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9624U - 洗地机 - Google Patents

洗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9624U
CN217659624U CN202221144133.2U CN202221144133U CN217659624U CN 217659624 U CN217659624 U CN 217659624U CN 202221144133 U CN202221144133 U CN 202221144133U CN 217659624 U CN217659624 U CN 217659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t
sewage
box
cavity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41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新忠
高令宇
方恩光
唐美平
王勇
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n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441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9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9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96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洗地机,包括地拖组件,地拖组件上安装有滚筒,在沿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的底部位置至滚筒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的上部设置为呈与外部相连通的敞口结构;容置腔上靠近滚筒的一侧位置上设置有腔口,腔口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容置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容污盒,容污盒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容污盒上设置有污口,至少污口的一部分设置为穿过腔口的内侧或设置为与腔口的侧部位置相接触来构成污口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洗地机存在的污水收集结构部分难以有效的维护清洗,以及容易引起污水堵塞、污水收集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洗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对地面的清洁领域,具体涉及到洗地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洗地机主要对地面进行执行拖地或洗地清洁功能,其中,一般主要设置滚筒,并对滚筒进行供给清水,滚筒在较为湿润的结构下来接触地面进行清洁处理,同时,在清洁处理的过程中会将滚筒上产生的污水进行吸取收集,以免污水对地面形成二次污染;其中,针对污水的收集的结构部分,需要用户来进行维护清洗,因地面的脏污容易形成粘附状态,导致用户在清洗维护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清洗干净,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同时,在污水的收集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水堵塞进而引起污水收集失效的问题,污水中的垃圾颗粒物容易形成集聚粘附堵塞的状态,导致引起堵塞问题,且用户难以方便的进行维护清洗,上述问题都急需进行有效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洗地机,主要解决现有洗地机存在的污水收集结构部分难以有效的维护清洗,以及容易引起污水堵塞、污水收集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洗地机,包括地拖组件,地拖组件上安装有滚筒,在沿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的底部位置至滚筒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的上部设置为呈与外部相连通的敞口结构;
容置腔上靠近滚筒的一侧位置上设置有腔口,腔口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
容置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容污盒,容污盒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
容污盒上设置有污口,至少污口的一部分设置为穿过腔口的内侧或设置为与腔口的侧部位置相接触来构成污口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容污盒设置为呈一次性可更换来进行安装或拆卸的结构;
或,容污盒设置为呈中空的结构且容污盒的平均壁厚设置为小于等于0.6毫米来构成使得容污盒在中空的结构下形成为柔性可变形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容污盒内设置有容污腔,容污腔的上部设置有呈敞口结构的敞口部,且容污腔设置为与污口呈相连通结构;
地拖组件上设置有盖件,至少盖件的顶部外表面的一部分构成为地拖组件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且当盖件安装在位时可构成对敞口部的遮挡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容污盒上靠近滚筒的一侧位置上的侧部面上设置有延伸部且延伸部设置为穿过腔口来朝向滚筒的外表面方向呈延伸伸出的结构;
或,容污盒上靠近滚筒的一侧位置上的侧部面与容置腔的侧部面和/或腔口的底部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封件且封件安装于容置腔上。
