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1761U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1761U
CN216821761U CN202122920369.2U CN202122920369U CN216821761U CN 216821761 U CN216821761 U CN 216821761U CN 202122920369 U CN202122920369 U CN 202122920369U CN 216821761 U CN216821761 U CN 216821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ing core
heat generating
generating portion
liqui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036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涛
赵翔
刘群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036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1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1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176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5146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81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芯包括:设置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的多孔导电陶瓷体,多孔导电陶瓷体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孔隙用于导液和流通气体,多孔导电陶瓷体包括:导液部;与导液部连接成一体的发热部,发热部用于加热雾化从导液部传导至发热部内部的雾化液,且发热部从导液部的一侧沿背离导液部的方向凸出设置,发热部与导液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连接有发热部的导液部的一侧的表面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可解决现有雾化芯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时容易出现缺液干烧并影响口感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芯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其中,陶瓷雾化芯由于即便发生偶尔干烧也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在电子雾化装置中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市面上的陶瓷雾化芯主要由发热体和导液体装配而成,其一般是采用在陶瓷内埋入发热电阻(如发热片、发热丝等)的方式,或者采用厚膜印刷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即,将发热体平铺在导液体之上,或者将发热体覆盖在导液体之上。
然而此种类型的陶瓷雾化芯普遍会存在以下缺陷:
发热电阻工作时其周围温度会迅速升高以将周围的雾化液加热并雾化,发热电阻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对其周边产生压力,该压力会将从导液体流向发热电阻的雾化液推向远离发热电阻的方向,只有在发热电阻停止工作后,雾化液才会从导液体流到发热电阻周围。而一旦发热电阻再次开始工作,因发热电阻发热产生的热量又会产生压力,将雾化液推向远离发热电阻的方向,从而形成了脉冲式的进油方式。这样很容易导致雾化芯持续使用时间过长而面临因发热电阻周围缺液而产生干烧的危险,并且会影响用户的吸食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雾化芯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时容易出现缺液干烧并影响口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雾化芯,该雾化芯包括:
设置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的多孔导电陶瓷体,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所述孔隙用于导液和流通气体,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包括:
导液部;
与所述导液部连接成一体的发热部,所述发热部用于加热雾化从所述导液部传导至所述发热部内部的雾化液,且所述发热部从所述导液部的一侧沿背离所述导液部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发热部与所述导液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连接有所述发热部的所述导液部的一侧的表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部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液部上沿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断电间隙,且所述断电间隙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导液部沿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均设置于所述发热部上,所述正极线脚与所述正极触点电连接,所述负极线脚与所述负极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部上设置有第一银浆涂层和第二银浆涂层,所述第一银浆涂层覆盖所述正极触点且与所述正极线脚相焊接,所述第二银浆涂层覆盖所述负极触点且与所述负极线脚相焊接。
进一步地,在沿所述发热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相对设置于所述发热部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均设置于所述导液部上,所述导液部上设置有第一银浆涂层和第二银浆涂层,所述第一银浆涂层覆盖所述正极触点,所述第二银浆涂层覆盖所述负极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均设置于所述导液部上,所述正极线脚与所述正极触点电连接,所述负极线脚与所述负极触点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所述发热部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导液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所述发热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导液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部沿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发热部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1~3倍。
进一步地,连接有所述发热部的所述导液部的一侧上和/或所述导液部背向所述发热部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回气的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孔隙率为10%~60%。