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2030U -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2030U
CN217592030U CN202121084396.4U CN202121084396U CN217592030U CN 217592030 U CN217592030 U CN 217592030U CN 202121084396 U CN202121084396 U CN 202121084396U CN 217592030 U CN217592030 U CN 217592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porous ceramic
ceramic body
porous
ai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843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国
金奇斌
陈小伟
马达
江品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843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203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3281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01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2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2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电子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负压,导致供油不畅和糊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和发热体,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吸液端和雾化端,所述吸液端与储油仓连通,所述雾化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所述多孔陶瓷体上开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允许外界大气进入且阻止储油仓中的液体泄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电子烟雾化芯的电子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能够有效平衡吸液端和雾化端的内外压差,有利于烟油顺畅导流至多孔陶瓷体中,避免供油不畅和糊芯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雾化芯是电子烟中的关键部件,其主要利用多孔陶瓷的多孔特点进行吸油和传导烟油,一般制备方法为:通过多孔陶瓷烧结成陶瓷坯体,在烧结完的陶瓷坯体表面丝印金属发热浆料,经过气氛/真空烧结后,得到发热线路/多孔陶瓷复合的陶瓷雾化芯,通过发热线路对多孔陶瓷传导的烟油进行雾化。
目前,雾化芯结构的陶瓷外轮廓完整,与陶瓷密封圈配合紧密,在抽吸过程中烟弹油仓内部产生的负压很难通过气体的流通恢复内外压差平衡,在烟油雾化后外部空气难以进入到烟弹油仓内,此时烟弹处于负压状态,烟油在负压作用下难以完全润湿雾化面,导致烟雾量底,口感差,抽吸时会出现焦糊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电子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负压,导致供油不畅和糊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和发热体,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吸液端和雾化端,所述吸液端与储油仓连通,所述雾化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所述多孔陶瓷体上开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允许外界大气进入且阻止储油仓中的液体泄漏。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可与储油仓连通,所述导气通道的另一端可与大气连通,所述导气通道为单向导流结构。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沿吸液端到雾化端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为沿吸液端到雾化端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通孔。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为设置在多孔陶瓷体的外侧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吸液端到雾化端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的截面积为0.01mm2-9mm2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的截面积为0.02mm2-6mm2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外侧壁。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外周内内缘。
可选的,以沿吸液端至雾化端的延伸方向为预设方向,所述多孔陶瓷体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截面为长条状结构,多个所述导气通道位于长条状结构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导气通道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导气通道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长条状结构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吸液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多孔体嵌设于所述凹槽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多孔体的导油速度大于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导油速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多孔体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平均孔径。
可选的,所述多孔陶瓷体中,所述第一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30%-99%,所述第二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1%-70%。
可选的,所述凹槽包括中心槽和位于所述中心槽外侧的十字槽,所述十字槽与所述中心槽导通,所述第二多孔体嵌设于所述中心槽和所述十字槽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多孔体对应所述中心槽的位置开设有导油槽。
可选的,所述十字槽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十字槽对称地设置于所述中心槽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外侧壁在所述雾化端向内凹陷以形成有阶梯结构,所述导气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多孔体上,且所述导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多孔体在所述吸液端的表面以及所述阶梯结构的阶梯面。
