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3943U - 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23943U CN217623943U CN202220898408.5U CN202220898408U CN217623943U CN 217623943 U CN217623943 U CN 217623943U CN 202220898408 U CN202220898408 U CN 202220898408U CN 217623943 U CN217623943 U CN 2176239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shock
- axle
- elastic
- absorbing
- absorb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属于车用减震机构技术领域。目的是减缓三轮车在使用时因颠簸产生的震动,保护三轮车自身及所运输产品不受损坏。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和车桥,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与车桥近其一端处连接,下支撑件的另一端与车桥近其另一端处连接,所述车桥与上支撑件之间设有一组弹性减震组件,所述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弹性减震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减震机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三轮车是现在社会常用的轻便的交通工具,在载人和运送货物的时候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而电动三轮车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其中电动三轮车的车架作为电动三轮车的主要骨架,其结构直接影响了电动三轮车的质量。
电动三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路面崎岖、具有凹陷起伏或其它原因会出现颠簸的情况,因颠簸产生的震动会第一时间作用于电动三轮车车架,因而为了提高驾驶者和乘客的乘坐体验,又或是为了避免所运输货物因颠簸出现损坏甚至散落至车厢外的情况发生,通常都会在三轮车车架上设置减震机构用于减缓电动三轮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颠簸产生的震动。另外三轮车的减震机构需要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其与车架拆装配合的方式在车架设计时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能够有效减缓三轮车在使用时因颠簸产生的震动,保护三轮车自身及所运输产品不受损坏。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和车桥,所述下支撑件的一端与车桥近其一端处连接,下支撑件的另一端与车桥近其另一端处连接,所述车桥与上支撑件之间设有一组弹性减震组件,所述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弹性减震件。
所述上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中部连接,所述弹性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减震件和第三弹性减震件,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的一端与车桥近其一端处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一侧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减震件的一端与车桥近其另一端处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相对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与车桥之间的夹角和第三弹性减震件与车桥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同。
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包括上固定座、下固定座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与上固定座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通过下固定座与下支撑件连接,第二减震件通过上固定座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减震件的形状、结构及大小与第二弹性减震件相同。
所述上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连杆,所述下固定座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上固定座通过连杆的一端伸入下固定座的第一安装槽内与其配合,所述下固定座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减震弹簧通过其一端与第一安装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连接的方式套设在上固定座的连杆和下固定座上。
所述第一安装槽内靠近开口处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连杆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二安装部侧面设有防滑层。
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的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杆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的另一端均与下支撑件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均垂直于第二支撑杆。
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的结构与第二弹性减震件相同。
所述车桥近其一端处设有第一固定部,车桥近其另一端处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下支撑件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与车桥连接。
所述车桥近其一端处设有第三固定部,车桥近其另一端处设有第四固定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设有第五固定部,第一支撑杆另一侧设有第六固定部,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的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与车桥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固定部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的一端通过第四固定部与车桥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固定部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七固定部,下支撑件上设有至少两个第八固定部,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的一端均通过一个第七固定部与第二支撑杆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的另一端均通过一个第八固定部与下支撑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稳固性强,通过上支撑件、下支撑件、车桥、弹性减震组件及第一弹性减震件共同作用能够确保三轮车在行驶运输过程中因路面起伏或遭遇其它情况导致车体颠簸时快速消除颠簸带来的影响,对三轮车自身及所运货物进行保护。
b)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撑件、下支撑件、车桥、弹性减震组件及第一弹性减震件之间的连接安装方式简单牢靠,方便工作人员或使用者快速进行拆装检修工作。
c)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的第一弹性减震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三轮车车架后方受到的冲击,通过上支撑件和车桥之间的弹性减震组件能够大幅减少三轮车行驶过程中因颠簸而向一侧倾斜的幅度,两者结合能够确保三轮车在崎岖路面上平稳驾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弹性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图。
