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7019U -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7019U
CN216417019U CN202120335203.1U CN202120335203U CN216417019U CN 216417019 U CN216417019 U CN 216417019U CN 202120335203 U CN202120335203 U CN 202120335203U CN 216417019 U CN216417019 U CN 216417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dirty
collection
dir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352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林林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352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7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7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7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维护基站用于维护清洁机器人,维护基站包括基座和污水回收装置,污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污箱、过滤组件、进污管和风机组件,集污箱安装于基座上,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集污箱的内腔中,过滤组件将集污箱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靠近集污箱底部,第二空间靠近集污箱顶部,进污管和风机组件均连通于集污箱的第二空间。过滤组件可以对进入第二空间的污水起到固液分离的作用,使得固体垃圾沉积在第二空间内,液体则在重力作用下透过过滤组件进入到第一空间内,从而实现液体和固体垃圾分离并分别存储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避免两者混合物产生异味和污染,可分开处理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

Description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清洁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家庭清洁任务中,比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或擦玻璃机器人等。一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维护基站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维护,但清洁维护过程中可能同时涉及固体垃圾和液体混合的复杂情况,固体垃圾和液体混合物留存在维护基站上容易产生异味和污染的问题,目前的维护基站缺乏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同时处理固体垃圾和液体,给用户后期维护带来极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以解决目前的维护基站缺乏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同时处理固体垃圾和液体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维护基站,所述维护基站包括基座和污水回收装置,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污箱、过滤组件、进污管和风机组件,所述集污箱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内腔中,所述过滤组件将所述集污箱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靠近所述集污箱底部,所述第二空间靠近所述集污箱顶部,所述进污管和所述风机组件均连通于所述集污箱的第二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所述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如上所述的维护基站。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通过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内腔中,所述过滤组件将所述集污箱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靠近所述集污箱底部,所述第二空间靠近所述集污箱顶部,又通过所述进污管和所述风机组件均连通于所述集污箱的第二空间,从而所述风机可以制造负压,通过所述进污管将污水抽吸入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过滤组件可以对进入所述第二空间的污水起到固液分离的作用,使得固体垃圾沉积在所述第二空间内,而液体则在重力作用下透过所述过滤组件进入到所述第一空间内,从而实现液体和固体垃圾分离并分别存储在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避免两者混合物产生异味和污染;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拆卸所述过滤组件,分开处理所述过滤组件上的垃圾和所述集污箱内的液体,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图2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设备的部分零部件的分解示意图三;
图7是图1中提供的维护基站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提供的过滤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三;
图11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四;
图12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五;
图13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15是图1中提供的污水回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再者,本申请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300,所述清洁机器人系统300包括清洁机器人200和维护基站100。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机器人20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或擦地机器人等其中任意一种。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维护基站100,所述维护基站100包括基座10和污水回收装置20,所述污水回收装置20包括集污箱21、过滤组件22、进污管23和风机组件24,所述集污箱21安装于所述基座10上,所述过滤组件2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污箱21的内腔中,所述过滤组件22将所述集污箱2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211和第二空间212,所述第一空间211靠近所述集污箱21底部,所述第二空间212靠近所述集污箱21顶部,所述进污管23和所述风机组件24均连通于所述集污箱21的第二空间212。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维护基站100和清洁机器人系统300,通过所述过滤组件2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污箱21的内腔中,所述过滤组件22将所述集污箱21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211和第二空间212,所述第一空间211靠近所述集污箱21底部,所述第二空间212靠近所述集污箱21顶部,又通过所述进污管23和所述风机组件24均连通于所述集污箱21的第二空间212,从而所述风机组件24可以制造负压,通过所述进污管23将污水抽吸入所述第二空间212内,所述过滤组件22可以对进入所述第二空间212的污水起到固液分离的作用,使得固体垃圾沉积在所述第二空间212内,而液体则在重力作用下透过所述过滤组件22进入到所述第一空间211内,从而实现液体和固体垃圾分离并分别存储在所述第一空间211和所述第二空间212,避免两者混合物产生异味和污染;并且,用户可以通过拆卸所述过滤组件22,分开处理所述过滤组件22上的垃圾和所述集污箱21内的液体,有利于保护环境。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维护基站100可以通过所述进污管23直接抽吸所述清洁机器人200所收集的污水到所述集污箱2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污管23远离所述集污箱21一端形成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对接。所述清洁机器人200设有集污容器40和与所述集污容器40气动连通的对接阀41,当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移动靠近所述维护基站100,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对接阀41可与所述进污管23的对接部对接连通,以建立连通所述集污容器40和所述集污箱21之间的流体通道42。所述风机组件24可以通过负压驱动所述集污容器40内的流体通过所述流体通道42转移至所述集污箱21内。