可选的,所述发热体包括导电加热线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电加热线路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部分插入所述多孔陶瓷体,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导电加热线路电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
可选的,还包括有壳体、储油仓、上支架、下支架和下盖,所述上支架、所述电子烟雾化芯和所述下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下盖之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雾化后气凝胶导出的出气通道,所述上支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孔和连通所述储油仓的导油孔,所述电子烟雾化芯位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导油孔导通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吸液端,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形成雾化室,所述下盖位于所述下支架背离所述电子烟雾化芯的一侧,所述下盖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经由所述雾化室导通至所述出气孔。
可选的,还包括有上支架密封元件、雾化芯密封元件和下盖密封元件,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套设于所述上支架的外周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的外缘抵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以合围形成所述储油仓,且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上开设有用于导通所述储油仓和所述导油孔的第一连通孔,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上开设有用于导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出气孔的第二连通孔;所述雾化芯密封元件套设于所述电子烟雾化芯的外周,且所述雾化芯密封元件的外缘抵接所述上支架的内壁;所述下盖密封元件环绕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外周,且所述下盖密封元件的外缘抵接所述壳体的内壁。
可选的,还包括吸液元件,所述吸液元件环绕设置于所述进气孔的外周。
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导电钉和第二导电钉,所述第一导电钉和所述第二导电钉穿过所述下盖,且所述第一导电钉和所述第二导电钉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在所述多孔陶瓷体上开设有贯通吸液端和雾化端的导气通道,采用该电子烟雾化芯的电子烟在工作的过程中,烟油由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吸液端进入到所述多孔陶瓷体中,并在所述发热体的加热作用下气化形成气凝胶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排出,由于烟油不断被雾化消耗,此时储油仓是负压状态,需要外界的空气补充至吸液端以恢复内外压差平衡,而空气通过所述导气通道补充至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吸液端,达到了良好的换气效果,有利于烟油在多孔陶瓷体的毛细力、重力和抽吸的负压作用下不断补充至多孔陶瓷体中,避免供油不畅和糊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的正面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的正面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爆炸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剖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电子烟雾化芯;11、多孔陶瓷体;111、第一多孔体;1111、阶梯结构; 112、第二多孔体;1121、导油槽;113a、导气通道113a;113b、导气通道113b; 114、凹槽;1141、十字槽;1142、中心槽;12、发热体;121、第一电极、122、第二电极;123、导电加热线路;13、吸液端;14、雾化端;
2、上支架密封元件;21、第一连通孔;22、第二连通孔;3、上支架;31、导油孔;32、出气孔;4、雾化芯密封元件;5、壳体;51、储油仓;52、出气通道;6、下支架;61、雾化室;7、吸液元件;8、下盖密封元件;9、下盖; 91、第一导电钉;92、第二导电钉;93、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11和发热体12,所述多孔陶瓷体11包括吸液端13和雾化端14,所述吸液端13与储油仓51连通,所述雾化端14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发热体12 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雾化端,所述多孔陶瓷体11上开设有导气通道 113a,所述导气通道113a允许外界大气进入且阻止储油仓中的液体泄漏。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可与储油仓连通,所述导气通道的另一端可与大气连通,所述导气通道为单向导流结构。
在所述多孔陶瓷体11上开设有贯通吸液端13和雾化端14和导气通道113a,采用该电子烟雾化芯1的电子烟在工作的过程中,烟油由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吸液端13进入到所述多孔陶瓷体11中,并在所述发热体12的加热作用下气化形成气凝胶从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雾化端14排出,由于烟油不断被雾化消耗,此时储油仓51处于负压状态,需要外界的空气补充至吸液端13以恢复内外压差平衡,而空气通过所述导气通道113a补充至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吸液端13,达到了良好的换气效果,有利于烟油在多孔陶瓷体11的毛细力、重力和抽吸的负压作用下不断补充至多孔陶瓷体11中,避免供油不畅和糊芯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单向导流结构”可通过不同的结构实现,例如,可通过设置单向阀的形式实现单向导流;或是结合外部结构,如透气不透液的半透膜;或是通过导气通道本身的孔径调整;或是通过导气通道的形状设置,如多次弯曲的形状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a沿吸液端13到雾化端14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11。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a为沿吸液端 13到雾化端14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截面为圆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孔的形状不特别限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b设置在多孔陶瓷体 11的外侧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吸液端13到雾化端14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截面为U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槽的形状不特别限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侧面开口的三角形、矩形或不规则形状。由于所述通槽的侧面开口,在进行所述多孔陶瓷体 11的装配时,可通过设置外部壳体封闭所述通槽的侧面开口,进而使其具有导气的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a的截面积为0.01mm2-9mm2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a的截面积为0.02mm2-6mm2
