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20233U -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20233U
CN217720233U CN202221564055.1U CN202221564055U CN217720233U CN 217720233 U CN217720233 U CN 217720233U CN 202221564055 U CN202221564055 U CN 202221564055U CN 217720233 U CN217720233 U CN 217720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support
output device
rear sid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40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发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CTR HOUSEHOL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CTR HOUSEHOL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CTR HOUSEHOL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CTR HOUSEHOL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640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20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20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20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包括有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用于输出电线端的电线输出装置,所述电线输出装置的后侧设有输出用于套设在所述电线外壁上的套管输出装置,所述电线输出装置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夹持套管使电线穿入到套管内的第一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输出电线段以及套管段,并将电线穿入至套管内,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
双引脚的端子,在实际的加工生产中,需要人工将电线穿入至端子中,然后配合端子机进行压合,从而实现电线与端子进行连接。
而端子机指的是电线加工要用到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把五金头打压至电线端,然后再做导通。端子机打出来的端子通常是为了连接更方便,不用去焊接便能够稳定的将两根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在拆的时候只需拔掉就可以了。
现有双引脚的端子在实际的接线加工中。需要人工先裁切电线以及绝缘套管,然后将电线穿入到绝缘套内。这种生产流程不仅效率慢,而且不利于标准化生产,有待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的电线套管机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包括有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用于输出电线端的电线输出装置,所述电线输出装置的后侧设有输出用于套设在所述电线外壁上的套管输出装置,所述电线输出装置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夹持套管使电线穿入到套管内的第一夹持组件。
作为优选地,所述电线输出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右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插接有能相对所述第二支架左右移动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架左右移动的第三气缸;
在所述第一支架以及所述第三支架上对称设有用于带动电线向后侧输送的输送组件;
在两个输送组件之间前后分别设有第一导线块,所述第一导线块上左右分别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第一导线孔,在后侧的第一导线块后侧设有移动导线块,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移动导线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导线块上左右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线孔对应的第二导线孔,在所述移动导线块的后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线孔互相对应的导向延伸筒;
所述第一支架的后侧设有能上下将从导向延伸筒输出的电线进行剪切的第一剪切装置。
作为优选地,所述套管输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上设有用于带动套管向前侧输送的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四支架的前侧设有第一气爪,所述第一气爪的两根气缸轴上设有剪切刀。
作为优选地,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有基架以及上下间隔设置的导向辊,所述导向辊上连接有转动轴,下侧导向辊的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基架上,所述基架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基架上设有弧形槽,上侧导向辊的转动轴穿过弧形槽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在上侧导向辊的转动轴上设有第一齿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一侧的安装板上设有驱动轴,所述弧形槽以所述驱动轴为轴心设置,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驱动轴上设有第一皮带轮,在下侧导向辊的转动轴上设有第二皮带轮,在所述基架上安装有第一电机,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三皮带轮,在所述第三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以及第一皮带轮上套设有传动皮带,在所述基架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轴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线输出装置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之间的第一机座,在所述第一机座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一机座前后移动的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一移动座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机座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座前后移动的第五气缸,在所述第一移动座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第二移动座左右移动的第六气缸,所述第二移动座上设有第二气爪,所述第二气爪的两根气缸轴上设有第一夹持块。