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为一体式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烟嘴、可供气体和烟雾流向外部的出气道以及如前述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在所述雾化器的轴向上设置于相比所述出气道更远离所述烟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的发热部朝向所述出气道的入口端设置,或者,所述发热部背向所述出气道的入口端设置,或者,所述雾化芯侧倒以使所述发热部与所述出气道的入口端呈一定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出气道同轴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前述的雾化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兼具导液和发热功能的多孔导电陶瓷体作为导液体和发热体,并将多孔导电陶瓷体设计为包括发热部和导液部两部分的结构,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发热部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的主要发热区,导液部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的主要导液区;同时,通过将发热部以凸出设置的方式外露于导液体的一侧,并使得发热部与导液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导液部的一侧表面积,如此可减少多孔导电陶瓷体中高温部分(即发热部)与导液部的接触面积,避免发热部与导液部之间的高温接触面积过大,雾化液雾化为汽态烟雾后因烟雾体积膨胀(或者是雾化液雾化为汽态烟雾之前因过多的雾化液温度升高而产生较大的压强)而对发热部的周边产生过大的压力,进而可避免在该压力的作用下迫使导液部中的雾化液沿远离发热部的方向流动,解决了脉冲式流入雾化液的技术问题;从而,在多孔导电陶瓷体进行发热的过程中,当发热部所含有的雾化液被加热并雾化时,发热部中的雾化液含量减少,使得发热部中的液体压强小于导液部中的液体压强而形成负压,进而使得雾化液可顺畅地从导液部中流入到发热部中进行补充,从而使得发热部在通电发热过程中能够持续性地产生充分的烟雾,因此不仅有效降低了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时雾化芯会发生欠液干烧的风险,而且可有效提升使用者的吸食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图4的正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正极线脚;
2-负极线脚;
3-多孔导电陶瓷体,31-导液部,311-断电间隙,312-盲孔,32-发热部;
4-出气道;
5-储液杯;
6-雾化芯支架;
7-烟嘴;
81-第一银浆涂层,82-第二银浆涂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该雾化芯包括:
设置有正极触点(图中未示意出)和负极触点(图中未示意出)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多孔导电陶瓷体3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图中未示意出),孔隙用于导液和流通气体,该多孔导电陶瓷体3包括:
导液部31;
与导液部31连接成一体的发热部32,该发热部32用于加热雾化从导液部31传导至发热部32内部的雾化液,且发热部32从导液部31的一侧沿背离导液部31的方向凸出设置,且发热部32与导液部31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连接有发热部32的导液部31的一侧的表面积(此处应当理解的是,连接有发热部32的导液部31的一侧的表面积包括发热部32与导液部3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该侧面上其余裸露部分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为一种经高温烧结、体内具有大量彼此相通并与材料表面也相贯通的孔道结构的可导电的陶瓷材料,在具体实施时,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材料可以是碳化硅、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粉的混合物,而导电粉的材料可以是氮化钛、氮化锆、碳氮化钛、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铊、碳化铪、硼化钛、硼化锆、硼化铊、硼化铪、硅化钼、碳化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为降低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制造成本,优选地,多孔导电陶瓷体3为一体式结构,图示性地,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纵截面呈“凸”字型。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触点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负极触点用于连接电源的负极,本实施例的雾化芯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中,具体应用时,可将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均设置于发热部33上,然后将正极触点电连接至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的正极、负极触点电连接至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的负极,从而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后发热部32可进行发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兼具导液和发热功能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作为导液体和发热体,并将多孔导电陶瓷体3设计为包括发热部32和导液部31两部分的结构,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发热部 32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发热区,导液部31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导液区;同时,通过将发热部32以凸出设置的方式外露于导液体的一侧,并使得发热部32与导液部31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导液部31 的一侧表面积,如此可减少多孔导电陶瓷体3中高温部分(即发热部32)与导液部31的接触面积,避免发热部32与导液部31之间的高温接触面积过大,雾化液雾化为汽态烟雾后因烟雾体积膨胀(或者是雾化液雾化为汽态烟雾之前因过多的雾化液温度升高而产生较大的压强)而对发热部32的周边产生过大的压力,进而可避免在该压力的作用下迫使导液部31中的雾化液沿远离发热部32的方向流动,解决了脉冲式流入雾化液的技术问题;从而,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进行发热的过程中,当发热部32所含有的雾化液被加热并雾化时,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含量减少,使得发热部32中的液体压强小于导液部31 中的液体压强而形成负压,进而使得雾化液可顺畅地从导液部31中流入到发热部32中进行补充,从而使得发热部32在通电发热过程中能够持续性地产生充分的烟雾,因此不仅有效降低了当持续使用时间过长时雾化芯会发生欠液干烧的风险,而且可有效提升使用者的吸食口感。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发热部32的电阻值可以大于导液部31的电阻值,也可以小于导液部31的电阻值,还可以等于导液部31的电阻值,只要能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发热部32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发热区用以加热汽化雾化液,导液部31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导液区用以传导雾化液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作为主要发热区的发热部32所产生的热量大于作为主要导液区的导液部31所产生的热量。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发热部32的高度小于等于导液部31的高度。如此,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一定值的前提下,通过将发热部32的高度设置为小于等于导液部31的高度,有利于缩短雾化液从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路径长度,使得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发热的过程中,雾化液可从导液部31中更加迅速地流入到发热部32中进行雾化液的补充,并且由于导液部31的孔隙中的含液量大于发热部32的含液量(因为导液部31的体积大于发热部32的体积),因此当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因加热雾化而减少时,发热部32与导液部31之间的液压压差会更大,使得发热部32一侧可形成更强的负压,进而使得雾化液可从导液部31中更加迅速地流入到发热部32中进行雾化液的补充,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雾化芯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雾化液自导液部31 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发热部32的高度大于导液部31的高度。如此,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一定值的前提下,通过将发热部32的高度设置为大于导液部31的高度,有利于增加发热部32的发热体积,使得发热部32在单位时间内可产生更多的烟雾,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使用者的吸食口感。