当所述导气通道113a的截面积位于上述范围中时,其具有气体导流顺畅的优点,同时由于该导气通道113a的截面积较小,能够使得烟油受表面张力作用而难以通过所述导气通道113a,能够有效避免烟油从所述导气通道113a泄漏的风险。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b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通道113b间隔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外周内缘。
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a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通道113a间隔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外侧壁。
多个所述导气通道113a、113b间隔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外周内缘和外侧壁,能够及时平衡所述多孔陶瓷体11各部分的气压,提高所述多孔陶瓷体 11吸液的均匀性,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单一导气通道113a、113b堵塞对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整体吸液性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以沿吸液端至雾化端的延伸方向为预设方向,所述多孔陶瓷体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截面为长条状结构,多个所述导气通道位于长条状结构的两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气通道113a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导气通道113a两两对称分布在长条状结构的两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113a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5个或6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陶瓷体11可以为单种多孔陶瓷料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多种多孔陶瓷料形成的多层结构。
现有的陶瓷雾化芯结构多为外形轮廓完整,中间带有槽的多孔陶瓷结构(槽截面积为陶瓷外轮廓截面积70%以上),但该种陶瓷雾化芯结构在烧结过程中由于内外应力的不均匀,容易出现内外收缩不平衡的问题,进而导致陶瓷雾化芯结构变形和翘曲,由此产生的发热面变形,会导致发热金属浆料丝印过程中线路粗细、厚薄不均等问题,影响陶瓷雾化芯结构的雾化表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陶瓷体11 包括第一多孔体111和第二多孔体112,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吸液端13开设有凹槽114,所述第二多孔体112嵌设于所述凹槽114中,所述第二多孔体112 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顶面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孔体112的平均孔径等于所述第一多孔体111 的平均孔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孔体112的导油速度大于所述第一多孔体 111的导油速度。
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孔体112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平均孔径。
相比于采用孔径一致的第二多孔体112和第一多孔体111,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较大孔径的多孔材料作为第二多孔体112,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多孔体112 具有更好的液体导通能力,具有更快的导油速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吸液端13的烟油传导至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速率;而采用较小孔径的多孔材料作为第一多孔体111,则利于细化雾化的烟油颗粒,提供更加细腻的口感。两者结合使得所述多孔陶瓷体11同时具有导油率快和口感细腻的优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陶瓷体11中,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体积占比为 30%-99%,所述第二多孔体112的体积占比为1%-70%,所述第一多孔体111和所述第二多孔体112均为多孔陶瓷。
通过将所述多孔陶瓷体11设置为第一多孔体111和第二多孔体112的多层镶嵌结构,能够在烧结成型的过程中,减小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内外应力,进而有利于改善多孔陶瓷体11在烧结成型过程中的形变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多孔陶瓷体11在烧结过程中的抗形变能力,如图4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4包括中心槽1142和位于所述中心槽1142外侧的十字槽1141,所述十字槽1141与所述中心槽1142导通,所述第二多孔体112 嵌设于所述中心槽1142和所述十字槽1141中。
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相比于在所述第一多孔体111上设置单一槽的方式,通过在所述中心槽1142的外周设置十字槽1141,得到的多孔陶瓷体11在烧结过程中的形变量更小,说明十字槽1141的结构能够有效缓解多孔陶瓷体11的内外收缩应力差,进而保证多孔雾化芯的形态稳定性,利于保证后续导电加热线路123在丝印过程中的平整性,同时,相比于单一槽的方式,设置十字槽1141 可以有效提高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整体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孔体112对应所述中心槽1142的位置开设有导油槽1121。
所述导油槽1121的截面为圆形,通过所述第二多孔体112上设置所述导油槽1121,利于提高所述第二多孔体112和烟油的接触面积,提高渗入效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十字槽1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十字槽1141 中心对称地设置于所述中心槽1142的外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陶瓷体11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截面为两端圆角的条形结构,所述十字槽1141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十字槽1141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心槽1142的两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截面为圆形,则可将所述十字槽 1141的数量设置为3个或3个以上,多个所述十字槽1141环绕所述中心槽1142 的外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外侧壁在所述雾化端14向内凹陷以形成有阶梯结构1111,所述导气通道113a设置于所述第一多孔体111上,且所述导气通道113a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多孔体111 在所述吸液端13的表面以及所述阶梯结构1111的阶梯面。
