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1760U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1760U
CN216821760U CN202122920368.8U CN202122920368U CN216821760U CN 216821760 U CN216821760 U CN 216821760U CN 202122920368 U CN202122920368 U CN 202122920368U CN 216821760 U CN216821760 U CN 216821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eramic
ceramic body
atomizing core
porous
porous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03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涛
赵翔
刘群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203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1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1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1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芯包括:正极线脚;负极线脚;呈柱状的多孔导电陶瓷体,多孔导电陶瓷体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且多孔导电陶瓷体围合设置并形成中空贯通的通道;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分别电连接于通道的内壁,以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在沿通道的径向上靠近通道的部分形成发热部,在沿通道的径向上远离通道的部分形成导液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可在无需将多孔导电陶瓷体做成薄片的前提下,解决导电陶瓷雾化芯热熔大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芯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其中,导电陶瓷雾化芯由于具有既能导电发热又能导液,而且抗干烧能力强、无异味、高温下没有析出物、抗氧化性强等优点,因此是比较理想的雾化材料。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导电陶瓷雾化芯普遍存在热熔问题,若将单体制作得比较厚,则会导致导电陶瓷雾化芯的热熔比较大,雾化速度比较慢,使得使用者所吸食的头几口烟雾量较小甚至没有烟雾,而且工作时需要大功率驱动,耗能要比普通的雾化芯大得多;而若将单体制作得比较薄,虽然可以解决热熔大的问题,但这又会导致导电陶瓷雾化芯的抗热振比较差,容易发生破损,同时由于比较薄,所以会容易把热量传导给雾化液,从而造成油杯温度迅速升高发烫,给用户带来“烫手”的不良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在无需将多孔导电陶瓷体做成薄片的前提下,解决导电陶瓷雾化芯热熔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雾化芯,该雾化芯包括:
正极线脚;
负极线脚;
呈柱状的多孔导电陶瓷体,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且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围合设置并形成中空贯通的通道;
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以使得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在沿所述通道的径向上靠近所述通道的部分形成发热部,在沿所述通道的径向上远离所述通道的部分形成导液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部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
进一步地,在所述导液部上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断电间隙,且所述断电间隙在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导液部在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断电间隙的形状为直线的环状、波浪线的环状或者矩形线的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断电间隙设置有多条,且多条所述断电间隙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轴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所述导液部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发热部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相对地设置于通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线脚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一端内壁上,所述负极线脚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呈空心圆柱状或者空心棱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孔隙率为10%~6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烟嘴、可供气体和烟雾流向外部的出气道以及前述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在所述雾化器的轴向上设置于相比所述出气道更远离所述烟嘴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出气道同轴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前述的雾化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多孔导电陶瓷体沿多孔导电陶瓷体的轴向围合设置而成中空贯通的通道,并在该通道的内壁分别设置正极线脚和负极线脚,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后,可在通道的内壁由内到外地形成温度由高到低的温度梯度,实现将多孔导电陶瓷体在沿通道的径向上划分成靠近通道的发热部和远离通道的导液部,导液部用于传导雾化液,发热部用于加热雾化雾化液,如此,在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将一部分厚度的柱状多孔导电陶瓷体作为导液部,将另一部分厚度的柱状多孔导电陶瓷体作为发热部,从而无需将多孔导电陶瓷体制成单体的薄片,而是只有在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的发热部发热雾化,相当于只有一圈厚度较薄的靠近通道内壁的多孔导电陶瓷体发热雾化,因此减少了多孔导电陶瓷体用于发热雾化的部分,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地降低雾化芯的热熔,也即有效降低了雾化芯工作时的温度,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只需对发热部中的雾化液进行集中加热即可迅速产生烟雾,而无需对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进行加热,因此不仅有效降低了雾化芯的功耗,而且有效提高了雾化芯的雾化速度;此外,由于发热部为多孔导电陶瓷体,在发热部中的雾化液被加热气化成烟雾后,导液部可及时通过发热部的孔隙为发热部补充雾化液,使得整个发热部可由内而外持续产生充分的烟雾并能保障所产生的烟雾能够被通道中的气流带走,从而可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正极线脚;
2-负极线脚;
3-多孔导电陶瓷体,31-通道,32-发热部,33-导液部,331-断电间隙;
4-出气道;
5-储液杯;