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5、图7和图12,考虑到在将雾化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发热的过程中,除了发热部32会导电发热之外,导液部31也会因有一定的电流通过而产生一定的热量,而若导液部31所产生的热量过多,导液部31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也会对导液部31的周边产生过大的压力(具体表现为,导液部31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会使得导液部31中所存储的雾化液的温度过高而产生一定的压强,即温度较高一侧的雾化液的压强会大于温度较低一侧的雾化液的压强),该压力会阻碍雾化液从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从而会降低雾化液从导液部31流入至发热部32中的速度(同时也会降低雾化液从电子雾化装置的储液杯5流入至导液部31中的速度),因此为避免导液部31产生过多的热量而降低雾化液从导液部31流入至发热部32的速度,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液部31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311。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4、图5和图7,在导液部31上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断电间隙311,且断电间隙 311的长度小于等于导液部31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如此设置,使得导液部31可实现轻微发热甚至不发热的效果(由于电流在导液部31中的传递被断电间隙311阻断,因此此时导液部31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发热部32所传递的少部分热量),避免导液部31产生过多的热量而降低雾化液从导液部31流入至发热部32中的速度,保证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在发热部32导电发热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补充,从而有利于降低多孔导电陶瓷体3发生欠液干烧的风险。其中,在具体实施时,断电间隙311的设置数量可从导液部31的雾化液接收量和发热程度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一般而言,断电间隙311设置得越多,电流的阻断效果越好,导液部31 的发热量就越小(即,防止导液部31发热的效果就越好),储液杯5中的雾化液就可更加容易地通过导液部31流入到发热部32中,但与此同时,断电间隙311设置得越多,也意味着导液部31的体积就越小,导液部31所能接收到的雾化液的量也就越少。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断电间隙311 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轴向的长度等于导液部31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轴向的高度,如此,使得断电间隙311可实现更好的电流阻断效果,进而使得导液部31发热更少。
此外,与传统陶瓷雾化芯相比(传统陶瓷雾化芯的热熔都比较大,发热电阻埋入陶瓷后需要把整个陶瓷加热后才能雾化出烟雾,雾化速度较慢,而且其开始时需要大功率驱动,功耗较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芯通过在导液部31上开设至少一条断电间隙311的好处还在于: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所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加集中于用于汽化雾化液的发热部32中,从而可有效地降低整个雾化芯的热熔,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只需对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进行集中加热即可迅速产生烟雾,而无需对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进行加热雾化,从而不仅提高了雾化液的雾化速度,而且降低了雾化芯的功耗。
进一步地,参照图1或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均设置于发热部32上,正极线脚1与正极触点电连接,负极线脚2与负极触点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可以是金属导线,其可通过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发热部32上,此时,正极线脚1与发热部32之间的连接部位即为正极触点,负极线脚2与发热部32之间的连接部位即为负极触点。在将本实施例的雾化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可将正极线脚1 电连接至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的正极、负极线脚2电连接至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的负极,从而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后发热部32可进行发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正负极线脚,可便于将多孔导电陶瓷体3与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9,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发热部32上设置有第一银浆涂层81和第二银浆涂层82(银浆涂层由银浆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第一银浆涂层81覆盖正极触点且与正极线脚1相焊接,第二银浆涂层82覆盖负极触点且与负极线脚2相焊接。如此,通过增设银浆涂层,一方面可方便将正负极线脚与正负极触点进行电连接,另一方面可提高正负极线脚与发热部32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图4、图5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沿发热部32的长度方向上,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相对设置于发热部32的侧壁上。如此设置,可避免因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相距过近而出现短路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发热部32能够正常通电发热而不会发生短路的问题。
进一步地,当导液部31上开设有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311时,还可将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均设置于导液部31上,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后,电流主要流经发热部32,发热部32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发热区,导液部31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导液区。具体地,参照图 11,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均设置于导液部31上,导液部31上设置有第一银浆涂层81和第二银浆涂层82,第一银浆涂层81覆盖正极触点,第二银浆涂层82覆盖负极触点。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导液部31上设置导电涂层用以覆盖正负极触点,使得第一银浆涂层81 可作为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正极触点、第二银浆涂层82可作为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负极触点,如此,在将本实施例的雾化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可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与多孔导电陶瓷体3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可选地,第一银浆涂层81和第二银浆涂层82均设置于导液部31的下端面,如此,在一些电源的正负极为弹性顶针式结构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应用场景中,可提高电源与多孔导电陶瓷体3之间电连接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导液部31上开设有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311时,还可将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均设置于导液部31上,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后,电流主要流经发热部32,发热部 32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发热区,导液部31可作为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主要导液区。