请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维护基站100可以提供清洁液体对所述清洁机器人200进行清洁维护,在清洁维护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水,所述维护基站100可以通过所述进污管23将上述污水抽吸到所述集污箱2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0设有集污槽43,所述集污槽43用于接收对所述清洁机器人200清洁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所述进污管23一端连通所述集污槽43,另一端连通所述集污箱21。所述风机组件24可以通过负压驱动所述集污槽43内的流体通过所述流体通道42转移至所述集污箱21内。
请参阅图4和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污箱2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座10。所述基座10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收容所述集污箱21,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打开所述基座10上的翻盖,将所述集污箱21从所述基座10的安装腔取出,或者,将所述集污箱21重新安装于所述基座10的安装腔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污箱21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或销钉连接等方式与所述基座10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集污箱21与所述基座10一体设置。
所述集污箱21设有集污腔60和与所述集污腔60连通的进污口214和排气口215,所述进污口214和所述排气口215均靠近所述集污箱21的顶部设置,所述进污口214和所述排气口215均贯穿所述集污箱21的内侧壁设置,使得所述进污口214和所述排气口215均连通于所述集污箱21的第二空间212。所述集污箱21在顶部设置有翻盖,用户可以打开所述集污箱21的翻盖,从而开放所述集污箱21的内腔,从而便于清空所述集污箱21内所收集的液体和固体垃圾。
所述基座10对应所述进污口214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端口44,所述基座10对应所述排气口215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端口45。所述进污管23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端口44。所述风机组件24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端口45,其中,所述风机组件24包括风机46和风道47,所述风道46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端口45,另一端呈敞口状对外开放,所述风机46固定在所述风道47两端之间,所述风机46可以经所述风道47一端抽吸所述集污箱21内的气体,然后经所述风道47另一端排出至外部环境中。当所述集污箱21安装于所述基座10上时,所述集污箱21的进污口214和所述第一端口44相对接,使得所述进污管23与所述集污箱21的第二空间212相连通;所述集污箱21的排气口215和所述第二端口45相对接,使得所述风机组件24与所述集污箱21的第二空间212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集污箱21的进污口214与所述第一端口44的接合处可以设置密封圈,所述集污箱21的排气口215与所述第二端口45的接合处可以设置密封圈,从而提高密封性能;所述集污箱21可以在排气口215处设置隔水滤网222,所述隔水滤网222用于阻止水汽渗入所述风机组件24内,从而防止所述风机组件24受潮而损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污管23和所述风机组件24均连通于所述集污箱21的第二空间212。当然,由于所述过滤组件22允许流体由所述第二空间212穿过所述过滤组件22进入所述第一空间211内,从而所述延伸管道213和所述风机组件24也可以与所述集污箱21的第一空间211间接连通。
请参阅图3、图4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22包括框架221和连接所述框架221的滤网222,所述框架22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污箱21的内腔中,所述滤网222分隔在所述第一空间211和所述第二空间21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221邻近所述集污箱21的顶部设置。所述框架221沿所述滤网222的周侧延伸,所述框架221和所述滤网222围合形成垃圾容纳腔46,所述垃圾容纳腔46位于所述滤网222靠近所述第二空间212一侧,所述垃圾容纳腔46可以至少形成所述第二空间212的一部分。所述垃圾容纳腔46可以接收来自所述进污管23的污水,进而上述污水中的液体成分在重力作用下透过所述滤网222落入所述第一空间211内,上述污水中的固体成分则无法通过所述滤网222而留在所述垃圾容纳腔46内。其中,所述滤网222可以是HEPA滤网、活性炭滤网、玻纤滤网、纺织纤维滤网或金属滤网等其中任意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所述滤网222的种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221沿所述滤网222的周侧延伸,所述框架221和所述滤网222之间未形成所述垃圾容纳腔46。
其中,所述框架221可以呈方形、圆柱形或板形等任意一种,所述框架221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整。所述框架221设有容纳所述滤网222的安装开口,所述安装开口连通在所述第一空间211和所述第二空间212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2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臂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臂。所述两个第一侧臂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二侧臂。所述两个第一侧臂和所述两个第二侧臂之间形成安装开口。所述滤网22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框架221的安装开口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滤网222也可以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框架221,所述滤网222可以通过胶水粘结、一体注塑成型或热熔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框架221。
所述框架221的外周侧可以与所述集污箱21的内周侧相贴合,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框架221内的污水外溢至所述框架221和所述集污箱21之间的间隙内,进而导致部分垃圾颗粒进入所述集污箱21的第一空间211内。所述框架221的外周侧壁和所述集污箱21的内周侧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层,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上述密封层可以是密封棉、橡胶或者硅胶等。
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所述集污箱21或所述框架221设有连通所述进污管23的延伸管道213,所述延伸管道213远离所述进污管23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空间212内,所述延伸管道213远离所述进污管23一端在所述集污箱21高度方向上与所述滤网222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污箱21设有所述延伸管道213。所述延伸管道213可以引导来自所述进污管23道的污水进入所述第二空间212内。所述延伸管道213穿过所述滤网222或者所述框架221设置,通过所述延伸管道213远离所述进污管23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空间212内,以及所述延伸管道213远离所述进污管23一端在所述集污箱21高度方向上与所述滤网222间隔设置,所述延伸管道213远离所述进污管23一端与所述滤网222在所述集污箱21高度方向上的间隔大于预设距离阈值,防止部分污水从所述第二空间212倒流至所述延伸管道213进而从所述进污管23溢出。其中,所述集污箱21的高度方向即所述集污箱21顶部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相对方向。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是18mm、20mm或22mm,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221设有所述延伸管道213。