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外侧壁在所述雾化端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阶梯结构1111,所述第一多孔体111通过所述阶梯结构1111装配于电子烟的壳体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12包括导电加热线路123、第一电极121和第二电极122,所述导电加热线路123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11在所述雾化端14 的表面,具体的,所述导电加热线路123设置于所述第一多孔体111的雾化端 14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121和所述第二电极122均部分插入所述多孔陶瓷体 11,所述第一电极121和所述第二电极122与所述导电加热线路123电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还包括有壳体5、储油仓51、上支架3、下支架 6和下盖9,所述上支架3、所述电子烟雾化芯1和所述下支架6设置于所述壳体5和所述下盖9之间,所述壳体5上设置有用于雾化后气凝胶导出的出气通道52,所述上支架3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气通道52的出气孔32和连通所述储油仓51的导油孔31,所述电子烟雾化芯1位于所述上支架3和所述下支架6之间,所述导油孔31导通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吸液端13,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雾化端14与所述下支架6之间形成雾化室61,所述下盖9位于所述下支架6背离所述电子烟雾化芯1的一侧,所述下盖9上开设有进气孔93,所述进气孔93 经由所述雾化室61导通至所述出气孔32。
所述电子烟工作时,由所述储油仓51流出的烟油经由所述导油孔31导流至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吸液端13,并由所述多孔陶瓷体11的毛细作用吸收至所述多孔陶瓷体11在雾化端14的导电加热线路123,通过导电加热线路123的加热雾化成气溶胶,此时操作者在所述出气通道52的抽吸作用,带动所述进气孔93的空气进入所述雾化室61中,携带所述雾化室61的气溶胶导出至所述出气通道52,由于烟油不断由所述多孔陶瓷体11吸收补充至所述导电加热线路 123,所述储油仓51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部空气可通过所述雾化室61进入所述导油孔31和所述储油仓51,以形成气压平衡,保证烟油可以顺畅地导入所述多孔陶瓷体11。
如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还包括有上支架密封元件2、雾化芯密封元件4和下盖密封元件8,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2套设于所述上支架3的外周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2的外缘抵接所述壳体5的内壁以合围形成所述储油仓51,且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2上开设有用于导通所述储油仓51和所述导油孔 31的第一连通孔21,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2上开设有用于导通所述出气通道52 和所述出气孔32的第二连通孔22;所述雾化芯密封元件4套设于所述电子烟雾化芯1的外周,且所述雾化芯密封元件4的外缘抵接所述上支架3的内壁;所述下盖密封元件8环绕设置于所述下盖9的外周,且所述下盖密封元件8的外缘抵接所述壳体5的内壁。
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2、所述雾化芯密封元件4和所述下盖密封元件8用于提供所述电子烟内部必要的密封性,避免所述储油仓51以及各元件的连接间隙之间存在非必要的导通,有效避免漏油的发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还包括吸液元件7,所述吸液元件7环绕设置于所述进气孔93的外周,所述吸液元件7用于吸收进气孔93流出的冷凝液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烟还包括第一导电钉91和第二导电钉92,所述第一导电钉91和所述第二导电钉92穿过所述下盖9,且所述第一导电钉91和所述第二导电钉92分别与所述发热体12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导电钉91与所述第一电极121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钉92与所述第二电极122电连接,用于电源的接入。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子烟雾化芯,所述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多孔陶瓷体和发热体,所述多孔陶瓷体具有用于与烟油接触的吸液端和用于气凝胶导出的雾化端,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所述第一多孔体在所述吸液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中心槽和位于所述中心槽两侧的两个十字槽,两个所述十字槽分别与所述中心槽导通,所述第二多孔体嵌设于所述中心槽和所述十字槽中,所述第二多孔体对应所述中心槽的位置开设有导油槽。所述多孔陶瓷体中,所述第一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90%,所述第二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10%。所述多孔陶瓷体上开设有多个导气通道,所述多孔陶瓷体的侧壁在所述雾化端向内凹陷以形成有阶梯槽,所述导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所述多孔陶瓷体在所述雾化端的表面以及所述阶梯槽的阶梯面,所述导气通道为通孔,所述导气通道的截面积为0.14mm2,所述发热体包括导电加热线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电加热线路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在所述雾化端的表面,所述导电加热线路通过在所述多孔陶瓷体的表面进行丝印金属浆料后烧结得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部分插入所述多孔陶瓷体,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导电加热线路电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芯,所述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实施例1中的大部分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多孔陶瓷体为一体成型的多孔陶瓷件。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芯,所述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实施例1中的大部分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多孔陶瓷体上不设置所述导气通道。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烟雾化芯,所述电子烟雾化芯包括实施例1中的大部分结构,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凹槽为单一的圆形截面的盲槽,所述多孔陶瓷体中,所述第一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50%,所述第二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50%。
