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33766U -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33766U
CN217633766U CN202221791163.2U CN202221791163U CN217633766U CN 217633766 U CN217633766 U CN 217633766U CN 202221791163 U CN202221791163 U CN 202221791163U CN 217633766 U CN217633766 U CN 217633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gearbox
input shaft
transmission system
energ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911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石兆军
张�成
丰万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Qingyan Haiyi New Energy Power Co.,Ltd. Shanghai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Qingyan Hongda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Qingyan Hongda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Qingyan Hongda New Energy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911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33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33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33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套设有深沟球轴承;主轴,和输入轴同轴连接,主轴和输入轴的连接处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主轴沿背离输入轴的方向依次套设有三挡齿轮、两档齿轮、一挡齿轮和两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两根中间轴,分别位于主轴的两侧,任一中间轴依次套设有副轴四挡齿轮和副轴三挡齿轮,且任一中间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列相对设置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副轴四挡齿轮和输入轴传动连接,副轴三挡齿轮和三挡齿轮传动连接。上述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变速箱结构得以优化,提升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燃油车的变速箱多采用多档位(例如:9档、12档、16档)设计,因其齿轮数量较多,导致变速箱的外形尺寸偏大、重量偏高、采购成本偏高。
然而针对新能源重型汽车,不宜直接采用传统燃油车的变速箱,传统的重型变速箱已经不太符合新能源车辆市场的需求。尽管当前市面上具有诸如双中间轴结构的变速箱,但是变速箱采用深沟球轴承和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设计,由于两种轴承自身不能承载轴向载荷的原因,从而大大降低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鉴于此,如何优化变速箱结构,以提升变速箱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变速箱结构得以优化,提升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包括:
输入轴,套设有深沟球轴承;
主轴,和输入轴同轴连接,主轴和输入轴的连接处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主轴沿背离输入轴的方向依次套设有三挡齿轮、两档齿轮、一挡齿轮和两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
两根中间轴,分别位于主轴的两侧,任一中间轴依次套设有副轴四挡齿轮和副轴三挡齿轮,且任一中间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列相对设置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副轴四挡齿轮和输入轴传动连接,副轴三挡齿轮和三挡齿轮传动连接。
其中,主轴面向输入轴的端部设有轴肩,输入轴设有供轴肩伸入的腔室,轴肩套面向输入轴的一端套设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位于腔室内。
其中,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两端分别抵于腔室的内壁和轴肩。
其中,主轴、两根中间轴、三挡齿轮、两档齿轮、一挡齿轮、副轴四挡齿轮和副轴三挡齿轮采用磨齿工艺后进行抛丸处理。
其中,副轴四挡齿轮位于主轴和输入轴的连接处外侧。
其中,三挡齿轮、两档齿轮、一挡齿轮、副轴四挡齿轮和副轴三挡齿轮均为斜齿轮。
其中,副轴四挡齿轮和副轴三挡齿轮两者的相对一侧的端面相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上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在输入轴上套设有深沟球轴承,输入轴和主轴同轴连接,主轴和输入轴的连接处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主轴沿背离输入轴的方向依次套设有三挡齿轮、两档齿轮、一挡齿轮和两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两根中间轴分别位于主轴的两侧,任一中间轴依次套设有副轴四挡齿轮和副轴三挡齿轮,且任一中间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列相对设置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可以看出,采用四个档位的设计方式,在不同位置上重新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轴承,从而有效提升传动系统的结构强度,大幅度延长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具备上述传动系统,有益效果此处不再展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请参考附图1,传动系统包括:输入轴1、主轴2和两根中间轴3,输入轴1和主轴2同轴连接,两根中间轴3对称分布在输入轴1和主轴2的两侧,输入轴1套设有深沟球轴承11,主轴2和输入轴1的连接处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主轴2沿背离输入轴1的方向依次套设有三挡齿轮22、两档齿轮23、一挡齿轮24和两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5,两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5能够承受两个方向的轴向载荷,同时承受径向载荷。任一中间轴3依次套设有副轴四挡齿轮31和副轴三挡齿轮32,且任一中间轴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列相对设置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3,副轴四挡齿轮31和输入轴1传动连接,副轴三挡齿轮32和三挡齿轮22传动连接,两档齿轮23和一挡齿轮24两者分别和中间轴3的不同轴向位置传动连接。
可以看出,本申请采用两根中间轴3的设置方式,输入轴1传递给中间轴3的功率被分流,每一根中间轴3和套设在其上的副轴四挡齿轮31、副轴三挡齿轮32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3仅承受总动力的一半,这样即可提升使用寿命,同时,采用两根中间轴3的设置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变速箱的外形尺寸,方便安装和维护。
请参考附图2所示,其中箭头代表受力方向,在变速箱运行时,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3承受向后的轴向力,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承受向后的轴向力,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5承受向前的轴向力。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5合力仍然向前,即输入轴1和主轴2的合力作用于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5上,并且合力的方向向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2面向输入轴1的端部设有轴肩,输入轴1设有供轴肩伸入的腔室,轴肩套面向输入轴1的一端套设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位于腔室内。考虑到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只能承受轴向载荷,不能承受径向载荷,因此利用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传递输入轴1和主轴2之间的轴向力,能够有效确保输入轴1和主轴2的连接可靠,提升使用寿命。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的两端分别抵于腔室的内壁和轴肩,这样即可避免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相对于输入轴1和主轴2的轴向移动,提升使用可靠性。
