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5454U -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5454U
CN217575454U CN202221848569.XU CN202221848569U CN217575454U CN 217575454 U CN217575454 U CN 217575454U CN 202221848569 U CN202221848569 U CN 202221848569U CN 217575454 U CN217575454 U CN 2175754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haped
frame body
mount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485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建军
刘海成
许连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485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754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54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54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该后扶手架包括固定装配在车架的尾部上的安装组件、连接件、以及提手架;安装组件、连接件以及提手架均为U形结构架体;连接件倾斜装配在安装组件的两侧;提手架的敞口的第一端通过螺钉组件对应连接两侧的连接件。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连接件位于安装组件的两侧进行固定装配,连接件针对不同车型倾斜不同角度,提手架与连接件连接固定并对应倾斜装配,整体连接结构紧凑,体积更小,使提手架具有较高的强度。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该共享单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装配有上述的后扶手架,从而使骑行过程中后乘员安全感提升,增加牢固的辅助施力点,整体所占车架空间较小,装配牢固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后扶手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共享单车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务,主要依靠载体为自行车,共享单车随时取用和停车的理念给市民带来了极大便利。
共享单车在大众出行方面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电动共享单车已经作为日常交通工具被消费者广泛使用。目前,电动共享单车大都具有载人功能,即除了驾驶员外可以乘坐另外的乘员,电动共享单车后乘员在乘坐的时候,为了保证后乘员的安全感相对更好一点,通常需要在电动共享单车上设有后扶手。
在共享出行技术领域当中,后扶手即可提高后乘员的安全感,同时针对共享单车停车较为密集,使骑行人员在倒车拐弯时提供辅助手握力,即左手握住车把左侧,右手握住后扶手,在转动车把时由停车带倒出更加便捷。但是现有后扶手安装所占车架尾部空间较大,整体强度较低,且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减少后扶手架安装所占空间,同时增加后扶手架与车架的连接强度,整体美观。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后扶手架,该后扶手架包括固定装配在车架的尾部上的安装组件、相对连接所述安装组件的连接件、以及提手架;其中,
所述安装组件、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提手架均为U形结构架体;
所述连接件倾斜装配在所述安装组件的两侧;
所述提手架的敞口的第一端通过螺钉组件一一对应连接两侧的所述连接件。
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连接件位于安装组件的两侧进行固定装配,连接件针对不同车型倾斜不同角度,提手架与连接件连接固定并对应倾斜装配,整体连接结构紧凑,体积更小,使提手架具有较高的强度。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组件为第一U形结构架体,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的敞口的第一端焊接连接所述车架的尾部。安装组件与车架形成近乎相互垂直的支撑连接关系。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孔相配合的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焊接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调节孔的内部。凸起部插接进调节孔内部后进行焊接连接,整体更加牢固可靠。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第二U形结构架体,所述第二U形结构架体的U形面贴合连接在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的侧壁的外侧。增大第二U形结构架体的安装面积。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U形结构架体的敞口的第一端倾斜朝向所述车架。所述第二U形结构架体的闭口的第二端为与提手架连接的安装面。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提手架的敞口的第一端对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内部均固定装配有供所述螺钉组件穿过的圆管。通过圆管焊接连接在对应安装孔内部,保证螺钉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U形结构架体的闭口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螺母件。多个螺母件焊接连接在第二U形结构架体。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螺钉组件包括:多个螺钉;
所述多个螺钉一一对应贯穿所述圆管后与对应的螺母件螺纹连接。通过螺钉组件使连接件和提手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便于后期运维。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调节孔为倾斜开设在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相对的侧壁上的方形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方形孔插接配合并焊接连接。针对不同的车型,选定方形孔的开设位置和角度,从而改变提手架的角度,适配性更强。
第二方面,一种共享单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尾部装配有上述的后扶手架。通过在车架上装配结构紧凑的后扶手架,使骑行过程中后乘员安全感提升,增加牢固的辅助施力点,整体所占车架空间较小,装配牢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的安装后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的安装后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的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后扶手架主要用于优化共享单车的后扶手架技术领域。在共享出行技术领域当中,后扶手即可提高后乘员的安全感,同时针对共享单车停车较为密集,使骑行人员在倒车拐弯时提供辅助手握力,即左手握住车把左侧,右手握住后扶手,在转动车把时由停车带倒出更加便捷。但是现有后扶手安装所占车架尾部空间较大,整体强度较低,且不美观。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减少后扶手架安装所占空间,同时增加后扶手架与车架的连接强度,整体美观。
参考图1-2,图1和图2为本申请后扶手架的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包括:固定装配在车架10的尾部上的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采用与车架10近乎垂直的方式进行支撑连接,并且安装组件与车架10的连接关系采用焊接连接,从而保证安装组件与车架10的连接可靠性。
