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2749U - 基站 - Google Patents

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2749U
CN217592749U CN202220443531.8U CN202220443531U CN217592749U CN 217592749 U CN217592749 U CN 217592749U CN 202220443531 U CN202220443531 U CN 202220443531U CN 217592749 U CN217592749 U CN 217592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se station
base
cleaning robot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35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晨阳
柯辉
张舒良
祁立刚
赖德键
黄宏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35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2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2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2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出可选择地收纳清洁机器人的容置空间;触发件,所述触发件设置在所述框架,所述触发件适于触发清洁机器人上的联动件以开启所述清洁机器人的翻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通过设置触发件,并使触发件可以在清洁机器人驶入基站时触发联动件,以使翻盖开启,从而在清洁机器人驶入基站的过程中,自动将清洁机器人的翻盖开启,便于位于安装空间内的清洁单元的拆卸、更换以及清洗,提高基站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基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扫地机器人等自移动清洁装置由于其使用方便且智能,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自移动清洁装置具有抹布、边刷等清洁件,其在清扫或者拖擦一段时间后会变脏,影响清洁效果,需要由用户将清洁件从装置上手动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或清洁,导致无法将用户从清洁过程中彻底解放出来,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站,旨在自动、方便地开启清洁机器人的翻盖,以便于进行例如拆卸或更换清洁单元等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包括:框架,所述框架限定出可选择地收纳清洁机器人的容置空间;触发件,所述触发件设置在所述框架,所述触发件适于触发清洁机器人上的联动件以开启所述清洁机器人的翻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通过设置触发件,并使触发件可以在清洁机器人驶入基站时触发联动件,以使翻盖开启,从而在清洁机器人驶入基站的过程中,自动将清洁机器人的翻盖开启,便于位于安装空间内的清洁单元的拆卸、更换以及清洗,提高基站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触发件构造为导轨,所述导轨用于与所述联动件的导轮配合,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的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肋板,所述肋板用于与所述导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肋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进入侧的一端设置有导引斜面,且所述肋板的所述一端适于推动所述联动件的解锁部以拉动所述翻盖。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还包括:与所述肋板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肋板之间限定出导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联动件构造为推抵板,所述触发件构造为与所述推抵板配合的解锁板,所述解锁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以在所述清洁机器人驶入所述基站时,触发所述联动件,在所述清洁机器人驶离所述基站时,向下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底座以及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限位板推抵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板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底座上具有伸入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配合部,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槽、所述配合部内,以推动所述第一推动板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板的上方具有第一触发部,所述第一触发部适于推动所述解锁板,所述第一触发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推动板其他区域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动板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锁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底座以及第二推动板,所述第二推动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座的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