本实用新型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标准化生产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包括有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用于输出电线端的电线输出装置,所述电线输出装置的后侧设有输出用于套设在所述电线外壁上的套管输出装置,所述电线输出装置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之间设有用于夹持套管使电线穿入到套管内的第一夹持组件;实现自动输出电线段以及套管段,并将电线穿入至套管内,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端子接线设备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线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线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线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管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管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11,包括有机台10,所述机台10上设有用于输出电线端的电线输出装置20,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的后侧设有输出用于套设在所述电线外壁上的套管输出装置30,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30之间设有用于夹持套管使电线穿入到套管内的第一夹持组件40;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卷有电线的线轮向电线输出装置20输送电线原料,卷有套管的线路向套管输出装置30输送套管原料。
工作原理:
1)、电线输出组件20带动电线向后侧输送,与此同时,套管输出装置30带动套管向前输送至第一夹持组件上,然后将套管切断;
2)、第一夹持组件带动切段后的套管来的电线输出组件20后方,电线在电线输出装置的驱使下穿入至第一夹持组件的套管内,然后将电线切断,从而实现将电线穿入至套管内,实现自动穿套管,提高效率。
参见图2至图6,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包括第一支架210,在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右侧设有第二支架211,所述第二支架211上插接有能相对所述第二支架211左右移动的第三支架212,所述第二支架21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架212左右移动的第三气缸250;
在所述第一支架210以及所述第三支架212上对称设有用于带动电线向后侧输送的输送组件240;
第三气缸250带动第三支架212左右移动的作用是,调节两个输送组件240的间距,便于梳理电线。
在正常的运作过程中,左右两个输送组件240互相贴合,分别带动一根电线向后侧移动。
参见图6,在两个输送组件240之间前后分别设有第一导线块260,所述第一导线块260上左右分别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第一导线孔261,也就是,电线先穿过前侧的第一导向孔261然后经过输送组件,再穿过一个第一导线孔,能有效的保证电线的输送线路,避免跑偏。
参见图5,在后侧的第一导线块260后侧设有移动导线块281,所述第一支架210上设有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280,所述第二气缸280的气缸轴与所述移动导线块281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导线块281上左右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线孔261对应的第二导线孔,在所述移动导线块281的后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线孔互相对应的导向延伸筒282;
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后侧设有能上下将从导向延伸筒282输出的电线进行剪切的第一剪切装置270。
导向延伸筒282的作用是,在电线需要先后延伸至第一剪切装置270内时,为保证电线完美的与切刀273的切槽2731对准。在电线需要向后移动时,第二气缸280先带动移动导向块281以及导向延伸筒282向后侧移动,为电线向后侧输送提供了导向基准。此时输送组件在向后侧输送电线,电线则会沿着导向延伸筒282向后输送与切刀273的切槽2731对准。
参见图4,所述第一剪切装置27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10后侧壁面上的纵向滑轨271,在所述纵向滑轨271上活动插接有两个滑块272,在所述滑块272上设有切刀273,在所述第一支架210上安装有第一丝杆275,在所述滑块272上设有连接块276,所述连接块276内安装有丝杆螺母277,所述丝杆螺母277与所述第一丝杆275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2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275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274。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后侧设有第一支撑架220,所述第一支撑架220上安装有导管用于导线的导向轮221,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20的最后侧设有第二导线块222,所述第二导线块222上设有第三导线孔223。也就是,卷有电线的线轮,将电线从导向轮221穿入、然后穿过第三导线孔223内,再进入到第一导向孔261然后经过输送组件,再穿过一个第一导线孔,能有效的保证电线的输送线路,避免跑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丝杆275为具有两段螺纹的丝杆,且两段螺纹互为相反设置,也就是右旋与左旋的设置。即在第二电机带动丝杆正转时,能带动下方的丝杆螺母向上移动,上方的丝杆螺母向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剪切装置270需要将电线切段且将电线一端的电线皮切除,使其与端子进行连接。
当电线在输送组件的输送下与切刀273的切槽2731对准,当电线穿入至套管后,此时在第二电机274带动第一丝杆转动,驱使上下两个丝杆螺母相对移动,通过两个切刀273的配合将电线切断。此时第二电机反转,通过第一丝杆带动两个切刀分离,此时在第一夹持组件的的带动下,能带动电线向前侧移动一个位置。然后再通过第二电机274带动第一丝杆转动,驱使上下两个丝杆螺母相对移动,通过两个切刀273的配合将电线的外皮切断,此时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带动电线向后侧移动,由于切刀273没有张开,因此在向后带动电线移动时,能在切刀的约束下,使切断的电线皮从电线上剥离下来。也就是说,切刀的工作是,先将第一夹持组件所夹持的电线切断,然后带动电线后前移动一个位置,该位置的距离也就是电线皮要切多少的位置。然后通过切刀再次合拢电线表皮切刀。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切刀合拢将电线切断代表了,第一次合刀的合拢程度大于第二次合刀,这样才实现第二次只切断电线的外皮。