6-雾化芯支架,61-进液孔;
7-烟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该雾化芯包括:
正极线脚1;
负极线脚2;
呈柱状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多孔导电陶瓷体3整体分布有多个用于导液和流通气体的孔隙(图中未示意出),且多孔导电陶瓷体3围合设置并形成中空贯通的通道31;
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分别电连接于通道31的内壁,以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3在沿通道31的径向上靠近通道31的部分形成发热部32,在沿通道 31的径向上远离通道31的部分形成导液部33。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为一种经高温烧结、体内具有大量彼此相通并与材料表面也相贯通的孔道结构的可导电的陶瓷材料,在具体实施时,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材料可以是碳化硅、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与导电粉的混合物,而导电粉的材料可以是氮化钛、氮化锆、碳氮化钛、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铊、碳化铪、硼化钛、硼化锆、硼化铊、硼化铪、硅化钼、碳化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为降低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制造成本,优选地,多孔导电陶瓷体3为一体式结构。此外,在具体实施时,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形状可以是规则的柱状结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大体呈柱状的结构,可选地,多孔导电陶瓷体3呈空心圆柱状或者空心棱柱状(如空心三棱柱、空心四棱柱、空心五棱柱等)。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谓柱状是指单体沿一个方向伸长的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可以是金属导线,其可通过焊接等方式电连接于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一端上,本实施例的雾化芯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中,在具体应用时,可将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电连接至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分的正负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孔导电陶瓷体3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轴向围合设置而成中空贯通的通道31,并在该通道31的内壁分别设置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后,可在通道31的内壁由内到外地形成温度由高到低的温度梯度,实现将多孔导电陶瓷体3在沿通道31 的径向上划分成靠近通道31的发热部32和远离通道31的导液部33,导液部33用于传导雾化液,发热部32用于加热雾化雾化液,如此,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上将一部分厚度的柱状多孔导电陶瓷体3作为导液部33,将另一部分厚度的柱状多孔导电陶瓷体3作为发热部32,从而无需将多孔导电陶瓷体3制成单体的薄片,而是只有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上的发热部32发热雾化,相当于只有一圈厚度较薄的靠近通道31内壁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发热雾化,因此减少了多孔导电陶瓷体3用于发热雾化的部分,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地降低雾化芯的热熔,也即有效降低了雾化芯工作时的温度,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只需对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进行集中加热即可迅速产生烟雾,而无需对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3进行加热,因此不仅有效降低了雾化芯的功耗,而且有效提高了雾化芯的雾化速度;此外,由于发热部32为多孔导电陶瓷体3,在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被加热气化成烟雾后,导液部33可及时通过发热部32的孔隙为发热部32补充雾化液,使得整个发热部32可由内而外持续产生充分的烟雾并能保障所产生的烟雾能够被通道31中的气流带走,从而可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应当理解的是,在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发热部32 所产生的热量大于导液部33所产生的热量。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多孔导电陶瓷体3之所以能够在自通道31的内壁由内到外地形成温度由高到低的温度梯度的原因在于(为方便阐述和理解,下面以呈“空心”圆柱状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为例进行说明):
在沿通道31的径向且远离通道31内壁的方向上,电流从正极线脚1流向负极线脚2所流经的路径逐渐变长,根据电阻定律的公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85806280000061
可知,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电阻率ρ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而在同一“空心”圆柱状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中,电阻率ρ和横截面积S可看作是相同的,因此在沿通道31的径向且远离通道31内壁的方向上,多孔导电陶瓷体3各个部位的电阻逐渐变大,同时根据焦耳定律的公式: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385806280000062
可知,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Q跟电压U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比,而在沿通道31的径向且远离通道31 内壁的方向上,多孔导电陶瓷体3各个部位的电压是相同的(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各个部位可以看作是多个相互并联的导体)、电阻是逐渐变大的,因此电阻越小的部位所产生的热量越大,电阻越大的部位所产生的热量越小,从而,使得雾化芯通电工作后,多孔导电陶瓷体3可在自通道31的内壁由内到外地形成温度由高到低的温度梯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相对地设置于通道31的内壁上。如此设置,不仅可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3在沿通道31的径向上靠近通道31的部分形成发热部32,在沿通道31的径向上远离通道31的部分形成导液部33,而且可避免因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2相距过近而出现短路的问题,从而保证了发热部32能够正常通电发热而不会发生短路的问题。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正极线脚1的一端设置于通道31的一端内壁上,负极线脚2的一端设置于通道31的另一端内壁上。这样,从图2和图5的剖视图的方向看,通道31可以视作一个矩形形状,而正极线脚1连接于通道31的一端内壁的触点,与负极线脚2连接于通道31的另一端内壁的触点之间的连线,可以视作该矩形形状的对角线。