板的上端适于推动所述推抵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动板包括:板体部以及弧形板,所述板体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枢转连接,所述板体部位于所述板体部背离所述进入侧的一侧,且适于推抵所述第二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推动板朝向所述进入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底座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复位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上,以拉动所述第二推动板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框架内,位于所述触发件的后方,且适于贴合所述清洁机器人的侧面以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板和导轮,所述导向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轮为多个,并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进入方向上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站和与其适配的清洁机器人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基站和与其适配的清洁机器人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发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发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发件的第一底座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发件的第一推动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触发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发件与联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与第一实施例的触发件适配的联动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联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与第二实施例的触发件适配的联动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站100,清洁机器人200,
框架10,容置空间11,底板12,
触发件20,导轨20a,基板21,肋板22,导引斜面221,侧板23,导槽231,解锁板20b,第一底座24,限位凸起241,容置槽242,第一限位板243,第一推动板25,限位槽251,配合部252,第一触发部26,第二底座27,第二限位部271,第二推动板 28,板体部281,弧形板282,第一限位部283,复位件29,
导向件30,导向板31,导向轮32,
联动件210,导轮2101,解锁部2102,翻盖2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图11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100,包括:框架10和触发件20。
其中,框架10限定出可选择地收纳清洁机器人200的容置空间11;触发件20设置在框架10,触发件20适于触发清洁机器人200上的联动件210以开启清洁机器人200 的翻盖220。
具体而言,基站100为清洁机器人200的停靠站,用于给清洁机器人200执行预设操作,诸如给清洁机器人200进行充电,卸载、增加、更换或清洗配件,或者对清洁机器人200执行其他预设操作。当清洁机器人200需要进行上述预设操作时,清洁机器人 200能够自动返回基站100。
框架10能够用于供基站100的各类零部件的安装,并限定出可选择地收纳清洁机器人200的容置空间11,该容置空间11中具有供清洁机器人200停靠的停放工位,清洁机器人200能够在需要进行例如:拆卸清洁单元或充电等预设操作时收纳于容置空间11 中,并在完成预设操作且需要进行清扫作业时离开容置空间11。
框架10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其用作清洁机器人200进入容置空间11的出口和/或清洁机器人200驶离容置空间11的出口。
触发件20可以设置在框架10的底板12、侧板23或顶板上(即容置空间11内),适于触发清洁机器人200上的联动件210以开启清洁机器人200的翻盖220。
触发件20被配置为具有与联动件210相适配的结构,能够在清洁机器人200进入基站100并相对于基站100运动的过程中触发联动件210,由联动件210解锁翻盖220和/ 或带动翻盖220转动,以便于开启清洁本体上的安装空间对清洁单元进行诸如拆卸、更换等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站100,通过设置触发件20,并使触发件20可以在清洁机器人200驶入基站100时触发联动件210,以使翻盖220开启,从而在清洁机器人200 驶入基站100的过程中,自动将清洁机器人200的翻盖220开启,便于位于安装空间内的清洁单元的拆卸、更换以及清洗,提高基站100的自动化程度,以提高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发件20构造为触发联动件210,以实现翻盖220的自动开启,在一些实施例中,触发件20、联动件210以及翻盖220之间可以通过动力传递,实现翻盖220的开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发件20可以构造为解锁件,联动件210构造为锁止件,用于将翻盖220锁止在关闭安装空间的状态下,而触发件20 触发联动件210,对应实现锁止件的解锁,而解锁后的翻盖220可以自动开启。
下面,以两个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两种可行的触发件20结构进行具体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3、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触发件20用于推动联动件210的解锁部2102相对清洁机器人200的清洁本体摆动,解锁部2102拉动拉线运动,拉线带动翻盖220转动,而导轮2101用于将拉线的拉动方向反向设置,以确保清洁机器人200的行进方向与翻盖220的转动方向一致。
