200移动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通过将车辆停放在上层停车台板200上后,利用升降驱动机构300举升上层停车台板200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平移驱动机构400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可以将上层停车台板200移动到上层停车区120内,完成上层停车过程;上层车辆取出时与上述过程相反,在此处不做赘述。此种存取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垂直升降存取方式具有使用更方便的优势,存取上层车辆时无需移动下层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立体支架100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层支架和支撑在上层支架下方的多个竖向支撑腿;其中上层支架由多个水平设置的横向杆141和纵向杆142固定连接形成,可以对上层停车台板200进行支撑;上层支架位于第二方向b的相反方向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竖向支撑腿150,上层支架沿第二方向b的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第二竖向支撑腿160,第一竖向支撑腿150和第二竖向支撑腿160可以共同对上层支架起到支撑作用。
可选地,上层支架的上侧设置有上支撑轮,上支撑轮的转轴沿第一方向a,上支撑轮能够对上层停车台板200起到支撑作用,减小上层停车台板200的滑动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还包括:
车辆充电装置,车辆充电装置设置在立体支架100上,并且优选安装在立体支架100上与第二方向b相反方向的一侧。车辆充电装置用于对停放在底层停车区和上层停车区的车辆进行充电。
可选地,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枪,充电枪设置在立体支架100上,通过该充电枪可以对停放的车辆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充电装置可以为直流充电装置,也可以为交流充电装置,通过设置车辆充电装置,使用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使用,同时满足停车需求和充电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还包括一对底层停车台板500和底层停车驱动机构。
一对底层停车台板500与底层停车区110一一对应,每个底层停车台板500上均可以停放一辆车,底层停车台板500对其上的车辆进行支撑。底层停车驱动机构连接底层停车台板500,以适于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沿第二方向b水平滑动,或适于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水平旋转。当采用底层停车驱动机构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沿第二方向b水平移动的形式时,可以将底层停车台板500沿第二方向b整体移出底层停车区110;当采用底层停车驱动机构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水平旋转的形式时,可以将底层停车台板500的一端移出底层停车区110,使底层停车台板500倾斜。这两种移动方式均可以方便进行底部停车,有利于减小底层停车区110占用的空间。
当采用底层停车驱动机构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沿第二方向b水平移动的形式时,底层停车驱动机构包括:底层平移支撑轮(图中未示出)和底层平移驱动件610。底层平移支撑轮转动设置在底层停车台板500的下侧,底层平移滑轮的转轴平行于第一方向a;底层平移驱动件610的驱动方向沿第二方向b。
参见图4,在一些可选方案中,底层平移驱动件610为伸缩驱动件,具体可以为液压缸或伸缩电机等,底层平移驱动件610沿第二方向b设置,底层平移驱动件610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底层平移驱动件610的另一端与底层停车台板500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可选方案中,底层平移驱动件610包括底层平移驱动电机和平移传动副,底层平移驱动电机与平移传动副传动连接,平移传动副与底层停车台板500固定连接,通过控制底层平移驱动电机的运行可以控制底层停车台板500平移。
可选地,平移传动副包括一对地面链轮和连接一对地面链轮的环状链条,环状链条与底层停车台板500固定连接,底层平移驱动电机的转轴与任一个地面链轮同轴固定。
可选地,平移传动副包括底层驱动丝杠和底层驱动螺母,底层驱动丝杠转动设置在地面上,并沿第二方向b延伸,底层驱动螺母与底层驱动丝杠螺纹连接,底层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组与底层驱动丝杠传动连接。
在又一些可选方案中,底层平移驱动件610包括底层行走驱动电机和行走轮,底层行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底层停车台板500上,行走轮转动设置在底层停车台板500上,并且行走轮的轮面与地面接触。底层行走驱动电机通过例如齿轮组、传动链条或同步带等结构与行走轮的转轴传动连接,底层行走驱动电机运行时带动行走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底层平移驱动件610沿第一方向a排布有两个以上,各底层平移驱动件610适于同时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沿第二方向b平移。
当采用底层停车驱动机构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水平旋转的形式时,底层停车驱动机构包括竖向轴620、底层旋转支撑轮(图中未示出)和底层旋转驱动件630。竖向轴620竖直固定在地面上,底层停车台板500转动连接于竖向轴620;底层旋转支撑轮设置在底层停车台板500的下侧,底层旋转支撑轮为万向轮结构;底层旋转驱动件630连接底层停车台板500,以适于驱动底层停车台板500绕竖向轴620往复旋转。
参见图5,可选地,底层旋转驱动件630为伸缩驱动件,具体可以为液压缸或伸缩电机,底层旋转驱动件630的一端与地面铰接,另一端与底层停车台板500铰接。
可选地,竖向轴620与底层停车台板500的连接位置和底层旋转驱动件630与底层停车台板500的连接位置位于底层停车台板500的同一端,由此可以减小底层停车台板500旋转对底层旋转驱动件630的伸缩行程的要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可以不安装底层停车台板500和底层停车驱动机构,直接将车开进底层停车区110,另外,在安装有底层停车台板500和底层停车驱动机构时,可以通过底层停车台板500实现停车功能,也同样可以将车辆直接开进底层停车区110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升降驱动机构300设置在上层停车台板200的下侧,并适于随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当平移驱动机构400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时,升降驱动机构300始终跟随上层停车台板200移动,不仅能够保证升降驱动机构300始终对上层停车台板200形成支撑,还能够简化升降驱动机构300与上层停车台板200的连接结构,无需设置复杂的脱离和结合方式。