前述的洗地机,当容污盒上设置有延伸部时,在延伸部上还设置有防流部,防流部设置为朝向滚筒的下部位置方向延伸伸出且对腔口的底部内侧面形成为包覆结构。
前述的洗地机,盖件上安装有引流件,且引流件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位于容污腔的上方,引流件的一端位置设置为穿过腔口来朝向滚筒方向延伸伸出并构成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引流件的另一端位置设置为朝向远离滚筒的方向延伸伸出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容污腔内。
前述的洗地机,引流件设置为由滚筒方向朝向容污腔方向呈在竖直方向上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
或,引流件上设置有引流部,引流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且引流部设置为由滚筒方向朝向容污腔方向呈在竖直方向上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
和/或,引流件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滚筒的下部位置方向延伸伸出的刮齿且刮齿设置为至少部分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设置刮齿与滚筒相接触的位置位于滚筒的中心位置的上侧区域位置上。
前述的洗地机,容置腔内设置有排污件,排污件上设置有排污部,排污部设置为朝向上方呈凸起结构;
容污盒上设置有位于容污腔内的接污部,接污部设置为与排污部呈对接相连通的结构;
容污盒内还设置有位于容污腔内的分离模块,分离模块在容污腔内投影至容污腔底部面上的位置区域与接污部在容污腔内投影至容污腔底部面上的位置区域设置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区域。
前述的洗地机,分离模块包括进污部和分离件,分离件设置为呈环形包绕结构且设置为呈透气结构来使得分离模块的四周各侧面位置上均形成有分离区;
设置分离模块的四周各侧面与容污腔的内侧面之间对应的形成有环形间隙来使得各分离区均呈外露结构;
进污部的上端设置为通过接污管与接污部呈相连并构成为相连通的结构,进污部的下端设置为朝向容污腔的底部面延伸伸出并设置为被包绕在分离件的内侧区域位置内。
前述的洗地机,容污盒的四周各侧面均设置为由容污盒的上部位置至容污盒的下部位置朝向容污盒的内部呈逐渐收窄的倾斜结构,使得两个相互独立的容污盒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堆叠包容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的洗地机设置收集污水的结构,主要设置容置腔来安装容污盒,其中,容污盒设置为柔性可变形结构,能够实现容污盒更好的来对容置腔内的腔口进行包覆对接,以便实现更好的来对接收集污水,有效防止污水外溢到容置腔内,提升对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的效果。
本方案的容污盒,主要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进而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进行安装和拆卸,并实现稳定对接腔口来收集滚筒上的污水和脏物,同时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进行叠放丢弃维护处理。
本方案的容污盒主要设置为一次性可进行更换的结构,在洗地机完成清洁任务后或容污盒盛放满后,用户可以对容污盒进行丢弃处理来更换新的容污盒,进而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进行维护处理,不需要用户来对容污盒进行清洗维护,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本方案的容污盒的柔性可变形结构的设置,使得用户来更换新的容污盒时,可以对更换下的容污盒进行叠放丢弃,进而减小容污盒的占位空间区域,可以更方便的将容污盒丢弃到室内的垃圾桶内,同时容污盒的结构使得其构造的成本较低,整体上提升用户进行更换维护的便捷度和体验性。
本方案的容污盒的结构部分,可以更好的形成稳定对接结构,进而来形成稳定地收集污水和脏物的结构,引导污水和脏物进入到容污腔内,有效的提升对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的效果。
本方案的容污盒内可设置分离模块来实现对污水和脏物的分离处理,以便后续来对污水进行进一步收集,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堵塞的问题,实现对污水的大面积区域的分离效果,提升分离效率,且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本方案的容污盒的结构来可以实现多个独立的容污盒进行堆叠放置,进而减小占位空间区域,方便对多个容污盒进行有效的收纳放置,且成本较低,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接受度。
本方案的容污盒安装到地拖组件来实现对滚筒上的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并可以在地拖组件上设置刮污模块和集污模块,刮污模块实现将滚筒上的污水和脏物进行刮擦挤压出,集污模块来实现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吸取收集,并将容污盒内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地收集,整体上提升洗地机对污水收集的效果,且方便用户来进行维护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洗地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盖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地拖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地拖组件上容污盒与腔口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地拖组件