所述多孔陶瓷体上不设置所述导气通道。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市售获得的电子烟雾化芯。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2和对比例1~3得到的电子烟雾化芯进行如下测试:
平面度测试:将烧结后的电子烟雾化芯,在电子烟雾化芯的雾化端的表面上取10个点分别测量其高度,并将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作为平面度数据。
导电加热线路厚度极差:测量导电加热线路的厚度,取10个点分别测量其厚度,得到最厚处与最薄处差值作为厚度极差数据。
烟雾量:将电子烟雾化芯组装至电子烟中,采用电子烟烟雾量测试仪进行测定,设备中包含激光发射源和接受源,发射时的激光强度v1,测定激光穿透烟雾后接收端的激光强度v2,烟雾量
出现糊味抽吸口数:将电子烟雾化芯组装至电子烟中,用电子烟抽吸机进行测试,设定抽吸量为50ml/次,抽吸10次后将烟弹取下,装入烟杆中品烟师再抽吸一次判定是否有糊味。
陶瓷压溃强度:采用万能试验机,将电子烟雾化芯至于样品台上,两个互相平行的治具挤压电子烟雾化芯至电子烟雾化芯出现破碎,记录电子烟雾化芯被压碎时施加的压力。
得到的测试结果填入表1:
表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75102728000011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751027280000121
由表1的测试结果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烟雾化芯能够有效平衡所述电子烟在抽吸过程中产生的内外压力差,利于烟油在电子烟雾化芯上的持续补充,提高了烟雾量,同时延长了电子烟雾化芯的使用寿命,减少糊芯概率。
同时,由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测试数据可知,相比于在所述第一多孔体上设置单一槽的方式,通过在所述中心槽的外周设置十字槽,能够有效缓解多孔陶瓷体的内外收缩应力差,进而保证多孔雾化芯的形态稳定性,利于保证后续导电加热线路在丝印过程中的平整性,提高所述多孔陶瓷体的整体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陶瓷体和发热体,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吸液端和雾化端,所述吸液端与储油仓连通,所述雾化端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所述多孔陶瓷体上开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允许外界大气进入且阻止储油仓中的液体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可与储油仓连通,所述导气通道的另一端可与大气连通,所述导气通道为单向导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沿吸液端到雾化端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为沿吸液端到雾化端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为设置在多孔陶瓷体的外侧表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沿吸液端到雾化端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多孔陶瓷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的截面积为0.01mm2-9mm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的截面积为0.02mm2-6m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外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气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外周内缘。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以沿吸液端至雾化端的延伸方向为预设方向,所述多孔陶瓷体垂直于所述预设方向的截面为长条状结构,多个所述导气通道位于长条状结构的两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通道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导气通道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长条状结构的两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第一多孔体和第二多孔体,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吸液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多孔体嵌设于所述凹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体的导油速度大于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导油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体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平均孔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体中,所述第一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30%-99%,所述第二多孔体的体积占比为1%-7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中心槽和位于所述中心槽外侧的十字槽,所述十字槽与所述中心槽导通,所述第二多孔体嵌设于所述中心槽和所述十字槽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体对应所述中心槽的位置开设有导油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槽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十字槽对称地设置于所述中心槽的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体的外侧壁在所述雾化端向内凹陷以形成有阶梯结构,所述导气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多孔体上,且所述导气通道的两端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多孔体在所述吸液端的表面以及所述阶梯结构的阶梯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导电加热线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导电加热线路设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部分插入所述多孔陶瓷体,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导电加热线路电连接。
