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7710U - 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 - Google Patents
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77710U CN217677710U CN202221390312.4U CN202221390312U CN217677710U CN 217677710 U CN217677710 U CN 217677710U CN 202221390312 U CN202221390312 U CN 202221390312U CN 217677710 U CN217677710 U CN 2176777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transfer
- electric heating
- heating tube
- magnesium
- transfer e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包括相互连接的传热件和电极元件;所述传热件的外周设置有若干导气槽,该导气槽沿所述传热件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电极元件用于与供电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传热件上设置导气槽,则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管对还原罐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时,产生的镁蒸汽可以沿着传热件上的导气槽向上逸出,逸出过程顺畅无阻碍。与现有的外表光滑的加热管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电加热管的强度及散热效率,缩短镁蒸汽的逸出路径,进而提高镁蒸汽的逸出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镁还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
背景技术
皮江法工艺使用的还原装备为横罐/竖罐还原炉,二者使用的还原容器均为装料量较少的耐高温真空还原罐,竖罐还原炉单罐装料量较多,虽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过多的物料也存在影响镁蒸汽正常逸出的问题。
在现有的采用电加热方式的镁还原装置中,物料通常为球形,物料和物料之间具有缝隙,还原产生的镁蒸汽可以从缝隙处向上逸出,但是,随着物料的堆放高度的增加,镁蒸汽的逸出速度也受到了影响,使得镁蒸汽逸出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有利于提高镁蒸汽的逸出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包括相互连接的传热件和电极元件;所述传热件的外周设置有若干导气槽,该导气槽沿所述传热件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电极元件用于与供电装置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传热件上设置导气槽,则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管对还原罐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时,产生的镁蒸汽可以沿着传热件上的导气槽向上逸出,逸出过程顺畅无阻碍。与现有的外表光滑的加热管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电加热管的强度和散热效率,缩短镁蒸汽的逸出路径,进而提高镁蒸汽的逸出效率。
优选地,所述传热件的外周围绕其轴线圆周均布有多个所述导气槽。导气槽圆周均匀布置,可以为镁蒸汽提供更多逸出通道,有利于镁蒸汽的逸出。
优选地,所述传热件包括本体,该本体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棱,多个所述凸棱围绕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圆周均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凸棱之间形成所述导气槽。采用在本体外周固定连接凸棱的方式形成导气槽,可以节省传热件的原材料,有利于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电极元件采用硅碳棒制成。
优选地,所述传热件的顶部设置有插槽,所述电极元件的外周尺寸与该插槽的内周尺寸适配,且所述电极元件的下部插接在该插槽内。电极元件和传热件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可以便于对电极元件进行后期的维护。
优选地,所述凸棱与所述本体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本体和所述电极元件均为圆柱形。
优选地,所述凸棱的横截面为矩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热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传热件;11-本体;12-凸棱;13-导气槽;2-电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用于为还原罐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具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传热件1和电极元件2,具体地,传热件1的顶部和电极元件2连接,且传热件1的下部伸入还原罐内与罐内的物料接触,而电极元件2用于与外部的供电装置电连接,如市电,电极元件2通电后发热,并将热量传递只传热件1上,进而由传热件1将热量传递至物料处。本实施例中,电极元件2采用柱状的硅碳棒制成,而传热件1采用不锈钢制成。
上述传热件1包括圆柱形状的本体11,该本体11的外周焊接固定有多个凸棱12,多个凸棱12围绕本体11的轴线方向圆周均布,且相邻两个凸棱12之间形成导气槽13,该导气槽13沿传热件1的轴线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凸棱1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本实施例的传热件1上设置导气槽13,则在使用本实施例的电加热管对还原罐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时,产生的镁蒸汽可以沿着传热件1上的导气槽13向上逸出,逸出过程顺畅无阻碍。与现有的外表光滑的加热管相比,本实施例有利于提高电加热管的强度和散热效率,缩短镁蒸汽的逸出路径,进而提高镁蒸汽的逸出效率。
具体地,上述本体11的顶部设置有插槽,电极元件2的外周尺寸与该插槽的内周尺寸适配,且电极元件2的下部插接在该插槽内,以便于对电极元件2进行后期的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中,也可以采用在本体11的外壁直接开槽形成导气槽1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连接的传热件和电极元件;
所述传热件的外周设置有若干导气槽,该导气槽沿所述传热件的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电极元件用于与供电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件的外周围绕其轴线圆周均布有多个所述导气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件包括本体,该本体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棱,多个所述凸棱围绕所述本体的轴线方向圆周均布,且相邻两个所述凸棱之间形成所述导气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元件采用硅碳棒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件的顶部设置有插槽,所述电极元件的外周尺寸与该插槽的内周尺寸适配,且所述电极元件的下部插接在该插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棱与所述本体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和所述电极元件均为圆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棱的横截面为矩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90312.4U CN217677710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90312.4U CN217677710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77710U true CN217677710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06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90312.4U Active CN217677710U (zh) | 2022-06-06 | 2022-06-06 | 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77710U (zh) |
-
2022
- 2022-06-06 CN CN202221390312.4U patent/CN2176777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677710U (zh) | 金属镁还原用电加热管 | |
CN202521863U (zh) | 热水器内胆中桶与封头的连接结构 | |
CN201449187U (zh) |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 |
CN206341444U (zh) | 一种预加热器 | |
CN103363665B (zh) | 一种用于热水器的夹层水箱及其加工方法 | |
CN210516261U (zh) | 一种大功率充电液冷线缆 | |
CN210176907U (zh) | 一种感应淬火设备及其感应圈 | |
CN201628222U (zh) | 辐射管的新型支撑结构 | |
CN202258649U (zh) | 一种新型电抗器 | |
CN207781291U (zh) | 轻质型瓷绝缘子 | |
CN207006868U (zh) | 新型电石炉下料柱 | |
CN204188006U (zh) | 一种电极管防护罩 | |
CN204705201U (zh) | 熔盐氯化炉石墨电极冷却装置 | |
CN109729609A (zh) | 一种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法兰电热管 | |
CN204792340U (zh) | 底部散热型变压器冷却装置 | |
CN204619924U (zh) | 一种石墨反应釜釜壁传热机构 | |
CN215298968U (zh) | 一种新型具有防护效果的铁芯绝缘片 | |
CN213071705U (zh) | 一种二氧化碳激光管高压端电极 | |
CN221797737U (zh) | 单晶炉热场用中保温筒及单晶炉 | |
CN208190954U (zh) | 防爆双控双端双丝卤素加热管 | |
CN219498119U (zh) | 用于圆柱电池上极耳焊接的焊盘、圆柱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10040384U (zh) | 防爆型锂电池 | |
CN102910587B (zh) | 水冷壁式石墨炉筒的盐酸合成炉 | |
CN219981064U (zh) | 一种半导体尾气管道防堵加热棒 | |
CN209541183U (zh) | 一种新型发热元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