上容污盒安装在位的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地拖组件上盖件拆卸后容置腔内安装容污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洗地机,10-地拖组件,101-滚筒,102-容置腔,1021-腔口,1022-排污件,10221-排污部,103-容污盒,1031-污口,1032-容污腔,10321-敞口部,10322-接污部,1033-延伸部,10331-防流部,1034-封件,1035-分离模块,10351-进污部,10352-分离件,10353-分离区,1036-接污管,104-盖件,105-引流件,1051-引流部,1052-刮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洗地机,如图1至图9构成所示,洗地机1主要在地面上执行洗地清洁功能,并在执行洗地清洁功能的过程中实现对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进而整体上提升对地面的清洁效果,减少污水对地面的污染。
本方案的洗地机1,包括地拖组件10,地拖组件10上安装有滚筒101,滚筒10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及以上,可以设置多个滚筒101,多个滚筒101可以设置为沿前后方向呈并列分布布置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沿左右方向呈并列分布的结构,以便提升滚筒101对边沿位置或前后不同位置来形成更有效的清洁处理,其中,滚筒101可以设置为海绵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包括植毛层的结构,均可实现滚筒101来旋转滚动运动接触地面进行清洁处理,针对滚筒101上形成的污水结构来进行收集的部分,本方案在沿滚筒101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101的底部位置至滚筒101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设置有容置腔102,将容置腔102的上部设置为呈与外部相连通的敞口结构,即为容置腔102在地拖组件10上形成为上部呈敞口结构的腔体结构,为了实现对滚筒101上的污水进行引导收集,本方案在容置腔102上靠近滚筒101的一侧位置上设置有腔口1021,腔口1021设置为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以便实现容置腔102通过腔口1021来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形成为相连通的路径结构。
可选地,滚筒101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为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滚动的结构,并对应来设置为沿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由滚筒101的底部位置至滚筒101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设置有容置腔102,以便来实现对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进行引导收集,形成收集的通道路径结构。
针对污水和脏物的收集结构,主要在容置腔102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容污盒103,容污盒103设置为可拆卸的安装结构,当需要收集污水和脏物时只需要将容污盒103安装到容置腔102内,当需要倾倒或更换容污盒103时只需要将容污盒103从容置腔102内拆卸取出即可,实现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能够进入到容污盒103内进行收集,同时,容污盒103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进而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安装和拆卸,并实现稳定对接腔口1021来收集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同时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叠放丢弃维护处理。
可选地,容置腔102设置为上部呈敞口结构来方便对容污盒103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用户来通过敞口结构对容污盒103进行更换维护处理。
同时,容污盒103的柔性可变形结构的设置,使得用户来更换新的容污盒103时,可以对更换下的容污盒103进行叠放丢弃,进而减小容污盒103的占位空间区域,可以更方便的将容污盒103丢弃到室内的垃圾桶内,同时容污盒103的结构使得其构造的成本较低,整体上提升用户进行更换维护的便捷度和体验性。
容污盒103上来对接收集污水的具体结构部分,本方案在容污盒103上设置有污口1031,污口1031来用于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的进入,至少污口1031的一部分设置为穿过腔口1021的内侧或设置为与腔口1021的侧部位置相接触来构成污口1031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可以有效的来提升对接收集污水的稳定性,可以为污口1031的外侧面位置延伸来穿过腔口1021的内侧面位置,形成污口1031对腔口1021的包覆效果,进而来实现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通过污口1031进入到容污盒103内,防止污水和脏物通过腔口1021进入到容置腔102内,确保容置腔102内的干净,有效杜绝收集污水外溢的问题;还可以为污口1031的侧面位置来形成与腔口1021的侧部位置相接触的结构,因容污盒103呈柔性可变形结构这样会使得腔口1021的侧部位置与污口1031的侧面位置来形成紧密的贴合结构,进而实现腔口1021和污口1031的有效紧密衔接效果,以便污水和脏物依次通过腔口1021和污口1031来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和脏物通过腔口1021进入到容置腔102内,确保容置腔102内的干净,有效杜绝收集污水外溢的问题。
