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8182U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8182U
CN217658182U CN202221446312.1U CN202221446312U CN217658182U CN 217658182 U CN217658182 U CN 217658182U CN 202221446312 U CN202221446312 U CN 202221446312U CN 217658182 U CN217658182 U CN 217658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eramic
ceramic
electrode
ceramic body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463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涛
刘群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463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81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8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81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芯包括导电陶瓷体以及陶瓷电极,陶瓷电极与导电陶瓷体连接为一体,陶瓷电极为致密导电陶瓷体且为至少两个,每个陶瓷电极分别与主机电源电连接,导电陶瓷体的体积大于陶瓷电极的体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导电陶瓷发热体与金属电极焊接时,导电陶瓷发热体整体发热不均匀,金属电极容易融化和氧化,以及焊接接触点容易松动或金属电极脱落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芯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其中,导电陶瓷雾化芯由于具有既能导电发热又能导液,而且抗干烧能力强、无异味、高温下没有析出物、抗氧化性强等优点,因此是比较理想的雾化材料。
目前市场上导电陶瓷雾化芯一般采用导电陶瓷作为发热体,而导电陶瓷发热体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金属电极连接。
然而,将导电陶瓷发热体和金属电极焊接或预埋的方式有几大缺陷。第一,由于在导电陶瓷发热体在烧制过程中是高温烧制,预埋到导电陶瓷发热体中的金属电极很容易融化或氧化。第二,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时,导电陶瓷发热体与金属电极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如此,传输至导电陶瓷发热体的电流会从金属电极与导电陶瓷发热体之间的焊接接触点处开始逐渐减小,使得靠近焊接接触点位置的温度较高,远离焊接接触点的位置温度较低,从而导致导电陶瓷发热体出现电流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进而导致导电陶瓷发热体出现整体发热不均匀的情况。第三,在循环加热使用过程中,由于导电陶瓷发热体的线膨胀系数小以及金属电极的线膨胀系数相对较大,导致导电陶瓷发热体与金属电极之间的焊接强度较低,使得其焊接接触点容易受到热应力作用的影响,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导电陶瓷发热体与金属电极焊接时,导电陶瓷发热体整体发热不均匀,金属电极容易融化和氧化,以及焊接接触点容易松动或金属电极脱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芯,包括:
导电陶瓷体;
陶瓷电极,所述陶瓷电极与所述导电陶瓷体连接为一体,所述陶瓷电极为致密导电陶瓷体且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陶瓷电极分别与主机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电陶瓷体的体积大于所述陶瓷电极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电极的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导电陶瓷体,且露出于所述导电陶瓷体的部分与所述主机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陶瓷体为致密导电陶瓷体的发热体,所述雾化芯还包括导液体,所述导电陶瓷体与所述导液体相连接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陶瓷体为多孔导电陶瓷体,所述导电陶瓷体用于导液和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陶瓷体靠近所述主机电源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槽,每个所述陶瓷电极设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陶瓷电极烧结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或者,每个所述陶瓷电极固定铆接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电极凹陷设置、凸起设置或平齐设置于所述导电陶瓷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电极的形状为丁字形、圆形、椭圆形、方形、条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设于所述主机内的主机电源以及上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中雾化芯的每个陶瓷电极分别与所述主机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电陶瓷体与陶瓷电极连接为一体,并将陶瓷电极电连接在主机电源,使得主机电源通电时,主机电源可以通过陶瓷电极向导电陶瓷体供电,以使导电陶瓷体发热。而由于导电陶瓷体与陶瓷电极连接为一体,因此导电陶瓷体与陶瓷电极之间由示例性技术中的点接触改变成面接触,从而增大了陶瓷电极与导电陶瓷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如此,主机电源在通电后,电流可以直接通过陶瓷电极与导电陶瓷体之间的接触面均匀地传输至导电陶瓷体中,使导电陶瓷体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导电陶瓷体整体发热的均匀性。且本实施例中采用陶瓷电极,而由于陶瓷具有熔点高以及在高温下化学性能较稳定的特性,使得陶瓷电极预埋至导电陶瓷体内进行高温烧制时,陶瓷电极也不易被融化或氧化。此外,导电陶瓷体与陶瓷电极之间也不存在焊接接触点,使得在循环加热使用过程中,导电陶瓷体与陶瓷电极之间的连接并不会因焊接接触点受到热应力作用的影响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风险,从而增加了导电陶瓷体与陶瓷电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雾化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电陶瓷体以及陶瓷电极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导电陶瓷体以及陶瓷电极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爆炸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陶瓷电极的第一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陶瓷电极的第二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陶瓷电极的第三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陶瓷电极的第一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陶瓷电极的第二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陶瓷电极的第三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陶瓷电极的第四种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液体;