如此设置,不仅可使得多孔导电陶瓷体3在沿通道 31的径向上靠近通道31的部分形成发热部32,在沿通道31的径向上远离通道31的部分形成导液部33,而且可更加有效地避免因正极线脚1和负极线脚 2相距过近而出现短路的问题,此外,在具体实施时,只需通过焊接等方式将正负极线脚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通道31内壁的一端即可,而无需将正负极线脚与通道31的内壁进行大面积的接触连接(例如,无需将正负极线脚分别贯穿并紧贴通道31的内壁后再与通道31的内壁进行焊接),从而可提高正负极线脚的安装便利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4至图7以及图12,考虑到在将雾化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场景中,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发热的过程中,除了发热部 32会导电发热之外,导液部33也会因有一定电流的通过而产生一定的热量,而若导液部33所产生的热量过多,导液部33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对导液部 33的周边产生过大的压力(具体表现为,导液部33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会使得导液部33中所存储的雾化液的温度过高而产生一定的压强,即温度较高一侧的雾化液的压强会大于温度较低一侧的雾化液的压强),该压力会阻碍雾化液从导液部33流向发热部32,从而会降低雾化液从导液部33流入至发热部32 中的速度(同时也会降低雾化液从电子雾化装置的储液杯5流入至导液部33 中的速度),因此为避免导液部33产生过多的热量而降低雾化液从导液部33 流入至发热部32的速度,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液部33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331,图示性地,断电间隙331设置于导液部33的外表面。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7以及图12,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导液部33上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条断电间隙 331,且断电间隙331在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的深度小于等于导液部33 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上的厚度。如此设置,使得导液部33可实现轻微发热甚至不发热的效果(由于电流在导液部33中的传递被断电间隙331阻断,因此此时导液部33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发热部32所传递的少部分热量),避免导液部33产生过多的热量而降低雾化液从导液部33流入至发热部32中的速度,保证了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在发热部32导电发热过程中能够及时进行补充,从而有利于降低多孔导电陶瓷体3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其中,在具体实施时,断电间隙331的设置数量可从导液部33的雾化液接收量和发热程度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量,一般而言,断电间隙331设置得越多,电流的阻断效果越好,导液部33的发热量就越小(即,防止导液部33发热的效果就越好),储液杯5中的雾化液就可更加容易地通过导液部33流入到发热部32中,但与此同时,断电间隙331设置得越多,也意味着导液部33的体积就越小,导液部33所能接收到的雾化液的量也就越少,可选地,如图6所示,断电间隙331设置有多条,且多条断电间隙331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轴向间隔布置。此外,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断电间隙331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的深度等于导液部33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的厚度,如此,使得断电间隙331可实现更好的电流阻断效果,进而使得导液部33发热更少。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图4和图5可知,断电间隙331可以沿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周向设置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外围。除此之外,如图9所示,断电间隙331同样设置在环绕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外围,但在与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轴向垂直的平面方向上,断电间隙331还可以与该平面方向成一定倾斜角度来设置。又或者,断电间隙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外周壁上可以设置为直线的环状(如图4所示)、波浪线的环状(如图10所示)或者矩形线的环状(如图11所示)等等,只要能起到阻断电流的效果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2、图3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上,导液部33的厚度大于等于发热部32 的厚度。图示性地,假设导液部33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上的厚度为D,发热部32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径向上的厚度为F,则有D≥F。如此设置,有利于缩短雾化液在发热部32中流经的路径长度,同时也可以缩短雾化后的烟雾在发热部32中流经的路径长度,使得在多孔导电陶瓷体3通电发热的过程中,雾化液可在发热部32中更加迅速地被加热雾化,并将雾化液更快地补充到发热部32内,此外,由于导液部33的孔隙中的含液量大于发热部32的含液量(因为导液部33的体积大于发热部32的体积),因此当发热部32中的雾化液因加热雾化而减少时,发热部32与导液部33之间的液压压差会更大,使得发热部32一侧可形成更强的负压,进而使得雾化液可从导液部33 中更加迅速地流入到发热部32中进行雾化液的补充,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多孔导电陶瓷体3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
进一步地,申请人研究发现,当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孔隙率低于10%时,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导液速度会较慢,容易出现缺液干烧的问题,而当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孔隙率高于60%时,多孔导电陶瓷体3则会容易出现漏液的问题,基于此发现,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孔隙率为10%~60%,如此,可有效避免多孔导电陶瓷体3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缺液干烧或者漏液的问题。
对应地,参照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烟嘴7、可供气体和烟雾流向外部的出气道4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雾化芯在雾化器的轴向上设置于相比出气道4更远离烟嘴7的位置,图示性地,多孔导电陶瓷体3设置于出气道4的入口端的下方(如图12 所示,出气道4的入口端为出气道4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雾化芯的改进,本实施例的雾化器具有与上述雾化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雾化芯与出气道4同轴设置,更为具体地,雾化器还包括储液杯5和雾化芯支架6,储液杯5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液孔(图中未标示出),雾化芯支架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液孔61,雾化芯支架6套设在雾化芯的外部,出液孔与进液孔61相连通,雾化芯支架6的内壁与多孔导电陶瓷体3的外壁相互贴设在一起,且进液孔61对应导液部33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雾化芯与出气道4同轴设置,使得出气道4与雾化芯的通道31相连通,如此可使得雾化芯工作过程中发热部32所产生的烟雾能够更加顺利地被气道中的气流带走。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该电子雾化装置可为电子烟(此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提及到的雾化液可以是烟油等介质),得益于上述雾化芯的改进,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与上述雾化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线脚;