图6是图4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10第一支撑杆、111第五固定部、112第六固定部、120第二支撑杆、121第七固定部、200下支撑件、210第八固定部、300车桥、310第一固定部、320第二固定部、330第三固定部、340第四固定部、400第一弹性减震件、510第二弹性减震件、511上固定座、5111第一安装部、5112连杆、5113第一限位部、512下固定座、5121第一安装槽、5122第二安装部、5123第二限位部、513减震弹簧、520第三弹性减震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200和车桥300,所述下支撑件200的一端与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连接,下支撑件200的另一端与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连接,所述车桥300与上支撑件之间设有一组弹性减震组件,所述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200之间设有两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200是构成三轮车车架的一部分,当三轮车受到冲击时会将不同位置的冲击力通过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200传递到弹性减震组件和相应的第一弹性减震件400上,通过弹性减震组件和相应的第一弹性减震件400来将冲击减缓吸收,以此达到减震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上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所述第一支撑杆110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0的中部连接,所述弹性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减震件510和第三弹性减震件520,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一端与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0一侧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一端与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0相对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与车桥300之间的夹角和第三弹性减震件520与车桥300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第三弹性减震件520、车桥300和第一支撑杆110相连形成一个三角支撑机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在受到冲击压迫时,第一支撑杆110和车桥300能够将冲击传递给第二弹性减震件510和第三弹性减震件520,通过第二弹性减震件510和第三弹性减震件520吸收减缓冲击力来达到减震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包括上固定座511、下固定座512和减震弹簧513,所述减震弹簧513的一端与上固定座511连接,所述减震弹簧513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座512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通过下固定座512与下支撑件200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510通过上固定座511与第一支撑杆110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形状、结构及大小与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在三轮车发生颠簸时,第一支撑杆110能够将冲击力传递给上固定座511,车桥300能够将冲击力传递给下固定座512,上固定座511和下固定座512能够互相配合挤压减震弹簧513来吸收减缓冲击力。
具体的,所述上固定座511上设有第一安装部5111,所述第一安装部5111上设有连杆5112,所述下固定座512上设有第一安装槽5121,所述上固定座511通过连杆5112的一端伸入下固定座512的第一安装槽5121内与其配合,所述下固定座512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5122,所述减震弹簧513通过其一端与第一安装部511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5122连接的方式套设在上固定座511的连杆5112和下固定座512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安装部5111和第二安装部5122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安装减震弹簧513,另一方面在出现震动时,第一减震件通过第一安装部5111或第二安装部5122便于将冲击力迅速地传递到减震弹簧513上进行吸收减缓。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槽5121内靠近开口处设有第一限位部5113,所述连杆5112远离第一安装部5111的一端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5113配合的第二限位部51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5121为口径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口径大的部分为连杆5112留有伸缩的空间,口径小的部分用于通过连杆5112,连杆5112在第一安装槽5121口径大的部分中设有第二限位部5111,第二限位部5111无法穿过第一安装槽5121中口径小的部分,在第一安装槽5121口径小的部分中所多出的结构即为第一限位部5113。
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部5122侧面设有防滑层。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层为在第二安装部5122侧壁等距设置的多个条形凹槽,能够第二安装部5122表面的摩擦,方便使用者进行把握,从而进行本实施例的拆装维修替换等工作。
具体的,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杆120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另一端均与下支撑件200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均垂直于第二支撑杆120。
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结构与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结构与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第二安装部5122该部分的厚度较大,第一弹性减震件400与之相同的结构厚度较小,并且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整体形状大于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第二弹性减震件510上的减震弹簧513的圈数多于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采用这样的第一弹性减震件400是取决与其在三轮车上的安装位置,第一弹性减震件400位于车架后方,三轮车在颠簸时其受到的震动冲击会小于第二弹性减震件400处,因此采用这样的设置,即能够满足快速拆装的需求,还能够满足该处对减震能力的要求,并且减少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的重量大小,间接提高了三轮车的运输能力。
具体的,所述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设有第一固定部310,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设有第二固定部320,所述下支撑件20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与车桥300连接。
具体的,所述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设有第三固定部330,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设有第四固定部340,所述第一支撑杆110一侧设有第五固定部111,第一支撑杆110另一侧设有第六固定部112,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330与车桥300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固定部111与第一支撑杆110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一端通过第四固定部340与车桥300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固定部112与第一支撑杆11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0上设有两个第七固定部121,下支撑件200上设有两个第八固定部210,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一端均通过一个第七固定部121与第二支撑杆120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另一端均通过一个第八固定部210与下支撑件2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10、第二固定部320、第三固定部330、第四固定部340、第五固定部111、第六固定部112、第七固定部121和第八固定部210所采用的结构相同,均是通过两块相距一定距离的固定板构成,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将需要连接固定的该部分结构安装到两块夹板之间,用于连接固定的结构上设有相应的固定孔,然后