具体地,参照图10,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均设置于导液部31上,正极线脚1与正极触点电连接,负极线脚2与负极触点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可以是金属导线,其可通过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导液部31上,此时,正极线脚1与导液部31之间的连接部位即为正极触点,负极线脚2与导液部31之间的连接部位即为负极触点。如此,通过设置正负极线脚,可便于将多孔导电陶瓷体3与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4、图6和图7,申请人研究发现,在发热部32的长度一定的情况下,若发热部32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发热部32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过小(具体表现为该比值小于1),则会导致发热部32的发热体积不足而降低出雾量(即烟雾的产生量),而若发热部32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发热部32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之间的比值过大(具体表现为该比值大于3),则会延长发热部32的导液路径,使得发热部32远离导液部31的一侧容易出现供液不足而发生局部缺液干烧的问题,基于此发现,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部32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 流向发热部32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发热部32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1~3倍,图示性地,假设发热部32沿雾化液自导液部31流向发热部32 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H,发热部32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W,则有 H:W=1:1~3:1。
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12,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连接有发热部32的导液部31的一侧上和/或导液部31背向发热部32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回气的盲孔312。在具体实施时,盲孔31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盲孔312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将盲孔312设置在导液部31中连接有发热部 32的一侧,也可以将盲孔312设置在导液部31中背向发热部32的另一侧,还可以在导液部31中连接有发热部32的一侧以及导液部31中背向发热部32 的另一侧均设置盲孔312。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子雾化技术领域中,所谓回气是指气体穿过导液部31并进入到储液杯5中(储液杯5中存储有雾化液,当导液部31中的雾化液减少时,储液杯5中的雾化液可流入到导液部31中进行补充),从而抵消储液杯5中的负压(造成储液杯5中产生负压的原因是,随着储液杯5中的雾化液慢慢减少,而储液杯5中没有雾化液的部分是真空的,因此储液杯5中的压强就会慢慢减小而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从而产生负压,导致雾化液无法从储液杯5中继续流出或者流速变得越来越慢),使得储液杯 5中的压强和外界的大气压强一样大,从而使得雾化液能够从储液杯5中顺畅地流入到导液部31中。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不含有盲孔312的导液部31而言,通过在导液部 31上增设盲孔312,可缩短气体通过导液部31时的路径,因此可提高回气的速度,达到更好的回气效果,从而在发热部32导电发热的过程中,使得雾化液能够从储液杯5中更加顺畅地流入到导液部31中。也就是说,由于导液部 31本身就是多孔结构,因此导液部31本身也能回气,只不过相对于具有用于回气的盲孔312的导液部31而言,气体在通过不含盲孔312的导液部31时的路径会更长,因此回气的速度会相对较慢。
进一步地,申请人研究发现,当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孔隙率低于10%时,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导液速度会较慢,容易出现缺液干烧的问题,而当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孔隙率高于60%时,多孔导电陶瓷体3则会容易出现漏液的问题,基于此发现,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孔隙率为10%~60%,如此,可有效避免多孔导电陶瓷体3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缺液干烧或者漏液的问题。
对应地,参照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烟嘴7、可供气体和烟雾流向外部的出气道4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雾化芯在雾化器的轴向上设置于相比出气道4更远离烟嘴7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具体实施时,可将雾化芯的发热部32朝向出气道4的入口端(图示性地,出气道4的入口端为出气道4的下端)设置,亦可将发热部32背向出气道4的入口端设置,还可将雾化芯侧倒以使得发热部32与出气道4的入口端呈一定角度设置(例如,将多孔导电陶瓷体3倾斜设置,使得导液部31与出气道4的轴线呈一定的夹角且发热部32设置于出气道4 的入口端下方),只要能保证雾化芯工作过程中发热部32所产生的烟雾能够被气道中的气流顺利带走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雾化芯的改进,本实施例的雾化器具有与上述雾化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和图13,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雾化芯与出气道4同轴设置,更为具体地,雾化器还包括储液杯5和雾化芯支架6,储液杯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液孔(图中未标示出),雾化芯支架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液孔(图中未标示出),雾化芯支架6套设在雾化芯的外部,出液孔与进液孔相连通,雾化芯支架6的内壁与导液部31的外壁相互贴设在一起,且进液孔对应导液部31设置。如此,通过将雾化芯与出气道4同轴设置(具体地,雾化芯的中轴线与出气道4的轴线相重合),相比于将雾化芯倾斜设置而言,有利于提高多孔导电陶瓷体3安装的便利性。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电子雾化装置可为电子烟(此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到的雾化液可以是烟油等介质),得益于上述雾化芯的改进,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与上述雾化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正极触点和负极触点的多孔导电陶瓷体,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所述孔隙用于导液和流通气体,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包括:
导液部;