可选地,针对滚筒101上进行供给清水的结构部分,可以在地拖组件10上设置清水箱来对滚筒101进行供给清水,以便实现使得滚筒101呈湿润结构,同时可以来形成对滚筒101的清洗效果,滚筒101在被供给清水的过程中接触地面形成污水,进而通过容污盒103来实现收集滚筒101上形成的污水和脏物。
本方案中,为了解决用户对污水收集结构进行维护清洗的问题,本方案的容污盒103设置为呈一次性可更换来进行安装或拆卸的结构,容污盒103设置为可拆卸的安装结构,且呈柔性可变形结构,可以较为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更换,在洗地机1完成清洁任务后或容污盒103盛放满后,用户可以对容污盒103进行丢弃处理来更换新的容污盒103,进而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维护处理,不需要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清洗维护,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本方案中,为了解决用户对污水收集结构进行维护清洗的问题,本方案将容污盒103设置为呈中空的结构且容污盒103的平均壁厚设置为小于等于0.6毫米来构成使得容污盒103在中空的结构下形成为柔性可变形结构,中空结构部分来构成为容污盒103的内部盛放空间,容污盒103的平均壁厚设置为小于等于0.6毫米可以实现容污盒103的整体结构呈柔性可变形的结构,方便来实现对容污盒103进行折叠或叠放,在折叠或叠放的过程中使得容污盒103的占位空间区域变小,方便用户进行丢弃处理;可见,容污盒103的柔性可变形结构的设置,使得用户来更换新的容污盒103时,可以对更换下的容污盒103进行叠放丢弃,进而减小容污盒103的占位空间区域,可以更方便的将容污盒103丢弃到室内的垃圾桶内,同时容污盒103的结构使得其构造的成本较低,整体上提升用户进行更换维护的便捷度和体验性。
容污盒103的具体结构部分,容污盒103内设置有容污腔1032,主要为容污盒103的中空结构来构成为容污腔1032,容污腔1032主要来盛放污水和脏物,容污腔1032的上部设置有呈敞口结构的敞口部10321,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更换处理,且容污腔1032设置为与污口1031呈相连通结构,以便实现容污腔1032通过污口1031来与滚筒101的外表面构成为相互连通的结构,即为形成污水和脏物收集的通道路径,针对容污腔1032的敞口部10321的遮挡结构部分,本方案在地拖组件10上设置有盖件104,至少盖件104的顶部外表面的一部分构成为地拖组件1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且当盖件104安装在位时可构成对敞口部10321的遮挡结构,盖件104设置为可拆卸地安装在容置腔102内,不仅实现对容置腔102的敞口结构的遮挡,还形成对容污腔1032的敞口部10321的遮挡,这样使得盖件104能够作为地拖组件10的装饰件还可以作为遮挡容置腔102和容污腔1032的遮挡结构件,使得用户只需要对容污盒103进行更换,无需对盖件104进行更换,降低更换的结构成本。
可选地,敞口部10321的结构方便盖件104来对容污盒103形成遮挡结构,同时来形成对容污腔1032的遮挡结构,用户只需要来对容污盒103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对盖件104来进行更换,使得整体的结构更简单,更换的成本更低。
可选地,可以在盖件104上设置挂接部,挂接部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及以上,实现在拆卸盖件104的时候可以将容污盒103一并带出脱离容置腔102,这样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更换维护处理,同时当需要对容污盒103进行安装在位时,此时将容污盒103挂接在盖件104上,然后安装盖件104即可实现将容污盒103一并安装在容置腔102内,且盖件104形成对容污盒103的压接效果来将容污盒103紧密压接在容置腔102内,实现腔口1021与液口的密封衔接效果或包覆效果,进而有效实现引导污水和脏物的通过来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
为了进一步来引导污水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且防止污水或脏物进入到容置腔102内,本方案在容污盒103上靠近滚筒101的一侧位置上的侧部面上设置有延伸部1033且延伸部1033设置为穿过腔口1021来朝向滚筒101的外表面方向呈延伸伸出的结构,实现延伸部1033来形成对腔口1021的包覆效果来进行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引导,防止污水和脏物通过腔口1021进入到容置腔102内,滚筒101上分离出的污水和脏物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接触延伸部1033进而被承载,然后再延伸部1033上流动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有效防止出现污水外溢到容置腔102内。
为了进一步来引导污水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且防止污水或脏物进入到容置腔102内,本方案在容污盒103上靠近滚筒101的一侧位置上的侧部面与容置腔102的侧部面和/或腔口1021的底部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封件1034且封件1034安装于容置腔102上,将封件1034安装到容置腔102上,当容污盒103安装在位时,此时容污盒103的外侧部面会与容置腔102的内侧部面或与腔口1021的底部内侧面之间形成密封的结构,进而形成衔接密封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水在经过腔口1021和污口1031流动的时候外溢到容置腔102内,实现将污水和脏物稳定地对接收入到容污腔1032内。
可选地,封件1034可以设置为呈软性结构。
其中,当容污盒103上设置有延伸部1033时,在延伸部1033上还设置有防流部10331,防流部10331设置为朝向滚筒101的下部位置方向延伸伸出且对腔口1021的底部内侧面形成为包覆结构,防流部10331来构成为对腔口1021的底部内侧面的包覆结构,同时来构成对滚筒101的外表面与腔口1021的外侧面之间的位置区域的包覆结构,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污水外溢通过腔口1021进入到容置腔102内。