在具体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时,为了增大安装组件与车架10的焊接连接面,采用在安装组件的底部开设与车架10的尾部管相配合的圆弧面,使安装组件在与车架10相配合后具备较大的焊接面。
安装组件采用U形结构架体,为了方便理解,将安装组件定义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第一U形结构架体20倒立式连接在车架10上;即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敞口的第一端焊接连接在车架10上,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敞口的第一端的两个侧壁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部,在支撑部的底部开设与车架10的尾部管相配合的弧形面,弧形面贴合尾部管后焊接连接固定。
采用第一U形结构架体20作为安装组件,安装组件的顶部同样具备安装空间。即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闭口的第二端为安装平面,用于支撑座椅或装配座椅锁等。应理解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采用板体折弯的方式设置为闭口的第二端具备安装平面,并且折弯处为90°直角,用以增强支撑强度。
结合图3中所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相对的两个侧壁为下窄上宽的形态,并且在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加强孔22,开设有的加强孔22在减重的同时,增强支撑效果。
后扶手架还包括有相对连接安装组件的连接件;连接件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件为安装在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相对的侧壁的外侧。
连接件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体,采用连接件倾斜装配在安装组件的两侧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具体为,两个连接件均为U形结构架体;为了方便理解,将两个连接件均定义为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U形面贴合连接在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侧壁的外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U形结构架体30设置有两个,且以相同倾斜角度设置在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两侧,两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用于装配提手架40,提手架40也为U形结构架体,并且提手架40的敞口的第一端为两个相对杆体,通过将两个相对的杆体装配在两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安装面上,使提手架40具倾斜角度延伸,并通过在共享单车上外壳塑件行开口装配,整体更加美观。
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扶手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为的敞口的第一端焊接连接在车架10上,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敞口的第一端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部,在支撑部上开设用于焊接较大面积的弧形面,并且两个支撑部上相对设置有加强孔22,加强孔22在减重的同时保证较大支撑强度。
第一U形结构架体20顶部同样具备安装空间。即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闭口的第二端为安装平面,用于支撑座椅或装配座椅锁等。两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分别位于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支撑部的外侧。第一U形结构架体20和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连接关系采用焊接连接呈一体结构,从而增强整体的强度。
在具体使两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焊接连接在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两侧支撑部时,本申请针对不同的车型选配,在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调节孔,该调节孔为倾斜开设在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相对的支撑部的方形孔21,该方形孔21起到限位的作用,并且根据不同的车型进行装配时,方形孔21的设置位置以及倾斜角度均可作出对应调整。
连接件上设置有与调节孔相配合的凸起部;具体的,该凸起部设置在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U形面上,凸起部为平行焊接在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U形面上,凸起部为与方形孔21相插接配合的方形块,通过将凸起部插接进入方形孔21的内部,依据方形孔21开设的倾斜角度,使第二U形结构架体30具备相同的倾斜角度。
凸起部在插接进入方形孔21内部后,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将凸起部固定在方形孔21的内部;需要具体说明的,本申请中不对方形孔21的开设具体位置以及倾斜角度进行具体限定;针对不同的车型安装时,方形孔21的开设在相对侧壁的位置以及倾斜角度可对应调整,方形孔21开设在第一U形架体的两个侧壁,并呈倾斜状态开设,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敞口的第一端倾斜朝向车架10。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闭口的第二端为与提手架40连接的安装面。由此可以看出,第二U形结构架体30为敞口的第一端倾斜朝向,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闭口的第二端则为安装面,安装面为平面,从而便于与提手架40的两个杆体进行连接固定;第二U形结构架体30采用板体折弯的方式设置为闭口的第二端具备安装面,并且折弯处为90°直角,用以增强支撑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手架40的敞口的第一端通过螺钉组件一一对应连接两侧的连接件。结合图7中所示,提手架40为U形结构架体,并采用管体弯折呈U形,弯折处为圆弧状,便于后乘员手握。提手架40敞口的第一端为相对的两个杆体,两个杆体的相距距离与两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安装面相距距离相等,从而使两个杆体可搭接在两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安装面上,并通过螺钉组件将提手架40的两个杆体安装在两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安装面上进行固定,整体结构紧凑,所占体积较小,同时在共享单车的外壳塑件上开设与两个杆体相配合的通孔,使安装位置隐藏,提手架40的闭口的第二端外露,便于施力,同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便于后期运维。
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提手架40的敞口的第一端对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均采用对称的方式开设在两个杆体上;在本申请实施了中,在提手架40的敞口的第一端的两个杆体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两两相对的安装孔均贯穿提手架40的管体。