与所述导液部连接成一体的发热部,所述发热部用于加热雾化从所述导液部传导至所述发热部内部的雾化液,且所述发热部从所述导液部的一侧沿背离所述导液部的方向凸出设置,所述发热部与所述导液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连接有所述发热部的所述导液部的一侧的表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液部上沿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断电间隙,且所述断电间隙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导液部沿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均设置于所述发热部上,所述正极线脚与所述正极触点电连接,所述负极线脚与所述负极触点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上设置有第一银浆涂层和第二银浆涂层,所述第一银浆涂层覆盖所述正极触点且与所述正极线脚相焊接,所述第二银浆涂层覆盖所述负极触点且与所述负极线脚相焊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发热部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相对设置于所述发热部的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均设置于所述导液部上,所述导液部上设置有第一银浆涂层和第二银浆涂层,所述第一银浆涂层覆盖所述正极触点,所述第二银浆涂层覆盖所述负极触点。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所述正极触点和所述负极触点均设置于所述导液部上,所述正极线脚与所述正极触点电连接,所述负极线脚与所述负极触点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所述发热部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导液部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沿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发热部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1~3倍。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所述发热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导液部的高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沿所述雾化液自所述导液部流向所述发热部的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发热部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宽度的1~3倍。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连接有所述发热部的所述导液部的一侧上和/或所述导液部背向所述发热部的另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回气的盲孔。
1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孔隙率为10%~60%;
且/或,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为一体式结构。
15.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烟嘴、可供气体和烟雾流向外部的出气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在所述雾化器的轴向上设置于相比所述出气道更远离所述烟嘴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的发热部朝向所述出气道的入口端设置,或者,所述发热部背向所述出气道的入口端设置,或者,所述雾化芯侧倒以使所述发热部与所述出气道的入口端呈一定角度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出气道同轴设置。
18.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2920369.2U 2021-10-29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6821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0369.2U CN216821761U (zh) 2021-11-24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CT/CN2022/125146 WO2023071816A1 (zh) 2021-10-29 2022-10-13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0369.2U CN216821761U (zh) 2021-11-24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1761U true CN216821761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0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0369.2U Active CN216821761U (zh) 2021-10-29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17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816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19875A1 (zh) * 2022-12-05 2024-06-13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1816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119875A1 (zh) * 2022-12-05 2024-06-13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21761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JP7323132B2 (ja) 電子エアロゾル供給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エアロゾル供給システムのための気化器
US20170035109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WO2015149404A1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CN216088845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1567894A (zh) 多孔陶瓷发热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19105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0951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58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63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0955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158559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71816A1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6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71441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87663U (zh) 一种排气防漏油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008186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58739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9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088843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116058541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59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90288U (zh) 多孔陶瓷发热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58182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