参见图2、图7以及图8,所述套管输出装置30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10上的第四支架310,所述第四支架310上设有用于带动套管向前侧输送的输送组件240,所述输送组件240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块320,所述第一导向块320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孔321,所述第四支架310的前侧设有第一气爪370,所述第一气爪370的两根气缸轴上设有剪切刀380。在所述第四支架310的后侧设有第二支撑架330,所述第二支撑架330上设有导管轮340。
在输送时,套管先经过导管轮340,然后进入到后方第一导向块内的第一导向孔,然后通过输送组件240进行输送,再进入到第一导向孔,然后经过两个剪切刀380来到第一夹持组件的位置上。此时第一夹持组件将套管夹持,然后通过第一气爪控制剪切刀380将套管剪切形成套管段。
参见图10和图11,所述输送组件240包括有基架241以及上下间隔设置的导向辊230,所述导向辊230上连接有转动轴231,下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基架241上,所述基架241内设有安装板242,所述基架241上设有弧形槽235,上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穿过弧形槽235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42上,在上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上设有第一齿轮243,在所述第一齿轮243一侧的安装板242上设有驱动轴233,所述弧形槽235以所述驱动轴233为轴心设置,所述驱动轴23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243互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44,所述驱动轴233上设有第一皮带轮234,在下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上设有第二皮带轮245,在所述基架241上安装有第一电机290,在所述第一电机290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三皮带轮246,在所述第三皮带轮246、第二皮带轮245以及第一皮带轮234上套设有传动皮带247,在所述基架241上设有第一气缸248,所述第一气缸248的气缸轴上铰接有连接杆249,所述连接杆249与所述安装板242固定连接。
在套管输出装置30中,输送组件240只有一个且安装在第四支架310上,也就是,通过两根导向辊转动带动两根套管进行输送。
而在电线输出装置20中,输送组件240具有两个,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架以及第三支架上,在实际使用时,左右两个输送组件240中的导向辊230是互相贴合的,参见图6。其能避免电线从导向辊中脱离。而在需要对电线进行梳理时,能通过第三气缸250带动第三支架212左右移动的作用是,调节两个输送组件240的间距,从而使两根贴合的导向辊230分离。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组件,两根导向辊在第一电机290的驱动下,通过第三皮带轮246、第二皮带轮245以及第一皮带轮234在传动皮带的传动,能实现位于下方的导向辊与上方的导向辊是相对转动的,转动方向相反,这也实现了将电线或套管进行输送的目的。
进一步,上方的导向辊230通过转动轴231穿过弧形槽235安装在安装板242上,而且,安装板242通过驱动轴233安装在基架241上,因此,安装板242能相对基架241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带动上方的导向辊230沿着弧形槽235移动,即在第一气缸248的作用是,能带动导向辊230沿着弧形槽235移动。从而调节两根导向辊的间距,以满足电线或套管的传递已经后期对夹持在导向辊中间的电线或套管进行梳理。也就是,在电线或管套出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能通过调节两个导向辊的间距,将两根导向辊中间的电线或管套取出。
参见图9,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30之间的第一机座410,在所述第一机座410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一机座410前后移动的第一移动座420,所述第一移动座420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一移动座420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座430,在所述第一机座410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座420前后移动的第五气缸460,在所述第一移动座420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第二移动座430左右移动的第六气缸470,所述第二移动座430上设有第二气爪440,所述第二气爪440的两根气缸轴上设有第一夹持块450。通过第二气爪控制第一夹持块450张开或闭合,实现夹持套管。第五气缸和第六气缸则实现位置移动,结构简单,符合使用所需。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Claims (6)

1.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包括有机台(1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0)上设有用于输出电线端的电线输出装置(20),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的后侧设有输出用于套设在所述电线外壁上的套管输出装置(30),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30)之间设有用于夹持套管使电线穿入到套管内的第一夹持组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包括第一支架(210),在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右侧设有第二支架(211),所述第二支架(211)上插接有能相对所述第二支架(211)左右移动的第三支架(212),所述第二支架(211)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架(212)左右移动的第三气缸(250);
在所述第一支架(210)以及所述第三支架(212)上对称设有用于带动电线向后侧输送的输送组件(240);
在两个输送组件(240)之间前后分别设有第一导线块(260),所述第一导线块(260)上左右分别设有两个前后贯穿的第一导线孔(261),在后侧的第一导线块(260)后侧设有移动导线块(281),所述第一支架(210)上设有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280),所述第二气缸(280)的气缸轴与所述移动导线块(281)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导线块(281)上左右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线孔(261)对应的第二导线孔,在所述移动导线块(281)的后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导线孔互相对应的导向延伸筒(282);
