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0671U -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0671U
CN217730671U CN202221957235.6U CN202221957235U CN217730671U CN 217730671 U CN217730671 U CN 217730671U CN 202221957235 U CN202221957235 U CN 202221957235U CN 217730671 U CN217730671 U CN 217730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ube
mounting hole
connecting section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7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伟
周凌枫
袁家飞
毛浩
沈翠荣
刘管铨
蒲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ima Vehicle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7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0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0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0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该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和后衣架,车架主体包括主梁管、分别设置在主梁管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以及设置在第一边管远离主梁管的一端和第二边管远离主梁管的一端之间的后横管,后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用于固定后衣架,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电动车的座桶,第三安装孔用于固定电动车的铭牌。该车架结构能够取消安装支架,有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
车架是电动车的主要组件之一,其重要性相当于人体的骨骼,电动车的所有零部件的安装都是以车架为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人身安全。现有技术中,后衣架、座桶和铭牌均需要通过专门的安装支架组焊到车架上,导致车架整体质量较重,而且,上述的安装支架均属于冲压成型零件,需要使用专门的模具进行生产制造,存在生产成本较高,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能够取消安装支架,有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架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和后衣架,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主梁管、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管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管远离所述主梁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管远离所述主梁管的一端之间的后横管,所述后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后衣架,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电动车的座桶,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电动车的铭牌。该车架结构能够取消安装支架,有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
可选地,所述后衣架包括U形管,所述U形管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管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管之间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后横管连接,以使所述U形管与所述后横管连接。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均设置有扁平位,两个所述扁平位均与所述后横管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扁平位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件依次装配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后横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衣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的两个支撑管、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管之间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边管和所述后横管以及所述第二边管和所述后横管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支撑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前横管、第一前边管和第一后边管,所述第二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前横管、第二前边管和第二后边管,所述第一前横管和所述第二前横管分别与所述主梁管连接,所述第一后边管和第二后边管分别与所述后横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横管和所述第二前横管、所述第一前边管和所述第二前边管以及所述第一后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均沿所述主梁管和所述后横管的中点的连线呈轴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横管、所述第一前边管、所述第二前横管和所述第二前边管为矩形方管,且所述矩形方管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后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为椭圆管,且所述椭圆管靠近所述后横管的一端的长轴方向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
可选地,所述主梁管和所述第一前边管以及所述主梁管和所述第二前边管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管,所述第一前边管和所述第一后边管以及所述第二前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之间均具有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前边管和所述第一后边管以及所述第二前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后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后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六连接段之间的间距相等,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车架结构。该车架结构能够取消安装支架,有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提供的车架结构,通过主梁管、分别设置在主梁管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以及设置在第一边管远离主梁管的一端和第二边管远离主梁管的一端之间的后横管,以形成车架主体的基本结构形态,从而作为电动车的所有零部件(例如电池、后衣架、座桶、铭牌和塑件等)的安装的载体,起到稳定可靠的支撑作用,在后衣架、座桶和铭牌的组装过程中,通过在后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以使后横管在作为形成车架主体的基本结构形态的组件之一的同时,还能作为后衣架、座桶和铭牌的安装支架进行使用,从而使得后衣架、座桶和铭牌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与车架主体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专门的安装支架,有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以使车架能够匹配不同造型的塑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标:100-车架结构;10-车架主体;11-主梁管;12-第一边管;121-第一前横管;122-第一前边管;123-第一后边管;1231-第一连接段;1232-第二连接段;1233-第三连接段;13-第二边管;131-第二前横管;132-第二前边管;133-第二后边管;1331-第四连接段;1332-第五连接段;1333-第六连接段;14-后横管;141-第一安装孔;142-第二安装孔;143-第三安装孔;144-连接片;145-支撑臂;1451-第四安装孔;15-加强管;16-加强板;20-后衣架;21-U形管;211-第一连接管;2111-扁平位;212-第二连接管;22-支撑管;2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第一”、“第二”、“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结构100,包括车架主体10和后衣架20,车架主体10包括主梁管11、分别设置在主梁管1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12和第二边管13、以及设置在第一边管12远离主梁管11的一端和第二边管13远离主梁管11的一端之间的后横管14,后横管1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142和第三安装孔143,第一安装孔141用于固定后衣架20,第二安装孔142用于固定电动车的座桶,第三安装孔143用于固定电动车的铭牌。