可选地,地拖组件10上设置筒腔,筒腔来安装滚筒101,滚筒101在筒腔内可旋转滚动运动,同时滚筒101的外表面与筒腔之间设置有垃圾通道,垃圾通道的下端位置与地面相连通,垃圾通道的上端位置与腔口1021相连通,进而实现滚筒101在旋转滚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卷起垃圾脏物通过垃圾通道来进入到腔口1021位置,本方案中防流部10331主要形成对垃圾通道的上端位置的侧部面和腔口1021的底部内侧面形成包覆结构,也即为可以对垃圾通道与腔口1021的交接位置来形成包覆结构,可以有效的实现防止污水或脏物接触腔口1021的底部内侧面,实现污水和脏物直接沿防流部10331流动来接触承载到延伸部1033上,进而通过延伸部1033来被引导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有效防止污水或脏物进入到容置腔102内。
为了更好的引导来对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本方案在盖件104上安装有引流件105,引流件105来实现对污水和脏物的引导效果,且引流件105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位于容污腔1032的上方,来实现引导污水和脏物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其中,引流件105的一端位置设置为穿过腔口1021来朝向滚筒101方向延伸伸出并构成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以便从滚筒101上分离出的污水和脏物能够及时向下流动进入到引流件105上,并被引流件105承载来进行持续的流动,引流件105的另一端位置设置为朝向远离滚筒101的方向延伸伸出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容污腔1032内,进而引导污水在引流件105上流动并向下流动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
可选地,引流件105的另一端在竖直方向上朝向容污腔1032方向进行的投影使得其位于容污腔1032内,实现与容污腔1032呈相连通的结构,进而污水和脏物在经过引流件105后直接流动出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整体上提升对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的效果。
可选地,引流件105的一端位置设置为穿过腔口1021来朝向滚筒101方向延伸伸出并构成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使得引流件105与滚筒10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接触的隔断结构,滚筒101上分离出的污水能够流动直接进入到引流件105上,进而实现通过引流件105来进行引导收集。
本方案中,针对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的结构部分,还设置刮污模块,刮部模块主要设置有刮污件,刮污件设置为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呈相互接触的结构来实现对滚筒101的刮擦挤压效果,进而将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进行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污水和脏物通过污口1031进入到容污盒103内,即为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实现污水和垃圾的混合物被收集在容污腔1032内。
为了更好的来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引导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本方案的引流件105设置为由滚筒101方向朝向容污腔1032方向呈在竖直方向上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使得被承载到引流件105上的脏物和污水能够沿倾斜结构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流动,有利于提升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引导流动的效果,降低脏物和污水集聚的风险,进而提升对污水和脏物的收集效率。
为了更好的来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引导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引流件105上设置有引流部1051,引流部1051设置为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且引流部1051设置为由滚筒101方向朝向容污腔1032方向呈在竖直方向上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实现滚筒101上分离出的污水和脏物能够进入到引导部位置来进行引导,使得被承载到引流部1051上的脏物和污水能够沿倾斜结构来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流动,有利于提升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引导流动的效果,进而使得脏物和污水快速离开滚筒101进入到引流部1051上,并最终流动进入到容污腔1032内,降低脏物和污水集聚的风险,进而提升对污水和脏物的收集效率。