200-导电陶瓷体,210-发热部,220-导液部,230-第一表面,240-连接槽;
300-陶瓷电极;
10-主机;
20-主机电源;
30-雾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尺寸”、“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芯包括导电陶瓷体200以及陶瓷电极300。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连接为一体,陶瓷电极300为致密导电陶瓷体且为至少两个,每个陶瓷电极300分别与主机电源20(具体参照图14所示)电连接。其中,导电陶瓷体200的体积大于陶瓷电极300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芯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中,在具体应用时,可将至少两个陶瓷电极300分别电连接至电子雾化装置的主机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这样在主机电源20通电后,电流可以通过至少两个陶瓷电极300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使得导电陶瓷体200发热。陶瓷电极300是经过高温烧结形成的可导电的致密陶瓷结构,在具体实施时,陶瓷电极300的材料可以是碳化硅、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粉的混合物,而导电粉的材料可以是氮化钛、氮化锆、碳氮化钛、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铊、碳化铪、硼化钛、硼化锆、硼化铊、硼化铪、硅化钼、碳化钨中的至少一种。
而本实施例中的电极采用陶瓷电极300,且陶瓷具有电阻率低的特性(即导电性能好且电能消耗小),如此,在主机电源20通电,且电流通过该陶瓷电极300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时,导电陶瓷体200上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且其电能消耗更小,使得导电陶瓷体200发热更加均匀且提高了导电陶瓷体200的发热效率。
可选地,陶瓷电极300的数量为两个,即两个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连接为一体后,电连接在主机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上,使得主机电源20的正极和负极、两个陶瓷电极300以及导电陶瓷体200之间形成电流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电极300也可以为3个,此时,3个陶瓷电极300与主机电源20接通后,可形成两个电流通路,即可实现分控功能。比如,控制其中一个电流通路工作,另一个电流通路则不工作;或者,控制两个电流通路同时工作;或者,控制一个电流通路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控制另一个电流通路工作等,在此并不一一列举。
在其他实施例,陶瓷电极300也可以为3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并将陶瓷电极300电连接在主机电源20,使得主机电源20通电时,主机电源20可以通过陶瓷电极300向导电陶瓷体200供电,以使导电陶瓷体200发热。而由于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因此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之间由示例性技术中的点接触(比如,将金属电极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在导电陶瓷体200上)改变成面接触,从而增大了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如此,主机电源20在通电后,电流可以直接通过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之间的接触面均匀地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中,使导电陶瓷体200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导电陶瓷体200整体发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陶瓷电极300,由于陶瓷具有熔点高以及在高温下化学性能较稳定的特性,使得陶瓷电极300预埋至导电陶瓷体200内进行高温烧制时,陶瓷电极300也不易被融化或氧化。
此外,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后,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之间也不存在焊接接触点,使得在循环加热使用过程中,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之间的连接并不会因焊接接触点受到热应力作用的影响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风险,从而增加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雾化芯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共烧的方式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具体地,可通过三次烧结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比如:先将导电陶瓷体200单独烧结成型,再将陶瓷电极300单独烧结成型,最后将烧结成型的导电陶瓷体200以及陶瓷电极300共烧在一起。当然,也可通过两次烧结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比如,先将陶瓷电极300单独烧结成型,然后将陶瓷电极300预埋至导电陶瓷体200的烧结模具中,使得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共烧为一体。其中,陶瓷电极300的烧结温度大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烧结温度,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的共烧温度小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烧结温度。
本实施例中,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共烧时,可以在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之间填充低温导电陶瓷或者低温导电焊料后再进行共烧,以保护共烧过程中,导电陶瓷体200或陶瓷电极300的结构不被损坏。其中,低温导电陶瓷以及低温导电焊料均为低电阻材料,其电阻低,对电流的阻碍力小,即阻抗小。低温导电陶瓷可为碳化硅、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低温导电焊料可为银浆、铜等,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另外,还可以采用干涉固定的方式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比如,将烧结成型的陶瓷电极300固定铆接在烧结成型的导电陶瓷体200内,其中,固定铆接是使用铆钉将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连接为一体,使得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之间不能相互活动。
在本实施例中,陶瓷电极300的一部分露出于导电陶瓷体200,且露出于导电陶瓷体200的部分与主机电源20电连接,以使得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连接为一体后,陶瓷电极300能够电连接在主机电源20上。如此,主机电源20通电后,电流会通过陶瓷电极300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处,以供导电陶瓷体200发热。