该车架结构100能够取消安装支架,有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车架主体10包括主梁管11、分别设置在主梁管1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12和第二边管13、以及设置在第一边管12远离主梁管11的一端和第二边管13远离主梁管11的一端之间的后横管14,以形成车架主体10的基本结构形态。为了简化车架主体10的结构形式,在后横管1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142和第三安装孔143,第一安装孔141用于固定后衣架20,第二安装孔142用于固定电动车的座桶,第三安装孔143用于固定电动车的铭牌,这样一来,后横管14在作为形成车架主体10的基本结构形态的组件之一的同时,还能作为后衣架20、座桶和铭牌的安装支架进行使用,以使后衣架20、座桶和铭牌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142和第三安装孔143与车架主体10连接。上述的安装孔均可以通过激光或冲裁一次性加工形成,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车架,需要在车架上增设专门的安装支架,才能将后衣架20、座桶和铭牌组焊到车架上,本申请提供的车架结构100,通过主梁管11、分别设置在主梁管1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12和第二边管13、以及设置在第一边管12远离主梁管11的一端和第二边管13远离主梁管11的一端之间的后横管14,以形成车架主体10的基本结构形态,从而作为电动车的所有零部件(例如电池、后衣架20、座桶、铭牌和塑件等)的安装的载体,起到稳定可靠的支撑作用,在后衣架20、座桶和铭牌的组装过程中,通过在后横管1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142和第三安装孔143,以使后横管14在作为形成车架主体10的基本结构形态的组件之一的同时,还能作为后衣架20、座桶和铭牌的安装支架进行使用,从而使得后衣架20、座桶和铭牌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安装孔141、第二安装孔142和第三安装孔143与车架主体10连接,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专门的安装支架,有助于实现车架的轻量化,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通用性,以使车架能够匹配不同造型的塑件。
如图1至图3所示,后衣架20包括U形管21,U形管21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管211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管211之间的第二连接管212,第一安装孔14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连接管211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安装孔141与后横管14连接,以使U形管21与后横管14连接。
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两个第一连接管211和第二连接管212可以为一体成型制得,例如,可以通过折弯形成U形管21,以提高U形管21的整体性,当然,两个第一连接管211和第二连接管212也可以单独制得,再通过固定连接形成U形管21,以降低U形管21的制造难度。在此基础上,两个第一连接管211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安装孔141与后横管14连接,以使U形管21与后横管14连接,从而实现后衣架20与车架主体10的安装固定。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两个第一连接管211远离第二连接管212的一端均设置有扁平位2111,两个扁平位2111均与后横管14相互平行,两个扁平位2111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件依次装配于连接孔和第一安装孔141内,以使第一连接管211与后横管14连接。
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两个扁平位2111可以采用冲压打扁工艺成型,以便于在两个第一连接管211上形成安装点位,从而提高第一连接管211与后横管14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两个第一连接管211在两个扁平位2111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在管内增设加强件,以进一步地提高安装点位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后衣架20与车架主体1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后衣架20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后衣架20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管211上的两个支撑管22、以及设置在两个支撑管22之间的支撑板23,第一边管12和后横管14以及第二边管13和后横管14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片144,两个连接片144之间设置有支撑臂145,支撑臂145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1451,支撑板23通过第四安装孔1451与支撑臂145连接。
其中,两个连接片144可以设置在第一边管12和第二边管13的下方,同时,两个连接片144还分别与后横管14连接,以提高两个连接片144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置在两个连接片144之间的支撑臂145,此时便可以位于后横管14的下方,再通过支撑板23与支撑臂145进行连接,可以使得两个支撑管22与支撑臂145实现连接,这样一来,在U形管21与后横管14连接的基础上,便能够在U形管21、后横管14和支撑管22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连接结构,进而能够显著提高后衣架20与车架主体1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边管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前横管121、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第二边管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前横管131、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第一前横管121和第二前横管131分别与主梁管11连接,第一后边管123和第二后边管133分别与后横管14连接。
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第一前横管121、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可以为一体成型制得,例如,可以通过折弯形成第一边管12,以提高第一边管12的整体性,当然,第一前横管121、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也可以单独制得,或者,第一前横管121单独制得、而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为一体成型制得,再通过固定连接形成第一边管12,以降低第一边管12的制造难度。同理地,第二前横管131、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可以为一体成型制得,例如,可以通过折弯形成第二边管13,以提高第二边管13的整体性,当然,第二前横管131、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也可以单独制得,或者,第二前横管131单独制得、而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为一体成型制得,再通过固定连接形成第二边管13,以降低第二边管13的制造难度。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前横管121和第二前横管131、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二前边管132以及第一后边管123和第二后边管133均沿主梁管11和后横管14的中点的连线呈轴对称设置,以提高车架主体10的形状的对称性,从而避免车架主体10的重心发生偏移,进而对电动车的安全驾驶造成影响。
可选地,第一前横管121、第一前边管122、第二前横管131和第二前边管132为矩形方管,且矩形方管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第一后边管123和第二后边管133为椭圆管,且椭圆管靠近后横管14的一端的长轴方向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
示例地,第一前横管121、第二前横管131和后横管14为矩形方管(34*20),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二前边管132为矩形方管(20*40),既可以确保车架主体10的刚性符合实际需求(相当于直径38的圆管),同时还可以使得车架主体10内外相对电动车的其他零部件(例如电池、塑件或主线束)的空间较大,从而便于电池的放置布局,便于塑件的造型设计,便于主线束的布置接线,以减少因主线束与其他零部件摩擦破损导致的安全隐患,此外,矩形方管还便于通过激光或冲裁一次性加工在其上表面开设安装孔,从而便于电动车的其他零部件实现可拆卸安装,第一后边管123和第二后边管133为椭圆管(15*30),既可以确保车架主体10的刚性符合实际需求(相当于直径28的圆管),同时还可以使得车架主体10整体更加平滑,便于其他附属件的安装固定。