如图3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触发件20构造为导轨20a,导轨20a用于与联动件210的导轮2101配合,导轨20a设置在框架10的底板12上。
具体地,具有预设高度的导轨20a设置于框架1030的底板12上且由框架10的开口沿清洁机器人200的进入方向延伸,导轮2101可以与导轨20a配合,以实现清洁机器人200的对正,提高清洁机器人200进入基站100的精度。
其中,如图3所示,导轨20a包括:固定在框架10上的基板21、设置在基板21上的肋板22,肋板22用于与导轮2101啮合。
由此,基板21与框架10的底板12固定,可以提高触发件20在框架10上的固定稳定性,而肋板22与导轮2101啮合,即导轮2101具有滚动槽,滚动槽与肋板22啮合,以进行导向、限位,可以进一步提高清洁机器人200进入基站100的精度。
如图8和图9所示,肋板22朝向容置空间11的进入侧的一端设置有导引斜面221,且肋板22的一端适于推动联动件210的解锁部2102以拉动翻盖220。
也就是说,在清洁机器人200驶入到基站100的过程中,导引斜面221先对导轮2101进行导向,使导轮2101运动至肋板22上方并与肋板22啮合,进而肋板22的端部推动解锁部2102摆动,解锁部2102拉动拉线,以通过拉线拉动翻盖220转动,实现翻盖220 的自动开启。
可以理解的是,触发件20与解锁部2102联动,以拉动翻盖220自动开启,无需设置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即可实现机械触发,自动开启翻盖220,提高基站100的自动化程度的同时,可以降低基站100的成本。
如图3所示,导轨20a还包括:与肋板22相对设置的侧板23,侧板23与肋板22 之间限定出导槽231。这样,导轮2101跨立在肋板22上,导轮2101的沉槽与肋板22 啮合,导轮2101位于沉槽一侧的实体部分落入导槽231内,可以通过导槽231进一步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限位,提高清洁机器人200的进站精度,并避免出现窜动、干涉等现象,导致清洁机器人200卡死,提高清洁机器人200的基站100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2、图4-图7和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触发件20用于推动联动件210(推抵板)相对清洁机器人200的清洁本体摆动,而推抵板与翻盖220与可转动地卡接配合,当推抵板转动时,对应解除与翻盖220的卡接,翻盖220可以通过其他结构(例如:扭簧等)实现自动开启。
如图4、图7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联动件210构造为推抵板,触发件20构造为与推抵板配合的解锁板20b,解锁板20b设置在框架10的底板12 上。
具体而言,推抵板的中间区域枢转连接在清洁本体上,推抵板的一端设置有卡钩,卡钩与翻盖220卡接配合,另一端构造为推动部,触发件20在清洁机器人200驶入到基站100的过程中,可以推抵在推动部上,以向推动部提供转动力,对应使推抵板转动,以解除翻盖220与联动件210的卡接配合,实现翻盖220的自动开启。
触发件20与联动件210构造为推动实现翻盖220自动开启的结构,无需设置控制器、传感器等部件,即可实现机械触发,自动开启翻盖220,提高基站100的自动化程度的同时,可以降低基站100的成本。
如图4和图7所示,解锁板20b可转动地设置在底板12上,以在清洁机器人200 驶入基站100时,触发联动件210,在清洁机器人200驶离基站100时,向下翻转。
也就是说,解锁板20b凸出底板12设置,并适于伸入到清洁机器人200的联动槽内,而推抵板的推动部伸入到联动槽内,在清洁机器人200驶入基站100的过程中,解锁板 20b推动推抵板转动,实现解锁,从而翻盖220自动开启,而在清洁机器人200驶离基站100过程中,解锁板20b可以在推抵板的推动下向下翻转,以避免对清洁机器人200 造成干涉,提高清洁机器人200的驶离稳定性。
下面,参照附图4-附图7,对本实用新型两种可行的解锁板20b结构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4所示,解锁板20b包括:设置在底板12上的第一底座24以及第一推动板25,第一推动板25的一端与第一底座24枢转连接,第一推动板25的另一端与第一底座24 上的第一限位板243推抵配合。
由此,通过第一推动板25与第一限位板243的推抵配合,限制第一推动板25相对第一底座24向上翻转,以在清洁机器人200驶入基站100过程中,通过第一推动板25 推动推抵板转动,实现解锁,可以有效提高解锁板20b的解锁稳定性,避免第一推抵板过度转动,无法实现解锁。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推动板25开设有限位槽251,第一底座24上具有伸入限位槽251的限位凸起241。由此,通过限位槽251与限位凸起241的插接配合,对第一推动板25进行限位,可以确保第一推动板25与联动槽正对,以进一步提高解锁板20b 的解锁稳定性,提高解锁成功率。
参照图5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限位凸起241上设置有容置槽242,限位槽251 内设置有配合部252,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容置槽242、配合部252内,以推动第一推动板25复位。
这样,使第一推动板25可以朝向第一底座24转动,以在清洁机器人200驶离基站100时,推抵板推动第一推动板25朝向第一底座24转动,避免清洁机器人200驶离过程中,出现干涉现象,而弹性件设置在容置槽242与配合部252之间,弹性推抵容置槽 242与配合部252,可以推动第一推动板25复位,以进一步提高解锁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可以构造为线性弹簧,配合部252可以构造为配合柱,线性弹簧套设在配合柱上,或配合部252构造为配合槽,线性弹簧的端部设置在配合槽内,也可以在第一推动板25与第一底座24枢转连接的一端设置扭簧,实现复位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推动板25与第二底座27枢转配合的一端位于第一底座24的上表面上方,且与第一底座24的上表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限定出第一推动板25朝向第一底座24转动的行程。
如图4所示,第一推动板25的上方具有第一触发部26,第一触发部26适于推动解锁板20b,第一触发部26的宽度小于第一推动板25其他区域的宽度。这样,使第一触发部26的宽度更低,可以增大推动效果,以使推抵板可以更快的转动,以提高翻盖220 开启的响应速度。