进一步地,导电陶瓷体200可为致密导电陶瓷体的发热体。具体地,上述发热体由致密导电陶瓷材料烧结而成,致密导电陶瓷材料可以是碳化硅、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粉的混合物,而导电粉的材料可以是氮化钛、氮化锆、碳氮化钛、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铊、碳化铪、硼化钛、硼化锆、硼化铊、硼化铪、硅化钼、碳化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导电陶瓷体200为由致密导电陶瓷材料烧结而成的发热体时,导电陶瓷体200的材料可与陶瓷电极300的材料相同;或者,导电陶瓷体200与陶瓷电极300采用不同的致密导电陶瓷材料分别烧结成型,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由于导电陶瓷体200为由致密导电陶瓷材料烧结而成的发热体,即该导电陶瓷体200只用于发热。而为了能够将待雾化物质传导至导电陶瓷体200处进行雾化,本实施例中,上述雾化芯还包括导液体100(如图3和4所示),导电陶瓷体200与导液体100相连接设置。导液体100可将待雾化物质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以供导电陶瓷体200发热时将待雾化物质进行雾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电陶瓷体200还可以为多孔导电陶瓷体。该多孔导电陶瓷体为一种经高温烧结、体内具有大量彼此相通并与材料表面也相贯通的孔隙结构的可导电的陶瓷结构体。而多孔导电陶瓷体与致密导电陶瓷体的材料可以相同(具体可参照上述描述),区别在于多孔导电陶瓷体为内部具有孔隙结构的导电陶瓷结构,致密导电陶瓷体为内部无孔隙结构的导电陶瓷结构。其中,多孔导电陶瓷体与致密导电陶瓷体的材料也可以不相同,在此并不限定。
由于导电陶瓷体200为多孔导电陶瓷体,使得导电陶瓷体200可用于导液和发热。具体地,如图5和6所示,导电陶瓷体200靠近陶瓷电极300的部分形成发热部210,远离其陶瓷电极300的部分形成导液部220,其中,导液部220用于将待雾化物质传导至发热部210,发热部210被配置为将传导过来的待雾化物质进行雾化。如此,在导电陶瓷体200靠近陶瓷电极300部分的多孔导电陶瓷体作为发热部210,将导电陶瓷体200其余部分的多孔导电陶瓷体作为导液部220,使得只有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发热部210发热雾化,相当于只有一段长度较短的多孔导电陶瓷体发热雾化,因此减少了多孔导电陶瓷体用于发热雾化的部分,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地降低雾化芯的热熔,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只需对发热部210中的雾化液进行集中加热即可迅速产生烟雾,而无需对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进行加热,因此不仅有效降低了雾化芯的功耗,而且有效提高了雾化芯的雾化速度。其中,在只有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发热部210发热雾化的情况下,由于陶瓷电极300与该发热部210之间仍然为面接触,使得电流可以直接通过陶瓷电极300与发热部210之间的接触面均匀地传输至发热部210中,使发热部210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达到提高发热部210整体发热的均匀性的效果。
此外,由于发热部210为多孔导电陶瓷体的一部分,即发热部210的内部也具有孔隙结构,使得在发热部210中的雾化液被加热汽化成烟雾后,导液部220可及时通过发热部210的孔隙结构向发热部210补充待雾化物质,使得发热部210内外整体可持续产生充分大量的烟雾,从而可有效提高用户的口感等抽吸体验。
当然,本实施例中,上述雾化芯还可以包括仅用于导液的导液体100,导液体100与导液部210相连接设置,用于将待雾化物质通过导液部220传导至发热部210进行雾化。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雾化芯中,一般将电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发热体的表面,如此,电极与发热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仅是一个焊点或一条焊痕,换言之,电极与发热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仅仅为点接触。而本实施例中,将传统的电极与发热体表面之间的点接触转换为面接触,如图1~3、5所示,在导电陶瓷体200靠近主机电源20的第一表面23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槽240,每个陶瓷电极300设于一个连接槽240内,使得连接槽240内的每一个槽壁均与陶瓷电极300的一个表面相接触,从而增大了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流可以直接通过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之间的接触面均匀地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中,使导电陶瓷体200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导电陶瓷体200整体发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每个陶瓷电极300可烧结于一个连接槽240内,即在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均单独烧结成型后,其中,导电陶瓷体200上设置有与陶瓷电极300数量对应的连接槽240,每一个陶瓷电极300可对应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上的一个连接槽240后,再将陶瓷电极300共烧至连接槽240内。
当然,本实施例中,每个陶瓷电极300还可以采用固定铆接于一个连接槽240内,具体参照上述描述,在此并不进行赘述。
可选地,陶瓷电极300的形状为丁字形、圆形、椭圆形、方形、条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陶瓷电极300的形状为陶瓷电极300截面的形状,在陶瓷电极300截面的形状为方形时,陶瓷电极300的形状对应为方体或柱体(竖放)等,在此并不一一列举。
在陶瓷电极300的形状为方形时,如图7~9所示,连接槽240的形状也设置为与陶瓷电极300相同的形状,如此,将陶瓷电极300设置在连接槽240内后,将陶瓷电极300共烧至连接槽240内。此时,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具有三种连接状态,其中之一为陶瓷电极300凹陷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第一表面230上(如图7所示),另一连接状态为陶瓷电极300凸起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第一表面230上(如图8所示),最后一种连接状态为陶瓷电极300平齐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第一表面230上(如图9所示)。而这三种连接状态中,无论哪种连接状态,连接槽240的槽壁均会与陶瓷电极300上的其中一个表面或者其中一个表面的部分区域接触,这样,电流通过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之间的接触面进行传输时,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的电流分布会更加均匀。
在陶瓷电极300的形状为丁字形(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上部分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下部分的截面形状也为方形),如图10~12所示,连接槽240的形状也设置为与陶瓷电极300相同的形状,如此,将陶瓷电极300设置在连接槽240内后,将陶瓷电极300共烧至连接槽240内。此时,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也具有三种连接状态,其中之一为陶瓷电极300凹陷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第一表面230上(如图10所示),另一连接状态为陶瓷电极300凸起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第一表面230上(如图11所示),最后一种连接状态为陶瓷电极300平齐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第一表面230上(如图12所示)。上述三种连接状态中,无论哪种连接状态,连接槽240的槽壁均会与陶瓷电极300上的其中一个表面或者其中一个表面的部分区域接触,这样,电流通过陶瓷电极300与导电陶瓷体200之间的接触面进行传输时,传输至导电陶瓷体200的电流分布会更加均匀。