如图1至图4所示,主梁管11和第一前边管12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管15,以使主梁管11、第一前横管121和第一前边管122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连接结构,从而提高主梁管11和第一边管1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梁管11和第二前边管13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管15,以使主梁管11、第二前横管131和第二前边管132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连接结构,从而提高主梁管11和第二边管1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以便于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之间更好的配合连接,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6,以使第一前边管122、第一后边管123和加强板16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连接结构,从而提高第一前边管122和第一后边管12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之间具有预设夹角,以便于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之间更好的配合连接,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之间设置有加强板16,以使第二前边管132、第二后边管133和加强板16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连接结构,从而提高第二前边管132和第二后边管13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后边管12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231、第二连接段1232和第三连接段1233,第二后边管1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段1331、第五连接段1332和第六连接段1333,第一连接段1231和第二连接段1232之间的间距相等,第三连接段1233和第六连接段1333之间的间距相等,沿第一连接段1231至第三连接段1233的方向,第二连接段1232和第四连接段1331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以有效增大座桶等附属件的安装空间。上述的第一后边管123和第二后边管133可以采用一体折弯成型工艺制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车架结构100。由于车架结构10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主体和后衣架,所述车架主体包括主梁管、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管的相对两侧的第一边管和第二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边管远离所述主梁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管远离所述主梁管的一端之间的后横管,所述后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后衣架,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电动车的座桶,所述第三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电动车的铭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衣架包括U形管,所述U形管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管以及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管之间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后横管连接,以使所述U形管与所述后横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均设置有扁平位,两个所述扁平位均与所述后横管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扁平位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件依次装配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后横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衣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的两个支撑管、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管之间的支撑板,所述第一边管和所述后横管以及所述第二边管和所述后横管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之间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支撑臂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前横管、第一前边管和第一后边管,所述第二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前横管、第二前边管和第二后边管,所述第一前横管和所述第二前横管分别与所述主梁管连接,所述第一后边管和第二后边管分别与所述后横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管和所述第二前横管、所述第一前边管和所述第二前边管以及所述第一后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均沿所述主梁管和所述后横管的中点的连线呈轴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横管、所述第一前边管、所述第二前横管和所述第二前边管为矩形方管,且所述矩形方管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后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为椭圆管,且所述椭圆管靠近所述后横管的一端的长轴方向与竖直方向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管和所述第一前边管以及所述主梁管和所述第二前边管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管,所述第一前边管和所述第一后边管以及所述第二前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之间均具有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前边管和所述第一后边管以及所述第二前边管和所述第二后边管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后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连接段、第五连接段和第六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第三连接段和所述第六连接段之间的间距相等,沿所述第一连接段至所述第三连接段的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结构。
CN202221957235.6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Active CN217730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7235.6U CN217730671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7235.6U CN217730671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0671U true CN217730671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49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7235.6U Active CN217730671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0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4448B (zh) 车辆用电池模块的车辆装载用支架结构体
US9073498B2 (en) Battery tray for vehicle
CN217730671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CN218228750U (zh) 一种整体式汽车座椅靠背骨架
CN212195641U (zh) 变速器横梁支座和车架总成
CN210852682U (zh) 后悬上锁体和车辆
CN216636739U (zh) 一种车架及两轮电动车
CN214450769U (zh) 蓄电池安装支架总成及车辆
CN110341611B (zh) 汽车中控箱及汽车
CN217170796U (zh) 一种车辆
CN217864376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前端与车身之间的安装结构
CN110370911A (zh) 电机悬置支架、电机悬置支架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20448052U (zh) 一种一体式自行车架
CN220905192U (zh) 一种衣架固定片和电动车
CN216213757U (zh) Bms支架及电池包和动力装置
CN218317085U (zh) 一种平叉结构和电动车
CN215732050U (zh) 电池包用支架
CN210502270U (zh) 一种用于换挡机构的安装支架
CN217227801U (zh) 车架结构及电动车
CN219728414U (zh) 一种车筐支架和电动车
CN210723160U (zh) 电池模组支架及电池包
CN218258385U (zh) 发动机罩支撑结构及发动机罩
CN217994552U (zh) 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821654U (zh) 钛合金电助力自行车车架
CN112599913B (zh) 电池包箱体下壳体挂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