所述第一支架(210)的后侧设有能上下将从导向延伸筒(282)输出的电线进行剪切的第一剪切装置(2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30)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10)上的第四支架(310),所述第四支架(310)上设有用于带动套管向前侧输送的输送组件(240),所述输送组件(240)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块(320),所述第一导向块(320)上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导向孔(321),所述第四支架(310)的前侧设有第一气爪(370),所述第一气爪(370)的两根气缸轴上设有剪切刀(38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240)包括有基架(241)以及上下间隔设置的导向辊(230),所述导向辊(230)上连接有转动轴(231),下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基架(241)上,所述基架(241)内设有安装板(242),所述基架(241)上设有弧形槽(235),上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穿过弧形槽(235)通过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42)上,在上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上设有第一齿轮(243),在所述第一齿轮(243)一侧的安装板(242)上设有驱动轴(233),所述弧形槽(235)以所述驱动轴(233)为轴心设置,所述驱动轴(23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243)互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44),所述驱动轴(233)上设有第一皮带轮(234),在下侧导向辊(230)的转动轴(231)上设有第二皮带轮(245),在所述基架(241)上安装有第一电机(290),在所述第一电机(290)的电机轴上设有第三皮带轮(246),在所述第三皮带轮(246)、第二皮带轮(245)以及第一皮带轮(234)上套设有传动皮带(247),在所述基架(241)上设有第一气缸(248),所述第一气缸(248)的气缸轴上铰接有连接杆(249),所述连接杆(249)与所述安装板(24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40)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线输出装置(20)与所述套管输出装置(30)之间的第一机座(410),在所述第一机座(410)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一机座(410)前后移动的第一移动座(420),所述第一移动座(420)上设有能相对所述第一移动座(420)左右移动的第二移动座(430),在所述第一机座(410)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第一移动座(420)前后移动的第五气缸(460),在所述第一移动座(420)上设有能带动所述第二移动座(430)左右移动的第六气缸(470),所述第二移动座(430)上设有第二气爪(440),所述第二气爪(440)的两根气缸轴上设有第一夹持块(4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线套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切装置(27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10)后侧壁面上的纵向滑轨(271),在所述纵向滑轨(271)上活动插接有两个滑块(272),在所述滑块(272)上设有切刀(273),在所述第一支架(210)上安装有第一丝杆(275),在所述滑块(272)上设有连接块(276),所述连接块(276)内安装有丝杆螺母(277),所述丝杆螺母(277)与所述第一丝杆(275)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2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丝杆(275)传动连接的第二电机(274)。
CN202221564055.1U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Active CN217720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4055.1U CN217720233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4055.1U CN217720233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20233U true CN217720233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80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4055.1U Active CN217720233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202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8950B (zh) 全自动双头压接端子插入机
CN111573412A (zh) 一种线束牵引设备
CN209835246U (zh) 一种线束生产线的上线装置
CN111129903A (zh) 多芯电缆切剥打端一体机
CN107994516A (zh) 一种废旧扁平电线裁剪剥线装置
CN110626865A (zh) 一种线束自动送线装置
CN217720233U (zh) 一种电线套管机构
CN219597954U (zh)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切断装置
CN109921343B (zh) 两端套管自动机
CN117199963A (zh) 一种全自动剥线压接设备
CN217281581U (zh) 一种凸轮焊接机
CN210806282U (zh) 一种端子压接机的裁线装置
CN216750984U (zh) 一种穿线套管机构
CN215287383U (zh) 一种软排线自动分条机
CN115229081A (zh) 一种二维弯框折弯切断焊接机
CN211789932U (zh) 多芯电缆切剥打端一体机
CN214153408U (zh) 一种用于自动插线机的剥线机构
CN217570655U (zh) 一种自动送线裁切机构
CN112938645A (zh) 一种具有收料结构的电线电缆切割机
CN110854646A (zh) 一种全自动排线机
CN215418923U (zh) 一种自动化压端子机
CN216162104U (zh) 一种自动剥线机
CN217833816U (zh) 一种板材铡切装置
CN218799443U (zh) 一种方便送料的剪板机
CN211003855U (zh) 一种减少废料的卷材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