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5449U - 一种背门内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门内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5449U
CN217705449U CN202221991201.9U CN202221991201U CN217705449U CN 217705449 U CN217705449 U CN 217705449U CN 202221991201 U CN202221991201 U CN 202221991201U CN 217705449 U CN217705449 U CN 217705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panel
reinforcing plate
ups
turn
overlap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120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涛
柯留洋
谭小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120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5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5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5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门内板,包括背门内板本体、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互为左右对称结构,左加强板包括左加强板本体、设置在左加强板本体上侧的外板搭接翻边、设置在左加强板本体下侧的内板搭接翻边以及设置在左加强板本体后侧的灯具安装翻边,灯具安装翻边的上端与外板搭接翻边的后端相连,内板搭接翻边搭接在背门内板本体的左侧部上,左加强板本体向上伸出于背门内板本体,外板搭接翻边用于与背门外板搭接。本实用新型保留了背门内板的整体落差,还能够保证背门内板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背门内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背门内板。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外观变化日新月异,在背门区域的外造型日渐趋向于体现反凹、溜背等特征,继而会导致背门内板整体落差较大,使得冲压深度增加。由于冲压深度的增加,若采用整体式背门内板的话,难以满足冲压工艺成型要求,即使使用延展性能较好的DC06钢板,也难以保证整体式背门内板的产品质量。为了保证造型的外观,现在市面上常规的解决方案是在背门上增加塑料件覆盖,从而降低背门内板的冲压深度,以满足工艺成型要求,该解决方案会导致整车的成本上涨,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背门内板,以减轻或消除整体落差较大的背门内板难以满足冲压工艺成型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背门内板,包括背门内板本体、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所述左加强板和所述右加强板互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左加强板包括左加强板本体、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上侧的外板搭接翻边、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下侧的内板搭接翻边以及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后侧的灯具安装翻边,所述灯具安装翻边的上端与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的后端相连,所述内板搭接翻边搭接在所述背门内板本体的左侧部上,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上伸出于所述背门内板本体,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用于与背门外板搭接。
可选的,所述灯具安装翻边上设置有灯具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左加强板和所述右加强板均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可选的,所述内板搭接翻边相对于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右弯折。
可选的,所述内板搭接翻边和所述左加强板本体之间的弯折部位和所述背门内板本体之间形成有涂胶间隙,所述涂胶间隙的宽度为1.4mm。
可选的,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相对于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左弯折,所述灯具安装翻边相对于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左弯折。
可选的,所述左加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的前侧的前下翻边和前上翻边,所述前下翻边位于所述前上翻边的下侧,所述前上翻边的上端与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的前端相连,所述前下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内板搭接翻边的前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下翻边与所述背门内板本体搭接。
可选的,所述前下翻边和所述内板搭接翻边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背门内板冲压成型易开裂区域进行拆件,将背门内板拆分成背门内板本体、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三个零件,三个零件能够分别冲压成型后再焊接成背门内板;相对于背门内板整体冲压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保留了背门内板的整体落差,还能够保证背门内板的产品质量;相对于在背门上增加外覆盖件来降低背门内板冲压深度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达成轻量化的设计指标。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与外板搭接翻边相连的灯具安装翻边,在实现灯具的安装的同时提升了左加强板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背门内板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背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加强板和背门内板的搭接示意图之一;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左加强板和背门内板的搭接示意图之二。
图中:1—背门内板本体;2—左加强板;3—右加强板;4—焊点;11—背门内板切边;21—左加强板本体;22—内板搭接翻边;23—外板搭接翻边;24—灯具安装翻边;25—灯具安装孔;26—第一定位孔;27—第二定位孔;28—前下翻边;29—前上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背门内板,包括背门内板本体1、左加强板2和右加强板3,左加强板2通过点焊的方式搭接在背门内板本体1的左侧部上,右加强板3通过点焊的方式搭接在背门内板本体1的右侧部上,左加强板2和右加强板3互为左右对称结构,左加强板2包括左加强板本体21、设置在左加强板本体21上侧的外板搭接翻边23、设置在左加强板本体21下侧的内板搭接翻边22以及设置在左加强板本体21后侧的灯具安装翻边24,灯具安装翻边24的上端与外板搭接翻边23的后端相连,内板搭接翻边22叠置并搭接在背门内板本体1的左侧部上,左加强板本体21向上伸出于背门内板本体1,外板搭接翻边23用于与背门外板搭接。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背门内板冲压成型易开裂区域进行拆件,将背门内板拆分成背门内板本体1、左加强板2和右加强板3三个零件,三个零件能够分别冲压成型后再焊接成背门内板,从而规避背门内板开裂问题;相对于背门内板整体冲压的方案,上述的技术方案保留了背门内板的整体落差,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相对于在背门上增加外覆盖件来降低背门内板冲压深度的方案,上述的技术方案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达成轻量化的设计指标。并且,上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与外板搭接翻边23相连的灯具安装翻边24,在实现灯具的安装的同时提升了左加强板2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具安装翻边24上设置有灯具安装孔25。灯具安装孔25能够用于安装灯具,还能够在左加强板2的加工和焊接过程中作为定位孔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加强板2和右加强板3均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左加强板2和右加强板3均可通过冲压的方式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内板搭接翻边22相对于左加强板本体21向右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板搭接翻边22和左加强板本体21之间的弯折部位和背门内板本体1的背门内板切边11之间形成有涂胶间隙,涂胶间隙的宽度为1.4mm。在涂胶间隙中涂密封胶可以保证背门内板的密封性能,防止漏水和钣金锈蚀。涂胶间隙大于1.4mm时,涂装工艺刮涂密封胶时容易出现漏胶、密封涂抹不匀等情况,会导致密封效果不良,有钣金锈蚀以及漏水等风险;涂胶间隙小于1.4mm时,则容易导致焊接时出现零部件干涉的情况,无法保证零部件的正常焊接,影响焊接精度。