和/或,为了进一步引导垃圾分散进入,本方案在引流件105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滚筒101的下部位置方向延伸伸出的刮齿1052且刮齿1052设置为至少部分与滚筒101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设置刮齿1052与滚筒101相接触的位置位于滚筒101的中心位置的上侧区域位置上,多个刮齿1052呈间隔分布的结构,刮齿1052来实现对脏物进行梳理,使得脏物在滚筒101的外表面上进行分散后可进行分离来进入到引流件105上,防止垃圾脏物集聚,同时刮齿1052还可以来对毛发进行梳理,防止毛发缠绕在滚筒101上,并可对毛发来形成阻挡防止毛发缠绕在滚筒101上,整体上提升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分散引导进入到引流件105上的效果。
可见,本方案的容污盒103的结构实现安装到容置腔102内来实现对接引导收集污水和脏物,同时方便用户来进行更换维护处理。
针对对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进行向外排放的结构部分,本方案在容置腔102内设置有排污件1022,排污件1022主要来与容污盒103形成对接进而实现将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进行向外排出,排污件1022上设置有排污部10221,排污部10221设置为朝向上方呈凸起结构,以便实现当容污盒103向下安装在容置腔102内时实现与排污部10221的对接效果,其中,在容污盒103上设置有位于容污腔1032内的接污部10322,接污部10322设置为与排污部10221呈对接相连通的结构,实现当容污盒103安装在位时形成接污部10322与排污部10221的对接效果,此时可以实现将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进行移送来依次通过接污部10322和排污部10221来向外排出,实现容污盒103为暂时盛放污水,主要收集垃圾脏物的效果,用户来更换容污盒103时主要对容污盒103内的垃圾脏物进行丢弃处理,实现用户在更换维护之前使得垃圾脏物和污水之间进行分类收集,容污盒103可以分类成为固体垃圾物来进行处理。
为了防止在移送污水的过程中出现堵塞的问题,本方案在容污盒103内还设置有位于容污腔1032内的分离模块1035,分类模块来实现对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和脏物进行分离过滤处理,进而使得容污腔1032内最终只盛放垃圾脏物而不盛放污水,污水被单独分离后进行向外排放,通过排污件1022来排出到容污盒103的外部,分离模块1035在容污腔1032内投影至容污腔1032底部面上的位置区域与接污部10322在容污腔1032内投影至容污腔1032底部面上的位置区域设置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区域,实现分离模块1035在独立的位置上实现对脏物和污水的大面积分离过滤效果,且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垃圾和污水堆积的问题,接污部10322和排污部10221位于独立的不同位置上来实现污水的通过来向外排出,通过不同位置,即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区域来实现对污水和脏物在独立的位置进行分离后再在独立的位置上进行对接排出,可以有效的增大分离区10353域面积,同时有效的防止污水和垃圾堆积。
其中,分离模块1035的具体结构部分,分离模块1035包括进污部10351和分离件10352,进污部10351主要用于分离过滤后的污水的进入,主要实现污水从进污部10351进入后可以流动到接污部10322和排污部10221位置,进而通过排污件1022向外进行排出,分离件10352设置为呈环形包绕结构且设置为呈透气结构来使得分离模块1035的四周各侧面位置上均形成有分离区10353,分离件10352具体透气来进行分离过滤的效果,并呈环形结构来形成分离模块1035的四个侧面位置上均能够形成分离区10353,增大了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分离的面积和位置,实现从四周多个位置上来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大面积的分离过滤处理,有利于污水能够有效的过滤后进入到进污部10351位置,同时,设置分离模块1035的四周各侧面与容污腔1032的内侧面之间对应的形成有环形间隙来使得各分离区10353均呈外露结构,环形间隙的结构使得多个位置上的分离区10353均能够来形成独立的对脏物和污水进行分离过滤处理,进而增大了对污水和脏物进行过滤的面积,整体上提升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分离的效果。
可选地,进污部10351环形包绕在分离件10352内侧,实现分离区10353分离过滤污水后,污水可以从环形周向方向来汇聚到进污部10351位置,进而实现对污水进行集中的移送排放,提升对污水的排出效率。
可见,本方案的容污盒103内设置的分离模块1035,可以有效地来实现对污水和脏物的分离处理,以便后续来对污水进行进一步收集,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堵塞的问题,实现对污水的大面积区域的分离效果,提升分离效率,且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
针对污水向外排放的结构部分,本方案将进污部10351的上端设置为通过接污管1036与接污部10322呈相连并构成为相连通的结构,实现污水进入到进污部10351后流动通过接污管1036,并持续进入到接污部10322和排污部10221,并最终通过排污件1022实现向外排出,其中,进污部10351的下端设置为朝向容污腔1032的底部面延伸伸出并设置为被包绕在分离件10352的内侧区域位置内,实现进污部10351的下端靠近容污腔1032的底部面位置,以便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能够有效的进入到进污部10351内,同时形成环形周向的汇聚污水进入到进污部10351的效果,提升对污水进行移送的效果。
本方案中,针对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进行排出后的收集结构部分,即为针对污水的最终收集盛放的收集结构部分,还可以设置集污模块,集污模块主要包括污水箱和集污件,集污件主要提供动力来实现将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进行移送到污水箱内,具体地,排污件1022通过管道与污水箱呈相连通的结构,集污件与污水箱呈相连通的结构,当集污件启动工作时,此时会形成使得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经过分离件10352进行分离过滤后依次经过接污件和排污件1022来进入到污水箱内,实现容污腔1032内只是暂时性的盛放污水,污水会定期移送到污水箱内,且在污水被收集到污水箱内后,此时容污腔1032内主要盛放脏物,用户可以定期来更换容污盒103即可,不需要对容污盒103进行维护清洗,极大的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可选地,集污件可以设置为真空泵或大吸力的吸污风机,进而实现提供动力来进行吸取污水进行移送,使得容污腔1032内的污水向外排出并最终进入到污水箱内收集。