陶瓷电极300凸起设置于导电陶瓷体200的第一表面230上也有两种方式,其中之一种方式为:如图11所示,连接槽240也为丁字形槽(分为上部的横槽和下部的竖槽),陶瓷电极300中上部分的厚度大于丁字形槽中横槽的槽深度,使得陶瓷电极300的上部分设置在丁字形槽的横槽内时,陶瓷电极300的上部分的部分结构凸出于第一表面230设置;另一种方式,如图13所示,连接槽240为一字形槽,这样,丁字形的陶瓷电极300的下部分设置在一字形槽内,而丁字形的陶瓷电极300的上部分则完全凸出于第一表面230设置,此时,陶瓷电极300的上部分的下端面与第一表面230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芯,即本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具有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芯所有技术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并不进行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如图14所示,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器30。其中,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主机10、设于主机10内的主机电源20,雾化器30中雾化芯的每个陶瓷电极300分别与主机电源20电连接。
可选地,电子雾化装置适用于电子烟雾化、医疗雾化以及草本雾化等领域,在此并不限定。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器30,即本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器30所有技术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并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
导电陶瓷体;
陶瓷电极,所述陶瓷电极与所述导电陶瓷体连接为一体,所述陶瓷电极为致密导电陶瓷体且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陶瓷电极分别与主机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电陶瓷体的体积大于所述陶瓷电极的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电极的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导电陶瓷体,且露出于所述导电陶瓷体的部分与所述主机电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陶瓷体为致密导电陶瓷体的发热体,所述雾化芯还包括导液体,所述导电陶瓷体与所述导液体相连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陶瓷体为多孔导电陶瓷体,所述导电陶瓷体用于导液和发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陶瓷体靠近所述主机电源的第一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槽,每个所述陶瓷电极设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陶瓷电极烧结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或者,每个所述陶瓷电极固定铆接于一个所述连接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电极凹陷设置、凸起设置或平齐设置于所述导电陶瓷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电极的形状为丁字形、圆形、椭圆形、方形、条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芯。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设于所述主机内的主机电源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中雾化芯的每个陶瓷电极分别与所述主机电源电连接。
CN202221446312.1U 2022-06-10 2022-06-10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76581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6312.1U CN217658182U (zh) 2022-06-10 2022-06-10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6312.1U CN217658182U (zh) 2022-06-10 2022-06-10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8182U true CN217658182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46312.1U Active CN217658182U (zh) 2022-06-10 2022-06-10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81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76696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包含该电子烟雾化器的电子烟
CN112931952A (zh) 一种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488479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0200331A (zh) 一种电子烟加热器
CN217658182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587023A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216019085U (zh) 一种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JP2024045746A (ja) ヒータ
CN216821761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07613A1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CN216821758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58181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65U (zh) 加热组件、热交换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309181U (zh) 气溶胶形成装置及其加热组件
CN21760955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9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651319U (zh) 发热体、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EP4023081A1 (en) Heating assembly for use in smoking apparatus
CN21855132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188067U (zh) 一种用于抽烟装置的加热组件
CN216821759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91483U (zh) 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82984A1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08186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406858A (zh) 雾化芯及其制备方法、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