请参阅图2、图8和图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间212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区域216和第二区域217,所述框架221和所述滤网22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区域216和所述第二区域217之间的拦截结构223,所述进污管23靠近并连通于所述第一区域216,所述风机组件24靠近并连通于所述第二区域217,所述拦截结构223用于阻碍固体垃圾由所述第一区域216进入所述第二区域217,并允许流体由所述第一区域216进入所述第二区域217。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风机组件24可以通过负压将污水抽吸至所述集污箱21内,由于所述过滤组件22的过滤作用,污水中的固体垃圾留存在所述第二空间212内,又由于所述第二空间212内的固体垃圾可能在所述风机组件24的负压作用下朝所述排气口215聚集,最终导致所述排气口215堵塞,影响所述风机组件24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留存在所述第二空间212内的固体垃圾可能堵塞所述排气口215的问题,本实施方式通过所述框架221和所述滤网22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区域216和所述第二区域217之间的拦截结构223,所述拦截结构223可以起到拦截固体垃圾的作用,使得绝大部分固体垃圾沉积在所述第一区域216内,从而避免固体垃圾在负压作用下聚集到所述排气口215处而堵塞所述排气口215的情况。
所述框架221和所述滤网22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位于所述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217之间的拦截结构223。
其中,所述拦截结构223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所述拦截结构223可以是台阶结构、隔板228结构或者过滤结构等结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拦截结构223包括至少一个拦截部50。所述至少一个拦截部50包括第一拦截部51和第二拦截部52。所述滤网222设有所述第一拦截部51,所述框架221设有第二拦截部52,即部分所述拦截结构223设置于所述滤网222上,部分所述拦截结构223设置于所述框架221上。所述第一拦截部51和所述第二拦截部52都可以起到拦截固体垃圾作用,可以保证大部分固体垃圾沉积在所述第一区域216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221和所述滤网222中的任意一者设有所述拦截结构223。
请参阅图10,进一步地,所述拦截结构223包括设置于所述滤网222上的台阶部224,所述滤网222对应所述第一区域216的部分形成沉积部225,所述沉积部225所在位置与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之间形成段差,且所述沉积部225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224形成所述拦截部50,所述台阶部224可以起到拦截固体垃圾的作用。所述沉积部225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即所述沉积部225所在位置与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形成阶梯差,且所述沉积部225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使得所述沉积部225形成所述滤网222上的低洼位置,从而固体垃圾可以优先沉积在所述沉积部225所在位置。
请参阅图10、图11和图12,进一步地,所述滤网222对应所述第二区域217的部分形成过滤部226,所述台阶部224连接在所述沉积部225和所述过滤部226之间,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相平齐,或者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或者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相平齐,即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和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之间不存在段差,使得所述台阶部224和所述过滤部226平滑过渡,从而所述沉积部225位于所述滤网222的最低位置处,与所述台阶部224和所述过滤部226比较,所述沉积部225相对靠近所述集污箱21的底部,而所述台阶部224和所述过滤部226可以保持所述集污箱21的较高位置处,从而合理减少所述过滤组件22整体占用所述集污箱21的空间,使得所述集污箱21保留足够大的第一空间211,以便于回收足够多的液体。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即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高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使得所述台阶部224位于所述滤网222的最高位置处。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21底部的距离,即所述台阶部224所在位置低于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使得所述过滤部226位于所述滤网222的最高位置处,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固体在所述过滤部226所在位置处聚集而引导所述排气口215堵塞。
请参阅图10、图13和图14,进一步地,所述集污箱21设有连通所述进污管23的进污口214,所述集污箱21设有连通所述风机组件24的排气口215,所述进污口214和所述排气口215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区域216和所述第二区域217,所述拦截结构223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221上的至少一个隔板228,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位于所述第二空间212内并贴合所述滤网222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阻隔在所述进污口214和所述排气口215的连线方向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22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一个以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所述进污口214和所述排气口215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的相对两侧,且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阻隔在所述进污口214和所述排气口215的连线方向上,从而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可以阻断流体从所述进污口214沿直线路径流向所述排气口215,实际上流体必须绕过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才能到达所述排气口215,从而有利于促进水汽和固体垃圾加快沉积,避免固体垃圾和水汽侵袭所述排气口215。
请参阅图10、图13和图14,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形成有曲折通道229,所述曲折通道229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所述第一区域216经所述曲折通道229连通所述第二区域21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2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27,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包括横跨在所述两个侧板227之间的多个隔板228。所述多个隔板228在所述两个侧板227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隔板228分别设有相互错开的缺口230,所述多个隔板228的缺口230和所述多个隔板228之间的间隔组成所述曲折通道229。由于所述曲折通道229的路径长度相对较长,从而增加流体通过所述曲折通道229的时间,有利于促进流体中固体垃圾和水汽加快沉积,避免固体垃圾和水汽侵袭所述排气口215。