本文中,主轴2、两根中间轴3、三挡齿轮22、两档齿轮23、一挡齿轮24、副轴四挡齿轮31和副轴三挡齿轮32采用磨齿工艺后进行抛丸处理。其中,抛丸处理,尤其是强力抛丸是一种利用高速运动的弹丸流对齿轮齿面的冲击从而使其表层产生塑性应变层,该层显微组织发生有利的变化并是该层引入残余压应力场,该压应力场能提高齿轮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工艺方法。本申请中采用抛丸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运动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传动效率和使用寿命。
副轴四挡齿轮31位于主轴2和输入轴1的连接处外侧,即副轴四挡齿轮31和输入轴1的传动连接位置位于主轴2和输入轴1的连接处之外,输入轴1和主轴2的连接处尺寸较大,呈凸台结构,在凸台结构处和副轴四挡齿轮31传动连接,进一步优化传动系统的结构,提升输入轴1和主轴2之间的传动可靠性。
进一步来看,三挡齿轮22、两档齿轮23、一挡齿轮24、副轴四挡齿轮31和副轴三挡齿轮32均为斜齿轮,采用斜齿轮的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齿轮在啮合传动时的运行平稳,有助于确保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副轴四挡齿轮31和副轴三挡齿轮32两者的相对一侧的端面相抵,这样即可减少中间轴3的轴向尺寸,同时由于副轴四挡齿轮31和副轴三挡齿轮32两者相抵,可以确保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实现两者的同步转动平稳,提升运行可靠性。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上述传动系统的变速箱,包括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变速箱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1),套设有深沟球轴承(11);
主轴(2),和所述输入轴(1)同轴连接,所述主轴(2)和所述输入轴(1)的连接处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所述主轴(2)沿背离所述输入轴(1)的方向依次套设有三挡齿轮(22)、两档齿轮(23)、一挡齿轮(24)和两列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5);
两根中间轴(3),分别位于所述主轴(2)的两侧,任一所述中间轴(3)依次套设有副轴四挡齿轮(31)和副轴三挡齿轮(32),且任一所述中间轴(3)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列相对设置的第二圆锥滚子轴承(33),所述副轴四挡齿轮(31)和所述输入轴(1)传动连接,所述副轴三挡齿轮(32)和所述三挡齿轮(2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面向所述输入轴(1)的端部设有轴肩,所述输入轴(1)设有供所述轴肩伸入的腔室,所述轴肩面向所述输入轴(1)的一端套设所述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所述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位于所述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圆柱滚子轴承(21)的两端分别抵于所述腔室的内壁和所述轴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2)、两根所述中间轴(3)、所述三挡齿轮(22)、所述两档齿轮(23)、所述一挡齿轮(24)、所述副轴四挡齿轮(31)和所述副轴三挡齿轮(32)采用磨齿工艺后进行抛丸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四挡齿轮(31)位于所述主轴(2)和所述输入轴(1)的连接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挡齿轮(22)、所述两档齿轮(23)、所述一挡齿轮(24)、所述副轴四挡齿轮(31)和所述副轴三挡齿轮(32)均为斜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四挡齿轮(31)和所述副轴三挡齿轮(32)两者的相对一侧的端面相抵。
8.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
CN202221791163.2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Active CN217633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1163.2U CN217633766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91163.2U CN217633766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33766U true CN217633766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3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91163.2U Active CN217633766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33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33766U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四挡变速箱的传动系统和变速箱
CN203743332U (zh) 大客车六档变速箱
CN110774881A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模块结构
CN209762195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主副轴机构
CN212250994U (zh) 一种拖拉机动力换向变速箱传动装置
CN215980767U (zh) 一种小型化轻量化的二级行星减速机
CN212775409U (zh) 一种拖拉机变速箱传动装置
CN203670643U (zh) 客车用六挡变速器
CN209969203U (zh) 一种可变速比的轧机联合齿轮箱结构
CN112032262A (zh) 一种拖拉机动力换向变速箱传动装置
CN209818663U (zh)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变速器
CN114658812B (zh) 一种六挡后驱变速器
CN220227744U (zh) 一种变速箱输出驱动轮的紧固装配结构
CN217874015U (zh) 一种小马力拖拉机同步器传动装置
CN219388532U (zh) 具高耐受力的减速齿轮箱结构
CN212536549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变速箱
CN214146534U (zh) 一种减速机柔性行星架
CN220816441U (zh) 一种变速器
CN214578648U (zh) 一种六挡双离合变速器的传动系统
CN212004174U (zh) 变速器及汽车
CN219013300U (zh) 一种双中间轴变速箱
CN219549549U (zh) 一种回转行星减速机
CN219413418U (zh) 一种八速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CN210970652U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模块结构
CN212055697U (zh)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5

Address after: Room 203, 2nd Floor, Building 6, No. 588 Caolong Road, Xinqiao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ingyan Haiyi New Energy Power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211806 No. 9-205, Buyue Road, Puk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uk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Qingyan Hongda New Energy Powe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