同时,针对污水箱,用户可以定期来对污水箱进行倾倒处理,也可以为用户配置基站来实现对污水箱内的污水进行有效的对接收集,使得用户无效对污水箱来进行维护倾倒处理。
进一步地,基站还可以设置连接下水管道的排污结构,以便实现在将污水箱内的污水进行对接收集到基站内时可以使得污水直接排入到下水道内,使得整个过程中形成的污水不需要用户来进行维护处理,解决用户手动维护处理污水的问题。
以及,基站还可以设置自动补水的结构,通过自动补水的结构来实现对洗地机1上的清水箱进行补充加清水,这样可以解决用户手动对洗地机1进行补充加清水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本方案中,因容污盒103设置为可更换的一次性结构,为了更方便为用户单次配置多个容污盒103且多个容污盒103的占位空间更小,进而降低配置成本,本方案将容污盒103的四周各侧面均设置为由容污盒103的上部位置至容污盒103的下部位置朝向容污盒103的内部呈逐渐收窄的倾斜结构,即为形成容污盒103的整体外形结构为上大下小的结构,容污腔1032也形成为上大下小的结构,这样可以使得两个相互独立的容污盒103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堆叠包容放置,即为多个容污盒103在竖直方向上可用形成堆叠放置,上面位置的容污盒103可用放置到下面位置的容污盒103内的容污腔1032内,也即为下面位置的容污盒103的容污腔1032来对上面位置的容污盒103的外表面形成包容放置结构,进而形成多个容污盒10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堆叠包容放置,多个容污盒103堆叠放置到一起使得整体的高度相对较小,且整体的占位空间的区域较小,方便对多个容污盒103进行配置运输和包装,整体上降低为用户配置多个容污盒103的成本,进而提高用户对容污盒103进行一次性更换使用的接受度。
可见,本方案的容污盒103安装到地拖组件10来实现对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并可以在地拖组件10上设置刮污模块和集污模块,刮污模块实现将滚筒101上的污水和脏物进行刮擦挤压出,集污模块来实现对污水和脏物进行吸取收集,并将容污盒103内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地收集,整体上提升洗地机1对污水收集的效果,且方便用户来进行维护处理。
工作原理:本方案的洗地机1主要在地面上来执行清洁任务,并在执行清洁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将污水和脏物进行收集,针对清洁的结构部分主要设置滚筒101,针对收集的结构部分,主要设置容污盒103,并将容污盒103设置为呈呈柔性可变形结构,主要设置为容污盒103为一次性可进行更换的结构,在完成清洁任务后或容污盒103盛放满后,用户可以对容污盒103进行丢弃处理来更换新的容污盒103,进而方便用户来对容污盒103进行维护处理;将容污盒103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来实现容污盒103更好的贴合安装于容置腔102内来收集污水和脏物,容污盒103能够较好的对容置腔102上的腔口1021形成包覆对接效果,有效防止在收集污水和脏物的过程中出现外溢到容置腔102内,实现对污水和脏物的有效对接效果,同时柔性可变形结构的容污盒103还方便用户进行叠放丢弃,更有利于来使得容污盒103被丢弃放置到室内垃圾桶内,减小占位空间区域,并使得容污盒103的整体成本更低,极大的提升用户操作的便捷度且提升用户的维护使用体验效果。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洗地机,包括地拖组件,地拖组件上安装有滚筒,其特征在于:在沿滚筒的旋转滚动方向由滚筒的底部位置至滚筒的顶部位置之间的区域位置的外侧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的上部设置为呈与外部相连通的敞口结构;
容置腔上靠近滚筒的一侧位置上设置有腔口,腔口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
容置腔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容污盒,容污盒设置为呈柔性可变形结构;
容污盒上设置有污口,至少污口的一部分设置为穿过腔口的内侧或设置为与腔口的侧部位置相接触来构成污口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连通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容污盒设置为呈一次性可更换来进行安装或拆卸的结构;
或,容污盒设置为呈中空的结构且容污盒的平均壁厚设置为小于等于0.6毫米来构成使得容污盒在中空的结构下形成为柔性可变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容污盒内设置有容污腔,容污腔的上部设置有呈敞口结构的敞口部,且容污腔设置为与污口呈相连通结构;
地拖组件上设置有盖件,至少盖件的顶部外表面的一部分构成为地拖组件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且当盖件安装在位时可构成对敞口部的遮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容污盒上靠近滚筒的一侧位置上的侧部面上设置有延伸部且延伸部设置为穿过腔口来朝向滚筒的外表面方向呈延伸伸出的结构;