作为一种优选,外板搭接翻边23相对于左加强板本体21向左弯折,灯具安装翻边24相对于左加强板本体21向左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加强板2还包括设置在左加强板本体21的前侧的前下翻边28和前上翻边29,前下翻边28位于前上翻边29的下侧,前上翻边29的上端与外板搭接翻边23的前端相连,前下翻边28的下端与内板搭接翻边22的前端连接。设置前上翻边29和前下翻边28能够进一步提升左加强板2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下翻边28与背门内板本体1搭接,能够提升左加强板2和背门内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稳固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下翻边28和内板搭接翻边22上均设置有定位孔。通过设置定位孔,在左加强板2的加工和焊接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有利于提升背门内板的产品质量。具体的,内板搭接翻边22的后端部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6,前下翻边28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27。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门内板本体1和左加强板2之间通过多个焊点4连接,为了保证背门内板的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强度以及模态的性能,多个焊点4中相邻两个焊点4之间的间距应保持在40mm左右,作为一种优选,多个焊点4中相邻两个焊点4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40mm。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门内板可以满足日益新颖的汽车后背门造型,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门内板考虑了工艺的可行性,具有成本较低和重量较轻的优点,符合轻量化的设计理念。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背门内板不仅适用于SUV的后背门内板结构,同样也适用于轿车的行李箱内板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为基于附图1和附图2中的坐标系所表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门内板本体、左加强板和右加强板,所述左加强板和所述右加强板互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左加强板包括左加强板本体、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上侧的外板搭接翻边、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下侧的内板搭接翻边以及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后侧的灯具安装翻边,所述灯具安装翻边的上端与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的后端相连,所述内板搭接翻边搭接在所述背门内板本体的左侧部上,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上伸出于所述背门内板本体,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用于与背门外板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安装翻边上设置有灯具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板和所述右加强板均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搭接翻边相对于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右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搭接翻边和所述左加强板本体之间的弯折部位和所述背门内板本体之间形成有涂胶间隙,所述涂胶间隙的宽度为1.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相对于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左弯折,所述灯具安装翻边相对于所述左加强板本体向左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加强板本体的前侧的前下翻边和前上翻边,所述前下翻边位于所述前上翻边的下侧,所述前上翻边的上端与所述外板搭接翻边的前端相连,所述前下翻边的下端与所述内板搭接翻边的前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翻边与所述背门内板本体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门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下翻边和所述内板搭接翻边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孔。
CN202221991201.9U 2022-07-31 2022-07-31 一种背门内板 Active CN217705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1201.9U CN217705449U (zh) 2022-07-31 2022-07-31 一种背门内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1201.9U CN217705449U (zh) 2022-07-31 2022-07-31 一种背门内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5449U true CN217705449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2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1201.9U Active CN217705449U (zh) 2022-07-31 2022-07-31 一种背门内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54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7643B2 (en)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7527308B2 (en) Modular bumper shell
EP2535242A1 (en) Structure for side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JP6109327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KR20140135164A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 암
CN209938242U (zh) 汽车悬架后控制臂
CN217705449U (zh) 一种背门内板
CN111301535A (zh)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0502897U (zh) 一种后轮罩外板总成
CN210027606U (zh) 一种a柱上部组件
JP5573378B2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2641560B2 (ja) 自動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12889806U (zh) 一种汽车背门总成及车辆
CN111890897B (zh) 一种背门外板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988005U (zh) 汽车、车身结构以及汽车后侧围搭接组件
CN113386537B (zh) 一种天窗加强环总成、天窗顶盖总成及车辆
CN218021859U (zh) 翼子板组件和车辆
CN220615768U (zh) 汽车、雨刮安装结构及雨刮安装支架
CN210555142U (zh) 顶盖前横梁连接件、侧围内板总成、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11222988U (zh) 后背门内板总成
CN212861638U (zh) 侧围后段内蒙皮加强板
CN216184392U (zh) 一种汽车窗框腰线翻边的结构
CN220595028U (zh) 右舵车型分块式前壁板总成
CN215553573U (zh) 一种新型行李箱外板总成结构
CN215043130U (zh) 车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