进一步地,第一推动板25在远离第一限位板243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也就是说,第一推动板25背离第一限位板243的一侧构造为斜面,以在清洁机器人200驶离基站100的过程中,该斜面与推抵板贴合,并可以在推抵板的推动下,使第一推动板25向下翻转,以提高清洁机器人200与基站100的配合稳定性。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板20b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解锁板20b包括:设置在底板12上的第二底座27以及第二推动板28,第二推动板 28的下端与第二底座27的一端枢转连接,第二推动板28的上端适于推动推抵板。这样,通过第二推动板28的上端与推抵板的推抵配合,实现翻盖220的解锁,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一种结构的解锁板20b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推动板28包括:板体部281以及弧形板282,板体部281的一端与第二底座27枢转连接,板体部281位于板体部281背离进入侧的一侧,且适于推抵第二底座27。
也就是说,在清洁机器人200驶入基站100的过程中,板体部281推抵推抵板,而推抵板提供的反作用力,使板体部281具有朝向第二底座27翻转的运动趋势,弧形板 282推抵在第二底座27上,以限制板体部281的转动方向,提高第二推动板28的推动稳定性。
如图7所示,第二推动板28朝向进入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83,第二底座27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71,复位件29套设在第一限位部283和第二限位部271 上,以拉动第二推动板28复位。
具体而言,复位件29可以构造为弹性套(例如:皮筋),板体部281上可以设置两个限位柱,而第二底座27上设置凸柱或固设螺钉以限定出第二限位部271,弹性套套设在两个限位柱以及第二限位部271上,而在清洁机器人200驶离基站100的过程中,弧形板282与推抵板贴合设置,并适于在推抵板的推动下,带动第二推动板28朝向第二底座27翻转,以避免解锁板20b与清洁机器人200的底盘出现干涉,而在清洁机器人 200驶离后,复位件29可以拉动第二推动板28复位,以实现解锁板20b的自动复位,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框架10还包括:导向件30,导向件 30设置在框架10内,位于触发件20的后方,且适于贴合清洁机器人200的侧面以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导向。
具体而言,导向件30设置在框架10内,并适于贴合清洁机器人200的侧面以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导向,以引导清洁机器人200准确地进入或离开基站100,便于对清洁机器人200进行预设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件30包括:导向板31和导向轮32,导向板31设置在底板12 上,导向轮32为多个,并在清洁机器人200的进入方向上间隔设置,以提高导向件30 的导向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0),所述框架(10)限定出可选择地收纳清洁机器人(200)的容置空间(11);
触发件(20),所述触发件(20)设置在所述框架(10),所述触发件(20)适于触发清洁机器人(200)上的联动件(210)以开启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翻盖(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20)构造为导轨(20a),所述导轨(20a)用于与所述联动件(210)的导轮(2101)配合,所述导轨(20a)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底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0a)包括:固定在所述框架(10)上的基板(21)、设置在所述基板(21)上的肋板(22),所述肋板(22)用于与所述导轮(2101)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22)朝向所述容置空间(11)的进入侧的一端设置有导引斜面(221),且所述肋板(22)的所述一端适于推动所述联动件(210)的解锁部(2102)以拉动所述翻盖(2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0a)还包括:与所述肋板(22)相对设置的侧板(23),所述侧板(23)与所述肋板(22)之间限定出导槽23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210)构造为推抵板,所述触发件(20)构造为与所述推抵板配合的解锁板(20b),所述解锁板(20b)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底板(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板(20b)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板(12)上,以在所述清洁机器人(200)驶入所述基站时,触发所述联动件(210),在所述清洁机器人(200)驶离所述基站时,向下翻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板(20b)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2)上的第一底座(24)以及第一推动板(25),所述第一推动板(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24)枢转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板(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24)上的第一限位板(243)推抵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板(25)开设有限位槽(251),所述第一底座(24)上具有伸入所述限位槽(251)的限位凸起(24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241)上设置有容置槽(242),所述限位槽(251)内设置有配合部(252),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置槽(242)、所述配合部(252)内,以推动所述第一推动板(25)复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板(25)的上方具有第一触发部(26),所述第一触发部(26)适于推动所述解锁板(20b),所述第一触发部(26)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推动板(25)其他区域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板(25)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板(243)的方向上高度逐渐降低。