或,容污盒上靠近滚筒的一侧位置上的侧部面与容置腔的侧部面和/或腔口的底部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封件且封件安装于容置腔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当容污盒上设置有延伸部时,在延伸部上还设置有防流部,防流部设置为朝向滚筒的下部位置方向延伸伸出且对腔口的底部内侧面形成为包覆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盖件上安装有引流件,且引流件至少一部分设置为位于容污腔的上方,引流件的一端位置设置为穿过腔口来朝向滚筒方向延伸伸出并构成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引流件的另一端位置设置为朝向远离滚筒的方向延伸伸出且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容污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引流件设置为由滚筒方向朝向容污腔方向呈在竖直方向上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
或,引流件上设置有引流部,引流部设置为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且引流部设置为由滚筒方向朝向容污腔方向呈在竖直方向上由高至低逐渐倾斜的结构;
和/或,引流件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滚筒的下部位置方向延伸伸出的刮齿且刮齿设置为至少部分与滚筒的外表面呈相接触的结构,设置刮齿与滚筒相接触的位置位于滚筒的中心位置的上侧区域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容置腔内设置有排污件,排污件上设置有排污部,排污部设置为朝向上方呈凸起结构;
容污盒上设置有位于容污腔内的接污部,接污部设置为与排污部呈对接相连通的结构;
容污盒内还设置有位于容污腔内的分离模块,分离模块在容污腔内投影至容污腔底部面上的位置区域与接污部在容污腔内投影至容污腔底部面上的位置区域设置为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分离模块包括进污部和分离件,分离件设置为呈环形包绕结构且设置为呈透气结构来使得分离模块的四周各侧面位置上均形成有分离区;
设置分离模块的四周各侧面与容污腔的内侧面之间对应的形成有环形间隙来使得各分离区均呈外露结构;
进污部的上端设置为通过接污管与接污部呈相连并构成为相连通的结构,进污部的下端设置为朝向容污腔的底部面延伸伸出并设置为被包绕在分离件的内侧区域位置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地机,其特征在于:容污盒的四周各侧面均设置为由容污盒的上部位置至容污盒的下部位置朝向容污盒的内部呈逐渐收窄的倾斜结构,使得两个相互独立的容污盒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堆叠包容放置。
CN202221144133.2U 2022-05-13 2022-05-13 洗地机 Active CN217659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4133.2U CN217659624U (zh) 2022-05-13 2022-05-13 洗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4133.2U CN217659624U (zh) 2022-05-13 2022-05-13 洗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9624U true CN21765962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8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4133.2U Active CN217659624U (zh) 2022-05-13 2022-05-13 洗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9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58126A1 (en) Vacuum head, collection bin, cleaning tray, filter assembly, and cleaning apparatus
CN213524997U (zh) 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污液箱
CN114680747A (zh) 清洁头及清洁工具
CN217659624U (zh) 洗地机
JP2008154801A (ja) 集塵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14965153U (zh) 一种用于清洁的清扫装置
CN201061504Y (zh) 吸尘器
CN216417019U (zh)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2932355B (zh) 具有导流装置的清洁回收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CN214598020U (zh) 一种带清洁机构的废气输送管道
CN216020869U (zh) 一种排污效果好的清洁机器人基站
CN210124713U (zh) 积灰底座和具有其的清洁设备总成
CN217244149U (zh) 拖地机
CN216724461U (zh) 清洁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8186656U (zh) 洗地机
CN216317391U (zh) 基站系统
CN218220114U (zh) 洗地机系统
CN218684187U (zh) 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清洁机及清洁机系统
CN216932976U (zh) 集尘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9629544U (zh) 一种用于表面清洁装置的集污桶
CN113925411B (zh) 一种集尘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7447618U (zh) 洗地机
CN219461043U (zh) 集污组件及其清洁机
CN218044999U (zh) 地刷组件和清洁设备
CN215650893U (zh) 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