负极线脚;
呈柱状的多孔导电陶瓷体,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且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围合设置并形成中空贯通的通道;
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以使得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在沿所述通道的径向上靠近所述通道的部分形成发热部,在沿所述通道的径向上远离所述通道的部分形成导液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部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液部上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周向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断电间隙,且所述断电间隙在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导液部在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电间隙的形状为直线的环状、波浪线的环状或者矩形线的环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电间隙设置有多条,且多条所述断电间隙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轴向间隔布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径向上,所述导液部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发热部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线脚和所述负极线脚相对地设置于通道的内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线脚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道的一端内壁上,所述负极线脚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内壁上。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呈空心圆柱状或者空心棱柱状;
且/或,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孔隙率为10%~60%。
10.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烟嘴、可供气体和烟雾流向外部的出气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在所述雾化器的轴向上设置于相比所述出气道更远离所述烟嘴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出气道同轴设置。
1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2920368.8U 2021-11-24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6821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0368.8U CN216821760U (zh) 2021-11-24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0368.8U CN216821760U (zh) 2021-11-24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1760U true CN216821760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0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0368.8U Active CN216821760U (zh) 2021-11-24 2021-11-24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1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06916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ic cigarette
CN216821761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KR20190022673A (ko) 에어로졸 흡인기용 카트리지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에어로졸 흡인기, 및 에어로졸 흡인기용 발열 시트
CN216821765U (zh) 加热组件、热交换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567894A (zh) 多孔陶瓷发热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158014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01910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60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59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58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71441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63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09556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958739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71440U (zh) 雾化芯及雾化组件
CN212590288U (zh) 多孔陶瓷发热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71816A1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771442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158560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08186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2179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082984A1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58182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6158559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1011992U (zh) 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