回见图3,进一步地,立体支架100的中部设置有避让通道130,避让通道130沿第二方向b延伸,升降驱动机构300适于沿避让通道130移动,上层停车台板200位于上层停车区120时,升降驱动机构300位于避让通道130内。由此,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时升降驱动机构300不会与立体支架100之间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第二竖向支撑腿160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竖向支撑腿160之间形成避让通道130的入口,更进一步地,上层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平行设置且分别与两个第二竖向支撑腿160连接的纵向杆142,避让通道130位于两个纵向杆142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平移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上层停车台板200在第二方向b的相反方向一侧的一对限位架210,限位架210由两个平行设置的板体构成,限位架210的内侧(位于两个板体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滑动件211,避让通道130两侧的纵向杆142及第二竖向支撑腿160上均设置有限位槽161,且避让通道130两侧的纵向杆142上的限位槽161与第二竖向支撑腿160上的限位槽161连通,滑动件211滑动设置在限位槽161内。当上层停车台板200升降时,限位架210沿第二竖向支撑腿160滑动;当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时,限位架210沿避让通道130两侧的纵向杆142滑动。
可选地,滑动件211转动设置在限位架210内侧的滚轮结构,滑动件211的轮面与限位槽161的内壁抵接。
可选地,滑动件211为固定设置在限位架210内侧的凸起结构,滑动件211的外壁与限位槽161的内壁滑动接触。
可选地,限位架210的两个板体上分别设置有滑动件211,且避让通道130两侧的纵向杆142及第二竖向支撑腿16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滑动件211对应的限位槽161,由此能够使滑动件211与立体支架100更好地滑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升级驱动机构采用剪式升降驱动结构。
参见图7,升降驱动机构300设置在上层停车台板200的下侧,升降驱动机构300包括剪叉举升结构310、升降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和底部支撑结构330。
剪叉举升结构310包括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交叉设置。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至少一者的顶端与上层停车台板200滑动连接,第一驱动杆311的中部与第二驱动杆312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至少一者的底部与底部支撑结构330滑动连接,升降驱动件连接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中的至少一者,以适于驱动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底端相互靠近或远离。当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底端相互靠近时,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之间的夹角减小,可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上升,当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底端相互远离时,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之间的夹角增大,可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下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驱动机构300,设置在上层停车台板200的下侧,安装、维修和保养更简单,并且还能够对上层停车台板200形成更好的支撑作用,结构更稳定、可靠。
可选地,第二驱动杆312上与第一驱动杆311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穿孔,第一驱动杆311穿设在第二驱动杆312内。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均由两个平行设置的侧板和连接两个侧板的连接板构成,穿孔为两个侧板和相邻的两个连接板围成的孔洞。此种设置方式可以减小剪叉举升结构310的宽度,并且能够使剪叉举升结构310的结构更稳定,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转接轴不易发生损坏。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剪叉举升结构310与升降驱动件对应设置有两个以上(参考图1和图2),各剪叉举升结构310可以沿第一方向a排布,也可以沿第二方向b排布。各升降驱动件分别与对应的剪叉举升结构310连接,各升降驱动件同步动作时,同时带动各剪叉举升结构310动作,有利于增加升降驱动机构300的承重能力,使上层停车台板200升降更稳定。
在另一种可选方式中,剪叉举升结构310设置有两个以上,升降驱动件同时与各剪叉举升结构310连接,为便于实现该功能,可以通过连杆连接各剪叉举升结构310的活动部分,并使升降驱动件与该连杆固定连接,由此,升降驱动件动作时可以同时驱动各检查升降结构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为伸缩驱动结构,升降驱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或,升降驱动件的一端连接底部支撑结构330,另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中与底部支撑结构330滑动连接的一者。当升降驱动件伸缩时可以带动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相对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底部支撑结构330包括升降滑轨331,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至少一者的底部滑动设置在升降滑轨331内,具体地,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至少一者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安装轴,底部安装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升降滑轨331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滚轮滚动设置在滑槽内。升降滑轨331可以减小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相对旋转时的阻力,并且还能够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