四个安装孔内部均固定装配有供螺钉组件穿过的圆管41。圆管41为增大提手架40和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连接面,圆管41在插接进入对应的安装孔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圆管41固定在安装孔的内部。通过圆管41焊接连接在对应安装孔内部,保证螺钉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闭口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四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螺母件3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安装面上均开设有两个装配孔31,装配孔31用于供螺钉组件穿过,在装配孔31的底部焊接连接有同轴心的螺母件32,从而使螺母件32穿过圆管41后与对应的螺母件32螺纹连接,形成提手架40和第二U形结构架体30之间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关系。
结合图5中所示,螺钉组件包括四个螺钉43;四个螺钉43一一对应贯穿圆管41后与对应的螺母件32螺纹连接。通过将提手架40上的两个杆体上焊接的圆管41与第二U形结构架体30上的螺母件32相重合后,在同一侧的两个圆管41上方放置开孔的垫片42,多个孔对应重合后依次插入螺钉43与螺母件32旋紧固定。提手架40的两个杆体贴合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安装面,从而在螺钉43依次螺纹连接螺母件32后,提手架40沿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倾斜方向延伸,保证较高牢固性能。
当然,也应理解为,提手架40上的两个杆体上也可分别设置三个安装孔或四个安装孔等,所采用的垫片42开孔数量随之增加,第二U形结构架体30上同样开设与其相匹配的螺母件32。
本申请中,连接件位于安装组件的两侧进行固定装配,连接件针对不同车型倾斜不同角度,提手架40与连接件连接固定并对应倾斜装配,整体连接结构紧凑,体积更小,使提手架40具有较高的强度。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共享单车,包括车架10,车架10的尾部装配有上述的后扶手架。通过在车架10上装配结构紧凑的后扶手架,使骑行过程中后乘员安全感提升,增加牢固的辅助施力点,整体所占车架10空间较小,装配牢固美观。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难以理解。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配在车架(10)的尾部上的安装组件、相对连接所述安装组件的连接件、以及提手架(40);其中,
所述安装组件、所述连接件以及所述提手架(40)均为U形结构架体;
所述连接件倾斜装配在所述安装组件的两侧;
所述提手架(40)的敞口的第一端通过螺钉组件对应连接两侧的所述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为第一U形结构架体(20),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敞口的第一端焊接连接所述车架(10)的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相对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孔相配合的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焊接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调节孔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第二U形结构架体(30),所述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U形面贴合连接在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的侧壁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敞口的第一端倾斜朝向所述车架(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架(40)的敞口的第一端对称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内部均固定装配有供所述螺钉组件穿过的圆管(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结构架体(30)的闭口的第二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螺母件(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组件包括:多个螺钉(43);
所述多个螺钉(43)一一对应贯穿所述圆管(41)后与对应的螺母件(32)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后扶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为倾斜开设在所述第一U形结构架体(20)相对的侧壁上的方形孔(21),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方形孔(21)插接配合并焊接连接。
10.一种共享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所述车架(10)的尾部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后扶手架。
CN202221848569.XU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Active CN2175754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569.XU CN217575454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48569.XU CN217575454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5454U true CN217575454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5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48569.XU Active CN217575454U (zh) 2022-07-18 2022-07-18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754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0362B1 (en) Electric bicycle
US6047786A (en) Electric vehicle and frame therefor
US20100193275A1 (en) Motorcycle
EP2289738B1 (en) Motorcycle tail light device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CN217575454U (zh) 一种后扶手架及共享单车
US7249648B2 (en) Motorized vehicle, and related frame structure
CN107406111B (zh) 用于摩托车的头灯安装结构
CN218480345U (zh) 电子设备支架
JP506315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構造
CN215752202U (zh) 显示器组件、车辆座椅装置以及车辆
CN212980396U (zh) 三轮车及其前排座椅结构
CN100469649C (zh) 组合式车架
CN209208948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113879442B (zh) 连接器及串联式自行车装置
CN210555359U (zh) 分体式后车架及电动车
CN217994690U (zh) 一种铝合金的两轮车车架结构
CN216002927U (zh) 一种平衡车上的隐藏式减震机构
WO2019043561A1 (en) VEHICLE
CN217864536U (zh) 车架及电动车
CN209666910U (zh) 多功能座椅骨架
CN109878607A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儿童座椅安装机构
CN218198608U (zh) 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及电动车
CN220349870U (zh) 一种车架结构及电动自行车
CN220465662U (zh) 一种二轮车的车尾灯及二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