21.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壳体、储油仓、上支架、下支架和下盖,所述上支架、所述电子烟雾化芯和所述下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下盖之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雾化后气凝胶导出的出气通道,所述上支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气通道的出气孔和连通所述储油仓的导油孔,所述电子烟雾化芯位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所述导油孔导通所述多孔陶瓷体的吸液端,所述多孔陶瓷体的雾化端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形成雾化室,所述下盖位于所述下支架背离所述电子烟雾化芯的一侧,所述下盖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经由所述雾化室导通至所述出气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支架密封元件、雾化芯密封元件和下盖密封元件,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套设于所述上支架的外周,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的外缘抵接所述壳体的内壁以合围形成所述储油仓,且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上开设有用于导通所述储油仓和所述导油孔的第一连通孔,所述上支架密封元件上开设有用于导通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出气孔的第二连通孔;所述雾化芯密封元件套设于所述电子烟雾化芯的外周,且所述雾化芯密封元件的外缘抵接所述上支架的内壁;所述下盖密封元件环绕设置于所述下盖的外周,且所述下盖密封元件的外缘抵接所述壳体的内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液元件,所述吸液元件环绕设置于所述进气孔的外周。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电钉和第二导电钉,所述第一导电钉和所述第二导电钉穿过所述下盖,且所述第一导电钉和所述第二导电钉分别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CN202121084396.4U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Active CN217592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4396.4U CN21759203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PCT/CN2021/123281 WO2022242016A1 (zh) 2021-05-19 2021-10-12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84396.4U CN21759203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2030U true CN217592030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1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84396.4U Active CN217592030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2030U (zh)
WO (1) WO20222420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0917U1 (de) * 2016-02-22 2016-03-09 Türk & Hillinger GmbH Luft- und/oder Aerosolerhitzer
CN109527657A (zh) * 2018-12-21 2019-03-2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组件的制备方法及电子烟雾化器
CN210432836U (zh) * 2019-07-19 2020-05-01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发热组件和多孔陶瓷体
CN110338466A (zh) * 2019-07-19 2019-10-1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发热组件和多孔陶瓷体
CN111109665A (zh) * 2020-01-17 2020-05-0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体
CN111567894A (zh) * 2020-04-17 2020-08-25 筑思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孔陶瓷发热件、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754269U (zh) * 2020-08-28 2021-03-23 吉盛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2056630A (zh) * 2020-08-28 2020-12-11 吉盛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2016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11013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482973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0299478U (zh) 一种底部进气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782901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3142676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6088845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2006329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592030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及电子烟
CN210076567U (zh) 一种多种可替换雾化芯材质圆柱形电子烟
CN112056630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771492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6493478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088844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2754269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592032U (zh) 雾化芯及雾化器
CN216088843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480233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WO2022193673A1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4391671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3639669U (zh) 陶瓷回气构造
EP4190178A1 (en) Atomization core, atomizer, and atomization device
CN216493502U (zh) 电子烟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3349458A (zh) 一种负压供油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682007U (zh) 独立气道的雾化设备
CN213307424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