可选地,第一驱动杆311的底部与升降滑轨33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杆312的底部滑动设置在升降滑轨331内,升降驱动件设置在第二驱动杆312的底部背离第一驱动杆311的底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底部支撑结构330还包括平移滑轨332,平移滑轨332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升降滑轨331滑动设置在平移滑轨332内。由此可以实现升降驱动件和升降滑轨331随上层停车台板200平移的功能。
可选地,底部支撑结构330还包括平移支撑件333,平移支撑件333垂直于升降滑轨331,并与升降滑轨331背离平移滑轨332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底部设置有滑轮,滑动设置在地面上。平移支撑件333能够在升降滑轨331水平滑动时对升降滑轨33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升降滑轨331弯曲变形。
可选地,升降滑轨331平行于平移滑轨332,可以减小升降滑轨331和平移滑轨332的整体宽度,缩小占地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300还包括顶部滑轨340,顶部滑轨340平行于升降滑轨331,并与升降滑轨331竖向对齐。顶部滑轨340与上层停车台板200固定连接,其固定位置为上层停车台板200的下侧,第一驱动杆311和第二驱动杆312的至少一者的顶端滑动设置在顶部滑轨340内。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驱动杆312的底部与升降滑轨331滑动连接,第二驱动杆312的顶部与顶部滑轨340转动连接,则第一驱动杆311的底部与升降滑轨331转动连接,第一驱动杆311的顶部与顶部滑轨340滑动连接,由此可以实现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升降的功能,并防止上层停车台板200与升降驱动机构300整体之间形成相对滑动。
参考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平移驱动机构400设置在立体支架100上,平移驱动机构400适于在上层停车台板200向下移动时与上层停车台板200脱离,在上层停车台板200移动至最高位置时与平移驱动机构400连接。可选地,平移驱动机构400上设置对接杆440,对接杆440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起441,上层停车台板200第二方向b的相反方向一侧设置有对接套筒450,对接套筒450上下贯穿,且对接套筒450背离上层停车台板200的一侧设置有滑槽。当上层停车台板200移动至最高位置时,限位凸起441滑入对接套筒450内,此时平移驱动机构400可以驱动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当上层停车台板200向下滑动时,对接套筒450和对接杆440脱离。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平移驱动机构400包括上层平移驱动电机410、上层平移驱动轴420和上层链条驱动组件430,上层平移驱动电机410固定在立体支架100上,上层平移驱动轴420转动连接于立体支架100,并与上层平移驱动电机410的转轴传动连接,上层链条驱动组件430沿第二方向b布置,上层链条驱动组件430的其中一个链轮固定在上层平移驱动轴420上,另一个链轮转动连接于立体支架100,对接杆440固定设置在上层两条组件的链条上。当上层平移驱动电机410运行时可以带动对接杆440移动,若限位凸起441与对接套筒450配合连接,则可以带动上层停车台板200水平移动。
可选地,上层链条驱动组件430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有两个以上,各上层链条驱动组件430同时与上层平移驱动轴420连接,且各上层链条驱动组件430上分别设置有对接杆440,上层停车台板200第二方向b的相反方向一侧与对接杆440对应设置有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还包括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操作面板和控制器,操作面板设置在立体支架100上,控制器可以分别与外接电源、操作面板、充电枪、升降驱动机构300、平移驱动机构400等设备电连接,通过操作面板可以进行充电、停车等功能的选取控制。
结合图11和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停车场,该停车场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相邻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沿第一方向a排布,且相邻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之间共用同一个底层停车区110。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停车场中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之间更紧密,有利于增加停车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体支架,所述立体支架的下部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底层停车区,所述立体支架的上侧形成上层停车区;
上层停车台板,适于在所述立体支架的上侧沿第二方向水平滑动,并适于在所述立体支架的第二方向侧竖直滑动;
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上层停车台板,适于驱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升降;
平移驱动机构,连接所述上层停车台板,适于驱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水平移动;
升降平移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第二方向相反方向侧,所述升降平移限位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立体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对底层停车台板,与所述底层停车区一一对应;