请参阅图1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隔板228包括第一隔板53和与所述第一隔板53相对设置的第二隔板54,所述第一隔板53和所述第二隔板54并排设置,所述第一隔板53沿曲折线延伸,所述第二隔板54沿曲折线延伸,所述第一隔板53和所述第二隔板54之间形成曲折通道229。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53和所述第二隔板54还可以沿其他形状的线条延伸,在此不作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维护基站,所述维护基站用于维护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基站包括基座和污水回收装置,所述污水回收装置包括集污箱、过滤组件、进污管和风机组件,所述集污箱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内腔中,所述过滤组件将所述集污箱的内腔划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靠近所述集污箱底部,所述第二空间靠近所述集污箱顶部,所述进污管和所述风机组件均连通于所述集污箱的第二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框架和连接所述框架的滤网,所述框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内腔中,所述滤网分隔在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或所述框架设有连通所述进污管的延伸管道,所述延伸管道远离所述进污管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延伸管道远离所述进污管一端在所述集污箱高度方向上与所述滤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框架和所述滤网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拦截结构,所述进污管靠近并连通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风机组件靠近并连通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拦截结构用于阻碍固体垃圾由所述第一区域进入所述第二区域,并允许流体由所述第一区域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滤网上的台阶部,所述滤网对应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形成沉积部,所述沉积部所在位置与所述台阶部所在位置之间形成段差,且所述沉积部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台阶部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底部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对应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形成过滤部,所述台阶部连接在所述沉积部和所述过滤部之间,所述台阶部所在位置与所述过滤部所在位置相平齐,或者所述台阶部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过滤部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底部的距离,或者所述台阶部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底部的距离小于所述过滤部所在位置与所述集污箱底部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设有连通所述进污管的进污口,所述集污箱设有连通所述风机组件的排气口,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拦截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的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并贴合所述滤网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隔板阻隔在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的连线方向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形成有曲折通道,所述曲折通道的长度大于预设长度阈值,所述第一区域经所述曲折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维护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包括横跨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的多个隔板,所述多个隔板在所述两个侧板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任意两个所述隔板分别设有相互错开的缺口,所述多个隔板的缺口和所述多个隔板之间的间隔组成所述曲折通道。
10.一种清洁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维护基站。
CN202120335203.1U 2021-02-05 2021-02-05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Active CN216417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5203.1U CN216417019U (zh) 2021-02-05 2021-02-05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5203.1U CN216417019U (zh) 2021-02-05 2021-02-05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7019U true CN216417019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14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35203.1U Active CN216417019U (zh) 2021-02-05 2021-02-05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70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245A1 (zh) * 2022-01-19 2023-07-27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收集组件及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245A1 (zh) * 2022-01-19 2023-07-27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污水收集组件及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基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47089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4965148U (zh) 回收箱及湿式清洁装置
CN215078126U (zh)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6417019U (zh) 维护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6495160U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4965153U (zh) 一种用于清洁的清扫装置
CN113545711A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WO2023098254A1 (zh) 清洁设备
CN112932355B (zh) 具有导流装置的清洁回收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CN214809567U (zh) 一种用于纺织业的吸尘装置
CN216724461U (zh) 清洁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5105918A (zh) 一种水封除尘器
CN114190826A (zh) 一种拖布自洁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CN114587219A (zh) 自清洁集尘座及集尘系统
CN217510417U (zh) 一种洗地机尘盒与洗地机
CN112460662A (zh) 一种自清洁油烟机
KR200278984Y1 (ko) 공기 정화용 자동 재생형 공기 필터 장치
CN214809141U (zh) 水循环洗地车
CN218684187U (zh) 用于清洁机的清洁模块、清洁机及清洁机系统
CN216317374U (zh) 一种机器人尘盒排布结构
CN217659624U (zh) 洗地机
CN113925411B (zh) 一种集尘装置及清洁设备
CN215995820U (zh) 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CN221013160U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20952519U (zh) 一种布艺清洗机的易维护双重过滤污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