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各个固定孔再与螺母配合实现固定连接,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对所固定位置稳固性的具体要求来调整每个固定部中两个固定板的形状和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200)和车桥(300),所述下支撑件(200)的一端与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连接,下支撑件(200)的另一端与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连接,所述车桥(300)与上支撑件之间设有一组弹性减震组件,所述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200)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所述第一支撑杆(110)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0)的中部连接,所述弹性减震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减震件(510)和第三弹性减震件(520),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一端与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0)一侧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一端与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0)相对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与车桥(300)之间的夹角和第三弹性减震件(520)与车桥(300)之间的夹角大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包括上固定座(511)、下固定座(512)和减震弹簧(513),所述减震弹簧(513)的一端与上固定座(511)连接,所述减震弹簧(513)的另一端与下固定座(512)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通过下固定座(512)与下支撑件(200)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510)通过上固定座(511)与第一支撑杆(110)连接,所述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形状、结构及大小与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511)上设有第一安装部(5111),所述第一安装部(5111)上设有连杆(5112),所述下固定座(512)上设有第一安装槽(5121),所述上固定座(511)通过连杆(5112)的一端伸入下固定座(512)的第一安装槽(5121)内与其配合,所述下固定座(512)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5122),所述减震弹簧(513)通过其一端与第一安装部(511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5122)连接的方式套设在上固定座(511)的连杆(5112)和下固定座(5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5121)内靠近开口处设有第一限位部(5113),所述连杆(5112)远离第一安装部(5111)的一端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5113)配合的第二限位部(51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5122)侧面设有防滑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一端均与第二支撑杆(120)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另一端均与下支撑件(200)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均垂直于第二支撑杆(12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结构与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设有第一固定部(310),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设有第二固定部(320),所述下支撑件(20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310)和第二固定部(320)与车桥(30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300)近其一端处设有第三固定部(330),车桥(300)近其另一端处设有第四固定部(340),所述第一支撑杆(110)一侧设有第五固定部(111),第一支撑杆(110)另一侧设有第六固定部(112),所述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一端通过第三固定部(330)与车桥(300)连接,第二弹性减震件(5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五固定部(111)与第一支撑杆(110)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一端通过第四固定部(340)与车桥(300)连接,第三弹性减震件(520)的另一端通过第六固定部(112)与第一支撑杆(110)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0)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七固定部(121),下支撑件(200)上设有至少两个第八固定部(210),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一端均通过一个第七固定部(121)与第二支撑杆(120)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减震件(400)的另一端均通过一个第八固定部(210)与下支撑件(200)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98408.5U CN217623943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898408.5U CN217623943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23943U true CN217623943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49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898408.5U Active CN217623943U (zh) | 2022-04-15 | 2022-04-15 | 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23943U (zh) |
-
2022
- 2022-04-15 CN CN202220898408.5U patent/CN2176239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726377B1 (ko) | 자동차용 현가장치 | |
CN217623943U (zh) | 一种用于三轮车车架的弹性减震机构 | |
CN212839150U (zh) | 一种扁簧用拉簧平衡器 | |
CN212373322U (zh) | 一种抗冲击能力强的驾驶室加强顶罩 | |
CN201439293U (zh) | 一种防暴装甲车底盘的悬挂系统 | |
CN216161877U (zh) | 一种承重式电动汽车电池箱结构 | |
CN217623944U (zh) | 一种用于三轮车的弹性减震机构 | |
CN214647433U (zh) | 一种斜拉式多刚度辅助独立悬架装置 | |
CN212400809U (zh) | 一种加强汽车减震效果的汽车支架 | |
CN210371781U (zh) | 减震器及移动车载质谱仪的减震设备及运输车辆 | |
CN209833294U (zh) | 一种重型卡车用推力杆支架 | |
CN213705096U (zh) | 一种汽车悬架抗缓冲构造总成 | |
CN217623942U (zh) | 一种三轮车的弹性减震机构 | |
KR100828762B1 (ko) | 전방 2축 차량의 판스프링 현가장치 | |
CN208576485U (zh) | 一种减震踏板 | |
CN112757857A (zh) | 一种斜拉式多刚度辅助独立悬架装置 | |
CN217994658U (zh) | 摩托车用后货架 | |
CN202201114U (zh) | 一种带限位装置的液压悬挂电动三轮车 | |
CN221623840U (zh) | 一种货箱支架连接结构 | |
CN212890382U (zh) | 一种新型的搬运推车 | |
CN218453421U (zh) | 一款新型的大功率越野电动车 | |
CN211107826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16580851U (zh)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电动自行车车架 | |
CN216070342U (zh) | 带冲击能量吸收部件的轻量化车架 | |
CN108944692A (zh) | 一种减震踏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