底层停车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底层停车台板,以适于驱动所述底层停车台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水平滑动,或适于驱动所述底层停车台板水平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的下侧,并适于随所述上层停车台板水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支架的中部设置有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适于沿所述避让通道移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位于所述上层停车区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位于所述避让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剪叉举升结构、升降驱动件和底部支撑结构,所述剪叉举升结构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至少一者的顶端与所述上层停车台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至少一者的底部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中的至少一者,以适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底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包括升降滑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的至少一者的底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滑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平移滑轨,所述平移滑轨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升降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平移滑轨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平移支撑件,所述平移支撑件与所述升降滑轨固定连接,并滑动设置在地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立体支架上,所述平移驱动机构适于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向下移动时与所述上层停车台板脱离,在所述上层停车台板移动至最高位置时与所述平移驱动机构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车辆充电装置,设置在所述立体支架上,所述车辆充电装置用于对停放在所述底层停车区和所述上层停车区的车辆进行充电。
11.一种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
相邻的所述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相邻的所述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之间共用同一个所述底层停车区。
CN202221338648.6U 2022-05-31 2022-05-31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Active CN217735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8648.6U CN217735029U (zh) 2022-05-31 2022-05-31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8648.6U CN217735029U (zh) 2022-05-31 2022-05-31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5029U true CN217735029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39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8648.6U Active CN217735029U (zh) 2022-05-31 2022-05-31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5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7683C (zh) 悬臂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112282462B (zh) 具有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CN208686169U (zh) 一种举升式无避让立体车库
KR20180031406A (ko) 주차설비용 차량운반장치
CN217735029U (zh)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CN114751125A (zh) 一种基于内制凸轮轮廓控制的四向穿梭车
CN107060408A (zh) 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CN218509145U (zh) 自升降式载车板、停车机及停车场
CN210264096U (zh) 一种无线充电车辆位置调整机构及其立体车库
CN109779351B (zh) 一种立体车库存车托盘
CN112093350A (zh) 一种十六轮四向穿梭车
CN204343746U (zh) 一种横移停车驱动装置
CN106193720A (zh) 一种设有搬运机器人的智能立体车库
CN114991545A (zh) 单元组合侧移式立体停车机及停车场
CN112282461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
CN112081438B (zh)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的垂直升降类机械停车设备用横移台车
CN210973768U (zh) 一种带有抽屉结构的自行走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CN211115041U (zh) 可升降汽车停车架
CN210622418U (zh) 一种无障曲轨多层立体停车装置
CN220928875U (zh) 一种载车板交互机构及其立体停车库
CN213573244U (zh) 一种折叠双层停车架
KR102658483B1 (ko) 2단식 차량 주차설비
CN219523728U (zh) 一种汽车换电平台
CN115405142B (zh) 一种能够扫码支付的升降平台
CN218519658U (zh) 带横向限位机构的移车搬运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