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板(20b)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2)上的第二底座(27)以及第二推动板(28),所述第二推动板(2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座(27)的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板(28)的上端适于推动所述推抵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板(28)包括:板体部(281)以及弧形板(282),所述板体部(2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27)枢转连接,所述板体部(281)位于所述板体部(281)背离所述进入侧的一侧,且适于推抵所述第二底座(27)。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板(28)朝向所述进入侧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83),所述第二底座(27)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71),复位件(29)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部(283)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71)上,以拉动所述第二推动板(28)复位。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30),所述导向件(30)设置在所述框架(10)内,位于所述触发件(20)的后方,且适于贴合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侧面以对所述清洁机器人(200)进行导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30)包括:导向板(31)和导轮(2101),所述导向板(31)设置在所述底板(12)上,所述导轮(2101)为多个,并在所述清洁机器人(200)的进入方向上间隔设置。
CN202220443531.8U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Active CN217592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3531.8U CN217592749U (zh)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3531.8U CN217592749U (zh)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2749U true CN217592749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3531.8U Active CN217592749U (zh) 2022-03-02 2022-03-02 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2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03420B1 (ko) 패드 교체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및 청소기 시스템
CN112369970A (zh) 一种基座及扫地机器人清洁系统
EP1601278A1 (de) Vorrichtung zum auswaschen und ausschleudern eines wischk rp ers
CN217592749U (zh) 基站
CN114929080B (zh) 扫地机器人的充电座
CN216090333U (zh) 一种地刷和清洁装置
CN115767926A (zh) 一种电子线路板蚀刻装置
CN217162027U (zh) 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N214434009U (zh) 一种扫地机的垃圾回收站及清洁系统
CN113768425A (zh) 一种地刷和清洁装置
CN212415649U (zh) 一种拖擦装置
CN114515129A (zh) 清洁系统及清洁系统的清洁单元的拆卸方法
CN217013900U (zh) 清洁设备
WO2007031142A1 (de) Fahrbares kehrgerät mit einem schwenkbaren griffstück
JP5998988B2 (ja)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交換装置
CN114652236B (zh) 机器人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7610950U (zh) 一种洗碗机
CN212281220U (zh) 电动扫把
CN214906435U (zh) 人机语言互动清洁机器人
CN212281223U (zh) 电动扫把
CN115067832A (zh) 拖擦模块的更换方法以及更换基站
JP513196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217907598U (zh) 清洁系统及装配基站
CN219353785U (zh) 清洁设备
CN212281222U (zh) 用于电动扫把的尘盒组件和电动扫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